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清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其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中。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儒)党”,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深婉绵密、典丽精工。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晚唐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8: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概述】《李商隐诗两首》处于高一年下学期语文必修3的唐诗单元,教授课时为一课时。
在这个单元中,要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诗意,进入诗歌的情境,掌握一定的诗歌解读技巧,领略古人独特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热爱中国古典诗歌。
在本课教学中,旨在教授学生在诗歌朗读背诵中,发现诗歌的“裂缝”(语言矛盾点),以“还原”的方法追问题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诗歌的能力,同时为将来在高考中做好“诗歌鉴赏”类题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语言之美;2.主动主动阅读,学会运用“还原法”,学习用典、对比、移情等表现方法,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情深意浓的特点;3.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同学学习史和个别谈话分析,本课所处的单元是高一同学上高中以来的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有了一定的古代诗歌的积累,但在诵读方面的技巧尚需提高,也只有提高了诵读的技巧才能确实体会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
另外,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更多侧重诗歌的记诵,高一时,从学习规律和渴望获得独立心理方面,同学则更需要学会主动阅读和分析,从而切实提高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起引导的作用,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诗歌,培养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渗透以语义分析为主的“文本细读”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诗歌语言的矛盾点,进而运用“还原法”(包括艺术感觉还原、情感逻辑还原和审美价值还原等)分析诗歌是通过用典、移情和对比等表现手法将客观抒情对象变成艺术形象的,最终把握诗歌的意境之妙,旨趣之远。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防止越俎代庖,切实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也要灵活引导学生正确地寻找诗歌语言的矛盾点。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参考书: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名作分析》;王先霈《文本细读演讲录》、《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网络资源:中国知网、百度、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3.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唐代的诗人,我们最先最想想到的是飘逸潇洒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现。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检测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锦瑟(sè)惘(wǎng)然无端(duān)
B. 马嵬(wéi)宵柝(chì)沧海(cāng)
C. 晓筹(chóu)蘧蘧然(qú)徒闻(tú)
D. 更九州(gèng)传宵柝(chuán)虎旅(lǚ)
2.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B. 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 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 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3.李商隐,字,号,时期诗人,作品集命名为。
答案:
1. B(分析:“柝”应读“tuò”)
2 D(分析:“卜”的解释应为“预料”。
)
3 .义山;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鉴赏课二课时备课组高一语文编辑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搜集资料结合初中所学,概括诗人生平创作,了解创作风格。
2.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升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注释,熟读成诵,领会诗歌情感,掌握诗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含蓄凄美的诗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法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课前导学1.展示学习目标2.掌握基础知识:完成《高效课堂》板块一“助读导入”和板块二“以本为本”语言基础习题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的知识。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互助解决疑难。
步骤二:课中引学【问题引入】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那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意象,并说说其象征意义。
今天我们走进李商隐的《锦瑟》采用意象突破法,来解读本诗。
学生活动: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运用多媒体补充点拨。
明确:个性补充内容:【自主学习】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正音、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本诗完成:首联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什么?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补充个性补充:【小组交流】学习要点:本诗象征、用典手法活动任务:1.有感情地朗诵。
2.请从诗中找出表明内容之眼的三个字来;再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之眼的两个字:3.用典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们知道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知人论世
根据导学案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
【学】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检】
三、当堂检测
完成教材P44页,课后练习第二题。
明确:“用笔至细”:倒叙的方法,先从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措辞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主旨。“讽意至深”:否认怪诞的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寓意子明,结尾通过反问深化主题【练】
4、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渴望被赏识怀才不遇梦想的迷茫
展示现今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恋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自伤身世)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
•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
•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李国光)
•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问题2: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善用典故
感情基调哀怨商伤
语言华丽隐隐
意境迷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格一课堂教学方案课题《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2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4人教版高中语文 5人教版高中语文6人教版高中语文7节:三册二单元课时:备课人:易俊陶二次备课人:8人教版高中语文赠送: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人教版高中语文9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高效)6.多微笑。
(高效)7.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很严肃。
(低效)8.教学实践中大量罗列文字。
(低效)9.处理学生问题时,声调提高并且表现出失望沮丧的情绪。
(低效)10.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冷静、专业。
(高效)11.在课堂上多次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高效)1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效)13.测试中出现的题目不超出课堂教授的内容。
(高效)14.测试中出现令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题目。
(低效)15.和学生陷入激烈的争吵。
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锦瑟》。
2、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概括每一联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情感。
二、课前复习:1、用典及其作用2、诗眼3、比兴三、检测预习:抽一位同学简要介绍李商隐和写作背景。
四、明确能力发展目标:展示目标-学生齐读明确五、学生活动过程预设【活动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锦瑟》,并疏通诗意,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内容。
活动步骤:1、抽两位同学朗读诗歌,并谈谈读这首诗的感受。
2、全班齐读3、学生提出预习时的难句并相互解答。
4、同桌相互说诗歌的意思,并抽两位同学交流【活动二】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
活动步骤:1、小组讨论交流本诗中所用的表达技巧,并抽一个组到黑板上展示。
2、板演组主讲,其余组质疑补充,全班达成共识活动预设:1、找出各联的表现手法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锦瑟的50根弦象征诗人将近50岁的人生,借瑟音哀怨以示伤感。
颔联、颈联运用典故,是诗人追忆的内容:①庄周梦蝶:表现对美好情感的追怀②望帝啼血:哀音怨曲,引人悲感,以冤禽托写恨怀③月明珠泪:构成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复杂的怅惘之情④蓝田玉暖:感慨美好的愿望可望不可即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以“思华年”引起全篇,以“追忆”作结通过引用四个典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时代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不满现实压抑又无力反抗,有所追求却又感空虚幻灭的惆怅。
六、当堂训练:《导与练》70页(学生40)“重点突破”第1题(艺术手法)及72页(学生42)“课内阅读”8、9题(诗眼、情感)。
七、反思小结:1、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
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
③既使诗歌语言含蓄、洗炼,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可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之一,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语言凄婉、感叹凝重,富有浓郁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李商隐诗歌,引导学生对李商隐及其创作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诗歌欣赏在进行李商隐的课堂教学时,欣赏和鉴赏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李商隐的两首代表作品《夜雨寄北》和《无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写的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虽然短小精悍,但极富情感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欣赏和品味,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从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等角度去分析诗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如:“作者为什么用‘君’‘我’这样的切入方式展开诗歌”的分析;“巴山夜雨”这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等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又称《秦妇吟》,这是一首哀叹亲情和爱情的诗,在表达情感时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再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创作写作在欣赏诵读李商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创作写作表达自己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借鉴大师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参阅《第二课堂》)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⑴(《锦瑟》)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 朗诵比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和语言感染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 创作实践: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2. 诗句解读: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瑟为象征,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庄子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悟。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四、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广泛运用象征、暗示、典故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诗歌鉴赏:《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对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句的解读,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仿写一首李商隐风格的诗歌,以“夜雨寄北”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和含蓄的语言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调查报告:选择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调查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探讨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 情感表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内心世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语言特色:用词精炼,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李商隐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1. 情感共鸣: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具有相似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歌中精练含蓄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旨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托在诗中的独特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旨意;体会诗人寄托在诗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策略:1.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李商隐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意象。
4.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旨意和诗人寄托的情感。
5.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
2.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李商隐的诗作,如《夜雨寄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等,感受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新课学习1. 《锦瑟》赏析(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安排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和意象,体会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3)通过多媒体展示《锦瑟》的创作背景和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境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旨意。
(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析诗歌的精练含蓄之处,如表现手法的运用、象征意义的深邃等。
2. 《马嵬(其二)》赏析(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马嵬(其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5、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 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 什么情呢?
1、 悼亡之情。 2、 爱情 3、 哀伤自己的身世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 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 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给 人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 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两句表现的,是阴 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 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 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 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 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 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 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 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 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2、具体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2、多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过程与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忆情)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5、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
那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
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
),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 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1] 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互动设计2] 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播放《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诗】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播放《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诗】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互动设计3] 深山倾情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
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
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
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
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
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互动设计4] 锦瑟遗情《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
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
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
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
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
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互动设计5] 伉俪深情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
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后感情殊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播放《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
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
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花•妻死之后作》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
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
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三、合作探究[互动设计6] 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诗: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互动设计7] 《锦瑟》赏析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典故、传说)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互动设计8] 鉴赏要点1.构思新奇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
结尾句“当时惘然” “追忆此情” ,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
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美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互动设计9] 典故、传说简释1.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四、整合评价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