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水圈和水循环.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第三节水圈和水循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第三节水圈和水循](https://img.taocdn.com/s3/m/2315ee3df242336c1eb95e8e.png)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xxx。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
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
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大气水0.001%xx水圈xx水96.54%xx水地表水土壤水xx、xx陆地水沼泽水生物水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高中地理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三节_水圈和水循环 (1)资料
![高中地理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三节_水圈和水循环 (1)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6d1da714791711cd791735.png)
3.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可分为暖流和 寒流 。水温较流 经海区水温高的是 暖流 ,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 寒流 。
高纬
暖 流
低纬
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寒
流 30 °N 15 °N 0°
北半球
22℃ 26℃
暖 流
寒 流
24℃
暖 24℃ 流
26℃ 22℃
赤道
寒 流
赤道
南半球
下图海洋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造成的(水温a>b>c) ,请判 断带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30°N——90°N)
环流
60°N 形成以副副极极极地地地为东低中风气心压带带的大洋环流
西风漂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西:风(带0°——60°N) 30°N形成以副热副带热带为高中气心压的带大洋环流
北赤道暖流
东北信风带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环流
0°
赤道低气压带
探 究二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冬逆夏顺
1月(冬季)
亚洲高压
7月(夏季)
亚洲低压
0°
0°
洋流逆时针流动
洋流顺时针流动
针对性练习
1.下列洋流中,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是( D )。
A.西风漂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赤道逆流
D.北赤道暖流
2.40°S附近海域环球流动的洋流是( A )。
A.西风漂流
B.东澳大利亚暖
流量(立方米)
700
600
季节性积雪
500
融水补给
400
春汛
300
200
100
雨水补给 夏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地理必修一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doc
![地理必修一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fe29a79ec3d5bbfc0a7458.png)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体的分类「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按状态"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于气态水<固态水: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尸海洋水按存在空间分〈陆地水注: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 53%<大气水3.陆地水体(1)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2)陆地水量占全球水储量的3. 47%,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来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淡水(1)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因为分布在高纬度、高山等条件下,利用难度大,更新周期长)o(2)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世界水怵皇(1OO% )湖泊雌水和地下成水O. 94 / 淡水(1OO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5.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水、生物水、湖泊水、沼泽水、地卜•水。
(2)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有雨水、积雪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1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以降雨补给为主的河流,降雨量越大,河流径流量越大。
%1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越高,河流径流量越大。
⑶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三种水源的互补关系:%1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1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补给河流水注:黄河下游及长江荆江河段的地上水永远是河水补给地下水(4)冰川对其他陆地水的补给主耍是单项的,内流河对内流湖的补给是单项的(5)陆地水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丰水期■7—地下水位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1时间集中%1不连续水量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1降水量的多少%1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春季、夏季%1有时间性%1连续性%1水量稳定%1气温高低%1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一%1有时间性%1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1太阳辐射%1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东北地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sVm/(\量流5000000000000Dm)2060loo11 I I I I I I I I I I I p…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02001001 2 3 4 5 6 7 8 9101112 (月)补给类型补给季节湖泊水补给补给特点%1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地卜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大小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 ________ 系普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分布地区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原因:太阳辐射和重力3.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注:蒸发和降水是三种循环共有的4.类型32 om o直杜M水汽输送・|陆地上空陆地上空植物 蒸 腾J降 水陆面、水面 、植物(1)海陆间循环乂称大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上内循环 a. 海陆间内循环①海陆间循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bdddb7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4.png)
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地球上大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而地球的水资源是通过水圈与水循环的机制得以维持与再生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球的水圈与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一、水圈的概述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区域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圈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冰雪等形式的水,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转化与交换。
水圈的存在和运行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再利用,保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和径流等环节。
1. 蒸发: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从而进入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转变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层。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增大,重力作用使其从云层中下降,形成雨、雪、露、霜等形式的降水。
4. 入渗:降水穿过地表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5. 径流:未能入渗的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确保水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水的循环过程受到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重要性1. 生活和经济: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重要资源。
许多行业和经济活动依赖于充足的水资源。
水循环的健康运行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水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可以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水蒸气在大气中吸收和释放热量,影响着气候系统的平衡。
降水也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3. 地质作用:水循环参与了地球的一系列地质过程,例如侵蚀、沉积和地壳变动等。
水的运动和化学作用对地表和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水循环的保护与应对措施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球的水循环,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节水措施和科技创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的教案.doc
![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的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031920133d4b14e84246889.png)
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
)2、洋流的分布[学生活动]读下列全球风带与大洋环流相关模式图,找出风带与大洋洋流的关系以及主要的洋流类型。
(解析:在赤道两侧的信风作用之下,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盛行西风的作用下,海水自西向东流动从而形成中纬度西风漂流,大洋东西两侧的海水由于地转偏向力和补偿流动的共作用,形成由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暖流或由高纬流向低纬度的寒流。
)[承转]世界洋流分布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具体的分布受盛行风,陆地轮廓,海陆分布等影响还是很复杂的。
[活动]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示意图。
1)说明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
2)分析南纬40附近海区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南纬40附近各大洋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其性质是寒流,这是因为①南极是冰雪大陆,气温极低,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水温。
②南极大陆周围漂浮着许多冰山,浮水融化吸热降低了海水温度。
③南极大陆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了海水降温。
而在北半球,40N附近的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这两股暖流从低纬度流来,故属暖洋流。
)3)观察中低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差异,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讨论]假如要使一个漂流瓶由北美沿岸漂流到亚洲沿岸,或由南美沿岸漂流到澳大利亚沿岸,漂流瓶应在哪里投放?其可能的路径有哪些?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继续活动]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后,填下表归纳。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对象影响举例气候1、、纬间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2、洋流性质:暖流温湿、寒流温湿。
1、欧洲西部气候的形成。
2、澳大利亚西海岸环境的形成。
海洋生物1、寒暖流交汇丰富。
2、上升流将深层物质带到表层。
1、加拿大渔场,日本渔场,英国渔场的形成。
2、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逆流速。
海洋污染1、加速污染。
2、扩大污染。
油轮发生泄露。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水循环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e5ec380d453610661ed9f4f7.png)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2.水体空间分布⎩⎪⎨⎪⎧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8%大气水:分布最广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判断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 √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 × )4.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丰水期均为夏季,原因相同。
( × )探究点水循环中国科学院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
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它对深化理解水循环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可划分为哪些类型?答案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在陆地上的为陆地内循环;在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
2.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四大圈层?答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答案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答案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
其中对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广泛。
如下表: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蒸发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图中水循环的环节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
必修一第二单元水圈和水循环
![必修一第二单元水圈和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969b4e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c.png)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水圈的组成和特点 • 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水圈与人类的关系
01
水圈的组成和特点
水圈的组成
海洋
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液态水体,约占地球 表面的71%。
湖泊
陆地上储存水的区域,为人类提供灌溉 、饮用等多种用途。
河流
流动的水体,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养 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地下水
储存在地下的水体,为人类提供饮用水 和生活用水。
水圈的特点
循环性
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通过 蒸发、降水等过程不断循环。
有限性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应合理利用 和保护。
连续性
水圈中的水体是连续的,不同水体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变化性
水圈中的水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 响,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水圈的作用
01
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水圈中的水体为地球上的生物 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养分,维持
生态平衡。
02
调节气候
水圈中的水体通过蒸发和降水 等过程,调节地球气候,维持
气候稳定。
03
支撑人类文明
水圈中的水体为人类提供生活 和生产用水,支撑人类文明的
促进水圈的良性循环。
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 法规,强化水资源管理,规范 人类行为与水圈的和谐共生。
THANKS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匹配
全球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人烟稀少的高纬度地区,而人口密集的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
水资源的利用
生活用水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用于饮用、烹饪、洗涤等日常生活
第七讲 水圈和水循环(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讲 水圈和水循环(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146dd3da38376baf1fae91.png)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 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新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海洋水比例最大,还有陆地淡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 3.地球水危机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 体总储量的2.526%,且多以冰川的形式存 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能供 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答案 (1)A (2)D
特别提醒 的区别
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
3.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 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 (1)~(2)题。 (1)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②处洋流名称 为 ( ) A.秘鲁寒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答案
(1)C
(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3)该地河流的 径流量最低的 月份出现在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
(1)C (2)B (3)A
(
)
答案
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 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 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 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化 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 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 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资料
![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abaf4a0242a8956aece43f.png)
生物水
永冻土 底冰 湖泊淡 水
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主要是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导学设计1题)
在水资源利用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节约用水 ✓地表水体应防止污染(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 ✓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以及地 下水水源地污染
资源型缺水(因水资源少)
水资源短缺的类型
(参阅课本P49“活动”)
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B )
A.海洋水 B.冰川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2A..关以于雨河水流补径给流为变主化的的河正流确,叙流述量是季( 节D)变化都很
大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汛期: 春季 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实例: 东北地区的河流(该地区河流的夏、秋汛
为雨水补给)
4.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
✓ 当河流水高于潜水面时,河水补给地下水 ✓ 当潜水面高于河水水面时,潜水补给河水 ✓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往往水量稳定
5.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
运动的过程。
2大.循水环循)环、按海其发上生内的空循间环范和围陆,上分内为 循海环陆间三大循类环。 (又称 3降.水水循环、的下主要渗环节、有地蒸表发径流、、植物地蒸下腾、径水流汽输等。送 、
回顾总结
知识点梳理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4(((5与给..降123作水我) ) )用水循国促联塑明环大进系造量显的多各四,一地意数种大河致义河水圈表流;:流体层径我形主的,流国要不态更量西断靠变北新进大。化地行与区气,的物维降气一质护些水温全河球迁(流雨水移,变的和水受化动补有)能冰态给密平,量切雪衡河的融;的流联转流系水换量。;变补化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1 最新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1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a9930c56f1aff00bed51eac.png)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识记: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意义。
2.理解: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3.应用: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水圈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特点:面积广、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海洋水(大约占)、陆地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和大气水。
(陆地淡水以为主,主要存在于高海拔、高地区。
水、水、水是人类利用的三大水体)。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B ,C ,D ,E ,F ,G ,H ,I 。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循环,F、D、I属于循环,A、B属于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熟记)答案:①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③塑造着地表形态。
④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
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重点突破1】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人类活动对其影响1.水循环的类型类型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典例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C.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⑥环节的名称分别是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和植物蒸腾,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蒸发强,南亚地区,1月份降水少,开普敦附近1月份气温高,蒸腾作用强。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https://img.taocdn.com/s3/m/8bf386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7.png)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地表、地下、大气中水分的分布和循环过程。
水圈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从水资源、水的分布、水循环等方面来介绍水圈的基本知识点。
一、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冰雪和冻土以及大气中的水汽等。
其中,地表水占比最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
二、水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其中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
淡水中,99%是冰川和冻土中的淡水,只有1%位于地表和地下,供人类利用。
由于地球的自转、气候的差异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缺水问题严重。
三、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系统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蓄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中,太阳能的热量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通过蒸发、蒸散和降水等过程,将水分从大气中转移到地表和地下,维持了地球上水的平衡。
四、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注重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发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地,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全球水资源分布差异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北半球地表水资源更加丰富。
而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大,是重要的水资源集中地。
此外,受气候和地形等影响,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水资源调剂。
六、水圈的意义与挑战水圈的存在和稳定运转,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圈的不平衡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制定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和保护意识,共同应对水资源的挑战。
水圈与水循环+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水圈与水循环+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029fa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b.png)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五讲水圈与水循环1.水圈的组成: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水;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为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2.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密度。
3.海水的温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
②垂直分布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温度变化大,一定深度以下变化不大;高纬度海区存在冷中间层。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3)海水的影响:①海洋水量多,热容量大,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②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气都大,可调节大气温度变化;③海水温度增高,体积膨胀,会引起海平面升高;④局部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4.海水的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暖流经过海域盐度偏高;寒流经过海域盐度偏低;③径流: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④结冰与融冰:结冰的海区盐度会升高,融冰的海区盐度会降低。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①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蒸发量降低,盐度也渐低。
全球海洋的平均盐度为35‰,最高盐度海域是红海,达41‰;最低盐度海域是波罗的海,小于10‰。
②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③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
④夏季,长江入海水量巨大,使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呈舌状或口袋状向外海凸出5. 海水密度(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①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②温度: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③压力:压力越大,密度越大;④泥沙含量:水体泥沙含量越多,密度越大。
(2)海水密度的分布:①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大;②密度最小的海域是波罗的海,最大的海域是红海。
③大河入海口附近一般密度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新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新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ca04acf7ec4afe04a1dfea.png)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类型4.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5.水循环类型的判定(1)一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二看发生的领域: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
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三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四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水量的全球动态平衡。
小提醒: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高一】第三节 水圈水循环
![【高一】第三节 水圈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1a8b72f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b.png)
【高一】第三节水圈水循环【高一】第三节水圈水循环第三节水圈水循环【目标展现】1.阐明水圈的组成和水体的主要类型。
2.使用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解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程序生本导读】探测一:水圈的组成概念:地球上共同组成一_________的圈层。
(1)水:占u________________。
(2)大气水:占____%,但是______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分为地表水和。
地表水包括等。
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和层地下水。
按性质分淡水和____水。
淡水占____%。
淡水主体是____水,其次是水,淡水主体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2.水资源: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
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______;水和___;水,因此已成为当务之急。
探究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指水在自然界中通过每一个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和流程(填写表格)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水循环环节(填写箭头表示环节)作用环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海洋形成陆地水资源,水资源可以再生最重要陆地表面和陆地上方的内部循环陆地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海洋表面和海洋天空之间的内部环流海洋水循环的水量最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但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蒸腾)、降水和地下水径流。
3水循环的意义(1)实现、、、四个循环的有机联系,进行迁移和交流。
(2)促进了地球上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
(3)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危机:型缺水和型缺水思考和讨论:① 黄河水真的“奔流入海,永不回头”吗?②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③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
为什么水资源仍然非常紧张?探究三:河流补给1.概念:河流补给是指。
一般可分为:补给类型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季节变化一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的季节变化一致以湖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变化相对稳定或不稳定【本节课你的收获】2.3水圈和水循环研究计划(课程2:洋流)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利用图2-3-1“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
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
活动题2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者特征: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
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1)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会么?(不是)(2)黄河水奔流到海,又如何回到黄河呢?(水循环)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从水循环的某个环节出发描述水循环过程。
小组合作绘制三种水循环示意图,即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实物展台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二:人类活动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教师:修水库的作用之一是防洪。
水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教师:那么修水库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呢?(地表径流)教师:同样我们思考植树造林影响水循环的那些环节呢?(蒸腾、下渗、地表径流)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题1、我们中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印证水循环可以促进水体更新这一地理意义。
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总结我们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缺水。
有的是资源型缺水,有的是水质性缺水。
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同时说明圈层之间的联系。
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的径流量和哪些因素有关?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问题1、学生读图2-3-4,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引申雨水补给类型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2、学生读图2-3-5,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引导学生注意并讨论1、2月份断流的原因,补充冰雪补给类型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
另外补充东北地区河流的特点,画图演示,强调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是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特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水圈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海水的运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一、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二)水循环的过程(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较难理解,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学生自己绘制水循环过程图,提高了学习兴趣。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探究17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明确水圈的组成、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预习内容一、水圈的组成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
2.读图2-3-2地球表面淡水的组成回答①淡水在水圈的比重为.地球表面淡水由哪些水体组成?②地球表面淡水组成中,比重最大的水体是,占%。
③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这些水只占了地表淡水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是指。
2、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
3、读图2-3-3水循环示意图回答①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②海上内循环的环节③陆上内循环的环节④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环节。
2.说出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3.说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举例说明。
学习重难点: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过程(一)水循环的环节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二:人类活动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我们中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三)河流补给类型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净流量的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读图2-3-4,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2、学生读图2-3-5,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四)反思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及存在问题(五)当堂检测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图中代表蒸发环节的有、,代表植物蒸腾的是,代表陆上降水的是,代表径流的是、。
(2)A、C、F、D、E组成的水循环是,该循环中有等几个环节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改变或影响。
(3)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类型中,水循环过程中水汽量最大的是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是循环。
(4)水循环的存在十分重要,对于陆地有哪些意义呢?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是()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入黄河上游B.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融水D.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2、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A.地表径流B.海水蒸发C.植物蒸腾D.水汽输送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图回答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A.c为海洋,b为陆地B.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C.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4、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住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稍向下凹;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现象。
(3)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的交换。
参考答案预习学案1、水圈2、①2.526%冰川、地下淡水、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土壤水、沼泽水、河水、生物水等。
②冰川、68.72③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很少一部分1、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2、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3①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或下渗、地下径流)②蒸发、降水③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
1、促进水体更新、对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起调节作用、改造地表形态、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一:图略。
探究二:修水库可以改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增加降水,增加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