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文摘要:近年来的灾难让人联想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家乡30年来的变化有起有落,为了协调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国家的重视。由此展开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剖析。最后提醒新的接班人肩上的任务。
关键词:自然灾害家乡经济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变化政策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后伤亡惨重,无数人失去生命,无数人失去家园,无数人失去亲人。
自2009年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青海玉树地震造成上万人死伤。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7874千公顷,受灾人口1.24亿人,因灾死亡823人、失踪437人,倒塌房屋6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41亿元。中国南方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不仅使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损害,也使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频发,不仅是地震、干旱、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煤矿、海上石油泄漏等非自然灾害也层出不穷。灾难的发生不是偶然,它们是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后产生的后遗症。为了求得发展,人类做出了许多以环境为代价的举措,结果是取得了发展,但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我家在一个小镇上。为了了解小镇近30年来的发展,我采访了一直居住在此的老一辈。通过他们的描述以及我的记忆,我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认识。
大约30年前,小镇上只有一条街道。这条街道顺着流过小镇的河流建造,所以叫做顺河街。老人回忆说这条流过小镇的河当时是清澈见底,不仅可以洗衣,还能饮用。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小镇也发展了起来。以这条主街为中心建造了很多的街道、房屋、工厂,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方便、快捷起来。小镇发展至今,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不能忽视的是那条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已经变得伤痕累累。水质变差、水面上有许多的浮萍、水中的鱼类急剧减少,这一切也得于小镇的发展!不仅是这条河流,还有其他许多以前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如今也充斥着各种垃圾和废物,发展带给环境的破坏如此可见一斑。
难道发展的结果必然如此吗?不,不是!面临这样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坏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机遇,一个锲机!
可持续发展,英文叫做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的计划和行动的过程,是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及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
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对于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做到与世界先进理念接轨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我国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照搬外国,所以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2000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系统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有:
第一,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和保持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将努力实行计划生育,坚持优生优育;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社会综合服务及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全民族的、特别是各级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
第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控制和积极治理环境破坏和污染。
对于怎样实施这一战略,我国也制定了详细的要求:
第一,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协调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同时要通过教育的发展,切实提高人口的素质。
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解决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这就要加快技术进步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各种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建立可再生资源的经济补偿机制。
第三,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境意识;推进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制止和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带领下,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到2000年底,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0%实现了达标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比1995年减少1/3。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1995—2000年,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产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展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使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消除贫困行动,促进贫困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防洪抗旱、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防治等综合减灾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全国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了灾害监测和预报水平。开展了灾害保险,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减灾援救活动,灾害损失明显减少。各种不同的区域有着各种不同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成效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