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bdf6e05087632311212b9.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 曹操B. 刘备C. 谢安D. 孔子【答案】 C【解析】【分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C【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解析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f3bd29680203d8ce2f24b1.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作品。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作品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纪传体史书”错误,《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A. 《牡丹亭·游园》B. 《霸王别姬》C. 《梁山伯与祝英台》D. 《牛郎织女》【答案】 C【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戏曲剧种的把握。
注意把握选项句中名称,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1)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97e85b14431b90d6d85c701.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牡丹亭》属于哪一剧种()A. 昆曲B. 杂剧C. 戏剧D. 黄梅戏【答案】 A【解析】【分析】《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属于昆曲。
故答案为:A【点评】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defa7c5022aaea988f0f0b.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正误辨析。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涉及面宽,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练习辨析,有错归类修改。
D项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故答案为:D【点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
“卿”的意义有,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 姓。
7.朋友之间亦能称“卿”。
本题的“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答案】 C【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05e47376eeaeaad0f3309d.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解析】【分析】B。
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2bffc0804d2b160b4ec0a6.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阴阳”二字在古代指的是方位。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我国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指儿童;而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
【答案】 A【解析】【分析】A.《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
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盛于宋。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豪放词创于苏轼,到辛弃疾发扬光大。
B.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不仅对应了十二生肖,也与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对应。
《智取生辰纲》中说“辰牌起身”,“辰牌”对应的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的时间。
C. 《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社戏》是小说,不是《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
文学和文化常识是考试中常会考到的知识,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0638d52d380eb63946d0c.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睢》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C. 我国古代有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桑梓指故乡,须眉指男子,玉兔指月亮,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答案】 D【解析】【分析】D.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他的著名的戏剧作品,这是一部喜剧、多幕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 (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
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
B. (称谓)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C. (年龄)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
D. (文体)词在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时期,又称“曲子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答案】 B【解析】【分析】“家君”:家父。
是谦辞。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是敬称。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1eb978ce2f0066f53322b9.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不是明代。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f49575b9f3f90f77c61b91.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和广播剧。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答案】 A【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05c9e56edb6f1afe001f2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知识1.以下对于文学常的法有的一是()A.歌种文学式,着重于抒怀言志。
从表达方式看,能够分叙事和抒怀。
B. 散文是一种描绘、表达感觉的文学式,它有“美文”“小品文”“漫笔”之称。
C.小以表达故事情中心,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境的描绘来反应社会生活。
D.通矛盾矛盾睁开情、塑造人物,常常以矛盾矛盾作情展的主要索。
【答案】 C【分析】【剖析】本考学生文体知的掌握。
小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中心,通完好的故事情和境描绘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而不是以表达故事情中心。
故答案C【点】小的三因素是:生的人物形象、完好的故事情和详细的境描绘。
三者中,人物是小的核心,小的主要任是塑造人物,写出明的人物形象来,而情是小的骨架,境是小的依靠。
2.以下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是()A.《西游》中平山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角大王,他原来是太上老君看守丹炉的童子,被音借去下界妖,来考唐僧取信心。
B.《水》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妒能,多方刁,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的病》回儿父延医治病的情形,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度、作、开方等各种表,揭露了些人巫医不分、弄虚作假、讹诈、草菅人命的。
D.《是怎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和巴什基兵旅成的一支部受命渡第伯河,并在伊沙站邻近切断基到科斯的路,舍佩托夫卡共青的一个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次渡河牲了,廖沙是四天此后才知道的。
【答案】 B【分析】【剖析】 B 表述,嫉妒能,多方刁,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
故答案: B【点】名著知要,并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要熟知。
3.下边是歌《唱》中的部分。
横所填的内容与人物,法正确的一是()的敦盗御,a________的关公沙,黄的典,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叫⋯⋯A. a 处应填脸谱( 2 ),此脸谱表示忠勇直爽、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切合关羽的形象。
B. b 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切合曹操的形象。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6b32ce77232f60ddcca1a7.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D.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答案】 A【解析】【分析】A.有误。
“手足”指兄弟。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基本的文化常识的积累。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曹刿论战》选自纪传体史书《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选自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B. 日本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中作为一只猫的“我”,只能把看到的故事用“我”觉得最有趣——荒诞、新奇、夸张、诙谐——的方式讲给人们听。
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 “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此句为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A【解析】【分析】A.《左转》属于编年体。
《三国志》属于纪传体。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及复句关系的辨析。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feb88bcfc789eb162dc89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木兰诗B. 木兰辞C. 琵琶行D. 敕勒歌【答案】 A【解析】【分析】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故答案为:A【点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3.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b9b8ad31126edb6e1a1055.png)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常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等。
B.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C. “乡试”即乡一级考试,考中者均称“秀才”,其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乡试是古代省级的考试,考中者被称为举人。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第七名以后无固定称呼。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盛于宋。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豪放词创于苏轼,到辛弃疾发扬光大。
B.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不仅对应了十二生肖,也与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对应。
《智取生辰纲》中说“辰牌起身”,“辰牌”对应的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的时间。
C. 《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社戏》是小说,不是《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9661ca1fad6195f302ba64b.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良令人感动;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勇敢令人赞叹。
B.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C.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中 C 项是考查古代的一些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词,现在一般变成一种特殊称谓,“手足”应该指“兄弟”,不是指同学。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对一些文学及文化常识要了解。
如:宋词的按照词风分的派别豪放派、婉约派;古代因运用借代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一些特殊称谓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常识答案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aefc80dd36a32d737581b7.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
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尔(采桑子)【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只要回忆曾经学过的类似句数、字数的词即可知道词牌名。
细读全词,根据字数和音韵可知,这首词的词牌是“行香子”,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行香子·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诗句_______不是陆游的。
()A.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B.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D.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答案】 D【解析】【分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词中的上阕。
一句名言,影响着百世千秋。
岳飞的《满江红》也激励了百世千秋的能人壮士,谱写了一曲曲抛头颅,洒热血的喋血讴歌。
故答案为:D【点评】沙场中的功与名;官场中的得与失;人世间的爱和恨;短暂而艰辛所获的功绩,与整体大局而言,犹如“尘与土”之别,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完成大业,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位既有“千古诗才”又“一身傲骨”的诗人是李白。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杜甫的《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据此,B项的杜甫的《春望》并不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需要先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再进行比较分析。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正误辨析。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涉及面宽,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练习辨析,有错归类修改。
D项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故答案为:D【点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
“卿”的意义有,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 姓。
7.朋友之间亦能称“卿”。
本题的“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
C.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D. 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答案】 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项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的“露”不是“寒露”,而是'白露。
正确答案应该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找出错误。
平时学生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便于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的记。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
C.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
D. 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发的荣称,如“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有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
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答案】 C【解析】【分析】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9.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
B. 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
D. 采用行书字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误。
此字体为行书,朗健清逸,笔势劲挺有力,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明显不符合“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根据字体特点揣摩选项正误。
10.《野有蔓草》与下列______项无关。
()A. 《诗经》B. 比兴C. 大雅D. 郑风【答案】 C【解析】【分析】《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恋歌,写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欣喜之情难以抑制。
全诗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层,表现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感情。
作为华夏先民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无论是诗意想像,还是真实写照,此诗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
故答案为:C【点评】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
是根据音乐来分类的。
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
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11.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