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古代地理
高中历史地理小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地理小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地理背景。
在历史地理方面,中国古代文明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古代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些小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中心: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们的政治中心也有一定的特点。
夏朝的政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而商朝的政治中心则位于今天的河南、陕西和山西一带,周朝的政治中心则位于黄河流域的西周地区。
这些政治中心的位置都在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说明古代中国政治的重心也是从东部地区开始形成的。
2. 古代中国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有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中夏、商、周和秦。
这四大古国都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其中中夏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商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陕西和山西一带,周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一带,秦朝的政治中心则位于今天的陕西和甘肃一带。
3. 古代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域:古代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域有两大区域,一是华北平原地区,它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和山东等省;另一是长江流域地区,主要是包括今天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省。
这两个地区都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雏形。
4. 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流域地区是中国古代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而长江流域地区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心。
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5. 古代中国的山川地理:古代中国的地理条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影响至深。
中国大陆主要有五大山脉,分别是秦岭山脉、太行山脉、大别山脉、连山和五岭山脉。
这些山脉地势险峻,对中国古代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同时,中国大陆还有三大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和珠江,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文学常识中的地理常识
文学常识中的地理常识
1. 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 古代地理方位:东为左,西为右。
3. 河:黄河。
江:长江
4.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5. 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6.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7.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9.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0.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1. 中国的古称:“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禹域”“中域”“九州”“震旦”。
12. 四大名桥:广东潮州的广济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
13.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14.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15.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16.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17.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18.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资源分布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资源分布古代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分布。
这种地理特征与资源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
一、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极其多样,涵盖了广袤的平原、崇山峻岭、沃土丰河以及高寒的草原和沙漠等特点。
这种多样性赋予了古代中国丰富的资源和不同的经济特色。
1. 平原区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广阔的平原地貌,其中包括中国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这些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山地与丘陵区域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由山地与丘陵构成,其中包括了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和华南丘陵等。
这些地形崎岖,气候多变,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业发展。
然而,这些地区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金、银、铜、锡、铅和锌等。
这使得这些山区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矿产开采区域,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3. 高寒地区和沙漠区域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高原地区被称为高寒地区,而中国西北地区和北方的河套地带及内蒙古地区则主要由沙漠和戈壁地带组成。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苛刻,大部分不宜人类居住和资源开发,然而,这些地区也有特殊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二、资源分布的特点与利用古代中国的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并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农业资源中国古代的农业依托于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江河流域和沿海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适宜的降雨量和气温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古代农民通过治理水利,开垦平原,实施有效的灌溉,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
黄河流域的小麦,长江流域的稻米以及南方的茶叶和丝绸等作物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
2. 矿产资源中国古代矿产资源的分布广泛,主要包括铁、金、银、铜、锡、铅、锌、煤炭等。
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农具和武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100条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100条一、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中国古代特殊地理称谓的高中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特殊地理称谓的高中文学常识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毛爷爷的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一、朝代传说类①三代夏、商、周。
②三王伏羲、燧人、神农。
③五帝有三种说法:其一,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臾。
其二,皇帝、颛臾、帝喾、尧、舜。
其三,少昊、颛臾、帝喾、尧、舜。
二、地理类①三山相传是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②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辖京都及附近地区。
③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④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国语》及《史记》中专指太湖及附近的湖。
⑤五方东、南、西、北、中,各处。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⑥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宇宙或天下。
⑦八荒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面荒远之地,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⑧九州古代天下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也泛指中国。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成都:锦官城三、官职类①三公周: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东汉:太尉、司徒、司空。
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②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官。
③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或者中军、左军、右军。
中军是三军统帅。
④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四、天文历法类①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②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
③五行金、木、水、火、土。
④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国古代地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国古代地理中国古代地理重点复习中国古代地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地理,可以对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了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国古代地理的内容。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东部濒临海洋,有利于交通和经济发展;西部则以高山和高原为主,地形复杂多样。
二、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的地理特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平原地带和西部高原地带。
1. 东部沿海地带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沿海港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
同时,这一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
2. 中部平原地带中部平原地带被誉为中国的粮仓,拥有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非常发达。
同时,这里还是中国的人口集中地区。
3. 西部高原地带中国的西部高原地带地势较高,以青藏高原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这一地区的气候凉爽、干燥,适宜养殖业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的重要地理区域中国古代地理可以分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南山地、华南沿海、西北草原等重要地理区域。
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是我国的农业和经济重要地区,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2.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工业基地。
这里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但由于长期的人工耕作和植被保护,使得这里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3. 西南山地西南山地包括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地势较高,山峦起伏,盛产水果、茶叶等农产品。
同时,这里还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区。
4. 华南沿海华南沿海地区被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所覆盖,这里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5. 西北草原西北草原是中国的北部农牧交接地带,盛产羊毛、牦牛等畜产品。
这里的气候干旱,草原广阔,是祖先们放牧、游牧的地方。
总结:通过对中国古代地理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这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非常重要。
文化常识之古代地理专题练习
文化常识之古代地理专题练习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D.《谈读书》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作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下列句子括号内判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来装饰你的居室,保你蓬荜生辉。
(句中的蓬荜生辉用语得体)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后“成才”。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C.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
(这句话表述错误,应该是“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D.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这个句子错在“阳”应该指的是水南山北)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地理方位,其中,“阴”指的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C.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D.中国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命名。
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李清照号六一居士。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丝竹”是传统民族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其中“竹”指弦乐器,如二胡、笛子。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诗句“阴阳割昏晓”是形容泰山之高峻。
C.“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古人有名、字、号之分,如“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半山、醉翁分别是王安石、欧阳修的号。
文学常识集锦
第一部分常考文学常识第1篇常考作家作品一、上古二、先秦三、汉朝四、魏晋南北朝五、唐朝六、宋朝七、元朝八、明朝九、清朝十、外国常考作家作品第2篇其它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之“一”二、文学常识之“二”三、文学常识之“三”四、文学常识之“四”五、文学常识之“五”六、文学常识之“六”七、文学常识之“七”、“八”八、文学常识之“十”九、文学常识之“十二”、“十三”第二部分常考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官职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节俗与生肖七、饮食文化八、文史典籍九、目录辞书第三部分四大名著知识梳理一、《红楼梦》常考知识点二、《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水浒传》常考知识点四、《西游记》常考知识点第一部分常考文学常识第1篇常考作家作品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包括上古时期的神话、先秦时期的散文、两汉时期的辞赋、乐府民歌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各个时期作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都是小升初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
一、上古上古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神话。
所谓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解释,往往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等。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等。
二、先秦(一)儒家经典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六经”:在“五经”后增加《乐经》(二)诸子散文1.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尚”即“上”,《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的历史。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一、上古神话1. 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1.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六艺”又称“六经”,在“五经”后增加《乐》。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著有《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4. 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墨子》《庄子》5. 左丘明,春秋时代鲁国人,著名史学家,据说他是《左传》《国语》两书的作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春秋三转”:《左转》、《公羊传》、《谷梁传》6.《诗经》以“诗三百”为代称。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理因素一直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北与中亚各国接壤,南隔南海与东南亚诸国相望。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海洋,北有高山,南有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域差异较大,使得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形势多样,主要特征是河流的纵横交错和山脉的纵横分布。
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中国的灌溉、交通和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崂山等,这些山脉将中国划分为数个地理分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地理景观和资源条件。
接下来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分部。
根据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
九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包括东北的冀州、幽州、并州,华北的青州、兖州、徐州,中原的荆州、扬州、荆南,以及四川的蜀州。
每个九州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背景。
三十六个郡县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由九州下分而来。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山东曲阜、陕西长安等。
这些地方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除了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中国的地理分部还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八达六合之说。
八达是指中国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八个行政区域,分别是中国北方的冀、幽、并、青、兖、徐,中国南方的豫、扬;六合指的是六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分别是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外。
这些地理分部的划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必备总结学语文,对课文的学习中,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地理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地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五天文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高中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有哪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欢迎大家阅读。
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
“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 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 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三辅
三辅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 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 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 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 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 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 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 《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 东。”
六合 八荒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 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 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 合,虎视何雄哉!”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 千古,横有八荒。”
江左 江右
•江左,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 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 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 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 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谢谢观赏
•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 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 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 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 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文言常识-古代地理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 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 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 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 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 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 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 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 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郡道路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 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 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 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 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 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 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 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 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 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 个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