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班主任如何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班主任如何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第一道教育纽带,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如何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探讨班主任如何能够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搭建桥梁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负责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应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学生的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期望等。
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班主任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问题,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起家校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只有班主任和家长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受益者,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他们尊重父母、孝顺长辈,珍惜家庭关系,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只有学生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
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建孩子生命成长的“桥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两大不可或缺的支柱,两者相互协作、有效衔接,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常存在沟通不足、理念差异、方法冲突等问题,造成教育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如何有效地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沟通的桥梁: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是衔接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心理状态等,并分享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二、链接共享教育的目标:家庭和学校要共同认清孩子的成长目标,制定并执行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在家中参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引导。
学校也要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尊重家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建立共同的规则:家庭和学校要建立统一的规则和规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家长和老师要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尽量避免出现“学校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家长却容忍”或“家长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学校却不支持”的情况。
四、促进教育方法的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崇尚方法的互补。
学校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延伸到家庭,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活动,将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家长也可以借鉴吸收学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家庭和学校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家长会发言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家长会发言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学校的一位家长,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的观点和经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孩子的成长轨迹。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可以发挥这两个环境的优势,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对于家长来说,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石的作用。
家长要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
与此同时,家长还应该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与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
其次,学校也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家庭合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应该为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例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联合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能够了解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期望和建议,及时解决家长关心的问题,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联系。
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共同制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作计划,形成家校合力。
最后,孩子本身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点。
作为学校的一员,孩子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表达意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结尾,我希望家长、学校和孩子能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衔接。
只有通过紧密合作,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最重要两大支柱,两者之间的互相衔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而现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理念、方法、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衔接性失衡,影响孩子成长。
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是下一阶段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现状分析:衔接过渡的困境与挑战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性存在以下困境:理念差异:家庭教育特别注重情感培养、生活饮食习惯等,学校教育更偏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两者理念之间存在偏差,导致教育目标错位。
方法差异:家庭教育以家庭为主导,相对随意,学校教育则以课堂为主,强调规范和效率,两种教育方法的差异给孩子带来适应上的挑战。
信息不对称: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学校对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不足,信息不对称造成双方无法形成有效沟通和协作。
社会环境影响:家长工作压力大、陪伴孩子时间少,学校班级人数多、师生互动时间不足,社会环境无法有效支持家庭和学校的协同育人。
二、相互衔接的路径探索为了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确立共同育人理念:学校和家庭应达成“学生为主体,共同发展”的育人理念共识,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搭建沟通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沟通平台等,及时向家长传达教育理念、教学信息,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
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教育情况。
构建协作机制: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制定学生发展计划,以学生为中心,互相沟通信息,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并相互协同开展教育活动。
统一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将家庭教育融入到学校课程,将家庭生活融入到学校教育,或者积极开展家校协作的亲子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
注重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塑造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阵地,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角色,但又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初教育,它如同树木的根系,无声地支撑着孩子的成长。
家庭不仅提供了孩子学习知识的第一课堂,更是情感培养和性格塑造的温床。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反之,则可能导致孩子情感缺失、自卑或过于依赖。
学校教育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交平台和学术氛围,帮助他们学习知识、培养社交能力、锻炼独立思考。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孩子可能会在学校感到迷茫、焦虑,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节奏。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便在家中进行同步辅导。
同时,教师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特点,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定期的家长会、家访以及家校联系本等都是双方沟通的良好途径。
一致性是衔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键。
在教育目标、方法上保持一致性,能够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相同的教育信息,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例如,如果学校推崇自主学习,家长也应当在家中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简单地施加压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应该互补。
学校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逻辑思考的培养,而家庭教育更侧重于情感的交流和品德的培育。
通过互补,可以确保孩子在智力、情感、道德等多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的努力。
通过沟通、一致性、互补性等策略,我们可以为孩子搭建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环节,二者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而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庭,承担着系统化的教育任务,为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如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衔接,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双方密切配合。
家长和学校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交流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
只有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
学校应该主动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家长学校等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再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
家长和学校应该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态度等方面形成一致,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体魄等方面的素质。
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缺点和特长。
家长和学校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和学校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地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和主动性衔接,已成为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与家庭的默契。
那么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教育者,如何默契地行动一致,志同道合,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地教育学生(孩子)呢?一、注重提高家长和教师素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孩子)的素质不一致表现在诸如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配合、教育合力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不协调表现在诸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减压与加压、全面发展与学科第一,并由此派生出诸如择校择班,家教补课,参加兴趣班培训班等认识上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序进行。
现实急需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所谓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指两者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在于两者要充满对学生(孩子)的爱心,要信任学生(孩子),充分尊重学生(孩子)的个性;两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教育知识,增长培养能力,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要把握与学生(孩子)沟通的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激发学生(孩子)综合学习兴趣,善于在学业及各个方面指导并敢于放手学生(孩子);两者要恪守诚信,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承担责任,能为学生(孩子)树立榜样,不浮躁不功利,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成为善于合作品德高尚的人。
这些是家庭和学校必须要有的共同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协同育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教育则承接家庭教育,在更专业的体系下进行系统培养。
理想的教育模式,肯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而现在,现实中,两者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现偏差。
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使其形成有效互动,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议题。
一、问题现状:割裂与冲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念偏差:家庭教育理念可能与学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教育方向不一致,或者,家长过分注重成绩,而学校强调全人发展,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学习兴趣下降。
方法差异:家庭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方法存在差异,例如,家长习惯于引导,而学校更崇尚启发式教学,造成孩子难以适应差别学习,学习效率会降低。
沟通不足:家长和学校之间普遍缺乏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课程缺乏了解,造成教育目标和方法无法衔接,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角色定位模糊:家长和老师彼此间角色定位不清,导致教育责任无法有效划分,例如,家长过多干涉学校教育,或老师过度依赖家庭教育,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二、协调衔接:统合协同育人模式为了更好地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构建协同育人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思想共识:家长和学校要达成育人理念共识,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关注考试成绩,重视孩子的品行、能力、兴趣和个性发展。
信息互通:家长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信息,并及时反馈意见,形成信息共享平台。
方法互补:家庭教育要积极借鉴学校教育方法,例如,家长可以学习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教育也要借鉴家庭教育的特点,例如,鼓励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了解学校教育内容,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角色分工明确:家长和学校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家长负责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照料,学校负责孩子的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避免相互干涉,形成有效分工。
如何有效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如何有效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两者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彼此间往往存在沟通障碍,导致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一致,甚至出现完全矛盾的情况,最终影响孩子的发展。
因此,如何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统合衔接的必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品格、习惯养成和社会情感发展,而学校教育则侧重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两者互相衔接,才能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身心等方面均衡发展。
2. 提升教育效率:家庭和学校教育理念一致、方法协调,可以避免重复教育、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提高教育效率。
3.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可以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有助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衔接的策略1. 建立沟通机制:家长和老师需要确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沟通和交流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分享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2. 共享信息平台: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活动安排等信息。
3. 联合制定育人目标:家长和老师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共同制定并执行教育目标和计划,相互支持,共同引导孩子朝目标发展。
4. 统一教育方法:家长和老师要尽量保持教育理念和方法一致,避免出现教育理念和方法冲突,减少对孩子负面影响。
5. 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学校要积极主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
6. 发挥家庭的独特优势:家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营造温馨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案例分析以某小学开展“家校共建最优秀阅读兴趣”活动为例,学校组织家长阅读指导培训,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写作,并定期组织“亲子读书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如何协调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如何协调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两大支柱,彼此独立却又密不可分。
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衔接,让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各自定位,分工合作,资源互补家庭教育充当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注重情感的建立、性格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是孩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基础。
学校教育则为孩子提供系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家庭教育要以“爱”为基石,以孩子的兴趣和特点为出发点,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学校教育要以“教学育人”为目标,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建立沟通桥梁,增进理解,互相支持家校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进展。
家长要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寻求帮助和建议。
老师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三、统一育人理念,共同发力,相辅相成家校之间要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避免出现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冲突。
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孩子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
学校教育也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尊重家长的教育理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资源共享,积极互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家庭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资源和帮助,例如邀请家长专家、社会人士到学校参与讲座,为学校提供一些教学资源等。
五、关注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共同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完全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
家校之间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教育渠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而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在家庭中,孩子接受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熏陶。
一个温馨和谐、有爱有责任心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要时刻重视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孩子犯错时要正确引导和纠正,并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取得进步。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能够建立自信、独立性和责任感,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学校作为正规教育机构,是孩子接受知识、技能培养、认识社会和交友交往的地方。
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校教育,孩子能够系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升入社会做好准备。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会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在学校里,孩子还会结识各种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同龄人,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并建立友谊。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结合要想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首先需要建立良好互信关系。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责任和使命,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环境。
家庭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保持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和问题所在,并给予必要支持和配合。
此外,家长还可以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会议、亲子活动中,了解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配合执行。
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衔接: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两大支柱,二者彼此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现实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却一直困恼着教育工作者。
如何协调二者的衔接,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必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二者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提高教育效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可以避免重复和冲突,提高教育效率,以免学生因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差异而产生困惑。
3. 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够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积极的成长环境。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现状与问题1. 教育理念差异: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存在偏差,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2. 交流沟通渠道不畅:学校与家庭沟通和交流不足,普遍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家长对学校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了解有限,难以有效组织学生教育。
3. 教育方式不一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学校注重知识传授,而家庭则更强调品德培养,这可能导致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规范出现矛盾。
4. 资源利用不足: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资源缺乏整合与共享,没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例如,家长可凭借自身专业特长,为学校教学提供帮助,而学校也可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三、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策略1. 成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线上平台等,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心理、学习情况等信息。
家长也应积极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家庭教育情况。
2. 共建教育理念: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达成教育理念共识,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并不断交流学习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避免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策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策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它们在个体发展、知识获取、情感培养等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何有效衔接这两种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策略,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家长的参与以及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等。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从孩童出生开始,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生活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家长需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角色,认识到教育不是学校的职能,而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校园生活中。
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发展及其在学校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在家庭中给予指导。
同时,学校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避免教育目标的偏差与混淆。
沟通不仅限于家长会,通过微信群、家校互动平台等现代媒介也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流动。
在教育目标方面,家庭与学校需要达成一致。
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品德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学习中,学校可能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在家庭中也应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形成稳定的认知和价值观。
家长的参与也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重要桥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例如亲子阅读、校园义工、学科兴趣小组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能与孩子一起体验学习的乐趣。
此外,家长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其感受到学习不仅是在学校的任务,更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有效衔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有效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孩子进行系统教育的通常场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两翼,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造成教育效果无法最大化。
并且,如何衔接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终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的现实意义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化特点,学校教育崇尚孩子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两者有效衔接,可以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提升教育效能: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可以提高教育效能,避免重复劳动和教育资源浪费,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3.增进亲子沟通: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可以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沟通桥梁,增进交流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4.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育人环境: 统合良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协同机制,可以营造良好的道德育人环境,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重要策略1.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利用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平台,及时传情达意,分享教育理念和经验,联合制定并执行孩子成长计划。
2.共享教育理念: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学习,共同学习教育理论和方法,形成共识,交流彼此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尽量减少教育理念上的冲突。
3.制定育人目标: 学校和家庭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并协作监督执行,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4.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认可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 学校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组织家长培训,为家长提供教育经验传授,帮助家长增强教育能力。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愈发紧密,如何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成为了家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乎其心理健康、价值观形成及未来的发展。
因此,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家庭中,父母通过日常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引导。
1. 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人格孩子的人格形成从出生起便开始在家庭中酝酿。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的诚信、善良和责任感,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品德。
家长通过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观。
2. 家庭是学习的重要支持系统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此时,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父母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并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此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应在家庭中得到培养,如定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等。
3. 情感支持给予无形力量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孩子都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
当孩子在学校遭遇挫折时,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将更能勇敢地面对挑战。
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上的训练。
学校不仅是学术知识传播的平台,更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1. 学校提供系统知识结构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学校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广泛而深入的知识。
这种结构化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提高其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科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从而培养其探索精神。
2. 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角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其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如今,在日益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然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家校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一、共同建立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家长和教师应该明确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
家长可以向学校教师了解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以便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学习。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家长沟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环节。
为了促进有效的沟通,学校可以建立定期的家长会和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家长也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整体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三、加强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家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对于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传递重要信息,如家庭作业、考试安排等。
而家长也可以定期向学校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成长和问题,以便学校提供更好的帮助。
四、建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为了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学校可以建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五、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不仅仅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自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地管理和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成为独立、自信的个体。
六、建立互信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
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哎,说真的,我这个做教育的,经常被家长问“怎么才能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起来?”,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你说这问题吧,其实挺简单,主要就看两家人,学校和家长,能不能达成共识,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嘛。
就拿我前几天遇到的事儿来说吧。
我带的小学四年级,有个小姑娘叫丽丽,她学习挺好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家长总是很焦虑啊,说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在学校也不跟小朋友玩,回家就玩手机,跟他们也交流很少。
哎,我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我找了个机会,跟丽丽的妈妈聊了聊。
我问她:‘丽丽最近在学校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或者说她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她妈妈说:‘她好像不太喜欢现在的老师,说老师讲课太快,她没听懂,还总是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她都害怕回答错了,所以就更不愿意举手了。
’听到这儿,我懂了,原来是丽丽在学校学习压力太大,导致她不自信,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了。
我接着跟丽丽妈妈说:‘其实,丽丽在学习上很努力,她只是不太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需要您在家里多鼓励她,让她更有自信。
另外,您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在课堂上多照顾一下丽丽的情绪,给她一些鼓励,让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
’丽丽妈妈听了我的建议,回去后就改变了教育方式。
她不再逼着丽丽做题,而是鼓励丽丽多阅读课外书,把她在书本上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跟丽丽一起讨论。
她还带着丽丽一起做一些手工,帮助丽丽放松心情。
后来我发现,丽丽在学校也变得开朗了,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
她甚至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还跟老师分享了她最近读的书呢。
你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要家长和老师能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就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就像我说的,只要两家人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互相配合着,孩子肯定能越来越优秀!你说对吧?哈哈!。
如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如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可以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起来的策略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完整完善的教育体系。
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有效地衔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过渡的现状分析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衔接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观念差异: 家长与学校对教育目标、方法、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教育理念不一致。
沟通不足: 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信息传递不畅,未能及时了解彼此的教学和家庭教育情况。
内容脱节: 家长在家中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割裂感。
评价体系不统一: 学校评价体系与家庭评价体系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不能形成对学生的统一激励和引导。
二、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策略为了有效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共建教育理念: 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同时,学校应积极将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融入到家庭教育手册、家长群等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构建沟通平台: 学校应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机制,例如校信通、家长委员会等,定期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学校应帮助和鼓励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内容整合: 学校应将家庭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同时,学校可将教学内容与家庭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共建评价体系: 学校应将家庭教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并执行学生的评价标准,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对学生的协同激励和引导。
三、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过渡的措施增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增强教师引导家长的能力。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哎,说真的,现在家长和老师都挺不容易的,尤其是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问题,真是让人头疼。
我最近就碰到个事儿,简直是活生生的例子。
前两天,我儿子幼儿园老师跟我打电话,说儿子最近上课老是走神,还老是跟小朋友打架。
我一听就懵了,在家可乖巧了,怎么去幼儿园就变成调皮大王了?我就问老师,儿子具体是怎么个情况?老师就说,上学期他们学习了“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然后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小朋友回家和家长一起表演。
结果我儿子上台表演的时候,动作表情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一开口就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我要进来。
我是爸爸,今天去买菜……”你说气人不气人?!当时老师的表情我还能想象,估计是满脸黑线吧!后来我问儿子,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平时在家都是这么说的呀,他每次买菜回来都叫我开门,还说‘我是爸爸,今天去买菜’。
”哈哈,我当时差点笑喷了!想起来真是又好笑又尴尬。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和儿子在家里的日常对话,就成了他在幼儿园的“教材”。
不过,这也提醒了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定要衔接好,别让孩子“满腹经纶”却“不知所云”。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家庭教育是地基,学校教育是上面的楼房。
地基打得好,楼房才能稳固。
如果地基和楼房的尺寸不对,风格不搭,那房子就肯定建不起来。
那要怎么才能更好地衔接呢?其实也很简单,就两点:第一,家长要跟老师多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别把家里的“私活”带到课堂上。
就好比说,我儿子幼儿园学习了“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我就算再想让他跟我一起练,也不能用“我是爸爸,今天去买菜”这种方式,而是应该用“我是小兔子,请你开门”的正确方式。
第二,要让孩子明白,家里的生活和学校的学习是不同的,要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就像我儿子,我就跟他解释说,在家里可以和爸爸一起玩“我是爸爸,今天去买菜”的游戏,但到了幼儿园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表演儿歌,不能乱说话。
当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衔接?
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衔接?哎,说真的,这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就像两条平行线,看似距离不远,但总是差那么点意思,很难真正地“相遇”。
你说,怎么才能让它们碰个头,互相理解一下呢?其实吧,就拿我儿子小明来说,他就特别典型。
小明这孩子,从小就挺皮的,在家里老喜欢跟我斗智斗勇,你说这有什么不好?孩子嘛,有活力,有自己的想法。
可是呢,到了学校,老师就跟我反映,说小明上课总爱开小差,还经常在课堂上跟同学打闹,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去。
我当时就懵了,这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问题出在家长和老师对于“玩”的理解不同。
我平时跟小明一起玩,都是以他的兴趣为主,比如玩积木,我就陪他一块搭各种各样的东西,偶尔还一起编故事,想象这些积木是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但老师上课,尤其是数学课,就比较严谨、枯燥,小明自然就容易分心了。
那怎么办呢?我心想,难道不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学吗?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家里给小明玩游戏的时候,偷偷加点“数学元素”。
比如,我们玩拼图的时候,我会故意把一些数字卡片藏在里面,让小明在寻找数字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你别说,效果真不错!小明现在玩拼图的时候,越来越关注数字了,而且还会自己主动数一数,看看缺了哪个数字。
这让我很高兴,也让我明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其实可以做很多衔接。
我总结了一下经验:家长和老师要多沟通,互相理解彼此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配合,帮助孩子学习成长。
同时,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学习元素,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旅程。
就好像,我跟我儿子小明,现在玩拼图的时候,不再仅仅是玩游戏,而是互相“学习”,互相“理解”,这感觉还挺棒的,你说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地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和主动性衔接,已成为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与家庭的默契。
那么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教育者,如何默契地行动一致,志同道合,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地教育学生(孩子)呢?
一、注重提高家长和教师素质
现实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孩子)的素质不一致表现在诸如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配合、教育合力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不协调表现在诸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减压与加压、全面发展与学科第一,并由此派生出诸如择校择班,家教补课,参加兴趣班培训班等认识上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序进行。
现实急需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所谓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指两者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在于两者要充满对学生(孩子)的爱心,要信任学生(孩子),充分尊重学生(孩子)的个性;两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教育知识,增长培养能力,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要把握与学生(孩子)沟通的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激发学生(孩子)综合学习兴趣,善于在学业及各个方面指导并敢于放手学生(孩子);两者要恪守诚信,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承担责任,能为学生(孩子)树立榜样,不浮躁不功利,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成为善于合作品德高尚的人。
这些是家庭和学校必须要有的
共同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密切的家、校沟通渠道
学校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
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
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
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
家长到学校来访和老师接待家长也是相互沟通的一种形式。
高素质的这种沟通形式,需要双方表现出一个诚意,需要双方表现出的亲切和平等,达到相互了解、理解、谅解以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因为它不是一种“礼仪”到位或“情绪”发泄。
家访是最传统的沟通渠道,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
高素质家访的要求,通过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根本的就是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教师务实的家访能真正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也让家长了解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管理办法、政策、作业等及时发布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
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三、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如何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我觉得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配合学校教育:
(1)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家长最好每两个月到学校去一次,与老师主动沟通,若没有时间也可以电话联系。
(2)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家长要有主动配合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在家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
(3)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家长应该主动改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孩子成才,锻炼他们的意志的角度出发,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4)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统一教育理念,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何况有的学生向家长汇报假情报,不说真话。
所以要想家庭和学校双方面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促进,家长就要更多的和我们的教师进行交流。
实践说明,家长与学校配合越好,老师的教育效果就会越好。
成长需要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真正合拍和落实,为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步,才能真正促进学
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