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卷物理史重点考点
高考物理全国卷专题(01)运动的描述(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热考点整合回扣练专题(01)运动的描述(解析版)考点一质点参考系位移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参考系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题型1对质点的理解【典例1】如图所示,从波兰中部城市罗兹往返四川成都的直达火车线路“蓉欧快铁”开通于2013年,全长9 826公里,行车时间约13天,比历时40至50天的海路运输快许多,它是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关于“蓉欧快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蓉欧快铁”线路上的班列行程时,可以将班列看成质点B.分析班列通过阿拉山口的时间时,可以将班列看成质点C.班列长度太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看成质点D.只要班列处于运动状态,就可以看成质点【答案】A【解析】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与自身的体积、质量及速度无关.选项A正确.【变式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任何物体均可看成质点D.物体抽象成质点后,其自身的大小和质量均可忽略【答案】B【解析】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选项A错误;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选项B正确;只有在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故能不能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选项C错误;物体抽象成质点之后,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但是质量不能忽略,选项D错误.【提分笔记】看做质点的常见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转动的物体一般不可看做质点,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题型2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典例2】(多选)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一直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直线行驶3 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 km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D .相对于湖岸上的另一观察员,小船不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AC【解析】在O 处的观察员看来,小船最终离自己的距离为32+42 km =5 km ,方向为东偏北θ角,满足sin θ=35,即θ=37°,运动的路程为7 km ,选项A 、C 正确;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选项B 错误;若湖岸上的观察员运动速度大小、方向均与小船一样,则小船相对其而言是静止的,选项D 错误. 【变式2】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质点的位移为零,则该质点的路程也一定为零 B .一个质点的路程不为零,则该质点的位移也一定不为零C .一个质点运动了一段距离,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与其路程相同D .一个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质点位移的大小小于其路程 【答案】C【解析】一个质点的位移为零,该质点的路程不一定为零,选项A 错误;一个质点的路程不为零,但质点的位移可能为零,选项B 错误;位移有方向,路程没有方向,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与其路程相同,选项C 正确;一个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位移的大小等于其路程,选项D 错误. 【变式3】一位同学从操场A 点出发,向西走了30 m ,到达B 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 m ,到达C 点.在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 ) A .70 m B .50 m C .40 m D .30 m【答案】B【解析】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距离,所以总位移大小为402+302 m =50 m ,故选B. 【提 分 笔 记】参考系的选取和应用的注意点参考系的选取和应用问题,往往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相结合,分析和求解实际问题,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得快还是慢.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巧妙选取参考系,能使我们更方便地处理相对运动问题.考点二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 1.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①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率是标量,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大于平均速率. 2.方法和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题型1 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典例3】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解析】 瞬时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当Δt →0时,ΔxΔt 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Δx 越小,Δt 也就越小,A 项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减小Δt ,B 项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更小,时间更长,C 项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不一定能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D 项错误.【变式4】小李在网络上观看“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发射后第6 s 末和第10 s 末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又上网查到运载“神舟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全长58 m ,则火箭发射后第6 s 末至第10 s 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A .22 m/sB .14 m/sC .10 m/sD .5.8 m/s【答案】A【解析】火箭上升过程是变速运动,从图片可知,火箭上升的位移大于58 m ,此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584 m/s=14.5 m/s ,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提 分 笔 记】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题型2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典例4】 仅仅16岁零9个月15天的杭州女孩叶诗文以破纪录的成绩勇夺短池世锦赛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短短两年时间,她便成为中国游泳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短池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选手.叶诗文夺得冠军说明她在比赛中下列的哪一个物理量一定比其他运动员的大( ) A .跳入泳池的速度 B .终点撞线时的速度 C .全程的平均速度 D .全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D【解析】200 m 混合泳为往返运动,位移为0,路程为200 m ,获胜说明所用时间最短,由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知,全程平均速率最大,所以D 正确.【变式5】下面列举的几个速度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 .火车以120 km/h 的速度通过某一段路程 B .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C .汽车速度计指示的速度为60 km/hD .某繁华路口,路标上标明汽车的最高限速为30 km/h 【答案】A【解析】火车经过某段路程的速度为平均速率,选项A 符合题意;子弹飞出枪口的速度为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选项B 不符合题意;汽车速度计指示的速度是汽车的瞬时速度,选项C 不符合题意;某繁华路口汽车速度路标上写着30 km/h 是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30 km/h ,选项D 不符合题意.【变式6】如图是高速路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66 km 、全程限速100 km/h ,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5 km/h 和90 km/h ,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 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全长66 km 属于位移B .起点速度95 km/h 属于瞬时速度C .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 .该汽车没有超速 【答案】B【解析】全长66 km 属于路程,故A 错误;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是瞬时速度,故B 正确;因不知其位移是多少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 错误;由v =s t 可知,平均速率为v =66 km0.5 h =132 km/h ,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 ,该汽车超速,故D 错误. 【提 分 笔 记】 平均速度的计算1.平均速度计算的两个公式(1)v =xt ,是定义式,适用于各种运动.(2)v =v 0+v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计算. 考点三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1.三个概念的比较比较项目 速度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 v =Δx ΔtΔv =v -v 0 a =Δv Δt =v -v 0t决定 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a 不是由v 、t 、Δv 来决定的,而是由Fm 来决定方向平均速度与位移同向由v -v 0或a 的方向决定 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的方向无关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a 增大,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慢题型1 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典例5】 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 ,1 s 后速度大小变为4 m/s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速度的变化量一定是2 m/sB .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不可能等于6 m/sC .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2 m/sD .加速度一定等于2 m/s 【答案】C【解析】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 s 后速度大小为4 m/s ,方向如果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为4 m/s ,如果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为-4 m/s ,所以速度的变化量可能为2 m/s ,也可能为-6 m/s ,A 、B 错误;加速度可能为2 m/s 2,也可能为-6 m/s 2,C 正确,D 错误.【变式7】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运动,那么在任意1 s 内( ) A .速度增加为2倍 B .速度增加2 m/s C .位移增加2 m D .加速度增加2 m/s 2 【答案】B【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Δt 得Δv =a Δt ,所以任意1 s 的速度变化量Δv =2×1 m/s =2 m/s ,即任意1s 内速度增加2 m/s ,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逐差公式Δx =at 2知,任意1 s 内位移比前1 s 增加2 m ,但任意1 s 内位移增加量不一定是2 m ,选项C 错误;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不变,选项D 错误. 【提 分 笔 记】对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进一步理解。
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2021年高考物理备考紧张的进行着,物理一直是理综的一座山,下面整理了一些不错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包括快速提分的方法和技巧哦。
高考物理知识点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 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 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 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竖直上抛运动位移s=V ot-gt2/2 2.末速度Vt=V o-gt (g=9.8m/s2≈10m/s2) 有用推论Vt2-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平抛运动水平方向速度:Vx=V 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 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 合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2021届全国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 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2021届全国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目录ξ1力物体的平衡 (1)ξ2 直线运动 (2)ξ3 运动定律 (3)ξ4 圆周运动 (4)ξ5 万有引力 (5)ξ6 机械能 (6)ξ7 机械运动机械波 (7)ξ8 光学 (9)ξ9 电场 (12)ξ10 恒定电流 (14)ξ11 磁场 (16)ξ12 电磁感应 (18)ξ13 电磁场和电磁波 (19)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类ξ1力&物体的平衡知识归类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注意要点:(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者和施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3)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图示:在图中必须明确:(1)作用点;(2)大小:(3)方向;(4)大小标度。
二、力学中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1、重力:(1)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对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3)重力的作用点:_________。
质量分布均匀、外形有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中心,一些物体的中心在物体____________,也有一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向和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_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__________指向被_______和被________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物理总复习重点知识整理
高考物理总复习重点知识整理物理复习要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
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
高考物理电场知识点1.有关场强E(电场线)、电势(等势面)、W=qU、动能与电势能的比较。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情况(加速、偏转类平抛)的比较,运动轨迹和方向(一直向前?往返?)的分析判别。
[联系实际与综合]①直线加速器②示波器原理③静电除尘与选矿④滚筒式静电分选器⑤复印机与喷墨打印机⑥静电屏蔽⑦带电体的力学分析(综合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单摆等)⑧带电体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⑨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运行。
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点电荷⑴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中电荷,电荷在它的同围空间形成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基本电荷。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Q=ne)⑵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③感应起电。
⑶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的体的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这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
物理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所谓“动量守恒”,意指“动量保持恒定”。
考虑到“动量改变”的原因是“合外力的冲”所致,所以“动量守恒条件”的直接表述似乎应该是“合外力的冲量为O ”。
但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表述中,其“动量守恒条件”却是“合外力为。
”。
究其原因,实际上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解释。
( 1 ) “条件表述”应该针对过程考虑到“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而“合外力的冲量为O ”的相应条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与之对应:第一,合外力为O 而时间不为O;第二,合外力不为0而时间为。
;第三,合外力与时间均为。
显然,对应于后两种情况下的相应表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在“时间为。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021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021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在力学知识点的总结中,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领域的基本定律,分为三个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外力作用时,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原状,力和速度都是不变的。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上的力和加速度成正比,即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所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应用,能够解决与物体的运动规律相关的问题。
3.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的力学规律,主要包括平衡条件、受力分析、支持力的计算等内容。
理解静力学的知识对于解决平衡问题非常重要。
4.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主要包括速度、加速度、牛顿定律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传递规律的学科,包括理想气体定律、热力学定律、热传递等内容。
在热学知识点的总结中,主要包括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定律、卡诺热机等内容。
1.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等内容,是研究热现象和热传递规律的基本依据。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包括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泊松定律等内容,是描述理想气体性质的基本定律。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能够解决与理想气体相关的问题。
3. 卡诺热机卡诺热机是热力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是理想热机的模型。
考生需要了解卡诺热机的工作原理及效率计算方法,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热机相关的问题。
2021高考物理高频考点
2021高考物理知识知识点精华归纳一、力学局部(一)力学考点和知识结构解析力学分七个知识板块,如表中所示,这七个知识板块又可以归纳为三个知识体系: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1.静力学,即第一知识板块“力、物体的平衡〞,考查方式有两种:单独考查和与其他板块综合考查。
考查热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复习难点是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知识结构如图31.注意从弹力到摩擦力的那个箭头,它表示摩擦力与弹力之间存在条件关系;有弹力才可能有摩擦力,或者说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因此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可能有一个力,那一定是弹力;最多受两个力,即弹力和摩擦力。
2.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三个板块。
试题特点是:(1)直线运动主要是隐性考查,单独命题少,考查热点有加速度、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等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两个推论:①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且等于物体加速度与时间间隔的平方的乘积,即Δs=aT2;②平均速度推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中央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t/2=s/t=v0+vt/2.这两个推论不仅在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是必需的,在解有关位移→时间关系的问题时也有独特之处,记住这样一个思路:位移→时间→平均速度,试一下,是不是很简捷。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局部内容较多,知识面广,但多为Ⅰ级要求,没什么难点,但几乎每年必考。
考查热点有:简谐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波的多解性和单摆的周期公式。
本知识系统的结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展开,到特殊的运动实例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等;圆周运动、振动和波除描述运动的根本概念外,引入独立的描述方法,如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振动和波中的周期、频率、波长等。
2021年高考物理学史(超详版)
2021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
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
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科学备考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高考复习第一轮做题,第二轮做专题,第三轮做真题真卷。
模拟考试是为练速度、调整状态,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
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理清解题思路,熟记典型题目的解题套路,例如把复杂的计算题分解为简单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高考二轮复习,不可东施效颦。
对于学生基础薄弱的普通高中,不宜一味追求教学容量,一节课围绕高考热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即可。
高考复习不应都是讲习题,如果一节课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十几道题,往往吃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会太好。
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到高考前把基础内容复习一遍,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正常现象。
但也要尽早让学生做近年的高考真题,高考题目最经典,考前冲刺天天练。
建议从__月份开始有计划地每周训练一份高考真题。
以高考真题为载体讲解基础知识,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解题技巧联系题目找隐情本地考生高考失分原因如下:一是学习水平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基础不够扎实,审题不够仔细;实验不够重视,分析不够透彻等。
二是竞技状态方面的问题,表现出精力不够充沛,头脑不够清醒等。
考场如何有效避免失分?一是解题要讲科学、讲方法。
要重视过程的分析,重视对问题的推理和总结。
仔细读题,把握已知条件,深入挖掘,找出隐含条件,综合梳理确认,理解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思路。
二是不回避旧题,不迷恋难题。
若在备考时把教材作为重要的复习材料,平时心中有数,考试就会得心应手。
理性复习不必迷信名校的模拟题关于物理复习“专题的分类”,除了按照学科研究领域划分为力学、电学、实验等专题外,还可按照考题的难度进行划分,如基础题专题、中等难度题等。
从而掌握一些解题套路,提高应试能力。
临近高考,各种资料满天飞,要学会主动复习,敢于舍弃,快速浏览,看图理思路即可,不必每道题都深究,不要总对照答案。
2021高考物理知识点
2021高考物理知识点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有较高的分值比例。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2021年的高考物理考试,本文将重点介绍2021高考物理知识点。
以下是2021年高考物理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关内容: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2021年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部分将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1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关系- 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的描述方法- 运动图象的绘制与分析1.2 牛顿定律与运动学-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弹力、摩擦力、重力、冲量等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3 力与功- 功与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 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与损失2.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能量的转移和能量的守恒。
2021年高考物理考试中,热学部分将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2.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与温标的建立-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传动、辐射- 定压定容等压热容与热容比的概念和计算2.2 热机- 热机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卡诺循环的理想热机模型- 热效率与功率的计算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内能与焓的概念与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与应用3.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学现象。
2021年高考物理考试中,光学部分将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3.1 光的特性与光的传播- 光波的特性:波长、频率、光速- 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单缝干涉等- 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双缝衍射等3.2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与计算- 光的折射定律与计算- 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3.3 光学仪器与光学成像-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特点与公式- 双透镜组成像的方法与公式- 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2021年高考物理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光学三个方面。
2021高考物理全国卷1-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预测
2021高考物理全国卷1|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预测提早锁定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对冲刺高考是很有关心的,可以关心考生减轻高考复习压力,节省时间,更好的冲刺,下面是高考学习网我整理的《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猜测高考物理考什么》,盼望可以关心到广阔考生。
1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猜测: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理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能够保持不变。
机械能不是一种能量,而是三种能量之和,机械能=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其详细数值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1)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系统的动能和两种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假如没有摩擦和其它的介质外力,系统只发生动能和两种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前提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成立的,当讨论过程中满意下述3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时,(1)只有重力做功;(2)只有弹力做功;(3)只有重力、弹力两种力做功。
在这些前提下,机械能就守恒,就能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题。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定义式:Ek+E重+E弹=恒定量;或者写成Ep+Ek=Ep’+Ek’(其中Ep 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还可以这样表述。
ΔEp+ΔEk=0;ΔE1+ΔE2=0;∑E增=∑E减;用定义法表述时,需要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用其次种表述的时候,由于考虑的变化量,所以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转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
尤其是用∑E增=∑E减,只要把增加的机械能和削减的机械能都写出来,方程自然就列出来了。
3、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区分通过以上两个表述,我们应当对比一下机械能守恒和动能定理的区分。
机械能守恒一般讨论的是多个物体(也可以是单独一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其内部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而动能定理讨论的是外力对单独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做功,供应(或削减)“动能”的过程。
2021高考物理全国卷1-2021年高考物理核心考点汇总(一)
2021高考物理全国卷1|2021年高考物理核心考点汇总(一)2021年高考正在紧急地备考阶段,为了关心大家把握好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以下是高考学习网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汇总,盼望对同学们的高考物理复习有关心。
1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汇总: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四周,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缘由: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到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物理考点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推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讨论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讨论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挨次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挨次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讨论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意给定的运动状态.6.物理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便利某些问题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中都采纳正交分解法.7.核心考点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12021高考物理核心考点汇总: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讨论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讨论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外形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抱负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21届高考物理核心考点知识归纳、典例剖析与同步练习:牛顿定律中的临界问题 (试卷+答案+详解)
2021届高考物理核心知识点拨与典例剖析:牛顿定律中的临界问题★重点归纳★【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C.当F>μ2(m+M)g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练习1】有一质量M=4kg的小车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小车上放一质量m=6kg的物块,动摩擦因素µ=0.2,现对物块施加F=25N的水平拉力,如图所示,求小车的加速度?(设车与物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g取10m/s2)【练习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例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 =8kg 的平板小车,在小车左端加一个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推力F ,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放在小车右端上面,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F 增加到4 N 时,m 相对M 开始运动B .当F 增加到20 N 时,m 相对M 开始运动C .当F =10 N 时,m 对M 有向左的2 N 的摩擦力D .当F =10 N 时,m 对M 有向右的4 N 的摩擦力【练习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 .53μmgB .43μmgC .23μmg D .3μmg 【例3】如图所示,物体A 与斜面B 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a 增大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弹力不变,B 对A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B .B 对A 的弹力增大,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C .B 对A 的弹力增大,B 对A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 .B 对A 的弹力增大,B 对A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2021高考全国新课标物理必备知识点2021年新课标二卷物理
2021高考全国新课标物理必备知识点:2021年新课标二卷物理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μF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Ff≤Fm。
③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
三、力的运算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高中物理】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中物理】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关于这篇2021高考物理必修知识点,期望大家深入细致写作,好好体会,勤于思考,多念多练习,从中汲取精华。
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可能有一题。
【题例】:2021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随心所欲跑进决赛,也就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
刘翔之所以能获得最佳成绩,依赖于他在110米中的()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平均速度小d.排位赛时的加速度小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必有一题。
必修三、图象必存有一题,如x-t与v-t,电学里的i-t或x等量的关系。
必考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运用必有一题。
【题例】生活有赖于交通,繁盛的交通给社会增添了很大的便捷,但是,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也充斥而去,全世界每秒钟就存有十几万人死去于交通事故,轻易导致的经济损失上亿元。
某驾驶员以30m/s的速度匀速高速行驶,辨认出前方70m处为前方车辆忽然暂停,如果驾驶员看见前方车辆暂停时的反应时间为0.5s,该汽车与否可以存有安全问题?未知该车刹车的最小加速度为7.5m/s2。
必考五、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可能有一题。
【题例】某人东站在十层楼的平台边缘处,以=20m/s的初速度直角向上扔出一石子,谋扔出后石子距甩出点15m除此须要的时间(数等空气阻力,挑g=10m/s2).必考六、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的必有一大题,不少于12分。
【题例】某同学在地面上扎着一个质量为m=30kg的箱子匀速行进,未知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拉力f1与水平面夹角为=45,g=10m/s2。
谋:(1)绳子的拉力f1为多少?(2)该同学若想用比f1大的力扎着箱子匀速行进?如果能够,命令出来拉力的最小值。
若无法,恳请表明理由。
必考七、超重与失重及整体法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能有一题。
必修八、运动学与牛顿定律的综合必存有一题。
必考九、曲线运动必有一题。
从运动学或动力学角度考。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III卷常规考点及模型特征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III卷常规考点及模型特征一、选择题考点及模型特征(以下10选8,其中5、7、8、9、10在选择题中几乎是必考)1、物理学史2、力平衡:已知力求未知力或其它量(含电场、磁场)、动态判断未知力大小变化、最小值求解等。
3、直线运动:图象、追及、两阶段列方程等形式4、力与运动: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的力与运动量相互计算。
5、天体运动:转动公式与不转动公式联立求解、表达式判断、圆周运动量判断、某天表面重力加速度求解和第一宇宙速度求解、卫生变轨和能量变化、双星或三星6、功能与动量:力学中的功能计算与判断、主要以弹簧、连接体系统、动量和动量守恒为主。
7、电场:带粒子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动能、电势能、电势等判断与求解,电势求解,电容器动态判断,电场叠加等8、磁场(与电磁感应交替出现):磁场叠加,电荷磁场中动的临界、多解,单直线边界、双直线边界、圆边界磁场区问题,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动势计算、电磁感应图象,单杆导轨或其电路的路端电压、电量、电热、能量转化和功率等计算,9、交流电与变压器:交流电图象识别、与磁通量时刻对应关系、有效值求解、电量求解,变压器基本公式应用、动态判断等。
10、光与原子物理:光电效应的规律、图象识别与计算,跃迁规律,天然放射现象的相关判断,核反应方程识别与核能计算,、结合能与比结能计算和判断, 射线产生机理。
二、实验(一力一电)力学:打点计时器、胡克定律、力合成、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电学: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电阻测量、多用表为主,小灯泡、电动势和内阻为辅。
主考查:安培表内外接法、滑动变阻器分压和限流接法,器材选择(选小不选大)、定值电阻、待测量表达式推导、电路设计、实物连线、图象等三、计算题24、25题①牛顿第二定律滑板模型,涉及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规律。
②曲线运动(含直线、平抛、圆周)模型,涉及分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及守恒等规律。
2021年高考物理考察重点及复习要点
2021年高考物理考察重点及复习要点
必备知识
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热力学定律、固体、液体和气体、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关键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问题、应用能力、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高考考查重点、难点
1、回归教材,加深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代发展,紧跟科技前沿;
3、重视实验,在深化实验能力考查的同时,拓宽实验考查的范围包含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拓展实验等;
4、回归本质,强调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查,通过必备知识突出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
高考复习要点
1、根据期中考试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补齐短板;
2、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把握其准确内容,理解其含义;
3、针对各知识板块,总结题目类型,掌握做题方法。
来源:本文来源高考网,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二、相对论: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
E mc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经典(牛顿)时空观:(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①“同时”的相对性②运动的时钟变慢③运动的尺子缩短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ε=;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hv三、电磁学:(选修3-1):1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5、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6、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18、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9、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0、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1、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2、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选修3-2至3-5 ):三、电磁学:★2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4、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5、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四、热学(选做):26、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28、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八、原子物理学:31、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32、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3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38、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39、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 )镭(Ra )。
★40、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41、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 4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四大核变”及应用★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α衰变:例如: β衰变:例如:★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HeTh U 422349023892+→e Pa Th 012349123490-+→如: ( 质子) 42He+94Be →126C+10n (中子)★3.重核的裂变(以23592U 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4.轻核的聚变(以21H 和31H 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补充: 【考试说明中要求而平日里少考的内容】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
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
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
在约0.5×10-15m~2×10-15m 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
大于2×10-15m 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0.5×10-15m 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
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
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的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1、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
2、光电效应的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 k =h 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 为逸出功,E k 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注意:加“★”表示为重要考点n H H H 10423121+→+H O He N 1117842147+→+ 235 U + 1 n → 90 Sr + 136 Xe+10 1 n 92 0 38 54 0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伽利略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提出观点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二、热学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4.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三、电磁学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4.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7.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8.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0.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一种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