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合集下载

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

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

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水浒传》是一部杰出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说:“《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今天本人拟对他们的忠义观念作一浅析。

从历史时代背景看《水浒传》的忠义思想解读一部古典名著应该持有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

以致于“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义—江湖义气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的内容太多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全文开篇第一回既是对结义的描写:朱武向史进夸说他与陈达、杨春的结义“虽不及关、张、刘的义气,其心则同”。

事实上,这个义就是后来水浒英雄们所有行动的一面旗帜,它渗透了好汉们的社会理想。

先以鲁达为例来分析,他一听说金老汉被人欺负,丝毫不理史进和李忠的劝告,就想去打死郑屠夫.第二日有又找到金老汉住处,在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看住店小二,以防不料金老汉被其拦截.随后他径直赶到状元桥,设法狠揍了郑屠夫,不料却真的把人打死,自己被逼流落江湖,做了和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之人,从此变得一无所有.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时为了替他人谋利益,帮别人抱不平.再看义字当头的山东呼保义宋公明,江湖人称及时雨,乃郓城县押司,江湖中颇有声望,书中是这样评价“挥金似土”、“排难解纷”、“扶人之困”,凭借自身公务员身份和富裕的家庭以及良好的交际,在小郓城实在是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快活。

一句话总结水浒传核心思想

一句话总结水浒传核心思想

一句话总结水浒传核心思想《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忠义”为核心思想,在描绘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中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民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触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水浒传》以无数英雄豪杰为主人公,通过他们的斗争与奋斗,展示了各种不同的个性、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中最突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忠义”二字。

忠意呈现在每个主人公身上,无论他们是草寇还是抗倭英雄,他们都秉持忠于国家、忠于天子的忠义之心,为正义与公道而战。

他们通过招兵买马、组织起义、打击贪官污吏等方式,希望能够改变那个深受压迫的社会现实,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念体现在每个英雄身上,他们以忠诚为待人处事的准则,不断努力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体现了他们对家国、对正义的热忱之心。

例如,林冲在梁山组织起义前,曾向梁山一众义士发表感慨:“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汉家江山!”。

同时,《水浒传》也通过描绘一些腐败官员的聚敛贪污等恶行,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黑暗现象。

忠义观念的凸显和腐败现象的揭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现了《水浒传》的核心思想。

李逵、关胜、武松等人在面对贪官污吏的时候毫不畏惧,不惜舍身勇敢面对,他们敢于正面挑战权贵,为百姓申冤。

他们通过对抗腐败的行为,彰显了忠义之心,以身作则,以生命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此外,忠义思想还体现在水浒英雄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守望相助的精神上。

他们组织起义,结成义军,共同对抗腐败和黑暗势力,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凝聚力量,共同战斗。

在梁山泊的这个大家庭里,英雄们相互信任、互相支持,有时甚至为了救助同伴舍弃了自己的性命。

他们的友谊和团结精神表达了对忠义的崇尚,彰显了忠诚和道义底线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是“忠义”,通过英雄们对国家、人民和正义的忠诚与奉献,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呼唤社会的正义与公平,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在这个作品中,忠义既体现在英雄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也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崇尚忠义的传统价值观,让人们思考和反思社会的不公与不义,呼吁人们向往和追求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但是宋江的这种“忠义”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了的,是一种愚忠,因此这种忠义也就使梁山好汉在一定意义上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而这种忠义因恶人当路,统治阶级不是真心收降,而必然走向不归路,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酿成水浒悲剧,英雄豪杰们为忠义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奸人所害,宋江自己也是饮酒而亡,就是在他临死时,还是不忘“忠义”,怕李逵造反,也要李逵饮药酒,并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义不负朝廷,恐你造反,坏了梁山“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可见他至死不悟,愚忠到了极点,而李逵讲忠义舍命陪了宋江。这种忠义让人哀之,痛之。因此说忠义使英雄们走向了末路。
(一)作为企图解决这种危机的手段,他们广泛使用一种以忠义为名的各种政策。名称不一,花色繁多。他们用忠义的旗帜来募兵,召集地主武装,组织“忠义社” ,对其中头头委以官职。他们用忠义敛财,号召地主富民“献纳储蓄,以助国用” ,叫做“忠义户民” ,也同样委以官职。他们还用忠义之名招降策反,凡北方政权众人来归顺,甚至汉奸来投奔,都赐成为“忠义归朝人”或“忠义归正人” 。
“忠”是忠于朋党,忠于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但这里的“忠义”都是狭义的,众英雄在当时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也将忠义的内涵扩而大之,将反抗目光转向金人,这些变化是在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厅”之后,这是“忠义”质的变化,忠义内涵由狭义变为广义,由忠义于朋党、人民扩而大之为忠义国家、国君,因为国家是国君的代表,为国君效力,抗击外来侵略,到以宋江完成了易帜之举,为招安做好了准备。
忠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在阶级社会里总是阶级的道德。不过他长期被统治的思想家从理论上把它变成某种独立自在的东西。甚至把它们设想为一种使命。这种把统治阶级自己的思想赋予普遍性的形式,是会使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被压迫阶级习于接受。加上忠义的实质是忠于王室、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封建阶级的思想家也是把国家描写成驾于社会之上的。忠义也要求忠于君主,而这个君主在表面上或实际上也联合着利益冲突、彼此敌对的人。因此,封建社会中人们对国家的崇拜,是忠义观念、政策得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把君主作为国家的象征,因此在民族矛盾尖锐时,忠义又含有爱国的内容。

水浒传中的忠义观

水浒传中的忠义观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尤其是在思想和见地方面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直接鼓舞了封建人民大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因此,《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

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的内容太多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李逵,生性鲁莽,性情暴躁,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路见不平,能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这样惊心动魂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1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1

【内容提要】《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是被很多前辈学兄、老师探讨过的话题,其中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各种资料上所出现的观点,力求以一个新的思路,把《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重新探讨梁山起义失败而以悲剧收场的原因,并把“忠”即“赤诚无私、尽力而为”,义即“诚实做人、真诚待人”的观点同我国的当今社会相融合,以实现“忠义”思想可以在每个平凡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体现的目的。

【关键词】“忠义”思想、传统文化、悲剧原因、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茫茫浩宇,悠悠宙流。

勤奋智慧的中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

我们说,中国古典文化是人类封建时代文化中发展水平最高且贡献最大的文化,这一说法并非基于民族主义感情的武断。

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数千载的历史画卷,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史学传统,瑰丽的文学艺术以及宏富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她还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为博大精深与睿智的科学智慧。

而哲学智慧又无疑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最活跃,最敏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道德与伦理的至高境界。

而同时,“忠义”思想又伴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相始终的一个基本内涵。

一.“忠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涵。

翻开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历史的历史画卷,我们当即会发现中国哲学史波澜起伏,川流不息的律动,但无论是中华文化与哲学思想发展到哪个阶段,其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无不闪烁出“忠义”这一基本内涵。

孔子曾提出“克已复礼”的济世之方。

但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起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具为仁之本与!”(《学而》)从上文我们不难读出老夫子对于“仁”“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诠释。

即一:“孝悌”,也就是对长辈尽孝道,对朋友要尽悌道,而孝悌之人,不至于犯上作乱;二“爱人”即要求人们之间互相友爱,尤其是统治者要推行“博爱”;三“忠”即臣下对统治者要绝对忠诚。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摘要]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的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政使农民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作品中,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

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人物,而我认为宋江是一个忠义双全的人。

又因为宋江是梁山头领,英雄代表,故梁山好汉乃一批忠义之士,这就是作品所盛赞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忠义观。

水浒“忠义”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观” 价值和意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撰写,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

从小说整体内容看,笔者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一是借梁山英雄的侠义行为,抒发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二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教训。

换句话说,作者强烈希望改变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但这种强烈希望并不是自上而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而只是希望统治阶级的改良运动来实现。

正如李贽在《忠义水浒全传·序》中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首先把社会上遭人唾弃的“反贼”、“草寇”写成武艺高强、形象可爱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是何等地痛快,历来被人们所颂扬。

而最后受招安,使得梁山好汉走的走,亡的亡,从而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局更是令人悲痛伤感,因而人们对《水浒传》忠义思想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忠义思想为主题贯穿全书。

忠义思想包含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尚,并表现在人物的行动和人物关系中。

1. 忠诚:《水浒传》中的众多人物都展现了对忠诚的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08位好汉,他们为了保卫山寨和民众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反抗腐败官府的斗争中。

他们舍弃了个人的享受和幸福,选择了为民众和正义而奋斗的道路。

这种忠诚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职责的忠实履行,对山寨和战友的忠心耿耿。

2. 义气:《水浒传》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义气情感。

好汉们出生入死,同甘共苦,血战不死的事迹展示了他们对义气的高度追求。

他们不仅相互帮助、关心,而且甘愿为义气而牺牲自己。

《水浒传》中的哥哥之情、结拜兄弟情、兄弟姐妹之情都是义气的具体表现。

3. 对忠义的讴歌和赞美:《水浒传》通过描绘忠诚和义气的形象,来讴歌和赞美这种品德。

书中多次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称赞了这种品德的高贵和伟大。

例如,在描写豪杰死后的墓志铭中,总结了他们的忠义行为,抒发了悼念之情。

整部小说通过描述这些忠义形象,鼓励人们学习他们的品质并追求忠诚和义气。

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忠诚和义气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思想通过塑造众多的忠诚义气的形
象,来表达对这种品德的赞美和推崇。

同时,这也激励着读者追求忠诚和义气,为正义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摘要:一、水浒传的概述二、忠义水浒的主题思想三、忠义水浒的主要人物及特点四、忠义水浒的现实意义正文:《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忠义水浒传》,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

作品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山寨聚义、抗击官府腐败的故事。

一、水浒传的概述《水浒传》以宋江、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故事从宋江怒杀阎婆惜开始,到梁山好汉接受招安结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间英雄的抗争精神。

二、忠义水浒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忠义。

梁山好汉在面临官府压迫时,选择了挺身而出,捍卫民众利益。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精神,既是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也是对民间道义的坚守。

作品通过展示梁山好汉的忠义行为,传递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观念。

三、忠义水浒的主要人物及特点《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其中宋江、李逵、武松等主要人物最具代表性。

1.宋江:性格沉稳,善于谋略,有着极高的威望。

他主张招安,希望通过归顺朝廷,实现民间正义。

2.李逵:性格豪爽,忠诚耿直,勇猛无比。

他是最早加入梁山的好汉之一,对宋江忠诚至极。

3.武松:性格刚毅,疾恶如仇,武艺高强。

他的故事如“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展示了他的英勇事迹。

四、忠义水浒的现实意义《水浒传》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民众对正义的渴望。

作品中的忠义精神,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呼唤人们坚守道义,捍卫公平正义。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革命英雄为主题的史
诗性作品。

在小说中,描绘了108位水泊梁山好汉在宋朝末年对抗腐败官员和阶
级压迫的故事,彰显了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和主题思想。

忠义为主题
水浒传以忠义为主题,通过主人公梁山泊的好汉们展现出了对忠诚、义气和正
义的追求。

故事中,梁山好汉们聚义以来,以忠诚、义气和正义为准则,相互扶持、团结一致,对抗贪官污吏和邪恶势力,明确表达了保护弱者、打击不义的价值观。

反抗压迫为主题
水浒传突出了反抗压迫的主题,展现了普通百姓对封建统治下的不满和反抗。

小说中的悲惨命运和社会不公,激起了人们对压迫的愤怒和反抗的冲动,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追求自由平等的向往。

人性善良为主题
水浒传揭示了人性善良的主题,尽管梁山好汉们身处险恶环境,但他们仍保持
着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善良的追求。

故事中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仁爱、宽容和同情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的观察和探讨。

总结
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包括忠义、反抗压迫和人
性善良等。

通过对108位梁山好汉的生动描绘,小说传达了对忠诚、对正义的追求,对压迫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人性善良的坚信。

这些主题思想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特殊价值观,也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摘要:《水浒传》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传递的忠义思想意义重大,《水浒传》可以流传至今,依然备受人称颂,也与忠义之道脱不开干系。

作为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他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英雄形象,其中忠义思想贯穿全文,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产生背景、忠义思想的具体表现,进而一分为二的揭示忠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思想;宋江;《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文小说,它描述了北宋末年,瘟疫横行,苛赋繁重,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发生的农民起义的故事。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意义影响深远,文章贯穿始终的忠义思想更是丰富了小说的脊梁,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一、《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撰写,施耐庵经历了元末诸多抗元起义,他本人效力于张士诚。

张士诚起兵反元,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起义失败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遂辞官。

后来施耐庵携家眷避难兴化,结实了诸多农夫,深入了解了农民的生活。

可以说《水浒传》就是其经历的元末起义以及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水浒传》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他们从分别从励精图治、精忠报国、安分守己、逍遥自在的生活中,被不同的官场贼人或逼迫、或要挟,最终走向了“官逼民反”、“落草为寇”的结局。

《水浒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章节分明,前70回描述了108名好汉如何聚首梁山,后50回描述了宋江带领英雄好汉受招安为朝廷所用,最终被迫害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总体基调是歌颂农民起义的,它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始末,揭示了北宋末年鲜明的阶级矛盾对立以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褒扬了农民起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社会理想,虽然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塑造的忠义思想却是源远流长。

二、忠义思想的乱世社会背景《水浒传》中首先交代了108名英雄好汉出场的乱世背景——宋徽宗昏庸无道。

北宋末年当权者无道首先体现在选人用人上。

落魄子弟高俅身无长物,仅仅是踢得一脚好球,高俅曾经犯事被贬,遇到大赦天下,辗转回到东京,机缘巧合被端王收入府中。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

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但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乃是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致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

显然,“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小说中讴歌的“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宋江等梁山英雄抵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忠义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忠义精神是水浒传的灵魂,奠定了这部作品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其的敬仰。

本文将就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梁山好汉们对忠义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出身各异,有贫苦农民、豪杰之士、流亡官员等等,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无辜百姓的关爱。

宋江作为梁山的领导者,他率领梁山好汉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维护百姓安定。

在他们的行动中,不仅展现出应有的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为私利,心怀正义,准确地把握了忠义精神的内涵。

在战斗中,他们绝不投降,毫不犹豫地为正义而战。

第二部分:水浒传中的正义观忠义精神是建立在正义观之上的。

在水浒传中,正义观通过对封建统治的揭露和对正义行为的赞扬而得以表现。

故事中的梁山好汉们为了维护百姓的权益,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他们并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出现,而是因为对正确社会秩序的追求,因为对天下人民的担忧与付出。

他们不计较自己的生死,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正义的战斗中,为了维护天下人民的利益而战。

第三部分:忠于朋友的精神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不仅表现在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上,还表现在对朋友的忠实。

在故事中,宋江与他的好朋友们结成“梁山好汉帮”,他们视朋友如兄弟,相互忠诚,互相扶持。

即使在面对逼迫与诱惑时,他们也始终相互支持,维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力量。

第四部分:水浒传对忠义精神的影响水浒传中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种忠义精神不止在中国文化中有影响,还传播到世界各地。

忠诚,正义,友情,这些原则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与忠诚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崇高的精神榜样,而他们对忠义的一生追求也坚定了人们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与追求。

总结: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对梁山英雄的描绘,展现了忠义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抵抗封建统治和维护社会公义,成为了后世人们最崇拜的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作文10篇《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怎么写?读后感是指用心读完一本书后,所得到的感悟。

水浒忠义思想浅析

水浒忠义思想浅析

水浒忠义思想浅析2007-08-19 18:06:27| 分类:原创阅读16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

《水浒传》主要是以北宋末年宋江等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它通过对宋江起义的描述,艺术地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作品为读者展示了北宋末年封建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

《水浒传》所描写的农民起义,不完全符合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史实,它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的演说和许多作者之手加工出来的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最后通过施耐庵的全力整合,当然也多少注入了施耐庵的认识观念,艺术地创作出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对于这部伟大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研究者历来有多种观点,像“忠义说”: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的李贽,就是李卓吾,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忠义<水浒传>续》;“诲盗说”:诲盗就是说,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这个观点在崇祯十五年,一个官员,给皇帝写了一个奏本,这个人叫左懋第,他认为《水浒传》是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他举出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有一个叫李青山的强盗,就占据了梁山,当时政府多次围剿,没有把他剿灭下来。

金圣叹也是持这种观点,我们知道金圣叹他评论《水浒传》,他从艺术上对《水浒传》的评价很高,就是《水浒传》描写人物写得很好,叙事的水平很高,文字技巧达到很高的境界。

但是,他对《水浒传》的思想,他是否定的。

因此他才有把七十回以后砍掉这样一个举措:“投降说”:在“文革”当中曾经有一段叫做评水浒,评水浒当时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就认为《水浒传》宋江所执行的是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他否定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晁盖和宋江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上山以后就排斥晁盖,而且108人就没有晁盖的名字,没有他的地位。

那么这种观点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就成为惟一的官方认可的观点,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浒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
民起义的小说。

现又有不少学者认为,其实,水浒英雄中真正的农民很少,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宣扬忠义思想。

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其一,作品名冠以“忠义”。

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传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

”其二,“忠义”是梁山英雄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梁山泊高悬的杏黄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作为梁山起义的口号。

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其中含义显而易见。

其三,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义之士。

尤其是宋江成了忠义的化身。

忠是对皇帝而言的,宋江表现出来的愚忠,既是作者无法逾越的道德界限,也是小说得以在过去广泛流传的政治道德保证。

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宋江的“忠”换来的却是被毒死的结局,这无疑是对作者宣扬忠的讽刺。

如果说《三国演义》宣扬的“义”主要表现为感恩戴德的话,那么,《水浒传》所宣扬的“义”则主要表现为
拔刀相助、平等相处,这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1。

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

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

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说〈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水浒传》里的忠义文化就像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在故事的每个角落。

忠义这东西,在梁山好汉身上那体现得是真真切切。

就说宋江吧,这人满脑子的忠义思想。

他觉得自己对朝廷得忠,哪怕朝廷对他不咋地,给他使绊子,他还是心心念念招安的事儿。

这就像一个老黄牛,主人怎么使唤,哪怕有时候使唤得不对,它也还是听主人的话。

宋江觉得朝廷就是那个主人,梁山这些兄弟就是他要带着听话的一群伙伴。

他的这种忠,在很多兄弟眼里可能有点傻,可在他心里那是根深蒂固的。

再说李逵,那对宋江是一个忠字刻在脑门上。

宋江让他干啥他干啥,从来不带犹豫的。

李逵心里就认定了宋江这个哥哥,觉得跟着哥哥走就没错。

这就好比一个小跟班,哥哥指东他绝不往西。

他的这种忠很纯粹,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是简单的信任和追随。

忠义文化里的义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梁山好汉之间的义啊,那是能让人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

鲁智深为了林冲,那可是把自己的安危都抛到脑后了。

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就像一个默默守护的大侠。

这种义,不是那种嘴上说说的,是真真切切的行动。

在梁山这个小社会里,忠义文化是一种凝聚力。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打鱼的,有当官的,有做小买卖的,可就因为这忠义文化,能聚在一起。

就像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人,不管以前干啥的,现在都为了兄弟情义,为了心中的忠义劲儿走到了一块儿。

可这忠义文化在《水浒传》里也有点复杂。

宋江的忠最后让梁山兄弟们的结局不太好,很多兄弟都战死或者被害死了。

这时候就感觉宋江的忠有点迂腐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要是不这么忠,梁山这群人可能在历史上就被当成纯粹的反贼了。

我觉得《水浒传》里的忠义文化是很有魅力的东西。

它既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兄弟情义,也有让人觉得有点无奈的愚忠。

但不管怎么说,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也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很独特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咱们看到古人的精神世界,有好的,有不好的,可都是值得咱们去品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名:**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专业年级:2007级类别:高起本学习中心:太原师范学院完成时间:2008年10 月20日《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摘要]“忠义”思想作为中国儒家道德观念中的重要范畴,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为君尽忠”包含着一种朴质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为人有义”则表现的的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

“忠义”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对个体人进行思想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准则。

正因为如此,《水浒传》所反映的“忠义”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才会历经百年,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思想历史背景出场设置宋江一、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忠义思想《水浒传》所写故事源于历史真实的宋江起义之事。

《宋史》中的《徽宗本纪》、《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曾提及,略谓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被撄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

北宋末年,当腐败的朝廷无力抵抗外族入侵的时候,各地的“忠义军”风起云涌,朝廷亦不得不颁布了忠义巡社制度。

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质,有待于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街谈巷语”在民间流传,则越来越深地染上了“忠义”的色彩。

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就称宋江“不假称王,而呼保义”。

到《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为帅”等三十六人就是“广行忠义,殄不奸邪”的英雄。

元代的“水浒戏”,普遍把宋江写得有别于方腊之流:“则俺那梁山泊上宋江,须不比那帮源洞里的方腊”,忠义堂上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梁山泊上多忠义”。

从中可见《水浒传》故事原型人物宋江所弘扬的就是历来为后人所称道的“忠义”,从而为《水浒传》奠定了思想基础。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上了绝路。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明代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忠良屡遭迫害的黑暗腐朽统治,使得人们期待有一批寄托着自己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的英雄们横空出世,以“忠义”来洗濯这污秽的世界。

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众英雄聚义梁山,“去邪归正”、“替天行道”。

这里的“天”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只是借用天国的天来指大宋皇帝。

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替大宋皇帝行道。

“为主全忠仗义”就是说在受招安前作为山寨之主要依据兄弟们的支持忠心不二地给皇帝服务;“为臣辅国安民”就是说在受招安后作为大宋之臣要辅助皇帝安定黎民,在受招安后破辽系辅国,征方腊是安民。

这些尽忠守义英雄人物承载着人民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二、人物的出场设置为全书奠定了忠义的基调《水浒传》最先登场的亮相的人物不是一百单八将的成员,而是王进。

这位王进在许多方面和林冲一致,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同样受到了高俅的迫害。

但也没有落草为寇,既没反也没乱,而是“私走延安府”。

为什么要去延安府?小说交待得很清楚:第一、“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第二、“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

王进三番五次强调去延安府的理由,就是要镇守边庭,这与后来梁山好汉受招安,破大辽用意完全一致。

小说以此作为发端,其用意不外乎要说明“上自乱作”,所谓的“聚众造反”②实是被逼无奈。

小说的人物出场就为小说定下了一个“忠”的基调,那就是好汉如果受到迫害,最明智的选择是避开当权奸佞,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为国效力,而不是起来反抗。

这里所宣扬的就是所谓的“忠”。

君王作为最高统治者而言,他在只是被蒙蔽,本身并无不当,还应是尽忠的对象,这样的主题思想保证了小说服务于统治阶级,也是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忠”相一致的,既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又合乎人民的思想认识习惯。

在高俅设计迫害林冲之前,小说讲述的是鲁智深的故事。

小说借鲁智深表现的是一种“义”,鲁智深最突出的性格是急人所难,无拘无束,为了救素不相识的金老父女,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又大闹了五台山。

为救林冲而不惜得最高俅,最后无处安身,只好去二龙山落草。

因此,鲁智深的落草与林冲不同,他的落草有些“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味道,小说肯定赞美的是他那“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英雄豪气。

在首先出场的这几个人物身上所各自侧重表现出的性格气质,将小说中的英雄作了一个简单的划分,或为尽忠,或为行义,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一部大书,以王进、史进和鲁智深三人的故事开篇,强调的是到边庭立功和对义气的崇拜,显然忠义观念成为小说要表现的重要内容。

三、宋江是忠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者宋江作为梁山英雄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内涵无疑是整个《水浒传》思想的高度集中,他也就成为了忠义思想的最大承载者。

他有别于其他好汉的最大特点是:忠义集之一身又相互矛盾冲突,即努力使之协调又无法真正将二者完美统一。

“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

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围绕“忠义”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演绎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侠义英雄时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三是招安以后。

第一个时期是宋江人生的重要铺垫。

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

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出场就为他定下了基调。

小说第十八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写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

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来莫不交口称赞,俱以结交宋江为荣。

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

虽然他出于“义”救了他们,但但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可见,其所以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思想。

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做出抉择。

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以顾及对朝廷的“忠”。

“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只不过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朗化罢了。

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

潜伏在宋江身上的“忠”和“义”之间的矛盾,从亡命落草到后来的招安这一阶段表现最为明显,斗争最为激烈。

当宋江因怒杀阎婆惜逃走江湖、四处流浪,再到后来亡命清风寨时,宋江性格中的反抗思想和兄弟之义占了上风,只是这种状态不久即为宋太公的一封家书所扼杀。

出于忠孝,宋江一再拒绝了晁盖等人邀其上山的建议,宁可沦为朝廷的囚徒,也不肯落草为寇与朝廷为敌!这种“孝”的内涵,骨子里是对封建王朝的“忠”,而这种思想上的“忠”与行动上的不忠矛盾地纠缠在一起。

落草之后,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整饬山寨,训练队伍,亲率义军攻城掠地,打败官军,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生存。

为了壮大自己,他又不择手段地笼络人才,将宋朝的统军将领呼延灼、关胜等“逼”上梁山。

为了招纳卢俊义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义”举,使卢俊义感激非常,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题下反诗,断其归路。

他一方面自称朝廷罪臣,辄称“小吏”,称自己不得已暂居水泊,另一方面,却又轰轰烈烈大造朝廷的反。

无论宋江骨子里如何忠于朝廷,他的行动却把他置于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正因为如此,招安以后,四大奸臣始终对宋江心存芥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造过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称臣呢?另一方面,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的思想与行动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童贯是个大奸臣,按前七十回的原则,梁山英雄一定会抓紧机会杀死童贯以谢天下,可这里的宋江却有意让童贯逃归,童贯手下的大将鄷美也被释放,甚至还求鄷美“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

尤其荒唐的是,当梁山好汉将头号大敌高俅抓住后,宋江没有杀他,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还要“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报”,又是一再设宴,“肉山酒海”地招待,并且“大小头领,轮番把盏于殷勤相助”。

对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奸臣如此低三下四,肉麻殷勤,这样的人与奸臣本人又有何异?置兄弟之义而不顾,只为自之落得个忠孝之名,这样的人又何有“义”字可言?别说曾与奸党殊死战斗的英雄不会如此,就是一个清高的封建士大夫也会对这样的奴才嗤之以鼻的。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

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

招安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统治者破了大辽,平了方腊,不是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可惜这只是宋江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宋徽宗这个无道之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的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正应了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成了“忠”的祭品。

自己死之前还为李逵准备了毒酒,在这种情况下,李逵却说出了“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的豪言,而吴用、花荣却在宋江坟头自缢而死,更是让人动容,这是义举,但在我看来,这是“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愚昧,更是悲哀。

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兄弟因他而死,是为不义。

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综上所述,对宋江忠义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忠义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与义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而③忠对义的主导作用,又使得宋江一人充满悲剧色彩,而《水浒传》也在这种悲剧色彩中落下了帷幕。

总的来说,忠义思想作为《水浒传》的核心思想内容,是作者通过宋江等人的农民起义,对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中忠与义的一次深刻的思索。

《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氛围,但是也有许多正统思想所解释不了的东西。

但是《水浒传》的题材毕竟有它的特殊性,不管作者如何极力地把它拉入“忠义”的思维格局,以及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加入了多少市井细民的意识,作品最终还是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在一定程度上用一种悲壮的灭亡表达了作者对于“忠义”思考,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个关于忠义的不朽梦想。

[参考文献]:1、施耐庵的《水浒传》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④2、袁沛需的《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陈曦钟等的《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