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定劳动关系 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以规章的形式确认了认定劳动关系的标准:第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但同时具各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 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 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 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法
张晓霞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内容提要: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劳动法的渊源及体系框架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 调整对象
• 一、劳动法的概念 • 国外的不同立法含义: • 德国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劳动法是与劳动 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日本劳动法是调整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这种雇佣关系在目本经济 学中被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受雇 主雇用,并在其指挥下从事劳动者的被 动性劳动法律关系。
●思考 个体劳动、农民劳动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 上的劳动?
2.劳动关系的含义
•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 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与其他劳动者或其他 组织之间产生的关系等; • 另一类是劳动者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与所在单位之 间发生的关系。这两类劳动关系并不全由劳动法调整,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仅限于后者,亦称狭义的劳 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 之间的关系、个体工商户的家庭成员之间基于共同劳 动所发生的关系等,都不是劳动关系,均不由劳动法 调整。 • 因此,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 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例1-2]
• 2010年5月,王某夫妇因抚养婴儿雇佣了保姆田某 ,双方协商由田某照管婴儿,王某提供食宿,每 月支付工资2000元。田某在王家工作四个月后, 听老乡说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权利,又觉得自己 能按王某的要求照管好婴儿,于是要求王某为其 缴纳社会保险费。王某认为:田某确实为自己付 出了劳动,但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而是建 立了劳务关系,田某不能依据劳动法律维护自己 的权利。 • 问:王某与田某之间是劳动关系吗?田某能否要 求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
[例1-5]
• 下列哪些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 )( )( )( )。 • A.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 • 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 • 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工资问题而发生 的关系 • 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劳动者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一)劳动权平等原则 • (二)劳动自由原则 • (三)倾斜保护原则
(一)劳动权平等原则 • 1、在就业促进法领域,体现为平等就 业 • 2、在劳动基准法领域,体现为待遇平 等 • 3、在劳动保护法领域,体现为劳动条 件平等
(二)劳动自由原则 • 1、在劳动合同法领域,体现为契约自 由 • 2、在集体合同法领域,体现为结社自 由和团体自治 • 禁止 “黄狗契约”(yellow dog contract) • 3、在劳动保护法领域,体现为禁止 强迫劳动
• 张国胜工伤后,服务站及时送院检查、治疗;死后出 资给予殡葬。此外,原告为给张国胜治病借支医疗费 用、误工工资等费用共损失17600.40元。 • 张国胜死亡后,由谁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双 方共同要求塘沽区劳动局予以裁决。劳动局提出处理 意见:一是张国胜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由服务站负 担;服务站一次性付给张国胜家属抚恤金2000,不再 承担其他义务或责任。张连起、张国莉接受上述意见 ,张学珍拒绝。随后,张连起、张国莉向法院起诉, 请求被告赔偿全部经济损失,并解决原告张国莉的住 房问题。 • 被告辩称:原告张连起之子张国胜入站填写登记表时 ,同意“工伤概不负责”的说明;张国胜死因不明。 据此,只能给予张国胜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张国 莉住房问题,服务站无此义务。

00167劳动法

00167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3、国际劳动立法概况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概述3、劳动者的基本义务第三章就业促进制度1、就业与就业促进3、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概述 2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集体合同制度1、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概述3、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4、工会第六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1、工作时间制度 2 、休息休假制度3、第三节延长工作时间第七章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工资基准概述 2 、最低工资制度3、工资保障制度 4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1、安全卫生基准概述3、劳动卫生基准制度第九章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概述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第十章劳动保障监察制度1、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概述2、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名词】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单选】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 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多选或简答】劳动法上的劳动必须具备的条件:A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B 为基于契约关系C为有偿的D为职业的E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多选】劳动法的渊源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E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F国际劳工公约G规范性劳动法律H法规解释I其他【简答】简述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单选】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概述

第七节 劳动法的作用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 极性 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不 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五、合理解决劳动争议,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第八节 《劳动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变化要求加 强劳动法学的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几种: 1. 全民所有制单位中的劳动关系; 2. 集体所有制单位中的劳动关系; 3. 劳动者个体所有单位中的劳动关系; 4. 民营企业单位中的劳动关系; 5. 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劳动关 系; 6. 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渊源
一、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我国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构成全部劳动法律规 范的立法基础。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劳动 的基本法
属于这一层次的劳动法的渊源,最重要的是1994年7月5 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根据规定,《劳动法》适用于: 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指一般雇工在 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 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 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 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劳动法》不适用于: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 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2、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 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3、现役军人;4、家 庭保姆;5、在中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等。
三、国务院制定的劳动行政法规

劳资知识大全

劳资知识大全

劳资知识大全劳资知识大全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 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2. 劳动法的历史发展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4.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5.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分支领域第二章:劳动合同制度1.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要素2. 劳动合同的类型和形式3.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4.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终止5. 劳动合同的争议解决第三章:劳动用工制度1. 用工形式的选择和建议2. 用工方式的管理和控制3. 用工合同的订立和维护4. 用工制度的考核和奖惩5. 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第四章:劳动工资制度1. 工资的概念和结构2. 工资的支付和调整3. 工资的保障和福利4. 工资与绩效的关系5. 工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五章:劳动保护制度1. 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2. 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3. 劳动伤害和职业病预防4. 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5. 劳动保护与权益维护第六章:劳动关系调解与仲裁制度1.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2. 劳动仲裁的程序和原则3. 劳动仲裁的效力和执行4. 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5. 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建设第七章:劳动监察与法律责任1. 劳动监察的职责和权限2. 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理和处罚3. 劳动争议的法律责任4. 劳动保护的监督与检查5. 法律法规的遵守与履行第八章:劳动关系的国际化1. 劳动力的跨境流动2. 跨国劳动关系的管理3. 国际劳动标准与认证4. 劳动关系国际争议的解决5.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第九章:劳动法律服务与法制建设1. 劳动法律援助和服务2. 劳动法律权威与专业机构3. 劳动法律教育与研究4. 劳动法律意识与素质培养5. 法制环境与劳动法制结尾:通过对劳动法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劳资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劳动法律,合理处理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劳资双赢的目标。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劳资知识大全,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法律素养。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一、名字解释1.劳动法答:广义劳动法: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称之为劳动法。

2.劳动法的渊源答:亦称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3.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答: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4.劳动行政关系答:即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有关机构与用人单位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和劳动服务主体之间,由于执行劳动行政职能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5.劳动团体关系答:即劳动者团体(工会)与用人单位团体之间,劳动者团体(工会)与其成员或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其成员或劳动者之间,由于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6.“三方性原则”答:主要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二:简答题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须具备的条件答:(1)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2)为基于契约关系;(3)为有偿的;(4)为职业的;(5)为在于从属的关系2.我国劳动法的渊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6)国际劳工公约(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8)其它3.简述劳动法的功能答:(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和会安定团结4.简述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5)依法成立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5.简述确定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答:(1)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例如,劳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团体、劳动者在就业促进方面的社会关系,等等。

劳动法的概述

劳动法的概述

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2、劳动关系的种类 职业劳动关系和附随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种类
(1)职业劳动关系 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职业劳动而产生
的社会关系。 四类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公务员和比照适用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
团体的工作人员; ※农村劳动者 ※现役军人 ※家庭保姆
2、劳动权是生存权,也是发展权 3、劳动权是一种综合权利
劳动权的类型
1、应然劳动权、 法定劳动权 实有劳动权 2、可诉劳动权 不可诉劳动权
第四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一、劳动合同概述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三、劳动合同的效力 四、劳动合同的履行 五、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 六、违约责任及损害赔偿 七、集体合同
一、劳动合同概述
1、概念和特征 概念——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一些国家亦称雇
用(佣)合同。《劳动法》No16条:“劳动合同是劳 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关系的协议”。
特征:A.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B.劳动合同内容 具有双重性,是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C. 劳动合同具有从外部关系向内部关系转化的性质。 D. 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
自己劳动权益的自由 (2)用人单位的用工自由
2、劳动协调原则
(1)劳动法目的性原则要求 A、劳动权利义务统一:确立劳动既是权利也是
义务;确保劳动法的主体既享有劳动权利又负有 劳动义务;确保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实现对应。 B、劳动关系的契约化 C、劳动法主体利益的平衡 D、劳动法上各种力量的有机组合 (2)劳动法手段性原则要求,注重和平谈判、 协商、调解、仲裁这些调整手段。

新版劳动法笔记

新版劳动法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就我国而言,广义的劳动法,包括宪定的全然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全然法以及与事实上施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2.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公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劳动法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义务的集体劳动。

4.我国于1994年7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5.性规章;f.国际劳工公约;g.标准性劳动、解释;h.其他。

6.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7.劳动关系的种类:A.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划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B.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国内劳动关系、涉外劳动关系C.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能够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8.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包括:A.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B.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C.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的适用包括三类:一是参照公务员治理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二是实行聘用制人员的劳动关系,有特别的从其;三是工勤人员及实行聘任制无特别的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D.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E.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9.农场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仍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10.劳动关系的特征:A.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B.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C.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D.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互相交错的特征E.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要紧内容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开展1.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2013.8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2013.8
35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
36
一、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劳动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具有其他法律部门不可取代的 功能和重要性 (三)劳动法具有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传统
37
二、劳动法是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直接隶属于宪法的,与民法、 行政法、经济法相平行的一个基本的法律 部门。
31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之间、自然人和法 人之间的关系
主体
关系 适用法律 合同形式
劳动者——用人单位 自然人之间、法人
兼具平等关系和隶属 关系 劳动法 书面形式 地位平等 民法 书面形式、口 头形式 没有相应待遇
32
主体待遇
强制保险等待遇
下列情形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 A.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 B.企业支付给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 劳动报酬 C.甲企业支付给乙企业的零件加工费 D.国家机关支付给公务员的工资
24
不包括以下人员: (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 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2)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 经商的农民除外); (3)现役军人; (4)家庭保姆; (5)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建立劳动合同关 系的干部。
25
习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 整的劳动关系是(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 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 生的关系
《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 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 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 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法的概述

劳动法的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 法的 适用 范围
空间适用范围 对人适用范围 时间适用范围
1、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的地域 范围,而劳动法的地域范围取决于劳动法律规 范文件的制定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 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劳动行政法规等适用于我国 部区域。
4、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从属关系的双重属性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自 愿缔结的,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劳动关系一旦建 立,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成员后就应该听从用人单 位的指挥和调度,因而具有从属关系的性质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除劳动关系外,还调整 一些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关系。这些社会关 系本身不是劳动关系,但与劳关系有直接或间 接的联系。一般有如下几方面:
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可能有很多方,
可能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个
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个人与公司 之间的关系。
(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除提供劳
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其
规章制度等;而劳务关系只有劳务服务,用 工方支付报酬,彼此之间在法律上不存在身 份隶属关系,既没有档案需要放在用人单位
向其发放了就业推荐表,鼓励其谋职就业。
此时若再以未领毕业证来否定其劳动者主体 身份,显然是不当缩小了劳动者这一法律概 念的内涵,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利。 而且升海公司实际又与季小莉签订了劳动合 同,其法律行为与大学生未完成学业的勤工 俭学性质不同,应属于就业。综上理由,一、 二审法院在查清主体身份,明确升海公司对 办公室文员一职并无学历要求,且排除了诸 种合同无效情形之后,确认涉案劳动合同完 全符合我国劳动法律的规定,判决季小莉与 升海公司2006年2月27日签订的《劳动合同 协议书书》有效。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四)工人运动的兴起:劳动法 产生的重要推动力
• 18世纪中叶开始,工人自发开始同资产阶 级斗争。 • 斗争形态的演变: • 单个斗争————集体斗争 • 自发斗争————自觉斗争
资料:工人阶级的斗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资料: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人对工厂主的斗争从 自发到自觉,并进而发展至工人运动,英国政府 开始从制定法入手,针对童工和女工等弱势劳动 者,制定一些“人道”性的保护法律。 • 1802年英国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该法 规定禁止工厂使用9岁以下的学徒,且18岁以下 的学徒的劳动时间为每日不超过12小时并禁止学 徒在夜间劳动。 • 该法一改过去倾斜于资本的立场,为保护工人利 益而知道那个,被认为是现代劳动法诞生的标志。
1、“劳工法规”调整阶段(原 始积累时期)——前劳动法阶段
• (1)它以国家手段强迫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到资本家的 工厂做工 • 英国亨利八世时期立法规定:发现流浪者对其进 行鞭打;如再度流浪,除了鞭打还要割掉半只耳朵;三 度流浪就要当作重罪犯人或社会犯人被处死。 • (2)它规定工时下限和工资上限,强化雇佣剥削。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的《学徒法》规定,在法定限额 以上支付工资者要受到处罚(判监10日),而对取得 这笔工资者的处罚更严厉(判监22日)。
身份到契约(形式上平等) 实质上的不平等(个体之新身份) 国家干预(私法公法化) 劳动法产生
(三)工业革命:社会关系的转变
• 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社会关系革命。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的 基本生产组织由农业时代的“家庭”转变为工 业社会的“工厂”。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 本金为了实现机器大生产,需要大量的雇佣劳 动力;而大量失地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为了生 存,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于是,劳动力的 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之间形成了大量劳 动力的买卖关系,从而具备了劳动法产生的社 会基础。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3)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志 当事人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到是 否适用劳动法调整的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 具有重要意义。 ▲实质标志: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 者建立劳动关系。 注意:《劳动合同法》第7条、《关于确定劳动 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形式标志 认定劳动关系,有形式标志一般依形式标志; 无形式标志或者形式标志与实质标志不一致,依 实质标志。
3.特征:
(1)该类关系当事人一般有一方是劳动者或用人单
位,另一方是劳动关系相关人,或者双方均为劳动关系
相关人或用人单位。
(2)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关系。 4.类型 (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 (3)劳动团体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劳”视角和“雇-雇”
(2)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约定在一定期限内雇员向雇 主提供劳务并由雇主给付报酬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这类雇佣形式有:家庭雇佣保姆,车 主雇人开车,雇请钟点工等等。 联系: ①二者规范的对象均为劳务的给付和劳务的受领, ②二者的特征也有重合之处,如均强调用工主体对工 作人员的支配权,工作人员都是为雇主或用人单位的利
益而工作。
区别:
①二者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②发生纠纷时适用法律不同; ③二者所涉及的主体不同(但实践中存在认定方 面的困难与争议):按照《劳动法》及其解释规定,用人
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的,则属于劳 动关系的范畴,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而《工伤保险条例》 第63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外延,将无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 备案的单位及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也 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
5.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关系、运输关系、保管 关系、建设工程承包关系、委托关系等,属于民事关 系,由民法调整。 联系: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方使用,他方支付劳 动报酬。 区别: ①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②劳动过程关注点与要求不同; ③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④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狭义的理解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劳动法的解释的共同点:(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

(2)劳动法与工厂立法有密切关系,是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形成。

(3)劳动法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现代劳动法的起源:1802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一部工厂立法。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⑴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要素: A主体:a 劳动者:是指依照劳动法律好劳动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的资格条件:① 年龄:16-18 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的工种16 最低劳动年龄 (童工<16 未成年工:16-18 未成年人:<18)②劳动能力:与特定工种相符合的能力条件。

③要有基本的行为能力(实习生不是劳动者)b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资格,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

用人单位的类型:劳动者的范围① 企业排除:公务员(不适用劳动法)适用公务员法② 事业单位农村劳动者(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③ 国家机关家庭保姆④ 社会团体现役军人⑤ 个体经济组织享有外交特权好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B 客体:劳动行为⑵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②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③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④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⑤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人民大2024劳动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人民大2024劳动法(第二版) 教学课件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三节 劳动法的法律地位
四、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经济法诞生于19世纪末,以反垄断法的出现为标志,是一个产生较晚的法律部门。劳动法 诞生于19世纪初的“工厂立法”。与民法、刑法等历史悠久的法律部门相比,劳动法诞生、成 长的历史也比较晚,若与经济法相比,劳动法的诞生则早了将近一个世纪。劳动法的产生源于职 业劳动关系的普遍化;经济法的出现则源于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常态化。劳动法与经济 法的关系,就联系(相同点)而言,都是具有现代性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功能和机理上都具有弥补 民商立法对新型社会关系调整功能不足的特点。就区别而言,经济法调整的是政府与市场主体 之间围绕生产和经营所产生的规制与调控关系,这是一种外部关系,其调整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 秩序化,实现经济生活在自由和秩序协调基础上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作为劳动法主要调整对象 的职业劳动关系,是一种单位内部关系,是组织体与其成员之间的劳动给付关系,调整的目标是实 现劳动与资本的结合(联姻)、协调、共进和劳动者利益之维护。
总则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劳动法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劳动法的体系 第五节 劳动法与劳动伦理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 和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法律部门。 (一)国外关于劳动法概念的见解 通过考察国外关于劳动法的各种认识和见解,可得出以下结论: (1)劳动法诞生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时期并以雇佣劳动关系为其规制对象。 (2)劳动法起源于工厂法,脱胎于市民法(民法)并超越和发展了市民法。 (3)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为使命,以确保劳动者生存利益不受侵犯为理念。 (二)我国学界对劳动法概念的认识 (1)所谓劳动,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特定对象所从事的肉体或精神的活动 。 (2)劳动法的定义中涵盖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但对于反映劳动法部门法精神(部门 法品格)的法理念并未加以明示 (3)“法律规范的总和”这种属概念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可以包含诸如民法、行政法, 甚至是刑法之中的有关劳动问题的立法规范。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1、劳动的概念界定:关于劳动的一般含义,我们曾经学习过。

所谓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的祖先猿,是经过长期劳动才变成为能制造工具的人。

而且,劳动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劳动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为前提。

以上这些,都属于是劳动的一般内涵。

然而,我们要了解的《劳动法》上的劳动,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以外,还有其特定的内涵。

劳动法上讲的劳动,是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所以,并不是所有劳动都是劳动法上的劳动,比如家务劳动、农民劳动、公益活动中义工的劳动等等,都不是我们这门课程中所讲的劳动。

2、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其发展历史看,首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是由工厂法逐步发展而来的。

什么是工厂法?工厂法亦称“工场法”,即资本主义国家关于雇佣劳动的立法,规定工厂内部的劳动时间、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工资福利、集体合同、实施义务教育以及企业主对在生产中致残工人的物质责任、劳动保险等。

工厂法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而产生。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迫于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制定的。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工厂法是英国议会1802年通过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

1833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工厂法草案》。

其后,资本主义各国都相继制定工厂法。

如瑞士和法国于1877年和1892年分别制定了《工厂法》,日本1911年制定《工场法》,于1916年正式实施。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几个重要的工厂法规是:1882年《雇佣童工、童工劳动时间和工厂检察机构法》;1897年的《劳动日法》;1903年《企业主对工人伤残的责任法》和《工厂领班法》;1912年的保险法等。

劳动法

劳动法

劳动法
• 劳动法 劳动法具有完整体系: 第一、就业制度; 第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第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第四、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五、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第六、职业培训制度; 第七、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第八、劳动争议制度; 第九、监督检查制度;法律责任。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二条: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 第三条: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劳动法
• 案例 赵某,男、16周岁(有独立的劳动能力), 身高175公分,面貌成熟,但身为特殊群体。在 新安公司上班半年中(三个月试用期),一直在 2009 督促与公司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未果。2009年八 月在一次出差的时候老板发电邮告知其被解雇。 公司未给出具体说明。期间未领到自己的工作所 得。回单位后向公司提出领取工资跟其他依法所 得,遭到单位的反对,故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法院能支持赵某的请求吗? 该案件中有没违反劳动法中的基本原则?如果 有违反那条原则?
劳动法
• 四、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 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 ,一方是劳动 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 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 则,双方地位平等。 4、双方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劳动法
• 一、工厂立法: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 工厂立法: 工厂立法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而颁布的一系列有关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 法》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也被认为是现代劳动法 劳动法的开端。 劳动法
劳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l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主体资格
l 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 位的管理,从事安排的有酬劳动;
l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延伸思考: l 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关系? l 小时工与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l 大学生兼职、大学生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
l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法主体间已经 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的 出现而引起法律关系中某些要素的变化。
l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法主体间的劳 动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亦即劳动权利和 劳动义务的消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规定的能够引起劳 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 (1)劳动者管理方面的关系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工会与职工、用工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 (5)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社会关系 (6)劳动监察方面的社会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 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是从狭义上看:是指劳 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 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2.劳动关系的特征:
l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而劳动法律关系的
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
PPT文档演模板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
l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劳动 法律关系建立时)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确 立后)交错共存的特点;
l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 双重意志;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7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课程介绍
l 劳动法与在法学中的地位
劳动法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劳动 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律学科,主要内容包 括: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 法、劳动关系法、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劳动法是发展中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广泛,内容庞大,是一门既具有理 论性又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l 一、劳动的概念 (一)劳动的概念 劳动的分类: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和他人使 用劳动力的劳动。 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劳动者为获取劳动报酬 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 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l 1.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 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思想意志关系 的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l 2.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现实 社会劳动过程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 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 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之内。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l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主体依 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亦即劳 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
l 1.劳动权利即为劳动法主体依法能够为一定行 为和不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 为一定行为,以实现其意志或利益的可能性。
(二)劳动的特点: 主体为劳动法中的主体; 目的为获取劳动报酬; 性质为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行为; 形式为集体劳动。
(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 密 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关系 其他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劳动法》不适用于: l 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
团体的工作人员 l 2.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
商的农民除外) l 3.现役军人 l 4.家庭保姆 l 5.自然人用工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 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劳动关系 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3)劳动关系是具有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双 重性质;
(4)劳动关系是具有平等性、从属性的社会关 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案例:
夏某是某纺织厂的职工,生活比较困难, 为了给孩子支付上大学的学费,向厂里借了一 笔钱,并写了借条,约定半年后还清。半年过 后,夏某未能按照约定还款,请求厂里能够延 期,可是纺织厂坚持要求夏某按协议偿还债务。 双方因此产生了争议。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焦点:三方的关系如何认定?
索某与酒店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索某与聂某 或酒店形成劳务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此案的争议: 1.聂某与索某属于民事雇佣关系 2.某酒店与聂某形成劳务关系 3.索某与某酒店属于劳动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
l 二、贯彻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l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
合的原则 l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的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案例研习: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l 案情
l 某酒店与某大厦签订了租赁合同,租赁大厦八 层。之后,酒店将该摊档租赁给聂某经营“面 老大”,并允许其使用该酒店的营业执照进行 经营。2006年7月24日聂某雇用索某在面食摊 做工,双方口头约定月工资1500元每月,索 某因聂某拖欠工资离开工作岗位,后向法院起 诉,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2600元。
l 三、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l 根据规定,《劳动法》适用于:
l 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指一般雇 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 关系的劳动者;
l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
l 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
l 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 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l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中主 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l 劳动行为 l 财物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 更和消灭
l 一、概念:
l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法主体之间为 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依照劳动法规,通过签 订劳动合同而设立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学习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目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章 就业促进制度 第四章 劳动合同制度 第五章 集体合同制度 第六章 工资基准制度 第七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基准制度 第八章 社会保障法 第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l 2.劳动义务即为劳动法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 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劳动过程中履行某种 行为的必要性。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l (一)劳动权:主要包括:获得工作权、自由 择业权、平等就业权
l (二)劳动报酬权:包括:报酬协商权、报酬 请求权、报酬支配权
l (三)劳动保护权与休息休假权
l 用人单位的劳动行为能力主要表现为职工提供劳 动条件和劳动待遇的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l ① 单位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 用受国家的干预较严格;
l ② 单位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在实 现过程中存在差异。
PPT文档演模板
l (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l (五)生活保障权
l (六)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l (七)合法权益保护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三、用人单位的权利 l (一)招收录用职工权 l (二)合理组织调配权 l (三)劳动报酬分配权 l (四)劳动奖惩权 l (五)职工辞退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l ①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
l ②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不可分 割性;
l ③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要受到 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
l ④公民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 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 就没有条件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
D 家政派遣职工王某到何某家为其打扫房屋,何 某见其勤快,要求与王某签订长期劳动合同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2.用人单位:
l 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 个体经济组织。
l 用人单位的劳动权利能力因其单位的不同,劳动 权利能力范围也不同,制约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 主要因素有:职工编制定员、职工录用基本条件、 最低工资标准、工时休假制度与劳动安全卫生标 准、社会保险、社会责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