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冶金概论

合集下载

电磁冶金原理

电磁冶金原理

电磁冶金原理电磁冶金原理是指利用电磁场的力和热效应对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和加工的原理。

电磁冶金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冶金方法,已在金属冶炼、熔炼、铸造、热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磁冶金原理基于电磁力和热效应对金属材料进行控制和加工。

电磁力是指电磁场对带电粒子施加的力,这种力可以用于对金属熔体的搅拌、流动和分离等操作。

而热效应是指电磁场对金属材料产生的热量,可以用于加热和熔化金属材料。

电磁冶金原理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磁冶炼炉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加热金属材料的设备,它具有加热速度快、能耗低、温度均匀等优点。

通过调节电磁场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精确控制,提高冶炼效率和产品质量。

电磁冶金原理在金属熔炼中也有重要应用。

电磁搅拌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对金属熔体进行搅拌和混合的技术。

通过在金属熔体中加入电磁场,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熔体的质量和均匀性,减少夹杂物和气泡的生成,提高产品的性能。

电磁冶金原理还可以应用于金属铸造和热处理过程中。

电磁铸造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对金属液体进行控制和定向凝固的技术。

通过在金属液体中施加电磁场,可以使金属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而电磁热处理技术则是利用电磁场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电磁冶金原理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力和热效应对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和加工的原理。

电磁冶金技术在金属冶炼、熔炼、铸造和热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磁冶金技术将会在金属材料的冶炼和加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冶金概论第一章

冶金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概述1.1. 金属及其分类1.1.1.金属:通常把元素周期表中具有光亮的金属光泽,很高的导热、导电性及良好的延展加工性的化学元素称为金属有色轻金属黑色金属稀有轻金属1.1.2.分类有色重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有分散性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稀有放射性金属1.2. 冶金和冶金方法1.2.1. 冶金1、定义:冶金是一门研究如何经济地从矿石或精矿或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用各种加工方法制备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科学2、广义的冶金:包括矿石的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加工3、狭义的冶金:指矿石或精矿的冶炼,即提取冶金4、冶金:提取冶金、物理冶金(1)提取冶金:从矿石或精矿提取金属(包括金属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称为提取冶金,也称为化学冶金;(2)物理冶金:加工制备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5、冶金学(过程冶金学):它研究火法冶炼、湿法提取或电化学沉积等过程的原理、流程、工艺及设备1.2.2. 二、冶金方法1、火法冶金(1)定义:它是指在高温下矿石或精矿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金属与脉石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金属的过程。

(2)过程:原料准备、熔炼、精炼2、湿法冶金(1)定义:它是在常温(或低于100℃)常压或高温(100℃~300℃)高压下,用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所要提取的金属溶解于溶液中,而其它杂质不溶解,然后再从溶液中将金属提取和分离出来的过程。

也称为水法冶金。

(2)过程:浸出、分离、富集、提取等3、电冶金(1)定义:它是利用电能提取和精炼金属的方法(2)分类:①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在高温下提炼金属,本质与火法冶金相同②电化学冶金: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的盐类的水溶液或熔体中析出(3)过程:水溶液电解、熔盐电解等1.3. 冶金工艺流程和冶金过程1.3.1. 工艺流程图1、设备连接图:表示冶炼厂主要设备之间的联系2、原则流程图:表示各个阶段作业间联系3、数质量流程图:表示各阶段作业获得产物的数量和质量情况1.3.2. 冶金过程1、焙烧:是指将矿石或精矿置于适当气氛下,加热至低于它们的熔点温度,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过程。

电磁冶金技术分类

电磁冶金技术分类

电磁冶金技术分类电磁场的力效应和热效应可以赋予材料高密度能量,且施加方法简单.易控制。

因此电磁治金技术具有高效、清洁、可控性好等优点,迄今为止已有很多电磁治金技术被提出、研究、应用和发展。

在电磁冶金技术中使用的电磁场主要包括时变磁场、静磁场、电场、复合场,本节将从这以方面分类介绍电磁场的作用效果及相对应的电磁冶金技术。

面。

1.2.1时变磁场治金技术时变磁场是指强度和方同随时间按照定规律发生变化的场。

时变磁场分为交变磁场和脉冲磁场:场强与时间的函数满足正弦波规则的为交变磁场,满足脉冲性质的则为脉冲磁场。

时变磁场不仅具有加热和驱动作用,也表现出形状控制、振荡、悬浮等功能,应用广泛。

1.交变磁场般情况下通入交流电的电磁线圈会产: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应用于冶金技术主要基于以下三种作用形式:焦耳热效应、形状控制作用、驱动(搅拌)作用。

这儿种作用效果是同时有在的,但由于电源参数和材料物性不同,每种作用效果有所差别。

焦耳热效应:在线圈内通入交流电流后。

在其内部激发出交变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处-线圈内的工件《导电物质)中会感出满电流,利用沟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可加热工件,这种加热技术称为电磁感应加热。

出于集肤效应,工件表面首先被迅速加热,之后通过热传导使工件内部被加热,根据使用频举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上频(50Hz)、中频(50Hz~10kHz)、高额(l0kHz以F),另外,感应加热具有升温速度快、加热温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金属表面热处理、熔炼、焊接、热装配、热拆卸等。

形状控制作用:根据法拉第电微感应定,周期变化的磁场会在液态金属内部生成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和外加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洛伦兹力)。

由于集肤效应,该力:要集中在液态金属的集肤层厚度内,液态金属表面向内部呈指数规律衰减。

当施加磁场频率很高时.集肤层岸度与熔体的尺寸相比非常小.可认为电磁力集中在液态金属表面,可以将它视为·种作用于表面的电磁压力。

冶金概论(1)

冶金概论(1)

16
1.6 钢铁资源与能耗
1)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现状
• 我国的四类基本资源中,耕地、淡水人均 占有量只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和1/4,森林和草地只分别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1/7和1/3;
• 能源资源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 探明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 1/10和1/20。
24
7)钢铁工业在降低能耗方面的成绩
近20年来钢铁工业在降低资源消耗 和环境负荷方面已作出很大努力并取 得显著的成绩,大幅降低了吨钢综合 能耗和大中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
25
例如吨钢综合能耗从1980年的2040公斤标煤降 低到1999年的1083公斤标煤,大中型企业吨钢可 比能耗从1980年的1285公斤标煤降低到1999年的 833.0公斤标煤。
41
3)中国钢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想
金属材料的发现开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新 纪元,几千年来大规模的应用又加速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金属材料和其它材料 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四大支柱之一。但是 随着地球表壳资源的日益贫化,金属矿产资 源已迅速枯竭。据专家估计,地球上金属矿 产的开采只能维持100至300年,其中,铁 只能开采100——160年,而钛、铜、银的 开采将不足50年。
19
3)我国能源使用情况
据资料统计,我国的能源开采回收率 只有32%, 能源加工、转换和储存的 效率为70.3%, 终端能源利用率平均为 42%, 这表示所生产能源中得到利用 的只占29%。
20
4)我国单位产值能耗
据资料统计,我国每百万美元的单位 产 值 能 耗 为 1172 吨 油 当 量 , 远 高 于 日 本(162)、德国(229)、英国(292) 和美国(384)等发达国家的数值,也 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97)。

电磁冶金

电磁冶金

电磁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杨治刚11721466(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电磁冶金的发展,重点分析了电磁技术在冶炼,连铸和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在电磁连铸中,分析了电磁搅拌、电磁制动和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的特点以及各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对电磁技术在冶金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的展望。

关键词:电磁冶金;冶炼;连铸,无损检测;电磁搅拌;电磁制动;软接触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in metallurgyZhigang Yang 11721466(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magnetic metal- ur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in smelting, casting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s analyzed. In the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lectromagnetic brake and soft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in metallurgy is also discussed.Keywords:electromagnetic metallurgy; smelting; cast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lectromagnetic brake; soft contact1.前言磁流体力学(Magneto hydro dynamic,即MHD)是研究导电流体在电磁场作用下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电磁冶金原理(一)

电磁冶金原理(一)

电磁冶金原理(一)电磁冶金1. 引言•介绍电磁冶金及其在冶金领域的应用•引出本文的目的和结构2. 电磁冶金的基本原理•解释电磁冶金的基本原理•介绍涉及的电磁现象和力学原理2.1 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公式•说明在电磁冶金中的应用2.2 感应加热•介绍感应加热的原理和特点•解释感应加热在冶金中的应用•引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验结果2.3 磁悬浮•讲解磁悬浮的原理和作用机制•说明磁悬浮在冶金领域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其优势和效果2.4 电磁搅拌•解释电磁搅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介绍电磁搅拌在冶金中的应用情况•引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3. 电磁冶金的应用案例•介绍几个典型的电磁冶金应用案例•分析其优势和成效•说明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和挑战3.1 电磁感应熔炼•描述电磁感应熔炼的过程和优势•介绍其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情况•引用相关研究和行业实践的成果3.2 电磁搅拌炼钢•解释电磁搅拌炼钢的原理和优势•说明其在炼钢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引用工业上的成功案例和效果3.3 电磁辐射加热•介绍电磁辐射加热的效果和特点•讲解其在热处理领域的应用案例•引用相关的研究和实验数据4. 电磁冶金的未来发展•展望电磁冶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对电磁冶金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需求•引用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5. 结论•总结电磁冶金的原理和应用情况•强调其在冶金行业中的重要性和潜力•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6. 参考文献•列出本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包括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数据等来源7. 扩展阅读•推荐一些与电磁冶金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提供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电磁冶金的资源8. 致谢•感谢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人士和团体•表达感激之情,并提醒读者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付出予以认可以上是一份针对“电磁冶金”的相关文章的框架。

根据这一框架,您可以逐个章节地展开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完成一篇关于电磁冶金的详细文章。

电磁冶金

电磁冶金

《电磁冶金概论》院 (系):材料与冶金学院专业: 冶金工程班级:冶金11-A2班学号: 120113202069学生姓名: 吴沛洪指导教师: 许长军 __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吴沛洪(辽宁科技大学冶金11-A2班)摘要:介绍了电磁技术的产生及发展,以及电磁技术在连铸过程中的应用,包括电磁搅拌、电磁制动、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分析了电磁连铸的优点与不足,以便连铸工作者们参考。

关键词:电磁搅拌连铸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Wu Pei-h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11-A2)Abstrac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in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lectromagnetic braking, soft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so that the continuous casting workers reference.Keywords:The electromagnetic Stir Continuous casting近年来,连铸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围绕提高连铸坯质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2505104课程名称:冶金工程概论英文名称:Conspectus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学时:24学分:1.5适用对象:冶金、材料等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材料热力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冶金工程概论课程是从事冶金行业和金属材料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钢铁和主要有色金属(铜,铝等)提取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基本工艺流程。

通过学习,学生对冶金(包括火法,湿法和电冶金)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初步掌握冶金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冶金学理论、机加工生产工艺和金属材料理论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除此之外,本课程还简要介绍了金属的分类,主要金属的性质,用途,资源状况,生产方法,近年来的世界产量和价格,以及发展我国冶金工业的基本国情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介绍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冶金工业的原料,冶金过程和方法,冶金工程设计和新技术。

使学生了解冶金工业概况和冶金技术的进步,为材料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要求学生认识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了解冶金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从金属矿石中提取有价元素加工成纯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原理和工艺,涉及过程自动控制,工程设计,新材料制备等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介绍炼铁、炼钢、铜冶金和铝冶金原理、工艺及设备,以炼铁和炼钢为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金属及其分类方法,金属的产量和价格,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矿石、矿床和矿物的概念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掌握冶金和冶金方法,冶金工艺流程和冶金过程;选矿的基本任务,工艺指标和选矿方法.。

2.了解高炉炼铁的基本知识,高炉附属设备和高炉生产的发展方向。

熟练掌握高炉冶炼用原料及要求,高炉冶炼中铁氧化物碳热还原的一般规律,高炉冶炼炉内反应,高炉结构以及高炉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金属冶炼中的电磁加热技术

金属冶炼中的电磁加热技术

05
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高效能电磁加热技

研发更高频率、更高效率的电磁 加热技术,提高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冶炼的能源 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控制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等技术,实现电磁加热设备的远 程监控、智能调节和自动控制。
环保技术应用
研究开发低排放、低能耗的电磁 加热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
其他领域
如热处理、焊接、熔融 盐电解等工业领域也有 应用。
02 金属冶炼中的电磁加热技术
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对金属进行 加热,使金属熔化。
金属被置于一个线圈中,当交流电通 过线圈时,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 场在金属中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的热 量使金属熔化。
特点
01
高效节能
由于电磁感应加热直接作用于金 属,能量损失较小,因此具有较 高的能源利用率。
提高生产效率
电磁加热技术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加热,缩短了金属熔炼 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电磁加热技术能够实现连续生 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
电磁加热技术采用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减少了传统火焰加 热产生的烟尘和废气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电磁加热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约,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 和碳排放,进一步减轻了对环境的负担。
02
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电磁加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03
推动产业升级
电磁加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升 级和转型,提升整体工业水平。
谢谢聆听
总结词
设备维护与操作问题也是金属冶炼中电磁加热技术面临的 重要挑战之一。

冶金概论第一章 绪论

冶金概论第一章 绪论
33.3 35.4 33.1
-29.1
20.7 9.9 -6.0
武汉钢铁集团
鞍本钢铁集团 沙钢集团 新日铁
5
6 7 8
30.3
29.3 26.4 24.3
7
9 10 2
27.7
23.4 23.3 35.6
9.4
25.2 13.3 -31.7
JFE(日本钢管等)
塔塔钢铁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 首钢集团
9
10 11 12
2006
2007
2008
2009
粗钢消费量, 138.7 169.8 百万吨 同比增长,% 粗钢产量, 百万吨 2.2
349.1 401.9 440.1 452.8 565.0
11.9 2.9 24.8
22.4 21. 2 25. 8
12.9 19.4 15.1
128.5 151.0 182.2
20.7
2013/11/1/07:55:57
30
30
1.6 耐火材料
凡是耐火度高于1580℃,能在一定程度上抵 抗温度骤变、炉渣侵蚀和承受高温荷重作用韵 无饥非金属材料,称为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由耐火砂岩进入到现代科技产品,已 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其产品的60~80%消 耗于冶金工业。 钢铁生产对耐火材料的要求是:耐火度高;能 抵抗温度骤变;抗熔渣、金属液等侵蚀能力强; 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
2013/11/1/07:55:57
7
7
1.2 钢铁工业
1.2.1 1.2.2 1.2.3 1.2.4 钢铁材料 钢与生铁的区别 钢铁冶炼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013/11/1/07:55:57
8
8

电磁冶金部分

电磁冶金部分

• • • •
1.4 电磁冶金相关的基础理论 (1)电磁学 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定理等 电磁理论与电磁波、磁流体力学等
• (2)冶金物理化学 • 冶金热力学、冶金动力学 • (3)传输原理 • 质量传输、热量传输、动量传输
• 第2章 电磁搅拌与电磁净化
• 2.1 电磁搅拌 • (1)电磁搅拌概念 • A 电磁搅拌 • 载流导体处于磁场中,要受到电磁力作用而发生运动;同理,载流 的金属熔体处于磁场中时,也要受到电磁力作用,从而使金属熔体发 生流动,此为电磁搅拌。 • B 电磁搅拌器 • 电磁搅拌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电动机,感应器相当于电机定子,金 属熔体相当于转子。当感应器(线圈)通入低频电流时,就会产生一 变化磁场,作用于金属熔体,使金属熔体产生感应电流(变化涡流), 这感应电流又与磁场作用--产生电磁力,推动金属熔体运动。 • (2)电磁搅拌在冶金中的应用 • A 改善冶金反应,如钢包的电磁搅拌、铝熔炼炉 • B 改善结晶条件,如连铸电磁搅拌 • C 电磁净化,如电磁去夹杂
处理的工程技术。
• (3)电磁热流体力学 • 电磁学、热力学、流体力学三个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包括流体与热、
流体与电磁、热与电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理论。
1.2 电磁冶金发展历史
(1)1982年,英国剑桥大学 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中应用的国际学术会议 (2) 1982年,日本钢铁协会 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中应用作为钢铁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3) 1982年,日本成立电磁冶金学术委员会 电磁冶金成为冶金学科的一个分支 (4)1990年,日本 国际钢铁年会,电磁冶金专题讨论会 (5) 1992年,美国
• 2.3 熔炼炉的电磁搅拌 • (1)电弧炉的电磁搅拌--现在基本不用,效果不好

电磁冶金原理

电磁冶金原理

电磁冶金原理
电磁冶金原理是指利用电磁场在冶金过程中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搅拌、浇注等操作的原理和方法。

电磁冶金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精确和可控的热能传递和力学搅拌效果,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浇铸、淬火和金属材料的改性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电磁冶金原理的核心概念:
电磁感应: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或金属材料通过变化的磁场时,将产生感应电流。

利用这种原理,可以通过在材料周围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使材料发生加热。

涡流加热:涡流是由感应电流在导体中形成的闭合环流。

当金属材料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感应电流会在导体内产生涡流。

由于涡流的电阻损耗,材料会受到加热。

感应加热:通过将高频交流电源连接到感应线圈上,产生高频电磁场。

当导体或金属材料放置在感应线圈附近时,感应电流将在导体中产生,从而使材料加热。

磁搅拌:利用电磁场的力学效应,在金属熔体中产生搅拌作用。

通过在金属熔体周围施加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电磁力,使熔体发生搅拌,以实现温度和成分的均匀分布。

电磁浇铸:利用电磁场对金属熔体进行控制和定向凝固。

通过在金属熔体周围施加适当的电磁场,可以改变熔体的流动和凝固行为,从而获得更均匀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电磁淬火: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和快速冷却的组合,实现金属材料的快速淬火过程。

通过在材料表面产生高频电磁场,使材料迅速加热并保持高温状态,然后通过快速冷却实现快速淬火。

电磁冶金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性能,并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铝合金生产、熔炼技术和金属材料加工等领域。

电磁冶金技术分类

电磁冶金技术分类

电磁冶金技术分类电磁场的力效应和热效应可以赋予材料高密度能量,且施加方法简单.易控制。

因此电磁治金技术具有高效、清洁、可控性好等优点,迄今为止已有很多电磁治金技术被提出、研究、应用和发展。

在电磁冶金技术中使用的电磁场主要包括时变磁场、静磁场、电场、复合场,本节将从这以方面分类介绍电磁场的作用效果及相对应的电磁冶金技术。

面。

1.2.1时变磁场治金技术时变磁场是指强度和方同随时间按照定规律发生变化的场。

时变磁场分为交变磁场和脉冲磁场:场强与时间的函数满足正弦波规则的为交变磁场,满足脉冲性质的则为脉冲磁场。

时变磁场不仅具有加热和驱动作用,也表现出形状控制、振荡、悬浮等功能,应用广泛。

1.交变磁场般情况下通入交流电的电磁线圈会产: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应用于冶金技术主要基于以下三种作用形式:焦耳热效应、形状控制作用、驱动(搅拌)作用。

这儿种作用效果是同时有在的,但由于电源参数和材料物性不同,每种作用效果有所差别。

焦耳热效应:在线圈内通入交流电流后。

在其内部激发出交变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处-线圈内的工件《导电物质)中会感出满电流,利用沟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可加热工件,这种加热技术称为电磁感应加热。

出于集肤效应,工件表面首先被迅速加热,之后通过热传导使工件内部被加热,根据使用频举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上频(50Hz)、中频(50Hz~10kHz)、高额(l0kHz以F),另外,感应加热具有升温速度快、加热温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金属表面热处理、熔炼、焊接、热装配、热拆卸等。

形状控制作用:根据法拉第电微感应定,周期变化的磁场会在液态金属内部生成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和外加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洛伦兹力)。

由于集肤效应,该力:要集中在液态金属的集肤层厚度内,液态金属表面向内部呈指数规律衰减。

当施加磁场频率很高时.集肤层岸度与熔体的尺寸相比非常小.可认为电磁力集中在液态金属表面,可以将它视为·种作用于表面的电磁压力。

电磁冶金技术研究新进展

电磁冶金技术研究新进展

电磁冶金技术研究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冶金技术作为材料科学和冶金学的重要分支,正在不断刷新人们对金属材料加工和性能的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电磁冶金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电磁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磁冶金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电场对金属材料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的磁场和电场条件,可以控制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以达到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电磁效应、电磁热效应等多个方面。

电磁冶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电磁冶金技术应用广泛。

例如,通过该技术制备的高强度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领域。

电磁冶金技术还在耐磨、耐腐蚀、超导等方面的材料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电磁冶金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该技术制备的高强度不锈钢制成的农具和农机具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电磁冶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例如,利用该技术制备的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医疗器械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可在人体内发挥持久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电磁冶金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与电磁冶金技术的结合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电磁冶金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可以显著提高材料性能和制备效率。

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在理论上预测和设计材料的原子级结构和性能,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电磁冶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未来,电磁冶金技术将继续向高强度、高韧性、高耐蚀性等方向发展。

在高温合金方面,如何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将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对于非铁磁材料的研究,如何实现材料的磁性和非磁性的灵活调控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电磁冶金技术还面临着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重等挑战,如何实现绿色高效的电磁冶金过程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电磁冶金原理与工艺概述及感应熔炼

电磁冶金原理与工艺概述及感应熔炼
65
2019年3月19日
•脱碳与增碳
——使用低碳原材料 纯铁、 Ni板、金属Cr等 ——利用碳氧反应 矿石、氧化铁皮等 ——无有效手段 一般无法实施吹氧等手段 ——主要靠烧损 高碳钢时考虑烧损 ——增碳 靠高碳铁合金和石墨 2019年3月19日
66
•脱磷
脱磷反应 2[P]+5(FeO)+4(CaO) = (4CaO· P2O5)+5[Fe]+Q 脱P有利条件: a.提高炉渣碱度: (CaO) b.提高炉渣氧化性: (FeO) c.较低熔池温度: 脱磷为放热反应 d.加大渣量:降低渣中(P2O5)浓度。
焦耳-楞茨定律 当回路电阻为R时,电流I: 1 d I R dt

2019年3月19日
23
2.2.5感生电流特征——涡流
涡流:当块状导体处于变化磁场中时,导 体内产生电流且自行闭合,称为涡流。 三种效应: (1)集肤效应 (2)邻近效应 (3)圆环效应

2019年3月19日
24
(1)集肤效应
2019年3月19日
25
•透入深度:
2019年3月19日
26

炉料表面得到的单位有功功率:
2019年3月19日
27
•不同材料在不同频率的透入深度
2019年3月19日
28
•电流透入深度的实际意义

电流透入深度影响熔炼效率
2019年3月19日
29

炉料尺寸应为电流透入深度的3~6倍
2019年3月19日

54
•感应炉用主要耐火材料
2019年3月19日
55
•炉衬的成型
预制坩埚 人工打结
机械打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冶金概论班级:冶金11-A2 学号:************ 姓名:***电磁冶金在连铸中的应用匡德强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工程,E-mail:****************摘要:电磁冶金——材料的电磁工艺,作为冶金与材料领域中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分支,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电磁冶金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在各类材料的制取、凝固、成型、处理等工艺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50年来,仅电磁搅拌工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工业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就已使人们感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的迫切性。

关键词:电磁冶金;连铸;Abstract: the electromagnetic process of electromagnetic metallurgy, materials, as an emerging in the field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branch, Is vigorously developed. The research of electromagnetic metallurgy for human in the production, solidification, molding and processing of various materials such as technolog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50 years, only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huge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been to make people feel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and the urgency of furthe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metallurgy; Continuous casting;1 电磁冶金1.1 电磁冶金发展概况电磁冶金是以电磁热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冶金过程和材料制造的新兴工程学科。

其实质是借助电流与磁场所形成的电磁力对材料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表面形态、流动和传质等施加影响,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变化和反应过程,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组织结构的技术。

电磁力可以通过不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到金属材料的内部,避免了空气和炉衬材料对金属的二次氧化,且电磁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所以电磁冶金被认为是21世纪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冶金新技术的一大亮点。

1.2电磁冶金应用电磁冶金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包括板形控制功能、流动控制功能、悬浮控制功能、雾化功能、电磁感应热生成功能、精炼功能、凝固组织控制功能、高能密集发生功能以及检测功能等,因此它的实际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就当前国内外电磁冶金技术的发展而言,其大致分为3种情况: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或正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初步应用,技术及装备水平均较成熟或趋于成熟,并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已经进行了实验室或完成了小型工业实验装置的开发与研究,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已经有系统地或开始进行了某些领域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重要成果。

电磁冶金技术和相关设备已实际广泛应用在下列8个方面:ASEA-SKF钢包精炼炉技术,炼钢连铸的电磁搅拌、铝熔炉的电磁搅拌,铝和铜合金的电磁铸造技术,中频感应炉的熔炼技术及其设备,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及其设备,钢坯钢管及其他有色金属坯料的电磁感应加热技术与设备,直接感应熔炼玻璃化材料的高级冷坩埚技术与设备,电磁离心铸造技术。

早在1965年,瑞典SKF公司的海莱伏斯钢厂(Hallefors)就建成了第一座ASEA-SKF 钢包精炼炉。

该精炼炉具有电磁搅拌、真空脱气和电弧加热功能,与其他精炼炉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电磁感应搅拌,设备由变压器、低频变频器以及感应搅拌器组成,通过水冷电缆将变压器二次电流送给变频器。

感应搅拌变频器一般采用晶闸管式低频变频器,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调整频率。

搅拌器主要有圆筒式和片式两种,搅拌器的不同布置可产生不同的搅拌效果。

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我国都先后从瑞典引进过钢包精炼设备,容量从20吨到150吨不等。

现在世界上约有100台左右的ASEA-SKF钢包精炼炉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2 连铸发展历史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 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一1930 年)为连续浇铸金属液思想的启蒙阶段.最早(1887 年)提出与现代连铸机相似的连铸设备建议的是德国人R.M.Daelen,在其开发的设备中已包括了上下敞开的结晶器、液态金属注人、二次冷却段、引链杆和铸坯切割装置等。

第二阶段(1940一1949 年)是连续铸钢特征技术的开发阶段.其代表人物是现代连铸之父德国人S. Junghans ,1943 年他在德国建成了第一台试验连铸机,他提出的振动水冷结晶器、浸人式水口、结晶器保护剂等技术原理,奠定了现代连铸机结构的基础.结晶器振动已成为连铸机的标准操作。

第三阶段1950 1976 年)为传统连铸技术的成熟阶段.连续铸钢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发展,出现了5∞0 多个有关连铸的专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钢包回转台、浸入式水口浇注、中包塞棒控制、电磁搅拌、结晶器在线无级调宽、渐进弯曲矫直技术等。

第四阶段(20 世纪80-90 年代),传统连铸技术的优化发展阶段,即高效、近终形连铸发展阶段.以连铸技术优化发展为契机,带动传统钢铁生产流程向紧凑化、连续化、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五阶段(却世纪佣年代至今),90 年代以后,人们在改进原来的连铸设备,实现高拉速浇铸、自动化和机械化及开发近终形连铸技术的同时,更注重连铸坯质量的提高与生产能源的低消耗。

3 连铸工艺将高温钢水浇注到一个个的钢锭模内,而是将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到一个或几个用强制水冷带有“活底”(叫引锭头)的铜模内(叫结晶器),钢水很快与“活底”凝结在一起,待钢水凝固成一定厚度的坯壳后,就从铜模的下端拉出“活底”,这样已凝固成一定厚度的铸坯就会连续地从水冷结晶器内被拉出来,在二次冷却区继续喷水冷却。

带有液芯的铸坯,一边走一边凝固,直到完全凝固。

待铸坯完全凝固后,用氧气切割机或剪切机把铸坯切成一定尺寸的钢坯。

4 电磁冶金工作原理在连铸工艺中,由于金属的凝固和变性是在铸轧区域内完成的,因此,电磁场的最佳作用区域是辊缝中的粘糊区。

为到达此目的,选配了与650 mm×1600 mm铸轧机匹配的电磁感应器。

该电磁感应器由压板,供液嘴,隔磁板,冷却水套,底板,滑动座,支撑箱,上铁芯,下铁芯,感应线圈等部件组成。

当电磁感应器的线圈接通电源,经单板机选定变频频率和导向频率时,则在辊缝中的凝固前沿产生所需的行波磁场和脉震磁场。

这一磁场在铝液中感应电流,而感应的电流产生反磁场与主磁场合并,合成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用,产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电磁力,使液态金属产生带有震荡的定向运动。

电磁场铸轧是常规铸轧区中施加变行波磁场和脉震磁场,从而在导电的铝熔体中感应出涡流,感应涡流产生一逆向磁场拽交变磁场的变化,这两次场迭加形成一综合磁场,在涡流与综合磁场的共同作用下。

该电磁力对铸轧前沿的铝熔体及其初生晶体产生搅拌与微切割作用。

电磁场作用改变了铸轧前沿的铝熔体的流场和温度场,改善了合金元素的浓度分布,从而影响和改变了铸轧区金属熔体的凝固结晶过程。

由于电磁力作用使得流场和温度场分部较普通铸轧条件下的分部要均匀,从而改善凝固组织。

5 电磁冶金控制技术经过多年的生产和研究,人们发现,要想完全消除震痕,仅仅通过连铸系统本身参数的调节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样就必须通过外力来维系这个平衡。

在多次的实践中,人们发现电磁力具有超距无接触,清洁等特性,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从90年代起,电磁冶金技术在连铸工艺广泛应用。

在早起,人们通过振幅恒定的交变磁场在结晶器外施加磁场,来改善震痕深浅,由于作用在结晶器内的金属液上的电磁力是稳定的,因此人们开始了对其他形式的电磁场作用下的连铸加工过程的探索,如间断磁场,准正弦磁场,半三角磁场,符合磁场,调幅磁场,乃至现在的电磁连铸技术。

这都大大的奠定了连铸工艺的稳定优化发展。

随着保护渣道机理的推广和认可,人们针对于改变结晶器震动的方式创造了很多新的技术,例如飞正弦震动技术,结晶器款门面横纵向整栋技术,高频率小振幅震动技术,谐震结晶器等。

在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大减轻了震痕深度,改善了铸坯表面质量,为连铸产品乃至冶金产品的优化发展做出了尤为显著的贡献通过改变结晶器震动方式,可以促使结晶器在初始凝固坯壳上的作用时间和作用距离减短,这样即使在结晶器变性较大的情况下,初生坯壳仍不至被压迫变性太多,从而促使震痕程度变浅。

不但如此,在改变结晶器震动方式的情况下,采用高频小幅度的震动方式,在一个震动周期内,会使弯月面坯壳和下部铸坯坯壳的相互作用减弱,有利于减轻震痕。

参考文献:[1]吉田政博. 电磁铸造法の现状と将来. 铁と钢, 1987, 73 (3) : 403~410.[2]韩志成. 电磁冶金学[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3]韩至成.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56-286.[4]刘薇,胡林,解茂昭. 连铸工艺中的电磁搅拌技术[J] .1999 ,15(1) :54~56.[5]陈崇峰. 一种新型的连铸电磁搅拌技术[J] .钢铁研究,1997 ,96 (3):53~56.[6]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国内外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鞍钢技术,2005,(4):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