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几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促进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几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6-01

1.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1]

第一、操作定向:即建构操作活动的构架,在大脑中形成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步骤。即使操作技能具体表现为一连串的操作实践,但学习者首先一定要了解操作要进行什么样的操作以及如何去完成此项操作,即首先要了解程序性的知识。然而程序性的知识不等同于一般的操作技能,前者是操作活动定向映象的形成,后者则是操作活动的实践方式。

第二、操作模仿:操作模仿也就是实际再次表现出操作定向的行为模式,其本质就是将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定向映象以一种外显的实践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模仿是以定向的建立为基础,没有定向映象的模仿则是机械性的模仿。

第三、操作整合:操作整合也就是把模仿阶段中所学到的动作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使各部分动作相互整合,使之成为定型的、熟练的一体化动作。通过整合,不仅使动作的熟练度得以提高,动作的执行趋于熟练、协调,动作的初步一体化得以实现;而且,学习者对动作的协调性逐步加强。

第四、操作熟练阶段:操作熟练是指已经形成的动作执行方式对于各种变化条件具有很强的应变性,动作可以达到很好的完善化和一体化。操作熟练的内部机制已在头脑中建立了动作定向,表现为

大脑皮层概括化的、牢固的神经联系。

2.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2]

2.1.操作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学习者会出现感、知觉速度慢,大脑注意范围狭小,难以很好地进行选择性注意。

2.2操作模仿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在前一阶段没有形成动作定向,就可能出现带有错误的模仿,这就影响到了下一步骤的动作整合。

2.3操作整合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识记速度缓慢、大脑记忆容量狭小,保持记忆能力差、容易遗忘,回忆困难并且不完整,很难将以前所掌握的动作实施正确有效地整合。

2.4操作熟练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一般在熟练掌握师傅所教的操作技能后,会出现“高原现象”,即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当中,当操作的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的期限,操作的熟练程度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3.各个阶段应提出的应对方法[3]

3.1准备分析策略

概括地讲,在动作定向阶段,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白“去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两方面内容。但是仅仅让学生通过对“去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的了解是难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起动作的定向映像。因此老师在操作教学之前,应该采取准备分析的策略。

首先,分析操作技能的程序与要领,将操作技能分解成若干循序

渐进的单元和步骤,这样就有利于学生逐步消化、理解复杂的操作动作。

然后,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多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了解学生的优缺点,特长及其爱好,评定出操作教学的重心,分析评定出所有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该项技能,以及学生学习掌握此项技能的重点与难点究竟是什么。

最后,针对具体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操作技能学习的顺序(学生可能倒序学习技能,也可能顺序学习技能)、教学方法、学习辅助工具以及其它形式教学的支持。从而引导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该项技能的操作程序与动作要领,最后熟练掌握该项技能。

3.2动作分解阶段的策略

在动作模仿阶段,教师应该把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两者同时进行,采用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的方式。使学习者掌握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动作要领,并同时要求学生们边听边学着做,让学生趁热打铁,在第一时间操作实践,这样能够加深动作映像的程度,发现问题就及时提出,防止学习者出现负迁移的学习现象。并通过调节步骤分解的程度来调控难度的大小跟学习的进度。

但是,如何分解操作步骤必须要考虑到学习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既不能把操作步骤划分的太细,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浮躁情绪降低学习的兴趣,又不能把每个步骤设置的跨度过大,使学习者难以掌握,造成学习动机低下。动作的分解要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合理

地将操作的动作分解,使之难度大小符合学习者的可承受度。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将任务难度调控到学生既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之上,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动作模仿阶段,教师要将操作动作分解,并采用掌握教学法,让学习者掌握了这一步骤之后再进行下一步骤的学习,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防止学习者一步跟不上,步步都落后的结果。3.3动作要领的精细加工策略

在这一阶段,因为部分动作之间还处在衔接磨合的阶段,所以动作还很难维持良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操作动作系统中的一些步骤在衔接时可能还会出现暂时性的停顿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让学生反复的进行练习,教师还可以采用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关键字记忆法”,用一个字概括出整个步骤的最主要内容,然后把各个步骤概括的关键字再进行二次加工,使之高度精简,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可以结合图像记忆法,运用联想的手段,将需要记忆的东西加工成夸张的,并容易引起自己注意的,不太讲究合理规范的记忆方法。

3.4 转变原有操作练习的方式策略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操作动作具有非常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不仅如此,全套操作动作都能非常流畅地进行。但是会有不少学生在认为自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某项操作技能之后,就会出现进取心降低,缺乏再进行操作练习来保持熟练操作技术的动机。有

的学生还会出现教育心理学中的“高原现象”[4]。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习者在经过反复的练习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水平之后,再进行多次地反复练习也难以显著的提高操作的熟练的,也就是操作熟练度的饱和现象。

为解决此类问题,老师就需要转变原有操作练习的方式策略。根据斯皮罗的随机通达教学理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原有的操作技能,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各自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让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最后老师再总结各组成员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再继续练习的动机,使原有技能不断熟练,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每个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严权.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1.

[2]魏会超.从创生取向解读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j].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赵凤燕,王玉群,陈宇飞.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验课教学方案探讨[m].黑龙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4]靳继长,刘经华,李国芳.浅论操作性技能形成的过程[j].甘肃:文化教育期刊,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