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行政管理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资源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and Resource Management课程编号:MAGT3744学时:32 (理论学时:30,试验学时:2)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刘黎明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濮励杰,彭补拙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王秋兵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王万茂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专业基础课目的:本课程着眼于社会或政府如何确立和巩固现行社会经济基础制度相适应的土地占有方式,调整土地关系;如何采取经济、法律、行政与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实现土地资源既公平又有效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土地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
在吸收当代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以及土地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以期学生在掌握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增强国土资源忧患意识是每个公共管理学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本课程在深入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地租理论,土地利用理论和土地经济理论等,详细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权利登记,统计等管理方法,全面介绍了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的理论知识,探讨了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1. 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中各章节的基本概念;2. 熟悉产权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 理解地籍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4. 了解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以及土地管理的相关主题的理论知识;5. 了解我国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基本特点,树立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思想;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特点2.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研究方法3. 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第二章产权管理1. 土地产权2. 土地权利登记3. 土地所有制4. 土地征用制度5. 土地使用与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三章地籍管理1. 地籍管理概述2. 土地资源调查3. 土地统计管理4. 土地质量评价5. 土地法律管理6.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建设用地管理1. 建设用地分类2. 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与内容3. 建设用地的供应方式与政策4. 建设用地审批制度5. 建设用地征用管理6. 土地使用权划拨管理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第五章耕地保护管理1. 耕地资源现状2. 耕地保护措施3. 农用地转用管理4. 耕地补偿制度5. 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6. 基本农田保护管理第六章土地市场管理1. 土地市场体系2. 土地出让、转让、租赁和抵押管理3. 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管理4. 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管理5. 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评估与资产处置管理第七章土地利用与规划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3.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4. 土地经济管理5. 土地地价管理6. 土地规划管理7. 土地生态管理8. 土地可持续利用五、实践环节1.土地利用管理实习:16学时(课外)六、课外学时分配七、考核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成绩占 50 %,平时作业占20 %;实践作业成绩占30 %;大纲制定者:杨东朗大纲审核者:董新宇。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四、土地的工程属性
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 成。
土地工程特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作为 建筑地段的适宜性及限制性。同时,土 地工程特性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费 用。
五、土地的社会属性
(五)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 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 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 化状况是不相同的。
(六)土地资源的再生性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 可更新性。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生产 力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 长而减少,即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地对于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科学在资源科学学科中的地位
资源科学
综合资源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
(二)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土地科学 或土地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测量学 土地利用学 土地统计学 土地工程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经济学 土地行政学 其他
3、 现代阶段
近来年,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PRED)问题,越来越 受到各国重视,土地资源研究的中心任务 也转移到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相互 作用机制上。土地资源研究因此发展到了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覆盖变化阶段。
重点与难点
土地资源有关概念 属性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
《⼟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地管理学》复习提要解答第⼀章绪论第⼀部分⼟地1.什么是⼟地?(1)⼟地的⼀般概念:从对⼟地利⽤和管理⾓度,可以把⼟地的定义概括为,⼟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域和滩涂。
(2)⼟地的⾃然科学概念,从⼟地的⾃然科学研究出发,认为⼟地是指陆地及其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即指地球表⾯的⼀个特定区域,其特性包括与这⼀区域上下垂直的⽣物圈的相对稳定或可以预见的,周期循环的所有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类活动的结果。
(3)⼟地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上的⼟地定义是⾃然赐于⼈类的资源、资产,既包括⾃然资源,⼜包括⼈类劳动⽽形成的资产,其范围为陆地(包话⽔)的以上和以下的三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2.⼟地与⼟壤、国⼟、⼟地资源有什么区别?⼟地和⼟壤不是⼀个概念,⼟壤是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地的含义要⽐⼟攘⼴泛得多。
⼟壤只是⼟地表层的附属物,⼈⼒可以搬动⼟壤,却⽆法搬动⼟地。
严格地说,⼟地与国⼟也不是⼀个概念.国⼟是指⼀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义⽽⾔,包括⼀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地和⼟地资源也是有区别的,⼟地资源是指⼟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类所利⽤,⽤以创造财富——产⽣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地。
⽬前⼈们还很难断定,哪部分⼟地是绝对不能利⽤,不能为⼈类创造财富,绝对⽆经济价值的,所以,⼟地和⼟地资源在习惯上是通⽤的。
3.⼟地与⼈⼝、环境是什么关系?⼈地关系也是⼟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因⼟地数量有限、⽽⼈⼝的数量在⼀定阶段都是⼀个不断增长的变数。
⼟地所能承担的⼈⼝“负荷量”,亦称⼟地的⼈⼝承载⼒,它取决于⾃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化、科学技术⽔平等。
在⼀般情况下,社会⽣产⼒越低,⼟地所能承担的⼈⼝“负荷量”越⼩,反之则越⼤。
耕地⾯积减少和⼈⼝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盾之⼀.⼟地与环境、⽣态的关系,是指⼟地⽣产⼒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对整个⽣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行政管理学》ppt 课件
二、国外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时期 (一)形成时期 (二)成长时期 (三)发展时期 三、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适应世界以经济、科技
为主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需要 (三)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一)系统研究法 (二)行为科学和心理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历史研究法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满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的
要求 (二)“文官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三)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使管理科学成为传统公共行
政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四)西方近代政治学、行政法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行政和行政管理的涵义 (一)行政的本质及特点 (二)行政管理的界定 (三)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阶级性与社会性 2.客观性和实践性 3.综合性与交叉性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1、2
房价高不高?
• 土地概念的空间范围 土地资源条件具有区域差异,因此土地又是 一个区域和空间概念。但这里所谓的土地概念的 空间范围,主要是指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准确界 定土地的四至范围和上下空间,如在土地登记过 程中需采用文字及图示(宗地图)等方式准确说 明宗地的四至范围,涉及地下空间利用的需准确 界定地上、地下空间的权属关系,地上的通行、 采光等关系等。 • 土地概念的产权界定 作为资源,土地是一定的实物;但作为资产, 土地产权关系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财产 的角度,土地的概念界定必须准确界定其产权关 系,包括产权类型、归属、期限等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 • • • • •
城市化与保护耕地的矛盾 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 土地集约利用与家庭承包制的矛盾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三农问题 参见农村工作组副组长陈义锡:守住根本
总之:要回答下面问题 • 城市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耕地? • 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如何分配? • 房价该不该涨,利益如何协调? ………….. 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土地,了解土地的特 性,更需要我们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
• 土地质量差异性 •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同一块土地可作为住宅用地、工 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农业 用地,旅游娱乐用地等使用,这就是 土地的多用途性。 由于土地用途的多样性与土地数量 的有限性同时并存,引起不同用途之 间的竞争与改变。
土地尽管具有多用途性,但土地的最 适宜用途往往只有一种,或少量的几种, 特别是具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利用方式所能 使用的土地往往有限,如农业生产所需的 耕地,因此在土地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应 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土地资源的 合理、有效使用。
行政管理学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1 第一章——绪论_(1.4.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同学们好。
我们今天主要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是来自行政管理的实践。
行政管理的实践历史悠久,可以说有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行政管理的实践,但是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形成至今不过100年的时间。
一百多年来,行政管理学经过了形成、成长和现代化这样三个阶段的发展。
(一)1887-1929年,行政管理学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有两条理论发展线索,一条是行政学理论从无到有的发展,另一条是科学管理从无到有的发展,它们共同成就了行政管理理论。
1887年美国学者、后来的美国第28位总统威尔逊发表文章《行政学研究》,文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
此后经过古德诺、怀特等学者的开创性努力,行政管理学体系日臻完善。
1926年怀特《行政学导论》出版,被后人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也是行政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科学理论的标志。
20世纪初期也是管理学理论发展活跃的时期,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1916年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发表,标志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科学管理理论对于行政管理理论的最终形成起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德国的学者马克斯•韦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对行政组织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他提出的官僚制理论,成为行政组织的经典理论。
这些管理学的理论的发展成果极大地启发了行政管理的研究者。
总体看,处在创立时期的行政管理学,比较注重从静态、固态研究行政管理的原则、制度等过程管理的内容。
(二)1930-1960年前后,行政管理学的成长阶段1930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标志着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行政管理学创立初期注重科学管理、个人管理不同,这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充分借鉴了管理学中行为主义管理理论,重视行政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的管理。
行为主义理论后来也被称为行为科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的。
1土地管理学 第一篇 绪论
社会化
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
理新体制、新机制
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
根本好转
土地管理的原则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
三、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
模式
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
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
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
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 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管理的智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
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调控土地利用, 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的规律性。
它研究的客体是以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为
核心的土地问题,这是土地管理学与其他 部门管理学的区别。
土地管理学与土地经济学、土地 规划学在研究对象上是有区别的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利用的经济原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25万亿元国有土地资产(王一娟,政府供地行
为将严格规范,经济参考报,2001.6.1)
我国土地形势严峻
2010岁尾全国耕地面积18.2574亿亩,净减少29
万亩,耕地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 积的一半儿,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在126位 以后。目前我国家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 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
土地管理学第1章
4、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有广义与狭义这分,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 的全部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总称,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王成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能力和技能方面:
– 熟悉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并能应 用在今后的毕业实习和工作实践中;
– 对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 探讨,提出对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看法;
– 广泛参考土地管理工作的实例,查阅土地管理 的最新学科动态,通过多学科交叉学习来补充 学科知识。
土地管理学总论 地理科学学院
王成
14、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针对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在一定区域内,对所有的土地资源数量上、空间上的数额优化进行预测与组 合,并做出实施安排。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贯彻 与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决定的土地 供给能力以及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 合理调节土地利用结构、协调各部门间的土地资源分配,完善土地利用结 构布局的构想以及实施该构想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这一过程。
5
土地管理学总论 地理科学学院
王成
土地管理学总论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绪论 土地管理原理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地籍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信息管理 我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简介 土地管理案例分析、操作实务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行政的含义1.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行政指执行法律,但行政也存在立法权,立法和司法也存在行政权。
2.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功能。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为政治,后者为行政;但两者存在交叉;3.管理的角度(Management)。
怀特《行政学导论》: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is very much like that in private sector,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efficiency.4.一般含义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1)主体:政府,非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2)客体: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非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非私人事务;(3)行政权力的来源:国家法律授权,具有权威性;二、行政管理学含义一门以狭义政府(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三、行政的特点1.政治性(Political):阶级性,统治阶级通过行政来贯彻政治主张2.社会性(Social):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的基本职能3.执行性(Executive):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4.系统性(Systematic):开放,同社会其他系统(法律、政治)进行人\财\物的交换四、行政的构成要素1、人员(Staff):公务员的任用、调配、等级、薪俸、晋升、奖惩、退职等2、行为(Action):实体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程序性:方法、程序、技术3、组织(Organization):行政组织间的沟通关系和网络系统,“骨架”4、时空(Space-time):时间:讲求时效,提高效率空间:注意环境,因地制宜5、物质(Common property):资金、必需的设备、工具、材料、场所五、行政管理主体(一)组织类主体:1、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2、政府行政机关(1)效力:行政机关在获得法律和政府授权条件下,其发布行政规定的效力等同于政府。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全文)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全文)摘要:本文以行政管理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框架、实践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通过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梳理,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本文还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等。
因此,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管理学的系统研究,揭示其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章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2.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的活动。
2.2 行政管理学的内涵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技巧的科学,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过程、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等方面。
第三章行政管理学的核心理论3.1 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包括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西蒙的组织决策理论等。
3.2 行政职能理论行政职能理论主要研究行政职能的内涵、分类、特点等方面,包括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理论、古立克的行政过程理论等。
3.3 行政过程理论行政过程理论主要研究行政过程的阶段、环节、方法等方面,包括怀特的行政行为理论、罗斯福的行政程序理论等。
第一章土地行政管理学
三、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与功能
土地行政管理的功能 土地行政功能可称政府在土地行政管理中的职能,指行政机 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土地配 置领域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从而所体现的功效和能量。它从一个 侧面反映着政府所代表的国家性质和活动的基本方向。土地行政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社会、文化功能
四、土地行政管理与几个相关范畴的关系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
[区别] 土地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而 制定的涉及土地关系、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 措施。它可以理解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 一般讲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所有制政策、土地改革政策、土地使用政策、 土地价格及赋税政策等。 土地行政与土地政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 [联系] 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南,而土地行政则是执行土地政策。土地 政策的责任是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和方法(手段);而土地行政则是要 沿着土地政策目标,实践土地政策中的方法,以期实现政策目标。 两者在解决土地问题中,配合密切,相辅相成。
?综合体?自然与经济的混合产物?立体三维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的概念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又是一个自然自然然经济综合体physicaleconomiccomplex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的概念狭义和广义平面和立体广义广义立体土地海洋土地陆地及内陆水域广义土地土地陆地及内陆水域狭义土地海洋狭义土地空气植被光热等地下海洋土地概念狭义土地广义土地土平面观地球上陆地表面含内陆水域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的概念狭义和广义平面和立体地资源立体观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整个地表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立体观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整个地表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土地资产平面观土地资产价格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地役权价格等陆地资产价格海洋资产价格陆地海洋使用权价格陆地海洋所有权价格立体观不动产房地价格土地空间权价格土地地下权价格陆地空间价格海洋空间价格陆地海洋空间权价格陆地海洋地下权价格平面观土地资产价格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地役权价格等陆地资产价格海洋资产价格陆地海洋使用权价格陆地海洋所有权价格立体观不动产房地价格土地空间权价格土地地下权价格陆地空间价格海洋空间价格陆地海洋空间权价格陆地海洋地下权价格海洋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行政是政府组织为了体现现在和未来社会需要和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土地的所有利用转让等过程进行组织与决策的活动它主要涉及土地所有使用土地登记土地执法土地政策等行政措施的实施
第一章 总论 《土地管理学总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土地管理的涵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 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 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 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 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 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 法管理土地。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
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
二、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
于现在或可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 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 (有其物主)和排它性,并具有经济价值 的土地资源。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资 本的物的表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
五、土地的基本特征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
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球来说,是固定不变, 没有弹性。
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 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 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具有 弹性。
行政管理学资料完整版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绪论一、行政的概念:国家行政机关(主体)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依据)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目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二、行政的特征(简单看看)1、执行性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执行权力机关的指示命令。
2、政治性目的是为实现统治阶级利益,意味着行政要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利益。
3、权威性行政根据国家法律法定的权力进行,是依法进行的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任何人或组织都必须服从。
三、行政管理学在西方产生的原因行政学的产生是由一系列相关的社会历史因素决定的,具体如下:A产业革命后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加强对行政实践和行政理论的独立、深入研究。
西方主要国家完成产业革命使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生产被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所代替,生产过程复杂化,工人人数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迫使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来提高生产效率。
B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实践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
同该时期管理思想的突破性进展密切相关,行政国家的实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政府机构扩大,行政人员、行政经费的增加等C、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各关系密切的学科的发展成熟为行政管理学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思想理论资料。
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行政管理学产生创造理论基础四、发展阶段A、形成阶段(科学管理时期)1906—1930 泰勒把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行政管理中,推动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局限:1、过分重视机械效率,忽视社会效益2、过分重视行政组织内部的研究而不重视外部因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把人看成机器工具,缺乏对人的尊重)B、成长阶段(行为科学时期)1931—1960 把行为科学的理论用于行政管理学1927年美国的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芝加哥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人的行为研究----------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①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②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③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无形的“非正式组织”;④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关系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土地行政管理学(1-3章)
土地行政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行政管理: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尤其是国家土地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对土地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1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国家行政整体效率的提高;3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功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功能。
特点:1与其他部门行政管理相比,土地管理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土地行政管理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3土地行政管理具有较强地域特色。
3、国外当代土地行政管理研究趋势:1越来越重视现代化的地籍管理,越来越把地籍行政作为土地行政管理的基础和核心;2土地整理或土地重划已成为主要国家土地行政管理事业的新内容;3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行政管理指出了新方向;4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土地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的变革,仍是土地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4、我国土地行政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1如何进一步改革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2如何建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行政管理机制问;3如何完善土地行政管理立法体系;4如何改变土地行政管理理论明显滞后于实践的状况。
5、土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家行政组织对土地事务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规律的科学。
任务: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或特定阶段国家行政机关组织与管理土地事务的运行规律。
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1、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及其运行以及隶属关系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2、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构成:土地行政管理1目标;2组织制度;3权责关系;4机构和岗位设置;5物质条件;6组织人员构成;7行为。
3、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特征(5个):政治性、社会性、法制性、权威性、专业性。
种类(4个):决策机构、职能机构、辅助机构、监督机构。
4、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1集权制与分权制;2首长制与委员会制;3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指导。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领海....,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部资源条件。
【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综合体,范围比国土小】2、土地资源: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可变化)土地资产:作为财产的土地,即地产。
☆区别与联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和法律的意义。
3、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②土地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性:①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④土地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述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理解主体、客体、目标和任务、方法、职能和环境】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3、土地管理现阶段的任务:(1)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2)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3)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4)建立管理新体制、新机制;(5)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4、土地管理的原理:①现代管理学原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管理效益②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报酬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区位理论③土地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四大要素的运行体现...、价值流...、能量流④土地法学原理——土地法(e.g.《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etc)第三章、地籍管理1、地籍管理:国家为了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评价、登.....、经济状况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行政管理学-1章绪论
(一)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
件 1,公共行政学是工业和社会 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公共行 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 展要求加强公共行政管理的必 然结果。
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
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 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 的发展有直接联系,公共行政学 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只是政 治学的流。
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著 作。 沃尔夫----1948年----《行政国》 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最 大的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 思想。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 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三、新公共行政学时期(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 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 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 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五、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发展 梁启超----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
人----1876年《论译书》,提出要 学习行政学。 1935年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与实 际》----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 1988年,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协会
第三节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与方法 一、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含义: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 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 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 性与综合性学科。
共产党的领导。党中央领导中央政 府,各级党委领导同级的政府。政 府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党的方针、路 线、政策,党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督 者,政府是执行者。这是我国的公 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 大区别,也因此而决定了我国公共 行政的独自特点。
(二)公共行政的作用 第一,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
理。 第二,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 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1991年,第一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1996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经济功能
通过土地行政管理组织对土地行政管理内 容(地权、地用、地价、地税、地籍)进行组 织、协调、管理、调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 效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或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
组织土地调查、登记、评价 保护土地,监测土地数量、质量与利用结构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进行用途管制 制定土地利用经济政策与技术标准 运用地价、地税等经济杠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法律法规,调解纠纷,保护土地利用者利益
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土地配置领域所进行的 管理活动,从而体现的功效。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土地改革 城市化、工业化
社会文化功能
农村社会保障
政治功能
通过地权制度改革、土地立法、土地政策、 土地执法等途径,对土地的所有、使用、转让 等配置过程行使约束性、控制性的功能,以维 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及内外部环境。
1.2 土地行政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行政管理学
姜 海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基本安排(1)
课程讲解与讨论 课程作业与平时成绩 课堂纪律与平时成绩 课外阅读文献:教材、期刊、网站
课程基本安排(2)
分组完成课堂讨论与平时作业 人数4-5人 合理分工(准备、报告、提问、答疑、评论) 以组为单位考核,组内有差异 1 次以上作业 E-mail上交,PPT形式报告
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问题 科学、高效管理土地资源 如何管理土地资源
谁来管理 管理的边界与内容 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管理绩效与管理创新
课程介绍: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了解土地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土地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把握我国土地行政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形成基于公共行政的土地问题思考习惯
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污染防护与质量提升
社会公平问题
土地非农化收益分配 房地产市场调控
生态安全问题
边际土地开垦
经济发展与土地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争论 城市和工业用地过度扩张了么? 土地集约利用与发展方式转变 “毒地”危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1987年11月26日深圳首次有 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 政府首次公开招标有偿出让土地 使用权。深华工程开发公司在9 家投标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获胜, 它以合理的土地标价、良好的建 筑规划方案和企业资信取得一块 46355平方米住宅用地为期50 年的使用权。 土地招标小组组长刘佳胜介 绍说,综合评估的办法是,土地 标价占总分的50%,规划设计 方案占40%,企业资信占10%。 此次土地公开招标的底价为每平 方米332元。在此基础上上浮 10%,即每平方米365元,为合 理高价。深华工程开发公司的标 价为每平方米368元。
客体
范围
土地、土地利用过程及行为
地权、地籍、地价、地用、地税
依据
国家法律;土地法规、规章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
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国家行政 整体效率的提高
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的功能
课程基本安排(3)
课堂纪律
出勤:随机答问+批次点名 注意:手机…… 欢迎:提问、讨论……
课程基本安排(4)
联系方式:
jianghai@
课程介绍:
经济发展与土地问题 不同学者的思考 如何管理土地 本课程目的 我的期望
经济发展与土地问题
“毒地”风波
200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启动视频会议上, 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到2006年,全国受 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 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 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全国 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2011年10月10日,在广东科协论坛第45期专题报告会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 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 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7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8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 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2009年,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土地改革
附:当时的农村阶级划分表 阶级名称 划分准则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做些附带的 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 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 的一部或大部分。 中农 占有土地,拥有相当的生产工具,生活依 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不剥削别人, 也不出卖劳动力的农民。 雇农 靠出卖劳动力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农业劳 动者。一般没有土地和生产工具,或只有较少的土地 和生产工具。 贫农 农村中的佃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 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般都是租人土地耕种,或出 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主富农的剥削。
2010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2011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201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
◊ ◊
2001年以来,全国农村土地整治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经 整治的农田平均亩产提高10%至20%,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 多公斤,为国家粮食“八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要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 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集中连片、设施 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适应的优质基本农田,为粮食持续增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 田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提出“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 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的目标。
思考:地权制度改革、土地立法、土地政策、 土地执法中,哪一类政府活动(途径)最能够 体现土地行政管理的政治功能?
土地行政政治功能:土地改革
1950年6月30日 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 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颁布命令,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废除地主阶 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 中共中央决定从今年冬开始,分期分批地在拥有3.1 人口的新解放区全面实行土改。其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 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其过程一般为发动群众、划分成 分、没收和分配土地、总结复查等几个阶段。各地政府要 派出大批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领导土改。至1952年底, 土改工作基本完成。
社会、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宣传、教育、科研
你知道全国“土地日”的日期、今年全国“土地日” 的主题么? 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 “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社会功能:维持土地占有和利益分配中的社 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繁荣;促 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案例:欧洲竞争弱势区土地维持计划
概念 目标 功能
土地行政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 体系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与行政管理
行政:推行政务
管理:管辖和治理
行政管理:为推行政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
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 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 利益对土地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污染防护与质量提升
茅于轼:为什么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2008年12月24日,天则所发布了“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研究成果, 指出“18亿亩红线的数目完全是拍脑袋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经得 起检验的研究”。原因如下: 改革以来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增产了60%,而耕地却在 减少——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关(要素替代) 世界上有很充分的粮食供应。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人口增加了一倍 半,人均粮食消费增加了17%,但粮价下降了一半。说明粮食相比 于五十年前越来越丰富了。 我国粮食产量上下波动只有三四个百分点。百年一遇的粮食供给不 足,也只有消费量的11%,约合五千万吨。如果全部靠进口补足, 要用外汇约100亿美元,不到我国一年出口创汇的百分之一。 我国因为有过大饥荒是经验,所以储备粮特别多,估计达到40%左 右。 什么必须取消这条红线?因为它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极不利于加速农民进城,解决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