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a. OPLL b. DISH(弥漫性特发性骨增生症) c. OFL
• 小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MR是最佳评价手段,可同时观察
脊髓受压情况及有无变性水肿
14
脊柱退行性病变
15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椎和椎间盘化脓性感染 • 硬膜外、硬膜下脓肿 • 脊髓炎和脊髓脓肿 • 脊柱结核 • 其他感染性病变:真菌性脊柱炎
影相近的影像学效果。
42
成像原理
实质器官——低信号 脂肪组织——利用脂肪抑制技术被抑制 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高信号
人体内液体特性:具有长T2(300-500ms)
选用长TR(>3000ms)——取得T2效果 长TE (>150ms)—— 增强T2效果
43
成像序列
• 自旋回波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FSE——显示硬膜囊边界较好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成像时间短
8
脊柱MR常规扫描临床应用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髓脱髓鞘病变 • 脊髓血管性病变
9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神经管闭合不全:脊膜膨出/脊髓膨出/脊髓脊 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背侧上皮窦
• 神经源性囊肿 • 脊髓纵裂 • 脊髓积水及脊髓空洞症 • Chiari畸形 •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Department of Radiology,P1 UTH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DTI成像
2
脊柱常规扫描
• 部位: 颈椎、胸椎、腰骶椎 • 线圈: 头颈线圈,胸腰表面线圈 • 序列: 矢状位:T1WI(SE)/ T2WI

【优】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最全PPT

【优】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最全PPT

断面成像 (a)T1加权像; (b)T2加权像; (c)弥散加
常规扫描方位包括与两侧眼球晶体中心连线平行的横断面(以冠状面作定位像)和冠状面(以横断面作定位像)、成像层面与同侧视
神经前后轴平行的斜矢状斜面(以横断面作定位像)(图4-11)。
权图像
可选用去相位包裹、呼吸补偿等功能。
(DWI),(d) 如使用表面线圈,应使线圈长轴中心尽量贴近胸椎棘突,线圈上端平第七颈椎棘突,能包括全部胸椎,必要时需在体表放置MR图像上
• 3.腰椎与腰髓 病人体位与胸椎检查相同。应 使髂嵴(第四腰椎水平)位于胸腰线圈的中部, 横断面定位光标应正对髂嵴水平或其稍上方, 即线圈中心部位。如使用表面线圈时,应使线 圈尽可能与病人背部相贴。
• (三)扫描
• (1)常规扫描方位:颈、胸、腰椎及脊髓检查 时常规扫描方位均为矢状位、横断面,必要时 加扫冠位,以便观察椎体、椎间孔、神经根及 脊髓病变等。
• (2)扫描方法:首先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得 腰髓横断面常规扫描定位示意图
将呼吸补偿感压器置于呼吸幅度最大部位,加腹带时要松紧适度。
如使用呼吸门控,则应将感压器置于病人背部并固定。
矢、冠、轴三方位定位像,然后在定位
像上设定不同方位的成像。
• 以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矢状面 成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纵 裂及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 与大脑裂平行;最后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设定视 野(FOV)。矢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前后 向。
• 脑垂体成像常规采用薄层和高分辨力的T1WI、 T2WI序列,为使信噪比不至于太低,可以增加 采集次数,并减少层数,缩短TR,减少成像时 间。注意在颅颈交界区使用局部饱和技术以消 除颈内动脉搏动伪影。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p rme t f doo y te8 t s i l f L Wefn 61 2 , h n o gP o ic , ia De at n ilg ,h 9hHopt A, i g2 0 1 S a d n rvn e Chn ) o Ra ao P a
A src O j lo os d e l i l au f oa sie aigi te i n s fpn i aebohd h b t t b ̄t u yt i c le tlpn i gn a oi o si ds s.ltoaT eMR a v T t h cn av oT MR m nh d g s e e
医疗 卫 生 装 备 ・ 01 2 1年 8月 第 3 2卷 第 8期 Chn s dc l up n o r a・ 1 2・ o8 Au u t2 1 ie eMe ia ime t un lVo. N .・ g s‘0 1 Eq J 3
Cl i l d a E u me t 医 械 临 床 ic n a Me i l q i n c p J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讨 其 临床 应 用 价 值 。 探 2 材 料 与 方 法
4 例病例 中, 2 例 . 1 例 。 2 男 7 女 5 年龄 57 —2岁。其中椎间盘突出
1例 . 4 黄韧带 肥厚 6例 , 脊柱 外伤 9例 , 髓空 洞症 5例 , 移瘤 5 脊 转 例, 脊柱结核 2 , 例 脊柱 畸形 1 。 例 检查 使用西门子 I TA at . vn 5 o超导磁 共振成像 系统 , 使用全 脊柱
磁共振成像因其无创 、 无骨性伪影并可多方位 、 多角度成像等特 点 , 脊柱病变 的诊断 中广为应用[, 在 1但在 以往传统 的 MR 扫 描中 , 1 I

脊椎病变MR诊断

脊椎病变MR诊断

脊椎退变
退变
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轻微,轻度疼痛 高烧、疼痛剧烈
CT表现
骨质破坏 无或仅见休莫结节
骨质硬化:椎体相对边缘硬化, 椎体相对边角增生 并骨赘或桥
间盘气体:多见 间盘突出:多见
椎体相对边缘 增强扫描除脓腔外多轻
中度强化 破坏区周围硬化
偶见化脓性感染 少见
脊椎退变
退变
CT表现
钙化或死骨:少见
脊椎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与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MR表现(压缩骨折) 椎体形态
➢多为楔形,少为中央凹陷形 ➢无椎体边缘膨隆
椎体内异常信号区
骨折线
➢多呈前后走行的纤细条带或星芒状 ➢T1WI低信号,T2WI低或混杂信号 ➢2月后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脊椎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与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局限于椎体相对边缘 范围广,可占据椎体大部
长T1长T2,长T1短T2 多长T1长T2,脓肿信号
,短T1长T2
增强扫描除脓腔外多轻中
(退变致应力改变) 度强化
软组织脓肿:无
可有
软组织肿胀:无
可有
•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范围小
•Ⅱ型 T1WI高于骨髓信号
T2WI高或等骨髓信号
•Ⅲ型 T1WI、T2WI均为低信号
MR表现(压缩骨折)
骨折线周围水肿区
➢大片状,边界模糊 ➢T1WI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 ➢2月后可消失 ➢6月后T1WI、T2WI均为高信号
MR表现(爆裂骨折)
➢骨块明显移位 ➢有时难以与肿瘤相鉴别
创伤性椎体骨折
创伤性椎体骨折
创伤2D
3个月后
创伤性椎体骨折
CASE2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及临床应用
2 结 果 全 部 被 检 查者 在 MRI矢 状 面 图像 可 以清 晰 、直 观 、完 整地
显示 椎 管 内 、全 段 脊 髓 、脊 柱 及 周 围韧 带 连 续 的磁 共 振 图 像 , 其 中未 见 异 常 3例 ,脊 柱病 变 3l例 ,脊 髓 病 变 20例 。
3 讨 论 3.1 全 脊 柱 成 像 原 理 :全 脊 柱 成 像 技 术 实 现 了一 次 定 位 利 用 床 的 间 断 移 动 完 成 全 脊 柱 的 扫 描 ,避 免 了 多 次 搬 动 患 者 的 不 便 有 利 于 保 证 图 像 的 质 量 ,大 大 节 省 了 扫 描 时 间 ,成 像 范 围
吉 林 医 学 2011年 l2月 第 32卷 第 35期
位 病 变 ,减 少 了漏诊 ,提 供 了寻 找病 灶 部 位 的 有 效 方 法 。⑤ 多 发 脊 柱 结 核 :由于 结 核 杆 菌是 通 过 血 行 播 散 的 ,椎 体 感 染 结 核 时 易 发 生多 椎 体 、多 节 段 病 变 ,全 脊 柱 成 像 可 观 察 到 椎 体 、椎 间隙破 坏 及 椎 旁 寒 性 脓 肿 如 果 行 增 强 扫 描 更 加 清 晰 显 示 病 变 u2 。脊 柱 肿 瘤 和 脊 髓 内外 肿瘤 :若 多 发 范 围广 定 位 不 准 确 , 使 用 全 脊 柱 扫描 成 像 可清 楚 显 示 部 位 、形 态 及 分 布 情 况 ,有 利 于 病 变 的诊 断 和 定 位 】。⑥ 先 天 性 畸 形 :磁 共 振 全 脊 柱 成 像 可 清晰 看 到 脊 柱 侧 弯 情 况 脊 髓 发 育 不 良等 。脊 柱 退 行 变 ;全 脊 柱 成 像 可 完 整 显示 颈 、胸 、腰 段 椎 体 及 椎 间 盘 退 变 的 程 度 和 范 围磁 共 振 图像 (MRI)可 准 确 无 误 地 定 位 病 灶 所 在 部 位 及 周 围 的解 剖 位 置 为 临床 诊 疗 方 式 的选 择 提 供 了参 考 。⑦ 常规 体 检 :磁 共 振 检 查 作 为 一 种 无 创 伤 、无 电 量 辐 射 、无 不 良反 应 的 检 查 已被 广 大 人 民群众 接 受 ,检查 的人 数 快 速增 多 ,全 脊 柱 成 像 的多 方 法 显 示 成 为脊 柱 和脊 髓 检 查 的 首选 。

GE_1.5T_MR_全脊柱规范化扫描方案

GE_1.5T_MR_全脊柱规范化扫描方案
注意:当打开第二段 序列时,提示线圈改 变,Apply确认。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第三步: • 再选择第二段三平面定 位序列作为定位像。 • OK All,确认三个窗口 图像均为第二段定位像。
第二段脊柱T2/T1/STIR定位方法图像:
第一段脊柱T2/T1/STIR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 纯矢状面定位,不能打角度,以实现直接测量的目的。 • 第一段扫描在三平面定位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FOV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调整上下位置,尽可 能接近0。FOV定位中心前后位置靠后,考虑到胸腰椎解剖位置。 • 扫描范围要大一些,考虑到胸腰椎的左右范围。 • 频率编码为前后方向,加NPW无卷折选项。 • 第一段T1和STIR序列定位线分别复制T2定位线。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Sag STIR,全脊柱矢状面脂肪抑制STIR图像:
扫描方法: • 纯矢状面定位,不能打角度,以实现直接测量的目的。 •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平面定位中心点分别为0,i210,i420 。 • 第一段扫描在三平面定位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矢状面定位 线上调整上下位置,近可能接近0。 • FOV定位中心前后位置靠后,考虑到胸腰椎解剖位置。 • 第二段和第三段定位线,先复制第一段定位线,再选择相应段的 定位像,OK ALL,再选择轴位定位像窗口,Reset Center。 图像参数特点: • 为了实现完善的拼接形成全脊柱图像,全脊柱分为脊柱的上段, 中段和下段扫描,段与段之间有重叠。 • FOV一般为32cm,三段FOV之间重叠部分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成功 拼接。 • 为了减轻运动伪影,可在脊柱前方添加饱和带。 • 对于身高较高的人,可将定位中心点下移到胸骨角。 临床应用: • 椎体、髓内外病变、外伤等全脊柱大范围成像。

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3---精品资料精选全文

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3---精品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二.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㈠颈髓及颈椎MRI扫描技术检查1.适应证①颈椎骨岛·颈椎畸形·颈髓脊膜彭出症·颈髓积水·神经管闭合不良;②化脓性颈椎炎·颈椎结核·蛛网膜炎·颈髓空洞症:③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多发性硬化;④原发良恶性肿瘤与转移性肿瘤2.扫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病人在进入MRI室之前需除掉随身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品·磁性物件,以免产生伪影或造成危害。

3.扫描检查与图像显示技术⑴线圈柔软表面线圈⑵病人体位与扫描中心参阅头颈部内容⑶扫描方位①横断扫描在矢状位像上选择横断扫描层面,沿左右旋转横断层面,使其与感兴趣区脊髓相垂直。

扫描范围由病灶大小决定,用左右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

在横断面定位像上对横断面扫描中心进行校正,并选择适当的横断面FOV.②矢状扫描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图像作定位图像。

在冠状面定位像上选择矢状扫描层面,并沿前后轴旋转层面,并使扫描层面与颈髓或颈椎CC平行。

再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饱和带和相位编码方向,如果要观察椎间盘和椎体病变,应用CC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并在CC方向设定垂直于扫描层面的饱和带,用于抑制CC方向视野外组织回卷伪影。

如果要观察脊髓病变,应用前后作为相位编码方向,在前后方向设定垂直于扫描层面的饱和带,用于抑制运动对脊髓造成的伪影。

扫描范围由病灶大小决定。

③冠状扫描在矢状定位图像上选择冠状位扫描层面,并沿左右轴旋转层面,使扫描层面与感兴趣区段哦脊髓或椎体平行。

再在横断位定位像上沿CC轴转动层面,使扫描层面与椎体左右轴平行。

最后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设定相位编码方向和饱和带。

其余方法请参阅矢状扫描的内容。

4.部分正常颈髓及颈椎MRI图像介绍MRI信号特征为:①脊髓的灰质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与T1加权像上,其信号强度比较高,白质的信号强度较低。

在T2加权像上,灰质的信号强度较低,白质的信号强度较高,灰质的影像呈蝴蝶型;②在T1加权像与质子加权像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脊髓的信号强度低,而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脊髓的信号强度高。

MR脉冲序列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讲座版)1

MR脉冲序列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讲座版)1

VASCULAR
FSE SSFSE FSE-IR SSFSE-IR
FSE-XL FRFSE-XL T1 FLAIR T2 FLAIR
ECHO PLANAR
TOF-GRE TOF-SPGR Phase Contrast Fast TOF GRE
FastCard-GRE FastCard SPGR Fast 2D Phase Contrast Fast TOF SPGR
FRFSE-XL
LAVA
增加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应用均匀的压脂 提高病变检出率
SE家族
SE、FSE、FSE-XL、SSFSE、FSEIR、STIR、T1FLAIR、T2FLAIR
自旋回波序列 (Echo Spin, SE)
自旋回波(SE)
1800
回波
900
TE TR
TR:重复时间 TE:回波时间
T1Flair
FSE-IR
T2Flair
翻转恢复自旋回波序列
FSE-IR
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SE-IR)
TI
Acq. Time
TI
Inversion Pulse 180o
Inversion Pulse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90o
Half-Fourier acquired single shot turbo spin echo,HASTE
SSFSE
………… • 单次RF内完成一层扫描所有数据的采集——每幅图像
成像不到1秒,图像较常规图像模糊。 • 0.5NEX——相位编码数为正常的一半,利用K
空间的共轭对称性推算出另一半,但SNR会降低。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脊柱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原则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描述,给予部分脊柱磁共振扫描成像。

实验组44例患者给予全脊柱扫描成像,对两组患者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磁共振扫描脊柱疾病的正确率。

结果:实验组44例患者全脊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为100%,对照组部分脊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低于全脊柱磁共振成像。

结论:对于患有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成像可一次性对全段脊柱、脊髓进行检查,观察病变位置,以及对整个脊柱造成的影响,对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全脊柱成像;脊柱病变脊柱在人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上肢运动、直立行走等与脊柱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脊柱病变可造成脊柱僵硬、酸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瘫痪,通常而言,一处脊柱发生病变即可对全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1,2]。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脊柱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全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及部分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

比较两组的诊断率,以探究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脊柱病变患者,实验组44例患者,男性23例。

女性21例,年龄在18~78岁,平均年龄在(57.6±3.2)岁,其中有14例患者椎间盘突出,有8例患者黄韧带肥厚,有9例患者为脊柱外伤,有5例患者被诊断为脊髓空洞症,有5例患者有转移瘤,有2例患者为脊柱结核,有1例患者脊柱畸形。

对照组4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在19~79岁,平均年龄在(57.6±3.3)岁,其中有13例患者椎间盘突出,有9例患者黄韧带肥厚,有8例患者为脊柱外伤,有6例患者被诊断为脊髓空洞症,有4例患者有转移瘤,有3例患者为脊柱结核,有1例患者脊柱畸形。

磁共振脊髓造影(MRM)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脊髓造影(MRM)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脊髓造影(MRM)的临床应用正常MRM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鞘袖的轮廓,硬膜囊内的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亦可清楚显示。

颈椎神经根鞘袖相对短而粗,神经根走行平直,并可见下颈神经聚集形成臂丛的趋势。

颈段硬膜囊内脑脊液相对少,故信号强度较腰段弱。

同时显示的还有两侧的椎动脉及一些伴行的小血管。

胸椎神经根鞘袖相对短而细,神经根走行路径平而短,神经根显示较颈椎及腰椎欠佳。

脊髓在此段相对较细,蛛网膜下腔则相对较宽,故脊髓与脑脊液信号对比强烈,显示较清楚。

腰椎神经根在椎管内走行较长,神经根鞘袖亦延伸较长,故腰椎MRM图像显示最为优越。

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硬膜囊、马尾神经、神经根及相应鞘袖。

两侧尚可见一些伴行的血管影。

用不同序列得到的MRM图像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采用FSE及TGSE序列得到的MRM图像,硬膜囊内脑脊液与脊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对比较清楚。

采用PISF序列得到的MRM图像,则显示神经根鞘袖的范围更长,在腰椎甚至能显示出脊神经节及节后一段脊神经纤维。

1 间盘疝椎间盘退变后,由于纤维环的强度减弱甚至断裂,髓核组织可膨出、突出、脱出于椎管内,统称为间盘疝。

在MRM影像上可见疝出的间盘组织本身及对周围结构所造成的压迫。

疝出的间盘组织一般为中等信号影,有时由于其含水量的不同及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也可为低信号或略高信号。

对周围结构的压迫表现为:压迫硬膜囊形成压迹,相应的神经根受压移位,神经根鞘袖抬高、变形、截断或消失等。

腰骶段间盘疝在临床上很多见,多数疝出的间盘组织在间盘水平或略向下走行,压迫相应出下一椎间孔的神经根,使神经根向后内侧移位,并在硬膜囊的前侧方形成明显压迹。

以上影像在冠状位基础上轻度旋转时表现最清楚[1]。

后正中突出的间盘组织往往对硬膜囊形成明显压迫,影像上表现为间盘水平硬膜囊内脑脊液信号中断或减弱,硬膜囊受压变窄,神经根鞘袖中断或消失。

椎间孔处或侧方突出的间盘疝有其特殊的影像表现。

疝出的间盘组织压迫出同水平椎间孔的神经根而对硬膜囊的压迫不明显。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在脊柱损伤的诊断及应用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在脊柱损伤的诊断及应用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在脊柱损伤的诊断及应用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诊断脊柱、脊髓损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行MRI全脊柱移床扫描,经后处理完成全脊柱MRI图像;并根据患者体征、临床症状,与以某一椎体为中心的局部脊柱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少数病人行增强扫描。

结果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8例、胸段2l例、腰段14例。

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

根据MRI 表现将其分为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压缩骨折伴脱位;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无骨折脱位等4类。

全部病例均能清楚显示异常的脊髓信号。

结论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脊柱序列、形态、损伤程度和范围;对脊髓损伤的形态、大小和病理改变也能清楚显示;也可对椎间盘、软组织等损伤作出合理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助于预后判断。

标签:脊柱损伤;MRI;复合损伤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有明确的外伤史,且临床疑有颈、胸、腰椎损伤之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5—86岁,平均46.3岁。

其中车祸伤8例,高空坠落30例,摔伤5例,其他5例。

临床表现:单侧下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4例;双侧下肢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6例;双下肢截瘫15例;全身瘫痪10例;大小便困难8例。

所有病例均有x线平片及MRI检查,30例行CT扫描。

1.2方法:Intera1.5采用PHILIPSGryoscan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全脊柱移床扫描软件,相控阵脊柱线圈(包括1~5个线圈单元)。

患者仰卧于扫描床,先在颈段(相控阵线圈l、2单元)、胸段(2—4单元)、腰骶段(3—5单元)3个部位采集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定位像各3层,采用自旋回波T.WI及T2WI序列,矢状位上定饱和带,冠状位上定矢状位扫描计划;扫描分3组,颈段、胸段、腰骶段;每组的扫描参数均为:层数5层,层厚5mm,层间距1mm,矩阵352×512,显示野(FOV)为300mm,采集各种成像数据,通过扫描床的移动而衔接各组之间的扫描。

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女,22岁,反复胸背 痛3个月,双下肢无 力2个月
韧带下型(椎旁型)
• 常见于胸椎 • 病变在前纵韧带下
扩展 • 椎体前缘骨质破坏 • 椎间盘完整。 • 病变发展,向后扩
散可累及多个椎体 及椎间盘。
男,20岁,反复胸背痛伴消 瘦1个月
男,30岁,腰背痛伴双下肢乏力20多天
• 硬膜外脓肿
T1WI增强扫描
沉积 骨质硬化
Modic I型
Modic II型
Modic III型
韧带退行性改变
• 脊椎失稳引起周围韧带受力增加,出现纤 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多见于前纵 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
脊椎骨骼改变
• 椎间盘变性可 引起相邻椎体 发生骨髓水肿、 脂肪沉积、骨 质增生肥大等。
退变性脊椎滑脱
<20 90-110
ETL
<4 7-16
NEX 层厚
2
3
2-4 3
• 怀疑椎骨或软组织病变时, T2WI应行脂肪抑制
• 颈椎增强扫描最好亦采用脂 肪抑制
• 为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可 施加流动补偿技术
• 为减少吞咽运动伪影,可在 咽喉部设置空间预饱和带 (相位编码非上下方向)
胸椎的MRI检查
【线圈】 •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234 【体位】 • 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胸椎在同一矢状面上,
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腹腔脏器、大血管伪影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避免腹腔脏器的
呼吸运动伪影及大血管的搏动伪影
T1WI T2WI
TR(ms) 300-600 2500-4000
TE(ms) <20 90-110
ETL <4 7-16
NEX 层厚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椎间盘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椎间盘

次形成椎间盘疝、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髓
核游离。
椎间盘病理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一)椎间盘 • 椎间盘退变 T2W信号下降 椎间隙高度下降 椎间盘向周围膨出
椎间盘膨出
病理:主要为纤维环退变。20岁后发生,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改 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处可有钙化 CT表现: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 边缘可钙化,可见真空征 MRI表现:纤维环低信号影向四周均匀膨隆,高信号髓核位于纤维环内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三)脊柱外伤
• X线CT为诊断分 型主要手段 • MRI可帮助 • 椎体细微骨 折 • 脊髓和软组 织损伤情况 • 有无椎管内 合并症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三)脊柱外伤
MRI帮助了解脊髓:出血、水肿、断裂 椎间盘/韧带情况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四)脊柱骨肿瘤
• 诊断:临床+综合影像+病理三结合原则 • MR有利于早期发现 • 骨髓最早受累、骨质改变相对晚 • MR定位准确
纤维环撕裂
病理:部分纤维断裂,形成裂隙,内充填液体,髓核位于纤维环内 CT不能显示纤维环撕裂 MRI表现:多位于后部纤维环内,呈点、条新高稍长T1长T2信号
椎间盘突出、脱出
病理:纤维环破裂,外力致椎间盘内压增加,髓核移位,位于纤维环 内,为椎间盘疝,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外,为突出,进一步突出,髓核 突出于纤维环外,为脱出,形成髓核游离 CT表现:直接征象—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可钙化,游离的髓核位 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 或消失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椎间盘
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MRI可准确评价椎间盘结构,发现椎间盘早 期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髓内隐匿型血管畸形具有其他检查无法比拟 的优点
• 脊髓AVM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扩散张量成像
MR全脊柱成像技术
Total Spine MR Imaging
•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total spine MR imaging)是近年来随着磁 共振成像系统的硬件、软件不 断更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 对怀疑脊柱及脊髓多发病变的 病例, 可在不搬动患者的情况 下获得最大范围的全脊柱成像, 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28-year old male patient with suspected early AS (duration of inflammatory back pain 7 months, BASDAI 3.7, BASDAI 2 5, HLA B27 positive). Coronal (left) and sagittal (right) STIR images show the most commonly seen signal abnormalities in suspected early AS. Inflammatory changes (open arrows) are seen in the lower aspects of the SI joints and subtle abnormalities in the anterior corner of the endplates in the thoracic spine (arrows).
• • • • • 脊椎和椎间盘化脓性感染 硬膜外、硬膜下脓肿 脊髓炎和脊髓脓肿 脊柱结核 其他感染性病变:真菌性脊柱炎
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范围
根据信号异常早期发现病变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髓炎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结核
椎 体 结 核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柱肿瘤
a. 原发/转移 b. 良性/恶性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裂+脊髓纵裂+脂肪脊髓脊膜膨出+Chiari畸形І І型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损伤
a. 屈曲型 b. 伸直型 c. 直接暴力型
• 脊髓损伤
a. 脊髓震荡 b. 脊髓挫裂伤 c. 脊髓横断伤
多平面成像和无骨骼伪影干扰,可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结构 判断脊髓损伤比CT更加敏感,能显示脊髓水肿、出血,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脊髓损 伤影像学依据,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大价值
• 梯度回波序列
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FISP)序列——显示神经根袖范围更长
• 椎管内肿瘤
a. 髓内肿瘤: b. 髓外硬膜下肿瘤: c. 硬膜外肿瘤:
• 能根据骨髓信号的改变早期发现脊椎病变 • 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与脊髓的关系 及软组织侵犯程度 • 对骨质破坏、肿瘤基质的钙化、骨化的显示不如 CT和X线片敏感
1074489,F,37
骨 巨 细 胞 瘤
定位——髓外硬膜下 定性——神经源性肿瘤
脊柱及脊髓创伤
脊柱退行性病变
• 椎间盘退变—MR信号改变(质的变化) • 韧带肥厚和骨化(韧带型脊柱退变)
a. OPLL b. DISH(弥漫性特发性骨增生症) c. OFL
• 小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MR是最佳评价手段,可同时观察脊
髓受压情况及有无变性水肿
脊柱退行性病变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髓内脂肪瘤
前屈位扫描 • 平山病
中立位扫描
前屈位扫描
MR脊柱诊断优势
• • • • • • 多方位、多角度成像 多序列成像 软组织分辨力高,解剖细节显示清晰 无骨伪影 无电离辐射 病变显示敏感性高
• 不足:对骨的细微结构和钙化显示不如CT
脊柱MR常规扫描临床应用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髓脱髓鞘病变 • 脊髓血管性病变
Sagittal whole-spine MR imaging for counting lumbar vertebrae
Whole sagittal spine study demonstrating congenital fusion of 2 thoracic vertebrae. The patient was categorized as having 4 lumbartype VB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of a congenital fusion of 2 thoracic VBs at the T3–4 level (arrow).
Lumb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whole spine sagittal T2-weighted images (WSST2I) of a 60year-old man with left leg pain. (A) The preoperative lumbar MRI show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t the L5-S1 level. (B)WSST2I showed no abnormal finding at the surgery site (lower arrow) but an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tumor (upper arrow) 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at C4-5. Symptoms improved after tumor removal.
优点

扫描速度较快 (约10/20min) 显示范围广 (205cm)
• 为脊柱、脊髓的弥漫性、多发性病变的显示、定位及 定性提供了更全面、更直观的影像学依据,提高了影 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或明显减少了漏诊, 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的术式选择、放疗定位 等都有很大价值
MR全脊柱成像临床应用 • 多发性脊柱、脊髓肿瘤及转移瘤 • 脊柱外伤 • 脊髓空洞症 • 脊柱结核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神经鞘瘤
脊髓脱髓鞘病变
• • • • • • MS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脊髓炎 进行性坏死性脊髓病 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
高敏感性 可准确显示病灶分布的范围、大小形态及伴随改变 MR随访Imaging in MS
Optic nerve Spinal cord
30-year old male patient with confirmed AS (duration of inflammatory back pain 7 years, BASDAI 4.8, HLA B27 positive). Sagittal STIR images show inflammatory lesions in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arrows). Inflammatory lesions of the spinous process are shown at L4 (curved arrow)
脂肪抑制序列 • 用来确认脂肪成分的存在 • 可以显示那些被脂肪高信号掩盖的组织成分
T2WI压脂
• 比常规T2WI更易发现棘突间韧带的高信号 • 比常规T2WI更易发现小关节内的积液 • 脊柱外伤时更易发现韧带损伤和脊髓损伤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棘突间韧带的显示
T1WI脂肪抑制序列判断病变成分
脊髓血管性病变 • 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a.髓内AVM b.髓周AVF c.硬膜AVF d.混合型
•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
a.动静脉畸形 b.海绵状血管瘤 c.静脉畸形 d.毛细血管扩张症
脊髓AVM
髓周AVF
硬膜AVF
混合型AVM
MR诊断脊髓血管性疾病优势
• MR可显示病变血管特征性的流空效应 • 脊髓实质继发的病理信号改变 • 对髓内病变可精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 围以及有无合并出血
WSST2I of a 78-year-old man with leg pain shows a lumbar stenosis at L2-5 (lower arrow), a cervical stenosis 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at C6-7 (upper arrow) and mild thoracic stenosis at T4-5 (middle arrow). Cervical and lumbar lesions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WSST2I, whole spine sagittal T2-weighted images.
成像原理
实质器官——低信号 脂肪组织——利用脂肪抑制技术被抑制 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高信号 人体内液体特性:具有长T2(300-500ms) 选用长TR(>3000ms)——取得T2效果 长TE (>150ms)—— 增强T2效果
成像序列
• 自旋回波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FSE——显示硬膜囊边界较好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成像时间短
Four T2-weighted high-resolution sagittal spine MR imaging studies, with vertebral assignments based on whole-spine imaging. The number of lumbar-type VBs in each example is as follows: L1–3 (a); L1–4 (b); L1–5 (c); and L1–6 (d).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扩散张量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