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克拉通概况1111
克拉通盆地特征
克拉通盆地具有地台型构造性质,主要是稳定大陆壳板块区内以均匀沉降为主,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和内陆棚海。
陆壳克拉通内部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活动,因此不发育火山沉积建造类,主要形成稳定型陆源建造和、隐定型内源建造。
建造的物源是古陆风化剥蚀区或由浅水陆表海水中直接或间接沉淀下来的内源沉积物(孟祥化,1990)。
克拉通并不是均质的完整块体,而是具显著非均一性的拼合体,克拉通是在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由大、小岩石圈碎块通过组合、分开、再组合而成的拼合体。
克拉通构造上的非均一性表现在地壳块体间或内部存在一系列构造带(克拉通焊接缝合带、前寒武纪造山带、绿岩带、岩浆弧及前寒武纪裂谷)。
克拉通在岩石学上的非均一性可表现出岩石质量的差异分布导致浮力的不均一和热导率、流变性的差异(张光亚,1995)。
发育在古老克拉通块体上的盆地大体可分为两类:克拉通边缘在拉张分裂时可形成大陆边缘盆地(前渊),在挤压拼合时可形成前陆盆地。
克拉通内部则主要发育相对简单的坳陷型盆地,一般称为克拉通内盆地(张抗,2004)。
克拉通内盆地又称简单克拉通盆地,其性质主要表现在稳定大陆板块区内以均匀、缓慢、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沉积为主,在陆表海沉积的基础上盆地深度加大,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状的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
陆壳内部克拉通盆地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稳定型的内源沉积和陆源沉积以及与板块边缘无关的沉积矿产(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物主要是碳酸盐岩,并含少量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海绿石质石英砂岩等,克拉通内盆地陆源碎屑沉积主要由单一而稳定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和石英质砾岩组成(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韵律性明显,旋回层序发育。
陆内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主要为稳定型的陆源沉积,其中海绿石沉积和风暴沉积是其主要的稳定沉积建造的鉴定标志。
克拉通盆地——精选推荐
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在经典⼤地构造意义上是指近似刚体的⼤陆板块或稳定的地块内部发育的沉积盆地"因此克拉通盆地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基底,沉积盖层具有相对低的沉积速率,⽽且沉积范围较⼴"这类盆地在北美!南美!⾮洲!欧洲!南极洲!澳⼤利亚等各个⼤陆板块都有⼴泛分布"中国陆上华北!扬⼦和塔⾥⽊古⽣代皆为此类沉积, 但与国外克拉通盆地相⽐⾯积较⼩.油⽓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克拉通盆地中含有丰富的油⽓资源,研究克拉通盆地的岩⽯圈结构与盆地含油⽓性的关系,对有效了解盆地类型的不同及其油⽓资源富集规律的差异很有帮助。
克拉通盆地区地壳厚度稳定,结晶地壳和“花岗岩层” 的厚度都相对较⼤。
克拉通盆地的基底和地壳底⾯都⽐较平缓,基地常为平缓的⼤型碟状坳陷,⼀般不存在强烈的莫霍⾯隆起,软流圈相对较深,中-新⽣代岩浆活动微弱,盆地热流值偏低。
但富含油⽓的⼤型克拉通盆地常出现与基底坳陷呈镜像对应的局部隆起。
克拉通盆地地壳具有向下增⼤的正常波速结构,可分为两层或三层。
如南美的巴拉那盆底利⽤S波的速度可将地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波速3600m/s,下地壳波速3650m/s,平均莫霍⾯深度在42km,上地幔以4700m/s的⾼速层为特征,延伸⾄200km。
利⽤天然地震转换波资料发现塔⾥⽊克拉通盆地地壳结构可分为三层,上地壳“花岗质”层P波速5600-6000m/s,中地壳波速6200-6700 m/s,并存在⾼速薄层,下地壳波速6500-6900 m/s,整个地壳厚度变化幅度在38-52km。
不同的克拉通盆地地震反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稳定的地盾区,上-中地壳反射较弱,下地壳出现成层性不好的强反射。
⽽存在活化古裂⾕或新断裂活动的克拉通盆地,反射特征与两侧地盾区明显不同,下地壳常常出现异⾼速体。
受后期地幔岩浆侵⼊影响的克拉通盆地其上地壳也可出现强反射。
克拉通盆地的上地幔常出现低速层和透明反射。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最大的板块内陆山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克拉通之一。
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华北克拉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变形和破坏,这些变形和破坏对地壳的物理特性、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华北克拉通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华北克拉通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内部,受到了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和撞击作用。
这些板块运动引发了华北克拉通地壳的断裂和隆升,并引发了多次地震。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震级达到了7.8级。
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还表现为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
克拉通的破坏使得地壳产生了抬升和升降运动,形成了大量的地表地貌,如华北平原、太行山和冀中丘陵等。
这些地表地貌的形成与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密切相关,克拉通的破坏为地貌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例。
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还导致了地下资源的丧失和环境问题。
华北克拉通地区富集了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但克拉通的破坏使得这些资源的开采变得困难,地下矿脉也出现了破碎和塌陷的情况。
破坏还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衰减和水质的污染,给地下水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
华北克拉通的破坏与地球科学研究密切相关。
华北克拉通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地壳演化研究的一个典型地区,对了解地球大地构造、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例和参考。
华北克拉通的破坏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为我国的地质环境管理和自然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克拉通是指大陆板块的核心地区,通常被认为在长时间的板块碰撞和地壳运动的结果下形成。
克拉通地区主要由古老的岩石构成,其厚度较大并具有高密度的岩石层。
克拉通内的地壳相对稳定且没有明显的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坚固而不易破坏的岩层。
克拉通也会发生一些破坏,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壳运动是克拉通破坏的主要成因之一。
克拉通地区周围的板块与其发生碰撞或挤压,这会导致地壳的受力变化,从而引起克拉通地区的地质变动。
这种地壳运动可以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进而破坏克拉通内的岩石构造。
长时间的侵蚀也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因素。
克拉通地区通常位于高海拔地区,受风化、溶解、冰川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侵蚀作用仍然会对岩石造成损害。
岩石中的裂缝会随着侵蚀的发展而扩大,最终导致岩石的破坏和崩塌。
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克拉通地区的破坏。
长期的气候变化可以引起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和冻融作用,这些作用会使岩石发生碎裂和剥离,最终导致地表的崩塌和破坏。
极端的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等也会给克拉通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人类活动也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工业活动、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污染都会对克拉通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下沉,最终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开发也会对克拉通地区造成负面影响。
克拉通破坏的成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侵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
了解和研究克拉通破坏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持其重要的生态和地质特征。
也有助于提醒人们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进一步加剧克拉通破坏。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华北克拉通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克拉通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古老地块之一。
华北克拉通范围广泛,涵盖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地。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华北克拉通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其构造演化与内部结构异常复杂。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华北克拉通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破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
自然破坏方面,华北克拉通受到了多次构造活动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在华北克拉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构造活动的进行,地壳发生了多次变动和抬升,导致了地震、地面沉降、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克拉通的地质构造和地貌造成了破坏。
华北克拉通还经历了多次冰川运动和气候变化,形成了包括断崖、峡谷、丘陵等复杂的地貌景观。
人类活动也给华北克拉通带来了破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克拉通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加大。
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利用、土地开发等人类活动对克拉通的地质结构和地貌造成了破坏。
大规模的采石、采矿活动使得地表塌陷,矿坑和矿山废弃物堆积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水土保持不善,也导致了克拉通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方面,通过地质调查、地震监测和地形地貌研究,加深了对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和地质灾害的认识,为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提供了基础。
通过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土地保护等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克拉通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减少对克拉通的人为破坏。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涉及地质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建立合理开发利用政策,可以有效减轻克拉通破坏问题,保护华北克拉通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促进克拉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克拉通形成的解释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克拉通形成的解释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克拉通形成的解释进行概括性说明。
克拉通形成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壳运动、板块构造以及地球演化等方面的理论和观点。
本篇文章将探讨克拉通形成的不同解释,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引言、克拉通形成的解释、具体示例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总结。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研究背景,并提供一些关键术语和概念的定义。
随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克拉通形成的不同解释,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
第三部分将提供几个具体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克拉通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扩展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于克拉通形成机制与过程的了解。
通过对不同解释的探讨和案例分析,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促进对这一重要地质现象的认识与研究。
同时,我们也希望激发更多对未来克拉通形成研究的兴趣,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以上所述为“1. 引言”部分内容。
2. 克拉通形成的解释:2.1 定义和背景:克拉通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地球上稳定区块的大陆核心地区。
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经过长期地壳演化而形成的高度平稳、相对不活动的区域。
克拉通中包括有晶基质岩石层、远离构造边界的岩性岩石以及岩浆和变质作用下产生的深层岩石。
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克拉通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板块上,尤其是大陆板块内部。
在这些大陆核心地区,克拉通经历了数十亿年的堆积与侵蚀作用,逐渐形成了巨厚、稳定且广泛分布的沉积盖层。
由于受到先前发生构造事件带来的剥露和侵蚀影响较小,克拉通一般具有很好保存和观察其历史过程特征等条件。
2.2 解释说明一:关于克拉通形成机制的解释可以追溯到地球演化早期。
据认知,最早可能优先出现的克拉通形成机制是原始大陆冷隆被俯冲作用侵蚀,同时导致上地幔物质上涌。
克拉通
克拉通克拉通craton大陆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即大陆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发生过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常与造山带(Orogen)对应。
“W.H.施蒂勒1936年提出,作为与造山带相对应的地壳稳定地区。
克拉通一词源于希腊语Kratos ,意为强度。
1921年柯柏称之为“kratogen”,1936年施蒂勒改称“kraton”,当时还划分出高克拉通和低克拉通,分别对应于大陆和大洋盆地,由于后来已证实大洋是活动的年轻地壳,今克拉通一词仅用于大陆地区,是地盾和地台的统称。
参考:翟明国院士详解华北克拉通[1]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翟明国的研究领域——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是一门很基础、很古老的学科,是地质学“基础之基础”,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地球、利用地球、保护地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翟明国致力于研究华北地区的克拉通地形,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他作了题为《克拉通化与华北陆块的行程》的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翟明国首先解释了克拉通化在地质研究上的意义。
克拉通化是稳定大陆形成的重要事件,在地球演化历史上没有重复。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经历了两期克拉通化事件,为理解早期陆壳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虽然迄今为止地球上最老的物质或岩石记录都来自陆壳岩石,但多数研究者仍然认为,地幔是最难于直接熔融出陆壳岩石的。
早期形成并且长期未经构造活动的地壳部分,称为克拉通,大多数克拉通都是在太古宙形成的。
这些克拉通在太古宙末的一个特定地质时期,形成全球规模的超级克拉通才有了与现今相类似的洋陆格局。
克拉通化,就是克拉通形成的过程,包括了固体圈层中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诸多演化和剧变。
根据多年研究,在经典定义的基础上,翟明国将克拉通化的概念概括为:形成稳定的上下大陆地壳圈层,并与地幔耦合的地质过程。
华北的克拉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老陆块,与其他克拉通相比,有着更为复杂、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球早期发展的重大构造事件,并在中生代又发生了减薄与改造。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不同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含油气性不同
裂谷拉张型> 拼接缝合型 褶皱造山型> 稳定结晶型
>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4、克拉通盆地的不整合
A、伴随造山带变形作用隆升剥蚀的结果,不整合面上下变 形作用、变质作用、研究作用存在巨大差异;
不 整 B、常见与洋盆、陆坡与陆隆的地层中,与海底侵蚀有关, 合 可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等深流、温盐海流、浊流及海底相对于 类 溶跃面的变化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形成; 型
1、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多样,有圆 形、椭圆形、不规则 形等。 长宽比为1:1或者2:1, 面积可大可小。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剖面形态 一般为碟盘
状,显示了盆 地的不对称和 基底的不平整 性。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沉积特征
A 沉积环境 沉积相:大面积的滨浅海为主
海陆交互相 横向上变化不明显 沉积中心与盆地的沉降中心基本一致
区际不整合是克拉通范围的,即从克拉通内部至克拉通陆架沉积 棱柱体,并不局限于克拉通的某些部分。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几何变量
A、构造不一致性 大多数克拉通不整合可能为平行不整合。实际上,所有区域范围的不
整合若追至相当距离也表现出角度不一致性。一些克拉通不整合(尤其是 在快速的、断层伴生的克拉通隆升期形成的)表现为构造角度不整合。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3、新生代强烈的改造
A 古近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东部-盆岭构造 B 古近纪末到新近纪初-喜马拉雅褶皱带-裂谷系
反转和改造 C 新近纪到第四纪
➢中东部隆起剥蚀 ➢西北部克拉通 ➢西藏隆起为高原
块体间复活山系 块体为沉降坳陷
克拉通盆地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资料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Sloss(1978)对比了撒哈拉、 西内陆、湾岸、阿基坦、伏尔加- 乌拉尔、西西伯利亚等六个中新生 代盆地,同样指出了盆地间沉积和 侵蚀幕明显的一致性。
Sloss认为,一方面沉积和剥蚀受 全球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克拉通下 降幕与陆缘板块聚敛期相一致,也 与板块扩张加速、洋脊抬高、海洋 高水位期一致。另一方面也应考虑 克拉通内垂直运动的某种全球性机 制。
上升幕,是以1Km/(106-107)a的速率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缓慢上升,继续 慢下降后发生。在上升幕时,克拉通表面无明显的构造和地形起伏。上升幕 是以一个大型不整合为代表,以侵蚀作用为主,无沉积物保存在克拉通内部, 只是在克拉通边缘形成成熟砂岩。持续时间为106-107a。
震荡-破裂幕,是导致克拉通相对于海平面的总体上升的脉动垂直运动, 常伴有高角度的块断隆起和互补的盆地,并伴有火山作用。在克拉通的边缘, 差异大的升降造成克拉通边缘扩张和弧间盆地发展。持续时间为106-107a。
中国三个主要的古地台,即中朝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 中朝:早元古代末固结,扬子和塔里木地台:晚元古代固结。
一、基本概念
地质历史时期,围绕陆 核的活动带不断转变为稳 定的地壳单元的过程称为 克拉通化。
有3个克拉通化过程。
克拉通盆地的初始发育时 间一次为早古生代(540520Ma),与Laurasia大陆 的裂解有关(580-500Ma), 形成了北美克拉通。
有学者不同意全球海平面变化 周期性和克拉通幕同时性的观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三、克拉通的后期变形
1.克拉通的后期变形可以有多种样式:产生隆升剥蚀、褶皱、断裂 。 中国的克拉通受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活动影响而发生活化。
克拉通定义
克拉通克拉通(来自希腊语kratos,意为“强度”)是大陆地壳上的古老而稳定的部分,在最近至少5亿年内的大陆和超大陆的会聚和分裂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克拉通甚至在20亿年前或更早就形成了。
克拉通一般都存在于大陆内部,由古代的结晶基底构成,这些基岩的成分主要是小比重的长英质火成岩如花岗岩。
克拉通内的地壳较厚,并有深根插入地幔,可达200千米深处。
克拉通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地质学家L. Kober在1921年提出的。
他把坚固的大陆地台叫做"Kratogen",而把与之相对的山地或曾经形成过山脉的地区叫做"orogen"。
后一术语原封不动地沿用下来,中文译为造山带。
前一术语则被后来的学者简化成kraton 或craton。
按地槽-地台说的观点,克拉通是大陆地壳内部的稳定区域,它和其周边活动性的地槽不同,后者是一个接受沉积的线形拗陷区。
克拉通又是由地盾或地台和结晶基底构成的。
地盾是克拉通中前寒武纪基岩广泛出露于地面的部分;与之相反,地台则是在这些基岩上覆有水平或近水平的沉积层的部分。
按板块构造论的观点,多数克拉通是在中到新太古代陆续形成的。
形成之后,由于板块运动而逐渐拼合、增生成为大陆。
因此,太古代形成的克拉通也叫做陆核(continental nucleus)。
地质省克拉通可以再分为在地理上不同的地质省。
一个地质省可以只包括单一的优势构造单元(如一个构造盆地或一个褶皱带),也可以是一系列相邻构造单元的集合。
相邻的地质省在结构上可能是相似的,但由于演化史不同,而被看作不同的实体。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地质省的具体意义也不尽相同。
结构大陆性的克拉通有深根向下插入到地幔中。
地幔层析成像显示克拉通的下部是可以与岩石圈相对应的不规则的冷地幔,其厚度是成熟大洋岩石圈或非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的厚度(大约100千米,即60英里)的两倍。
在这样的深度上,可以说一些克拉通实际上是扎根于软流圈之上的。
克拉通盆地
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地有北亚马逊等,仅北亚马逊有较大型 油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有锡尔特、乍得、刚果、阿尔及利亚、 等盆地,其中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乍得等盆地具大型和较 大型油田。 欧洲的克拉通内盆地有北海、巴黎、西北德、锡雷特、威 瑟克斯等盆地,其中含大型油田的盆地有北海、西北德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2003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主 讲 人: 胡 望 水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03年11月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克拉通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克拉通的构造环境
2003
一、基本概念:
按照传统认识,克拉通(craton)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 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 到变形的部分。 板块构造概念中的克拉通主要是指可以近似作为刚性块 体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稳定的大陆块体。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 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 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克拉通盆地(craton basin)。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2、北海盆地 北海盆地的前二叠纪基底由多个部分组成。
不存在地幔隆 升的地壳伸展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3、中俄罗斯盆地
中俄罗斯盆地发育 于东欧克拉通内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4、塔里木盆地 据贾承造等(1995)的研究,将塔里木盆地演化分为七个 阶段,每一阶段又划分出复合的原型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含油气盆地分析
克拉通盆地
(8)板块边缘的俯冲、碰撞作用引起板内应力 场变化产生挤压、伸展和走滑等构造及沉降盆地; (9)由于构造活化作用,沿老构造再活动; (10)被动大陆边缘的蠕动,即中、下地壳塑性 物质向洋逐渐蠕动,造成陆壳变薄。
克拉通 盆地的 形成与 大陆裂 解有关
克拉通盆地的形成与大陆裂解有关
克拉通内盆地的一种形成和演化模式(Klein)和Hsui,1987
北美的大型克拉通内盆地(据Klein,1995)
密歇根盆地
北海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剖面图
塔-冷却沉降;
(2)与岩石圈底部产生热柱有关的张裂作用;
(3)因负荷作用(构造的、水和沉积的)而发 生挠曲;由于先期张裂或扭张,使岩石圈变薄;
5)克拉通板内挤压形成板内压陷、 褶皱盆地等压陷盆地;
6)在板块裂解到再次聚合的各个演 化阶段,板块间或板块内的走滑作用 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走滑盆地。
岩石地层单元、生物地层单元和年代地层单元界线关系图 (Pomerol,1979)
板块运动体制中不同阶段伴生不同类型的盆地: 1)板内初始裂陷阶段,可形成板内裂陷盆地、 板内宽裂陷盆地、板内窄裂陷盆地和克拉通盆 地; 2)大陆裂开以后,板块发生离散运动,洋壳 出现,可形成陆间裂谷、衰退裂谷(拗拉槽)、 新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和被动大陆边缘 (陆阶和陆隆或陆堤)等裂陷盆地;
3)板块(B) 俯冲过程中,可伴生弧内 (裂陷)、弧后(裂陷)盆地、弧间裂 陷盆地等裂陷盆地;海沟、斜坡盆地、 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等压陷盆地; 4)大陆碰撞(A俯冲)过程中,可伴生撞 击裂谷和残留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山 间盆地等压陷盆地。
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craton)指地壳上已经达到 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至少古 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包括 大陆地盾和地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克拉通是地球上大陆碰撞形成的高原,如青藏高原、亚洲克拉通、巴西克拉通等。
它们的形成与陆壳消减和俯冲带对向地壳的挤压有关。
克拉通地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水文循环、植被覆盖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克拉通地区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土壤侵蚀、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弱等。
本文将对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进行综述。
克拉通地区的破坏主要来自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的改变。
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森林砍伐、草地过度放牧和农田耕作,这会引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过度的农业和畜牧业启动了过度灌溉,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减少。
再加上夏季高温和经常性干旱的气候特点,使得克拉通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难以修复。
除了土地利用的改变外,气候变化也对克拉通地区的破坏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克拉通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温度变化不仅导致了水文循环的变化,也增加了冰川湖溃坝和山体滑坡的频率,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克拉通地区还面临着植被覆盖不足的问题。
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植被覆盖率逐渐减少。
这会导致土壤的贫瘠化和水土流失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克拉通地区的破坏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减少过度的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对克拉通地区的影响。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限制森林砍伐和草地过度放牧,并鼓励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鼓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加强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
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同时加强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提高克拉通地区的生态脆弱性。
克拉通地区的破坏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减少过度的土地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以及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减缓克拉通地区的破坏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克拉通名词解释 -回复
克拉通名词解释-回复
克拉通是一个地质学名词,指的是地壳上长期稳定、没有发生过显著构造活动的区域。
克拉通一词源于希腊语“kratos”,意为“强度”或“稳定性”。
克拉通地壳通常较老且厚度较大,其下的岩石较为坚硬,能够抵抗地壳运动和变形。
这些地区在地球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的稳定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造山运动或地壳板块的碰撞和分裂。
许多克拉通位于大陆的核心部分,例如非洲克拉通、北美克拉通等。
这些地区的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地表特征也较为平坦。
然而,也有一些克拉通位于海洋中,例如大西洋中部的罗曼什海克拉通。
克拉通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克拉通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科学家可以揭示地球过去的气候、生物演化以及地壳运动的历史。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克拉通是地球上的一个大陆构造单元,由古老的地壳碎片组成,具有较为稳定的地壳和地幔结构。
克拉通地区通常表现出低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壳运动以及稳定的沉积盖和稠密的基性火成岩体等特点。
克拉通也会经历破坏作用,导致地壳破裂、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克拉通破坏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板块运动:克拉通位于板块交界处,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引起地震和地壳形变,进而导致克拉通的破坏。
2.地壳运动:地壳的上升和下降运动会破坏克拉通的稳定性,引发地壳在该地区的破裂和隆起。
3.火山活动:克拉通地区具有丰富的基性岩浆,火山可能会喷发,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对克拉通地壳造成破坏。
4.热液活动:热液活动是源于地壳深部的热液在地表的喷发,产生高温、高压环境,可导致地壳破裂和地震的发生。
5.地壳松弛:地壳在长时间的沉积和蚀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松弛现象,引起地壳裂缝和地震。
克拉通破坏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壳破裂:克拉通地区的地壳可能会发生破裂,形成断裂带和地震活动。
4.地质灾害:克拉通破坏还可能引发其他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对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
克拉通破坏的成因主要与地球内部构造和外部环境有关:2.地球内部热力变化:地球内部的热力变化会导致地壳膨胀和收缩,进而引起地壳裂缝和破裂。
3.地质构造:克拉通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个断裂带和岩浆活动中心,这些构造会增加地壳破坏的风险。
4.地表环境:克拉通地区的地表环境也会对地壳破坏起到一定的影响,如降雨、河流冲刷、冻融等因素都可能加剧地壳的破坏。
克拉通破坏是地球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
了解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华北克拉通是中国地质特征最显著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壳最古老的部分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地区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一、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和地质特征华北克拉通是中国地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是一个很古老的地质构造单元。
华北克拉通地区地质特征明显,主要包括地壳稳定、岩石老化及地表地貌平坦等。
这些地质特征使得华北克拉通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区域。
二、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的成因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污染物排放,不仅造成了地表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华北克拉通地区地壳的老化和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华北克拉通地区的破坏问题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暖加剧了华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导致地表土壤的干涸和裂缝的形成,进而引发了地壳的破坏问题。
三、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的影响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的出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了滨海平原地区的海水倒灌,加剧了当地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地面沉降使得城市道路、建筑物等设施出现裂缝,增加了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复成本。
地质灾害的发生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农作物减产、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四、对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的防治针对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应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地下水补给,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
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华北克拉通地区的环境。
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土地的保护和治理,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保护华北克拉通地区的资源。
《油气成藏机理》第六章 1. 中国克拉通盆地
一、狭义稳定克拉通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1。生、储、盖地质要素发育, 2。持续的沉降使得烃源岩达到生油气高峰, 3。构造稳定背景下盆地断裂与褶皱不发育,导致
山
ZG
阿拉木图
乌兰巴托
EL
山 ZL SH
造 DG
哈尔滨 XK
KK
BH
YS
兴 乌鲁木齐 TL
塔里木地台
XX
HS
DH
安 TT
YG
XH
太
BS
平
FC
南
特
XKZ TS
北
AR
JS
北京
J
东京
中朝地台
LN
提
QT
特 CD
SL
洋
斯
NL
WD
喜
LS
马 XL
拉萨
拉
印度地盾
雅 造
提 ZZ
成都
扬子地台
斯
DB
系
山
0
500 1000km
被动/稳 定
大陆边 缘
3、区域性盖层与油气保存
前陆盆 地
被动/稳 定
大陆边 缘
4、有利生储盖组合
前陆盆地
被动/稳 定
大陆边 缘
5、断裂活动与基底差异升降、 油气运移通道
6、有效的圈闭
已发现的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 构造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三个因素: 1)基底断裂导致的升降:阿拉伯地台 2)盐流动:盐盆发育区 3)侧向挤压:扎格罗斯褶皱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刚性克拉通奠基
具有确定涵义的稳定盖层起始于震旦纪。虽“北方缺失震旦”这一 概念根深蒂固,但陆块西南缘的上震旦统罗圈冰碛分布普遍,其中豫 西至洛南一带的该组南厚北薄,可在0.3-288m之间变化,陆块上有其 存在应代表古陆统一的盖层沉积。研究者( Windelly ,1977)曾指 出,1000-600Ma期间全球有一次范围很大的冰川活动,即震旦纪大冰 期(6-8亿年,被称为大陆冰川/冰盖/冰盾,杨伦等,2009)。在地 球演化史中有包含此次在内的三次波及全球冰川事件,而震旦纪大冰 期比石炭纪、第四纪的冰川范围还要广泛,很可能代表了联合古陆的 存在。我国的华南、柴达木、塔里木等皆有震旦纪冰碛踪迹。在华北 古陆亦有存在的事实说明其时已是一个统一的陆块。若此,具有大陆 冰盖之属性者也标志刚性古陆的最终形成时间。但当时古陆有多大尚 不清楚,如有人主张华北与塔里木曾是一个统一古陆等仍是悬而未决 的问题。 与“北方缺失震旦”相悖的事实是,在震旦期华北主体是隆起状 态,震旦纪沉积则仅限克拉通少许边缘区段,如吉南的浑江群、辽南 的复县群和辽南群、胶东的蓬莱群、徐淮的淮阳群和淮北群,均属于 稳定类型的沙泥质碳酸盐沉积。
三.克拉通基底形成与演化 (一)古陆核的形成 1991年国际地科联将太古宙划分为始(>3600Ma)、古(36003200Ma)、中(3200-2800Ma)和新太古代(2800-2500Ma)四个代,据此我 国学者将华北台块出露的岩石也作了相应划分(谭应佳、赵温霞、索
书田等,1993-2009)。
华北中生界
华北新生界
华北活化阶段—燕山期侵入岩
向 北
斜
岭
130°
J
盖层构造系统—— 220° 燕山中晚期岩浆底辟构造 与同期热动力变形构造
南 C— T
凤 凰 山 向 斜
C O
大
Ar
寨
(A )
(B)
断
C
O
(C)
第十三章 中国克拉通概况
(马丽芳等,2002 )
§1 华北克拉通
华北地区地质图
长 白 山 赤峰 8 北京 龙 首 山 吕 梁 山 延安 太 行 山 黄 河 济南 泰山 山海关 沈阳 山 青 大 呼和浩特 山
狼
五
台
山
天津
兰州
中
西安
条
山
图0-3
华北克拉通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赵温霞,2003)
四.盖层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大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各类地质事件在华北 克拉通区域内演化总体相似。表现出: (1)经原岩恢复并排除后期构造因素,华北区内地层建 造显示出岩性、岩相、厚度均属于稳定型建造之特点,各时 代地层均可在区域上进行对比; (2)地壳运动以相对稳定的升降运动为主,各地层间均 为整合接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3)构造变动微弱,尤其是大型全形褶皱或紧闭线型褶 皱未有发育; (4)台区,尤其是台内未发现该阶段具有强烈岩浆活动 的迹象或相关报道; (5)变质作用,尤其是区域变质作用在此阶段表现不明 显,盖层岩系所遭受的诸种变质作用皆发生在三叠纪以后; (6)该阶段形成的矿产在整个华北地区类同,以相对稳 定环境中的沉积矿产为主。
Ch 裂 带
Ar
Ar
C—T
(D )
(A
)
(A
(C)
(A)
C— T C— T
)
(B)
C
CO
O
Ar Qn
Ar Qn
房 山
(B
C C
O
Ar Jx m
CO
Q
O
周口店
太平 山向 斜 C —T
2、中新元古代
此间克拉通已进入更为稳定的发育时期,大部处于 隆起状态。虽一些陆内古裂陷中有火山活动或达数千数万米代表强烈升降的沉积建造,然其岩相、厚度已 趋稳定、变质变形轻微、且属非造山型的火山-岩浆活 动。这一时期的陆内古裂陷是古元古代裂陷的进一步 演化,多呈三叉/三向大地构造样式出现: ★燕山三叉裂陷—中心位于蓟县,北东支至朝阳一 带,北西端伸向张家口以西,南西支延入太行山区; 串岭沟组沉积为拗陷幅度最大时期,雾迷山期之后陷 槽逐渐抬升(赵温霞,2003)。 ★熊耳(晋陕豫)三叉裂陷—以豫西熊耳山为中心, 北支过中条伸入山西绛县以北,西支延向华山以西, 南东支至豫南确山一带;熊耳群厚达8000米的火山建 造属碱性火山岩系列并具双峰式特点。
紧闭-柔流褶皱与柔流褶皱(辽河)
2.基底地质构造事件演化特征
① 克拉通最早的物质建造皆经历漫长复杂的多 期次、多体制、多事件变形-变质作用,多以高级 变质体-绿岩带形式出现且构成结晶基底; ② 各类构造形迹皆属塑性流变的产物; ③ 于各区段观察到的构造形迹主要是残存的、露 头尺度的各类小型构造,构造方向性差(面理和线 理无优选方位),区域上显示面状变形 -变质的构 造特色; ④ 因受后期构造和岩浆侵位的强烈改造,基底构 造层空间上支离破碎。 ⑤ 吕梁运动(1 850Ma以后)使得华北克拉通进 入了相对稳定的盖层发展演化阶段。
1.内蒙地块;2.鲁东地块;3.辽东地块;4.山西地块;5.鲁西地块;6.鄂尔多斯构造盆地;7.辽冀构造盆地; 8.燕山板内(陆内)构造带;9.豫淮板内(陆内)构造带;10.贺兰-六盘板内(陆内)构造带
§1 华北克拉通
一、概述 克拉通宛如一个倒三角形,周边被不同性质隆起或造山带 环绕,内部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分列于山西隆起的东西 两侧。其大致范围包括天山-兴蒙造山系以南,秦-(祁)-昆 造山系之秦岭造山带以北,西与阿拉善地块接壤,东至胶辽 地块与朝鲜地块的广大区域。其北界自西向东为固阳-赤城断 裂带 →朝阳断裂带,南界自西向东为阿拉善南缘断裂带→鄂 尔多斯西缘断裂带→铁炉子-栾川-合肥断裂带,西界被阿尔 金断裂所截,其东主体由郯庐断裂和其分支诸城-海州断裂分 别与扬子克拉通及秦-(祁)-昆造山系之苏鲁造山带为邻。 李春昱先生(1982)曾将塔里木-中朝地区两个克拉通台 块及其边缘构造带统称为中轴大陆,是在中东亚大陆上起着 地质构造分野作用的重要大地构造单元,以此为界,南北构 造体制完全不同。
太古宙业已形成多个微陆块/陆核。其拼合形成统一华北陆块 的构造事件结束于太古宙末。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以冀东迁西群-麻 粒岩相变质岩系为代表,原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年龄介于
(3670±23)Ma(中国科学院,1978)—(3515±115)Ma(江博明,1983),
相当于古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可以阜平群、泰山群、登封群、太 华群、鞍山群和内蒙乌拉山群等为代表,是一套火山-沉积建造, 由片麻岩、角闪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年龄 介于2500~2900Ma。 华北究竟存在几个太古宙陆块尚无统一认识,据目前研究成果 大致可区分为五个陆核。由于这些微陆块的构造线方向各不相同, 表明当时并不存在统一的应力场和显生宙以来的某一种构造体制, 而是以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面状”变质-变形为特色。
华北中-新元古界
(三)基底主要地质构造事件与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1.常见构造形迹: (1)构造面理 是基底构造层内最明显的构造形迹。岩石 中次生面理对原始物质层理的构造置换彻底,原生结构构造消 失殆尽而以构造片理、片麻理、糜棱面理等构造面理为特色, 它们间隔一般为 2-10 mm,具良好的透入性。 (2)构造线理 与韧性剪切相关者如丝带构造、 “拔丝构 造”等;在五台区亦见旋转碎斑和韧性剪切拖尾等经典的塑性 流动构造。 (3)片内褶皱 片内褶皱作用的变形面包括构造面理、片麻 理、糜棱面理等,其构造样式以露头尺度的紧闭型褶皱为主,规 模不大,褶皱波长变化在10cm-50cm之间;褶皱压扁作用明显, 甚者可出现片内无根褶皱。 (4)柔流褶皱 片麻理与混合岩化之脉体/浅色体平行一致, 其内发育较为典型的柔流褶皱是一基本特色。它们规模一般不 大,形态较为复杂。
迁西群之糜棱岩(C面理,冀东曹庄村北)
丝带构造( C面理,承德外八庙)
嵩 山 长 英 质 糜 棱 岩
★拉 伸 新线 生理 线长 理英 及质 其条 特带 征拔
丝 构 造
/ /
拉伸线理
拉伸线理-砾石定向-旋转拖尾流状构造 (平型关,Pt1)
紧闭褶皱(西柏坡,赞皇群,Ar )
杆状构造/流状构造/ 旋转拖尾构造 (泰山,泰山群)
★蒙陕陆核:集宁群、乌拉山群、色尔腾山群和贺兰山群。 ★山西陆核:阜平群、赞皇群和涑水杂岩等。 ★冀东陆核:迁西群、遵化群、单塔子群和双山子群等。 ★辽东陆核:夹皮沟群、鞍山群以及龙岗和铁架山片麻岩等。 ★河淮陆核:太华群、登封群、泰山群等。
另有学者(白谨等,1992;钱祥麟、王仁民等,1985-1994;李继亮 等,2006 )则是以建立太古宙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来解释, 学者们认为,在这些古陆核边缘或之间有绿岩带分布 (如将五台群等视为绿岩带),①这些绿岩带具含洋 壳残片的岛弧型火山岩组合,是这些古陆核在新元古 代时期相互通过俯冲-碰撞而拼合为统一华北陆块的 记录;②或认为太古宙绿岩带均发育在裂谷性质的洋 盆中,太古宙末,由于小规模热对流和重力均衡推动 了绿岩带的沉没俯冲以及微地体间的对接推覆奠基了 统一华北陆块。
鄂 尔 多 斯 构 造 盆 地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北京
●石家庄
华北-塔里木中轴大陆
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克拉通大地构造演化史可追溯到25亿年以前,根据其间 物质记录与构造形迹的差异性及诸方面信息,又可将演化历 史综合归纳划分为三大阶段: Ⅰ.克拉通基底形成与演化阶段,(吕梁旋回, ArPt1 ,1800-2500Ma ± ;结晶基底形成); Ⅱ .克拉通盖层发展阶段(前三叠纪,Pt2-T, 2501800Ma ;中元古代-三叠纪地壳构造方式以统一升降运动为 主 ); Ⅲ.克拉通活化阶段(板内造山阶段,三叠纪— , 250Ma- ) ①其地质演化历史总体表现出活动→稳定→再活动之特点, 从三叠纪开始的板内造山演化奠定了克拉通现今基本构造格 局。 ②虽印支运动开始活化,但明显者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 皆有诸多地质事件明显烙印之形迹,但以喜山运动为甚。 注:从现在研究来看,二运动的强弱与原命名域应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