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金融简史序言

合集下载

红色金融党史小故事

红色金融党史小故事

红色金融党史小故事在上海,黄浦江畔绵延1.5公里的外滩,“万国建筑群”历经岁月的变迁,不仅映射着十里洋场昔日的风采,也见证着如今跻身全球前三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璀璨魅力。

在这个建筑群中,有一座大楼与其他建筑不同,不仅有近代西洋建筑的风格,更彰显了中国民族风格,是唯一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建筑——这座建筑,正是中国银行大楼。

1949年5月,一位昔日西装革履的私营银行总经理,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这里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共产党员“龚饮冰”,接管了这座银行,为中国银行开启了崭新篇章。

鲜为人知的是,龚饮冰曾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隐藏身份长达二十年,在保护党的秘密联络和交通系统的同时为党筹集经费,是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无名英雄之一。

记者出身,入党后担任主管会计1896年9月28日,龚饮冰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

由于父母早丧,他很早便开始在外谋生求学,曾在湖南大学法政专科学习。

大革命时期, 龚饮冰曾为“亚陆通讯社”记者、“湖南省新闻记者联合会”主委, 曾与谢觉哉等在湖南办《湖南民报》。

“记者”这一身份,让他更深入地体察社会,并参加了一些爱国运动逐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1923年,经何叔衡、郭亮介绍,龚饮冰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七会议”后,龚饮冰随中共中央机关迁上海,担任中央主管会计、巡视员,负责白区交通通讯机要财务等工作。

自此,龚饮冰开始从事长达20余年的地下秘密工作。

红色金融史是新中国金融的根基,是新时代金融工作者与金融专业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

“党史中的红色金融故事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将带领全院上下感受红色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将深刻领会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革命风采,感受那段红色历史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时代史,更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

分享会后,我们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全单位工作大局、本职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史为鉴、以学为基、向史而新,普惠金融中心全体党员将以此次党史分享会作为起点,按照历史线,认真梳理百年党史,系统全面的进行党史专题学习,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学习中感悟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思想上再上新台阶、在工作上再创新成绩。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摘要:一、前言二、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1.成立背景2.发展阶段三、中国银行的重要事件1.国内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2.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3.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四、中国银行的贡献1.对国家经济的贡献2.对国家金融体系的贡献五、结语正文:【前言】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红色金融传统。

从成立之初,中国银行就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任,不断为我国金融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成立背景】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 年,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第一家国家银行。

成立之初,中国银行主要承担着国家财政收支、货币发行等任务,为民族工商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发展阶段】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创立和初期发展阶段(1912 年-1949 年)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阶段(1949 年-1978 年)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 年至今)【中国银行的重要事件】【国内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在国内战争时期,中国银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红色金融事业,为革命根据地提供金融支持。

通过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发行红色货币等措施,保障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稳定。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开展抗币发行、外汇管理、国际汇兑等业务,为抗日战争提供财政支持。

同时,中国银行还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金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继续发挥红色金融事业的重要作用,为解放区提供财政支持。

通过发行解放区货币、筹措军费等措施,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行动。

【中国银行的贡献】【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中国银行在各个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银行始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我国工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对国家金融体系的贡献】中国银行在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金融路全集内容介绍

红色金融路全集内容介绍

红色金融路全集内容介绍
《红色金融路》是一部关于金融行业的纪录片,全集包含多个篇章,涵盖了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和重要事件。

以下是对全集内容的简要介绍:
1. 第一集:《初起时代》
这一集主要介绍了中国金融行业的起源和发展。

探讨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时期的金融制度改革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兴起,深入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金融行业的艰难发展历程。

2. 第二集:《金融状况》
本集主要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变革。

深入探讨了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不同金融领域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相应政策和措施。

3. 第三集:《金融风暴》
这一集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详细讨论了中国在危机中的应对措施,以及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加强。

4. 第四集:《金融创新》
本集重点介绍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着重讲述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创新型金融机构的兴起,以及其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监管体系的冲击和改变。

5. 第五集:《国际合作》
这一集探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合作方面的努力和
成果。

讲述了中国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与世界各国的金融交流和合作,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的扩展。

6. 第六集:《金融未来》
该集围绕中国金融行业的未来方向和发展前景展开。

讨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金融服务的升级和改进,以及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对金融行业的新挑战和机遇。

《红色金融路》全集通过真实案例、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变革历程和内外部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为观众深入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银行的创建背景与历史1.创建背景2.发展历程三、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1.红色金融的定义与特点2.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实践3.红色金融对中国银行的影响四、总结正文【引言】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金融实践。

在其发展过程中,红色金融为其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

本文将探讨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以期对该银行的历史与现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银行的创建背景与历史】【创建背景】中国银行成立于 1912 年,是辛亥革命后,民主革命政府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实现金融自主而创建的第一家国有银行。

自创立之初,中国银行就肩负着民族金融事业的重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展历程】从创立至今,中国银行经历了多次改制和发展。

在民国时期,中国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银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了国际化、综合化的战略目标。

【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红色金融的定义与特点】红色金融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的金融事业。

其主要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

【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参与红色金融事业,通过发行红色货币、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等方式,为党的金融事业做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银行还为我国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红色金融对中国银行的影响】红色金融的实践使中国银行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政治立场的金融机构。

红色金融的传统和精神,对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始终坚守服务人民、支持国家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总结】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是其发展历程中宝贵的历史遗产。

百年党史 红色金融

百年党史 红色金融

第三套人民币(1962-2000)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 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 13种版别。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 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 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 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
第四套人民币(1987-2018)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自 1987 年 4 月 27 日 , 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与第三套人民币 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36)
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各革 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为了冲破敌人的 经济封锁,活跃农村经济,巩固革命 政权,先后以工农银行、苏维埃政府 以及其它经济部门的名义,发行了人 民货币。随着根据地的逐步统一,苏 区的货币经历了一个分散到集中统一 的过程,即由区、县银行货币到特区 和省银行货币,最后统一为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及各分行的货币。 这个时期的货币是在艰苦、困难的战 争环境中因陋就简印制发行的,它的 票面设计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政治色彩, 反映了党在当时特定环境中的战斗风 貌。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 进敌后,开辟了大片敌后根据地,建立了抗 日民主政权。从1938年起,除中央所在地的 陕甘宁边区外,又在华北敌后先后建立了晋 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在华中先后建立了苏北、苏中、浙东、皖中 等8个抗日根据地;在华南建立了东江和琼崖 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为发展农业生产, 防止和抵制敌伪钞的侵入和流通,保护根据 地人民的财富,都分别设立了自己的银行, 发行了货币。在抗日战争中,各根据地发行 的货币,一般称为“抗币”或“边币”。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来各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本 来有可能统一起来。然而,由于第三次国内革 命战争的爆发,不得不继续分散发行。同时,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 发行银行又有所增加和调整。抗日战争初期, 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行政公署设立的地区性 银行,合并组成了华中银行。中原地区增设了 “中州农民银行”。冀热辽解放区先后增设了 “热河省银行”和“长城银行”等。这些银行 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对稳定 解放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生产、保证供给、支 援解放战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红色金融 讲解词

红色金融 讲解词

红色金融讲解词摘要:一、红色金融的概述二、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三、红色金融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四、红色金融的当代价值五、总结正文:红色金融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金融事业的发展与金融体系的构建。

它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讲解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与人物以及当代价值。

一、红色金融的概述红色金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等多种手段,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经济支持的一种金融形态。

它主要包括红色政权下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等。

二、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1.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金融开始萌芽。

党领导下的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如中央苏区银行、湘鄂西苏维埃银行等。

2.抗日战争时期:红色金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各根据地银行逐步壮大,金融政策更加完善,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3.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解放区银行逐步统一,金融政策更加成熟,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4.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金融延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红色金融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重要事件:土地革命时期的“金融风波”、抗日战争时期的“抗币”发行、解放战争时期的“金圆券”改革等。

2.重要人物: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

他们在红色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红色金融的当代价值1.弘扬红色金融精神,增强党性教育。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金融事业的发展成果。

2.借鉴红色金融经验,推动当代金融事业发展。

红色金融的成功经验为当代金融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3.发挥金融作用,服务国家战略。

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柱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持。

五、总结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事业的发展成果,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持。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红色金融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发挥金融工具作用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红色金融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下面就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土地,全国金融资源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有限。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资金需求,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在这个阶段,国家对金融设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农村合作社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渠道。

农村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缓解了经济困难。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践,经济体制得到重大调整。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并面临增加农村投资的急需。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正式开展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化交易,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生产和获利机会。

为了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进一步推进开放,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1984年,国家决定发展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经济特区,为吸引外资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

同时,中国政府还开始进行金融体制,实行分业经营,推动市场主体发展。

此时,国家政府开始发挥重大作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发展和引导金融机构的发展。

21世纪初,中国逐步实行金融市场化和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金融领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各种金融创新开始崭露头角。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渐减弱,金融市场的自主性和竞争性增加。

红色金融逐渐由国家垄断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模式。

此时,红色金融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金融的大环境中,成为一种特色金融模式。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政府主导、农村金融、引入外资和金融市场化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红色金融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社会民生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红色金融发展史

红色金融发展史

红色金融发展史1 前言:红色金融的背景与意义红色金融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利用金融手段,为了国家和公共利益,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交往提供有力支持,实现经济建设的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金融运作一直被红色政权所管理和控制,这种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嵌入在金融系统的骨子里,也是中国金融业在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红色金融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尤其在新时代加速推进有机融合。

2 红色金融的萌芽期(1949-1956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业也从此开始拥有新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共产党治下,金融业被期望为新中国的建设献力,推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也是红色金融的初衷。

此时期,国家实行了“无偿借款”、“农业特区建设资金”的发放,以及开展了免息助学贷款、免息建房贷款等政策,极大地助推了中国新生经济的发展。

3 红色金融的初期发展(1956-1978年)1956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是中国金融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重要发展时期。

全国范围内实行金融统一管理,人民同业公债成立,中国第一张股票(上海公共食品厂股票)于1952年发行,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先河。

1966年至1976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金融业陷入大动荡,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大面积停业、关停。

只有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得以恢复增长,同时,国家颁布了《银行业机构条例》、《证券法》、《保险法》,为金融业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红色金融的现代化建设(1978年-2000年)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据此,国家可以从世界各地引入金融理念、技术、人力资源建设金融体系实力,以适应中国新的金融环境和挑战性竞争。

中国银行业先行开放,美资、港资、日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逐渐适应资本化及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增长。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及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一、中国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简称“中行”,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最早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自成立以来,中国银行始终秉持着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

在百年历程中,中国银行见证了我国金融事业的沧桑巨变,也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历程
自成立之初,中国银行便与红色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积极贯彻党的金融政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发挥了红色金融的支柱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三、中国银行在红色金融史上的重要事件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银行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协助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胜敌人。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积极贯彻党的金融政策,为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发挥了红色金融的支柱作用。

四、中国银行红色金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银行始终将红色金融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不断传承和发扬。

在新时代,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持红色金融精神,为国家的金融事业和社会发展贡
献更多力量。

五、红色金融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意义
红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红色金融精神不仅为中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我国金融事业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金融发言稿

红色金融发言稿

红色金融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红色金融产业协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对本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红色金融作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凭借着其独特的地域和文化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认可。

红色金融在金融业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对于推动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金融是一种以传统红色文化为基础,结合金融服务的新型产业形态。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业相结合,打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形态。

红色金融以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为基础,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红色金融的发展正是基于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深厚积淀。

它将传统的红色文化与现代金融体系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

红色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红色文化。

红色金融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服务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红色金融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红色金融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其次,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红色金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社会公众对于红色金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高,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红色金融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红色金融的市场影响力和认可度。

我们要不断完善红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红色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要加强红色金融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红色金融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化。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红色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红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国红色金融史,日常生活教学

中国红色金融史,日常生活教学

中国红色金融史,日常生活教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红色金融史是一个极具特色和独特性的历史时期,它既包含了红色思想的熏陶,也蕴含着金融的发展进程。

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金融系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逐步形成了充满红色特色的金融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红色思想贯穿于金融运行的各个环节,从金融政策到金融机构,无一不体现了红色理念的特殊性。

在中国红色金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金融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系统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改革,金融机构被重新组建,金融政策得到了根本性的调整。

这场金融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红色金融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实现了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国红色金融也逐渐走向世界。

中国红色金融在成就自身的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了红色金融史的演变,关于中国红色金融的日常生活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金融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人们正确的金融观念,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更是为了提高人们的金融素养,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金融知识和素养,才能更好地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金融习惯。

首先要做好财务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和储蓄目标,避免盲目消费和过度借贷。

要学会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支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投机行为。

要注重金融常识的学习,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在中国红色金融史的长河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更可以感受到红色理念对金融业的独特影响。

中国红色金融简史序言

中国红色金融简史序言

中国红色金融简史序言序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共产党成立98周年。

霜年筚路起金融,七秩春秋意气宏。

若以岁月脉搏为线谱,以往事钩沉做音符,中国共产党98年金融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便是一部恢弘跌宕的交响史诗。

98年间,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过程中,红色金融走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阶段性曲折的光辉道路。

锤镰已教山河改,莫忘弹铗凛冽时。

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红军初创时的土地革命时期,当时依靠红色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对红色政权的支持和拥护。

根据地最早的红色金融实践者,通过建立基层金融惠民、便民组织,尝试运用初级金融手段,支持根据地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为红色根据地经济独立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红色金融普惠为民的初心,践行了金融为穷苦大众服务的根本宗旨。

1928年2月,在江西省吉安县东固革命根据地,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缺乏流通资金的困难,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由军民自筹资金,在东固街一栋清末民居里成立了东固贫民借贷所,向当地群众提供无息和低息借贷,这便有了根据地最早的金融惠民组织,有点类似我们现在建设的惠农金融服务点。

同年10月,东固革命政权在贫民借贷所的基础上创办东固平民银行,取名平民银行,意为老百姓自己办的银行。

由于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政府纷纷建立银行,组织信用合作社,发行革命货币,例如井冈山上井村造币厂的“工”字银元、耒阳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劳动券,而更为典型的形式则是1932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1931年11月7日,在赣南中央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这就是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随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的基石,成为红色政权建立的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苏维埃政权银行。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相继挺进敌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金融事业(1921-1949年)第一章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萌芽(1921-1927年)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金融方面的认识与探索二、彭湃在领导广东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三、毛泽东在领导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第三节农民协会的金融活动一、农民协会设立的金融机构二、农民协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三、农民协会办金融的历史意义第二章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建立(1927—1937年) 第一节土地革命的任务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三、农村中的高利贷第二节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创建与演变一、摧毁旧的金融机构二、土地革命初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三、土地革命发展时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第三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诞生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三、长征路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四、长征胜利后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第四节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活动一、发行货币,同国民党的封锁作斗争二、代理金库,支持革命政权的财政三、吸收存款,为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筹集资金四、发放贷款,支持生产发展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发展(1937-1945年) 第一节国共合作与抗日根据地第二节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金融一、陕甘宁边区概况二、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三、光华商店与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流通第三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一、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二、晋冀鲁豫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三、晋绥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四、山东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五、华中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第四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与组织建设一、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二、抗日根据地银行的组织建设第五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一、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二、建立与扩大抗日根据地货币流通市场三、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第六节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信贷活动及利率政策一、抗日根据地银行信贷活动的基本情况二、信贷支持边区农业的发展三、抗日根据地的利率政策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胜利(1945-1949年) 第一节解放区的扩大与统一第二节解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一、新解放区银行机构的设置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三、解放区对国民党政府金融体系的接收管理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第三节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一、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二、解放区的货币斗争三、货币的逐步统一第四节城市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一、开展城市金融业务二、加强对私营银钱业的管理三、严格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四、肃清外币,加强外汇管理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金融事业(1949-1978年) 第五章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开创(1949-1952年)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二节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一、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业二、打破封锁、取消外资银行特权三、对私营金融业的整顿和改造四、建立新的保险体系五、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网络第三节建立人民币体制一、彻底肃清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二、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三、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和经营外汇四、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五、收兑新疆、西藏流通的地方货币第四节制止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中(1953-1957年)第一节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的建立一、“大一统”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形成二、建立纵向型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三、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四、建立现金出纳计划制度,加强对货币发行的管理第二节集中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一、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二、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三、促进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节发行新人民币,完善人民币体制一、发行新人民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从实际国情出发,实现新旧人民币平稳兑换三、周密组织,顺利地完成发行任务四、新人民币发行的意义第七章在曲折中前进的金融事业(1958-1978年)第一节“大跃进”时期金融工作的挫折与调整一、“大跃进”对金融的影响二、金融工作的调整第二节“文革”时期对金融工作的冲击与整顿一、“文革”中金融工作的波折二、“文革”中金融工作的两次转机三、1976年10月后银行工作的整顿和加强第三部分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的变革与发展(1978-2011年)第八章改革开放和“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变革(1978-1984年) 第一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金融思想一、发展现代经济必须发挥金融枢纽的作用二、解放思想和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三、金融改革开放与维护金融安全第二节金融体系的历史性突破一、恢复和建立多种金融机构二、改革银行体制和扩大信贷领域第三节建立中央银行制度一、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酝酿过程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第四节改革中的金融运行和治理通货膨胀一、改革初期的经济金融形势二、对1984年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九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新格局的形成(1984-1992年)第一节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一、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第二节推进改革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一、改革外汇管理休制二、重建或新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推进国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六、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第三节金融系统人事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一、银行系统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二、金融系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第四节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一、货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二、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第五节加强宏观调控和治理通货膨胀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二、对1988年通货膨胀的治理第六节金融逐步对外开放一、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二、中资金融机构发展海外业务三、加入国际性及区域性金融组织和发展国际金融合作第十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1992—2001年) 第一节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第二节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一、完善中央银行职能和改革组织管理体制二、汇率并轨改革和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五、股份制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六、农村金融体系在改革中发展七、保险业推进改革八、金融扩大开放第三节金融市场在改革中加快发展一、货币市场规范发展二、资本市场迅速成长第四节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一、金融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发展二、治理整顿金融秩序和实现经济“软着陆”三、加强宏观调控和应对亚洲金融风波第五节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和加强监管一、统一监管向分业监管转型二、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三、加强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一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金融加快改革开放(2001-2007年) 第一节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快对外开放二、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第二节金融加快改革与发展一、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二、全面推进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三、中小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五、建立和完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六、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第三节金融市场在创新中规范发展一、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规范发展二、货币市场不断完善和稳步发展三、外汇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四、黄金市场平稳快速发展第四节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一、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三、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四、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宏观调控第五节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完善一、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二、证券期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三、现代保险监管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四、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第六节金融对外开放深入进行一、银行业按照有关承诺逐步实施开放政策二、证券业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三、保险业积极、稳妥地扩大对外开放第七节金融法制和基础制度与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金融法律框架逐步完善二、支付体系、征信体系建设和反洗钱工作不断加强三、金融会计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四、货币制度、国库体系、金融信息化体系和金融人才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十二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提升金融竞争力(2007—2011年) 第一节加强宏观调控和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二、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和保障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第二节金融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一、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二、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四、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五、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第三节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日益提高二、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三、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一、引言中国银行,作为我国最早的国有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了红色金融的作用,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革命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更能激发我们继续弘扬红色金融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中国银行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1.创立初期:支持革命事业,发展民族经济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之际。

自此以后,中国银行始终秉持“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积极参与国家金融事业,支持民族经济发展。

在抗日战争前夕,中国银行积极筹集资金,为抗日前线提供物资保障,成为红色金融的有力支撑。

2.抗日战争时期:筹集资金,支援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优势,积极参与抗战资金的筹集和调度。

在此期间,中国银行不仅为抗战事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还通过开展敌后金融斗争,打击敌伪货币,巩固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

3.解放战争时期:发挥金融作用,推动解放事业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银行紧密配合党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红色金融的作用。

在战争期间,中国银行积极参与货币斗争,稳定金融市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4.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金融的传承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在红色金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金融支持。

从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银行始终发挥着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

三、中国银行红色金融的贡献与启示1.红色金融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既是一部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红色金融事业繁荣与发展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了金融的支柱作用,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为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金融支持中国银行的红色金融史,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红色金融 讲解词

红色金融 讲解词

红色金融讲解词红色金融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土地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的金融事业,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发挥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

一、红色金融的定义与背景红色金融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土地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的金融事业,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发挥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

红色金融是在烽火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金融事业的伟大实践。

它包括了发行货币、建立银行、筹集资金、推进财政改革等一系列金融活动。

二、红色金融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发行货币:红色政权时期,各地发行了多种货币,如苏维埃币、抗币等,这些货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稳定经济、支持革命战争的作用。

2.建立银行:红色政权时期,各地先后建立了多家银行,如中央苏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等,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3.筹集资金:红色金融通过发行公债、劝募捐款、征收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4.推进财政改革:红色政权时期,积极推行财政改革,整顿财政金融,提高财政效益,确保革命战争的经费需求。

三、红色金融在我国金融史上的重要地位红色金融在我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金融人才,奠定了金融体系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生动体现。

四、红色金融对当代金融发展的启示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金融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总结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红色金融故事的详细内容

红色金融故事的详细内容

红色金融故事的详细内容前言红色金融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党”)掌握、总揽全国金融工作的一种政治权力组织模式。

本文将通过讲述红色金融故事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革命时期的金融创新红色金融的发展起源于革命时期。

当时,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面临严重的物质困境,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革命斗争。

党组织积极创新,通过群众筹款、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保证了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

建国初期的国有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党采取了国有化运动,将金融机构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

通过国有化,党实现了对金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开放经济,引进市场经济机制,红色金融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党统筹全局,通过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有效应对了金融市场的挑战,确保了国家金融安全。

特点与意义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融服务红色金融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社会效益。

党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推出种种惠民金融政策,提供优质、普惠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幸福生活。

党的领导下的金融风险防控红色金融在风险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通过红色金融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应对了金融领域的各类风险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金融文化中的体现红色金融的发展也推动了金融文化建设,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党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金融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引导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金融氛围。

结语红色金融作为党领导下的金融体系,不仅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当下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持。

红色金融的故事,展示了党的智慧和担当,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魅力。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
(原创版)
目录
一、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中国银行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三、中国银行在红色金融史上的主要贡献和作用
四、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金融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中国银行成立于 1912 年,是中国最早的国有银行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银行在红色金融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 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开始探索和发展红色金融事业。

此后,中国银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了红色金融的建设和发展。

在红色金融史上,中国银行主要贡献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银行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发行了抗日战争债券,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

其次,中国银行在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政和经济支持。

最后,中国银行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和金融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银行红色金融史的启示和影响深远。

它告诉我们,金融事业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融发展必须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紧
密相连。

红色金融历史展讲解词 (by 黄丽,待3月6日审定)

红色金融历史展讲解词 (by 黄丽,待3月6日审定)

《红色金融历史展》讲解词(前言)欢迎大家参观《红色金融历史展》,红色金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26年10月湖南省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壹元布币始,红色政权先后建立过404个货币发行机构,发行过7种材质的514种货币,这些货币在打破外部封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革命战争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览共分为5个单元。

此次展览通过展示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红色金融机构及其所发行的货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进程中,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足迹。

首先向您介绍的是展览的第一单元:勇于探索破土萌芽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开始就关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1921年9月27日,在浙江萧山衙前爆发了由中共党员发起并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农民革命风暴。

继而广东、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逐渐兴起。

其他地区如湖北、江西、福建等省的农民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农村的革命风暴从根本上动摇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农民协会的示意图。

图为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1923年9月,湖南农民第一个农民协会—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成立,不久,会员即达万余人。

图为:岳北农工负责人合影。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图为:大会会址。

下图为: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发表《中国农民问题》,分析中国农村现状。

1924年7月,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专门培养农民运动干部,澎湃任主任。

图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外景。

右边您看到的是:广州第五届农讲所学院毕业合影。

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实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国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官僚的革命热潮。

1925年2月,周恩来率东征军政治部进驻海丰,在海丰建设党的组织,开展农民民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共产党成立98周年。

霜年筚路起金融,七秩春秋意气宏。

若以岁月脉搏为线谱,以往事钩沉做音符,中国共产党98年金融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便是一部恢弘跌宕的交响史诗。

98年间,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过程中,红色金融走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阶段性曲折的光辉道路。

锤镰已教山河改,莫忘弹铗凛冽时。

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红军初创时的土地革命时期,当时依靠红色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对红色政权的支持和拥护。

根据地最早的红色金融实践者,通过建立基层金融惠民、便民组织,尝试运用初级金融手段,支持根据地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为红色根据地经济独立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红色金融普惠为民的初心,践行了金融为穷苦大众服务的根本宗旨。

1928年2月,在江西省吉安县东固革命根据地,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缺乏流通资金的困难,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由军民自筹资金,在东固街一栋清末民居里成立了东固贫民借贷所,向当地群众提供无息和低息借贷,这便有了根据地最早的金融惠民组织,有点类似我们现在建设的惠农金融服务点。

同年10月,东固革命政权在贫民借贷所的基础上创办东固平民银行,取名平民银行,意为老百姓自己办的银行。

由于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政府纷纷建立银行,组织信用合作社,发行革命货币,例如井冈山上井村造币厂的“工”字银元、耒阳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劳动券,而更为典型的形式则是1932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1931年11月7日,在赣南中央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这就是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随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的基石,成为红色政权建立的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苏维埃政权银行。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相继挺进敌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共建立了19个抗日根据地。

各抗日根据地均自成一个战略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为发展生产、防止和抵制敌伪钞的流通和侵入、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免受损失,这些政权大都成立了银行,发行货币在本地区流通。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经济战线上的斗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货币无疑在经济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毛主席有句名言,革命要胜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但是,从金融工作者的角度看,革命需要枪,但更需要钱。

革命离不开钱,没有钱,革命寸步难行。

革命要胜利,党必须指挥枪,也必须指挥钱袋子。

前方,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浴血厮杀;后方,金融工作者在经济战线上同样进行着艰苦而复杂的货币斗争。

这场看不见、摸不着的战争,虽没有炮火硝烟,却同样扣人心弦,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银行的货币政策为我党红色金融思想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出的金融人才也为后来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其中的冀南银行更是被誉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摇篮”。

1939年10月15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宣告成立冀南银行。

总行设在太行黎城县小寨村,同时宣告成立的还有路东分行,设在冀南区南宫县。

内部设营业、总务、发行三个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管理边区货币金融,排挤和肃清敌伪货币,
调剂农村经济,扶植生产,发展贸易,繁荣市场。

冀南银行总行首任行长为高捷成,熊光炳任政委,陈希愈任政治处主任;冀南路东分行经理由当时冀南军区后勤部长赖懃兼任,胡景沄任副经理。

冀南银行太行总行最早设立的业务机构是晋东南办事处。

1940年6月,冀南银行在豫鲁交界的内黄县设冀鲁豫办事处,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冀南银行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银行,并在晋冀鲁豫边区各地设有分支机构。

1942年银行根据边区统一部署建立了太行、太岳、冀南三个区行,各区行下辖分行。

1943年5月14日,冀南银行高捷成行长在河北省内丘县白鹿角村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后由赖懃接任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任命胡景沄、陈希渝为副行长。

令人痛惜的是第二任行长赖懃积劳成疾,于1945年6月9日逝世,冀南银行行长由胡景沄接任。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业务开展,主要沿用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管理模式。

其中,陕甘宁边区银行就是在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的基础上改组而成。

此外,在新开辟的根据地,以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和本地区的物资为保证,陆续建立起一批银行,分别是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边区银行,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晋绥边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北海银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江淮银行、淮海地方银行、大江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惠农银行、淮南银行、江南银行、盐阜银行、浙东银行,以及鄂豫边区的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等。

各抗日根据地银行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发行货币、代理金库、承募公债、打击伪钞、收兑银元、开拓根据地货币市场、稳定金融物价、发展根据地的农工商合作事业。

有的银行还兼营边区内外贸易。

这些银行发行了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货币。

其中,华北、西北地区各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货币被称为“边币”;华中地区各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货币被称为“抗币”;华南地区根据地银行等发行的货币大多被称为“代用券”“地方流通券”。

1941年,各抗日根据地为了克服财政困难,生息民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实行“精兵简政”,切实整顿各级组织,抗日根据地银行的组织领导也进行了调整。

陕甘宁边区银行改由财政厅领导,晋绥根据地的银行也与贸易局合并,改由财政厅领导,山东、太行、冀南、冀鲁豫等地的银行与工商局合署办公。

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使银行工作与抗日根据地政府中心工作、货币信贷与行政管理、金融与贸易进一步密切结合起来,更加适合战争的情况,发挥了银行应有的作用。

但是,这种组织形式下,即使在当时,银行与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货币斗争等问题上有时也存在一些矛盾。

可以说,抗战时期各根据地银行成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支持生产和抗战,随着抗日战争形势和根据地环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根据地的中心任务有所不同,而根据地银行的任务也会随时调整,无论是银行的任务与架构,还是银行的信贷活动和利率政策,都带有明显的战争烙印。

“毛泽东主席曾预测解放战争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这和财经的支持有深切的关系。

在抗日战争中,这些银行发挥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驱逐国民党法币,保护物资,繁荣经济,各解放区相继开设了自己的银行,如华北银行、东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华中银行、南方人民银行、中州农民银行等,并发行各自的货币,与日伪残留货币、法币等进行斗争。

随着形势的发展,为了迎接全国解放,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及任命董必武为主任的决定》,在太行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区财经关系。

此外,根据中央指示,决定成立中国人
民银行筹备处,为日后成立全国性银行进行各项相关准备工作。

1948年11月,华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务会议作出决议,“发行统一的货币,现已刻不容缓,应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随后,华北政府发布命令,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作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币,统一流通,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基础。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小灰楼”诞生。

至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无论是金融机构的设立,还是金融政策的制定都无所借鉴,每一步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色烙印。

《XXX》一书以史为鉴,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其中大量的红色金融资料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愿《XXX》书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