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6篇)
语文说课稿(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语文说课稿(较新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语文》说课稿篇一一、媒体创设,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营造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刘老师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再现了剑龙勇敢搏斗的场面和霸王龙的凶残,创设真实的情景,让生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视频的播放,声音的渲染,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层的理解,有助于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语文新课标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刘老师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了解恐龙。
如“望而生畏”“庞然大物”通过联系生活和图文结合,让学生进行体会,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节课读的形式较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不够,如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深入课文语境来读,可能更能让学生读出对恐龙的了解和喜爱。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语文贵在“学”,教师应该“授之以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刘老师的课堂上,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法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指导教学完雷龙后,教师总结学习方法:1.找出特点;2.说明方法;3.读读句子。
通过指导,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学其余几种恐龙,并且渗透说明方法的指导,较好的突破了课文的重点,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乐于并且易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统领全文,整体把握语文教学要体现其工具性,对于课文整体性的把握,也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刘老师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二到四段,找出写了哪些恐龙,并且出示表格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恐龙和恐龙的亲戚,植食和肉食),通过此文转自斐。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教案说课稿大学版语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艺术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鉴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异同。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
(2)分析《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提问: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 讲授新课(1)讲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曲子、小说等艺术形式的融合。
(3)探讨《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产生。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理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2)分组讨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子如何体现作者的艺术成就?4. 课堂演讲(1)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布置作业:阅读《红楼梦》中的一段,撰写读书笔记,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关注社会。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精选文档】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精选文档】选择字体:[大中小] 关闭打印《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基础部郭孔生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
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
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
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人。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
大学生说课稿
大学生说课稿《大学语文之古代诗歌鉴赏》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学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一、说教材首先,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在本教材中,古代诗歌部分占据了重要的篇幅。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诸多经典诗作,所选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对这些古代诗歌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二、说学情作为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在古代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对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诗歌的赏析和评价方面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等。
能够准确理解和赏析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诵读、赏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对古代诗歌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重点诗人和诗作的赏析,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的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诗歌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实现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说课稿模板(精选15篇)
语文说课稿模板(精选15篇)语文说课稿模板(精选1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说课稿篇1一、课程信息我教授的《语文》课程是外联部必修的一门文化课,安排为一、二两个学期上,课时共计75节,周课时三个班5节,共15节。
二、专业分析1、授课专业培养目标我校的外联专业主要是与天津、威海、大连等内地的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的一个专业,与以上三地共同开办的专业是:天津——口腔工艺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电子电器维修;山东威海——数控技术、焊接工艺;大连——计算机信息技术等。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借助于内地沿海地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设施和他们的超前的教学理念、人力资源,为我们西部地区培养有一技之长的,能在不久的将来为振兴新疆、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出力的劳动者。
因为这些学生在我校只进行一年的学习,所以大部分的课程是文化课,只有极少量的专业理论课,几乎要学习的专业技能都是到联办学校学习。
我给这个专业部的汽车维修班、腔工艺班、信息技术班教授语文课。
这次我上汇报课的班级的专业定位就是口腔工艺。
2、课程地位:语文课在专业培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属于工具课,它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有辅助作用。
教导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立足欣赏,从人性之美、科学之美、小说欣赏、散文欣赏、诗歌和戏剧欣赏、古诗文欣赏几个方面安排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教学要既注重经典性时代性,又要注意情境性实用性,要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更要适应当前中职学校教改的需要。
三、制定目标1、本课课程目标为: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二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三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整体功能定位。
2、课堂教学目标为:能力目标为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品质,感受科学的求异美、知识目标为本单元讲授的是关于科学美的一组文章,用于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科学之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得,俯拾皆是,即是“所在皆是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
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富有创意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文字表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如何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创作动机等进行系统介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答疑、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讲授新知: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说课稿5篇
大学语文说课稿5篇第一篇:大学语文说课稿《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
一、说教材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与其他同类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本教材除文学作品选编外,另外增加了“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这种模块的整合,既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知识目标:从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
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
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大学语文教师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了校本教材《新编大学语文读本》。
主要基于语文的审美性和工具性。
审美性除了完成自身人文关怀外,同时反哺课程工具性。
语文文字应用能力正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所要依托提升工作效益的素质之一。
口语交际与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才深受职场欢迎。
本教材的设计完全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
本教材在结构上,设计为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经典欣赏三个篇章。
其中口语交际篇包括介绍、倾听交谈、复述、演讲、朗诵五项内容;书面表达篇分为应用文基础、校园文书、职场文书三个单元;经典欣赏篇分为现代文、古代文、诗歌、戏剧四个单元。
在内容选择上,应用部分着力选取加强学生写作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素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文选部分,注重注入时代气息,增加文学与文化最近、最新的内容,使大学语文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现代生活,反映鲜活多变的当代风貌。
在体例的设计上,应用部分设置了能力目标、实训任务单、工具包、拓展练习、自我测试等环节,文选部分设置了阅读提示、注释、思考与练习等环节,供学生选用。
二、说教法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要“先学后教”的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及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文选课:采用捆绑教学法,重拓展文选课重点讲解几篇经典篇章,其他篇章由学生自学完成,讲解一篇文章时,结合相关联的篇章进行渗透,从而使所学篇章体会得更加深刻。
(二)口语交际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重实用如讲解倾听交谈内容时,设置求职面试的情境及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生活中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应用写作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重实战如讲解申请书、求职信文种时,我们分别列举了正确与错误的文章案例。
并进行了相应文种的写作练习。
同时以上这些教学内容,均以任务驱动为前提,以网络学习为辅助,利用网络教学,形式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在大学语文课已经开展了网络学习的模块。
如主题讨论:可以开展学生座谈会,使学生更加讲真话、实话;考评测试等。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大学语文的一篇课文。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 分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接下来,我们的教学重点是:1. 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在全文中的体现。
2.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讲授1. 课文朗读:由教师或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 语言分析:深入探讨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文化背景:介绍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
2. 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五、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对文中某一观点进行论述。
六、结束语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课文的知识点,更能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
时间管理
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每个学习任 务的时间,以确保学 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
成各项学习任务。
时间效率
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 性,引导学生合理安 排时,帮助学生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
间。
时间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反馈,适时调整教 学进度和时间安排,
以确保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问答、小 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践教学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历史文 化遗址、博物馆等,增强 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
实验课程
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在 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技 能。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 际操作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
目录
• 课程概述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程安排与进度 • 课程考核与评价 • 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 • 学生管理与服务
01
课程概述
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 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该课程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文化背景、分析语 言技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和思考能 力。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 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背景
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传 统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 文化自信心。
跨文化交流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 知识。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 念和理论。
【必备】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
语文说课稿【必备】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篇1一、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
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
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
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
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3、对教材的处理作为名著中的名篇,《杨修之死》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为时已久,在学习这篇老课文时,怎样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进行了一些不够成熟的尝试。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存在的较多文言语句,要求学生在早读课时充分预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不理解处教师及时点拨明确,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
大学语文 课程说课稿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大学语文》。
一、课程定位:(一)背景1.生活背景:——生活处处有语文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配随机解说词。
得出结论:生活处处有语文。
2.专业背景:高等职业教育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举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是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实用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人文类和非实用型科目被大量缩减,而最具优势的素质教育载体——《大学语文》课程很难得到重视,逐渐边缘化,陷入比较尴尬境地。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 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性质与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工具论,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培养训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二是人文论,认为人文性是本质属性。
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三是素质论,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
四是语感论,是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而教育部则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社会与科学系的&&&,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最普遍的公共课,如何来教,如何教好,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今天在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门课进行阐述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
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大学语文说课稿与教案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为鲁迅先生的散文《阿Q正传》节选。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阿Q正传》节选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勇于批判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阿Q这一典型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阿Q形象的社会背景和深层含义。
-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作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法:- 预习法:提前阅读作品,了解基本内容。
-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 反思法: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生平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他为什么被称为“民族魂”?(二)新课讲授1. 讲解《阿Q正传》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 分析阿Q这一典型形象:他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社会地位等。
3. 探讨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阿Q的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一形象,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社会批判?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语文说课稿(绝对实用)
语文说课稿(绝对实用)语文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识和人物形象塑造,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古代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他们对《红楼梦》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古代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与《红楼梦》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注意。
2.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描绘《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插图中的人物并分析他们的特点和形象。
3. 阅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并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教师示范朗读,并解读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4. 分析语法和修辞手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文中出现的句式、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并如何诠释其中的深意。
5. 学习古代文言词汇教师介绍并讲解古代文言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6.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读课文,提高彼此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 创作小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对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阐述和解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8.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9. 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反思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对《红楼梦》中的一段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 语文说课稿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的学习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古代文言词汇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学说课教案模板语文范文
一、说教材1.教材来源:本节课选自《大学语文》教材,由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所著。
2.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以《阿Q正传》中的阿Q为主人公,通过讲述阿Q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责任感。
二、说学情1.学生情况: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鲁迅及其作品了解较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把握鲁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1.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阿Q正传》的主题。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段落,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照片、作品插图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问题。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探究鲁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讲述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2)分析《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和主题;(3)讲解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
3.讨论与探究:(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问题,如阿Q的性格特点、悲剧命运等;(2)结合时代背景,探究鲁迅的创作意图。
4.案例分析:(1)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段落,让学生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把握鲁迅的思想感情。
5.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及其作品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大学语文课程,课程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探讨文学作品与个人成长、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选取的教材是《大学语文》第五单元中的《红楼梦》节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封建社会。
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节选内容,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节选文本,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4. 主题深化: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老师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
大学说课教案模板语文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法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和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
- 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了解现代语文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课程概述2.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3.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技巧4. 语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5. 语文教育发展趋势与改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要性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大学语文课程概述-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 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 阐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文学、文化、语言等。
3.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技巧- 介绍常用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 阐述教学技巧,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4. 语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5. 语文教育发展趋势与改革- 探讨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 分析语文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前景。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提出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撰写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
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
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
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
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
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
从人文素养进行单元划分,这显然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比大篇幅的学习诗歌、戏剧、现代文及按文学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
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
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
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
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
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
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一是教法,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学情)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是说学法:“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
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于《孔子论修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孔子论修身》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
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
而《孔子论修身》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对修身的不断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内省。
又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借此自省,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
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
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造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纳以下教法:(幻灯片)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2.学法我们的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主要用了以下学法:(幻灯片)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四)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5.品新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识的衔接,我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孔子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孔子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进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
为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我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教给学生。
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