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真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原始社会,人类无法解释火的来源,火的危险性及实用性让人感到既恐惧又崇拜,于是就出现了用一系列的神及神话故事来解释火的来源的现象。

下列关于火的使用,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B.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北京人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D.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寒假期间,张良实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

为了增强实力,唐陶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

下列不是通过禅让而成为联盟首领的是()A.尧B.炎帝C.舜D.禹4.《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B.舜让位于禹C.建立军队D.制定刑法5.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高超的青铜工艺B.古老的汉字艺术C.灿烂的商朝文明D.动荡的社会生活6.“尊王攘夷”一词出现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助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

齐桓公打着这一旗号的目的是()A.维护天子权威B.争夺中原霸主C.扩充齐国疆界D.控制少数民族7.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辛勤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9.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位于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位于北京的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这些文物共同佐证了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的国家B.中国大地上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C.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3.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查大禹治水的工作B.尧发明了文字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D.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4.我国早期国家的三个朝代,正确的更迭顺序是A.夏、周、商 B.商、夏、周 C.夏、商、周 D.周、夏、商5.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6.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春秋初期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仅剩十几。

这反映出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B.人口数量减少C.国家变弱D.逐渐趋于统一7.有人曾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春秋时期诸侯称霸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战国时期大国争锋D.商鞅变法成效巨大8.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由此可以看出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9.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举发弹劾)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该官吏的官职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刺史D.使者校尉10.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早期人类。

最有价值的最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是()A.考古发掘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神话传说2.歌谣“骨柘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下列那个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海洋文明C.城市文明D.游牧文明4.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是()A.公元9世纪40年代B.公元前9世纪40年代C.公元8世纪40年代 D.公元前8世纪40年代5.“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全国很多地方举行巡展。

其中有商代最大的青铜器(如下图),你知道它是在哪里出土的吗?()A.河南省B.陕西省C.山西省D.河北省6.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诸侯国势力逐渐缩小B.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8.国家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9.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颂扬嬴政A.灭六国,统一全国B.开拓和经营边疆地区C.凿灵渠,沟通湘漓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10.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11.通过下图可以获取的基本史实是A.汉朝教育的发展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豪强地主的强大D.西域各国派使者到长安1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远古传说虽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而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炎帝教民耕种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2.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人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

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史书记录D.专家口述3.黄帝陵是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华人华侨与祖国联系的重要纽带。

以下发明创造与传说中的黄帝无关的是A.制作铁农具B.挖掘水井C.建造宫室D.发明弓箭4.“汤作《汤誓》,讨伐夏桀,击败桀后把其流放到南巢……”材料记述了“汤”A.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统治B.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C.建立了周王朝D.开创了禅让制5.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9年,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C.体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6.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商业活动的发展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兴修D.青铜农具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7.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A.齐国、燕国 B.燕国、楚国 C.楚国、赵国 D.齐国、楚国8.“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

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A.“无为而治”B.“仁”C.“仁政”“礼治”D.“以德化民”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

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影视剧关于远古时代的场景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A.B.C.D.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因为贤德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世袭制C.禅让制D.投票制4.春秋时期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郡县制5.“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青铜铸造主要为此服务,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协调和组织不同工序的管理人员,不是个人,家庭甚至一般村社所能完成的,所以青铜铸造业始终被王室和贵族所垄断,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权力”,这种把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和地位联系起来的观念,在当时是借遍认同的,并已形成为一种制度,夏、商、周三代在找矿、采矿、冶炼、铸造等技术工艺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最高峰。

下列属于材料中说明的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原因是()①祭祀和战争的需要②官营手工业保证了青铜制作的正常进行③青铜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④青铜器具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⑤找矿、采矿、冶炼、铸造工艺水平的不断积累和提高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6.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纺织业和煮盐业C.争霸战争D.金属货币出现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A.尊王攘夷,大国称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兼并D.诸侯争战,争霸兼并8.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哪种方式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了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A.遗址中灰烬、烧石和烧骨B.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学家的论文、著作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3.有学者认为“神话的虚构是一目了然的,传说则包含有事实的成份,即使这成分很少。

”据此理解,以下属于传说的是()A.元谋人B.半坡居民C.炎黄二帝D.盘古开天4.《三字经》中说:“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夏商周的兴亡更替。

夏、商亡国的共同原因是A.天灾频繁B.屡次迁都C.外族入侵D.暴君暴政5.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作。

重832.84千克,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这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①规模宏大于组织严密③分工细致④种类单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春秋初期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仅剩十几。

这反映出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B.人口数量减少C.国家变弱D.逐渐趋于统一7.“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变害为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伟大“生态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A.B.C.D.8.商鞅变法体现的是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A.道家B.儒家C.法家D.兵家9.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一直存在到20世纪。

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宇(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是指()A.统一货币B.车同轨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修建长城10.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从根本上反映了()A.都县制度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B.法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C.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利于秦朝的统治11.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社会局面比较安定1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的早期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考古发掘是为了科学研究。

下面图片中的考古发掘成果反映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为了治理水患,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和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材料中的“他”是()A.尧B.舜C.禹D.黄帝4.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C.后期统治者不修德行D.国家发生严重的叛乱5.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②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③刻铸在青铜器④目前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成语与齐桓公有关的是A.卧薪尝胆B.尊王攘夷C.一鸣惊人D.围魏救赵7.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秦灭六国统一全国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8.习在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下列主张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是()①老子的“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②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9.它开创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后来的行政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它”是A.皇帝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10.下列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包括: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观察下表,分析秦汉两朝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秦朝西汉秦始皇下令焚烧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工作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得出了“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的结论。

这种研究方法是A.研究化石B.肉眼观察C.经验推断D.走访了解2.考古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围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过着()A.狩猎采摘生活B.游牧渔猎生活C.农耕定居生活D.铁犁牛耕生活3.传说中的蚩尤兄弟都是铜头铁额,善造兵器。

四位同学分析传说中隐藏的历史信息,结论合情合理的是()A.小明同学:证明史前时期真的有外星人光临地球B.小红同学:说明中国人在四五千年前就发明了火药C.小何同学:反映古代先民掌握一定的金属冶炼技术D.媛媛同学:表明古代先民身体中的金属含量比较高4.《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什么制度使“大同社会”被打破?()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5.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作。

重832.84千克,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这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①规模宏大于组织严密③分工细致④种类单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衰微,进入春秋时代,周王朝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诸侯国势力崛起,一些大的诸侯竞相争霸。

下列对“霸”的理解准确的是A.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B.统一整个国家C.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 D.推翻周王室的统治7.历史发展显示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彻底的国家乱。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三家分晋B.盘庚迁都C.长平之战D.废除井田制8.复旦大学校训出自中国某部典籍中的名句:“博闻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部典籍是()A.《韩非子》 B.《论语》C.《道德经》 D.《墨子》9.“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适用于评价秦A.商鞅变法B.统一中国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10.(汉)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的是A.人类化石B.大量石器C.动物化石D.灰烬和烧石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

下面一组图片见证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下列关于原始生活生产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有()①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②开始捕鱼③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④定居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其主要原因是A.炎黄生活地区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B.中华民族主体由炎黄部落融合发展而来C.全体中国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繁衍的后代D.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是黄种人4.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致力于疏通河道,得到民众爱戴。

与“他”相关的史实还有A.涿鹿之战B.建立夏朝C.迁都于殷D.讨伐纣王5.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信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最可能承载的“记忆”有()A.大禹治水B.商朝官制,刑法C.五铢钱的发行D.夏朝的建立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春秋诸侯争霸中第一位称霸的诸侯王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7.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

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

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战争规模很大B.人口迅猛增长C.天子权威下降D.武器更加先进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9.截至2020年9月,修订后的《中国问责条例》实施已满一年。

一年以来,各级纪委问责的数量不断上升,成为推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利器”。

秦时负责监察事务、督促百官恪尽职守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B.丞相C.郡守D.太尉10.《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远古传说虽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而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炎帝教民耕种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出现④磨制石器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

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A.推举自己的亲人B.推举有才能的人C.推举贤德的人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4.夏朝设立了政权机构,修建了城堡和宫殿,制定了刑法,并且拥有了军队。

这些做法的目的是A.维护统治B.建立国家C.扩大疆域D.维持治安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

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并在湖南宁乡出土A.B.C.D.6.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纺织业和煮盐业C.争霸战争D.金属货币出现7.“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推行县制B.禁止私斗C.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8.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以下帝王的举措践行了孔子这一张的是()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如下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写A.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B.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最高统治者C.最高统治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D.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最高统治者10.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②北京人能够使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③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④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

“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A.财产B.血缘C.贤德D.出身4.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人类的起源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人类的发展5.“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6.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B.商-夏-西周C.夏-西周-商D.西周-商-夏7.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夏、商、周三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是要( )。

A.提倡改革B.重视教育C.发展经济D.以民为本8.有著名学者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①青铜制作的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B.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10.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B.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使秦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D.得到了所有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11.在中国,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结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12.评价历史人物要看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 遵循各国的立法和刑律B. 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C. 保留各国原有的政权D. 提倡各国文化的融合2. [2]下列列举的人物中,属于“阿房宫八千歌舞”的是:A. 孔子B. 张良C. 韩非子D. 李斯3. [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时间是:A. 1949年B. 1966年C. 1978年D. 1989年4. [4]以下哪个事件发生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七七事变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收复台湾5. [5]近代中国最早的一张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天津条约》D. 《大东条约》6. [6]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主、民权、民生B. 民主、民主、民主C. 民生、民生、民生D. 民权、民权、民权7. [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8. [8]中共一大是我国成立的重要会议,它在哪一年召开的?A. 1921年B. 1937年C. 1945年D. 1949年9. [9]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个时期?A. 1840年-1842年B. 1900年-1901年C. 1898年-1900年D. 1856年-1860年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11]孔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

√ / ×12. [1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

√ / ×13. [13]中国是在南京成立的。

√ / ×1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出现④磨制石器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禹接受治水重任后,全身心投入治水。

他总结教训,采用开凿河渠加以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历经10年终于消除水患。

最能反映大禹治水精神的关键词是A.乐于助人B.创新坚韧C.奋发进取D.团结协作4.第一手史料是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那个选项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的第一手史料A.《漫画中国历史复商周卷》B.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C.司母戊鼎D.传说大禹治水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B.青铜时代与西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D.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6.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B.C.D.7.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发生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夏朝8.春秋后期楚国人李耳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欲了解老子更多的主张,应当阅读的著作是A.《史记》B.《论语》C.《齐民要术》D.《道德经》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世袭D.地方自主10.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A.古籍记载B.发掘的灰烬、烧骨C.神话传说D.史书论述2.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阅读下面《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表》,表中炎帝、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炎帝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制作工具黄帝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发明弓箭C.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的变化 D.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4.《三字经》中说:“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夏商周的兴亡更替。

夏、商亡国的共同原因是A.天灾频繁B.屡次迁都C.外族入侵D.暴君暴政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主要是因为在汉字发展史上,甲骨文()A.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B.成为字母文字的起源C.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D.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6.成语典故中藏着很多史实,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其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反映的史实是A.春秋争霸B.七雄争霸C.楚汉战争D.三家分晋7.这些肩扛劳动工具满面喜色的平民百姓最欢迎商鞅变法的哪一条?()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统一度量衡C.推行县制D.奖励生产8.下面三幅图片可共同佐证A.中华文明形成的历程B.秦灭六国战争的进展C.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活跃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商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法定货币是A.“半两”钱 B.刀币C.纸币D.五铢钱10.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因为剥削和压迫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黄巾起义也在其中。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相同点的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C.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D.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11.观察下表,分析秦汉两朝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秦朝西汉秦始皇下令焚烧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它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也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古老的原始人类。

材料中的“它”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A.B.C.D.3.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了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初祖”是()A.炎帝和黄帝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大禹 D.大舜和大禹4.位于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内的磨山楚城门,是对历史上楚国都城郢都纪南城城门的一个再现。

请问楚国的起源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5.下列图片中,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B.C.D.6.成语典故中藏着很多史实,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其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反映的史实是A.春秋争霸B.七雄争霸C.楚汉战争D.三家分晋7.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掾”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负责维护。

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

上述材料表明,都江堰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是A.造福成都平原B.李冰设计科学C.工程名声远扬D.历代政府维护8.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以下帝王的举措践行了孔子这一张的是()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并在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址名录的是A.云南元谋人遗址B.北京周口店遗址C.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D.东北红山遗址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该遗址居民A.生活于黄河流域B.处于旧石器时代C.己进入农耕社会D.已形成早期国家3.黄帝陵是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华人华侨与祖国联系的重要纽带。

以下发明创造与传说中的黄帝无关的是A.制作铁农具B.挖掘水井C.建造宫室D.发明弓箭4.据《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邦诸侯”指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郡县制D.三公制5.“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

”该诗句描述的文字是A.已发现最古老的汉字B.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C.记录祭祀典礼的金文D.全国规范使用的小篆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7.《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

这项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隋大运河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A.社会制度大变革B.私学兴盛C.诸侯国的兼并战争D.士人的解放9.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下列哪个印玺与这一制度关系最密切?A.B.C.D.10.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建立“西汉”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汉武帝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下面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的遗址是A.石家河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遗址3.“众志成城彰显山河志,万众一心凝聚家国情。

庚子(2020)年4月4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举行。

海内外中华儿女纷纷发来祭祖祈愿的视频表达美好祝愿。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他A.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B.建立了第一个国家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4.“上联:伊尹伴商汤成就大业;下联:助武王灭掉商纣。

”这副对联中,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A.伶伦B.吕尚C.仓颉D.管仲5.“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它”指的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楷书6.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争霸B.开凿灵渠C.战争的纷繁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7.“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8.儒、墨、道、法等学派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他们的相同点是()A.都要求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B.都强调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和民心C.都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D.都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A.统一文字B.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兴修灵渠D.修筑长城10.成语“揭竿斩木”是比喻武装起义。

爆发于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A.刘邦和项羽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李斯和赵高11.现行的国家和各地方监察委员会,是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机构。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是他们建造房屋时留下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

”材料中的“这里”是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 D.良渚古城3.史书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传说记载,至今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许多遗址、遗迹,如临汾的尧庙、芮城的大禹渡、运城的历山舜王坪等。

上述材料说明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B.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C.尧舜禹都是奴隶制王朝建立者D.山西著名旅游胜地地上文物众多4.俗话说:“水火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13 年时间,终于治好水患。

下列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联盟首领B.他是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C.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其子继承其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6.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这表明春秋时期A.出现了大规模民族交融B.国家出现了统一趋势C.诸侯争霸只能带来灾难D.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名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商鞅,他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图中哪一时间段?()A.A B.B C.C D.D8.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史》称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直立人之一,资料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成为研究直立人的典型标本”。

“它”指()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二里头遗址2.2020年7月,长江流域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受持续暴雨和洪峰影响,江水爆涨,引起沿江地区洪灾。

以下各个选项当中,也会受长江洪水影响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3.考古学研究在补史、证史方面具有功用。

某同学研究某一主题时,搜集的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主题可能是()①北京人头盖骨化石②河姆渡遗址陶器③黄帝A.原始农耕生活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C.中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的产生4.朝歌城外,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会战即将开始。

纣王迅速武装一批奴隶和战俘,仍无力抵抗强盛的周军,迫不得已逃回鹿台。

周人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涌来,他被迫点着了身边的柴草,伴随升腾的火焰,六百年的大商王朝也随他一同燃为灰烬。

这就是后世人们谈论甚多,却知之甚少的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5.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

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A.隶书B.甲骨文C.铭文D.小篆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A.诸侯开始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周王室加强了对天下的控制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7.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江南河8.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长城位于游牧地区与农耕定居地区连接处,在客观上起到经济、文化的汇聚作用,而且其防御效应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凝聚融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B.炎帝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C.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D.《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2.小华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出现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3.某校准备编写《中华文明之光》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A.诸侯叛乱保疆土B.司母戊鼎说青铜C.《齐民要术》写农学D.尊崇儒术立儒家第一章——文明起源篇第一节一个头骨鸣天下第二节稻粟见原始农业第三节炎黄联盟成华夏第二章——中华文化篇第一节片片甲骨话文字第二节____________第三节兼爱非攻谈思想4.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据此可以推断出() A.信中的“战事”指的是长平之战B.该信书写在纸张上C.信中的“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D.该信采用楷书书写5.下面是西汉前期人口数量变化表。

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D.政府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6.制作大事年表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位西汉将领的大事年表,这位将领是()A.管仲B.蒙恬C.项羽D.霍去病7.某历史剧组要拍摄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一组镜头,以此体现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景象。

下列符合剧中要求的素材是()A.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王莽改革引发动荡C.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统治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人类起源众说纷纭,目前多数人类学家的看法是()
A . 古猿进化说
B . 恐龙起源说
C . 上帝造人说
D . 女娲造人说
2.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 .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C .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D .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 下列哪些能够反映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中比元谋人进步()
①利用石块打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②还保留有猿类特征
③已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④过定居生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4.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5.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 . 黄帝
B . 禹
C . 炎帝
D . 舜
6.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 牧野之战
B . 春秋争霸
C . 楚汉之争
D . 官渡之战
7. 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

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 墨家思想
B . 韩非学说
C . 老子论道
D . 先师孔子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文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行省制
9.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0. 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成都
D . 杭州
11. 在中国,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 . 炎黄部落的形成
B . 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C . 西周实行分封制
D . 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2.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史实,下面正确的是()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C . 曹操建立魏国
D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A . 《本草纲目》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水经注》
二、综合题
14. 仔细观察下图书法,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上书体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采用的字体是上图中的________;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的字体是________。

(3)书体的发展演化有什么规律?
(4)你最喜欢哪种字体?为什么?
(5)在电脑打字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书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

……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16.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民贵君轻,仁政于民——________;无为而治,顺其自然——________;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________;以法治国,中央集权——________。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1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