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折叠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专题

一、解答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40.0分)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2,E 为BC 的中点,

F 为线段AD 上的一点,且AF =3

2.现将四边形ABEF 沿直线EF 翻折,使翻折后的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2

3.

(1)求证:;

(2)求直线与平面ECDF 所成角的大小.

【答案】(1)证明:连接AC 交EF 于M 点,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AC = ,EF = 5

2

以及AM

MC =FM

ME =3

2,则有AM =3 5

5,MC =

2 55

,MF =

3 510

故有AM 2+MF 2=AF 2,则AC ⊥EF , 于是,, 而,故EF ⊥平面, 而平面,故. (2)解:由(1)知,二面角的 平面角就是, 即cos ∠A′MC =2

3, 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得, 因为,所以

,可知平面ECDF , 因此,就是直线与平面ECDF 所成的角. 由于, 故直线

与平面ECDF 所成的角为π

4.

【解析】(1)连接AC 交EF 于M 点,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AC = ,EF = 5

2

,以及AM

MC =FM

ME =3

2,经过计算可得:

AM 2+MF 2=AF 2,则AC ⊥EF ,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证明. (2)由(1)知,二面角

的平面角就是

,即cos ∠A′MC =2

3,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得

,利用

,可得,可知平面ECDF,即可得出就是直线与平面ECDF所成

的角.

本题考查了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空间角、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如图△ABC为正三角形,且BC=CD=2,CD⊥BC,将△ABC沿BC翻折

(1)若点A的射影在BD,求AD的长;

(2)若点A的射影在△BCD内,且AB与面A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222

11

,求AD的长.

【答案】解:(1)过A作AE⊥BD交BD于E,则AE⊥平面BCD.

取BC中点O,连接AO,OE,

∵AE⊥平面BCD,BC⊂平面BCD,

∴AE⊥BC,

△ABC是正三角形,∴BC⊥AO,

又AE∩AO=A,AE,AO⊂平面AOE,

∴BC⊥平面AOE,∴BC⊥OE.

又BC⊥CD,O为BC的中点,∴E为BD的中点.

∵BC=CD=2,∴OE=1

2

CD=1,AO=3,BD=22,

∴DE=2,AE= AO2−OE2=2.

∴AD= AE2+DE2=2.

(2)以O为原点,以BC为x轴,以BE为y轴,

以平面BCD的过O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二面角D−BC−A为θ,则A(0,3cosθ,3sinθ),B(−1,0,0),C(1,0,0),D(1,2,0).

∴BA=(1,3cosθ,3sinθ),CD=(0,2,0),CA=(−1,3cosθ,3sinθ),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n=(x,y,z),则n⋅CD=0 n⋅CA=0

∴2y=0

−x+3cosθy+3sinθz=0,令

z=1得n=(3sinθ,0,1).

∴cos=3sin

2⋅ 3sin2θ+1=222

11

.解得sinθ=22

3

∴A(0,3

3,26

3

),又D(1,2,0).

∴|AD|=(3

3(26

3

)=43

3

【解析】(1)过A作AE⊥BD交BD于E,则AE⊥平面BCD,证明BC⊥平面AOE得出E为BD的中点,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D|;

(2)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设二面角D−BC−A为θ,用θ表示出A的坐标,求出BA和平面ACD的法向量n,令|cos|=222

11

得出sinθ,从而得出A点坐标,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D|.

本题考查了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3.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2AD=2AB=4,将△ABD沿BD折到△A′BD的位置,使平面

A′BD⊥平面CBD.

(Ⅰ)求证:CD⊥A′B;

(Ⅱ)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二面角P−BD−C的大小为45∘.

【答案】证明:(I)证法一: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D2=AB2+

AD2−2AB⋅AD cos A=4+4+8cos C,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BD2=BC2+CD2−2BC⋅CD⋅cos C=

16+4−16cos C

由上述两式可知,BD=2,cos C=1

2

(3分)

∴BD⊥CD(4分)

又∵面面CBD,面面CBD=BD,

∴CD⊥面分)

面分)

解:(II)法一:存在.P为上靠近的三等分点.(7分)

取BD的中点O,连接

又∵平面A′BD⊥平面平面CBD,(8分)

∴平面平面BCD,

过点P作PQ⊥OC于Q,则PQ⊥平面BCD,过点Q作QH⊥BD于H,连接PH.

则QH是PH在平面BDC的射影,故PH⊥BD,

所以,∠PHQ为二面角P−BD−C的平面角,(10分)

P为上靠近的三等分点,

∴PQ=2

3,OQ

OC

=1

3

,∴HQ=1

3

DC=2

3

,∴∠PHD=45∘.

∴二面角P−BD−C的大小为45∘.(12分)

证明:(Ⅰ)证法一:在等腰梯形ABCD中,过点A作AE⊥BC于E,

过点D作DF⊥BC于F,则AE//DF,∴EF=AD=2,

又∵在等腰梯形ABCD中,Rt△ABE≌Rt△DCF且BC=4∴BE=FC=1∴cos C=1

2

D(2分)

在△BCD中,BD2=BC2+CD2−2BC⋅CD⋅cos C=42+22−2×4×2×1

2

=12,

∴BD2+CD2=BC2,∴CD⊥BD,(4分)

又∵平面平面CBD,

面面CBD=BD∴CD⊥平面分分)

(Ⅱ)解法二:由(Ⅰ)知CD⊥BD,CD⊥平面A′BD.

以D为坐标原点,以DB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7分)则D(0,0,0),B(2,0,0),C(0,2,0),

取BD的中点O,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