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强化教程
考点1: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氢键,范德瓦耳斯力的定义。
例1(名词解释):离子键。
例2:解释金属键。
例3:大多数实际材料键合的特点是()。
A.几种键合形式同时存在B.以离子键的形式存在C.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考点2: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
例4:化学键中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的为()。
A.共价键B.金属键C.离子键例5:原子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考点3:依据结合键对于材料的分类。
例6:解释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
例7:试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例8:何谓陶瓷?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解释其主要性能特点。
考点1:以米勒指数描述晶向和晶面1.1 晶面族例1:什么是晶面族?{111}晶面族包含哪些晶面?例2:请分别写出立方晶系中{110}和{100}晶面族包括的晶面。
1.2 晶面夹角和晶面间距例: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是多少?{100}面间距是多少?1.3 晶带定理例1(名词解释):晶带定理。
例4: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
1.4 HCP的米勒指数例1:写出如图所示六方晶胞中EFGHIJE面的密勒-布拉菲晶面指数,以及EF、FG、GH、HI、IJ、JE各晶向的密勒-布拉菲晶向指数。
例2:写出如图所示六方晶胞中EFGHIJE晶面、EF晶向、FG晶向、CH晶向、JE晶向的密勒-布拉菲指数。
例3: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1.5 画晶向和晶面,面密度的求法例2:bcc结构的金属铁,其(112)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为9.94×1014atoms/cm3。
(1)请计算(110)晶面的原子面密度;(2)分别计算(112)和(110)晶面的晶面间距;(3)确定通常在那个晶面上最可能产生晶面滑移?为什么?(bcc结构铁的晶格常数为a=0.2866nm)1.6 晶向指数的意义例:一组数[uvw],称为晶向指数,它是用来表示()。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大全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金属学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史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工程说明:统考生做1~10题,单考生做1~7题和11~13题。
1、名词解释10分)(1)点阵畸变(2)组成过冷 (3)再结晶温度(4)滑移和孪生(5)惯习现象2、说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c/a≥1.633)三种晶体结构形成的最密排面,最密排方向和致密度。
(10分)3、在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理是什么?(10分)4、简述低碳钢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以及相变时增大冷却度速度可避免带状组织产生的原因。
(10分)5、简要描述含碳量0.25%的钢从液态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变转换和成分转换)。
(10分)6、选答题(二选一,10分)(1)铸锭中区域偏析有哪几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消除区域偏析的措施。
(2)固溶体结晶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描述固溶体非平衡态结晶时产生显微偏析的原因,说明消除显微偏析的方法。
7、简述金属或合金冷塑性变形后,其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10分)8、简述经冷变形的金属或合金在退火时其显微组织,储存能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10分)9、选答题(二选一,10分)(1)为了提高Al-4.5%Cu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了如下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熔盐浴中505℃保温30分钟后,在水中淬火,然后在190℃下保温24小时,试分析其原因以及整个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
(2)什么叫固溶体的脱溶?说明连续脱溶和不连续脱溶在脱溶过程中母相成分变化的特点。
10、简述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机理。
(10分)11、简述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其影响的基本规律。
(10分)12、画出铁碳相图,并写出其中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反应式。
(10分)13、选做题(二选一,10分)(1)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中晶粒大小,并分析原因。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3)脱溶分解对性能的影响 脱溶分解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 作用决定于脱溶相地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 等因素。 一般来说,均匀脱溶对性能有利,能起到明显 地强化作用,称为“时效强化”或“沉淀强 化”; 而局部脱溶,尤其是沿着晶界析出(包括不连 续脱溶导致的胞状析出),往往对性能有害, 使材料塑性下降,呈现脆化,强度也因此下降。
①成分不变协同型长大②成分不变非协同型长大 ③成分改变协同型长大 ④成分改变非协同型长大 成分不变的相变无需溶质原子扩散,晶核长大速 度仅与界面点阵重构过程有关。协同型长大原子 调整位置的过程通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所以晶核长大速度很快;而成分不变的非协同型 长大速度则受控于界面原子调整位置的速度,即 受界面过程所控制。
(3)、屈氏体(T): 片间距约小于200nm,形成于 600 ~ 500℃温度范围内。在光学显微镜下已很难 分辨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片层状组织形态。电镜观 察。 注意: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之间无本质区别, 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片层相间组织,其形成温度 也无严格界线,只是其片层厚薄和片间距不同。
(1)共格界面 如果界面上的原子同时属于两相,即两相晶格 在界面上彼此完全衔接,界面上的原子为两相 共有,便可形成共格界面。存在一定的弹性应 力场,其大小取决于相邻两相界面,原子间距 a a 的相对差值δ= a 。 δ越大,弹性应变能 越大。共格界面的界面能很低。 (2)半共格界面 δ 增大,为了维持界面上的原子为两相所共有, 须由一系列调配位错进行调节,形成半共格界 面。半共格界面的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介于共 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之间。
(3)非共格界面 当δ很大时,界面处两相原子根本无法匹配,形 成非共格界面。这种界面由不规则的原子构成, 厚度约3-4个原子层,性质与大角度晶界相似, 界面能较高而弹性应变能很小。 2界面能 固-固两相界面能比液-固两相界面能高。 一部分是形成新相界面时,因化学键变化引起 的化学能,另一部分时由界面原子的不匹配产 生的点阵畸变能。 界面能:共格界面< 半共格界面< 非共格界面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表面能与晶体表面原子排列紧密程度有关,原 子密排的表面具有最小的表面能。
fcc的Au晶体的表面能极图
影响表面能的因素?
(1)外部介质的性质(外与内作用力 相差越大,表面能越大)。 (2)裸露晶面的原子密度(密排晶面 裸露表面能最小)。 (3)晶体表面的曲率(曲率越大,表 面能越大)。
一 外表面(晶体表面-plane of crystal)
表面是指固体材料与真空或气体、液体等 外部介质相接触的界面; 而内界面包括晶界(grain boundary)、孪晶 界(twin boundary)、亚晶界(subboundary)、相界(phase boundary)及层 错(stacking fault )等。
三、亚晶界
实际晶体中,每个晶粒 内的原子排列并不是十 分整齐的,往往能够观 察到这样的亚结构,由 直径为10~100um的晶 块组成,彼此之间存在 极小的位相差(通常< 2°).这些小晶块之间 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粒间 界,简称亚晶界。
金属晶粒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亚晶界
铸态:亚晶粒 边长10-2cm 变形或热处理: 10-6~10-4cm 亚晶界也可以 阻碍塑性变形, 故亚晶细化也 可提高金属的 屈服强度。
一 外表面(晶体表面-plane of crystal)
内部原子对界面原子的作用力显著大 于外部原子或分子的作用力。 导致表面原子就会偏离其正常平衡位 置,并因而牵连到邻近的几层原子, 造成表面层的晶格畸变。 由于晶格畸变,故表面层能量就要升 高。表面能!
什么是表面能?
晶体表面单位面积自由能的增加称为表面能 γ (J/m2)。表面能也可理解为产生单位面 积新表面所作的功: dW γ = dS 式中,dW为产生dS表面所作的功。 表面能也可以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N/m) 表示。 晶体的表面张力是各向异性的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综述
说明
在固体材料中也存在扩散,并且它是固体中 物质传输的唯一方式。因为固体不能象气体 或液体那样通过流动来进行物质传输。即使 在纯金属中也同样发生扩散。扩散在材料的 生产和使用中的物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例如: 凝固、偏析、均匀化退火、冷变形后的回复 和再结晶、固态相变、化学热处理、烧结、 氧化、蠕变等等。
c 浓度梯度, ,kg/(m3· m) x
菲克第一定律的解释
“-”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 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由 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进行。
4.1.2 菲克第二定律 (Fick’s Second Law) 在扩散过程中扩散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c f (t , x)
C ≠0 t
非稳态扩散时,在一维情况下,菲克第二定律的表达 式为
2、菲克第一、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及适用范围;
3、扩散机制;
D D0 e 4、菲克第二定律的误差函数解(※渗碳);
5、扩散系数与扩散激活能的关系式: Arrhenius 6、影响扩散的因素;
Q / RT
7、渗碳为什么选取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而不在铁素体 状态下进行? 作业: 课后习题 P/142 4-3、4-5、4-7。
x c( x, t ) cs (cs c0 )erf 2 Dt
上式称为误差函数解。
erf ( )
( x /(2 Dt ))
实际应用时,
cs c( x, t ) x erf cs c0 2 Dt
或
c( x, t ) c0 x 1 erf cs c0 2 Dt
H2
x 例1
c2
利用一薄膜从气流中分离氢气。在稳定状态时,薄 膜一侧的氢浓度为0.025mol/m3,另一侧的氢浓度为 0.0025mol/m3,并且薄膜的厚度为100μm。假设氢通过 薄膜的扩散通量为2.25×10-6mol/(m2s),求氢的扩散 系数。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2 特点: ① 加热温度较高:T>T再 T再≈0.4T熔;实际: +100~200℃ ② 显微组织显著变化 : 转变为等轴无畸变新晶粒 ③ 亚结构:位错密度大大降低; ④ 性能显著变化: HB、ζ↓↓;δ、ψ↑↑ ⑤ 内应力完全消除。
3 再结晶形核机制
(1) 亚晶合并相邻 亚晶界中位错通过 攀移和滑移消失
(3)对低碳钢,ε=8%接近临界变形量,因 此在700℃(高于再结晶温度)退火后晶粒粗 大,强度较低; (4)900℃保温时发生重结晶,冷却后晶粒 细小,因此强化提高。
§7-1 形变金属与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
一 退火概念 1 定义: 将金属加热到某温度保温一定时间,而 后缓慢冷至室温,通过组织结构的变化使材 料热力学稳定性得以提高的热处理工艺。 根据退火温度不同(>或<Ac1)可分为: 高温退火和低温退火 形变金属的退火——低温退火
2 金属加热中组织转变的原因 ——驱动力问题 退火T> Ac1 时: 驱动力为相变中两相的体积自由能之差 退火T< Ac1时: 对形变金属而言驱动力为形变储存能(其 中晶格畸变能占80~90%) ┗ 不稳定组织
§7-4 金属的热加工
主要内容: (1)热加工与冷加工区别 (2)热加工对组织与性能影响 一 金属热加工与冷加工的概念 热加工:T > T再; 冷加工: T < T再;
实质:
有否再结晶软化过程
衡量依据:T再
例:W 在1000℃非热加工;
Sn、Pb 在室温为热加工;
二 热加工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热加工:钢材的热锻与热轧 1 消除铸态组织缺陷: (1)气孔、疏松、微裂纹的焊合; ——宏观组织致密化;
σb
HB
δ
4 金属Ag经大变形量(70%)冷加工后,试
北京科技大学1995-2012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及部分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1995-2012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及部分答案北科1995-2011材料考研,初试考卷及答案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金属学适用专业: 金属塑性加工说明:统考生做1,10题,单考生做1,7题和在8,13题中任选3题。
每题10分。
1、什么是固溶体,固溶体可以分为几种,并说明其各自的结晶特点。
2、计算含0.45%C的亚共析钢在共析温度时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的相对数量,在这一温度下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相对数量又是多少,3、用扩散理论来说明高温条件下钢的氧化过程。
4、画出铁碳平衡相图中的包晶反应部分的相图,并给出包晶反应表达式。
5、说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及其种类。
6、说明钢的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低温退火的工艺特点及它们的作用。
7、说明轴承钢的碳化物类型及形成原因。
8、画图说明钢的高温和低温形变热处理的工艺特点。
9、从下列元素中指出哪些元素是扩大奥氏体区域的,哪些元素是缩小奥氏体区域的,C Si Ti Cr Mo Ni Cu N10、冷变形金属加热发生低温、中温和高温回复时晶体内部发生什么变化,11、绘出立方系中,110,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以及(112)、(123)、(120)晶面。
12、说明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过程,并画图表示。
13、合金钢中主要的合金相有几种类型,2 / 59北京科技大学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金属学1、名词解释:(10分)(1)点阵畸变(2)组成过冷(3)再结晶温度(4)滑移和孪生(5)惯习现象2、说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c/a?1.633)三种晶体结构形成的最密排面,最密排方向和致密度。
(10分)3、在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理是什么,(10分)4、简述低碳钢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以及相变时增大冷却度速度可避免带状组织产生的原因。
(10分)5、简要描述含碳量0.25%的钢从液态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变转换和成分转换)。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四、再结晶温度及晶粒大小 1、再结晶温度
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开始 再结晶温度。 一般工程当中所说的再结晶温度是指完成再结晶 的温度,即在1h内再结晶完成95%所对应的温度 测定方法:金相法,硬度法,公式法(9-32) 经验公式:Tk=(0.35~0.45)Tm 常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表9-6 凡影响形核率和长大速率的因素均影响再结晶温 度。
2 晶粒的异常长大
异常晶粒长大又称不连续晶粒长大或二次再结 晶,是一种特殊的晶粒长大现象。 发生异常长大的条件是,正常晶粒长大过程被分 散相粒子,织构或表面热蚀沟等强烈阻碍,能够长 大的晶粒数目较少,致使晶粒大小相差悬殊。晶粒 尺寸差别越大,大晶粒吞食小晶粒的条件越有利, 大晶粒的长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最后形成晶粒大 小极不均匀的组织,如图7-21(c)。
对工业纯金属,经强烈冷变形后的最低再结晶温 度约为 0.35~04Tm 。另外,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 最小变形量,称临界变形量。低于此变形量不能 发生再结晶。
(2)金属纯度 杂质对N和G的影响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重性 一方面杂质阻碍变形使储存能增加,N和G 增大; 另一方面,杂质又钉扎晶界,降低界面迁 移率,使形核率减小、生长速率减慢。 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
第七节 冷变形金属的内应力和储存能
这部分能量提高了变形晶体的能量,使之 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故它有一种使变 形金属重新恢复到自由焓最低的稳定结构 状态的自发趋势,并导致塑性变形金属在 加热时的回复及再结晶过程。
第七节 存能随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增速逐 渐变缓,最后趋于饱和。 ( 2 )加工温度越低,形变速度越大,材料的加 工硬化率越大,经受相同变形后的储存能也就越 高。 ( 3 )加工方式的应力状态越复杂,加工时的摩 擦力越大,应力、应变的分布越不均匀,消耗的 总能量越高,储存能也就越大。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二)、螺位错
分类:有左、右旋之分,根 据螺旋面旋转方向,符合 右手法则(即以右手拇指 代表螺旋面前进方向,其 他四指代表螺旋面的旋转 方向)的称右旋螺型位错。
图2-12 螺位错形成示意图
(三)、混合位错
在外力作用下,两 部分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在晶体内部已滑移和未 滑移部分的交线既不垂 直也不平行滑移方向 (伯氏矢量b),这样 的位错称为混合位错。 如右图所示。
五、其他晶体的点缺陷
离子晶体中整体和局部都要求电中性,因此离子晶体 中的点缺陷稍微复杂。 离子晶体中的肖脱基点缺陷只能与等量的正离子空位 和负离子空位同时存在。 另外,由于离子晶体中负离子半径往往比正离子半径 大得多,负离子不易形成间隙原子,所以弗兰克尔 点缺陷只能是等量的正离子空位和正离子间隙原子。
补充几个需要理解的概念
多晶体:
实际应用的工程材料 中,哪怕是一块尺寸很小 材料,绝大多数包含着许 许多多的小晶体,每个小 晶体由大量的位向相同的 晶胞组成,而各个小晶体 之间,彼此的位向却不相 同。称这种由多个小晶体 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之为 “多晶体”。
补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需要理解的概念
晶粒:多晶体材料中每个 小晶体的外形多为不规则 的颗粒状,通常把它们叫 做“晶粒”。 晶界:晶粒与晶粒之间的 分界面叫“晶粒间界”, 或简称“晶界”。为了适 应两晶粒间不同晶格位向 的过渡,在晶界处的原子 排列总是不规则的。
第三章
晶体结构缺陷
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
点缺陷
缺陷的 类型
其特点是在三维 方向上的尺寸都 很小,缺陷的尺 寸处在一、两个 原子大小的级别, 又称零维缺陷, 例如空位,间隙 原子和杂质原子 等。
线缺陷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五、形核与长大
晶体的凝固是通过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进行的, 即固相核心的形成与晶核生长至液相耗尽为止。 形核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1)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匀地生成,即晶核由液相 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或外表面的 影响。 (2)非均匀形核 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 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
1 形核
(1)均匀形核
5)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
N=N1.N2 由于N受N1.N2两个因素控制 ,形核率与过冷度之间是呈抛 物线的关系。
N1 N2
金属结晶:均匀形核时有 效过冷度(见图6-8) △T≈0.2Tm 非均匀形核时有效过冷度 △T≈0.02Tm
金属材料形核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形核率突然增大的温度称为有效形核温度,此时 对应的过冷变称临界过冷度约等于0.2Tm。
结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更接近于固态金属)。 特点(与固态相比):原子间距较大、原子配位数较 小、原子排列较混乱。
三、液态金属的结构
结构更接近于固态金属?
1金属的相变热 Lm « Lb≈Lc S L 近邻原子间破坏不大。 2金属熔化时的体积变化 3%~ 5% 原子间距 原子间结合力接近。 3固态与液态金属热容量差 10%以下,表明固、液态内部原子热运动状 态也相近。
2 晶体长大
2 晶体长大
2 晶体长大
(2 )液体中温度梯度与晶体的长大形态 1)正温度梯度(液体中距液固界面越远,温度越高) 粗糙界面:平面状。 光滑界面:台阶状。 2)负温度梯度(液体中距液固界面越远,温度越低) 粗糙界面:树枝状。 光滑界面:树枝状。
2 晶体长大
晶体的长大过程是液体中原子迁移到固体表面,使 液—固界面向液体中推移的过程。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基础考研真题试题2010—2012年
3
北京科技大学 2012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九、共析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固态转变,指出其转变的驱动力和阻力,并讨论共 析成分合金转变完成后可能出现的典型组织形态。(10 分)
十、结合下面给出的 Al-Cu 合金时效硬化曲线,讨论在不同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下 可能出现的脱溶贯序,各阶段脱溶相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点、与母相的界
五、根据下面的 Al-Zn 相图, 1. 写出其中的三相反应式(4 分); 2. 画出 x(Zn)=0.80 合金的缓慢冷却曲线,并写出各阶段相对应的组织(8 分); 3. 画出上述合金缓慢冷却到室温时的组织示意图,并计算各组织组成物的 相对含量 (8 分)。 (共 20 分)
2
六、根据上面的 Al-Zn 相图,将纯 Al 和 Zn 形成扩散偶,在 600K 长时间保温, 示意画出扩散层中 x(Zn)随扩散距离 d 的变化曲线及相应出现的物相。(10 分)
北京科技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 814
试题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一、简答题 (8 分/题,共 40 分)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τ ≈Gb/2R
推倒思路:1、作 用在位错上的力 F=T分量 2、ds/dθ=R 3、dθ很小时
第五节、位错与晶体缺陷间的交互作用
两平行螺型位错交互作用的特点是同号相斥,
异号相吸; 当两个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方向相同时,为 斥力,反之,为引力;情况相对螺型位错复 杂; 位错与点缺陷的交互作用: 柯垂尔气团 固溶强化 史氏气团
晶体中位错柏氏矢量可否是任意的,为何常用柏氏矢 量只有少数几个?(补充资料)
实际晶体中,位错的柏氏矢量不是任意的,
它应符合相应的结构条件和能量条件。 晶体结构条件是指柏氏矢量必须连接晶体中 一个原子平衡位置到另一个平衡位置;能量 条件是指柏氏矢量所表征的位错应尽量处于 最低能量。 因此,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及其柏氏矢量 只有少数几个。
a 6
a[001]
a 6
[110]
[121]+
[211]
课堂练习:书上4道例题!
位错环运动习题(补充资料)
参考答案
三 扩展位错( extended dislocation ) 1 面心立方晶体中能量最低的全位错 2 〈110〉可以分 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 1 a[101] 1/6a[211]+1/6a[112] 2 分解后将使位错能量减少1/6。这种由两个肖克莱不 全位错之间还夹着一片层错的位错称为扩展位错。
不全位错:
肖克莱(Shockley)不全位错和 弗兰克(Frank)不全位错; 在面心立方晶体中,由不均匀滑移造成的不 1 全位错,其柏氏矢量为 6 a〈211〉,称这种不 全位错为肖克莱不全位错; 肖克莱不全位错可以是刃型、螺型或混合型 位错,因其柏氏矢量在滑移面上,故肖克莱 不全位错可以滑移。.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doc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名称:___________ (共2页)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一、分析发生下列现象的原因(30分)1. 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的屈服现象(10分)2. 金属及合金凝固时形成树枝状晶(10分)3. 上坡扩散(5分)4. 二次再结晶(5分)二、在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中(111)面上运动着柏氏矢量为6=a/2[110]的位错,位错线方向也是[110],请在单胞中画出(ill)晶面和山0]晶向,并说明该位错属于什么类型?如果该位错的运动受到阻碍后,请判断是否有可能转移到(ill), (ill), (ill)各晶面上继续运动?说明为什么?(15分)三、以含Al-4wt%Cu合金为例,给出其经过不同固溶时效工艺处理后的脱溶贯序;定性说明各阶段脱溶相的尺寸及分布特点、与母相的界面匹配关系及其强化效果等.(20分)四、讨论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之间的关系。
(15分)五、与液态结晶过程相比,固态相变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固态相变后形成的组织有什么影响?(15分)六、叙述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15分)七、分析形成下列不同铸态组织的可能原因,并说明要得到细小的等轴晶,可采取哪些办法?(20分)八、参考下面提供的示意图,画出按组织分区的Fe-Fe’C相图,写出各三相反应,并说明分别为1. Owt%C和3. Owt%C的铁碳合金经过缓慢冷却在相关三相反应完成后形成的各组织特点(20分)。
2010答案:一、1.低碳钢在一定条件下形变时,应力-应变曲线的大致规律是首先发生线性弹性变形,达到屈服时发生塑性变形直至断裂。
特殊的地方在于应力-应变曲线上常常出现上下屈服点,这与C间隙原子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有关。
北科大材料考研试题
二次电子收集系统由栅网、聚焦环和闪烁体组成。
栅网上加+250V电压,用来吸引二次电子。通过 调整聚焦环位置可改变闪烁体前加速电场分布, 使二次电子比较集中打到加有+12kV高压的闪烁 体上。
二次电子探测器示意图
二次电子大部分信号穿过栅网,打到闪烁体上,转
换成光信号,经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流信号接到视 频放大器,再稍放大后即可用来调制显像管亮度, 从而获得图像。
1.1概述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 最有效的大型精密仪器之一自1965年做出第 一台商品扫描电镜,自其问世以来,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种类不断增多,性能日益提高, 由于其具备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宽、 景深大、立体感强、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 因此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 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的科学研究 领域。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用
一束电子照射到样品上并将其组织结构细节 放大成像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类型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TEM)
背反射电子像
背反射电子是被样品 原子反射回来的人射电 子。实验指出,当入射 电子能量在 10~40 keV范围时,样品背散 射系数随元素原子序 数Z的增大而增加,如 下图所。
这主要是因为大角度弹性散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
增加。例如碳原子序数Z= 6,背散射系数<10 %,铀原子序数Z=92,背散射系数 >50%。 对于 Z<40的元素,背散射系数随原子序数的变 化较为明显;例如在Z=20附近,原子序数每变 化1,引起背散射系数变化约为5%。由于背散射 电子信号强度人与成正比,背散射电子信号强 度随原子序数Z增大而增大,样品表面上平均原 子序数较高的区域,产生较强的信号,在背散射 电子像上显示较亮的衬度。因此可以根据背散射 电子像(成分像)亮暗村度来判断相应区域原子 序数的相对高低,对金属及其合金进行显微组织 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金属化合物的特性
共同特性:具有极高的硬度、较高的熔点,而塑 性很差。这是因为金属化合物含有较多的共价键 及离子键的成分。 根据这一特性,绝大多数的工程材料将金属化合 物作为强化合金的第二相来使用。例如,一些正 常价化合物和多数电子化合物可作为有色金属的 强化相。简单间隙化合物在合金钢及硬质合金中 得到广泛应用。复杂间隙化合物同样是合金钢及 高温合金中的重要强化相。
当rx/rM<0.414时,通常可进入四面体间
隙。
当0.414<rx/rM<0.59时通常可进入八面体 间隙。
间隙相的分子式一般为M4x,M2x,Mx和Mx2 四种。常见的间隙相及其晶体结构如表2.11
2间隙化合物
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过渡族金属原子半径之 比rx/rM>0.59时所形成的相往往具有复杂的 晶体结构,这就是间隙化合物。通常过渡族 金属 Cr , Mn , Fe , Co , Ni 与碳元素所形成 的碳化物都是间隙化合物。常见的间隙化合 物有 M 3 C 型 ( 如 Fe 3 C , Mn 3 C) , M 7 C 3 型 ( 如 Cr 7 C 3 ) ,间隙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常常被其 他金属元素所置换而形成化合物为基的固溶 体。例如(Fe,Mn)3C(合金渗碳体)。
1.4.2 中间相
中间相通常包括主要受电负性控制的正常价化合物、 以原子尺寸为主要控制因素的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以及由电子浓度引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电子化合物。
大多数金属间化合物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是金属 结合与其他典型结合(离子结合、共价结合和分 子结合)相混合的一种方式,因此他们多具有金 属性。化学分子式并不都符合化合物规律,如 CuZn、Fe3C、TiC等。各组元原子占据一定的位 置,呈有序排列。
(1)
(2)
(3)
(4)
结构共同特点: 结构中Si4+间没有直接 的键,而它们是通过 O2-连接起来的。 结构是以硅氧四面体 为结构的基础。 每一个O2-只能连接2个 硅氧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只能共顶 连接,而不能共棱和 共面连接。
1.
2.
硅酸盐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用氧化物表示的方法 用无却过程 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物质。”根据这个定 义,用熔融法以外的其他方法,如真空蒸 发、放射线照射、凝胶加热等方法制作的 非晶态物质不能称为玻璃。还有组成上不 同于无机物质的非晶态金属和非晶态高分 子材料也不能称为玻璃。然而,若根据制 成的材料状态及性质等方法对玻璃进行科 学的分类,就不能采用上面狭义的定义。 若某种材料显示出典型的经典玻璃所具有 的各种特征性质,那么,不管其组成如何, 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玻璃。
间隙化合物硬度、熔点很高(但不如间隙相), 是钢中主要的强化相。 如:Fe3C与间隙相相反,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都很复杂。 间隙化合物中原子间结合键为共价键和金属键。 还应指出,在钢中只有周期表中位于Fe左方的 过渡族金属元素才能形成碳化物(包括间隙相 和间隙化合物),它们的d层电子越少,与碳的 亲和力就越强,则形成的碳化物越稳定。
三、受原子尺寸因素控制的金属间化合 物
1.间隙相 间隙相具有比较简单的晶体结构(面心、密 排、体心),金属原子占据结点位置,而 非金属原子则存在于金属原子间隙中。 间隙相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但很脆(金 属键和共价键 )。合金钢中的重要的强化相, 也是硬质合金中主要的组成相。
非金属原子在间隙相中占据什么间隙位置,也 主要取决于原子尺寸因素。
所谓经典玻璃的特征性质是指存在热膨胀系数和 比热的突变温度,即存在玻璃转变温度Tg,也就 是说,具有Tg的非晶态材料都是玻璃。从这个观 点出发,除传统氧化物玻璃外,还可将非晶态硫 系化合物、非晶态金属合金、大部分非晶态高分 子都称为玻璃。当然,在没有证明是玻璃时,最 好称之为非晶态物质。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玻璃是一种透明的无定形 固体材料。透明性指的是对可见光具有一定的透 明度;无定形指的是结构中质点排列是无规则的, 在X射线谱上呈现出宽幅的散射峰。可以根据这 两条来判断某物质是否是玻璃。
Fe3C是铁碳合金中的一个基本相,称为渗碳 体。C与Fe的原子半径之比为0.63,其晶体结 构如图2.44所示,为正交晶系,三个点阵常数 不相等,晶胞中共有16个原子,其中12个Fe 原子,4个C原子,符合Fe:C=3:l的关系。 Fe3C中的Fe原子可以被Mn,Cr,Mo,W,V 等金属原子所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而Fe3C 中的C可被B置换,但不能被N置换。
(5)熔融态向玻璃态 转化时物理、化学性 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 性 三类性质曲线如左图
所示。 Tg玻璃形成温度:玻璃出 现脆性的最高温度。 Tf玻璃软化温度:开始出 现液体典型性质的温度, 可以拉丝温度。 Tg与Tf之间:固体状态与 熔体状态的过渡区间
1.概念
玻璃一般是指从液态凝固下来的、结构与液态连续的非晶 态固体。 同一种熔体(化学组成相同),冷速不同,固态结构、性 能差异很大。 晶体是失透的,而玻璃是透明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大 的脆性。
传统玻璃(如硅酸盐玻璃、硼酸玻璃、磷酸盐 玻璃等)及一些非传统玻璃(如重金属氧化物玻 璃、卤化物玻璃、硫化物玻璃等)都是由玻璃 原料经加热、熔融、冷却而形成的非晶态透明 固体。获得玻璃除有熔体冷却法外,现在还有 气相沉积法、水解法、高能射线辐照法、冲击 波法、溅射法等非熔融法。玻璃态物质究竟有 哪些特征呢?
高岭土
2.6 非晶体固体结构
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形式。晶体的结构 特点是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即 近程和远程都是有序的。 非晶态固体具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的特点。 非晶态固体通常指玻璃体、树脂和橡胶等。 玻璃体是一种无机的脆性材料。 下面主要学习玻璃的概念和通性,玻璃的结构和 形成条件。
(4)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过程 是可逆的与渐变的
当熔体冷却到 B( Tm )点时,体积 和内能不发生异常变化,而是沿着BF 过冷线变化(变为过冷液体),当到 达 F 点时,过冷熔体开始固化形成玻 璃体,固化的对应温度Tg称为玻璃的 形成温度,或称玻璃脆性温度,对应 粘度为1012Pa.S。继续冷却时,体积 和内能降低程度较小,曲线在 F 点出 现转折。由此可见熔体冷却变为玻璃 体时,整个过程是连续的渐变过程, 给玻璃加热,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所以是个渐变的可逆过程。
3.拓扑密堆相 原子差别处于中等 对于结构中存在两种大小不同的原子,当以四面体紧密堆 积,即形成存在四面体空隙的密排结构,配位数可达 12、14、15、16,这种结构称为拓扑密堆结构。 合金中由两种大小不同的原子所构成的具有高致密度和高 配位数的晶体结构的中间相称为拓扑密堆相。 也称为 TCP相,区别于fcc,bcc,hcp。
影响中间相的形成及其结构的主要因素和固溶体一样也 包括电负性、电子浓度、原子尺寸。
一、正常价化合物
电负性差别较大的组元可能组成与离子化合物结构相同 的金属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中组元的原子数比较符合化 合价规律,所以叫做正常价化合物。 由M+电负性较强的ⅣA、ⅤA、ⅥA族元素构成 正常价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有AB、 A2B(或 AB2 )两 种类型,如MgSe、Cu2S等。 正常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
此外,有些金属化合物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 学性质,诸如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声学性质、 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强度等,其中已 有不少金属化合物已作为新的功能材料和耐热 材料正在开发和应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砷化镓具有比较 更为优异的半导体性能,它在信息技术领域的 应用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一些金属化合 物,如TiAl,Ti3Al,Ni3Al等,具有随温度升高 强度也升高的反常特性,若能克服其脆性较大 的缺点,就能用作耐热材料。
2.5 硅酸盐结构
硅酸盐是一种廉价的陶瓷材料。普通水泥是人们 最熟悉的硅酸盐。许多陶瓷材料,如砖、瓦、玻 璃、搪瓷等都是由硅酸盐制成。用于制造陶瓷材 料的主要硅酸盐矿物有长石、高岭土、滑石、镁 橄榄石等。 硅酸盐的成分和结构都比较复杂,但在所有的硅 酸盐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硅-氧间的结合。 硅酸盐晶体主要结构类型有岛状结构、组群状结 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以及架状结构。
一些化合物类型与组成元素原子尺寸的差 别有关,当两种原子半径差很大的元素形成 化合物时,倾向于形成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而中等程度差别时则倾向形成拓扑密堆相, 现分别讨论如下:
a.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原子半径较小的非 金属元素如 C , H , N , B 等可与金属元素 (主要是过渡族金属)形成间隙相或间隙化合 物。这主要取决于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 半径的比值r x/r M;当r x/r M<0.59时,形 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称为间隙相; 当rx/r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 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
2.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 (2)介稳性-有析晶(晶化)的倾向 (3)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过程是可逆的与渐变的 (4)无固定的熔点 (5)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 的连续性
1)各向同性 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排列总是无规则的, 是统计均匀分布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 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例如,在不 存在机械应力的情况下,均匀玻璃没有双 折射现象,也没有解理性,不像晶体那样, 不同的方向具有的性质也不同。
2)介稳性-有析晶(晶化)的倾 向
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体过冷得到, 在冷却过程中粘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 及作有规则排列,没有释放出结晶潜热。 因此,玻璃态物质比相应的结晶态物质 含有较大的内能,它不是处于能量最低 的稳定状态,而是介于熔融态和晶态之 间,属于介稳态。从热力学观点看,玻 璃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量状态,必然有 向低能量状态转化的趋势,即有析晶的 倾向。但从动力学角度来说,因玻璃析 晶的动力学条件不具备,阻碍了向晶体 转化的进行,所以,通常看到的玻璃长 时间都是不结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