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孙国亮 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古人有“广读书胸中有本”,我相信博览群书是见多识广和增才益智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破万卷书最好要和行万里路相结合,也就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书籍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绝大部分书是可信的、更是可读的,书中内容也是科学的、正确的,但这不代表所有的书都是好的,更不代表书中所有内容都是科学正确的,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具有怀疑的精神是必要的。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各种各类的新闻、评论、消息等等汹涌而至,各种教材教辅铺天盖地,搞得我们眼花缭乱,不知读什么书好,相信什么好。本文着重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告知读者我们要相信权威和各种书籍,但绝不能迷信权威和书籍,要多读书,但一定要有选择地、辨证思考地读书。
关键词:书 权威 尽信 迷信 辨证思考
前几天,有一位同学拿着一本权威资料上的题目来求教,我看了一下,题目大意为“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人观察到该物体3min 内发生的位移为540m ,紧接着又1min 内发生的位移为360m ,问该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在单位换算的基础上我先用了如下解法:
根据题意作草图如下:
设该物体某时刻到A 点且3min 后到B 点,又1min 后到C 点,则物体从A 点起经过1.5min 到E 点,其瞬时速度(等于AB 段的平均速度)为s m v /30=,紧接着从B 点起经过0.5min 后到达F 点,其瞬时速度(也等于BC 段的平均速度)为s m v t /6=,从点E 到F 的时间容易确定为2min 。可得加速度2/40
1s m a =
。但马上被学生提出质疑,因为结果与资料上的答案不附合。
我当即检查了单位换算与计算过程,没发现有何不妥,为消除疑虑,我又换用以下解法:
作者简介:孙国亮,男,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物理学和教育理论的研究。 彭伟,男,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物理学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曾
在《现代学术研究杂志》、《科学研究月刊》、《教学交流》、《昌都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根据题意作草图如下:
设物体在A 点的速度为0v ,当经历时间1t =3min=180s 时位移为1s =540m ,当经历时间2t =4min=240s 时位移为2s =900m ,由位移公式得: 211012
1at t v s += 222022
1at t v s +=
代入以上数据得2/40
1s m a =
,和前面解得的结果相同,也就是与资料答案还是不符合。
在求教了我校同科目的几位资深教师之后,得到相同的回答——资料上的答案不可靠,本题结果2/401s m a =应该是正确的。实际上,类似的情况时有碰到,我觉得这种情况折射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首先、再经典、再神圣的书也都是人写的,正如“人无完人”一样,个人的观点总会有不全面的地方,那怕是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并经过专门的教材编审机构审订过的中学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也曾经发现过偶然的缺漏并有过多次的更改。其次的问题是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利益驱动下,各种教材教辅只追求数量而不管质量,国家相关的监管部门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详细审核那些铺天盖地的劣质印刷品,所以在一些教辅资料中出现各种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我还记得在以前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长城砖》,说美国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可以看到的地球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包括中国的长城,其实从物理和光学的角度考虑,这根本是无法实现的,但由于大家都缺乏怀疑的精神,所以这篇课文中的说法被广为接受鲜有臵疑,直到我们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向下看,发现根本没法看到长城,据实反应后,语文课本才取缔了《长城砖》。可见书中所说未必就代表真理。书是人对语言提炼后编写的产物。人说的话有错的时候,那么书里的知识便也会有错的时候。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到“读书时不要与作者作对,不要诘难他;但也不要轻信,以为书上什么都对”。所以我们在读书时有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 相信但不迷信。
早在几百年前,韩愈就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天,老师同样在为
学生们传道授业并帮助学生解惑,现在的学生对老师虽然不在是惟命是从,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总觉得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觉得老师是神圣的。其实我认为学生应该尊敬老师,相信老师,但不能迷信老师,和家长一样,老师都是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他们说的和做的绝大部分都还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但这不能说所有老师在任何情况下所做的都永远是对的。再说老师也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仙,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只要是普通人的,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偶然出错也是正常的。同样的道理,绝大部分书还是可信的,更是可读的,部分书上出现偶然的错误(也可能是印刷错误)也是不足为怪的。孔子都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应该在相信老师,相信书本的基础上去辨证地思考,思考地读书,才能使人益智增才,有所长进。
我们知道,两千多年以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这个观点人们都深信不疑,很长时间没有人提出过疑问。而伽利略却不认同这个观点,他断言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将会同时落地。他为了证实这个观点做了很多次试验,最终用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谬论。由此可见,权威和书籍一样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可以相信它但不必迷信它。因此,我们不应把权威和书籍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平时应该注重实践,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试想:如果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深信不疑,那么真理就不会被发现。如果袁隆平院士当时相信权威人士说的“自花授粉系不可能杂交”的理论,那么今天就不会有“杂交水稻”。同样,在平时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的教育学生要相信权威,相信教材,相信答案;那么我们就会丧失创新的能力,就会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
谈了前面两个问题之后有人会问:不尽信师,不尽信书是不是与听从老师的教诲和采纳书本上的结论相冲突。其实不然,试想:如果老师的教诲和书本的结论受到学生的合理怀疑,这不正正是学生科学探究、辨证思考、增长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开端嘛!
第三开卷未必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我认为古人所说的只是“开益卷有益”,不益之卷则相反,不益之卷如那些武侠小说、黄色书刊、一些恐怖的鬼故事等等。如果说“益卷”有充足的养分,滋润我们的心田,那么“不益之卷”便是一包包的毒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正如:“打开窗子,进来了新鲜空气,同时也有蚊子乘机而入”一样,一些内容鄙俗,印装粗劣的书刊随处可见,甚至一些黄色违法刊物成为火车上旅客和工棚里农民工的消遣用品,当然在个别学生的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