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计算复习说课稿

化学式计算复习说课稿
化学式计算复习说课稿

化学式计算复习说课稿

化学计算是借助数学工具,从量的方面加深对化学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所涉及的计算中,关于化学式的计算是极其富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因为化学式是一个既可表征宏观物质又可表征微观粒子的化学特有符号,而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高中以后要学习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来说,化学式的计算是预先铺垫的重要基石。

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是: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化学式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或含一定质量某元素的化合物的质量;

5.不纯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需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是:

1.能用算术法或方程法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式的微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是:

1.学习客观严谨的态度。

2.了解化学式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上这些三维目标中,重点是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的正向运算,难点一是已知相对原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质量分数等求化学式等的逆运算;二是利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为了更好的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取创设生活情景引入——绘制知识网络,强调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联系——逐条理顺解题思路——重点题精讲精练的方法进行复习

而根据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学生作业等情况的分析,学生在化学式计算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逆运算的思路建立上,因此在复习中应当着重,最后总结出逆运算习题的解题思路规律。

以下是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

教师:放投影片:

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小龙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教师应把适当的运算过程呈现出来,或学生口述或由学生板演)

预设答案:

1、逐个计算元素质量分数,氮为35%,氢为5%,氧为60%;教师板演其中一种的具体过程!以防重复和占用时间太多。

2、逐个计算每种原子的相对质量。氮为28、氢为4、氧为48

预设教师评价:

对两种方法分别加以肯定,第一种非常清晰,第二种非常简明,

教师过渡语: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帮小龙解决这个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都自觉用到了一种化学特有的计算——化学式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复习的主题!

板书:化学式计算复习课

(以上占时5分钟)

到这里完成复习课的引入,采用的是创设生活情境法,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而解题思路方法的多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发的讨论和争执恰恰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

教师在黑板上适时地记录既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又留下思维火花的痕迹、而且教师展示的规范化书写也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虽然计算只是一种技能,但也要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科学规范的进行探究,因此这道题虽简单却要订正学生的解题格式。

习题以标签形式呈现也锻炼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提问:那位同学说说看根据化学式能进行哪

些计算?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耗时1分钟,共6

分钟)

教师投影展示。

哪位同学能来说说每种计算中的注意事

项?

预设答案:1、相对分子质量: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不同元素之间相加。

2、各元素质量比: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不同元素之间相比。

3、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质量占相对分子质量的质量分数。(耗时2分钟,共8分钟)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强调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化学式中的两个量: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先找出化学式的组成元素和每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再进行计算。

教师讲述: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但是这三种计算中除了第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和微观粒子有关以外,其他的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宏观概念,为什么也能用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这些微观事物的计算来解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入讨论,加以点拨。(耗时5分钟,共13分钟)

预设答案: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质量等于每个原子的质量之和,而每个原子的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成正比,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也就等于每个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对于各元素质量比,在一个分子中就相当于各种原子的质量之比;对于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一个分子中就相当于几个某种原子在一个分子中的质量分数。

以上步骤为拉开知识间网络,共耗时八分钟,通过整理三种计算,引出计算的依据,即用微观粒子的相对质量代替元素的实际质量,加深学生对计算的思考和本质认识,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化学的微观粒子观念的重要性。

而学生既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也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能力,讨论合作能力。

教师要求:现在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学生板演,教师解释元素质量分数已算出。

教师板书:2NH

4NO

3

现在在前面加2,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是多少呢?

教师追问,请计算这袋化肥中含氮元

素的质量?

学生计算回答

教师再放投影追问,这袋化肥是纯硝

酸铵吗?

学生回答不是。教师追问原因。(以

上用时4分钟,共17分钟)

以上是一组正向简单运算,宜短平快解决问题,并把发言权交给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并加以鼓励。

教师再追问纯度是多少?学生讨论计算

本题较难,应由一到两名学生讲解思路。教师配合以适当板演(以上用时4分钟,共21分钟)

教师讲述过渡:刚才我们回顾了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以及在微观上的计算依据,又进行了练习,都是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的,但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你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练习回答教师点评。(答案:56)

算术法或方程式法,指出方程式法是正向思

路。

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练习回答教师点评。(答案:56)

算术法或方程式法,指出方程式法是正向思

路。

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以上共8分

钟,共29分钟)

这部分是由教师给出三种不同的逆运算题目,题目呈现方式也有直接叙述型、信息给予型、表格型三种,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态也可以另选类似题型从不同角度练习。

小结:(3分钟,)

教师给出投影并语言提示学生由三维

目标的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提示学生总结出逆运算也要用上正向

运算的思路。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典型题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典型题 一、求相对分子质量 1、求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K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2(O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 (3)CuSO4·5H2O;_____________________(4)KAl(SO4)2·12H2O_________________ (5)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 CO(NH2)2;_____________________ (7)3Mg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5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求元素质量比 2、求下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1)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2H5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硝基甲苯是TNT黄色炸药的主要成分,它的化学式为C6H5CH3 (NO2)3,求三硝基甲苯 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求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4、求下列常见氮肥中的氮元素质量分数。 (1)尿素[CO(NH2)2];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铵[NH4NO3];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铵[NH4HCO3];______________(4)硫酸铵[(NH4)2SO4];_______________ (5)氯化铵[NH4Cl]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已知元素质量比和下角标,求相对原子质量 5、已知RO2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 8,求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人教版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化学组第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式与化合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上展开的。同时,本节课也为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化学式的涵义;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几书写。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验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为化学式的书写几意义; 其次,学情分析。认知基础上: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很

多物质的化学符号,为化学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习能力上: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我分析问题、归纳反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展示、感悟提升”及“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的三环五步式导学案课堂模式。采用问题引出、小组交流、讲解点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本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逐步深入、获得新知;点拨探究、扩展新知;课堂练习、迁移新知。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堂开始之前,提问学生写出几个元素符号,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元素组成的物质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表示方法。这样设计既复习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逐步深入、获得新知。 一、化学式的概念 利用对媒体展示氧气、氢气、水等化学式,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式的特点,归纳得出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合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然后提问学生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得出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并且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

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几种典型例题

1.计算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CuSO4·5H2O组成中,是由CuSO4和5个H2O分子组成的,因此是二者相对质量之和。 解答: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1×2+16)×5=250 2.计算NH4NO3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从NH4NO3的化学式知:组成硝酸铵的三种元素是N、H、O,在一个NH4NO3中分别计算各元素的相对质量比即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 ∵m N :m H:m O=(14×2):(1×4):(16×3) =28 : 4 : 48 =7 : 1 : 12 ∴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12 3.某黄铁矿中含FeS2为72%,计算该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36% B.38.4% C.42.6% D.48% 分析1:黄铁矿中含FeS2为72%,其余为杂质,再根据化学式算出FeS2中硫的质量分数。 设取黄铁矿100克,则其中FeS2的质量为:100×72%=72克,在72克FeS2中所含硫的质量为: 分析2:也可以根据对应关系计算:设100克黄铁矿中含硫的质量为x。 对应关系:黄铁矿~含FeS2~含2S 100克100×72%=72克x克 120 32×2 列出比例式:x=38.4克 解: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B. 4.有气肥(化学式为NH4HCO3)样品50克,其中含NH4HCO3为96%,则该气肥样品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A.17克 B.8.5克 C.6.5克 D.4克 分析1:样品中含NH4HCO3 96%,说明样品为不纯净的物质。利用纯度可以计算出50克样品中纯NH4HCO3的质量,再根据气肥的化学式算出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氮元素质量分数便可计算氮元素的质量。 50克气肥样品中所含纯NH4HCO3的质量:50×96%=48克 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50克样品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48×17.7%=8.5克 分析2:也可以根据对应关系计算,设50克气肥样品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x。 对应关系:气肥样品~含NH4HCO3~含N 79 14 50克50×96%=48克x克 列出比例式:x=8.5克 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B。 某元素R的单质跟氧气化合生成的氧化物中,R元素跟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原子个数5. 比为3:4,又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27 C.56 D.65 分析:由于已知氧化物中R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可以写出氧化物的化学式;又知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学式可以求算出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 设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在氧化物中R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R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3O4 又∵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且二者之间的质量比为21:8 ,x=56 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 6.某化合物由Na、S、O三种元素组成的,其钠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32.4%,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22.5%,且该化合物的式量为142,那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______。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

《物质构成的奥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义渡中学的马明昆,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研教材说课标”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表述: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包括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和本单元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与教材整合。 三、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方面、说课标 1、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及用途2、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特点4、知道元素含义,了解所表示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分析合作交流2、能够学会探究、学会表达3、通过想象类比分析归纳、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2、建立科学物质观3、能够形成主动参与意识4、养成良好科学品质 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将“物质构成的奥秘”划分为“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方面: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方面: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元素方面: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面: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化学式计算的解题技巧

专题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知识网络] [典例剖析] 例1、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 3H 5 ON)。丙 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 单纯计算熟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题目已被中考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这类计算作为传播最新科技、最新发现或普及健康知识等内容的载体。背景材料只需大致了 解,关键是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丙烯酰胺的化学式(C 3H 5 ON)。在计算中注意所给元素的顺序、 数准各原子的数目,并保证计算准确。 C 3H 5 ON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5+16+14=71 C 3H 5 ON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5∶16∶14=36∶5∶16∶14 C 3H 5 ON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71;36∶5∶16∶14;% 例2、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 定量的碘酸钾(KIO 3 )。1000g碘盐中约含碘。(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O-16)(1)__________g碘酸钾中含有碘。(保留小数点后3位) (2)成人每天约需×10-4g碘,假设这些碘是从碘盐中摄取的,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______g。 解析: 碘盐中碘元素的质量=碘盐中碘酸钾的质量×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需碘酸钾的质量为:/%= (2)需要食用碘盐的质量为:×10-4g/x=/1000g x= 答案: (1) (2) 例3、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 2 ·12H 2 O,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 = 1000mg)。试求: 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__________mg; 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__________mg; 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______(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案

化学式与化合价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2、化合价表示的方法。 3、化学式的书写。 4、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如aR b 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如:3H2SO4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 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个硫酸分子 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写法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高中化学说课稿《化学键》 化学键的说课教案辽宁省本溪市桓仁一中王海霞一、说教材:本节音标是物质结构中谈到化合物及单质结构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之后,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本节课自然而然地从原子过渡到分子,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后,对微观粒子的探索更进一步,这就引出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和单质,这样就可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使化学知识更这顺理成章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在课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离子键,即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样通过物理上的电子的知识把离子键引出来,很自然。这里又给出氯化钠的形成及电子式,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物质结构,这也是第一音标时的内容。第二课时提到共价键,这样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和单质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在高中阶段对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又提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难度加大,所以这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教材总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给出了化学键的定义,同时指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出能量关系,使得物质结构达到一个高点。二、说教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逐层深入并配合学生自己的一些问题,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三、说学法:思考、讨论相结合四、说教学设计: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即氯气和钠的反应引出离子键;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得出离子键,同时强调电子式的书写第二是利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并分析氯分子的结构得出共价键和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第三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并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化学键的教案课题离子键和电子式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授课时间2004/2/25 授课班级一年五班和一年六班教学目标知识掌握离子键和电子式能力达到抽象思维的思考方式德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人文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和电子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键和电子式教学关键离子键和电子式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考、练习、讨论、提出问题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意一、复习提问金属钠和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方程式是什么?思考作答温故知新二、引入新课馀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这是从表面看到化学所应有新物质生成,我们学过了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粒子,现在我们就来到微观世界,看一下氯化钠在微观世界的形成过程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听看大屏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形象地去理解化学知识三、讲授新课我们看到了钠和氯气的反应是氯分子先变成两个氯原子,钠原子也从它的固体中解脱出来,这样氯原子和钠原子相互接近,钠失去了一个电子给氯原子,两原子都形成了稳定结构,从而得到了氯化钠这种新的物质。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参加教师的一系列的讲课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于,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四、课堂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即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难度的习题分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五、课堂总结学生自己总结学生看书总结,能把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专题-(学生)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1.(2014黑龙江龙东)右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 3 )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________g。 2.(2014齐齐哈尔)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会引起坏血病,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维生素 C片来补充.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 6H 8 O 6 ,请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1%) 3.(2014铜仁)氯乙烷(C 2H 5 Cl)是运动场上常使用的一种喷雾止痛剂,它是 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4.(2014济宁)最近,网上有文章报道:一些厂家为了使生产出来的米线更白净、更筋道,在米线 中添加一些名为焦亚硫酸钠(化学式:Na 2S 7 O 5 )的食品添加剂,若长期食用,对人体危害很大。 阅读以上信息后,请回答:( 1)焦亚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焦亚硫酸钠中S、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5.(2014邵阳)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是治疗H 7N 9 禽流感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 C 15H 28 N 4 O 4 .试计算: (1)C 15H 28 N 4 O 4 的一个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2)C 15H 28 N 4 O 4 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6.(2014常德)2014年4月,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积极捍卫百度百科词条——“对二甲苯(简称: PX)”的科学解释行动,成为一道坚守真理的亮丽风景。对二甲苯(化学式:C 8H 10 )是一种重要 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属于低毒化合物。试计算: )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与化合价 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王宗林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并用规范语言描述化学式的涵义(重点) 2.知道一些符号和数字的意义(难点) 3.知道一些常见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符号了解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意义 2.通过分类,知道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则和常见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给人类交流带来的好处 课堂导学 1.化学式定义: 2.以H2O为例,说出化学式表示的4层含义 3.符号H、2H、H2、2 H2各具有什么意义 4.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读、写方法 【当堂作业】 1、化学式CO2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D.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2、“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在它们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C.“3”表示分子的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H2 B.He2 C.O2 D.N2 4、科学家通过宇宙探测仪查明金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名称为二氧化三碳的气体,其化学式的写法是() A.2O3C B.O2C3 C.C3O2 D.2OC3 化学式与化合价(课时1)课后练习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O表示2个氧分子 B.钠离子的符号是Na+ C.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CO2中含有氧分子 2、水(H2O)被称为“生命之源”,双氧水(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能分解 B.组成元素相同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P2O5---五氧化二磷 C.H2---2个氢原子 D.Ca+2---钙离子 E.Fe3O4---氧化铁 F.2H---2个氢元素 G.O2---2个氧原子 4、下列符号:2N N2 H2O 2CO SO2,其中数字“2”的意义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A.2个 B.1个 C.4个 D.5个 5、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化学式计算说课稿

《化学式计算》说课稿 复兴中学陈淑荣 1、说教材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这节课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部分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其涵盖了三种最基本的计算即根据化学式 ①求相对分子质量②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③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些内容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应掌握的基本计算, 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为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通过学生自学掌握部分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活动探究,让学会的同学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一虚假广告,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说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难点: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上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采用了“点拨引导法”和“讨论教学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下,组织学生自主看书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思维灵活性。 2.学法上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打算采用“学、探、议、练”的方式,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并通过“探、议”及时纠正,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首先我用一则化肥广告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进而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检查“预习导学”部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题,小组成员上黑板展示。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限时完成“课堂检测”,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教师再作以补充,强化认识。

初三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练习题(含答案)

34 )SO ( 2 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锌OZn B. 三氧化硫O 3S C. 氦气He 2 D. 氧化钙CaO 2. 已知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 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A. B. C. D. 4.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 2)所致。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5 5. 航天飞船常用铝粉和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 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5 D. +7 6. 与中数字“1”关系密切的是 A. 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 B.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质量 C. 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的数目 D. 物质的状态、原子的稳定性 7.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H 表示2个氢分子 B. 镁离子的符号为Mg 2+ C.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8.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2Cu 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Fe 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H 2S 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 Al 2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9. 明矾[KAl (SO 4)m ]可用作净水剂,在该物质中m 的值是 A. 1 B. 2 C. 3 D. 10 *10. H 2SO 3和H 2SO 4两种物质中,不同的是 A. 物质的类别 B. 所含元素种类 C. 硫元素化合价 D. 氧元素化合价 *11、元素A 与元素B 能形成AB 2型化合物,则A 、B 元素的核电荷数可能为 A. 13和17 B. 11和8 C. 6和8 D. 12和9 12.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①NH 3;②N 2;③NO ;④X ;⑤N 2O 5。根据规律,X 不可能是 A. NO 2 B. NaNO 2 C. N 2O 3 D. N 2O *13.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是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式计算的说课稿(新)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说课稿 泾源一中马正琴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如下说课。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这节课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部分“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其涵盖了三种最基本的计算即根据化学式①求相对分子质量②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③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些内容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为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学生自学掌握部分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活动探究,让学会的同学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一虚假广告,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说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

元素的质量分数。 难点: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上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采用了“点拨引导法”和“讨论教学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下,组织学生自主看书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思维灵活性。 2. 学法上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打算采用“学、探、议、练”的方式,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并通过“探、议”及时纠正,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展示图片: ⑴教师:如果用H”原子,用 (2)引入: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相对分子质量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87页有关内容,理解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合作交流 学生探讨:氢气(H2)分子、氧气(O2)分子、水(H2O)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并指明板演然后老师点评。 练习: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CO2, SO2 , 学生探讨:Ca( OH)2的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并指明板演然后老师点评。 练习: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NH)2 SO4 Mg(OH)2

八年级科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八年级化学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一.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A 原子个数+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例1. 计算水【HO 】、硫酸铝【Al 2 (SO ) 3】、 胆矶【CuSO ? 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 20的相对分子质量=1 X 2+16 X 1=18 Al 2 (S04)3 的相对分子质量 =27 X 2+ ( 32+16 X 4)X 3=342 CuSO 4 ? 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 X 4+5 X( 1 X 2+16) =250 例2. 计算3SO 2、2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解:3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3X( 32+1 6X 2) =192 2NH 4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 X( 14+1 X 5+12+16 X 3) =158 1.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NH 4NO 3 CaSO 4 ? 2H 2O 2KCIO 3 2?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 ,正确的是() A. 2 MgO 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X 24+16=64 B. 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14X 16 X 2=448 C. 2N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2(14+2)=32 D. 3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16X 2 X 3=96 3.碳酸氢铵(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80 D .以上都不正确 计算下列各相对分子质量 ① .氯气【CI 2】 ② .硫酸铵【(NH 4)2SO 4】 ③ .2H 2O ④ .2NaOH ⑤ .蔗糖【C 12H 22O 11】 ⑥ .绿矶【FeSO ? 7出0】 二.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 例1. 计算水(H 2O)中各元素的质 量比 解: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X 2) : 16=2 : 16=1 : 8 也可表示为:H 2O 中 H : 0=(1 X 2) : 16=2 : 16=1 : 8 例2. 计算硫酸铵【(NH 4)2SO 4】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及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NH 4)2SO 4 中 N : H : S: O= (14X 2): (1 X 8): 32: (16X 4) =28: 8: 32: 64=7: 2: 8: 16 1.计算高锰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练一练 B 原子个数+… 听懂了吗? 练一练吧! B.78 克 A.78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专项训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A.S B.H2S C.H2SO3 D.H2SO4 2.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为–1价 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 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 3.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②Cl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4.下列各组物质中,硫元素具有相同化合价的是() A.Na2SO4和SO3 B.SO2和SO3 C.SO2和H2SO3 D.S和H2S 5.某金属氧化物的组成为MO,如果在其氯化物中金属的化合价与该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相等,则该金属氯化物的组成为() A.MCl B.MCl2 C.M2Cl D.M2Cl 6.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K2MnO4) B.氧化镁(MgO2) C.氯化钾(KClO3) D.氯化亚铁(FeCl2) 7.某化合物化学式为HnMO2n已知在该化合物中M的化合价为+6,则n值为() A.1 B.2 C.3 D.6 8.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一组是() A.N2O3、NH3、NO、N2 B.NH3 N2 NO N2O3 C.NH3、NO、N2、N2O3 D.NO N2 N2O3 NH3 9.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1,该含氧酸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XO B.XO2 C.X2O D.XO3 10.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2,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XYZ B.X4YZ3 C.X2YZ3 D.X3YZ2 11.某元素R的氧化物分子中,R与O的原子个数比为2︰3,则R的化合价是() A.+2价B.+3价C.-2价D.-3价 1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氯化亚铁FeCl3 B.氢氧化钠NaOH C.氧化镁MgO D.碳酸钠NaCO3 13.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M化合价没有变化),则下列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A.MCl3 B.MSO4 C.M2(SO4)3 D.M(OH)3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的化合价数值等于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B.铁的化合价为零

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5篇)

篇一: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然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教案

专项复习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能根据提供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加强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整理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本专项复习内容为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的专项复习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单项复习,对有关计算的点逐一进行梳理并加以强化;二是综合练习,在单项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和运用,具体设计见如下学案: 专项复习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P:31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1)SO2(NH4)2CO3CaCO3BaSO4 设计意图:练习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加强对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2)二氧化碳硫酸铝 碳酸钠氢氧化铁 硝酸铜高锰酸钾 设计意图:根据物质名称写化学式,了解化学式的读法与写法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计算开始,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度。 2)(NH4)2SO4中氮、氢、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要求学生更细心。 3)醋酸(CH3COOH)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强化答案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若没有先对元素进行排序就直接填比值,答案是无效的。 3、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求Al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难度较低,学生参与度高。 2)求氢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难度加大,先根据名称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再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体现化学式书写的重要性。 4、根据物质质量求其中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1) 9g水中氧元素有g。 设计意图:常规简单计算。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更细心,强调答案填写的完整性(此处答案必须带单位)。 3)等质量的CO与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设计意图:难度逐渐加大,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5、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物质质量 【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1)g二氧化硫含20g硫元素。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计算开始,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说课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授课以基础知识为主,不增加难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上多少是多少,不抢进度,尽可能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有事可做,体现他们的成就感,在他们毕业时,不要对本学科带有任何遗憾。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个课题按正规课时分为二个课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课题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所表达的含义。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化合价,记化合价。第三个课时就是我今天讲的三个内容1、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的步骤,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来讲述推求的步骤和方法。2、是讨论部分:根据化学式求出某元素的化合价。就是已知化合物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以推求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书上没正面介绍,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自学来解决。3、化学式的读法这部分内容属于规则性质,无多少道理好讲,但要求记住和应用。第四课时就下一节课要讲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内容,书本上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在下一课教学中不准备任意扩大与加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出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背诵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都在于:如何应用化学价来求化学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撑握这部分知识,首先按课本上讲解了求化学式的五步骤,然后马上进行反馈,最后又介绍了一种方法,十字交叉法,使学生更好、更快写出化学式来。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复习部分 首先创设情景,通过猜迷语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温故旧知识,其次是通过默写元素符号、化合价为本课讲述的内容作准备新课部分 新课部分 1、应用化学价来求化学式:要是由老师讲解,学生领悟方法,并通过反馈得 以落实 2、讨论部分和化学式的读法:主要由学生完成,以此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发杨互帮互助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