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复习 文九巴
金属材料学复习文九巴
金属材料学复习文九巴1.钢中的杂质元素:O H S P2.合金元素小于或等于5%为低合金钢,在5%-10%之间为中合金钢,大于10%为高合金钢3.奥氏体形成元素:Mn Ni Co(开启γ相区)C N Cu(扩展γ相区)4.铁素体形成元素:Cr V Ti Mo W5.间隙原子:C N B O H R溶质/R溶剂<0.596.碳化物类型:简单间隙碳化物MC M2C 复杂间隙碳化物M6C M23C M2C37.合金钢中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σ相、AB2相和B2A相8.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特殊碳化物的析出的初期阶段,形成[M-C]偏聚团,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9.二次淬火:淬火钢在回火时,冷却过程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
10.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1.改变奥氏体相区位置2.改变共析转变温度3.改变S和E等零界点的含碳量11.合金元素对退火钢加热转变的影响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化物,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影响程度不同。
V Ti强碳化物和适量的AL强烈阻碍晶粒长大,他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熔点高,高温下稳定,不易聚集长大,能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Wu Mo Cr中强碳化物也有阻碍作用,但是影响程度中等。
Si Ni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影响不大。
Mn P等元素含量在一定限度下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12.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1.提高耐回火性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提高铁素体在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从而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2.淬火钢在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和二次淬火,提高钢的性能。
3.对回火脆性的影响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降低晶界强度,从而使钢的脆性增加13.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和第二相强化14.合金元素对钢在淬火回火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影响1.合金元素一般均能减缓钢的回火转变过程,特别是阻碍碳化物的聚集长大,相对的提高钢中组成相的弥散度2.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是铁素体强化,并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金属材料学文九巴第三章课后答案
金属材料学文九巴第三章课后答案3-1 在结构钢的部颁标准中,每个钢号的力学性能都注明热处理状态和试样直径或钢材厚度,为什么?有什么意义?答:试样直径或钢材厚度影响钢材的淬透性能。
3-2为什么说淬透性是评定钢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答:结构钢一般要经过淬火后才能使用。
淬透性好坏直接影响淬火后产品质量3-3调质钢中常用哪些合金元素?这些合金元素各起什么作用?答:Mn:↑↑淬透性,但↑过热倾向,↑回脆倾向;Cr:↑↑淬透性,↑回稳性,但↑回脆倾向;Ni:↑基体韧度,Ni-Cr复合↑↑淬透性,↑回脆;Mo:↑淬透性,↑回稳性,细晶,↓↓回脆倾向;V:有效细晶,(↑淬透性),↓↓过热敏感性。
3-6某工厂原来使用45MnNiV生产直径为8mm高强度调质钢筋,要求Rm> 1450Mpa, ReL> 1200Mpa, A>0. 6%,热处理工艺是(920士20) C油淬,(470士10) C回火。
因该钢缺货,库存有25MnSi钢。
请考虑是否可以代用。
热处理工艺如何调整?答:能代替,900C油淬或水淬,200C回火3-7试述弹簧的服役条件和对弹簧钢的主要性能要求。
为什么低合金弹簀钢中碳含量一般在0. 5%~0. 75% (质量分数)之间?答:服役条件:储能减振、一般在动负荷下工作即在冲击、振动和长期均匀的周期改变应力下工作、也会在动静载荷作用下服役:性能要求:高的弹性极限及弹性减退抗力好,较高的屈服比;高的疲劳强度、足够的塑性和韧度;工艺性能要求有足够的淬透性;在某些环境下,还要求弹簧具有导电、无磁、耐高温和耐蚀等性能,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冶金质量总的来说是为了保证弹簧不但具有高的弹性极限、高的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弹簧钢含碳量要比调质钢高),还要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含碳量太高必然影响塑性和韧性了)。
3-8弹簧为什么要求较高的冶金质量和表面质量?弹簧的强度极限高是否也意味着弹簧的疲劳极限高,为什么?答:要严格控制弹簧钢材料的内部缺陷,要保证具有良好的冶金质量和组织均匀性;因为弹簧工作时表面承受的应力为最大,所以不允许表面缺陷,表面缺陷往往会成为应力高度集中的地方和疲劳裂纹源,显著地降低弹簧的疲劳强度不--定高。
金属材料学复习范文
金属材料学复习范文一、金属材料的组织金属材料的组织是指金属材料内部的晶粒结构和相组成。
金属材料的晶粒是由一个个金属原子有序排列而成的。
根据晶粒的大小,可将金属材料分为多晶材料和单晶材料。
多晶材料的晶粒多为多个晶粒拼接而成,晶粒之间有晶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单晶材料的晶粒完全连续,没有晶界,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组织还包括相结构的组成。
金属材料中存在多种相,如铁碳合金中存在铁素体、珠光体和渗碳体。
不同的相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常见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强度、韧性、硬度和塑性等。
物理性能是指材料的热学、磁学、导电导热等性能。
化学性能是指材料与环境介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和腐蚀行为。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组织密切相关。
晶粒尺寸小、均匀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韧性较差;晶粒尺寸大、具有较多的晶界的材料韧性较好。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方面,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热传导设备中。
金属材料还具有磁性和弹性等特性,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化学性能方面,金属材料在酸、碱等介质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如涂层、表面处理等。
三、金属材料的加工金属材料的加工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改变其形状、尺寸、性能和应用特性的过程。
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包括锻造、压力加工、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
锻造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外力使其变形,以改善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方式。
压力加工是通过机械力或液压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常见的压力加工工艺有冲压、拉伸、挤压等。
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热源、电弧等加热并施加压力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焊接可以分为气焊、电焊、激光焊等多种方式。
金属材料学 总结
2.对马氏体淬透性的影响
《金属材料学》 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
本课程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 钢的合金化概论
(合金元素的作用) 第二部分:第2~第8章
具体钢铁材料分析讨论 第三部分:第9~第11章
Al、Cu、Ti有色金属
第一部分
序论:略 第1章:钢的合金化概论 一、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是指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
(3) 按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分类
提高奥氏体层错能元素 Ni,Cu等
降低奥氏体层错能元素 Mn,Cr等
2、钢中合金元素分布(存在形式)
(1)合金元素在钢中分布或存在形式有4种
形成非金属相(非金属夹杂) 溶入固溶体 形成强化相(化合物相) 游离态存在或自由存在 (2)合金元素在晶界偏聚(或晶界内吸附) 什么叫晶界偏聚?产生的原因?晶界偏聚特点 如何用晶界偏聚理论解释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
好的焊接性能
(3)耐大气腐蚀性能
(4)经济性能要求
2.化学成分及合金化特点(我国)
1.低碳(低于0.2%),低合金 2.主加元素Mn,一般低于2% (基本上不加Cr,
Ni) 固溶强化,细化晶粒 3.附加元素:Al,V,Ti,Nb 细化晶粒,沉淀强化 4.加Cu,P改善耐大气腐蚀性能 5.加入微量稀土元素 脱S,去气,净化材质,改变夹杂物形态与分布。
2.控制轧制的工艺方法
(1)在高温下,再结晶区变形; (2)在紧邻Ar3以上的低温无结晶区变形; (3)在A-F两相区变形
金属材料学-复习总结
2)合金工具钢:含碳量小于1%时用千分之几表示, 如 9SiCr,9Mn2V等。
含碳量大于1%时不标碳含量,如 Cr12MoV, CrWMn等。
• (2)合金元素含量(Cr轴承钢和低Cr工具 钢除外)
• 1)平均含量少于1.5%的合金钢仅表示元 素,一般不标含量, V、Ti、B、RE除外
• 2) 含量在1.5%~2.49%,2.5%~3.49 %,…22.5%~23.49%…
之间的应用基础科学。
• MSE四要素
–使用性能 –材料的性质 –结构与成分 –合成与加工
使用性能 性质
制备与加工
成分与结构
• •
•工程材料
• • •
按化学成分分:
黑色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氧化物陶瓷(Al2O3,SiO2,MgO,ZrO2) 非氧化物陶瓷(SiC, Si3N4等)
(一) 按与Fe相互作用分类
1.奥氏体形成元素 C, N, Cu, Mn, Ni, Co
2.铁素体形成元素 Hf, Zr, Ti, Ta, Nb, V, W, Mo, Cr, Si, Al
能与α-Fe形成无限固溶体Cr、V; 能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Co、Mn、Ni
•
质量等级为A的沸腾钢
•
2.2.2 优质碳素结构钢编号原则
• 钢号以碳的平均质量万分数表示。 • 如20、45等。 20表示含C:0.20%(万分之20)。 • 类似的 • 10,20,35,10F等
2.2.3 碳素工具钢编号原则
• 碳素工具钢都是高级优质钢或特级优质钢 • 用“T”(碳)+表示含碳量千分之几的数
0.045
0.035
0.035
0.030
金属材料学(12)复习2006.9.1
32
(4)沉淀物的形貌
G.P区、沉淀相可呈盘状、针状、球状等, 主要系因其弹性能、界面能不同,自由能变 化ΔF为:ΔF=-νΔFν+Sγ+νε ν为体积、ΔFν为基体与沉淀物的单位体 积自由能差、S为沉淀物的表面积、γ为沉 淀物的单位面积表面能、ε为单位弹性能 。-νΔFν为形核的动力项,Sγ+νε为形 核阻力项。
应力场弥散 合阻力小
位错直线 强度低
时效初期,应力场高度弥散不足以使 位错弯曲。在位错运动的某一时刻, 部分应力场的峰值处于位错前方,对 位错有向后推力,峰值处于位错后方 的应力场的作用力则反之,两者的作 用有一定程度的抵消,对位错的合阻 力小。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陈铮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陈铮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15
21世纪初的材料科学技术
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环境材料将 日益受到重视 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初最为活跃 的领域 21世纪将逐渐实现按需设计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陈铮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16
第二章
铝合金
材料学院
陈铮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陈铮
服役行为与寿命
成分与结 构 合成与制备
材料特性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6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研究材料成份/结构、制备/ 合成、性能和使用效能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 在 结构与成分,包括原子及所观察尺度范围(纳 原 米、介观、微 观、宏观)内原子的排列组 子 合。 尺 度 使原子(原子团)、分子可得到特定排列组 合的合成与加工,得到的使用性能; 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服役条件及其有效性度量 四要素是一个整体,内部联系是核心与活力。
金属材料学复习提纲
《金属材料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基本概念:●碳素钢:碳量小于1.35%(0.1%-1.2%),除铁、碳和限量以内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钢。
●合金渗碳体:Fe3C中的铁原子可以被其他金属原子所置换,形成以间隙化合物为基体的固溶体,一般把它们称为合金渗碳体。
●偏聚:指固溶体内溶质原子富集的小区域(偏聚区)的形成过程。
●等温淬火:把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并均匀化后,使之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260~400℃),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浴或碱浴中,等温保持一定时间(一般在工艺。
●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主要发生在回火温度为250~400℃。
1在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后再加热到更高温度回火,可以将脆性消除,使冲击韧性重新升高。
此时若再在200~350℃温度范围内回火将不再会产生这种脆性。
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3断口为沿晶脆性断口。
●第二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又称可逆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
发生的温度在400~650℃。
(1)具有可逆性;(2)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关;回火保温后,缓冷出现,快冷不出现,出现脆化后可重新加热后快冷消除。
(3)与组织状态无关,但以M 的脆化倾向大;(4)在脆化区内回火,回火后脆化与冷却速度无关;(5)断口为沿晶脆性断口。
●淬透性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硬层(马氏体层)深度。
它是衡量各个不同钢种接受淬火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和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
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碳含量越高,则钢的淬硬性越高。
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比较小。
淬透性才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表示。
重点内容:1.钢中杂质元素S、P的危害硫的最大危害是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造成热脆的原因是由于FeS的严重偏折。
金属材料学 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常用Me表示)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Fe的元素C,N,Cu,Mn,Ni,Co,W等铁素体形成元素: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γ-Fe不稳定的元素Cr,V,Si,Al,Ti,Mo等原位析出:指在回火过程中,合金渗碳体转变为特殊碳化物。
碳化物形成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
如Cr钢碳化物转变异位析出:含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过饱和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如V,Nb,Ti。
(W和Mo既有原味析出又有异位析出)网状碳化物:热加工的钢材冷却后,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过剩碳化物(过共析钢)或铁素体(亚共析钢)形成的网状碳化物。
水韧处理:高锰钢铸态组织中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显著降低钢的强度、韧性和抗磨性。
将高锰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温度范围,使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然后在水中快冷,使碳化物来不及析出,从而获得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水韧后不再回火)超高强度钢:用回火M或下B作为其使用组织,经过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大于1400 MPa (或屈服强度大于1250MPa)的中碳钢,均可称为超高强度钢。
晶间腐蚀:沿金属晶界进行的腐蚀(已发生晶间腐蚀的金属在外形上无任何变化,但实际金属已丧失强度)n/8规律:随着Cr含量的提高,钢的的电极电呈跳跃式增高。
即当Cr的含量达到1/8,2/8,3/8,……原子比时,Fe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显著提高,腐蚀也跳跃式显著下降。
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
黄铜: Cu与Zn组成的铜合金青铜: Cu与Zn、Ni以外的其它元素组成的铜合金白铜: Cu与Ni组成的铜合金灰口铸铁:灰口铸铁中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其断口呈暗灰色。
金属材料学总复习资料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109:58:5709:58Oc t-2021-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9:58:5709:58:5709:58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120.10.2109:58:5709:58:57October 21,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1日上午9时58分 20.10.2120.10.21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上午9时58分 57秒09:58:5720.10.2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9时 58分20.10.2109:58Oc tober 21, 2020
➢ 合金模具钢(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 ➢ 合金量具钢:
15
特殊性能钢
➢ 不锈钢(金属的防腐措施) ➢ 常用不锈钢(不锈的原理?组织和性能特点):
马氏体型不锈钢(1Cr13、2Cr13、3Cr13、4Cr13) 铁素体型不锈钢(1Cr17、1Cr17Ti、1Cr28等) 奥氏体型不锈钢---18 – 8型钢 (0Cr18Ni9、1Cr18Ni9、0Cr18Ni9Ti 、
Mf点下降)
C曲线右移、
Ms和
③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
硬化)
14
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
➢ 合金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普低钢)、合金渗碳钢、合金调质 钢、合金弹簧钢、滚动轴承钢——性能及用途
➢ 合金工具钢:
合金刃具钢(低合金刃具钢、高速钢) 锻造→球化退火→机加工→淬火→回火(570℃三次)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1 金属元素的碳化物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类型碳化物:强Ti,V Zr,Nb 中强W,Mo,Cr 弱Mn,Fe氮化物:强Ti,V,Zr,Nb 中强W,Mo,Cr 弱Cr,Mn,Fe金属间化合物类型:σ相(脆性相),AB2相(强化相),AB3相(有序相)。
2.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1)合金元素通过改变临界温度点的温度来影响铁碳相图a.奥氏体形成元素锰镍碳氮铜使A3温度下降,除Co外它使A3温度升高b.铁素体形成元素W。
Mo,Si,Al,Ti,Nb,V等使A3温度升高,Mn可以使A1温度下降,使晶粒细化,强度增加。
(2)Me提高抗软化能力,在回火时参与奥氏体转变产物:①回火温度在贝氏体转变区域时,会转变成贝氏体,②在珠光体转变区域时,会等温转变成珠光体,在残余奥氏体稳定区进行保温过冷时γ不转变,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发生马氏体转变合金钢在Ms点以下回火时,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变成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的过饱和度不下降,发生碳原子偏聚,与马氏体不同,比马氏体稳定。
3.影响工程结构钢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判断工程结构钢的焊接性?钢的焊接性的好坏取决于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合金元素决定淬透性,碳决定淬硬性。
影响因素:①增加淬透性,焊后冷却时发生M 相变,提高内应力②钢中含碳量增加M的比容和硬度,引起内应力的增加③降低Ms点,从而减低M转变温度,钢塑性差④钢种含氢量上升使钢塑性下降,引起氢脆以焊缝热影响区的硬度来判断钢的焊接性,其硬度达到350HV时易于产生裂纹,故一般控制其硬度不超过250HV,碳当量在0.47以上时,影响区的硬度可超过350HV,这是一个界限4.工程结构钢的强化方式有哪些?给出钢种能判断强化机制,及合金元素的作用(1)固溶强化:主要利用Mn,Si,Cu,P等元素溶入铁素体来提高强度。
P的强化作用大,由于低碳钢的塑性储备大,加入一定量的P不至过多的减低塑韧性细晶强化:用铝脱氧生成的细小弥散的AlN质点。
金属材料学--工程材料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解析
金属材料学--工程材料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解析金属材料学—工程材料基础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一,合金元素及其分类1、合金元素:为使钢获得预期的性能而有意识地加入碳钢中的元素。
按与碳的亲和力大小,合金元素可分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Co,Cu,Si,Al,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W,Mo,Cr等此外,还有稀土元素:Re2、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1)合金元素可溶入碳钢三个基本相中:铁素体、渗碳体、和奥氏体中。
分别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渗碳体和合金奥氏体。
合金元素在铁基体和奥氏体中起固溶强化作用。
固溶强化:利用点缺陷对金属基体进行强化的一种合金化方法。
方式是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度、硬度升高。
2)当钢种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形成一系列合金碳化物,如:MC, M2C,M23C6、M-C3和M3C 等。
合金元素之间也可以形成化合物即金属间化合物,一般来说,合金碳化物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熔点高、硬度高,加热时难以溶入奥氏体,故对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3、合金元素对钢中相平衡的影响按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上的相区的影响,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扩大γ区的元素: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并能稳定γ相的元素,使A3下降、A4上升。
Mn,Ni,Co,C,N,Cu。
扩大α区的元素:铁素体形成元素:在α-Fe中有较大溶解度并使γ-Fe不稳定的元素。
能缩小γ相区,扩大α相存在的温度范围,使A3上升、A4下降。
如Cr、V、Mo、W、Ti、Al、Si、B、Nb、Zr 等。
扩大奥氏体区的直接结果是使共析温度下降;而缩小奥氏体区则使共析温度升高。
因此,具有共析组织的合金钢碳含量小于0.77%,同样,出现共晶组织的最低含碳量也小于2.11%。
4、合金元素对钢中相变过程的影响1)对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元素过程的影响a 对奥氏体形核的影响:Cr、Mo、W、V等元素强烈推迟奥氏体形核;Co、Ni等元素有利于奥氏体形核。
金属材料学知识点总结.doc
金属材料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梳理和总结,,王永强,,《金属材料学》,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MSE),,不锈钢和耐热钢,4,,,钢的合金化原理,1,,工程结构和机械制造结构钢,2,,工模具钢,3,,5,,有色金属合金及新型金属材料,6,铸铁,,,,,,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第1章-金属材料学的核心,,第2-3,7章,,第4章,,第5-6章,,第8章,,第9-15章,一、金属材料学科定位与分类,,,,材料,能源,信息,材料Materials 是人类用于制造生活和生产工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根本性支柱之一;是国民经济、国防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1.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MSE—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关于材料成分、制备与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使用性能诸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的开发与应用的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二级学科,1.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学:从科学意义上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一致的,只不过研究对象限于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学科属于应用科学基础范畴,它以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晶体学为基础理论,结合冶金、机械、化工等学科知识,去探讨金属材料的成分(compositons)、工艺(processes)、组织结构(microstructure)、性能及使用性能(properties、perance)之间的内在规律,并联系具体器件或构件的使用功能,力求能用经济合理的办法制备出来。
,确立两个关系: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间的关系;组织结构与成分和加工工艺间的关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主要任务,,加工工艺材料成为工业产品的桥梁,化学成分最本质因素,性能材料应用的基础,组织结构最直接因素,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改进材料的合成与工艺。
金属材料学 简要总结
《金属材料学》复习总结第1章:钢的合金化概论一、名词解释:合金化:未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或工艺性能而特别在钢铁中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化。
过热敏感性:钢淬火加热时,对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的敏感性。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二、填空题:1.合金化理论是金属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过程控制的重要原理,是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之间有机关系的根本源头,也是重分发结材料潜力和开发新材料的基本依据。
2.扩大A相区的元素有:Ni、Mn、Co(与Fe-γ无限互溶);C、N、Cu(有限互溶);α无限互溶);Mo、W、Ti(有限互溶);扩大F相区的元素有:Cr、V(与Fe-缩小F相区的元素有:B、Nb、Zr(锆)。
3.强C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Nb、V;弱C化物形成元素有:Mn、Fe;4.强N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Nb、V;弱N化物形成元素有:Cr、Mn、Fe;三、简答题:1.合金钢按照含量的分类有哪些?具体含量是多少?按含碳量划分又如何?●按照合金含量分类: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在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10%;●按照含碳量的分类:低碳钢:w c≤0.25%;中碳钢:w c=0.25%~0.6%;高碳钢:w c>0.6%;2.加入合金元素的作用?①:与Fe、C作用,产生新相,组成新的组织与结构;②:使性能改善。
3.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1)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F形成元素均是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V等(2)S点向左下方移动,意味着共析C含量减小,使得室温下将得到A组织;E点向左上方移动,意味着出现Ld的碳含量会减小。
4.请简述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影响。
(1)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以提高碳在A中的扩散激活能,对A形成有一定阻碍作用;(2)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Co可以降低碳的扩散激活能,对A形成有一定加速作用。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个人整理版》 一
原子半径对溶解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般规律为:ΔR 8%,可形成无限固溶体; ΔR 15%,形成有限固溶体;ΔR 15%,溶解度极小。
按照碳化物形成能力由强到弱排列,常用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Nb、V、Mo、W、Cr、Mn、Fe等。它们都是过渡元素。过渡族金属元素可依其与碳的结合强度的大小分类。钛(Ti)、锆(Zr)、铌(Nb)、钒(V)、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钨(W)、钼(Mo)、铬(Cr)是中等强度碳化物形成元素;锰(Mn)和铁属于弱碳比物形成元素。
合金元素对S、E点的影响1、凡是扩大 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2、凡是封闭 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S点左移,
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小。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式体的碳含量减小。
合金元素对临界点的影响合金元素对碳钢的重要影响是改变临界点的温度和碳含量,使合金钢和铸铁的热处理制度不同于碳钢。奥氏体形成元素Ni、Mn等使共析温度A1向左下移动;铁素体形成元素Cr、Si等则使共析温度A1向上移动,合金元素对A3的影响同A1.
碳化物形成的一般规律1、碳化物类型的形成2、相似者相溶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4、NM/NC比值决定了碳化物类型5、碳化物稳定越好,溶解越难,析出越难,聚集长大也越难。
合金钢的加热奥实体化:合金钢加热时的转变包括奥氏体相的形成,碳化物和铁素体的溶解。奥氏体相中合金元素的均匀化,溶质元素的晶界平衡偏聚,奥氏体晶粒长大。
根据轴承的工作条件和失效破坏情况,轴承钢的性能应满足(1)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2)高的接触疲劳强度(3)高的弹性极限和一定的韧度(4)一定的耐蚀性(5)尺寸稳定性好(6)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材料学院
张静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10
固溶处理及时效
淬火:将铝合金从固态下的高温状态以过冷或过饱和形式
固定到室温。结构不发生变化,称为固溶处理
时效:淬火后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较高能量状态的亚稳定 相,经加热到一定温度或在室温下保持一段时间,通过过 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向低能状态转化 溶脱 性能:强度、硬度提高
不能热处理强化 能热处理强化
D
Al-M相图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7
γ
α β
α+ β
A B
生产应用: 有色金属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强化的主要手段。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张静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铝基固溶体
合金元素与铝均形成有限固溶体; Mn、Mg、Zn等二元系不产生沉淀强化相
主要合金元素在铝中的极限溶解度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张静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相 a b c
与基体关系
母相α 4.04 4.04 4.04
G.P
4.04
4.04 4.04 5.8 半共格
6.066 6.066 4.87
4.04 7.68
共格 共格
非共格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张静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a
b
d c Al-Cu4.5%w合金540℃淬火后 (a) 130℃16h,(b) 130℃24h (c) 160℃5h, (d) θ’’相与基体共格应变场示意图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张静
本科生学位课
金属材料学
9
铝基固溶体
Al-Zn: Al-Mg : α 固 溶体随 Mg 从 2% 增 至 6% ,强度提高 Mg5Al8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钢中的杂质元素:O H S P
2.合金元素小于或等于5%为低合金钢,在5%-10%之间为中合金钢,大于10%为高合
金钢
3.奥氏体形成元素:Mn Ni Co(开启γ相区) C N Cu(扩展γ相区)
4.铁素体形成元素:Cr V Ti Mo W
5.间隙原子:C N B O H R溶质/R溶剂<0.59
6.碳化物类型:简单间隙碳化物MC M2C 复杂间隙碳化物M6C M23C M2C3
7.合金钢中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σ相、AB2相和B2A相
8.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特殊碳化物的析出的初期阶段,形
成[M-C]偏聚团,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9.二次淬火:淬火钢在回火时,冷却过程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
10.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改变奥氏体相区位置
2.改变共析转变温度
3.改变S和E等零界点的含碳量
11.合金元素对退火钢加热转变的影响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
化物,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影
响程度不同。
V Ti强碳化物和适量的AL强烈阻碍晶粒长大,他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熔点高,高温下稳定,不易聚集长大,能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Wu Mo Cr中强碳化物也有阻碍作用,但是影响程度中等。
Si Ni非碳化物形成
元素影响不大。
Mn P等元素含量在一定限度下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12.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1.提高耐回火性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提
高铁素体在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从而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2.淬火钢在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和二次淬火,提高钢的性能。
3.对回火脆性的影响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降低晶界强度,从
而使钢的脆性增加
13.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14.合金元素对钢在淬火回火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1.合金元素一般均能减缓钢的回火转变过程,特别是阻碍碳化物的聚集长大,相对
的提高钢中组成相的弥散度
2.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是铁素体强化,并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并产生沉淀强化的作用
4.钼、钨等有利于防止或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15.合金元素对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1.可以净化晶界,使易熔杂质元素从晶界转移到晶界内,强化晶界
2.可以提高合金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大原子自扩散激活能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加入,可以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可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16.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淬透性、淬硬性、变形开裂性、过热敏感性、氧化脱碳倾向和回火脆化倾向
17.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影响
1.钢的焊接性能主要由焊后开裂敏感性和焊接区的硬度来评价
2.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影响可用焊接材料的碳当量来估算
3.碳当量越低,钢的焊接性能越好
4.一般合金元素都提高钢的淬透性,进而促进脆性组织的形成而使焊接性能变坏
5.当钢中含有少量Ti和V并形成稳定的碳化物时会使晶粒细化并降低淬透性,从而
改善刚的焊接性能。
18.机器零件用钢合金化特点
提高刚的淬透性,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提高钢的耐回火性,消除回火脆性19.调质钢预备热处理的特点
1.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特点不同可采用退火、正火或正火+高温回火
2.合金元素种类和含量较少的调质钢,在调质之前常进行正火预处理,正火后的组
织为索氏体
3.合金元素种类和含量较多的调质钢,可采用退火或正火+高温回火处理,因为正
火后的组织可能为马氏体,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故正火后应进行高温回火(650-700℃),降低其硬度
20.氮化钢的目的和原理
1.目的:提高钢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2.原理:
21.碳素工具钢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65%-1.35%,牌号从T7到T13
22.低合金工具钢的合金化特点
1.合金元素的加入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可采用油淬等缓慢冷却的方式,减少变形开
裂
2.铬元素可以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
铬元素可以形
成合金渗碳体,又可以溶入奥氏体中阻止渗碳体型碳化物的长大,又能提高马氏体的分解温度,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3.硅元素减少脱碳倾向。
由于硅强化铁素体的作用明显,使退火钢的硬度提
高,因而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
4.锰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增加钢淬火后残留奥氏体的数量,可减小钢的变形,
但是又增加钢的过热倾向
5.钨元素防止钢的过热,保证细晶强化。
若钨的含量太多,会使碳化物分布不
均匀,性能恶化
6.钒元素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在过共析钢中阻止网状碳化
物的形成,增加钢回火后的韧性
23.高速钢热处理的特点
1.退火降低钢的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而且也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2.淬火高速钢的淬火是通过高温加热获得高合金的奥氏体,而后淬火获得高合金
马氏体通过高温回火时析出弥散合金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是刚具有高的硬度和热硬性
3.回火高速钢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碳化物+残留奥氏体,其中过剩碳化物再回火
是不发生变化,只有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性能的变化
24.不锈钢中铬元素含量必须大于11.7%的原因
碳是钢中必然存在的元素,它能与铬形成一系列的碳化物,为使钢中固溶体的含铬量不低于11.7%就是实际应用中不锈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不低于13%的原因
25.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较好,特别是抗应力腐蚀性能较好。
但加工性
能和力学性能较差,还存在室温脆性。
在生产铁素体不锈钢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和抗氧化性结构件
26.475℃脆性:在高铬铁素体钢中,当铬的质量分数大于15%时,在425-525℃范
围内长时间加热,或在此温度范围内缓冷,钢在室温下会变得很脆,并且最高脆化温度在475℃左右,这种脆性叫做475℃脆性。
原因:在475℃加热时,铁素体内的铬原子趋于有序化,形成许多富铬小区域,它们与母体共格,引起点阵畸变和内应力,使钢的韧性降低,强度升高
27.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固溶处理、消除应力处理和稳定化处理
28.高猛钢的性能及成分特点
1.高锰钢热处理后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当它受到剧烈冲击和高的压应力作用时,
表层奥氏体迅速产生加工硬化,同时伴有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导致表层硬度提高到450-550HBW形成硬而耐磨的表面,但是其内部仍保持原有低硬度状态。
当表面一层磨损后,新的表面将产生加工硬化,并获得高的硬度
2.高锰钢具有很强的加工硬化能力,切削加工十分困难,所以基本上都是铸造成型
的
3.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及硬度,但太高容易导致高温下碳化物的析
出,使钢的冲击韧性下降,故一般碳含量在1.15%-1.25%
4.锰有扩大并稳定奥氏体区的作用。
一般锰与碳的比例控制在9-11。
对耐磨性
要求高,冲击韧性要求低的薄壁件,锰与碳的比例可取的更低。
相反对耐磨性要求低,冲击韧性要求高的薄壁件,锰与碳的比例可取的更高
29.高锰钢的热处理
1.一般在1290-1350℃下浇注,冷却过程中沿着奥氏体晶界有碳化物析出,使钢
的出现很大的脆性且耐磨性也很差,不能直接使用。
2.需要经过“水韧处理”(即固溶处理)将铸件加热到1060-1100℃保温一
段时间,使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再水中快冷,碳化物来不及析出,从而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3.水韧处理不再回火,因为重新加热至350℃以上时就有碳化物析出,有损钢的
性能。
4.高锰钢具有高的耐磨性是通过加工硬化而获得的,如果不在剧烈冲击或者挤压条
件下经受摩擦,那么它的高耐磨性就发挥不出来
30.铸铁的定义: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1%的一系列有铁、碳、硅等元素组成的合金
的总称
31.铸铁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和麻口铸铁。
灰口铸铁分为灰铸铁、可锻铸
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32.白口铸铁的组织为渗碳体;灰口铸铁为游离的石墨(灰口铸铁片状石墨,可锻铸铁
团絮状石墨,球墨铸铁为球状石墨,蠕墨铸铁为蠕虫状石墨);麻口铸铁组织为石墨+渗碳体
33.铸铁热处理可以改变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形态
34.时效处理的本质
35.钛合金中的马氏体为什么不具有像钢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那样高的硬度?
因为它所固溶的元素为金属元素,且以置换原子形式存在。
由于置换原子对位错运动的阻碍能力小,因此仍保持着α相软而韧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