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4.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 )。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 ),豆粒上下跳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学校
年(班)级
级班
实验小组
教师
课题
7 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 ),用手握住音叉,有( )的感觉;音叉接触烧杯水面,有( )溅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 )产生的。
2020年 四年级上册 科学 教科 实验报告单
所需器材 (药品)
4个烧杯(500ml)、水、鼓棒
1、给4个烧杯想好编号,并且按照顺序摆好。 2、往烧杯里加入不同的水(有规律的加水)。 3、用不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的烧杯,观察不同力度时所产 生的音量。再记录下不同水量所产生的音高。
实验过程 (步骤)
一号烧杯
二号烧杯
三号烧杯
四号烧杯
烧杯的水量 (ml)
方案设计要合理,有严谨和详细的设计图。 制作时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实验结论 分工合理,团队协作顺畅。学生签名 组源自号年秋季学期姓名:
年月日
食物
实验结论
滴碘酒后 颜色变化
观察白纸 上的痕迹
马铃薯
蓝色 有水迹 容易干
西红柿
无 有果汁 容易干
花生
蓝色 有油迹 不易干
鸡蛋
无 有水迹 容易干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
乡(镇):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观察并记录小车行垫圈(砝码)的数量和驶的时间。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 实验结论 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
不同。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
乡(镇):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
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和产生的声音强弱
所需器材 (药品)
钢尺
橡皮筋
鼓
振幅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
实验结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声音合成的实验报告
声音合成的实验报告引言声音合成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声音或生成人工声音的技术,通过使用声音合成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来生成声音信号。
声音合成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产业、语音合成、游戏设计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合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2. 掌握声音合成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熟悉声音合成器的使用;4. 分析声音合成的应用领域。
实验过程1. 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频率、振幅、持续时间和波形等参数来模拟声音信号。
常用的声音合成方法包括加法合成、减法合成和物理模拟等。
加法合成是通过将多个简单的波形叠加在一起来生成复杂的声音。
这些简单的波形包括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
通过调节每个波形的频率、振幅和相位,可以产生丰富多变的声音。
减法合成是通过从复杂波形中减去一些成分来生成声音。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乐器音色、人声等。
物理模拟是通过模拟物体的振动和共鸣特性来产生声音。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真实乐器的声音。
2. 声音合成器的使用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款声音合成器软件来生成声音信号。
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合成方法和参数调节选项。
首先,我们选择了加法合成方法,并设置了频率、振幅和波形参数。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效果。
接下来,我们尝试了减法合成方法。
选择了复杂的波形作为基准波形,并减去一些成分来调整声音的特性。
通过逐步调整减去的成分,我们成功合成了近似真实的人声。
最后,我们尝试了物理模拟方法。
通过模拟琴弦振动的特性,我们成功合成了类似于钢琴音的声音。
3. 声音合成的应用领域声音合成在音乐产业、语音合成、游戏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产业中,声音合成被广泛用于合成器、音频插件和音乐软件中,用于创作和演奏各种音乐作品。
在语音合成中,声音合成技术能够将文字转化为语音,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自动应答系统和阅读辅助设备等。
在游戏设计中,声音合成技术可以为游戏角色和特效音效提供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增强游戏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教科版
实验名称
验证弦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指导老师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的
通过实验活动知道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器材
尤里卡或吉他。
实验过程
1.手指按在一根琴弦上并上下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
2.换另外几根琴弦,重复上面的操作。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不同位置时,音高不同,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3.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2.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振动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四年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四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活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振动有关。
实验器材
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过程
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不同位置时,音高不同,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实验步骤: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6分)1.《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2.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1 2 3 4 5 6B.6 5 4 3 2 1C.4 4 3 3 2 23.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发生形变B.发生振动C.受到外力4.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鱼B.鱼缸→水→鱼C.空气→水→鱼5.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A.耳郭B.听小骨C.鼓膜6.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A.音量B.节奏C.音高7.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0.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1.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
声音实验报告范文
声音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声音的影响,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产生机理。
二、实验器材1.实验室教学讲台。
2.声音发生器。
3.频率计。
4.音量计。
5.细绳和负重块。
三、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实验一:不同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1.将频率计放在实验室教学讲台上。
2.调节声音发生器的频率,分别记录下100Hz、500Hz和1000Hz的频率读数。
3.根据频率计得到的频率读数和教学讲台长度测量数据,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观察声音传播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不同距离声音的衰减1.在实验室教学讲台的一端放置声音发生器,距离为1米。
2.在离声音发生器一定距离的位置放置音量计。
3.逐渐增大距离,记录不同距离处的声音分贝数。
4.观察声音分贝数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方向与障碍物1.将声音发生器放置在教学讲台一侧。
2.在教学讲台另一侧,用细绳和负重块悬挂一个木板。
3.分别在木板悬挂的正面和背面测量声音的分贝数。
4.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向和障碍物对声音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实验一:不同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Hz),频率计读数,讲台长度(m),传播速度(m/s):--------:,:---------:,:-----------:,:-------------: 100,104.5,2.0,209.0500,503.2,2.0,1006.41000,999.8,2.0,1999.6实验二:不同距离声音的衰减距离(m),声音分贝数:-------:,:--------:1,802,703,604,505,40实验三:声音的传播方向与障碍物位置,声音分贝数:-----------:,:--------:正面,80背面,60五、实验讨论从实验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单位时间内震动次数更多,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对较快。
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3. 水槽4. 土电话5. 木棒6. 细线7. 纸杯8. 玻璃杯9. 耳塞10. 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音叉置于水槽中,观察水面的波动情况。
2. 用手轻轻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的波动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 将土电话的两个纸杯分别放置在两个地方,用一根细线连接纸杯,将纸杯开口朝内。
4. 在一个纸杯中敲击音叉,观察另一个纸杯中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5. 将音叉置于木棒上,用手指轻轻敲击木棒,观察木棒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6. 将音叉置于玻璃杯中,用手指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玻璃杯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7.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耳塞,观察是否有声音传入耳中,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在实验过程中,水槽中的水面出现波动,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2. 土电话的两个纸杯中均有声音传出,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 木棒和玻璃杯均有声音传出,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4.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耳塞时,没有声音传入耳中,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差的是气体。
3.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所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固体稍远,相互作用力较弱,所以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较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远,相互作用力最弱,所以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七、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
目的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实验
器材
刚尺 记录单
实验
步骤
1:复习
2:观察刚尺怎样发出声音
3:轻拨和用力拨动刚尺进行比较,尺上下震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作好记录。
4:重复实验,准确描述物体震动时,震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
实验
器材
音叉 水槽 土电话 记录表
实验
步骤
1.振动物体与声波;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3.借助实验和想像,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结论
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是以形式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
时 间
实验名称
茎的输导作用实验
B、观察现象,并说出来
C、根据现象进行推理。
结论
植物的茎具有输导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2、每个小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对实验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并作下记录。
结论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高就越低。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册
班 级
4年级班
实验者
时 间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
目的
认识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音量是由物体震动的幅度决定的,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蜂鸣器实验报告
蜂鸣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蜂鸣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蜂鸣器是一种能够发出嗡嗡声的电子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声音。
当电流通过蜂鸣器时,会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会使蜂鸣器内部的振膜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在电路中,蜂鸣器通常被用作警报器或提醒装置。
三、实验材料。
1. 蜂鸣器。
2. 电源。
3. 电线。
4. 开关。
5. 电阻。
6. 面包板。
四、实验步骤。
1. 将蜂鸣器、电源、开关、电阻等材料准备齐全。
2. 将电源、开关、电阻连接至面包板上,构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3. 将蜂鸣器连接至电路中的适当位置。
4. 打开电源,观察蜂鸣器是否发出声音。
5. 调整电路中的参数,如电压、电阻值等,观察蜂鸣器的工作状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蜂鸣器电路,并成功使蜂鸣器发出了清脆的嗡嗡声。
在调整电路参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改变电压和电阻值可以显著影响蜂鸣器的声音频率和音量。
这进一步验证了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也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搭建蜂鸣器电路的基本方法。
蜂鸣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闹钟、电子玩具、报警器等。
因此,对蜂鸣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电子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基础》,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电子电路原理与应用》,XXX,XXX出版社,200X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大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大全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实验步骤: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第( ) 组 日期: 年 月 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第( ) 组 日期:
年 月 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吸管喇叭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音调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具体研究不同长度的吸管对音调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塑料吸管若干2. 剪刀一把3. 计时器一个4. 环境噪声监测器(可选,用于测量背景噪声)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本实验通过改变吸管的长度,改变吸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进而影响音调。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塑料吸管剪成长短不一的四段,分别标号为1、2、3、4,其中1最长,2次之,3再次之,4最短。
2. 将吸管1、2、3、4依次插入嘴巴,用相同的力气吹气,观察并记录每次吹出的音调。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次吹气的时间,确保每次吹气的时间一致,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 可选:使用环境噪声监测器测量实验过程中的背景噪声,以便更准确地判断音调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吸管1(最长)吹出的音调最低,吸管4(最短)吹出的音调最高。
2. 吸管长度越短,吹出的音调越高;吸管长度越长,吹出的音调越低。
六、实验结论1. 音调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具体而言,与发声体内部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2. 空气柱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本实验中,吸管长度与音调呈负相关关系。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吸管长度对音调的影响较为明显,说明发声体结构对音调有显著影响。
2. 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主要原因,实验中吸管长度变化导致空气柱振动频率的变化,从而影响音调。
3. 本实验结果与物理学中关于音调的基本原理相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实验拓展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材质的吸管对音调的影响。
2. 可以尝试改变吹气的力度,观察音调的变化,探究音调与吹气力度之间的关系。
3. 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管子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管子长度对音调的影响。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研究了音调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得出了音调与发声体内部空气柱长度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研究声音的产生
年级
四年级
实验名称
研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
小鼓(29016)1面,尺子(10003)1把、2根皮筋、音叉(22001)1个、1个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02129)
实验步骤
(1)我们用力按压鼓面,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3)给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的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1、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观察到鼓、钢尺,橡皮筋都是在振动。2、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关于声音的实验报告
关于声音的实验报告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中的震动传播。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及其性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观察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实验一:音的传播速度测量我们使用了一根长直的金属杆作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在金属杆的一端,我们安装了一个敲击装置,将冲击声音发送到金属杆中。
在杆的另一端,我们安装了一个麦克风,用于接收声音。
我们在杆的不同位置敲击,并记录声音到达麦克风的时间差。
实验二:音的频率测量我们使用了一个频率计来测量不同音调的声音频率。
通过调整频率计的设置,我们可以轻松地测量不同音频的频率。
实验三:共振现象观察我们利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根金属勺子敲击杯沿的方式来产生声音。
我们观察并记录每次敲击产生的声音是否引起玻璃杯内部的共振现象。
实验结果实验一:音的传播速度测量我们在金属杆的不同位置敲击,并记录声音到达麦克风的时间差。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声音在金属杆中传播的速度。
实验数据表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大大高于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
实验二:音的频率测量我们使用频率计测量了不同音调的声音频率。
通过观察频率计的读数,我们得到了不同音的频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音调的频率是不同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音调听起来更高,而有的音调听起来更低。
实验三:共振现象观察我们敲击玻璃杯的边缘,观察并记录杯内的共振现象。
实验数据表明,当声音频率接近杯的固有频率时,会出现共振现象,杯会发出更大的声音。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以及共振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实验一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这是由于固体中的分子间距离较小,声音能够更快地传导。
通过实验二中音的频率测量,我们发现不同音调的频率不同。
这是由于不同音调所对应的声波振动的频率不同,而频率计可以通过测量声波振动的频率来确定音调。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实验一: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探究性实验。
【研究问题】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我的猜测】拨动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1)如图1 所示,分别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然后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如图2 所示,我们轻轻地用手去弹拨橡皮筋(也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此时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如果能听到声音时,请仔细观察橡皮筋的状态,它是否振动?将观察和听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想办法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此时,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我们用手去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听到声音。
(2)当我们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我们发现橡皮筋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的是否振动有关,振动是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空气、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实验步骤】(1)把闹铃调成发出响铃状态,然后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紧接着我们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到玻璃罩中,此时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我们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而当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又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固体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实验器材】实验室桌子即可【实验步骤】(1)小组内同学进行二次分组,本次我们将两个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2 桌子的一端,同时耳塞或用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班级姓名组序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塑料小球(豆粒)、音叉、水槽、烧杯、水、气球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xx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3、在小鼓鼓面上放一部分塑料小球(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去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将气球吹满气,突然松手,观察现象;再把气球吹满气,松手时,用手捏住气球口的一半,感受一下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振动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振动,塑料小球(豆粒)上下跳动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有发麻的感觉;音叉接触烧
杯水面,有水珠溅起
4、
4、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气球口在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排箫实验报告单
排箫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排箫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排箫的演奏原理,了解其声音的产生机制,并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演奏技巧。
实验器材及材料- 排箫一套- 调音器- 纯净水- 清洁布- 多功能鼻孔状调音器-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1. 检查排箫是否完整,包括箫头、管身、孔洞等是否完好无损。
2. 清洁排箫,将布沾湿后擦拭箫身表面灰尘和污渍。
3. 检查箫孔是否畅通,如有堵塞需用调音器进行清理。
4. 在调音器的帮助下,用纯净水将排箫漂洗干净,确保排箫内部的清洁卫生。
5. 将排箫准确放入鼻孔状调音器中,并严密封闭,确保气流不外泄。
6. 抬头、挺胸,取深呼吸,将空气迅速吹入排箫管内。
7. 观察排箫的各个孔洞,掌握音调变化与吹入气流的关系。
8. 进行各种吹奏动作,如长音、短音、连音等,观察和记录音色变化。
9. 练习简单的音阶和旋律,并对吹奏技巧进行磨练与提高。
10. 结束实验,清洁排箫,将实验记录整理完善。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与分析:1. 排箫的声音产生机制是通过让气流经过箫孔,使得气流震动并与共鸣腔产生共振而形成声音。
2. 吹入排箫的气流的强弱和稳定性直接影响音调、音色和音量的表现。
3. 闭合、覆盖或打开排箫的孔洞可以改变气流的通道路径,从而改变音高和音调。
4. 排箫的音色主要受到吹奏者口形和吹奏技巧的影响。
5. 排箫的演奏技巧包括用力、换气、换指、吹弹等,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磨练。
实验结论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掌握排箫的演奏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准确地进行音调和音色的控制。
2. 排箫演奏需要充分的体力、呼吸和口型的协调,是一项需要练习和磨练的艺术。
3. 通过实际操作和不断的练习,演奏者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排箫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我对排箫的演奏原理和音色改变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从中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声音单元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步骤: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声音,皮筋在( )。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 ),豆粒上下跳动。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 ),用手握住音叉,有( )的感觉;音叉接触烧杯水面,有( )溅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 )产生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学校
年(班)级
级班
实验小组
教师
课题
7 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