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1. 引言1.1 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真实、具体的情境活动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是积极参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让他们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1.2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原理和概念,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主动探究解决方案,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在团体中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2. 正文2.1 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情境教学的实践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实践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情境教学:1. 利用教具和实物: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教具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使用数字积木或计数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通过使用图形模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案例案例分享:《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版四年级下册2、导入设计:故事情境: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
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
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堂案例】在教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堂课时,教师以亲近的谈话交流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师:你们笑什么?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像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课堂案例1】在教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抓住孩子们的心。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案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拿出四个水果,分别是苹果、橘子、香蕉和西瓜,让学生猜一猜这四种水果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们纷纷伸出手指头算算,答案都不一样。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将四种水果的数量依次相加,得出正确答案。
二、探究:
1. 继续使用水果示例,教学减法运算。
老师拿掉其中一种水果,让学生计算剩下的水果数量,巩固减法运算的方法。
2. 利用水果示例,引导学生学习乘法运算。
比如,每个学生都拿了三个苹果,老师让学生计算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3. 最后,老师拿出一些小糖果,让学生分组分享。
通过分组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除法运算。
三、实践: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
2. 设计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应用所学的加减乘除方法。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老师可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应用加减乘除的情境?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生活中一个使用加减乘除的情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境,加深对这些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家现在都有电话。
有的小朋友家里有固定电话,有的家里有手机,那么你会打电话吗?生:(齐声说)“会!”……师:“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打电话给别人呢?”生:“先拿起电话,然后拨数字。
”……师:“拨的数字是什么?”生:“是电话号码。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还会打电话。
那你们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现在用数字写出家里的电话号码。
”生:“写好了。
”师:“请你们数一数,你们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分别由几个数字组成?”生:“ 7 个…11个…”师:“我们县的家庭固定电话号码都是 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 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同样你打手机的时候,11个数字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师:“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去记一下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记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刚才都记得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教师写出电话号码,学生记。
)师:“如果学习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吧,老师帮你解决!”生:“谢谢老师。
”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寻找生活中的数、让数学走进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特意设计了一节《我们身边的数》的活动课。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和定位教学目标上寻求创新本节课将“我们身边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对教材的把握与创新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教案情境
小学数学教案情境
教学目标:
1. 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加减法运算。
2. 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则。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
1. 四则混合运算的加减法练习。
2. 进位借位的加减法运算。
3. 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加减法题目练习册。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计算纸。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让学生快速回顾一下加减法的基本规则。
2. 新知导入:通过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理解进位借位的概念。
3. 教师示范:教师展示一些加减法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题目练习册上的题目。
5. 课堂讨论:教师挑选几道难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
6.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速度、准确性和解题方法。
2. 班级中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和点评。
3.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进行统一评价和分析。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3. 继续开展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反思]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
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
“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
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应用案例解析
问内进行了知识的再认, 印象 自然深刻。在整节课 : 宜 太 多, 同一 画 面对 象也 不 宜过 多 ,布局 要 突 出重 中,我还注意颜色的区分功能和声音的提醒功能 :以 : 点 , 从 而 避 免 或 减 少无 益 对 象 的 干扰 。 再 次 , 画 面 色 不同的颜 色将 重 、难点 区分 开来,给学生 更为强烈的 : 彩 对 比 也 要 符 合 小 学生 的视 觉 美 感 , 线 条 的粗 细 、 字
’
生:车上原有 36人 ,到站后 下去 8人 ,又上来
12人
师 : 大 家 观 察 得 很 仔 细 。 除 了这 些 ,你 们 有 没 有
发现 这里 的 角呢 ?
师 : 这 时 车 上 有 多 少人 ?
生 1 — = 人 ) + = 人 ) 时车上 :3 8 与钝 角 》( 教版 小 学数 学 第 4 锐 人
册)
设 的方 向发展 ,而是离题甚远, 显然是 由于情 境针对
性不 强所致 。
情 境 的 创 设 要 有 目的 性 。情 境 教学 的 目的 是 要 实
现教学过程 的最 优化 。教师创设情境 时要 紧扣 教学 的 内容 ,要有 “ 数学 味儿” 。情境 创设 只是手段 ,不是
学 生 至 此 方 才领 悟 过 来 , 纷 纷 举 起 小 手 … - -
评 析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重现。
过 多 的 无 关 信 息 不 仅 不 利于 学 生 数 学 能 力 的 培 养 和 数
学 知 识 的 掌 握 , 反 而 会 扰 乱 学 生 的思 维 , 失 去 情 境 创
有4 。 0人
师: 3 — 2 ( )表 示什 么意思 ? 8 人 6 8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作为教师,需要设计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和改进方法的探讨。
一、案例描述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情境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是:学会应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小明的爸爸给他买了3个苹果,小明买了2个橘子。
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教学流程:1.引入:教师给出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有多少个水果?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
3.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
4.拓展问题:如果小明还买了1个香蕉,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水果?5.小结:学生总结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这个情境教学案例有以下几个优点:1.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亲身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思路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
2.案例的难度较低,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1.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情境中加入更复杂的条件,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但有1个苹果腐烂了,小明又买了2个橘子,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并引导他们探究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互相分享,学生可以从彼此的思考中获得启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有挑战性的拓展问题。
在拓展问题中,可以增加一些计算难度较高的情况。
例如:如果小明还买了5个苹果和3个橘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 \
石 \
;
- ;j ; 矗 ·
} · ·、
:二1
· , ·
}·
:二,
, ·
· ,·
, · ,
j'
’
设 计 了一 个 不 乏 趣 味 性 的 导 人 :一 个 用 小 棒 拼 图 活 并 且 对 每 组 的 小 组 长 进 行 相 关 的 培 训 和 学 习 程 序 的
通 过 看 一 看 、找 一 找 、摸 一 摸 、认 一认 、比一 比 ,充 分 调
四 、优 化 课 堂练 习 、创 设 练 习情 境 的教 学 策 略
动 学 生 的 多 种感 官 参 与 学 习 , 自主探 索 角 的 特 征 ,使
通 过 精 心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让 学 生 有 成 功 感 。成 功
数 学 知 识 是 枯 燥 无 味 的 ,如 果 照本 宣 科 地 讲 解 , 上 ,在 学 生 认 识 角 的过 程 中 ,我 设 置 了很 多看 一看 、找
学 生 就 会 失 去 兴 趣 ,对 学 习产 生 厌 烦 。 如 果 能 把 枯 燥 一 找 、摸 一 摸 、认 一 认 、画 一 画 、比一 比等 活 动 ,都 是 让
乏味 的数 学知识融 进游戏 中 ,寓教 于乐 ,使学 生在玩 学 生在 小组讨论交流 中完成 的 。这样 ,优生带 动后 进
中学 ,能大 大增强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如在 本课 ,我密切 生 ,相互 合作 ,学 生热情 高 。在 合作 完成任 务的过 程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充分组织学生 开展操 作活动 。 中 ,伙伴 的力量有 时候更胜 过老师 。
儿 童 是 具 有 主 动性 的 ,所 教 的东 西 能 引 起 儿 童 的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一:游乐园里的数学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游乐园情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以三年级的加减法为例,假设老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老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个小型的游乐园景区模型,包括过山车、旋转木马等设施,并附上各设施的门票价格,如过山车门票50元,旋转木马门票25元。
接着,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模拟购票的场景,通过大屏幕或投影仪展示游乐园景区模型和相关门票价格的图片。
老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小明要乘坐过山车,购买门票需要花费50元,小明手里只有30元,请问他还需要多少钱,让学生用之前学过的加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票的场景。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购票员、一个游客和几个观众,购票员负责收钱,游客负责购买门票,观众负责观察和记录整个购票过程。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门票价格进行加法计算,解决购票金额问题。
接下来,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比如“找零游戏”。
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相应数量的“零钱”,让他们模拟购票的过程,并计算出需要找零的金额。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们不仅能够巩固加减法运算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参观游乐园,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游乐园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游玩的设施,并记录每个设施的门票价格。
学生们可以使用之前学过的加减法进行计算,并填写记录表格。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以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以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数学是人们在实践的生产中逐渐总结和归纳起来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究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知识。
不过,在之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主要围绕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单一讲解,要求学生记忆其中的各种公式和定理。
虽然只教授教材中的内容看似高效,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理解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而且,单纯探究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激情。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他们的思维和习惯大多在这一时期形成。
因此,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可以在课程中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转换视角,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去探究知识。
可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思维。
【案例背景】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数学知识产生了一定的理解。
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
进入中年级阶段之后,教师要转变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可以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之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些教师受到以往落后理念的影响。
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还是以教材为中心,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完成讲解之后会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依据教材的课后习题以及辅导书中的习题进行练习。
同样没有离开书本,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书面层次。
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无趣,也桎梏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时手足无措。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生活化情境,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促使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情境:引导学生以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数学计分。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足球队,用小球代表比分,比如红队得一分,就往红队一边放一个小球。
目的: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计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超市购物情境:搭建一个小超市场景,准备一些小型商品,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结账。
目的: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习计算购物总价、找零和计算利润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学校野餐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野餐,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份食物。
老师提供一些原材料,学生需要计算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所需的材料数量。
目的:通过学校野餐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计算食材量,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搭积木情境:让学生利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或形状,然后要求他们计算出所用积木的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通过搭积木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5. 世界地图情境:在教室中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海报展示。
目的:通过制作海报的情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面积、语言等信息,学习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
6. 旅行预算情境: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要去一个城市旅行,他们需要计算出旅行所需的费用,并制定旅行预算。
目的:通过旅行预算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旅行费用、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和计划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和实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学校数学情境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今日,我们这些在一线的老师正在为探究一条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而努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努力转变课堂环境,转变同学被动接受学问的状态,转变单向传递学问的行为,改善同学被动的学习方式。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条转变课堂环境的有效捷径。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同学施展才华,进展共性的学习场所”。
在教学中奇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启迪同学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同学服务,应当让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当为数学学问和技能的学习供应支撑,应当为数学思维的进展供应土壤。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尝试创设情境,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我教学的《左右》一课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一班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挨次”第三课时的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熟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能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开头,我创设生活情境,用鼓掌来引入左手和右手。
再让同学说一说如何辨别这两只手?从而引入课题(左右)。
探究新知部分,我又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嬉戏情境关心同学感知身体上的左右。
1、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你能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吗?”(同学主动性很高,纷纷举例)2、找一找。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象左右手这样的好伴侣,同桌两个人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此时同学纷纷探寻同桌合作,在小组合作相互沟通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3、玩一玩。
通过老师带着同学玩“听口令,做动作”的嬉戏,关心同学借助身体器官熟悉并正确辨别左右。
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理解生活中的“左右”,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摆一摆。
让同学依据老师的叙述摆学具,通过摆的活动,同学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初步感受如何用语言来叙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系列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系列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主动探索和构建数学知识。
下面是我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一系列情境创设案例:案例一:购物计算情境设置:在一个小超市,学生们需要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
任务:每个学生分别拥有一定金额的零花钱,他们需要根据所拥有的金额和商品价格进行购物,并计算出剩余的零花钱。
学生操作:学生们根据商品的价格,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并计算出所需支付金额和剩余的零花钱。
案例二:田地分割情境设置:在一个农田中,需要将田地按照一定比例分割成几个小块。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田地面积和比例计算出每个小块田地的面积。
学生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图纸模拟田地的形状和面积,根据比例计算出每个小块田地的面积。
案例三:设计平面图情境设置:学校要建设一个新的操场,学生们需要设计操场的平面图。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操场面积和要求设计操场的平面图,并计算出每个设施的面积。
学生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纸和尺子进行平面图的绘制,根据面积要求计算出每个设施的面积。
案例四:制作比例尺情境设置:学生们需要制作一个可用于测量地图距离的比例尺。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比例尺的要求计算出比例尺的长度,并制作出比例尺。
学生操作:学生们可以使用尺子和纸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比例尺。
案例五:飞行任务情境设置:学生们扮演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任务中需要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飞行的里程。
任务: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速度和飞行时间计算出飞行的里程。
学生操作:学生们根据公式距离=速度×时间进行计算,并得出最后的飞行里程。
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学生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情境创设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情境教学法概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生活的各种情境作为教学的依托,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知识。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情境还原、情境生成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
教学加减法时,可以利用学生购物、做饭、玩游戏等日常情境来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计算,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知识。
2. 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教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可以利用游戏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运算,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利用实物情境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情境进行教学。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带学生到操场、教室等地方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4. 开展情境生成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情境生成活动展开教学。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让他们发现各种几何图形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并帮助他们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认识。
5. 进行情境还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情境还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间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时间的推理和计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三、情境教学法带来的好处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案例背景: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这些在一线的教师正在为探索一条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而努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课堂环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行为,改善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条改变课堂环境的有效捷径。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尝试创设情境,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我教学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提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新课开始,我用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创设情境: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三角形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你们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新朋友——角”。
从而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探究新知部分,我又创设了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
让学生尝试找一找校园情景图中的角。
2、说一说。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
3、指一指,让学生指一指实物中的哪个部分才是角。
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中完成了对生活中、情境中角的感知。
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完成对角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折一折。
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角。
折好后,我请他们亲一亲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边。
在生动、有趣的触摸中,学生通过直接感受获得了对角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导语一、游戏情境导入游戏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之一。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的特点,采用游戏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游戏、数学趣味竞赛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生活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另一个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情景和例子,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加法的实际应用,比如计算购物时的金额、家庭开销的统计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亲和力和深度。
探究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另一种常用的情境导入途径。
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和巩固几何图形的概念。
这种情境导入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游览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另一个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
通过组织学生到数学实践基地或者数学主题公园进行实地学习,让学生在游览和参观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数学主题公园,通过游览和参观不同的数学展览和项目,让学生在游览中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五、情景模拟导入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情境导入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探究情境、游览情境、情景模拟和剧场情景等情境导入途径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为小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实现数学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我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我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关键词:情境;案例;分析;思考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是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
然而,“虚、离、夺、泛”的教学情境是一种浪费和无效行为。
案例1:“游离目标”的情境有位教师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中的认识钟面时,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自带的钟表,学生各自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的形状像小猫、小兔、小熊的,有的一按按钮开关就发出悦耳声音的,有的放在桌面上会不停地点头或摇动的等等,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
然而,当汇报交流时,学生由于刚才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钟面的外形和功能上,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能把钟面指针、数字、大格、小格说全面的,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但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却被亮丽形式所淹没,本末倒置,游离目标。
此类“情境”所能给学生的,除了肤浅的视觉刺激,就是浮躁的学习心态。
思考:新课程标准教材将教学内容置身于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情境之中,教师在教学中也挖空心思地创设各种新颖有趣的情境,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问题的呈现。
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情境激趣,在教学情境上大做文章,造成学生往往只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兴趣,却很难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影响数学课的实效。
案例2:“脱离现实”的情境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的内容“小数点搬家”(即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提供了三幅主题情境图。
对主题图的作用,教学用书上这样说:教材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生动地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一看就犯糊涂:难道有4角、4分的快餐?而且从4元降低到4角,再到4分,现实中有这样降价的吗?教材主题图中店门口三块价格牌上的小数分别是:4.00、0.40、0.04,粗看的感觉是三个数字的位置在变,而小数点的位置却没有变,而从4.00到0.04是小数点在搬家,还是“4”在搬家,或是“0”在搬家,如果放开让学生去探究还真是说不清理道不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一、问题情境目的化
我们提的是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有新意和启发性。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案例:在教学《九加几》教师出示:先摆出9朵花,再摆出5朵花。
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朵花?”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这时,很多小朋友举起小手。
)
生2:“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左面已经有9个了,只要把右面的5个中的一个移到左面来凑成10个,右面还有4个,一共就是14个。
……
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中,学生数学思维借助情境自然发散。
二、问题情境趣味化
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小学生,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地思考。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案例:电脑演示: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
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
○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
学生猜奖牌数。
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
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
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
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
汇报:
生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2: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
…………
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富有趣味。
三、问题情境游戏化。
有趣的数学游戏,更利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把抽象的概念放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案例:在执教《确定位置》这一课时,多次创设问题情境,每次都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第一次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教师先确定第一组,第二组……接下来,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但显得教学不够开放;第二次,创设了新年快到了,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代表大家接受老师给的新年礼物,按照老师给的条件,(这位同学在第四组),请问:“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有可能是谁?为的是从学生已经有的位置知识导入新课,这时,学生按照平时规定的第几组,第几列,来学习位置的知识;为了学习更加的开放创设的问题情境。
学生喜欢并且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