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及其影响——关于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
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1a90c0cf78a6529647d535c.png)
晋商特征一是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三是利润的封建化。
所谓山西商人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盐商、洋铜商等。
如开中法的实行,就是明政府为北方边镇军队筹集军饷,实行由商人提供边镇军队粮、布饷需,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
明政府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既解决了北方边镇军饷,又收到了盐税,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兴起。
入清后,清政府则把山西视作“商贾之途”,是“财赋有出”之地,另眼看待。
清王朝在为巩固其政权所进行的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及在镇压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的军事行动中,都得到了山西商人在财政上的支持。
在清代的皇商中,最著名、资本最雄厚的是山西介休范氏。
范氏除了为内务府来办宫廷用品外,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又为清政府运送军粮,建立了功勋。
当清廷制钱用铜奇缺时,范氏又作为最大的洋铜商,往返于东土与东瀛间。
山西票号创立后,山西商人又为清廷代垫代办汇兑军协饷、筹借汇兑抵还外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发生,西太后、光绪帝西逃,途经山西时,又由山西商人借银40万两,以解皇室经济开支燃眉之急。
事后,清廷令各省解京饷款,改汇山西票号老庄——平遥、祁县、太谷,顿时山西平、祁、太票号总号成了清廷总出纳。
次年,西太后、光绪帝由陕返京,仍由山西票号继办“回銮差款”汇兑。
所以有人说:“山西票号是清廷的财政部”,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西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的结托关系,表现形式很多,如明代扬州盐商,商籍有山西而无安徽,正是山西商人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政府优待山西商人而歧视徽商之明证。
入清后,借着前期对后金叛乱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的关系,山西商人在政治方面的优势更加强大,徽商为了争取上风,不得不采取交际方式笼络政府官员。
晋商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晋商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e257e7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b.png)
晋商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晋商是指中国历史上活跃在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集团。
晋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曾经是中国最富裕、商业实力最强大的商人集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晋商兴起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
晋商活动的地区处于关中平原和太行山南部地区,地形险要,自然资源丰富,物资流通便捷,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其次,政治环境稳定。
明清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年代长久,社会积淀深厚,这对商业活动的规范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空间。
第三,家族企业经营模式。
晋商的家族企业经营模式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家族名声、信誉高,这就使得他们在商业交易中更具有竞争力,也使晋商的品牌成为了商界的佼佼者。
最后,理财能力强。
晋商的理财能力非常强,他们知道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如何管理资金,从而在商业活动中获取高额利润。
这些高额利润又使他们更具有资本实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商业活动规模。
首先,晋商的兴起表明了地理位置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处的地理位置会对商业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对商业活动的规模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帮助。
其次,商业活动的规范和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从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要发挥政府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推进商业环境的规范和发展。
第三,家族企业经营模式在当今商业活动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让长久的家族信誉更具价值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在商业活动中思考借鉴。
最后,理财能力是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学习晋商成功的理财经验,注重综合学习和实践。
总之,晋商在中国商场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我们来说,了解其兴起的原因和经验对我们参与商业活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山西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二重结构的视角
![山西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二重结构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08ab0a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7.png)
山西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二重结构的视角论文报告:山西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二重结构的视角一、引言二、山西商人的兴起与二重结构的形成1. 山西商人的兴起2. 中国传统社会的二重结构形成三、山西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1. 商人与官僚的互动2. 商人的政治地位3. 商人在清政府中的角色四、案例分析1. 晏紫芝与清政府的关系2. 行人孙的困境3. 清代商人的骗局4. 晚清洋务运动和山西商人的机会5. 经济改革与山西商人的角色五、结论一、引言山西商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盐铁官僚与私人商人结合”典型的代表,其与清政府的关系极具观察意义与历史价值。
白银、煤炭、土特产、铁路、汽车等行业,山西商人在中国商业史上均曾取得巨大成功。
本文将就山西商人与清政府的关系,选取五个重要的主题进行阐述,旨在揭示清代商业发展中的二重结构以及商人在其中的地位。
二、山西商人的兴起与二重结构的形成1. 山西商人的兴起山西商人的兴起始于元代,而在明代得到大规模发展,到了清代更是散居在全国各地,成为中国商业史上重要的代表之一。
山西商人的兴起,盘根错节,历史演进的背景和创业的条件也是非常复杂的。
简单来说,山西商人的兴起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首先,山西盐业、铁路和煤业的发展壮大。
这些产业的发展正是山西商人的经济源泉。
其次,山西商人的兴起还与西北边疆地区的商业活动有关。
山西商人主要繁荣于中原,同时在西北贸易中也占一席之地,得益于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之间发展起来的犇牛路贸易。
最后,对山西商人的投资和融资也是他们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明初,因为银两短缺,山西商人开始接触私财公用的铜矿开采和山门铜库,同时也与明朝政府和官员产生了一系列的登录关系。
2. 中国传统社会的二重结构形成山西商人的兴起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二重结构下生长的。
传统中国社会的二重结构指的是官僚主导的政治控制和大家族主导的社会关系,二重结构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并得到强化。
晋商文化的调查报告
![晋商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43369951e79b8968022630.png)
研究性实验报告——晋商文化调查报告晋商文化的调查报告参与人员:内容概述通过调查了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最有影响力的商帮——晋商。
包括他的兴衰、精神、代表人物——乔致庸、介休晋商——范氏。
一、立题原因及目的在历史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有关晋商的相关知识,大家对这个山西特有的商帮文化很有兴趣,主动要求进行有关晋商文化的研究,从而了解家乡文化并树立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报告正文1.晋商的简介山西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
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
“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
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
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当时中国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多个俄国城市,都有过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
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
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今天,我们将他们统称为“晋商”。
山西晋商有着官商的特点,而皇商盛行也是在那一时期、那一地区得以发展起来的。
山西离北京地理位臵很近,当时进关出关都很方便,茶、私、盐、粮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
也就是当时在山西得以实现便利的“物流”。
山西商人也很有特点,就算再有钱、再惊天动地,他们也是这块泥土地上的人,他们诚信待人,有很多纯朴的特色。
张正明教授:晋商文化及其传统影响
![张正明教授:晋商文化及其传统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e69752fb4daa58da0114a4f.png)
晋商文化及其传统影响主讲人:张正明各位老师,同学们好!应学校的邀请,我来贵校和大家一块探讨一下晋商文化及其传承影响。
山西财大可以说是晋商研究的老巢,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研究经济史和金融史这方面的专家,都很有成就。
我来贵校讲,可以说是班门弄斧,不过学无止境,学而后知不足。
也是一次向各位老师、学生学习的机会,所以就斗胆弄弄斧,抛个砖,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晋商文化及其传承影响》。
在这之前,我们先讲一讲晋商的历史。
这是清代的时候运城盐池的图,当时清代叫“河东盐池”,在早以前宋代叫“解池”解放军的“解”字。
这个盐池和晋商有很大关系。
我在添了几个字叫做古代中国的“中东战争”另外提到苦盐、贾、会馆、联号制的问题,现在我接着说。
先说说盐的故事。
关于盐,据日本学者讲,日本的德川幕府请了一些人在一块闲谈,讨论什么?讨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大家是各说各的,也说不下个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时候有一个侍女在旁边微笑,大家说你笑什么了?你来说一说?这个侍女说:一切好吃的东西都比不过盐,如果你烹调东西的时候没有盐就无味,如果大家吃东西一天没有盐,说明你的东西不好吃,没有口福。
她这一说,大家都觉得说的很对,拍手称是。
可是她又说了,世界上最不好吃的东西也是盐,如果很好吃的东西,你放盐过浓了,也不好吃了。
诸位想一想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就是说世界上实际是各种动物,包括人类这种灵长的动物生存都需要盐,维持生命的需要。
盐是可以调节人身体的酸碱度,对心脏的跳动有关系,还有对肌肉的感应能力有影响。
如果你不吃盐全身会没有力气。
盐在人的生活当中是离不开的一种东西,所以盐一直是专卖品,现在也是专卖品。
但是刚才我们看的盐池,我们这个盐池自生下来,它就是一个自然结晶的地方,那就是个宝。
所以在古代很古的时候,这个盐很稀缺,那么运城这个地方盐就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可是当时是谁占领的?是黄帝占领的,他来控制这个盐池,而东方的蚩尤部落,他为了生存的需要,就向黄帝的部落发动了战争。
小谈晋商
![小谈晋商](https://img.taocdn.com/s3/m/ae786c1dfc4ffe473368ab13.png)
小谈晋商王茜2008582433法律系2011年6月小谈晋商山西是古晋国的封地,简称“晋”。
“晋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是专指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
另一方面,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
但现代人所说的“晋商”,实际上是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海五百年。
自明朝初年兴起以后的5个世纪里,一直活跃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多个领域,树立了优秀的中国商人形象,铸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
尤其是在清朝统治的260余年间,晋商形成了支撑清朝统治的经济台柱,同时也成了富甲华夏一大商帮,并创建了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诸国进行外贸活动的辉煌历史。
山西商人得势之时,大量金银滚滚流回山西,据此,人们称山西的平遥、太谷、祁县为中国的华尔街。
事实上,我们现在理解的“晋商”,其内涵和外延要比以上所述更加丰富。
它包含了源于山西商人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
在瞬息变幻、强手如林的商海搏斗中,前仆后继,自强不息,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最灿烂的一页,然而,它同时扮演的一个与清朝同兴同亡的角色,不能不令人升悲。
下面我从晋商的特点、晋商文化的核心、管理制度、衰落、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小谈一下我对晋商的理解:一、晋商的特点(一)学而优则商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特点。
晋商家族虽然重商,但也不是不重学,他们是商学结合,学中有商,商中有学,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学问之士。
(二)民宅建筑独具特色山西商人的民宅建筑,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
如祁县的乔家堡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大院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经营行业范围广泛除盐业外,有铁业、茶业、丝绸业、棉布业、粮油业、颜料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其他商帮中是及其少见的。
清代晋商与政府的关系
![清代晋商与政府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7914315fc4ffe473268ab00.png)
清代 晋商与政府 的关系
● 白 雷
此期 间 不 仅 汇 兑 公 款 , 决 京 饷 不 能 按 时 上 解 解的 困难 , 且 还 为 清 政 府 垫 汇各 种 公 款 , 而 部 分省 关 的 垫 汇 额 超 过 了 一 半 , 清 政 府 的 财 对 政收入 起 到 了重要 的作 用。到辛 亥革命 起 , 随着清王朝的垮台, 晋商也 随之 衰败。 从 清兵入 关之 前一 直到清 政府 的垮 台, 在长达 20多年的 时 间里 , 商与 清政 府有 0 晋 着特殊的 关系, 清政 府 对晋 商也赋 予 了许 多 的特权 , 允许他 们贩卖食 盐, 内蒙古大森林 在 采伐 木 材 , 东渡 日本 采 办 洋铜 , 织 商 帮 到 新 组 疆贸易, 至允许 汇 兑公款 。晋商 与清政 府 甚 各级官 吏的关 系也甚 为密切。总之 清政 府与 晋商有 着非 同寻常的特殊关系。 晋 商 在 清 政 府财 政 中的 地 位 与 作 用 清政府建 立以后 , 于 明 亡于“ 派” 鉴 加 的 历 史经验 , 相 当大的时 间内, 在 实行 了轻徭薄 赋的政策, 尤其 对影 响全 国 大多数人 口的农 业税 收 , 之 又慎 。但是 , 慎 年第 9 期
摘 要 : 政府通 过对 商业 经济 的一 系 清
●博士硕士论坛
列干 预 , 商 业 资 本 进 行 严 密 控 制 , 其 为 巩 对 使 固专 制 统 治服 务 , 专 制 统 治 积 累 财政 实 力 。 为 在一 系列的 干预过程 中, 官商 的作用 不容 忽 视。晋商是 清代 国内商邦 中的佼 佼 者, 究 研 晋商与清政府 的关 系, 晋商 与 清朝 各级 官 吏 的关 系, 对研 究清政府 通过 官 商结合 对经 济 进 行 干 预 有 典 型 的代 表 性 。 关键词 : 晋商 清政府 政府干预 中图 分 类 号 : 19 F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4—4 1 2 0 )9—0 3一 10 94(0 6 0 1
晋商
![晋商](https://img.taocdn.com/s3/m/aa3c4440f7ec4afe05a1df00.png)
二、 封建政权与晋商的兴盛
(二)晋商走向官商一体化
清初,政府为了管理和控制对蒙贸易,实行部票制 度,无票照商人不得进入蒙旗。部票的颁发大权由张 家口的察哈尔都统等大臣掌管。晋商因结交皇帝、官 府而被恩赐许多“部票”、“龙票”,从而在对蒙贸 易中大获其利
“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商因获得特殊的经营权利和 经营项目而盛极一时。
康乾盛世
三、封建政权与晋商的衰落
三、封建政权与晋商的衰落
雍正 九年 雍正 十一 年 范氏运往科布多的 军粮每石运费以二 十八两核计,但由 于军队要回撤于近 地,又要将粮食再 运回来,而清廷只 以近地计算运费, 按原行军计划运科 布多的军粮运费则 由范氏自行承担。
范氏所运十 三万石军粮 及马匹车辆 被敌寇所劫, 世宗下诏责 令,“据实 核销”
粮饷
一、封建政权与晋商的崛起 明朝统治者鉴于农民运粮道远费 资,遂改为招商运送粮食到边关,并 以利润丰厚的专卖品——食盐的销售 权(盐引)作为回报,这便是开中制。
一、封建政权与晋商的崛起
开中制使北方边镇出现了庞大的军需市场, 这也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二、 封建政权与晋商的兴盛
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十 大商帮,而晋商则跃居第一位。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 山右。新安太贾,渔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 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 败,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王杂俎· 地部》
三、封建政权与晋商的衰落
范氏在苦苦支撑了三十多年之后,终因 无力偿还债务而被清廷查抄破产,几代尽职 尽责的皇商最终仍然是专制王权的殉葬品。
三、封建政权与晋商的衰落
到了封建政府财政拮据之时,晋商更是成了清政府 勒派劝捐助饷的对象。各级官吏更是巧立名目,贪婪的 剥削晋商。 “晋商疲累,一在盐本之矩,一在浮费之多,一在 运脚之重,更有商会每年摊派五六万至十余万两之 多。” ——《续增河东盐法备览》
晋商风云总结
![晋商风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92fa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7.png)
晋商风云总结引言晋商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较高商业实力的商人群体之一,兴起于晋朝,繁荣于宋元明清时期,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晋商的兴起、发展,以及其商业实践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晋商的兴起和发展1.1 晋商兴起的背景晋商的兴起与晋朝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晋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同时,晋朝政府也给予商人一定的保护和支持,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晋商发展的特点晋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以家族为单位的经营模式:晋商往往以家族为单位,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经商活动,形成了稳定的商业网络和运作模式。
•多元化的商业领域:晋商在经商活动中不仅仅限于某一特定行业,而是涉足多个领域,如纺织、冶铁、茶叶等,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帝国。
•联合合作的商业策略:晋商在商业活动中注重联合合作,通过组织商会、建立商业信用等方式加强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商业联盟。
二、晋商的商业实践2.1 商业网络的建立晋商通过婚姻联姻、地方商会组织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网络。
这一商业网络的建立不仅帮助晋商扩大了经营范围和影响力,还为其提供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提升了商业运作效率。
2.2 商业信用的建立晋商注重建立商业信用,通过诚信守约的商业行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晋商在商业交易中往往能准时履约、信守承诺,从而积累了优秀的商业信用,这种信用为他们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2.3 创新的商业模式晋商在商业活动中不断寻求创新,创造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商业模式。
例如,晋商对生产、销售及运输进行整合,形成了“产销一体”模式,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控制。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晋商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竞争优势。
三、晋商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1 经济贡献晋商在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不仅仅是商品流通的纽带,也是商品生产和商业服务的提供者。
晋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地区间的经济往来。
传统官商关系与明清晋商兴衰——基于官商结合对晋商交易成本影响的研究
![传统官商关系与明清晋商兴衰——基于官商结合对晋商交易成本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4a9a462e3f5727a5e96283.png)
纳税支出也大为增加; 此外, 为了维持统治, 向富裕阶层进行大
规模筹款也频频 出现 。近代社会 的变迁 和政府财政危 机的加
深, 间接导致了晋商的交易成本急剧增加 。 晋商由此开始衰落。
( 近代政局动荡导致官商结合交易成本增加 二) 近代 政局的动荡和列强在华势力 的增强也推动着晋 商交 易成本的增加。 传统的通过宫商关系用来 降低 ( 下转第 1 页) 1
明清时期 , 各级政府及其军 队的供养使得晋商得 以兴起 和
散文选刊( 理论版 ) 2 1 5月下 旬刊 第 1 0 0年 期
l 1 2 开辟社 区围墙文化 阵地 。将能利用 的全部利用上 , 、 利用
围墙文化活跃文化氛围:
好以下几方 应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发 展方 向
二、 明清晋商 与官府结合交易成本 的节约与晋商 的兴盛
明清晋 商在经商活动 中所面 临的交易成本 主要包括 三个 部分 : 为搜集 、 一是 整理市场信息 以确定交易而支付的成本 : 二 是在交易过程中必须 支付 给政府的税收 : 三是洽谈 、 、 监督 执行 交易所付的成本。 而晋商一直选择了官商结合的“ 合约” 交易方
壮大 , 国内市场的政府消费进一步刺激着晋商的长足发展。此 外, 由于官府是重要 的市场信 息的源头 , 官商结合促进 了晋商 对市场和政府信息的搜集 、 整理和把握。对于 “ 挟厚资驰千里” 的晋商来说 。通过结托各地官吏获取大量高效廉价 的市场信 息, 是其开展大规模 、 范围长途贩运 贸易 的基础。 广
视角。
晚清之际政府权力下移 。 近代军 阀的割据和吏 治的腐败预 示着晋商交易成本 的增加。随着官商结合的经济绩效递减 , 晋 商因同政府的密切联系而承担着越来越多的额外负担 , 不断走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436663a417866fb84a8e81.png)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目录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 (2)内外战乱的影响 (3)金融重心转移与外资冲击 (4)制度的问题 (5)守旧思想的影响 (6)结论 (7)摘要:从约600年前,明代早期始,至约100年前,清末民初时代,晋商创造了称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商界500年的商业神话。
然而,在近代的历史剧变中,晋商以令人难以置的速度走向衰落,个中原因着实值得我们思考。
政府?外资?亦或是制度?我将在本文中作简单的探讨。
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晋商自从明初开始发展,直到清末,始终与封建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自明政府实行海禁以来,对外通商收到巨大的阻力,使得内陆商人的变得很有优势。
而在皇权至上的明清时期,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附于政府。
先来看晋商的业务,以具有代表性的票号为例。
晋商票号收入的一大来源便是,资助有野心的人买官买爵,一旦这些人获得成功,便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大量公款低息甚至无息存入晋商票号,票号再高利放出,以此牟利。
以19世纪60年代,即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为界,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之前大部分是为各级官员提供服务,之后直接与清政府的财务挂钩。
除了票号,纵观历代商人,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与政府脱离而发展壮大,所以在晋商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和官员产生联系,是一个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封建政府走向没落的时候,晋商不可避免地收到影响。
在清代中期和晚期,晋商已经累积了巨额资本,富可敌国,但清朝廷加派的各种名目的捐输白白从晋商手中掠夺走大量财富。
乾隆年间,因大小金川起义山西河东盐商捐助军饷银110万两;嘉庆年间,为镇压白莲教起义,一次便向晋商派捐白银218万两;道光年间,为筹措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清廷又向山西绅商派捐白银二百余万两;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在全国各省以捐借名义筹集白银424.7916万两,其中山西实际捐银287万两,占全国捐银总额近70%。
清人徐继畲《复阳曲三绅士书》中写道:“晋省前后捐输已至五六次,捐数逾千万。
晋商研究报告
![晋商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623e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e.png)
晋商商业研究报告总述:晋商发迹于明初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其发展主要依靠明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支持才有晋商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催生了晋商这个职业,而晋商在经商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构成了晋商文化的体系。
而晋商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商帮文化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
但是晋商的发展以及衰落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偶然,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晋商作为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其存在本身就是历史进步的反应,值得肯定。
随着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个客观的环境下,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的晋商文化中汲取符合现代商业发展的时代元素,以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论述(近二十年晋商研究简述以及史料研读的成果;晋商文化及其价值观;晋商文化的传承)一、综观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史料的研读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探晋商崛起、发展至衰败的原由。
张正明在其专著《晋商兴衰史》中对明清晋商的兴起中作了这样几点归纳:第一,明政府为北边各镇筹集军饷而推行开中制,为晋商兴起提供了契机;第二,西地中与北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流要冲,晋商兴起的地理条件;第三,明代山西盐铁等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晋商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第四,明代晋省南部地狭人稠,是晋人外出经商谋生的重要原因;第五,晋人勤俭、礼让、诚信的民风是晋商兴起的人文因素。
黄鉴晖也撰文论述了晋商兴起的原因,他认为,晋商兴盛的重要原因是山西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如盐铁业、丝棉织品生产业、烟草业的发展,为山西商人贩卖外出、开铺设店提供了条件。
渠绍淼在其《晋商兴盛溯源》中对晋商兴起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他特别强调了晋商对艰苦创业、崇尚信誉、捕捉商机、严于管理、商帮团结、应变图存的主观因素对晋商兴起的重要作用。
关于晋商衰败的原因,张正明在其《晋商与经营文化》中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政府的腐败和内乱外患,封建政府肆意压榨,近代交通发展引起的贸易线路的改变诸方面是造成晋商衰落的客观因素;商依附于清廷,“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是其衰落的主观因素。
晋商在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地位
![晋商在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d4cc92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5.png)
晋商在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商业史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商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商人之一,就是晋商。
从唐朝开始,晋商就成为了中国商业史上最为重要的商人集团之一,其商业地位和贡献在历史上也是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晋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晋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由于战争和经济萧条等问题,许多人都选择离开家乡去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
当时以山西省晋城地区的商人为主的一个商人集团,就开始涌向南方和其他地区,进行商品贸易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商在贸易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利用这些财富进行了其他经济活动,比如投资、慈善和建设等。
在随后的几百年中,晋商通过商业活动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商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人集团之一。
二、晋商的商业特点晋商的商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商实用主义晋商经商实用主义的特点比较明显。
晋商在进行商业活动时,往往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华丽。
比如,在建筑房屋和铺设道路时,晋商往往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外表上的精致。
2. 商业信誉晋商的商业信誉在中国商业史上是非常高的。
晋商经商时,重视信誉,对于买卖双方都会严格遵守合同,履行承诺。
这种商业信誉,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家族企业晋商经商活动往往是家族企业主导下的活动,家族成员合作、立足于商业活动,标志着晋商社会组织形态的树立。
晋商家族管理严格,传承家族传统,重视后代继承。
他们也会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三、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影响晋商对中国商业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动地方经济晋商在进行商业活动时,首先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他们往往会投资和建设一些基础设施,比如铺设道路,建设码头和仓库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扩大对外贸易晋商在从事商业活动时,经常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贸易。
晋商的成功之道
![晋商的成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15677d5c312b3169a451a4b0.png)
晋商的成功之道诚信经营看晋商晋商,泛指旧时的山西商人。
山西人自始善于经商,这在史书中屡有记载。
据《易·系辞》记载,早在尧舜禹时代晋商就开始出现了。
据《国路·晋语》记载,晋文公时,山西的榆次、安邑(今运城)就是有名的商业重镇;秦汉时代,山西的太原、平遥、汾阳、临汾、平陆等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市场;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泽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
《马可波罗行记》载称,当时元朝的“太原到平阳(今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入明时,平阳、泽州(今长治、晋城)富豪甲天下。
尤其在明清以来五百年间,晋商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流传着“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
明清晋商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雄踞徽商、湖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长期执掌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世界经济史学界也把晋商与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那么,晋商创造如此辉煌的主要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诚信经营。
其诚信经营的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维护商誉,信誉第一晋商视信誉为命根,坚持信誉第一。
强调做买卖必须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赚不骄傲,赔不气馁,宁赔本也不做玷污商号招牌的事。
如祁县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坊,一次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经手员工为图厚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立令倒掉重装,经济上虽蒙受了损失,却招得近悦远来;复盛西面铺在咸丰年间,掌柜立帐把装称放大,比市面上加一成,市发争相到该号购买;有的晋商父祖辈经商遇险破产,若干年后子孙经商再次发迹,对本来无须承担的陈年老债,则主动代先人偿还。
诸此之事,屡见不鲜,外国人曾就此事评论说:“这种品德在其它地域从未见闻。
”梁启超也评论说:“晋商笃守信用。
”1888年,英国汇丰银行在上海的经理回国前,对晋商有过这样一段评论:“这25年来,汇丰银行与上海的中国人作了大宗交易,数目达几亿两之巨,但我们从没有遇到过一个骗人的中国人。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d3fa72b9f3f90f77c61b7f.png)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学院学生姓名专业学号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姓名时间【摘要】晋商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究晋商从发展、兴盛到衰败的原因,正确、客观地看待明清晋商成功和衰败,追问当代晋商发展缓慢的缘由,对当代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明清晋商;兴盛;衰败;原因;启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须通过外因而引起事物变化,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在明清之际,山西人会在商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当今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山西的的发展进程却慢了下来。
明清晋商之所以能创造出惊山震海的经济奇迹,是因为有明清晋商创造奇迹的特殊条件;当代晋商所以没有能接续祖先的辉煌,也有当代晋商发展的独特历史背景。
一、明清时期晋商兴盛的原因晋商的成功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创新。
一、自然因素晋商的崛起与山西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岳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沃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且十年九旱。
生存压力也不断迫使其寻找农业以外的其他生存手段不得不外出经商,这是其星期的社会基础。
山西自古以来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西人和塞外居民的居住地区接壤,便于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不少人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这就为他们在塞外经商创造了便利条件,这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从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宽容和鼓励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田赋及徭役等等,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使经济活动空前活跃。
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商品流通。
晋商的官商勾结史
![晋商的官商勾结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a3441b3b3567ec112d8a34.png)
晋商的官商勾结史作者:梁小民王雨佳来源:《新财经》2009年第02期晋商成功,得益于官商勾结。
但是,他们只看到了官商勾结的成功,却没料到自己的衰亡也是源于政府的垮台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
历经五百年的辉煌,晋商在明清两代如鱼得水,一步步走向巅峰;而清朝灭亡之后,晋商迅速没落。
回顾晋商的兴衰史,无论其发家致富和最后的衰落,都离不开“官商勾结”。
盐业制度改革,晋商败给徽商山西人经商的历史很早,“晋商”作为一个商帮,是在明代初年形成的。
晋商的形成是因为山西商人得到明朝政府的特许,经营盐业贸易,由此发展起来。
明朝初建,蒙古人不断侵犯北部边疆,明政府就在北部边疆建立了八个军区。
其中,最重要的军区就在山西大同一带,当年驻兵的人数有80多万,战马就有30多万匹。
如此庞大的军队,最需要的就是粮草。
明代初年,交通不便,粮食运输非常困难。
有一个山西官员上书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政府以盐业经营权为奖励,让民间商人把粮草运到北部边疆,解决北部军队的粮食问题。
具体方案是:让民间商人把粮草运到北部边疆的军区,然后,按照交粮草的数量发给商人“盐引”。
盐引是当时进行盐业贸易的凭证,用盐引就可以到采盐地去换成盐,再拿着盐到指定的地区进行零售。
这项制度在明代初期叫“开中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盐一直是由政府垄断经营的,而盐赋之利,约占天下流动财富的一半,利润丰厚。
由于山西南部有盐池,卖盐、取盐都非常方便。
同时,那里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山西商人早就有做粮食贸易的传统,因此,山西人借着明政府奖励盐引的机会,迅速地壮大起来,形成了晋商。
到了明代中期,晋商的盐业经营遇到了困难。
因为,盐业制度由“开中制”改为了“折色制”。
“开中制”是把粮食运到北部去换成盐引才能做盐的买卖;而“折色制”又将盐业经营权给了另一批商人,商人在内地就可以拿钱买盐,然后运到各地去卖。
这时候,盐商就分为内商和边商,留在边疆运粮食换盐引的叫边商,在内地用钱换盐的叫内商。
?清军入关后为何优待晋商?
![?清军入关后为何优待晋商?](https://img.taocdn.com/s3/m/d2a0d2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4.png)
清军入关后为何优待晋商?清军入关后为何优待晋商?:大家好,我是爱侃历史的刚哥。
清军入关后为何优待晋商?因为,满清入关前,明朝政府明令禁止与满清进行商业交易,那时候,和满清:-清1大家好,我是爱侃历史的刚哥。
清军入关后为何优待晋商?因为,满清入关前,明朝政府明令禁止与满清进行商业交易,那时候,和满清做生意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但风险越大,利润也越丰厚,总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山西商人不顾明朝政府禁令,跋山涉水与满清进行贸易,为满清政府和百姓提供各种生活和军需物质。
这些商人中,最著名的有八家,分别是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都是大财阀,其中最显赫者是范家。
后来,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清世宗接见了其中最著名的八家,并御封为内务府的皇商。
为了表彰晋商对大清建国的贡献,清朝把北方边境的贸易经营权全部给予了晋商,不许他人染指。
具体做法是发给晋商龙票,凭龙票进行边境贸易。
努尔哈赤死后,清太宗皇太极登基称帝,改国号“后金”为“大清”。
皇太极十分钦佩山西商人的拼搏奋斗精神,更为他们的财富所吸引,皇太极继续和山西商人保持密切的联系,承诺将来入主中原后,所借银钱加利息一并奉还。
因为,他知道山西商人的势力遍及中原各地,和山西商人搞好关系对入主中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同时,他大力支持山西商人,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做生意,给他们提供极大的便利,利用他们储备军用战略物资,还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间谍,利用他们刺探大明王朝的军事经济情报,了解和掌握明朝的一举一动。
在晋商的帮助下,满清装备了一支武器精良的八旗部队,粮草准备得非常充分,做好了入关攻打明朝的全部准备。
终于在公元1644年,满清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攻占京师,进而成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政府”。
所以,晋商在满清灭亡明朝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晋商的财力,就没有满清军队的骁勇,满清就不可能战胜明朝夺取天下。
这就是清军入关以后要优待晋商的原因。
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官商结合的经济学分析
![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官商结合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16dfd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59.png)
The Modern Social Changes the Decline of Shanxi Merchants--An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Coali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Merchants 作者: 刘建生;燕红忠
作者机构: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出版物刊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20页
主题词: 官商结合;晋商;社会变迁;经济学分析
摘要:官商结合既为晋商长期兴盛提供了契机,也是其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通过官商结合发展商业的实际经济绩效在逐渐递减,交易成本与风险不断增加.由于晋商始终沿着官商结合这一路径下滑,最终被锁定在一种低效率的状态,导致自己在近代化过程中走向了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官吏获取大量Βιβλιοθήκη 效廉价的市场信息,是其开展大规模、广范围长途贩运贸易的基础。 加之,获取信息虽然需要花费一定成本,但其 具有潜在的规模经济和报酬递增之特征。即人们 要进行交易就必须支付信息成本,但其成本不会 发生很大变化,而不管这一信息是被用于影响一 种、数百种还是上千种交易。这就进一步促使山 西商人要同各级官吏建立稳定密切的联系,以便 通过获取信息谋求巨额利润。明清政府为传达政 令而发展起来的水陆交通驿站网络,也为晋商传 达商业信息所利用。明代设在山西境内的驿站有 58个,到清代更达125个之多,许多商贾便以此 为基础,将其产品“转输于省直,流行于外夷”。 山西商人的贸易路线很大程度上便是沿着水陆驿 站干道而迅速拓展,遍及全国,直达国外。 其次,封建国家税收是影响晋商商业活动的
作者王志东,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燕红忠,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太原030006)
一、引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现实世界中制度安排的 多样性同各项制度内生的边际交易成本有着直接 联系,“现实的经济中制度的显要地位和多元化 恰恰反映了交易成本的现实性”(周业安,2001)。 张五常通过台湾农地合约的演化对制度安排进行
了经验实证研究,认为农作区不同的合约选择
“主要是由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不同合约安 排具有不同的交易费用所致”(科斯等,1994, p11)。也就是说,不同的制度选择与安排由交易 成本和风险共同决定。拉斯・沃林曾评价说,张 五常的《佃农理论》是一本科学杰作,“它为研究 工作竖立了一个典范,……这一开创性的分析所 产生的结果是,由此确立了合约选择在经济学中 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张五常,2000,引言P48)。
二、官商结合与交易成本的节约
当商品从一个经济主体移交至另一个主体时 总需要消耗一些成本,这些成本的大小直接决定着 商品交易是否能够发生或者如何进行。纠纷的解 决有很多机制,人们选择某一种机制的标准在于其 所内生的交易成本的大小。显然,传统社会对所有 权可转让性的限制和产权不清将会增加交易成本 和缩小交易范围。因此,晋商的商业实现方式虽然 存在多种形式,但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动机,他们 最终选择了官商结合的“合约”交易方式。 具体而言,晋商在经商活动中所产生的交易 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为搜集、整理市场信息 以确定交易而支付的成本;二是在交易过程中必 须支付给政府的税收;三是为洽谈、监督、执行交 易所支付的成本。 首先,获得关于交易机会的信息是进行交易 的前提。尽管市场上存在对某一商品的供给和需 求,但由信息不通所造成的时间和地点的错位却 常常使交易难以发生。这种情况下的需求将成为 无效需求,供给也成为无效供给。由于得到关于 交易机会的信息总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金钱 和努力,许多信息成本高得足以使交易无法进行。 如果获取信息所需要的费用能够降低,额外的交 易机会就能够得到利用。而在传统社会市场严重
2010年第7期 各方面的内容。尽管这一时期晋商研究的成绩斐 然,但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就研究内容而言,大 部分作者把精力集中于广征史料,以此来尽量呈 现晋商活动的原貌,出现了“就晋商言晋商”的局 面;就分析方法而言,大都偏重于实证研究,即主 要采用历史的方法,并不注重逻辑的方法,显示出 研究视野的局限性和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同时, 研究中重复和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宏观上的审视 和理论上把握仍显薄弱。虽然人们认识到了政府 因素对于晋商兴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 的看法仍然限于“清亡票号亡”、“清亡晋商亡”的 思维定势,而缺乏理论上的深入挖掘。本文的特 点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合约经济学引入晋 商官商关系的分析,主要利用合约理论中关于交 易成本和分散风险的思想,将晋商同政府、官吏之 间的关系纳入合约(契约)框架,探讨其对晋商发 展和兴衰的影响。
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晋商学。内容
涉及晋商和票号的兴衰、晋商的经营理念,以及与 晋商相关的政治、文化、民俗、建筑、戏曲、教育等
万方数据
王志东
燕红忠: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及其影响——关于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
关键。税收均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但封建社 会对商人的税款征收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 商企业的征税存在很大不同。现代社会的“硬约 束”规则使得工商企业常常只将其应缴税款当作 生产活动或商业活动的一般成本(固定成本或可 变成本)来加以计算,它并不属于交易成本的范 畴。但在封建衙门叠床加屋,关卡林立,浮费繁杂 的传统社会,商品的纳税数额直接同其运销远近, 商人与官吏们的“交情”深浅密切相关,从而使其 交纳的税款具有很大的交易特征。因此,我们不 得不将封建课税纳入晋商商业活动中的交易成本 范畴加以研究。明朝应朝卿曾说:“夫税者,税商 也……商贾有利则趋,无利则止。自税使纷出,而 富商之裹足者十二三矣,及税额日增,而富商之裹 足者十六七矣。”②因此,封建税收还应该作为晋 商交易成本的核心而存在。 由于课税是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强制性征 收,而且其税则的可变性、随意性和税种的不确定 性以及税收的重复性等特点总是伴随着商人的超 额税收负担。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商人必然要 千方百计地逃避或转移税负,以维护和增加自身 的利益。因此,封建税收的直接效应就使得晋商 依附于官府(官吏),以寻求庇护。明代弘治时, 户部郎中李梦阳就曾说:“今商贾之家,……援结 诸豪贵,藉其荫庇。”⑦在开中纳粮过程中就有许 多商人持着中央政府高级官员都台的书信,或者 诈冒达官显贵的家人获取免税特权或其它种种利 益。明清山西商人多长途贩运商,“致富皆在数 千里或万里外”,一趟贸易常常行程万里之遥,历 大小关卡数以千计,许多晋商不得不“挟其重资 交结权贵”。他们一方面贿赂关卡税吏,以便通 行,或者行媚权贵以提高与地方官吏的对抗力。 乾隆时归化城监督福礼就因重征商税而引起山西 商人李令俊、徐育成、郭茂等人上京控告,最终遭 到审查。另一方面则自捐官衔跻身仕途,甚至当 上官商、皇商以取得税收豁免权。因同各级官吏 的密切关系,山西票号从诞生起直到辛亥革命前 就一直处于免税状态。因此,与封建国家税收相 关的交易成本的节约是晋商经商获利的关键因 素。 最后,晋商为了顺利洽谈、监督和执行交易也 必须得到官府(官吏)支持。道咸年间,口北地方
23
究——明代的商人和商业资本》(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6年译本)和《山西商人发展的原因》,佐伯 富的《清朝的兴起与山西商人》、《清代塞外的山 西商人》、《清代山西商人和内蒙古》、《山西商人 的起源和沿革》等论文,对于山西商人的起源、发 展、资本与获利情况以及与日本、俄国的贸易等问 题进行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晋商研究在 国内外持续升温,专门研究晋商的论著竞相问世,
詹姆斯・布坎南甚至提出,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像
一门“合同学”而非“选择学”了(Buchanam,
1975)。威廉姆森也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 或间接地作为合约问题来看待,这对于了解是否 能节约交易成本很有用处”(Williamsom,198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的发展,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治理、委托代理、不完 全契约等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化。但到目前为 止,合约分析仍然很少用于经济史的实证研究。 由于“合约的选择取决于分散风险所带来的 收益与不同合约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权衡”(张五 常,2000,PI{M)。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成本约束 下,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最小风险的合约安排;而 在既定风险条件下,人们则倾向于选择(交易)成 本最小化的制度安排。明清时期官商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制度安排与合约选择。
不完全的条件下,信息的生产效率不仅比较低下, 而且不同的人在与这些市场的关系中常常处于不 同的地位。这无疑阻碍着信息的正常流动。明清 时期各地方小市场的普遍存在和隔离正好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关于较远距离地区交易的获利机会 的信息缺乏。 在传统社会,各级政府及其所供养的军队无 疑是最大的消费者。并且相对于下层贫苦人民来 说,各级官吏及其上层阶级理所当然地是各种名 贵货物最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者。众所周知,对边 疆大量军需物资的供给支配着明清晋商的兴起和 壮大,山西商人在北方所掌握的恰克图毛皮贸易 也主要是供给大贵族、大官僚所享用,而国内市场 上的政府消费则进一步刺激着晋商的长足发展。 据有关统计,19世纪初,在大约拥有3000或3000 以上人口的1400个城市中,至少有80%是县衙 所在地,而在人数超过1万的城市中,大致有一半 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诚如珀金斯(1985,P165)所 指出的,是“中国上层阶级的需要支配了长距离 的国内贸易。”不仅如此,我国封建社会的市场在 很大程度上也由政府所操纵,官府在很多时候都 是市场信息的基础源。因此,山西商人不仅注重 一般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而且对朝廷内的动 向也非常熟悉。他们对诸如政府军事行动、皇帝 外巡、官员调任等常常都了如指掌。对于“挟厚 资弛千里”,足迹“遍天下”的晋商来说,通过结托
24
万方数据
浙江社会科学 “客商之遭害者,指不胜屈,报官无益,遂亦隐忍 而不报,向使稍稍著意,稍稍动手,或当不至横肆 若此耳。”。9这种地方官吏极不负责任不管理的现 象在明清时期极为常见。官兵贪赃枉法,吏治腐 败,土匪盗贼盛行,许多地痞流氓乘机欺行霸市。 加之,商人经常买卖交易,难免要产生一些纠纷。 然而,“商家原属懦弱,平居安保无事,设遇家庭 交际之间嫌,一经衙门,必致借端勒诈,不得不预 为之计,以勉应其求也。”吵因此,晋商为了顺利洽 谈、监督和执行交易也时常寻求官府的支持。 当然,封建国家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特别是为 了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诸如用于检查,计量和征 收税收的费用,以使其收入最大化,也倾向于将商 人纳入国家政治的范畴。而各级官吏出于自身经 济利益考虑也常常愿意同商人结合在一起。这 样,在法人地位残缺和对产权严格限制的情况下, 晋商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动机必然选择官商结合 的制度安排,通过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以扭曲的形 式来获得交易权利。
・
本文是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晋商与现代经济”(2010041085—04)的阶段性成果。
22
万方数据
浙江社会科学 尽管商人作为弱者,其行为和活动受其地位的严 重制约,同政府、官吏之间很多时候并不存在自愿 性的协议,但他们基于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 行为仍具有很强的合约性质。特别是商人同官吏 私人之间的交往,这一特性更为明显。Ⅲ因此,合 约分析也可以为我们研究晋商与政府的关系提供 一个新的视角。 明清时期,晋商上通清廷,下结官绅,北上西 向,东进南下,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 曾一度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他们涉足海内外, 驰骋数百年,在农业文明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 商业奇迹,在世界商业史上书写了辉煌一页。对 于晋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前后日本 人所进行的调查和评述,主要体现在《支那经济 全书》、《清国商业综览》之中。20世纪20至40 年代,马寅初、陈其田、卫聚贤等先生对山西票号 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代表著作如《山西票庄考略》 (华世出版社,1937年)、《山西票号史》(重庆说 文社,1944年)及在《中央银行月报》所刊出的多 篇论文,这是中国学者关于山西票号最早的史料 性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文史资料》自 1959年10月创刊至1966年“文革”前,先后发表 了晋商史料性和晋商后裔回忆录性质的文章多 篇。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 与山西财经学院联合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收集 整理了大量关于山西票号的史料,历经多年,《山 西票号史料》终于在1990年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 版,2002年又出版了《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这 些材料构成了之后研究晋商的基本平台。直到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学者对晋商进行了较 为深入的研究,如寺田隆信著的《山西商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