2017个人生命叙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中的行与思

新港实验二小张丹

如果你感觉痛苦,那就对了,说明你在成长!

数学组组织讲公开课,我讲的是《平均分》,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很紧张,战战兢兢地备好课,在备课本上写了改,改了写,第一次去班里试讲,讲完之后同事跟我讲平均分的含义强调过少,方法多样性说的太多,总体来说还欠火候。我还没有细细消化,就赶去另一个班试讲第二次,本来第一节试讲我就不相信自己,第二次试讲期间孩子的反响很不热烈,学生的反馈更加深了我的挫败感,于是下定决心修改课件。坐在班上最后一排把课件前面有关平均分的概念全部修改,另一个同事又给了一些建议,每个人给的建议,我都觉得有道理,于是我就想将每个人的建议都纳入自己的备课中,最后终于安了点心,毕竟我这是集众家之所长,肯定比我一个人的力量要好吧。

真正开始讲公开课的时候,我很担忧出什么岔子,再加上后面坐的一排老师,讲课的教态自认为要比平时优雅(其实是感觉作),因此整节课下来,前二十分钟就讲了平均分,后面只留下二十分钟来讲分法多样性,这样整节课讲下来就感觉缺少区分度,重点不够突出。讲完之后,我开始陷入一种自我检讨中:数学到底该怎么教呢,从成人的视角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很简单,关键是我们怎样搭好这座桥,将简单的知识传输到孩子的思维中,知识简单,教会不简单。我到底该怎样提问对他们来说才是有效的,怎样避免无效的问答,启发式的问题话应该怎样说才能明白?空思考带来的后果就是我越来越

焦虑但并无长进,直到有一晚我又在想这个世纪难题导致干啥都没劲,睡也睡不着,也无心洗漱,突然脑海里就冒出一句话:当你感觉到痛苦的时候,恭喜你,说明你在成长。想到这里,突然就释然了,这不正说明了我正在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就像成长阶段长得快,骨关节就会疼。

于是乎,打开手机淘宝,浏览书店,买了好多本书《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简单教数学》、《名师备课新思维》、《特级教师同步教学》。每天盯着快递物流信息,开始了我的啃读之路。比如一年级有一节课是整理房间看完书后有所领悟,“整理房间”与“分类”有本质上的不同,“整理房间”是生活化的,它以“放在哪里”为标准;“分类”是数学化的,它以“是什么”为标准。如果提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放法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之与房间这一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摆放在哪里为标准进行生活化的整理。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如果课堂教学只停留在“生活圈”里转,学生就得不到发展。只有让学生进入“数学化”的轨道,进行数学思考,学生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才能得到数学的发展,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

另外,把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很重要。一次跟朋友打乒乓球,作为一个乒乓大神,他教我如何打好乒乓球,如何在对打中以技巧取胜。他可以做到让球回旋,能让球打到对方的球台上,却让对方完全接不到球。在球接触到对方的球台后,通过自身的旋转,改变球自身的运动轨迹,主动地跑到自己这一边,不让对方碰到球。这是我目前所不

能企及的高度。“节奏,节奏,还是要把握自己的节奏。你跟对手过招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自己的节奏,整场比赛你不能被别人带着你走。所以你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他在教我打乒乓球的时候一定不能乱了自己的节奏。

对啊,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自己的节奏,不单单是一场比赛,在工作中也更需要自己的节奏。曾经在实习期的时候,我经常去跟着经验丰富,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老师去班上听课,有经验的教师经常是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不经意地抛出问题,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所学新知识之间发生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班上的学生充满激情,探索激情十足。

等到自己带班了之后,也常常去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听课,遇到课堂效果好的,我会尽量记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听课本上记录下详细的课堂实录,仔细回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想要将之一模一样地搬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但是当我雄赳赳气昂昂满怀信心地将我自认为圆满的课堂实录实操到自己的课堂时,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我满怀期待地提出我预设的问题,并且心里已经对应答他们的回答胸有成竹,谁成想第一个站起来的孩子就让我慌乱不已,他的回答我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出乎自己预料,应对方法势必有所欠缺,课下常常懊恼当时怎么没有那样处理,会把孩子引向一个更好的高度。

后来经过自己的反复沉淀,略微有些领悟。首先,原搬别人的课堂实录就意味着放弃了灵活,就像是一条已经铺好的路,没有任何分叉口,一条平静的河流,缺乏抛进河里的石头,一点点思维碰撞的浪

花都没有。问题是预设好的,孩子的回答是固定的,从理论上来讲,我的备课简直是天衣无缝,完全讲清楚了这节课的内容。但是我忘记了最最重要的一条,我所面对的对象是活泼泼的一群孩子,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并且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又各有道理。其次,在上完一堂课之前,你永远不可能完美地备好一节课,因为课堂是灵活的,我们要根据课堂实时改变教学节奏,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课堂。现在上课呢,我仍然会去听课,但是我深知每个人,每个学生,甚至每个班级,都会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专业知识,但是怎样将这种专业知识传授给班里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生命节奏,结合自己的工作节奏,而不是紧抓一堂成功的课堂实录去硬套在自己的班里。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吧。

2018春夏,希望自己把数学课上得更简单一些。课堂看似简单,却有内涵;看似简单,却有韵味;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境界难达,慢慢修炼吧。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从2017年9月,就走到了2018,从刚开学小有进步的欣喜到“走投无路”再到“逼上梁山”,从最初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略有沉淀,我想这正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那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句话说给孩子们,也说给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