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https://img.taocdn.com/s3/m/0441c0232f60ddccda38a014.png)
内标溶液测得数据如下: 内标溶液测得数据如下:
保留时间 供试品 内标物 7.25 11.00
峰面积 2989311 4020105
另取氢化可的松对照品 另取氢化可的松对照品13.75mg,配成25ml, ,配成 , 同法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同法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保留时间 对照品 内标物 7.25 11.00
2.吸收系数法 .
A 1 × ×V × D 1% E1cm 100 含量% = × 100% m
A
为测定的吸光度; 为测定的吸光度;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 );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质量( )。 为供试品的质量(g)。
1%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E1cm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Ax CR × ×V × D AR 含量% = × 100% m
0.0149 5 0.480 100 × × × 200 × 200 100 0.460 5 × 100% = 99.0% = 0.0159
测定结果在98.0%~ %~102.0%范围内 测定结果在 %~ % 故本品含量合格。 故本品含量合格。
AX CX = f × AS / C S
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 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mg/ml);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 为校正因子; f 为校正因子;
D m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质量( ) 为供试品的质量(g)
实例分析
Ax CR × ×V × D AR 含量% = × 100% m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AX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为对照品的浓度( ); C 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ml);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推荐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a9ab9843c1ec5da51e27066.png)
课外作业 • 作业: • 请检索——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010版药典
中的 应用 • 提交通道: • 【精品课程/论坛/药物分析作业提交/高效液
相色谱法在2010版药典中的应用】
6
•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 •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 第五节 分析方法的验证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1)
1
• 药物的定量分析
– 准确测定药品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2
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 滴定分析
仪器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3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 优点
• 缺点
• 1.仪器设备简单
• 灵敏度低,药物用量大
• 2.易于操作、速度较快 • 不适合含量少的药物
–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 重现性
• (三)专属性
• (四)检测限 • (五)定量限 • (六)线性 • (七)范围 • (八)耐用性
25
(一)准确度
26
• 准确度
– 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 接近的程度
• 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27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 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 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 应明确表明 • 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30
3.数据要求
•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 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
液 •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 • 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89da1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f.png)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01
02
03
a. 波长的校正
b. 吸光度的准确性
c. 杂散光的检查
(二)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波长: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氘灯的谱线、钬玻璃尖锐吸收峰、高氯酸钬溶液
吸光度的准确度: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规定波长处测定并计算 ,应符合下表规定
杂散光的检查:一定浓度的碘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规定波长处测定透光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0.7 X~1.3 X,当X>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X-10% ~ X+10%
药品标准中规定的色谱条件,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其他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系统适用性实验的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图:信号---时间曲线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温度要求:≤40℃ 流动相pH:2~8
常用紫外检测器
01
其次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02
荧光检测器
03
示差折光检测器
04
蒸发光散射检侧器
05
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06
2.检测器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甲醇-水、 乙腈-水
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
有机溶剂比例不能低于5%
流动相
二、应用与实例
氧化还原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应用:含有芳香第一胺或水解后能生成芳香第一胺的化合物
二、应用与实例
滴定条件:
加入过量的盐酸
在室温条件(10~30℃)下滴定
滴定时加入溴化钾作为催化剂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e89f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8.png)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常用的处理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1.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2.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1)直接测定法。
如富马酸亚铁(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溶于热稀矿酸,采用铈量法,邻二氮菲作指示剂富马酸亚铁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稀硫酸15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与邻二氮菲指示液2滴,立即用硫酸铈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99mg。
(2)经水解后测定法1. 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例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测定CCl3-C(CH3)2-OH + 4NaOH = (CH3)2CO +3NaCl + HCOONa +2H2ONaCl+AgNO3= AgCl + NaNO3 AgNO3+ NH4SCN = AgSCN + NH4NO32. 用硫酸水解后测定法. 例如:硬脂酸镁的含量测定Mg(C17H35COO)2 + H2SO4 =MgSO4 + 2C17H35COOH H2SO4+2NaOH =Na2SO4 + 2H2O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硫酸滴定液(0.05mol/L)50ml,煮沸至油滴澄清,继续加热10min,放冷至室温,加甲基橙指示液1-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 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2.016mg 的MgO 。
(3)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1. 碱性还原后测定例如:泛影酸(用于泌尿系造影)的含量测定(曙红钠指示剂)2. 酸性还原后测定(硫酸铁铵指示剂) 例如:碘番酸(口服胆囊造影剂)的含量测定 Zn 还原后银量法3. 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1)含锑药物例如:葡萄糖酸锑的含量测定Sb5+ +2KI =Sb3+ + 2K+ + I2 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连四硫酸钠)2)含铁药物 2Fe3+ + 2KI =2Fe2+ + 2K+ + I2 I2 +2Na2S2O3 =2NaI + Na2S4O6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有机破坏的方法有干法破坏湿法破坏氧瓶燃烧法(一)湿法破坏HNO3-HClO4法;HNO3-H2SO4法;H2SO4-硫酸盐法;HNO3-H2SO4-HClO4法;H2SO4-H2O2;H2SO4-KMnO4COOH I I I NHCOCH 3CH 3CONH COOH H 2N NH 2+ 11NaOH + 3Zn + 3NaI + 2CH 3COONa + 3NaZnO 2 + 3H 2O NaI + AgNO 3 AgI + NaNO 3(二)干法破坏(加Na2CO3或MgO以助灰化;温度控制在420℃)本法系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以达分解的目的。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60fa06a76e58fafab003b5.png)
(一)滴定分析法
T(滴定度):1ml滴定液(m mol/L)相当于被测 药物的毫克数
(一)滴定分析法
(一)滴定分析法
呋塞米原料药含量测定
取本品0.4988g(干燥品),加乙醇30ml,微温使溶解,放 冷,加甲酚红指示液4滴与麝香草酚蓝指示液1滴,用氢氧
化钠滴定液(0.1003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消耗氢
(二)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
A 1 V D 1% E1cm 100 含量% 100% m
0.582 1 100 250 5 100% 99.05% 715 100 0.0411
(二)分光光度法
甲氧苄啶注射液(规格2 ml:0.1g)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本品1ml,置25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摇 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摇 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71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
测得量 回收率% 100% 加入量 取样量
取样量
原料药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 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 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考察其他组分和辅料对回收率的影响 •①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②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率) •③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 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本品含量合格
(二)分光光度法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X
1.单位的统一 2.样品有没有稀释 3.表示方法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X
(二)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0.04110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 氧化钠溶液5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 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 。依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波长处测得吸收度为0.582。按 C8H9NO2的百分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对乙酰氨基酚的百分含量
药典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药典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d76719df121dd36a32d8270.png)
D.避免阳光直射 E.被测物浓度应足够大 F.被测阴离子→阳离子指示剂 被测阳离子→阴离子指示剂
适用范围: 可直接测定CL-,Br-,I-,SCN-和Ag +
电位滴定法
原理:是一种容量分析中确定终点或选择、
核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方法。 应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物溶液过程中,借 助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和电位计来监测滴定 时电极电位的变化率, 发生“突跃”的最大 点就是滴定的终点,以替代一般指示剂用变色 来指示终点的方法。
-
2I-
I
2
I
0.5335V
I3- (助溶) 3 I-
I3
I
0.5345V
注:pH < 9 时,不受酸度影响,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一)直接碘量法:
利用I2的弱氧化性质滴定还原物质
测定物:具有还原性物质
' I '
3
I
可测:S2-,Sn(Ⅱ),S2O32-,SO32 酸度要求: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pH小于9) • 强酸性介质: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 淀粉水解成糊精导致终点不敏锐 • 强碱性介质:I2发生歧化反应 4I-+O2 + 4H+ 2I2 + 2H2O(氧化反应)
HAsO2
控制pH 8 H 3 AsO4
I
3
I
C I 2 VI 2 2
m As2O3 1000 M As2O3
NaS2O3标准溶液比较法 1 C Na2 S 2O 3 V Na 2 S 2O3 C I2 2 VI 2
(五)淀粉指示剂
要求:室温;弱酸性;新鲜配制 加入时间: 直接碘量法 —— 滴定前加入(终点:无色 → 深蓝色 间接碘量法——近终点加入(终点:深蓝色消失) 变色原理: I (过量)+ II2 3
药物常见定量分析方法 容量分析法 (药物分析课件)
![药物常见定量分析方法 容量分析法 (药物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cbfe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9.png)
法和技术,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它是评价药品质量、判断药物优劣的重要手段。
2.分类 基于物理或化学原理——“含量测定”
基于生物学原理——“效价测定”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
药物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重量 分析法
容量 分析法
电化学 分析法
△原料:百分含量,即测得量与取样量之比
(1)直接滴定法
V: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滴定度(mg/ml) F:滴定液的浓度校正因数 W:称样量(mg)
F C实 C理
F = 滴定液实际标定的浓度/规定的浓度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2.原料含料 例1: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0.4018g,加中
F C实 0.1002 1.002 C理 0.1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22.201.00218.20103 100% 0.4018
=99.80% △公式的上下单位一定要统一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制剂含量: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 就是每片/每支实际测得量与标示量 之比。标示量也是药品的规格。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0.1 2 50 103
100% 98.17%
性乙醇20ml溶解后,加3滴酚酞指 示剂,用NaOH滴定液 (0.1002mol/L)滴定至粉红色, 消耗体积为22.20ml,求阿司匹林 的含量?(ch.p每1ml 0.1mol/L 的
NaOH滴定液相当于18.02mg的阿司 匹林)
解题思路: 已知取样量W=0.4018g V=22.20ml T=18.02 mg
3.制剂含量 (2)制剂直接滴定法测定含量计算公式: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61bc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2.png)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药物含量分析是药物分析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药物的含量分析主要用于确定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
1.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药物含量分析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基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原理,通过实验测定药物含量的多少。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电位滴定法。
(1)重量法:将一定质量的药物样品称取,并进行溶解、稀释等处理后,通过质量差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容量法:通过向药物样品中滴加标准溶液,使溶液达到等量点(终点),从而推算出药物的含量。
(3)电位滴定法:利用反应溶液中的特定药物含量与溶液电压的关系,通过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从而确定药物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滴定试剂与药物样品反应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
(1)酸碱滴定法:根据药物样品的酸碱性质,采用适当的滴定试剂进行滴定,并通过滴定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推算出药物含量。
(3)络合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滴定试剂之间形成络合物的特性,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3.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试剂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
(1)气相色谱法(GC):将药物样品挥发成气态,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2)液相色谱法(HPLC):将药物样品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3)薄层色谱法(TLC):将药物样品涂抹在薄层板上,通过吸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4.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根据药物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药物对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光学性质,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的概述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ae6dd4a2b160b4e767fcfc4.png)
计算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 标准曲线法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波长
吸光度 杂散光
对溶剂的要求
截止波长:溶剂的截止波长是指该溶剂可以在紫外检测器 中使用的最低波长,低于该波长后,溶剂会有紫 外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得流动相泵 入装有填充剂得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得色谱分析方法。 供试品经进样阀注入,由流动相带动通过色谱柱,各 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后,依次通过检测器,其成分情况 转变为其色谱信号情况,并由记录仪、积分仪或计算 机记录、显示而作为检验成分得依据。
– 原料药与制剂含量表示方法不同
• 原料药的含量用百分含量表示 • 制剂的含量则用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
原料药的百分含量
制剂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一、原料药百分含量的计算
•
(一)滴定分析法
(二)分光光度法 (三)色谱法(HPLC、GC)
•
•
(一)滴定分析法
1.直接滴定法
•
呋塞米含量测定:取本品0.4988g,加乙醇30ml,微温使 溶解,放冷,加甲酚红指示液4滴与麝香草酚蓝指示液1滴,
•
中间精密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 结果之间的精密度
•
重现性
–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
1.重复性
•
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 品溶液
•
•
或将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用
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
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6b2d6f01f69e314332948e.png)
2、精密度(precision) 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所 得的结果彼此符合的程度。精密度通常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 对标准差(RSD)来表示。 一个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好,说明方法稳定,测定的结果重
复性好,但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
2>纯度要高
3>与待测组分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保留
时间与待测组分接近
4>与样品中各组分能完全分离且不与样品反 应 内标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内标一点法、 内标二点法及校正因子法等。
使用内标的作用: 可以抵消仪器稳定性差,进样量不 够准确等原因带来的定量分析误差。如 果在样品预处理前加入内标物,则可抵 消方法全过程引起的误差。
检测器
常用FID
第五节 分析方法的验证
1、准确度(accuracy)
指分析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也可以
将验证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另一已建立的准确可靠方法的测定结果
进行对比来确定。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
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物质或其衍生物汽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
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 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载气
氦气、氮气和氢气 进样 直接进样和顶空进样 色谱柱
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药物常见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联用技术简介 (药物分析课件)
![药物常见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联用技术简介 (药物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d70a3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3.png)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C-MS 将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特别适合组分复杂样品和微痕量样品 的分离分析。
在中药成分分析、抗生素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药 材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其中包括了用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74种农残,为中 药材农残测定确定了分析方法,具有更好 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这些离子经真空接 口进入质量分析器,按 质荷比(m/z)分离
离子检测器检测 检测信号经转换 计算机系统处理
获得待测化合物 的质谱图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或选择反应检测、 多反应检测等方式,通过测定某一特定离子或多 个离子的丰度,并与已知标准物质的响应比较。
质谱法可实现高专属性、高灵敏度的定量分析。
2.组成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法(GC-MS)将 高效的气相色谱分离技术与能够提供丰 富结构信息和专属性定量结果的质谱技 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易挥发的或经衍 生化处理后易挥发的有机物分析。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 法与 LC-MS 法互补, 已成为药物研究、生产、临床检测的 重要技术手段。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仪在大气压下 分离待测样品中的各组分。
接口把气相色谱流出的各 组分导入处于真空状态的质 谱仪,起着气相色谱和质谱 之间适配器的作用。
计算机系统用于气相色 谱、接口和质谱仪的控制, 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检 测器, 将分离后的各组分 分别离子化、离子检测。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应用
药物定量分析
![药物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9115f2f705cc1755270948.png)
3.剩余滴定法
含量% T (V空白-V供) F S 100%
V空白 V供试
与药物反应消耗的试液
未反应的试液
空白
供试
空白试验的作用: 1. 求出滴定液与药物反应的消耗量
2. 校正操作上的误差(供试与空白液
必/碘口服液
I ~ Na2 S 2O3 ~ I ~ AgNO3
nI nNa2 S2O3 nAgNO3 ( NaI )
T V F I%= 100% S
KI%
(C AgNO3 VAgNO3-C Na2S 2O 3 VNa2S 2O 3 ) M KI W
100%
m X供试 ( AX / AS ) 供试 ( AR / AS ) 对照 m R对照
C X供试
( AX / AS ) 供试 ( AR / AS ) 对照
C R对照
(供试品与对 照品体积相同)
R:对照品
S:内标物
X:供试品
c) 校正因子法(常用)
(A内标 / C内标 ) ) 对照 (A内标 / C内标 供试 f ( A对 / C 对 )对照 ( A供 / C X )供试
=198.17。
( 9.8-0 ) 100 198.17 含量%= 100%=11.3% 52.75 2 90 180.16
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前处理方法
1. 水解法:酸水解、碱水解
2. 还原法
二、经有机破坏的前处理方法
1. 湿法破坏
(1) 硝酸-高氯酸法 (2) 硝酸-硫酸法
λ2
λ1
测定波长 λ1下:A样1 = A药1 + A杂1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课件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83f2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b.png)
Ar W
含量%= Ax×D ×100%(原料)
E×100×W
3.计算分光光度法 a.解线性方程组法,b.双入测定法 c.系数倍率法,d.导数法
片剂和注射剂
Ax×Cr×D×W 标示量%= ————————×100%
Ar×W样×标示量
A×D×W 标示量%=—————————————
E 11c%m×100×W样×标示量
(1).内标加校正因子 对照品+内标:进样
f= As/Cs( 内)
Ar/Cr(外)
供试液+内标
Cx=f Ax
As’/Cs’
1)一般两次进样量相同 2)两次所加内标量相同
HPLC. 测定(用A或h定量)
(2).外标法:
12))标单准点曲比线较法法::C回x归=C方r AA程xr ,相关系数,求Cx
NaOH/H2O,Br用H2O/NaOH/H2O2,S用H2O2/H2O, Se用AgNO3
氧瓶燃烧 . (2)操作
称样于无灰滤纸中包好,并固定在铂丝下端, 露出尾巴。
在燃烧瓶中加入规定吸收液,快速通氧使之充 满瓶子。
点燃滤纸包尾部,迅速放入燃烧瓶,按紧瓶塞, 少量水封住瓶口。
燃烧完后,振摇,使烟雾全部吸收于吸收液中。 用适当方法测定,同时做空白。
+ 2KBrO3
3 N
+3N2+3H2O+2KBr
含量计算
1. 直接滴定:
原料:含量= T.V(mg) ×F×100%
W
F: C/C0(浓度系数)
T·V·F×W 片剂的标示量%=———————×100%
W×标示量
2.间接滴定
(1)置换滴定
待测物与化合物A反应, 生成B, 再用标准滴定液
药典中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药典中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0d968b172ded630a1cb62f.png)
四、测定方法
①内标法加校正因子。 ②外标法 ③面积归一化法
④标准溶液加入法
第四节 分析方法的验证
第五节 定量分析有关计算
含量测定的结果是判断药品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原料药与制剂的含量表示 方法不同,含量的计算方法也因分析测定方法不同而异。理化分析中,原料药的 含量用百分含量表示,制剂的含量则用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其中生物药物的 含量也常用效价来表示。
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要求。
①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②分离度:除另有规定外,定量分析时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 应不小于1.5。
③灵敏度:定量测定时,信噪比应不小于10;定性测定时,信噪比应不小于3。 ④拖尾因子:以峰高作为 定量参数时,除另有规定 外,T应在0.95~1.05之 间。
原料药的百分含量计算 制剂的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计算
片剂的标示量百分含量的计算推导
注射液的标示量百分含量的计算推导
滴定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例题6:哈西奈德软膏(规格10 g:10 mg)的含量测定 内标溶液的制备:取黄体酮,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含0.1505 mg的溶液,即
③溴量法 溴量法是以溴的氧化作用和溴代作用为基础的滴定法。 主要用来测定如司可巴比妥钠、依他尼酸,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等的含量测定。
(四)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是银量法。药
典中常用吸附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
(五)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以乙二
①直接滴定法 C·K≥10-8 。
②剩余滴定法 若药物难溶于水或有其他原因不宜采用直接滴定法时,可采用剩余 滴定法。
第四章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第四章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fce077336c1eb91a375dc1.png)
教案首页章节课题:第四章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课时:6书写时间:授课时间: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本章是评价药品质量判断药物优劣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制剂分析做基础。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1、掌握药物的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2、熟悉定量分析的有关计算。
3、掌握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析方法的验证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难点:定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解决方法:实例加图片,设置问题提问巩固。
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实施设计:理论讲授多媒体辅助巩固练习作业辅导计划:作业:第四章目标检测预习第五章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方法手段时间1.有机弱碱Kb≥10-10:冰醋酸介质Kb<10-10:冰醋酸-醋酐的混合溶液为介质,且随着醋酐用量的增加,滴定范围显著增大2.有机酸碱金属盐的滴定: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3.有机碱的氢卤酸盐:3~5ml醋酸汞冰醋酸溶液4.有机碱的硫酸盐:只能滴定至HSO4-的程度5.有机碱的硝酸盐:电位法指示终点6.有机碱的有机酸盐:冰醋酸或冰醋酸-醋酐的混合溶剂,结晶紫为指示剂,高氯酸为滴定液实例盐酸可乐定含量测定溶剂:冰醋酸+醋酸汞滴定液: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指示剂:结晶紫滴定终点:蓝绿色滴定度: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6.66mg的C9H9Cl2N3•HCl。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1.碘量法(1)基本原理(2)应用实例一安乃近片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溶剂:乙醇与0.01mol/L盐酸溶液滴定液:碘滴定液(0.05mol/L)终点:浅黄色(或带紫色)在30秒钟内不褪滴定度: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7.57mg的C13H16N3NaO4S•H2O2.亚硝酸钠滴定法(1)基本原理Ar-NHCOR+H2O H+△Ar-NH2+RCOOHAr-NH2+NaNO2+2HCl Ar-N2+Cl-+NaCl+2H2O讲授讨论举例练习讲授分析提问举例分析10min10min10min10min直接碘量法剩余碘量法置换碘量法指示剂:淀粉定量过量碘滴定液滴定液:硫代硫酸钠用于强氧化剂测定KI+硫代硫酸钠碘量法滴定液:碘滴定液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方法手段 时间 (2)应用:含有芳香第一胺或水解后能生成芳香第一胺的化合物 注意:加入过量的盐酸在室温条件(10~30℃)下滴定 滴定时加入溴化钾作为催化剂 (2)应用滴定的方式:一次性加入大部分 指示终点的方法:永停滴定法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9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一、基本原理定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二、应用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 )或可见光区(400~760nm )产生吸收药物在可见光区若无吸收,但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显色后,能对可见光产生吸收 三、实例分析(一)奥沙西泮片含量测定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在《中国药典》现行版中,使用的色谱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凝胶色谱等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讲授 举例 讲授 举例 讲授举例 练习分析10min 10min 20min20片,精密称定研细片粉,W 200ml 量瓶150ml 甲醇奥沙西泮溶解定容,摇匀 过滤5ml 续滤液100ml 量瓶 乙醇稀释,定容UV检测波长:229nm 吸收系数:1252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方法手段 时间(二)应用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1)色谱柱反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正相:硅胶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填充剂 分子排阻: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 温度要求:≤40℃ 流动相pH :2~8 (二)应用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2)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流动相甲醇-水 乙腈-水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 2.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22/)/(54.5h R W t n ⨯=(2)分离度(R )2112)(2W W t t R R R +-⨯=除另有规定外,定量分析时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R )连续进样,峰面积,RSD ≯2.0%讲授 讨论举例 练习讲授 分析 提问 举例分析10min 10min 10min 10min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S m
AX 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CX 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浓度(mg/ml);
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mg/ml);
f 为校正因子;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实例分析
• 氢化可的松原料药含量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 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氢化可的松峰 计算不低于2000,氢化可的松峰与内标物质峰 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标示量% V T F 10 3 每支容量 100 % mS
3.50 27.18 0.1032 103 1
0.1
100% 98.17%
2 50 103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片剂 • (1)对照品比较法: • (2)吸收系数法:
(1)对照品比较法:
标示量 %
CR
Ax AR
含量 CX D V 100% 0.49 25100% 98.2%
m
12.48
• 某药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测定头孢唑林钠含量, 取含量为99.5%的头孢唑林钠对照品25.13mg,配成溶 液,取此溶液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3次 测定值分别为:2490189、2492796和2492178;另外 称取头孢唑林钠供试品3份,分别为28.13mg、 29.35mg和27.10mg,按上法测定,分别取10µl溶液注 入液相色谱仪,测得峰面积分别为2634858、2763699 和2536847,求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含量%
CR
AX AR
V
D 100 %
m
供试品和对照品配制溶液的方法、稀释倍数完全相同,故
含量%
mR
AX AR
100 %
m
对照品平均峰面积:
2490189 2492796 2492178 2491721 3
第1次测定 第2次测定 第3次测定
25.13 99.5 2634858
含量%
2491721 100% 93.99%
含量% (V0 V) T F 10 3 100 % m
(25.02 17.20) 13.01 0.1012 103
0.1
100% 98.7%
0.1043
测定结果大于98.5%, 故本品含量合格。
(二)分光光度法
• 1.对照品对照法 • 2.吸收系数法
1.对照品对照法
含量%
CR
Ax AR
CR 13.75 / 25 0.5( 5 mg / ml) 校正因子 ( f ) AS / CS 4020000 / 0.40 1.6345
AR / CR 3381565 / 0.55
CR
f
AX AS / CS
1.6345 2989311 4020105 / 0.40
0.49(mg / ml)
标示量% V T F 10 3 W 100 % mS
18.47 27.04 0.1008 103 5.948
0.1
10 100% 99.9%
0.5996 0.5
含量合格
(一)滴定分析法
• 2.注射剂 • 直接滴定法 • 剩余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
标示量% V T F 10 3 每支容量 100 % mS
(一)滴定分析法
• 1.片剂 • 直接滴定法 • 剩余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
标示量% V T F 103 W 100% mS
标示量% (V V0 ) T F 10 3 W 100 % mS
W 为平均片重(g);
S 为片剂的标示量(g)
(2)剩余滴定法:
标示量% (V0 V ) T F 10 3 W 100 % mS
(1)计算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f) AS /CS AR /CR
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mg/l);
C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l)。
(2)计算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CX
f
AX AS / CS
含量% Cx D V 100 % f AX CS D V
S 为供试品的取样量(ml);
为标示量,即每支注射剂的标示量(g);
m
每支容量指每支注射剂的容积(ml);
(2)剩余滴定法:
标示量% (V0 V) T F 10 3 每支容量 100 % mS
•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规格1ml∶50mg)含 量测定:精密量取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 加水40ml,盐酸溶液(1→2)15ml,溴化 钾2克,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 (0.1032mol/L)滴定,消耗亚硝酸钠滴定 液(0.1032mol/L)滴定液3.50ml。每1ml 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27.18mg的C13H2lN30·HCI。
V
D
100 %
m
AX 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 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g/ml); AR 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m 为称取的供试品重量(g);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 奥沙西泮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定0.0150g,置 200ml量瓶中,加乙醇150ml,于温水浴中加热,振 摇使奥沙西泮溶解,放冷,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 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 刻度,摇匀,在229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80; 另精密称取奥沙西泮对照品0.0149g,同法操作,测 得229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60;药典规定本 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1ClN2O2应为98.0%~ 102.0%。该供试品含量是否合格?
(三)色谱法(HPLC、GC)
• 1.外标法 • 2.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1.外标法
含量%
CR
Ax AR
V
D
100%
m
AX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ml);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2.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含量%
CR
Ax AR
V
D
100 %
m
0.0149 5 0.480 200 100
200 100 0.460
5 100% 99.0%
0.0159
测定结果在98.0%~102.0%范围内 故本品含量合格。
2.吸收系数法
含量%
A E 1%
1cm
1 100
V
D 100 %
m
A 为测定的吸光度;
28.13
25.13 99.5% 2763699
含量%
2491721 100% 94.49%
29.35
25.13 99.5% 2536847
含量%
2491721 100% 93.94%
27.10
平均含量% 93.99% 94.49% 93.94% 94.1% 3
二、制剂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计算
1.直接滴定法
含量% (V V0 ) T F 10 3 100 % m
V 为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V0 为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T 为滴定度(mg/ml);
F 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数
m 为供试品取样量(g)
校正因数F
滴定液实际浓度 F 滴定液规定浓度
实例分析
• 呋塞米含量测定:取本品0.4988g,加乙醇30ml, 微温使溶解,放冷,加甲酚红指示液4滴与麝香草 酚蓝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003 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消耗氢氧化钠滴 定液(0.1003mol/L)14.86ml;并将滴定的结果 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 (0.1003mol/L)0.05ml。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33.07mg的呋塞米。按干燥品 计算,含C12H11ClN2O5S不得少于99.0%。
实例分析
• 内标溶液的制备:取炔诺酮,加甲醇制成每 1ml中含0.40mg的溶液,即得。
• 测定法:精密称取供试品12.48mg,配成 25ml,精密量取该溶液与内标溶液各5ml,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得 数据如下:
• 内标溶液测得数据如下: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 2010.9.17
第六节 定量分析计算
• 药物的定量分析
– 准确测定药品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 原料药与制剂含量表示方法不同
• 原料药的含量用百分含量表示 • 制剂的含量则用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
原料药的百分含量 含量% mx 100%
m
mx 为实测值VD W来自100 %mS
(2)吸收系数法:
A1
V DW
供试品 内标物
保留时间
7.25 11.00
峰面积
2989311 4020105
• 另取氢化可的松对照品13.75mg,配成25ml, 同法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对照品 内标物
保留时间
7.25 11.00
峰面积
3381565 4020000
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求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CS = 0.4(mg/ml);
E1% 1cm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对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