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黏膜活检病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ypia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炎症或肿瘤性不典型增生难以区别
程度稍重的核多形性和/或染色质过多
待定、随访,待炎症消除后再检查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atypia/dysplasia)
属低级别尿路上皮内肿瘤(low-grade intraurothelial neoplasia)
浸润性肿瘤的浸润深度
早期浸润浅表固有膜内
浸润固有粘膜未达到粘膜肌
浸润固有膜肌层 浸润至肌层
膀胱活检确定癌浸润深度的难点
膀胱镜活检标本小,往往难找到典型病变 不能恰当地定向标本,造成斜切、挤压 电切取材导致组织变形及灼烧的假象 原来活检取材或治疗造成解剖不清
确定微小浸润形态注意点
Murphy 乳头状瘤 WHO/KOSS 乳头状瘤 1级 低度恶性 2级 WHO/ISUP 乳头状瘤 LMP 低级别
高度恶性
3级
高级别wk.baidu.com
将非浸润性加到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癌前, 在于强调与浸润性尿道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存在差 异。
包括3种不同分类,避免使用以往如Ⅰ/Ⅱ、 Ⅱ/Ⅲ的模糊分级、分类。 极佳预后一组,PUNLMP未被列于恶性肿瘤。 多数非浸润性低级别肿瘤,不应诊断为恶性。 高级别非浸润性癌几乎与浸润性尿道上皮癌生物 学特征相似。
核染色质分布(nuclear chromatin distributin) 核仁(nucleoli) 核分裂(mitoses) 伴有炎症(accompanying inflammation) 在基底部血管的新生(neovascullarity at base)
乳头状肿瘤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urothelial papilloma
深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深浅两层间可见薄层平滑肌存在
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3层平滑肌
外纵 最发达(通尿肌) 中环 较薄而不规则(形成内括约肌) 内纵 仅由薄层平滑肌构成
外膜(浆膜)
主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上、侧面有腹膜被覆
增生与化生
Brunn巢 囊性膀胱炎 绒毛状腺瘤 Von Brunn’s nests cystitis cystica
增生上皮细胞之间 潜掘样 癌细胞埋伏于正常上皮的下层
扁平病变组织学特征评价指标
尿路上皮的厚度(thickness of urothilium) 极性(polarity) 核大小(nuclear size) 核聚集(nuclear crowding)
核形不规则(neclear borders including notches)
膀胱黏膜活检病理
吴人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
膀胱肿瘤及尿路上皮病变
正常 增生与化生 增生 扁平状病变伴非典型 normal hyperplasia/metaplasia hyperplasia flat lesions with atypia
乳头状肿瘤(非浸润性)
浸润性肿瘤 伴组织变异
papillary neoplasms
invasive neoplasms with tissue variant
正常膀胱组织学
尿路上皮特征
多层结构、依功能状态4~6层细胞
细胞核可有纵行核沟
细胞从基底向表面分化成熟 表层形成很大的伞细胞(umbrella cell) 表面有一独特的三层膜膜蛋白(uroplakin)
又称中肾样化生 肾源性腺瘤
多因慢性炎症、结石、长期放置导管引起 常伴有囊腺性膀胱炎 化生的腺样结构小而一致,被覆单层、立方状
或鞋钉状上皮,与中肾管类似
绒毛状腺瘤 villous adenoma
由尿路上皮经柱状上皮化生而演变的肿瘤 与大肠绒毛状腺病结构相似 常与囊性和腺性膀胱炎合并发生 应与累及膀胱的高分化大肠腺癌鉴别
轻度异型增生及轻-中度异型增生 细胞呈多形性,核增大,排列紊乱
尿路上皮原位癌(urothelial
carcinoma in situ,CIN )
属高级别尿路上皮内肿瘤(high grade intraurothelial neoplasia)
为扁平状病变累及全层或散在分布
表面上皮具有明显恶性特点 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极向 细胞核拥挤重叠 上皮厚度不规则增厚,变薄脱落 可累及Brunn巢或囊性膀胱炎 可仍保留伞细胞
炎症反应
收缩假象(Reaction artifact)存在
收缩假象很象血管浸润,常见固有层及经尿道切除的标本
确定肌层浸润形态注意点
膀胱固有膜内有少量平滑肌,活检时不 要误认为是肌层平滑肌浸润,一定要在大量 平滑肌束间见到癌细胞才能确定,必要时免 疫组化SMA判断
易误诊的假浸润病变
Brunn巢 内翻性乳头状瘤 肾源性化生 斜切标本非浸润乳头状瘤
50例T1期粘膜肌层受累生存率分析
T1期 T1a T1b T1c 浸润深度 粘膜肌层以上 达到粘膜肌层 超过粘膜肌层 5年生存率 75% 75% 11%
*T1期多见于高级别的肿瘤,复发率80%,进展率 60%,10年生存率30%。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织变异
尿路上皮癌有很多不同的变异型,最常见:鳞 状分化、腺性分化。 其他典型的尿路上皮癌中有多种变异按不同比 例混合存在。 显著的异常分化属于高级别、高分期的尿路上 皮癌。 有小细胞分化时,灶性分布也提示预后不良。 与尿路上皮癌有不同治疗效果应诊断为小细胞 癌。
增生上皮有轻度异型和分裂活性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LMP)
乳头上皮细胞排列规则 伴轻微的结构异常及核异型性 细胞层数明显超过7层,增厚
表面仍可见伞细胞,基底部细胞呈栅状,极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
浸润至基底膜以下的一种尿路上皮肿瘤
生长方式:息肉状、结节状、实体、溃 疡、弥漫透壁性。 病变:孤立性,多灶性,周围可为原位 癌。
组织病理学
低级别
多数 PT1期癌
乳头状 非乳头状
高级别 多数 T2-T4期癌 为高级别
根据细胞核间变程度及组织结构分为 低级别/高级别。
反应性非典型性
Reactive cinflammatory atypia
见于慢性炎症病变,常有结石、导尿等病史 轻度异常,急慢性炎的尿路上皮组成 核均匀增大,空泡状,核仁明显,中位 核分裂象常见 细胞大、胞质多,似鳞状细胞样 无染色质过多、分布不规则及核多形改变
意义待定的不典型性增生
腺性化生(腺性膀胱炎) glandular metaplasia villous adenoma
肾源性化生
鳞状上皮化生
nephrogenic metaplasia
squamous metaplasia
慢性炎症刺激/粘膜上皮变异
尿路上皮增生向下呈花蕾状生长
与尿路上皮分离形成巢状结构
Von Brunn Nests
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高级别(高度恶性)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high grade
乳头状病变,完全紊乱
组织结构核细胞形态异常 不规则细胞聚集 中度至明显的核多形性 染色质聚集倾向 核仁明显,分裂象易见 常伴随浸润癌
周围扁平尿路上皮常呈原位癌改变
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组织学特征
结构特征 乳头状 LMP 纤细 LOW GRADE 纤细、分枝 HIGH GRADE 纤细、分枝
偶尔融合
细胞排列 极性正常
常见融合
极性轻度消失
常见融合
极向丧失 层次厚度不定 凝集力差
层次厚度不定 层次厚度不定 细胞凝集 凝集
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细胞学特征
细胞学
核大小 核形状
乳头纤细,中央为纤维血管轴 散在分布小而孤立 表面被覆尿路上皮 厚度及细胞形状均正常(细胞层数不计) 伞细胞一致存在
内翻形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inverted urothelial papilloma
由尿路上皮组成,分支状 向下生长呈巢状结构与 Brunn巢相似 表面为正常尿路上皮 细胞岛周边呈栅栏状
囊性变、表面被覆尿路上皮
囊性膀胱
炎 囊腺性膀胱炎
腔面上皮增生、腺性化生
腺性膀胱炎
囊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 cystica
共分4型 经典型(尿路上皮型) 肠上皮型 前列腺上皮型 混合型
可伴有鳞化,Brunn巢,炎症细胞浸润
肾源性化生
nephrogenic metaplasia
尿路上皮原位癌CIN类型
小细胞性 细胞较小,一致,核高度非典型,胞浆少 大细胞性 单一大细胞/或伴多形性,胞浆嗜酸性,核异 型,核分裂多见 悬挂状 又误为脱屑性膀胱炎(denading cystitis) 表层癌变细胞自发或受损脱落,残留斑块 甚至少数非典型细胞
派杰病样 癌细胞成群或单个分散夹在正常、反应性
预后
初诊非浸润性肿瘤占70%,仅5%-10%进展为浸 润性肿瘤,一半病例复发。 体积大、多灶性、弥漫性外观肿瘤复发率高。 无病间隔是一项复发的特征。 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范围较大的原位癌,预后 差。 应对所有非浸润性肿瘤患者定期复查膀胱镜复 查。5年正常<10%,10年内正常复发率更低。
LMP
均匀增大 圆-卵圆 一致
LOW GRADE
增大,大小不一 圆-卵圆 轻度变异 粗细轻度变异 小/常不明显 偶见,任何层次
HIGH GRADE
增大,大小不一 中-中度多形
染色质 核仁 核分裂
细 无/不明显 罕见,位于 基底部
粗细不等,增多 明显核仁 多见,任何层次
伞细胞
有
常有
可缺乏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分类
常无间质反应,判断困难 个别癌细胞或癌巢周围可见收缩假象,常与淋 巴管相混淆 癌细胞往往比表面非浸润细胞分化更好
确定固有膜浸润的形态标准
浸润上皮
形状不规则的癌巢 单个细胞浸润 基底膜不连续、缺乏或消失
触手样指状突起
细胞异常分化(核和胞质)
间质反应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硬化 癌细胞或癌巢被胶原包绕 黏液样变 假肉瘤样改变
鉴别要点
假浸润基质与上皮界面清楚
基底膜轮廓规则 基膜外有均匀分布、平行的薄壁血管
浸润深度与五年存活率的关系
浸润深度 固有层 肌层 膀胱外脂肪 67% 60% 50% 五年存活率 75% 63% 31% 75% 40% 20%
*多灶性、直径>3cm、合并原位癌、浸润超过浆膜层、淋 巴结转移、系统扩散、预后不佳。
向无明显改变 核分裂罕见
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低级别(低度恶性)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 grade
乳头状病变,外观排列规则 细胞异型性,呈现多种极向
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结构各异
分裂象少见,仅局限于上层次下1/3 乳头轴心可相互融合 <5%病变可侵犯粘膜固有层
组织学分为三层地带
表浅地带 单层大而扁平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伞细胞 有轻度核异形性
中间地带 膀胱伸张极大时约2~3层细胞厚,收缩时可达6
~ 8层 基底地带 单层、立方小细胞组成,收缩时呈柱状,涨大时 呈扁平状
SMA染色显示固有膜及肌层的平滑肌
固有膜
粘膜上皮下缺乏清晰基底膜 浅层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偶见淋巴细胞
基底细胞有明显的栅状排列
无不良预后
乳头状尿路上皮增生
papillary urothelial hyperplasia
尿路上皮呈乳头状、微隆起、波浪状微乳头 上皮层次不增多 ,缺乏发育良好的纤维血管轴
细胞无不典型性,极向存在
与乳头状肿瘤的复发增加有关联
扁平病变伴不典型性
鳞状上皮化生 squamous metaplasia
慢性炎症、结石、大量雌激素 刺激引起,化生的鳞状上皮有角化 时称白斑(leukoplakia)
增 生
扁平尿路上皮增生 flat urothelial hyperplasia
表面上皮明显增厚 层次增多(在7层或以上) 均为成熟的正常的尿路上皮
组织学分级是判断非浸润性肿瘤复发进展的重要依据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的复发和进展率最低。 PUNLMP复发率较高>35%,分期进展率很低。 非浸润性低级别癌复发率高>75%,但分期进展 率仅为12%。 非浸润性高级别尚有分期上的进展,死亡率可 达65%。 膀胱多灶性、体积大(>5cm)肿瘤有较高的复 发进展死亡率。 非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伴异性增生和CIS者肿 瘤进展率死亡率增加。
炎症或肿瘤性不典型增生难以区别
程度稍重的核多形性和/或染色质过多
待定、随访,待炎症消除后再检查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atypia/dysplasia)
属低级别尿路上皮内肿瘤(low-grade intraurothelial neoplasia)
浸润性肿瘤的浸润深度
早期浸润浅表固有膜内
浸润固有粘膜未达到粘膜肌
浸润固有膜肌层 浸润至肌层
膀胱活检确定癌浸润深度的难点
膀胱镜活检标本小,往往难找到典型病变 不能恰当地定向标本,造成斜切、挤压 电切取材导致组织变形及灼烧的假象 原来活检取材或治疗造成解剖不清
确定微小浸润形态注意点
Murphy 乳头状瘤 WHO/KOSS 乳头状瘤 1级 低度恶性 2级 WHO/ISUP 乳头状瘤 LMP 低级别
高度恶性
3级
高级别wk.baidu.com
将非浸润性加到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癌前, 在于强调与浸润性尿道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存在差 异。
包括3种不同分类,避免使用以往如Ⅰ/Ⅱ、 Ⅱ/Ⅲ的模糊分级、分类。 极佳预后一组,PUNLMP未被列于恶性肿瘤。 多数非浸润性低级别肿瘤,不应诊断为恶性。 高级别非浸润性癌几乎与浸润性尿道上皮癌生物 学特征相似。
核染色质分布(nuclear chromatin distributin) 核仁(nucleoli) 核分裂(mitoses) 伴有炎症(accompanying inflammation) 在基底部血管的新生(neovascullarity at base)
乳头状肿瘤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urothelial papilloma
深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深浅两层间可见薄层平滑肌存在
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3层平滑肌
外纵 最发达(通尿肌) 中环 较薄而不规则(形成内括约肌) 内纵 仅由薄层平滑肌构成
外膜(浆膜)
主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上、侧面有腹膜被覆
增生与化生
Brunn巢 囊性膀胱炎 绒毛状腺瘤 Von Brunn’s nests cystitis cystica
增生上皮细胞之间 潜掘样 癌细胞埋伏于正常上皮的下层
扁平病变组织学特征评价指标
尿路上皮的厚度(thickness of urothilium) 极性(polarity) 核大小(nuclear size) 核聚集(nuclear crowding)
核形不规则(neclear borders including notches)
膀胱黏膜活检病理
吴人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
膀胱肿瘤及尿路上皮病变
正常 增生与化生 增生 扁平状病变伴非典型 normal hyperplasia/metaplasia hyperplasia flat lesions with atypia
乳头状肿瘤(非浸润性)
浸润性肿瘤 伴组织变异
papillary neoplasms
invasive neoplasms with tissue variant
正常膀胱组织学
尿路上皮特征
多层结构、依功能状态4~6层细胞
细胞核可有纵行核沟
细胞从基底向表面分化成熟 表层形成很大的伞细胞(umbrella cell) 表面有一独特的三层膜膜蛋白(uroplakin)
又称中肾样化生 肾源性腺瘤
多因慢性炎症、结石、长期放置导管引起 常伴有囊腺性膀胱炎 化生的腺样结构小而一致,被覆单层、立方状
或鞋钉状上皮,与中肾管类似
绒毛状腺瘤 villous adenoma
由尿路上皮经柱状上皮化生而演变的肿瘤 与大肠绒毛状腺病结构相似 常与囊性和腺性膀胱炎合并发生 应与累及膀胱的高分化大肠腺癌鉴别
轻度异型增生及轻-中度异型增生 细胞呈多形性,核增大,排列紊乱
尿路上皮原位癌(urothelial
carcinoma in situ,CIN )
属高级别尿路上皮内肿瘤(high grade intraurothelial neoplasia)
为扁平状病变累及全层或散在分布
表面上皮具有明显恶性特点 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极向 细胞核拥挤重叠 上皮厚度不规则增厚,变薄脱落 可累及Brunn巢或囊性膀胱炎 可仍保留伞细胞
炎症反应
收缩假象(Reaction artifact)存在
收缩假象很象血管浸润,常见固有层及经尿道切除的标本
确定肌层浸润形态注意点
膀胱固有膜内有少量平滑肌,活检时不 要误认为是肌层平滑肌浸润,一定要在大量 平滑肌束间见到癌细胞才能确定,必要时免 疫组化SMA判断
易误诊的假浸润病变
Brunn巢 内翻性乳头状瘤 肾源性化生 斜切标本非浸润乳头状瘤
50例T1期粘膜肌层受累生存率分析
T1期 T1a T1b T1c 浸润深度 粘膜肌层以上 达到粘膜肌层 超过粘膜肌层 5年生存率 75% 75% 11%
*T1期多见于高级别的肿瘤,复发率80%,进展率 60%,10年生存率30%。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织变异
尿路上皮癌有很多不同的变异型,最常见:鳞 状分化、腺性分化。 其他典型的尿路上皮癌中有多种变异按不同比 例混合存在。 显著的异常分化属于高级别、高分期的尿路上 皮癌。 有小细胞分化时,灶性分布也提示预后不良。 与尿路上皮癌有不同治疗效果应诊断为小细胞 癌。
增生上皮有轻度异型和分裂活性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LMP)
乳头上皮细胞排列规则 伴轻微的结构异常及核异型性 细胞层数明显超过7层,增厚
表面仍可见伞细胞,基底部细胞呈栅状,极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
浸润至基底膜以下的一种尿路上皮肿瘤
生长方式:息肉状、结节状、实体、溃 疡、弥漫透壁性。 病变:孤立性,多灶性,周围可为原位 癌。
组织病理学
低级别
多数 PT1期癌
乳头状 非乳头状
高级别 多数 T2-T4期癌 为高级别
根据细胞核间变程度及组织结构分为 低级别/高级别。
反应性非典型性
Reactive cinflammatory atypia
见于慢性炎症病变,常有结石、导尿等病史 轻度异常,急慢性炎的尿路上皮组成 核均匀增大,空泡状,核仁明显,中位 核分裂象常见 细胞大、胞质多,似鳞状细胞样 无染色质过多、分布不规则及核多形改变
意义待定的不典型性增生
腺性化生(腺性膀胱炎) glandular metaplasia villous adenoma
肾源性化生
鳞状上皮化生
nephrogenic metaplasia
squamous metaplasia
慢性炎症刺激/粘膜上皮变异
尿路上皮增生向下呈花蕾状生长
与尿路上皮分离形成巢状结构
Von Brunn Nests
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高级别(高度恶性)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high grade
乳头状病变,完全紊乱
组织结构核细胞形态异常 不规则细胞聚集 中度至明显的核多形性 染色质聚集倾向 核仁明显,分裂象易见 常伴随浸润癌
周围扁平尿路上皮常呈原位癌改变
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组织学特征
结构特征 乳头状 LMP 纤细 LOW GRADE 纤细、分枝 HIGH GRADE 纤细、分枝
偶尔融合
细胞排列 极性正常
常见融合
极性轻度消失
常见融合
极向丧失 层次厚度不定 凝集力差
层次厚度不定 层次厚度不定 细胞凝集 凝集
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细胞学特征
细胞学
核大小 核形状
乳头纤细,中央为纤维血管轴 散在分布小而孤立 表面被覆尿路上皮 厚度及细胞形状均正常(细胞层数不计) 伞细胞一致存在
内翻形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inverted urothelial papilloma
由尿路上皮组成,分支状 向下生长呈巢状结构与 Brunn巢相似 表面为正常尿路上皮 细胞岛周边呈栅栏状
囊性变、表面被覆尿路上皮
囊性膀胱
炎 囊腺性膀胱炎
腔面上皮增生、腺性化生
腺性膀胱炎
囊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 cystica
共分4型 经典型(尿路上皮型) 肠上皮型 前列腺上皮型 混合型
可伴有鳞化,Brunn巢,炎症细胞浸润
肾源性化生
nephrogenic metaplasia
尿路上皮原位癌CIN类型
小细胞性 细胞较小,一致,核高度非典型,胞浆少 大细胞性 单一大细胞/或伴多形性,胞浆嗜酸性,核异 型,核分裂多见 悬挂状 又误为脱屑性膀胱炎(denading cystitis) 表层癌变细胞自发或受损脱落,残留斑块 甚至少数非典型细胞
派杰病样 癌细胞成群或单个分散夹在正常、反应性
预后
初诊非浸润性肿瘤占70%,仅5%-10%进展为浸 润性肿瘤,一半病例复发。 体积大、多灶性、弥漫性外观肿瘤复发率高。 无病间隔是一项复发的特征。 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范围较大的原位癌,预后 差。 应对所有非浸润性肿瘤患者定期复查膀胱镜复 查。5年正常<10%,10年内正常复发率更低。
LMP
均匀增大 圆-卵圆 一致
LOW GRADE
增大,大小不一 圆-卵圆 轻度变异 粗细轻度变异 小/常不明显 偶见,任何层次
HIGH GRADE
增大,大小不一 中-中度多形
染色质 核仁 核分裂
细 无/不明显 罕见,位于 基底部
粗细不等,增多 明显核仁 多见,任何层次
伞细胞
有
常有
可缺乏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分类
常无间质反应,判断困难 个别癌细胞或癌巢周围可见收缩假象,常与淋 巴管相混淆 癌细胞往往比表面非浸润细胞分化更好
确定固有膜浸润的形态标准
浸润上皮
形状不规则的癌巢 单个细胞浸润 基底膜不连续、缺乏或消失
触手样指状突起
细胞异常分化(核和胞质)
间质反应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硬化 癌细胞或癌巢被胶原包绕 黏液样变 假肉瘤样改变
鉴别要点
假浸润基质与上皮界面清楚
基底膜轮廓规则 基膜外有均匀分布、平行的薄壁血管
浸润深度与五年存活率的关系
浸润深度 固有层 肌层 膀胱外脂肪 67% 60% 50% 五年存活率 75% 63% 31% 75% 40% 20%
*多灶性、直径>3cm、合并原位癌、浸润超过浆膜层、淋 巴结转移、系统扩散、预后不佳。
向无明显改变 核分裂罕见
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低级别(低度恶性)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 grade
乳头状病变,外观排列规则 细胞异型性,呈现多种极向
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结构各异
分裂象少见,仅局限于上层次下1/3 乳头轴心可相互融合 <5%病变可侵犯粘膜固有层
组织学分为三层地带
表浅地带 单层大而扁平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伞细胞 有轻度核异形性
中间地带 膀胱伸张极大时约2~3层细胞厚,收缩时可达6
~ 8层 基底地带 单层、立方小细胞组成,收缩时呈柱状,涨大时 呈扁平状
SMA染色显示固有膜及肌层的平滑肌
固有膜
粘膜上皮下缺乏清晰基底膜 浅层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偶见淋巴细胞
基底细胞有明显的栅状排列
无不良预后
乳头状尿路上皮增生
papillary urothelial hyperplasia
尿路上皮呈乳头状、微隆起、波浪状微乳头 上皮层次不增多 ,缺乏发育良好的纤维血管轴
细胞无不典型性,极向存在
与乳头状肿瘤的复发增加有关联
扁平病变伴不典型性
鳞状上皮化生 squamous metaplasia
慢性炎症、结石、大量雌激素 刺激引起,化生的鳞状上皮有角化 时称白斑(leukoplakia)
增 生
扁平尿路上皮增生 flat urothelial hyperplasia
表面上皮明显增厚 层次增多(在7层或以上) 均为成熟的正常的尿路上皮
组织学分级是判断非浸润性肿瘤复发进展的重要依据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的复发和进展率最低。 PUNLMP复发率较高>35%,分期进展率很低。 非浸润性低级别癌复发率高>75%,但分期进展 率仅为12%。 非浸润性高级别尚有分期上的进展,死亡率可 达65%。 膀胱多灶性、体积大(>5cm)肿瘤有较高的复 发进展死亡率。 非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伴异性增生和CIS者肿 瘤进展率死亡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