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协调着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而金融监管则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定义、目标和手段等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定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护汇率稳定,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货币政策的执行主体一般是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欧洲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等。
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保护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利益,预防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的执行主体一般是金融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中国的银监会等。
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包括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预防金融风险和防范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监管规则、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手段来实现以上目标。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共同目标是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相互影响。
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金融监管则可以通过制定监管规则和强化监管力度来支持和配合货币政策的执行。
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时,金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放宽信贷监管政策来支持货币政策的执行;当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时,金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加强风险防范机制来配合货币政策的执行。
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两大冲突与矛盾。
即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规则之间的冲突,以及两者共存于中央银行的集权式运行模式所带来的矛盾,它们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冲突与矛盾的根源在于体制性干扰。
应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以灵活、有效的监管新模式,来配合货币政策传导,完成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支持。
在一个转轨时期的金融环境中,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之间会产生诸多冲突,如何协调并建立两者间的新型平衡关系,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大难点。
就此,本文拟从两大冲突与矛盾着手,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规则的冲突、集权式运行模式的矛盾等方面,来论述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服务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问题。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监管规则之间的冲突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直接调控逐步缩小,间接调控运用不断增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基本锁定为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应该讲,稳定物价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是相当明确的,它根据历史上货币政策传导各环节中多主体的行为取值之和进行政策调整,这是一个变量的概念,是一个多重主体的、多变的集体选择后果。
但是,该货币政策目标经过金融体系的过滤后,则与现行监管规则之间产生极大冲突,这种冲突存在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之中。
从1991年至2001年,我国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近8000亿元,但贷款却增加80000多亿元,其中1999年,非金融部门以银行借款方式从国内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为10734亿元,占其总融资量的61%,以债券及股票方式融入的资金为3744亿元,占其总融资量的21%。
这些数据说明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的融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故银行信贷传导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那么,为创造健康金融运行环境,服务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监管也就集中于信贷政策的监管,它建立在中央银行一系列政策法规基础之上。
考虑信贷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客体——商业银行的经营准绳,其对商业银行经营具有巨大影响力,故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内在特质要求。
浅谈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在当前金融体制下的关系
双方 的分 歧可 能会 延缓 救助 时机 ,也 可能 出现过 于随 意救 助的情况 ,这都将影 响央行最后贷 款人职能 的正常 发挥 。 第三 ,职能 的分 离增 加 了 中央银 行各 分 支机构 与 监管 部 门之 间的协 调成本 。银行 监管职 能分 没使 货 币政策 与银 行监管之 间的 内部协调转 为外部 协调 ,从 而导致政 策协调 、 信息 沟通和 行 为联动 等 协调成 本 明显上 升 。监管检 查 与 中 央银 行 相关 业 务检 查 的联 动协 调 、信 息 资料 的 实 时共 享 、
22市场失 灵的微观规 制 . 市场 失灵 反映 到微 观层 面上 就是 银 行业 属 于高 杠杆 企
三、实现货 币政策 与金融监 管协 调的 制度 安排
1 立有效的组 织协调机制 . 建 对 于 中央 银行 来讲 ,除 了整 合 好货 币政 策 司 、金融 市 场 司 、金融 稳定 局 、反洗钱 局 等内 部职能 司 局 ,努 力提 升
一
、
货 币政策与金 融监管 的逻辑一致 性
第二 ,中央 银行 与 银监 会之 间会 产 生业 务 冲突 。在货
币政 策 方面 ,银行 监管 部 门在微 观领 域实施 的 严格 的监管
l 4 定与执行 货币政 策与银行监管 的良性互动 银行监 管营 造 的稳定 而有 效 率 的金 融环 境是 执行 货 币
要的银行 监管制度 。
3公共职能 目标的一致性 .
2建立信 息资源共 享机 制 . 21建 立金 融统 计资料 定期 交 流制度 。根据工 作 需要 , . 将有 关金 融统 计资 料在 一定 的范 围 内进 行交 流 ,明 确双方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向以市场和法规为导向的风险型监管转变。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金融监管由原来强调行政审批的合规型监管,正在逐步转向以市场和法规为导向的风险型监管。
与行政性监管的缺陷相比,法律监管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可预测性的优点。
此外,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游戏规则,也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格局下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
货币政策在稳定的基调下要适应市场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保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冲突背景下的新选择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我国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合一的体制下,由于金融监管不力所导致的金融风险,自然地集中于中央银行。
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身兼二职的中央银行实际上起的是一个“消防队”的作用,四处救火,到处掏腰包,本来风险分散在社会各个点上,被中央银行一救,全部风险都集中到中央银行身上了。
因此,在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冲突的背景下,必须选择新的金融监管框架。
这也是由我国近几年的经济金融改革的现实所决定的。
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最佳金融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的发展及其演变是与该国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金融结构会引致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为适应金融风险控制的需要,金融监管也应该形成相应的制度安排与分工结构。
这样,金融结构的变动趋势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金融监管的变革取向,而金融监管在适应金融结构变动的同时,也将对金融结构调整和变动产生反作用力。
基于此,我国在进行金融监管变革、选择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时,就必须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既要重视和适应金融监管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又要看到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分立的基础,并要努力创造和完善这些基础的。
1、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的必要条件。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作为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在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货币政策涉及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整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政策措施。
而金融监管则是由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全面就业。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例如,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中央银行可以收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
相反,当经济增长迟缓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的调整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通胀压力来决定,并且可能需要时间来实现其影响。
然而,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与金融监管相结合,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和消费者的利益,避免金融风险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金融监管的主要职责包括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监管、制定相关规则和制度、监测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预防金融犯罪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金融监管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监管的要求更加严格。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并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运作产生影响,同时金融机构的稳定也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因此,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需要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与监管机构合作来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这有助于制定更准确和有效的货币政策。
同样,金融监管机构也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挑战。
另外,现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也带来了跨国金融监管的问题。
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机构和资金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货币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
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金融监管方面。
本文将重点分析货币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货币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一、货币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货币是指国家或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金融等手段,影响国家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动和运转。
而金融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人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等。
货币和金融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和制约。
首先,货币和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相互关联的。
货币和金融监管的共同目标是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在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前提下,防范和控制金融系统中的风险。
货币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并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而金融监管则是通过审慎地管理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操作,防止失控和风险等。
两者的目标均是保障金融系统和市场的稳定发展,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以保障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健发展。
其次,货币和金融监管的手段具有互补性。
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合适的金融监管手段,可以有效地遏制金融风险和隐患。
而货币则是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
在实践中,运用货币和金融监管手段相互配合,可以更加高效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货币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还体现在协调中。
货币和金融监管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协调的作用。
金融监管的实施需要考虑货币的方向和效果,货币也考虑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环境。
间的协调和合理的调整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货币对金融监管的影响货币可以对金融监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货币措施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长期的、复杂的,而金融监管则是应对这些影响的有力手段。
“货币”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它们相辅相成,在金融市场上起着协调和应对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资金价格,货币会通过调整利率,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抵押物的质量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的关键措施
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的关键措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承担着资金流通、投资、融资、支付等重要职能。
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安全运行,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来优化金融体系和稳定货币政策。
一、加强金融体系建设要建立一个稳定、健全的金融体系,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监管机构的功能监管机构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其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金融监管,可以遏制不良债务的发生,减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同时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誉度,增强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任。
2.完善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服务提供者,应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信贷体系,提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3.强化金融信息的披露和监管为了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应加强金融信息的披露和监管。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信息,增强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二、制定稳定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1.维护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控制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之一。
合理控制货币的发行量,稳定货币供应,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保持利率的稳定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保持利率的稳定有助于吸引资本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并对金融市场的预期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稳定的利率有助于防范金融泡沫的发生,降低金融风险。
3.加强货币政策的沟通和协调货币政策的执行需要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进行密切协调。
加强政策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可以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定金融市场。
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1货 币 政 策 是 不 是 金 融 监 是 从 管 理 理 论 来 探 讨 的 。 实 际 .
管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币 政 策 上 , 货 币 政 策 归 为 宏 观 层 次 的 货 把
金 融 监 管 、 定 范 畴 上 的 货 币 监 稳 管 , 是 完 全 符 合 凯 恩 斯 货 币 主 也
爆 发 再 度 警 示 我 们 , 践 是 检 验 密 “ 不 见 的手 ” 自由竞 争 理论 质 上 就是 国家 干 预 经 济 的一 种 管 实 看 的 真 理 的唯 一 标 准 , 有 固 定 的 发 和 弗 里德 曼 “ 自由主 义 ” 再 次 理 活 动 。 从 基 本 功 能 看 , 币 政 没 新 的 货 展 模 式 , 没 有 一 成 不 变 的经 济 否 定 , 对 凯 恩 斯 主 义 “ 得 见 的 也 是 看 策 肩 负 着 稳 定 币 值 、 进 经 济 发 促
义 关 于 国 家 干 预 经 济 理 论 的 基 本
律而忽 视 了市场失灵 的存在 , 在 本 身 就 是 金 融 监 管 。 实 践 证 明 ,
货 币 政 策 、 融 监 管 等 方 面 没 有 金
货 币 政 策 包 含 监 管 职 能 , 货 币 但
处 理好 虚拟 经 济 与 实 体 经 济 之 间 政 策 本 身 是 不 是 金 融 监 管 确 实 有 的关 系 , 而 导 致 金 融创 新 过 度 、 待 商 榷 。 从 政 策 目标 看 , 币 政 从 货 衍 生 产 品 滥 用 , 拟 经 济 超 越 实 策 的 四大 目标 是 稳 定 物 价 、 分 虚 充
融危 机 需重 新思 考 的重 大 问题 。
一
、
货 币 政 策 与 金 融 监 管 关
对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doc
对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货币政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在我国,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对金融进行监管这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但是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出独立性,而协调性表现的少之又少。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本文对货币政策执行与金融监管行为之间,分别从逻辑的一致性和现实的冲突性两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两者之间的相融与矛盾。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的制度。
关键词: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冲突与协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3年第三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
与以往增强政策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提法不一样,此次例会明确指出,一方面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协调性。
时隔多年,针对货币政策,协调性被央行重新提起并加以强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积极配合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
我们应当看到,在一个经济转轨时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 .期的金融环境中,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监管之间通常情况下会产生许多的冲突与矛盾,协调并建立两者间的新型平衡关系,是对当前金融进行改革的难点理由。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成立银监会,至此,一个符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并与国际惯例基本靠近的现代金融管理体系宣告成立。
在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理论界关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合二为一还是分开执行一直存在分歧。
分业监管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混业经营而产生的金融风险,但是也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两者冲突由来已久。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多变,各国政府在应对国内经济问题时,多选择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来调整经济结构,以达到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这两种经济手段属于宏观经济调控范畴,其对于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采取的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一系列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指标。
货币政策通常通过央行调控货币量、利率等途径实现。
货币政策具有广泛的调节效果。
通过调节贷款利率等手段,货币政策可实现控制通货膨胀、提振经济、平抑货币利率等作用。
同时,调节货币政策还能对投资、消费等领域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实行的目的是保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行为进行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金融监管所涉及的机构包括央行、证券监管委员会和银行监管机构等。
金融监管除了对金融机构进行规范监管,也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均衡收益的监管要求会促使市场更加公平,避免虚伪信息和欺诈事件发生。
此外,金融监管还可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控制。
三、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同作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两种经济手段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国家掌握宏观经济的主动权,实现对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其一,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反周期调节等方面,而金融监管则负责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能够协同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秩序。
其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同作用也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通货膨胀率在适当的水平内,可以刺激经济活动。
但若通货膨胀率超过了正常水平,就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而金融监管则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降低市场崩盘的风险。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天地323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原子雯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金融学专业摘要: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现如今二者正在逐渐完善,但是仍旧产生了许多问题,也影响了货币流通。
基于此,本文对两者的关联与冲突进行论述,并为其共同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货币流通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23-01引言金融业是经济的基本点,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是国家经济健康稳定的重要条件。
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达成规定的经济目标而调控货币供给的措施,保障财政安全的必要条件。
从金融监管制度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监管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货币政策也在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力求发挥其在经济目标实现中的关键作用。
一、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一)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互动金融监管打造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市场是推广货币政策的关键。
同时,货币体系也是政策推广最重要的一关。
严格的金融监督制度使金融组织有序稳定运营,提高货币政策的推广力度。
如果金融机构监管较松,导致非法资产比重变大,会降低货币政策推广的力度,同时导致货币流通性降低,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但若监管制度过于严格,使其在推广和使用上寸步难行,也会阻碍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货币政策所要求的流通币种稳定有促使金融监管的顺畅进行。
如果流通货币不稳定,将会提高金融机构产生风险的概率,使其无法稳定货币体系,不利于监管的运营。
(二)宏观与微观控制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中,政府是推广的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政策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露,市场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
由于市场的竞争制度还不完善,数以万计的企业在决策上可能会出现时间拖延或重复生产的情况,使得效率大大降低。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经济危机、经济运转断层、职工收入降低、失业人数增加、社会福利政策减少等情况。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货币政策是国家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进行控制的手段,旨在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保持通货稳定。
而金融监管则是国家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等而采取的监管措施。
下面将分别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工具。
货币政策的紧缩或宽松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政府的财政收支等方面。
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上升,持币成本减少,借款成本增加,企业生产、居民消费和投资等活动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二、金融监管对经济的影响金融监管是国家在金融领域内采取的合法手段和措施,旨在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预防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对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严格的金融监管可以避免不良借贷带来的风险,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减少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防止金融机构的破产。
但过度严格的金融监管可能会限制金融机构的自由市场运作,限制投资者的交易便捷性,从而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金融监管可以激发投资和创新,扶持新兴业态、拓宽金融市场和渠道,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但是没有有效的创新监管也会引发经济风险。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监管的力度。
当金融监管不严格时,容易出现大量的资本流入,资本市场过热,产生泡沫,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
同时,不适当的货币政策也有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出现风险。
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可以互相协调,减少金融风险的产生,从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
金融监管则是指政府或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可以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
如果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过于严格,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获取资金,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2. 货币政策的执行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有直接影响。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它们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发展。
3. 监管机构的监管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利的环境。
4.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都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而金融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从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作者:龚旸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的关键阶段。
为了使我们的经济更健康,更稳定,我们必须把握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又相互作用,共同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持。
如何推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互作用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鉴于此,我将着重通过对二者目前面临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为相关工作提供研究支持的目的。
关键词: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经济发展一、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关系货币政策主要用于经济政策短期总量的调整,以达到消除短期经济波动的目的,它是中央银行影响利率的过程,然后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影响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严格有序的金融监管是货币政策正确制定,特别是货币政策高效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它能够保证货币政策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氛围,规范相应的机制,与此同时,正确的货币政策可以为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氛围。
未来如果国家既想要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希望保障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就需要将二者的职能分开利用,但从本质上来说,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货币政策符合它和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金融机构是货币创造主体稳定性的先决条件。
二者相互促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两者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其次,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的重要载体,货币政策能够对金融监管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反馈,而金融监管最终也可以协助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如果金融监管无效,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将会增加,带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滞后和扭曲,使得货币政策对最终目标的控制削弱,无法得到保证,这反过来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因此,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它们需要相互协调作用,才能实现金融稳定,货币稳定,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模式探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 目标而采取的 各种控制、 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 政策、 措施 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 当局为实现金融秩序稳定 , 维护金融体系安全、 有效地运行 , 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促 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从货币政 策和金融监管的 目标 、 手段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看 , 金融监管 与货币政策是有机统一的, 货币政策是根本 , 金融监管是保 证, 两者之间存在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1. 货 币政 策与金融监管的最终 目标是一致的 货币政策的 目 标是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和国 际收支平衡 。金融监管的 目标是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 、 公平、 有序竞争 , 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保护社会公众的合 法权益。前者体现的是中央银行对经济、 金融的宏观调控, 以达到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这实际上是要实现信用货币关 系量上的稳定 ; 而后者则强调实行对微观金融活动的管理 、 规范、 维护, 稳定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和金融秩序, 保护存 款者的利益 , 达到信用关系质上的稳定。各国政府都非常 重视通过对金融活动实施严厉的金融监管 , 以维护金融体 系的安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共 同作为重要的金融政 策, 两者都要遵循稳定金融 、 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 目标。因 此从方向和本质 目标上看,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是协调一
路 兵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97 。)
〔 摘 要」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两者相互依存。现阶段我 国中央银行兼容货 币政策 实施和金融监管两项
职能是适合我 国国情的一项金融制度选择。如果在尚不具备 中央银行“ 两项职能” 分离的条件下强行分离, 因 将 为中央银行 的功能缺失而产生严重的负效应。 [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模式 [ 中图分类号〕 F8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一2323(2006)02一0125一02
现行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研究
的有效性,同时对银行业的监管也缺乏再监管。
第三,分离的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对银行监管。
如果中央银行肩负两项职能,往往顾此失彼,偏好于保护银行系统,使公众利益受损,最终会扭曲银行行为,降低监管的效率。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中国政府将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中分离了出来。
另一方面,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从监管职能中脱离出来,因此两种职能的分离这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终结,准确地说这只是角色冲突的外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逻辑一致性(一)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与一、问题的提出1997年英国将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此后,韩国、澳大利亚、卢森堡、日本、匈牙利等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变革。
而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世界一体化,我国加入WTO 以及金融混业经营的呼声不断高涨,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在实际运行中的矛盾日益显现。
为了克服这种不协调,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顺应世界潮流,进行了改革。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鉴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货现行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 与金融监管关系研究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究竟应该集中于中央银行还是分开独立,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热点。
为什么要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呢?从理论上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两项职能的具体目标存在冲突。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而银行监管是针对特定行业实现的目标,涉及到对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监管。
如果中央银行既要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又要对特定的银行业进行监管,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产生偏向问题,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而金融监管则是指政府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
下面将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进行浅析。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依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来传导政策,而金融监管是货币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动性,以达到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而金融监管的任务则是保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和稳定运营,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货币政策支持,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冲突和制约。
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盲目扩张信贷规模,存在加大金融风险的可能;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时,又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过度谨慎,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就需要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及时调整金融监管政策,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金融监管的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因货币政策导致的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加强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关系。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货币政策支持。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是指由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支付体系等组成的全球性金融网络。
而货币政策则是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维护经济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两者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机制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机制是由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支付体系构成的。
国际金融市场是进行跨国货币和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等;国际货币体系则是由各国货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国际货币的组织形式构成的;国际支付体系则是国际金融市场中进行资金结算和支付的一种机制。
二、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互动关系。
首先,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各国货币政策的宽松或收紧将直接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金融风险的传播。
例如,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决策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的增长、贸易摩擦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都会对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三、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的挑战与应对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传导效应增大,国际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稳定性受到挑战。
其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货币政策的决策更加具有挑战性。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在数字化和技术创新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改革与升级,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各国应加强对经济和金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货币政策的制定水平。
总结起来,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球化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
全球化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近年来,全球化日趋加速,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许多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首先,全球化下的金融体系变得越发复杂和紧密相连。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和全球化战略也成为现实。
全球化的金融体系具有更高的风险敏感性和波动性,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都增加了。
为了维持金融稳定,各国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加强跨境监管,建立相互沟通和信息共享的机制。
其次,货币政策在全球化下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的影响不再局限于国内。
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甚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
因此,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国际经济环境和其他国家的行动。
国际间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以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全球化对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使得监管难度加大。
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新兴金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监管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监管机构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加强对新的金融业务和技术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同时,跨境金融监管的合作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全球化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金融体系也体现出浓厚的“北-南”对抗性。
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更加凸显,这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是金融危机的风险。
全球化加速了金融危机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需要国际间加强合作来抵御金融危机的风险。
为了应对全球化下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协调。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浅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制定的,用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
金融监管则是指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督管理,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影响、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着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调关系。
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金融监管的实施情况,因为金融监管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保障。
只有金融市场秩序井然、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货币政策才能够得到有效传导和落实。
而金融监管的制定也需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方向和目标,以便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风险管理,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收紧会导致利率上升,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敞口产生影响,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指导,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而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和风险事件的发生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需要货币政策部门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协调与沟通,以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体系第一节、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三节、汇率政策第四节、金融监管体系第五节、货币理论的新发展第六节、相关案例、经济热点(理论联系实际)与本章小结第七节、思考题*第一节货币政策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借助于存款准备率与派生存款的倍数间的负相关关系,中央银行在需求过剩、信用膨胀时期可提高存款准备率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在需求不足、信用紧张时期,中央银行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以放松银根,加大货币供给量。
(二)再贴现业务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票据提供的资金融通。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即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付的利率。
*再贴现业务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再贴现率的变动向市场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告示效应融资成本效应结构调整效应*(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的购买扩大基础货币,公开市场的出售来减少基础货币,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一般而言,当中央银行需要放松银根时,就会买进商业银行手中的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中央银行需要紧缩银根时,就会卖出持有的有价证券,回笼货币。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消费信用控制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信贷给予的控制。
其内容通常包括:对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方式规定首期支付的最低额度。
规定分期付款的最长年限。
根据规定可用消费信贷方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种类,并对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进行的以证券为担保的贷款,规定第一次付款的金额,并有权随时规定保证金比率,以控制对金融市场的信贷。
保证金比率愈高,可以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就愈小,从而引起该领域内信用规模的紧缩;反之,当中央银行调低证券贷款保证金比率时,则会引起该领域内信用规模的扩张。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地产投机,防止银行对建筑业过度贷款,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同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实现稳健经营。
其措施一般包括:对不动产贷款最高额度的限制对不动产贷款首期支付额度的规定对不动产贷款分期支付的最长年限的规定(四)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行业、部门的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利率,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以促进其发展。
(五)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为抑制进口过分增长,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进口商品总值的一定比率的外汇存于中央银行,以减少外汇流失。
比率越高,进口换汇成本越高,其抑制作用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这一措施主要是在国际收支经常处于逆差状态的国家使用。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利率最高限(interest rate ceiling)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限定,抑制金融机构滥用高利率作为谋取资金来源的竞争。
(2)信用配额(credit quotas)信用配额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和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信用规模的管制。
信用配额是一种计划控制手段,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金融市场逐渐发达,这种手段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
*(3)流动性比率管理(liquidity ratio)流动性比率管理是商业银行流动资产与存款额的比率。
比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能够发放的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的数量就越少,因此可以起到限制信用扩张的作用;并且高的比率也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出现经营风险。
但该比率过高却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发展。
(4)直接干预(direct intervention)直接干预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宽范围等加以干预的措施。
*(5)道义劝告(moral suasion)道义劝告是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权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以发出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甚至直接与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劝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四、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各层次目标的位置和关系*(1)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最终目标(final targets)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操作指标(manipulative targets)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
中介指标(intermediary targets)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
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可控性从弱到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中央银行通过对操作指标、中介指标再到最终目标的跟踪,能及时有效地监测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
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一般把物价水平的年上涨率控制在2%~ 3%的范围内作为目标。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大多数国家将失业率低于5%作为充分就业看待。
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指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
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支出大体相抵。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突(一)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认为,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间的这种关系表现为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二者间的组合上存在着三种选择: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
将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幅度以内。
(二)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对立的,这一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矛盾与冲突的。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虽然有时也会出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并存,或是经济萧条与物价上涨并存,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由此带来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会扩大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可能同时带来对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
从经常项目来看,经济增长会使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从而导致贸易差额项目的恶化。
从资本项目来看,为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投资,因而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外资流入的增加,这样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状况将会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经常项目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一)相机抉择是指根据经济形势的要求,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
在经济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通常会选择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为主要目标。
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会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优先目标。
若一国在对外经济项目中出现严重问题,则会选择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二)逆风向行事所谓逆风向行事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以引导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
它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三)单一规则行事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根据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某一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在上下浮动不大的范围内具体把握。
*(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有关中间指标的资料数据;二是这些资料数据便于人们分析和预测。
可控性。
是指作为中央银行目标的经济指标的变动要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是直接处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范围内的那类指标。
相关性。
要求中央银行对所采用的中间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间有稳定的、密切的联系,这样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较强地控制中间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二)中间目标的种类利率(1)解释:利率所代表的资金价格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号,利率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其变动是顺循环的,经济景气期,利率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加而上升,经济萧条期,利率随投资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同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外生变量,利率的变动与总需求之间是负相关的,二者呈反方向变动。
*(2)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劣势优势:一是利率的变动能敏感地反映信贷与货币供需之间的相对变化;二是利率指标具有明显的可控性,中央银行可通过多种手段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缺陷:主要源于利率也是非货币政策的外生变量,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的综合影响,使利率作为中期指标不尽理想。
*2、货币供应量(1)解释: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一样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与经济周期呈一致性变化。
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着信贷扩张,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而经济萧条往往引起信贷缩减,货币供应量即会下降。
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变量,其增减变动与货币政策的松紧和社会总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这样,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不会产生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间的相互干扰,二者间是正相关关系,相互推动*(2)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优势与不足优势: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各个层次都很直观地反映在各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方便测量和计算,同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可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M1和M2。
不足:如决定货币供应量的现金漏损率的变动等,在实际操作中是难以把握的。
*(4)操作指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是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量,再通过乘数作用来改变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数量,从而引起全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
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直接反映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同时,基础货币量的改变会导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都发生变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其不足在于,中央银行通过其对市场所施加的影响会受制于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多因素的变动性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际持有的准备金在除去法定准备金之后的余额。
其优势在于,它仅涉及银行系统,较易为中央银行所控制,同时能够比较敏感地反映信贷与货币供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