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生物学资料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癌基因(1)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发现了原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具有转化成致癌的癌基因的能力。
癌基因是首先在逆转录病毒(RNA病毒)中发现的。
含有病毒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能在动物迅速诱发肿瘤并能在体外转化细胞。
后来在正常细胞的DNA中也发现了与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DNA序列。
被称为细胞癌基因。
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乃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故又称为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可以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成为癌基因。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大多是对正常细胞生长十分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
(2)原癌基因的激活:原癌基因在各种环境的或遗传的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结构改变(突变)而变为癌基因;也可以是原癌基因本身结构没有改变,而是由于调节原癌基因表达的基因发生改变使原癌基因过度表达。
以上基因水平的改变可继而导致细胞生长刺激信号的过度或持续出现,使细胞发生转化。
2.肿瘤抑制基因:与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生长相反,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内的另一类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
若其功能丧失则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由此看来,肿瘤的发生可能是癌基因的激活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1)Rb基因:Rb基因随着对一种少见的儿童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而最早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Rb基因的纯合子性的丢失见于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及部分骨肉瘤、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
(2)p53基因:p53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
正常的p53蛋白(野生型)存在于核内,在脱磷酸化时活化,有阻碍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作用。
在部分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均发现有p53基因的点突变或丢失,从而引起异常的p53蛋白表达,而丧失其生长抑制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增生和恶变。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中整体的低甲基化
• 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整体呈现低甲基 化状态
• 目前有3种机制解释基因组整体的低甲基化在肿瘤中所 扮演的作用: 1.低甲基化导致原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失活,导致癌基 因的大量 表达 (Myc 基因) 2.整体的低甲基化是细胞染色体不稳定的易感因素 3.低甲基化使肿瘤转移增加, DNA甲基化水平愈低 肿 瘤的浸润 能力就越高,临床分期也愈晚
23
3.反转录病毒癌基因(v-onc)的起源
反转录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内的原癌基因
研究发现,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中所带有的onc基因并非 来自病毒本身,而是这些病毒在感染动物或人体之后获得 的细胞原癌基因。
动物或人原癌基因经病毒修饰和改造后,成为病毒基 因组的一部分并具有了致癌性,其作用的靶分子也往往发 生改变。
• 在真核生物DNA中,5-甲基胞嘧啶是唯一存 在的化学性修饰碱基
• 在人类基因组DNA中,约3%~4%的胞 嘧啶碱基以5-甲基胞嘧啶形式存在
• 大约70%~80%的5-甲基胞嘧啶存在于 CpG序列中,CpG二核苷酸集中的区域 称之为CpG岛
• 限制性内切酶HapII 和MspI 均能识别 CCGG, 但不能识别 Cm CmGG
7
异常生长的肿瘤细胞
8
癌症:严峻的现实
WHO报道: • 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人新患癌症, • 每年约有670多万人死于癌症, • 几乎每5-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 我国目前: • 每年平均约有150万人新患癌症, • 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癌症, • 癌症的死亡从1949年占总死亡原因的第十位
21
• 原病毒(provirus): 被整合的反转录病毒DNA分子 • 它能指导病毒mRNA的合成, • 并利用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器,翻 译生成病毒外壳蛋白等,最后组装成病毒 颗粒。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起源与演进、细胞分化与肿瘤、肿瘤生长的细胞生物学、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血管生成与肿瘤、肿瘤的超微结构、肿瘤标记物、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化学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物理性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病毒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免疫与肿瘤、激素与肿瘤、遗传与肿瘤、微卫星DNA与肿瘤、肿瘤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周期与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和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等www.ywnk120认为,细胞癌基因是人或动物细胞中固有的正常基因,参与调控细胞正常增殖、分化、凋亡及胚胎发育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因。
病毒癌基因来源于细胞癌基因,是经过拼接、截短和/或重排后形成的融合基因。
(三)原癌基因的激活原癌基因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完成之后,多处于封闭状态或仅有低度表达。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发生异常或表达失控时(原癌基因的激活),就会成为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能力的癌基因。
原癌基因可由以下几种方式被激活:1.点突变:RAS基因家族中经常发生点突变;2.基因扩增:MYC、ERBB基因家族在许多肿瘤中显示扩增;3.染色体重排:如85%的Buriktt淋巴瘤中发现有t(8;14)(q24;q32)易位,使c-myc的表达受到IgG重链启动子的调控而过量表达;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t(9;22)(q34;q11)易位(费城染色体),使c-ABL和BCR融合,编码有较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融合蛋白。
4.启动子插入,如病毒ALV插入到MYC的上游,其两端的LTR启动并增强了c-MYC的转录,从而诱导了淋巴瘤的产生。
一对细胞癌基因中只要有一个被激活,就可以以显性的方式发挥作用,使细胞趋于恶性转化。
此外,不同癌基因在癌变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四)癌基因的分类和功能根据癌基因在细胞内相应的正常同源-原癌基因蛋白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和生化特性可将癌基因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可刺激细胞增殖,如SIS的产物为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链,可促进间质细胞的有丝分裂;INT2的产物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HST的产物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Apoptosis versus Necrosis
细胞凋亡的激发因素
生理性因素 损伤刺激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 FasL、TNF P53 、PTEN 转化生长因子
神经递质 谷氨酸、多巴胺 去除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失去粘附特性
病毒感染 细胞毒素 细胞抑癌基因 自由基
治疗因素 化疗药物 紫外线 中草药
细胞凋亡的抑制因素
②在遗传方式上,原癌基因是显性的,而抑癌基因在
细胞水平上是隐性的,
③在突变发生的细胞类型上,抑癌基因突变可以发生
在体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并通过生殖
细胞得到遗传。原癌基因突变只发生在体细胞中。
p53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
p53通过DNA修复酶进行DNA修复 或凋亡,维持基因组可塑性和基 因组稳定性。
癌细胞的特点:
1) 无限繁殖,癌细胞不受海弗利克界限 (Hayflick limit)的影响。 2) 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3) 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 4) 易被凝集素凝集 5) 粘壁性下降 6) 细胞骨架结构紊乱 7) 产生新的膜抗原 8) 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
癌的多种类型
图 1997年美国不同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引自 S.Simmons,2003)
视网膜 母细胞瘤
Rb(retinoblastoma)
三 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2001年诺贝尔医学奖
Leland H. Hartwell
(1939-)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1973年发现了控制细 胞周期的特定基因
R. Timothy Hunt
(1943 ) Roy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1987年确认、克隆了 控制细胞周期基因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一、肿瘤细胞的物质代谢肿瘤细胞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就是恶性增殖、分化不良、浸润和转移等。
这些恶性行为与肿瘤的特殊生化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细胞癌变是从致癌因素引起靶细胞的基因突变开始的,基因突变引起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中蛋白质和酶谱及其功能的改变,酶是物质代谢的催化剂,当酶功能和活性发生重大变化时,必然引起物质代谢的改变。
(一)糖代谢的改变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酵解明显增强。
正常肝组织在有氧条件下由氧化供能约占99%,而酵解供能仅占1%,但肝癌组织中糖酵解供能可高达50%。
(二)核酸代谢的改变肿瘤组织中RNA及DNA合成速率皆比正常组织高,而分解速率则下降。
(三)蛋白质代谢的改变肿瘤相关的标志酶或蛋白,如胚胎性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快。
相反,与细胞分化相关的酶或蛋白合成则会减少或几乎消失。
总之,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相关的生物化学代谢特点是:合成细胞结构成分的代谢途径明显增加;细胞成分及合成原料的分解代谢途径明显降低,酵解增加。
二、肿瘤细胞酶学的改变肿瘤组织中某些酶活性增高,可能与生长旺盛有关;有些酶活性降低,可能与分化不良有关。
例如肝癌病人在血中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同功异构酶均可升高;骨肉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弱;前列腺癌的酸性磷酸酶可升高;肺鳞状细胞癌的脂酶活性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
由于癌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化学组成都和正常细胞不同,可以出现新的抗原物质。
有些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抗原组成与胎儿时期相似,如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出现的甲种胎儿球蛋白(AFP),AFP的特异性免疫检查测定方法是肝癌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
结肠癌的血清癌胚抗原(CEA);胃癌的胃液硫糖蛋白(FSA)、胃癌相关抗原(GCAA)、а2 糖蛋白(а2GP)也可作为诊断参考。
此外,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可检测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蛋白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密切的关系,如PKA、PKC和TPK 三种蛋白激酶活化后都可通过间接的机理促进蛋白质和DNA的合成,增强某些细胞基因如c-myc/c-fos的转录。
肿瘤分子生物学医学课件
0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肿瘤分子生物学展望
肿瘤分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深入探究肿瘤发生发 展的分子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分子生物 学将更加深入地探究肿瘤发生发展的 分子机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 更多理论依据。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 疗
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 的交叉融合,肿瘤精准医疗和个体化 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肿瘤免疫治疗与疫苗 研发
肿瘤免疫治疗和疫苗研发是未来肿瘤 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将进一步发掘 肿瘤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肿瘤疫苗的潜 力。
肿瘤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挑战
要点一
肿瘤异质性与耐药性
要点二
肿瘤早期诊断与预防
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的存在给肿瘤治 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深入探究 其发生机制和克服耐药性的方法。
诊断准确性
基因检测技术能够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和罕 见肿瘤,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肿瘤靶向治疗与药物研发
靶向治疗
通过针对肿瘤特异的分子靶点,设计和应用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杀伤作用的 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药物研发
针对肿瘤的特定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不断研发新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 果和降低耐药性。
荧光原位杂交的优势
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可多重标记和自动化操作等。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利用激光束激发组织或细胞中的荧光标记,实现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细胞及亚 细胞结构观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应用
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定位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研究肿瘤细胞的代谢和 信号转导等。
肿瘤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索各种不同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可以用四个词概括:Distribution、Etiology、Prevention、Evaluation。
2.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1).危险因素: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指数、心理因素、厨房油烟、大气污染、遗传易感性。
(2).保护因素:新鲜蔬菜水果、醋、葱蒜、辛辣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茶、常吃奶及奶制品和蛋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
3.肝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一).危险因素:(1).生物学因素:病毒(病毒性肝炎)、细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肝吸虫);(2).化学因素:饮水污染、吸烟、饮酒、有机溶剂、药物(癫痫药物、降压药、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3).营养因素:油炸食品、非新鲜水果、腌制食品、高脂高盐食品;(4).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精神压力(5).遗传因素.(二).保护因素:饮绿茶、新鲜蔬菜、无油烟、接种乙肝疫苗。
4.癌基因及激活机制:(一).癌基因: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激活机制:(1)基因点突变(主要活化方式):单个碱基替换(2)DNA扩增:原癌基因数量增加或表达活性增强;(3)染色体易位重排:原癌基因可能移至强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被激活(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导致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大量表达。
(5)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过量表达(二).抑癌基因:即肿瘤抑制基因,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正常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
失活机制:(1).基因突变:重要方式。
点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纯合性丢失:等位基因丢失,导致编码的功能蛋白不能表达;(3).杂合性丢失:指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导致一个与突变基因对应的正常等位基因丢失。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单细胞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 等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揭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变化规律。
未来,肿瘤分子生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创新。
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
通过连续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为 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理组织学评估
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深 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靶向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和相关蛋白表达,针对特定靶点设 计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将不断涌现,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体化精准医疗
基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个体化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分子生物学 检验,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肿瘤特征,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2
案例分析
通过分子生物学检验,可以检测肺癌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
ALK基因重排等基因异常,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03
案例结论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有助于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案例
案例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于治 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ppt课件
基因转录
17
18
血管生成 的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β
肿瘤坏子因子- α TNF- α
血小板源性内皮生长因子 PDGF
19
myc基因家族
• Myc是具有螺旋-环-螺旋结构 的亮氨酸拉链超家族中的一员
– C-myc来源于细胞 – N-myc成神经细胞瘤中来源 – L-myc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来源
动物品种
小鼠
小鼠
小鼠
鸡
鸡
鸡
鸡
猫
猫
猫
小鼠
鸡
鸡
猫
鸡
8
v-onc mos mpl myb myc qin raf rasH rasK rel ras sea sis ski src yes
逆转录病毒癌基因
病毒名称 Moloney肉瘤 骨髓增生性白血病 禽类随母细胞增生症 禽类髓细胞瘤病 禽类肉瘤31 3611小鼠肉瘤 Harvey肉瘤 Kirsten肉瘤 网状内皮增生症 UR2肉瘤 禽类成红血细胞增生症S13 猿猴肉瘤 禽类SK Rous肉瘤 Y73肉瘤
myc家族 c-myc,l-myc,m-myc,fas,myb
DNA结合蛋白
sis家族 sis
p28,与PDGF-β同源
erb家族 erb-A,erb-B,fms,mas,trk等
细胞骨架蛋白类
myb家族 myb,myb-et等
核内转录调节因子
10
细胞癌基因的特点
① c-onc 是V-onc的同源物 ② c-onc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③ 正常情况下无害 ④ 单拷贝基因,都有编码的蛋白产物 ⑤ 没有严格的种属特征和组织特异性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1) 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 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
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
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
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
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
肿瘤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然而,由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仍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以便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的基因变异肿瘤的基因变异是导致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鉴定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异。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的基因变异有多种类型,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染色体数值异常、基因重排和突变等。
这些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这些变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2. 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肿瘤细胞中的变异基因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信号通路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许多肿瘤类型都是由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
例如,肝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肿瘤,多与Wn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则多与HER-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3. 肿瘤免疫学肿瘤细胞具有避免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滋生和发展。
免疫治疗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因此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免疫学特征与其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例如,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微环境肿瘤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分子信号。
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微环境可以决定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发展和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免疫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 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为 患者提供免疫治疗策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 药指导,降低毒副作用和 提高疗效。
肿瘤的预后评估与复发监测
要点一
预后评估
要点二
复发监测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染色体异常和蛋白质组学 特征,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基因表达谱的应用
通过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 关键基因,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蛋白质组学分析
蛋白质组学分析
利用质谱等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 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以揭示肿瘤的生 物学特征和功能机制。
VS
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应用
通过研究肿瘤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 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深入了解肿瘤的分子 机制,为药物靶点的发现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数据库,整合不同来源 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与挖掘。
临床应用的普及与推广
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临床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的 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对肿瘤分子生 物学检验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和 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提高 临床诊疗水平。
代谢组学分析
代谢组学分析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检测肿瘤组织 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以揭示肿瘤的代谢 特征和能量代谢机制。
代谢组学分析的应用
通过研究肿瘤组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 了解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为肿瘤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表观遗传学分析
表观遗传学分析
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 检测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等表观遗传学变化情况,以揭示肿瘤的表观 遗传学特征和调控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病毒性生物载体(化学和物理方法)由于病毒载体是一类外源性的核酸结构材料, 且病毒本身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故不少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一些人体本身的生物结构材料来作为人类基因治疗的载体, 如人体细胞某些核酸结构材料.非病毒载体广义上讲就是除了病毒载体外的所有基因治疗载体。
本质:模仿病毒非病毒载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解决对靶细胞转染的定向性、转染效率低、表达时间短、全身应用及保存不稳定性等问题。
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基因治疗将不断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1) 裸DNA(naked DNA)(基因枪,水压法)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表达质粒或噬菌体中直接注射而不依赖其它物质介导,是最简单的非病毒载体系统。
将质粒直接导入动物组织,诱导动物的免疫系统对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即基因疫苗。
Nakamura等将荧光素酶基因的裸DNA直接接种到小鼠胃浆膜下,发现该基因能在胃部明显高表达,一次接种后的高表达时间可持续12h之久,其他临近器官则无明显基因表达。
肌内注射后可直接诱导相应的免疫反应,也可检测到DNA明显表达。
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技术和微粒子轰击法(microparticle bombardment,即基因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裸DNA的转染效率,而且可使DNA直接到达细胞核,避免了各种酶对DNA的降解。
Dietrich等采用该方法将白介素12/自介素2基因质粒转染皮下负荷Lewis肺癌的裸鼠,证明能明显减慢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转移、延长宿主生存期。
2) 脂质体和脂质复合物(Liposome and lipoplexes)脂质体能够介导极性大分子穿透细胞膜,携带DNA进入细胞。
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它一般都带有一个疏水基团,保证脂质体分散在水介质中时形成脂双层结构,有效保护分子中的疏水部分,将氨基暴露在水介质中,后者通过静电引力与DNA结合并将DNA大分子压缩成可运输的小单元,成三明治状,形成脂质体复合物。
增加分子中N+数目以及N+与疏水链的距离即有利于基因转移。
阳离子脂质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颗粒大小从50 am到1 pm不等;体外细胞试验中大颗粒的转染效率优于小颗粒。
物理因素如Zeta 电位、粒子大小、DNA/J]旨质体比例和介质离子强度等都影响脂质复合物的稳定性、复合物的形成和转染效率。
脂质体DNA复合物局部注射,报告基因仅表达在注射点周围;肝门静脉、动脉血管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肝脏[5]。
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也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如气管内给药可使肺泡上皮细胞中的p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给予P53凋亡诱导基因可使早期肺肿瘤缩小。
使用精蛋白或组蛋白来源的肽压缩DNA后,则DNA被包裹在脂质囊内部,如脂质/鱼精蛋白/DNA复合物,后者是研究的最热门的系统之一。
该复合物粒子大小介于100 am 到250 am之间,比传统脂质复合物小3—4倍,介导基因转移的效果优于传统脂质复合物。
氯喹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传染,因其可提高内吞体的pH而有效抑制内吞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作用,促进复合物从内吞体中释放。
联用电穿孔技术或者结合灭活病毒或其肽片段作为膜激动剂能提高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的能力。
静脉注射脂质体/DNA复合物,对肿瘤部位超声处理可增加肿瘤组织对脂质体/DNA复合物的摄取和表达。
3) 阳离子多聚物(Polyplex)阳离子聚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可与带负电的基因形成带正电荷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借静电作用吸附于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内吞而将基因导入细胞,并获得表达。
目前研究较多的阳离子聚合物主要有多肽类: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多聚胺类:聚乙烯亚胺、聚丙烯亚胺树状物;聚甲基丙烯酸类:聚酰胺型树状物、聚甲基丙烯酸乙酯2一(二甲胺);天然高分子如壳聚糖、明胶等。
这里主要介绍聚乙烯亚胺和壳聚糖。
表达也较短暂,给药后14 d已不能检出。
如果在此聚合物偶联上靶向配体将会增强其转染能力。
静脉注射和气管内给药,线形PEI的基因表达量皆优于阳离子脂质体。
4) 分子偶联体外源DNA或复合物在进入靶细胞后,DNA需要逃避内吞小泡、溶酶体及胞质中核酸酶的降解与破坏。
分子偶联体是外源DNA通过共价结合到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配基或单克隆抗体或病毒胞膜蛋白等,利用特异性结合而介导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中。
Deas等在引入靶向抗体的同时将质粒DNA与组蛋白H。
非共价连接,后者作为DNA载体,能降低核酸酶的降解作用,有利于DNA进入细胞核。
十.1. EMT:上皮细胞间质转型。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指上皮细胞会暂时丧失他们的细胞极性,并且表现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特征,成人上皮组织中EMT的异常诱导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指在一系列特定的细胞外刺激下发生的蛋白质变形和转录改变的集合过程,从而使细胞发生长期的、可逆性改变。
1.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指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经传代后,它的组织学类型明确,移植成活率、生长速度、自发消退率、宿主荷瘤寿命、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
1.简述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①肿瘤转移动物模型按转移过程分为实验性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和自发性肿瘤转移动物模型;按转移途径可分为血道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和淋巴道肿瘤转移动物模型;按照移植部位可分为原位移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和异位移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按照移植对象可分为同种移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和异种移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按照转移程度可分为高转移肿瘤转移动物模型(转移率超过70%)和低转移肿瘤转移动物模型(转移率低于30%)。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人癌异种移植肿瘤转移裸小鼠模型。
②就肿瘤转移的研究而言,自发性转移模型优于实验性转移模型,实验性转移动物模型只是模拟了肿瘤转移的部分阶段,不能体现临床肿瘤转移的全过程。
而自发性转移模型较好地重现了临床肿瘤转移的全部过程,是肿瘤防治及转移机理研究的理想模型,但操作复杂,不易观察,而且实验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因而也给该模型的广泛使用带来了较多困难。
人体肿瘤模型优于动物源性肿瘤模型,体内模型优于体外模型,体外实验只是反映了转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一部分。
原位移植高转移动物模型优于皮下移植高转移动物模型。
皮下移植高转移动物模型作为经典的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模拟了临床肿瘤转移的全过程,而被研究者广泛使用,但是移植的肿瘤脱离了原来生长的微环境,使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能充分表达,而且能够选择的动物模型并不多。
原位移植高转移动物模型弥补了皮下移植的某些不足,与临床实际情况更为相似。
③临床上癌的转移以淋巴道转移为主,而肉瘤的转移则以血道转移为主。
但是现在已建的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大多以血道转移为主,只有部分模型伴有淋巴道转移。
肿瘤移植性转移动物模型特别是自发性转移动物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恶性肿瘤包括转移在内的生物学特性,反映了肿瘤生长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和通常的移植性模型一样没有表现出肿瘤的发生情况,这有别于自发性肿瘤模型和诱发性肿瘤模型。
④人体是一个免疫健全或基本健全的机体,而且动物的体内环境与人的体内环境也不相同,因此人体肿瘤转移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得出的实验结果只能提供参考,并不能代表临床的实际状况。
十一.1.Targeted Vectors(Carriers):靶向载体。
靶向药物的载体系统至关重要,应具备的特点:颗粒小,能在循环中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靶部位;载体能够较好地负载药物,使药物的载药量足够高,以满足在靶区的治疗浓度;经过外包装的药物在靶位点释放,仍应具有足够的生物学活性;能够定位于靶位点;有足够的循环半衰期以确保到达靶部位;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好,其降解产物能被机体消除或对机体无害;抗原性小,热源性小,不易形成血栓。
2.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
肿瘤组织由于快速生长的需求,血管生成很快,导致新生血管外膜细胞缺乏、基底膜变形,因而纳米级的嵌段共聚物胶束能穿透肿瘤的毛细血管壁的“缝隙”进入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的淋巴系统回流不完善,造成粒子在肿瘤部位蓄积,这就是EPR效应,在实体瘤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
1.简述抗癌药物(基因)靶向给药的主要策略。
肿瘤是当今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肿瘤病因及分子机制等研究的深入,肿瘤基因治疗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药物逐年增多。
肿瘤基因治疗原理是将目的基因用基因转移技术导人靶细胞,使其获得特定的功能,继而执行或介导对肿瘤的杀伤和抑制作用,或保护正常细胞免受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的严重伤害。
针对各种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肿瘤基因治疗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抑制癌基因的表达活性、补偿肿瘤抑制基因的活性、抑制血管生成、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疗法和肿瘤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等。
1.抑制癌基因的表达活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方法就是抑制原癌基因的异常活化,目前主要采取的策略是抑制原癌基因的转录、翻译及干扰其转运等。
在转录方面,利用人工合成的双链或单链DNA寡核苷酸特异性结合于原癌基因的转录起始区,形成三螺旋DNA从而抑制转录。
在翻译方面,一是利用质粒载体或病毒载体转化或转染肿瘤细胞,在细胞内转录出能与目的基因RNA相互补的反义RNA,从而阻断目的基因蛋白质的表达。
二是体外人工合成反义寡核苷酸(ODNs)或利用核酶特异性地封闭和切割癌基因的mRNA,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核酶是一特异性RNA分子,能结合并切割特定的mRNA序列,阻断和破坏mRNA的翻译。
目前,已不少针对不同基因的核酶在一些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
在原癌基因表达后,还可通过胞内表达的单链抗体与原癌蛋白结合而阻断其致癌功能,目前已采用的胞内抗体基因主要有抗c—erbB一2及周期素E。
2 恢复抑癌基因活性肿瘤抑制基因编码各种蛋白调节细胞周期,介导DNA损伤修复,这些基因包括p53、p16INK /CDKN2、IL-24、PTEN等。
如果这些基因功能受到抑制,则DNA有异常的癌细胞得以扩增,并逃避凋亡。
向缺失某种抑癌基因的细胞内导入正常的抑癌基因,则可逆转肿瘤细胞的表型、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
3 抑制血管生成实体瘤的生长有赖于获得足够的血供以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目的是干扰血管生成及干扰肿瘤对缺氧的适应。
由于肿瘤的血管生成受到血管生长,因子、血管生长抑制因子以及其它因子的共同调控,因此通过阻断促血管生长因子作用或强化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的表达均可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