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性能比较报告

合集下载

算法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算法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验证和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算法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以期为后续算法研究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插入排序,分别对随机生成的数据集进行排序操作。

实验数据集的大小分为10000、20000、30000、40000和50000五个级别,以验证算法在不同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三种算法,并记录每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每种算法进行了多次运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实验结果1.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从实验结果来看,快速排序在所有数据量级别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快速排序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05秒和0.1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0.8秒和1.2秒。

总体来看,快速排序在各个数据量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2.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也为O(nlogn)。

实验结果显示,归并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15秒和0.25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1.5秒和2.5秒。

与快速排序相比,归并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性能稍逊一筹,但在数据量较大时,其运行时间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3.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易实现的排序算法,但其时间复杂度为O(n^2)。

实验结果显示,插入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3秒和0.6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8秒和15秒。

可以看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插入排序的性能明显下降。

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优缺点的对比:
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优点是它的实现简单易懂,缺点是排序速度很慢,对大规模数据排序不太适用。

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 O(n^2)。

它的优点是适用于小数
据量的排序,缺点是对于大规模数据排序仍然效率不高。

3.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 O(n^2)。

它的优点是对于小数据
量的排序速度较快,但是因为其算法结构固定,所以其效率在大规模数据排序中表现不佳。

4.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它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排序。

快速排序的优点在于分治的思想,可以充分发挥多线程并行计算的优势,缺点是在极端情况下(如输入的数据已经有序或者逆序)排序速度会较慢。

5. 堆排序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它的优点在于实现简单、稳定,可以用于实时系统中的排序。

缺点是在排序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个堆结构来维护排序序列,需要额外的内存开销。

同时,由于堆的性质,堆排序不能发挥多线程并行计算的优势。

6.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它的优点在于稳定、可靠,效率在大规模数据排序中表现良好。

归并排序在实现过程中需要使用递归调用,需要额外的内存开销。

同时,归并排序不适用于链式存储结构。

算法性能实验报告

算法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排序算法的性能,深入了解各种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和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为实际应用中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编程语言:C++-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 测试数据:随机生成的正整数序列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对比分析了以下几种排序算法: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3.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4. 快速排序(Quick Sort)5. 归并排序(Merge Sort)6. 希尔排序(Shell Sort)四、实验方法1. 对每种排序算法,编写相应的C++代码实现。

2. 生成不同规模(1000、5000、10000、50000、100000)的随机正整数序列作为测试数据。

3. 对每种排序算法,分别测试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对比分析不同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和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时间复杂度(1)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2),在数据规模较大时性能较差。

(2)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在数据规模较大时性能较好。

(3)希尔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3/2)),在数据规模较大时性能优于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但不如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2. 空间复杂度(1)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的空间复杂度均为O(1),属于原地排序算法。

(2)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均为O(n),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临时数组。

(3)希尔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也为O(1),属于原地排序算法。

3. 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的性能(1)对于基本有序的数据,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性能会受到影响,此时希尔排序的性能较好。

(2)对于含有大量重复元素的数据,快速排序的性能会受到影响,此时插入排序的性能较好。

算法实验报告

算法实验报告

算法实验报告算法实验报告引言: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

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算法的实际应用和实验验证,深入理解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实验一:排序算法的比较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比较三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我们将通过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组进行排序,并记录每种算法所需的时间和比较次数,以评估它们的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是最快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比较次数也相对较少。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比较次数较多,但对于小规模的数组排序效果较好。

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但比较次数更多,效率相对较低。

实验二: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图的最短路径问题中,我们将比较Dijkstra算法和Floyd-Warshall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将使用一个带权有向图,并计算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实验结果表明,Dijkstra算法适用于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其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为顶点数。

而Floyd-Warshall算法适用于多源最短路径问题,其时间复杂度为O(V^3)。

两种算法在准确性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处理大规模图时,Floyd-Warshall算法的效率较低。

实验三: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并记录子问题的解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比较两种动态规划算法:0-1背包问题和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

实验结果显示,0-1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有效地找到最优解,其时间复杂度为O(nW),其中n为物品个数,W为背包容量。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找到两个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其时间复杂度为O(mn),其中m和n分别为两个序列的长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算法的性能和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排序算法中,快速排序是最快且效率最高的;在图的最短路径问题中,Dijkstra算法和Floyd-Warshall算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找到最优解。

三种排序及其比较报告

三种排序及其比较报告

三种排序及其比较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通过快速排序,折半排序,希尔排序三种方法进行排序数据,并统计每一种排序在过程中对整数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并输出结果。

(2)实验项目组成该程序由主函数main()和子函数quicksort(),shellsort(),binSort()组成。

(3)实验项目的程序结构:(4)函数的功能描述quicksort(int a[],int l,int r,int *u1,int *v1) 快速排序算法shellsort(int a[],int n) shell排序算法binSort(int a[],int n) 2分插入排序算法(5)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测试数据:在main()函数里面可以事先给定要排序的整数,这里给的是11,3,28,52,46,32,66,88 等 8个非顺序数据.实验结果见下图:(6)算法描述:#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quicksort(int a[],int l,int r,int *u1,int *v1) /*快速排序*/ {int i,j,temp,k=0,u,v;i=l; j=r;temp=a[i];if(l>=r) return;while(i!=j){while(a[j]>=temp&&i<j) j--;*u1=*u1+1;if(i<j) { a[i]=a[j]; *v1=*v1+1; i++;}while(a[i]<temp&&i<j) i++;*u1=*u1+1;if(i<j) {a[j]=a[i];*v1=*v1+1;j--;}}a[i]=temp;quicksort(a,l,i-1,u1,v1);quicksort(a,i+1,r,u1,v1);}void shellsort(int a[],int n) /*希尔排序*/ {int d,i,j,x,y , temp,v;x=0; y=0 ;for(d=n/2;d>0;d=d/2){for(i=d;i<n;i++){temp=a[i];j=i-d;while(j>=0 && temp<a[j]){a[j+d]=a[j];y++;j=j-d;}x++ ;a[j+d]=temp;}}printf("\n the number of compare x=%d ",x);printf("\n the number of move y=%d\n ",y); for(v=0;v<=7;v++){ printf("%5d",a[v]);}printf("\n");}void binSort(int a[],int n) /* 折半插入排序 */ {int i,j,low,hight,mid,m=0,k =0 ;int v;int temp;for(i=1;i<n;i++){temp=a[i];low=0; hight=i-1;while(low<=hight){mid=(low+hight)/2;if (temp<a[mid])hight=mid-1;else low=mid+1;m++;}for(j=i-1;j>=low;j--)a[j+1]=a[j]; k++;if(low!=i) k++;a[low]=temp;}printf("the number of compare m=%d\n",m);printf("the number of move k=%d\n",k);for(v=0;v<=7;v++){ printf("%8d",a[v]); }}void main(){int i,j,k,v;int *u1=2,*v1 =0;int a[8]={11,3,28,52,46,32,66,88};int b[8]={11,3,28,52,46,32,66,88};int c[8]={11,3,28,52,46,32,66,88};printf("binSort\n");printf("\n");binSort(a,8);printf("\n");printf("shellSort\n");shellsort(b,8);printf("\n");printf("quickSort\n");printf("\n");quicksort(c,0,8,u1,v1);for(v=0;v<=7;v++){ printf("%5d",a[v]);}printf("\n the number of compare u1=%d ",*u1); printf("\n the number of move v1=%d \n ",*v1);getch();}。

排序的实验报告

排序的实验报告

排序的实验报告排序的实验报告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效率和性能,以及探讨它们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表现。

实验设计:为了进行排序算法的比较,我们选择了五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分别是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这些算法,并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它们以确保公平比较。

实验步骤:1. 数据集的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规模的数据集:小规模(100个元素)、中规模(1000个元素)和大规模(10000个元素)。

这些数据集包含了随机生成的整数。

2. 算法实现我们按照上述算法的描述,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这些排序算法。

为了确保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在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测试和调试。

3. 实验运行我们分别对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的数据集运行这些排序算法,并记录下每个算法的运行时间。

实验结果:1. 小规模数据集排序结果对于小规模的数据集,所有的排序算法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排序。

然而,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明显短于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

2. 中规模数据集排序结果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的运行时间显著增加,而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仍然较短。

特别是在中规模数据集上,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算法。

3. 大规模数据集排序结果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的运行时间急剧增加,而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仍然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进一步证明了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高效性。

讨论:通过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排序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是最有效的排序算法,它们的运行时间相对较短。

2.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在小规模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但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效率较低。

3. 对于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非常重要。

排序和查找的实验报告

排序和查找的实验报告

排序和查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排序和查找引言排序和查找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算法。

排序算法用于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查找算法则用于在已排序的数据中寻找特定的元素。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排序和查找算法的性能,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实验设计为了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几种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我们使用相同的随机数据集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测试,并记录了它们的执行时间和占用空间。

在查找算法的比较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两种常见的算法。

同样地,我们使用相同的随机数据集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测试,并记录了它们的执行时间和占用空间。

实验结果在排序算法的比较实验中,我们发现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最好,它们的平均执行时间和空间占用都要优于其他排序算法。

而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则表现较差,它们的执行时间和空间占用相对较高。

在查找算法的比较实验中,二分查找明显优于顺序查找,尤其是在数据规模较大时。

二分查找的平均执行时间远远小于顺序查找,并且占用的空间也更少。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比较,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是较优的排序算法,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性能。

其次,二分查找是一种高效的查找算法,特别适用于已排序的数据集。

最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局限性,比如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在大数据规模下性能较差。

总的来说,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对排序和查找算法性能的深入了解,同时也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算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算法之一,它的作用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排序,比如学生成绩的排名、图书按照标题首字母进行排序等等。

因此,了解不同的排序算法的性能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几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设计了四种排序算法,分别为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

实验采用Python语言进行实现,并通过编写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验证。

测试函数会生成一定数量的随机数,并对这些随机数进行排序,统计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比较次数,最后将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测试结果及分析3.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待排序的数据中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符合要求,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经过多轮的比较和交换,最小值会逐渐冒泡到前面。

测试结果显示,冒泡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0.981秒,比较次数为499500次。

从执行时间和比较次数来看,冒泡排序的性能较差,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不适用。

3.2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待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子数组中的正确位置。

通过不断将元素插入到正确的位置,最终得到排序好的数组。

测试结果显示,插入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0.892秒,比较次数为249500次。

插入排序的性能较好,因为其内层循环的比较次数与待排序数组的有序程度相关,对于近乎有序的数组排序效果更好。

3.3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低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待排序的数组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数组的末尾。

通过多次选择和交换操作,最终得到排序好的数组。

测试结果显示,选择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4.512秒,比较次数为499500次。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引言: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解决这些小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实现和测试快速排序算法,探究其性能和效果。

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思想;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3. 通过实验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

实验步骤:1. 算法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小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左边,大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右边;- 对左右子数组分别递归地应用快速排序算法;- 合并左右子数组和基准元素。

代码实现如下:```pythondef quick_sort(arr):if len(arr) <= 1:return arrpivot = arr[0]lef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igh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2. 性能测试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不同规模的随机数组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效率。

我们选择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作为对比算法。

首先,我们生成1000个随机整数,并分别使用快速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记录下每个算法的运行时间。

然后,我们逐渐增加数组的规模,分别测试10000、100000、1000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时间。

最后,我们绘制出三种算法在不同规模下的运行时间曲线,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1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中,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X秒,插入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Y秒,归并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Z秒。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种排序算法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编写关于八种排序算法的C语言程序,要求包含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简单项选择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二、实验步骤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1.八种排序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时间与空间〕。

2.八种排序算法的C语言编程实现。

3.八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包括比较次数、移动次数。

三、稳定性,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比较时间复杂度函数的情况:时间复杂度函数O(n)的增长情况所以对n较大的排序记录。

一般的选择都是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

时间复杂度来说:(1)平方阶(O(n2))排序各类简单排序: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2)线性对数阶(O(nlog2n))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3)O(n1+§))排序,§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

希尔排序(4)线性阶(O(n))排序基数排序,此外还有桶、箱排序。

说明:当原表有序或基本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将大大减少比较次数和移动记录的次数,时间复杂度可降至O〔n〕;而快速排序则相反,当原表基本有序时,将蜕化为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提高为O〔n2〕;原表是否有序,对简单项选择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影响不大。

稳定性: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则称该算法是稳定的;假设经排序后,记录的相对次序发生了改变,则称该算法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

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

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可以防止多余的比较;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四、设计细节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算法问题之一,它的目标是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以便于后续的查找、统计和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实现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它通过不断交换相邻的元素,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一端。

具体实现时,我们可以使用两层循环来比较和交换元素,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二、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思想是将数组分为两个部分:已排序部分和未排序部分。

每次从未排序部分中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适当位置,以保持已排序部分的有序性。

插入排序的实现可以使用一层循环和适当的元素交换。

三、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每次从未排序部分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

通过不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放置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从而逐渐形成有序序列。

四、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的排序算法,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划分为两个子数组,其中一个子数组的所有元素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数组的所有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然后对两个子数组分别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最终将整个数组排序。

五、归并排序归并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的排序算法,它将数组划分为多个子数组,对每个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将排好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归并排序的实现可以使用递归或迭代的方式。

六、性能比较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以上几种排序算法进行了实现,并通过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组进行排序,比较了它们的性能。

我们使用了计算排序时间的方式,并记录了每种算法在不同规模下的运行时间。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表现较好,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性能较差,因为它们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2.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相似,但相对而言,选择排序的性能稍好一些。

排序算法的时间

排序算法的时间

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比较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比较一、问题描述给出一组实验来比较下列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快速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二、基本要求(1)时间性能包括平均时间性能、最好情况下的时间性能、最差情况下的时间性能等。

(2)实验数据应具有说服力,包括:规模范围要大(如从100到10000),数据的初始特性类型要多,因而需要具有随机性;实验数据的组数要多,即同一规模的数组要多选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来实验。

实验结果要能以清晰的形式给出,如图、表等。

(3)算法所用时间必须是机器时间,也可以包括比较和交换元素的次数。

(4)实验分析及其结果要能以清晰的方式来描述,如数学公式或图表等。

(5)要给出实验的方案及其分析。

三、工具/准备工作Microsoft Visual C++ 6.0 软件。

四、分析与实现1.快速选择排序这个是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当前无序区R 【1….H】中任取一个数据元素的基准用此基准将当前无序区划分成左右二个较小的无序去区,R【1……i-1】和R【i+1…..H】,且左边的元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小于等于基数元素,右边的元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大于等于基数元素。

直到所有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已排序为止。

2.堆排序堆排序实质上就是具备有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子叶节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子孩子结点的关键字,它只要记录一个大小的辅助空间,每个待排序的记录只占有一个存储空间,一般记录数较小的。

但对基数较大的文件还是很有效的,因为运行时间主要是小号在建初始堆和调整建新堆时进行的反复的筛选上的。

3.冒泡排序这种排序的比较基本思想就是二二比较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大小,发现二个数据元素的次序相反时候,就进行交换,知道没有反序的数据为止。

冒泡排序是一种一次比较出最小或最大值,然后将其放置序列的最后一位置,再将剩下的从打一个位置开始到N-1的位置进行重复的操作。

排序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排序方法最坏情况平均情况最好情况快速排序O(nlogn)O(n2) O(1)堆排序O(nlogn) O(nlogn) O(n)冒泡排序O(n2) O(nlogn) O(n)程序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math.h>#define MAXSIZE 50typedef int KeyType;#define MAXNUM 100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 RedType; RedType R[MAXNUM];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Sqlist L,L0,L1,L2,L3,L4,L5,L6,L7; typedef Sqlist HeadType;#define RADIX 10#define MAX 8#define MAX_SPACE 10000typedef int KeysType;typedef struct{KeysType Keys [MAX];int next;}SLCell;typedef struct {SLCell rl[MAX_SPACE];int Keynum;int recnum;}SLList;typedef int ArrType[RADIX];int compare[8];int change[8];void shuRu(Sqlist L){int i=1,n;printf("请输入你输入的数据个数: \n"); scanf("%d",&n);printf("请依次的输入各个数据值\n"); L.length=n;for(;i<=L.length;i++){scanf ("%d",&L.r[i]);}}void shuChu(Sqlist L){int i=1;printf ("该顺序存储中的数据元素为:"); for(;i<L.length;i++){printf("%d",L.r[i]);}printf("%d\n\n",L.r[i]);}//=======快速排序=========int partition (Sqlist L,int low ,int high) { KeyType pivotKey;L.r[0]=L.r[low];pivotKey=L.r[low].Key;change [4]++;while (low<high){compare[4]++;compare[4]++;while (low<high&&L.r[high].Key>=pivotKey) {--high;compare[4]++;}L.r[low]=L.r[high];change[4]++;compare[4]++;while (low<high&&L.r[low].Key<=pivotKey) {++low;compare [4]++;}L.r[high]=L.r[low];change[4]++;}L.r[low]=L.r[0];change [4]++;return low;}void Qsort (Sqlist L,int low,int high){ int pivotloc;if (low<high){ pivotloc =partition (L,low,high);Qsort (L,low,pivotloc-1);Qsort (L,pivotloc+1,high);}}void QuickSort (Sqlist L){Qsort(L,1,L.length);}//=========堆排序========void HeadAdjust(HeadType H,int s,int m){RedType rc;int j;rc=H.r[s];for(j=2*s;j<=m;j*=2){ compare[5]++;if(j<m&&(compare[5]++)&&(H.r[j].Key<H.r[j+1].Key))++j; if(rc.Key>H.r[j].Key){compare[5]++;break;}H.r[s]=H.r[j];s=j;change[5]++;}H.r[s]=rc;change[5]++;}void HeadSort (HeadType H){ RedType temp;for(int i = H.length/2 ; i>0; --i){compare [5]++;HeadAdjust (H,i,H.length);}for(i=H.length;i>1;i--){compare [5]++;temp=H.r[1];H.r[1]=h.r[i];h.r[i]=temp;change[5]+=3HeadAjust (H,1,i-1);}}//=====冒泡法排序=====void bubbleSort (Sqlist &L){ int i,j,temp;for(i=1,i<=L.length;i++){compare[2]++;compare[2]++;if(L.r[j].Key>L.[j+1].Key0;L.r[j=1].Key=temp;charge[2]+=3}}}}printf("\t请选择你要进行的操作\t\n");printf("\tcase 1:产生完全随机的数据再进行排序\t\n"); printf("\tcase 2:自行输入一些数据再实现排序操作\t\n"); printf("\tcase 0:退出程序\t\n");void Table{printf("t=算法名称=====比较次数====交换次数======printf("\t1 快速排序 t%d\t %d\t\n",COMPARE[H] change [5]);printf("t=算法名称=====比较次数====交换次数======printf("\t1 堆排序t%d\t %d\t\n",COMPARE[H] change [3]);printf("t=算法名称=====比较次数====交换次数======printf("\t1 冒泡排序 t%d\t %d\t\n",COMPARE[H] change [0);void Random (sqlist &L){ SLList LK;for (int i=0;i<8;i++){compare[i]=0change[i]=0printf ("请输入你产生的随机数的数据个数:”)printf("排序之前的随机数的%d个数是:\n',L.length);for(i=1;i<=L.length:i++)printf ("%d",L.r[i].key);printf("\n下面执行的各个排序的运行情况、你“);void mian(){int choose;Men();printf("\t请选择:”);scanf (choose){case 1:Random (L);break: case 2:Yonghu (L);break:case 3:Nixh (L);break:case 0;return;}}}五、测试与结论输入数据得出结果如下:1当要求随机生成十二个数的结果如下:2.但随机生成34个数的结果如下:结论:从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排序的数据个数少的时候,快速排序是最快的,而大的数据时,堆排序是比较好的选择。

算法分析报告

算法分析报告

算法分析报告引言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性能和效果,以便选择最适合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针对几种常见的算法进行分析,包括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和优缺点等方面的评估。

算法一:冒泡排序算法算法描述冒泡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使得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右(或左)端。

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表示待排序元素的个数。

算法的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趟需要比较n-i次(i为趟数),因此总的比较次数为(n-1) + (n-2) + ... + 1 = n*(n-1)/2由于进行元素交换的次数与比较次数同数量级,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空间复杂度:冒泡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1),因为排序过程中只需要使用少量额外的辅助空间来存储临时变量。

优缺点:冒泡排序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而缺点是排序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待排序元素个数较多时,性能下降明显。

算法二:快速排序算法算法描述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元素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另一部分元素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然后对这两部分继续进行排序,使整个序列有序。

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表示待排序元素的个数。

在每一趟排序中,平均需要比较和交换元素n次,共需进行logn趟排序。

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空间复杂度:快速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logn),因为在每一趟排序中需要使用递归调用栈来存储待排序序列的分割点。

优缺点:快速排序算法的优点是快速、高效。

它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不需要额外的辅助空间。

然而,快速排序算法的缺点是对于已经有序的序列,会退化成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O(n^2),因此在设计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序列是否有序的情况。

比较排序-实验报告

比较排序-实验报告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之比较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一.实验目的:比较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在不同规模下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下的腾挪次数和比较次数。

二.实现方式:实验分为几个模块:生成数据集,排序,输出比较。

编译环境:Dev-C++(1)生成数据集实验通过调用以下几个函数分别生成数组值为顺序,逆序,恒为1以及随机数的数组。

生成的数据集会分别写入到DataInorderFile,DataDeorderFile,DataTheSameFile,DataRandomFile文件中。

void DataInorder(int a[], int n){…a[i]=i;…}//正序void DataDeorder(int a[], int n){…a[i]=n-I;…}//逆序void DataTheSame(int a[], int n){…a[i]=1;…}//恒为1void DataRandom(int a[], int n){…a[i]=rand()%n;…}//随机数(2)排序实验共有三种排序方法: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a.插入排序void InsertSort(int a[],int n);思路:直接插入排序(从小到大):把数组分为为排序和已排序两个序列{{a1,a2...ak}{ak,a(k+1)...an}} ,每次从未排序的序列中抽一个数出来并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里面。

b.归并排序void MergeSort(int a[], int n);思路:利用循环,每次将数组a中长度为s的两个子段(若不够长则保留)按从小到的大的顺序合并起来并存储到数组b中,下一次合并时再把b中的子段合并后存到a中。

如此反复,直到数组a排序完毕。

c.快速排序void QuickSort(int a[], int s, int t, int con);思路:每一次快速排序选出一个枢轴元素,然后把比枢轴元素小的元素排在枢轴元素前,把比枢轴元素大的元素排在枢轴元素后面。

算法实验报告_排序

算法实验报告_排序

一、实验背景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比较它们的性能,并分析它们的适用场景。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

2.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和稳定性。

3. 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适用场景。

三、实验内容1. 选择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2. 实现排序算法。

3. 生成随机数组和有序数组,分别对两种数组进行排序。

4. 记录每种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和稳定性。

5. 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

四、实验步骤1. 实现排序算法(1)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2)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pythondef selection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min_idx = ifor j in range(i+1, n):if arr[min_idx] > arr[j]:min_idx = jarr[i], arr[min_idx] = arr[min_idx], arr[i]```(3)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查找与排序实验报告

查找与排序实验报告

查找与排序实验报告《查找与排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查找与排序算法对比分析它们的效率和性能。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查找算法包括线性查找、二分查找和哈希查找,以及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每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比不同查找与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实验方法(1)查找算法实验:分别使用线性查找、二分查找和哈希查找算法,对含有一定数量元素的数组进行查找操作,并记录比较次数和查找时间。

(2)排序算法实验:分别使用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对含有一定数量元素的数组进行排序操作,并记录比较次数和排序时间。

3. 实验结果(1)查找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二分查找在有序数组中的查找效率最高,哈希查找在大规模数据中的查找效率最高。

(2)排序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的排序效率最高,归并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排序效率最高。

4.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查找算法:二分查找适用于有序数组的查找,哈希查找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查找。

(2)排序算法:快速排序适用于平均情况下的排序,归并排序适用于最坏情况下的排序。

5. 结论不同的查找与排序算法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性能表现,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本实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对算法的选择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性能,为今后的算法设计和优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排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和比较不同排序算法在处理不同规模数据时的性能表现,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深入理解排序算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Python,运行环境为Jupyter Notebook。

实验中所用到的主要库包括`time` 用于计算算法的运行时间,`random` 用于生成随机测试数据。

三、实验原理(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二)插入排序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未排序数据为空。

(三)选择排序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四)快速排序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它采用分治的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关键字小,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四、实验步骤(一)生成测试数据为了全面测试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生成了不同规模的随机整数数组作为测试数据。

分别生成了包含 100、500、1000、5000 和 10000 个元素的数组。

(二)实现排序算法使用 Python 实现了上述四种排序算法,确保每个算法的功能正确。

(三)测试算法性能对于每种规模的测试数据,分别使用四种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并记录每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时间复杂度分析1、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当数据规模较小时,其性能尚可,但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运行时间显著增加。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排序实验报告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一组元素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

排序算法的选择和性能对于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优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排序实验。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择了五种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ython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些排序算法,并通过随机生成的整数数组作为排序的输入。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了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通过多次遍历数组,将最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接下来,我们实现了插入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中取出一个元素,并将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适当位置。

插入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

然后,我们使用了选择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中选择最小的元素,然后将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通过多次遍历数组,将最小的元素逐渐选择到数组的开头。

选择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2)。

接下来,我们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分治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中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数组中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然后,对这两个子数组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最后,我们使用了归并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算法也是一种分治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组递归地分成两个子数组,然后将这两个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

归并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logn)。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大小的随机数组进行排序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冒泡排序算法的性能最差,其运行时间随着数组大小的增加呈平方级增长;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算法的性能相对较好,但仍然随着数组大小的增加呈平方级增长;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的性能最佳,其运行时间随着数组大小的增加呈线性对数级增长。

偏爱排序实验报告

偏爱排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量的激增使得排序算法在数据处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对比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以确定在特定情况下最偏爱的排序算法。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2. 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3.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差异;4. 确定在特定情况下最偏爱的排序算法。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排序算法进行对比分析:1. 直接插入排序;2. 冒泡排序;3. 快速排序;4. 归并排序;5. 希尔排序;6. 简单选择排序;7. 堆排序;8. 基数排序。

实验过程中,采用以下步骤:1. 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上述排序算法;2. 对随机生成的测试数据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时间;3. 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4. 对比不同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接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当数据量较小时,插入排序具有较好的性能,但数据量较大时,性能较差。

2. 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冒泡排序简单易实现,但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数据量排序。

3. 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logn)。

快速排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性能,但最坏情况下性能较差。

4. 归并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

归并排序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稳定的性能,但空间复杂度较高。

5. 希尔排序:时间复杂度介于O(n)和O(n^2)之间,空间复杂度为O(1)。

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改进版,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基本有序的情况。

6. 简单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简单选择排序简单易实现,但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数据量排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序算法性能之比较
----19090107 李萍
✧课程题目:
编程实现希尔、快速、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

要求随机产生待排数据存入磁盘文件,然后读入数据文件,实施排序后将数据写入另一个文件。

✧开发平台:
✧算法描述: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Shell Sort)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为:先将整个待排序列划分成若干子序列,在子序列内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只是分组方法不同;最后对整个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几乎是最快的排序算法,被称为20世纪十大算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为:从待排序记录序列中选取一个记录(通常选取第一个记录为枢轴),其关键字值设为k,将关键字值小于k的记录移到前面,而将关键字值大于k的记录移到后面,结果将待排序记录序列分成两个子表,最后将关键字值为k的记录插入到分界线处。

这是一次“划分”。

对划分后的子表继续按上述原则进行划分,直到所有子表的表长不超过1为止,此时待排序记录序列就变成了一个有序序列。

◆堆排序:
堆排序是选择排序的一种改进。

堆是具有下列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小顶堆);或者每个结点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的值(大顶堆)。

堆排序基本思想为(采用大顶堆):首先待排序的记录序列构造成一个堆,此时选出堆中所有记录的最大者,即堆顶记录,然后将它从堆中移走(通常将堆顶记录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并将剩余的记录再调整成堆,这样又找出了次大的记录,依此类推,直到堆中只有一个记录为止。

◆归并排序:
归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归并排序的主要思想是:将若干有序序列逐步归并,最终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程序结构:
①各函数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②程序运行结果:
欢迎界面:
运行界面:
✧算法性能比较
◆理论分析:
排序方法平均情况最好情况最坏情况
希尔排序O(nlog2n)~O(n2) O(n1.3) O(n2)
快速排序O(nlog2n) O(nlog2n) O(n2)
归并排序O(nlog2n) O(nlog2n) O(nlog2n)
堆排序O(nlog2n) O(nlog2n) O(nlog2n)
从时间复杂性上看: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的平均复杂性相同,希尔排序的时间较大些。

◆实际分析:
在保证算法正确性的情况下,程序分别选取了
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400000,500000,1000000,2000000个随机数,测试四种算法运行时间。

从测试结果上看:
1)当随机数个数在1000000以下时,四种算法的运行时间都在1s以下。

2)从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快速排序至始至终都是运行速度最快的,性能最高。

3)当随机数个数在500000以下时,四种算法运行时间相差不大,随着随机数个数不断增大时,四种算法的效率可以明显看出来: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

4)堆排序和归并排序的运行时间相当,这和理论情况是相同的,但是快速排序却明显高于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和理论情况有些出入。

希尔排序运行时间最长也是符合理论情况的。

◆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不符的情况呢?这里涉及两个概念:
1.时间频度:一个算法中的语句执行次数称为语句频度或时间频度。

代表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从理论上是不能算出来的,必须上机运行测试才能知道,记为T(n)。

2.时间复杂性:在刚才提到的时间频度中,n称为问题的规模,当n不断变化时,时间频度T(n)也会不断变化。

但有时我们想知道它变化时呈现什么规律。

为此,我们引入时间复杂度概念。

一般情况下,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用T(n)表示,若有某个辅助函数f(n),使得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T(n)/f(n)的极限值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则称f(n)是T(n)的同数量级函数。

记作T(n)=O(f(n)),称O(f(n)) 为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在各种不同算法中,若算法中语句执行次数为一个常数,则时间复杂度为O(1),另外,在时间频度不相同时,时间复杂度有可能相同,如T(n)=n2+3n+4与
T(n)=4n2+2n+1它们的频度不同,但时间复杂度相同,都为O(n2)。

所以时间复杂性只是在数量级上给用户提供一个时间的上下限,不是精准的运行时间,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是正常的。

✧收获与体会
1)随机数的产生:
密码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中,以实现系统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随机数在密码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比如密钥管理、密码学协议、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都需要用到随机数。

如何产生高质量的随机数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今,它已成为密码学乃至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生成随机数的方法繁多,从产生机理来说,可分为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种,其所产生的随机数分别被称之为伪随机数和真随机数,前者易被破解,后者取自物理世界的真实随机源,难以破解,但这并不代表基于真随机源产生的随机数质量就很高,要取决于产生算法如何利用这个真随机源,相反的,许多用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质量比较好。

因此,若能将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结合起来,则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真随机数。

从实现方法来说,有以软件为主、以硬件为主以及软硬结合等方法。

设计一个真随机数发生器包括两步:首先是获取真随机源;然后是利用真随机源依照特定的数学方法获得真随机数。

【注1】
我们平时设计的小程序会涉及到随机数的产生,我们都会使用random函数,但单单使用此函数生成的随机数就是伪随机,每次产生的随机数都是相同的。

这是因为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式一般是利用主板上的定时器产生的数据来生成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算法,当一个数确定后,其实它的下一个数就确定了,所以每次都用相同的时间种子时,产生的随机数都是相同的。

因此,要想使每次的随机数都不同时,我们可以给予不同的时间种子,即在调用random函数之前先调用srand(time(NULL))。

2)测试程序运行时间函数的总结:
1.利用clock函数: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tim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time_t begin,end;
begin=clock();
//your code
end=clock();
cout<<"runtime: "<<double(end-begin)<<endl;
}【注2】
2.要进一步提高计时精度,就要采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和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

2)这两个函数是VC提供的仅供Windows 9X使用的高精度时间函数,并要求计算机从硬件上支持高精度计时器。

int main(void)
{
LARGE_INTEGER BegainTime ;
LARGE_INTEGER EndTime ;
LARGE_INTEGER Frequency ;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quency);
QueryPerformanceCounter(&BegainTime) ;
//要测试的代码放在这里
QueryPerformanceCounter(&EndTime);
//输出运行时间(单位:s)
cout << "运行时间(单位:s):" <<
(double)( EndTime.QuadPart -BegainTime.QuadPart )/ Frequency.QuadPart <<endl;
system("pause") ;
return 0 ;
} 【注3】
参考文献:
【1】吉根林、陈波数据结构教程(C++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宋勇、陈贤富、姚海东随机数发生器探讨及一种真随机数发生器实现
计算机工程2007,33(2)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