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阅读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这样拟题的好处,并能为自己的作拟出精彩的题目。

3.发挥想象,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选择词语写一段话。

4.欣赏XXX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5.积累XXX的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XXX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3.积累XXX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大文豪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

2.读不同的课题,感受拟题的好处,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作中。

1.结合本册所学课文来交流、归纳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2.学会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入,引导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通过这学期的研究,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换一下把握文章首要内容的方法。

实在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方法了,比方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抓枢纽句来把握文章的首要观点等,这些实在都与文章的首要内容有关。

请同学们先仔细默读讲义上的文字,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课本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可引导学生交换他们在阅读中勾画的重点语句。

如“了解每个部分首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首要意思连起来”“关注文章的问题”“抓枢纽句”这些句子就提到了三种方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不同句子小结、概括出方法。

小结:讲义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段意合并法;②问题扩充法;③句子摘录法。

3.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研究三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意合并法1)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操作: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XXX串联起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8单元 第26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8单元 第26课

26好的故事《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描写梦境的散文诗。

描绘了“昏沉的夜”里作者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课文用“现实——梦境——现实”的回环描写给我们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画卷。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3 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第4~8 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三部分是第9~12 自然段,写“我”骤然惊醒回到现实中,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课文首先从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浙江绍兴记忆中“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景物写起,然后描绘梦境中的“好的故事”,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

作者通过对梦境“美好的事”的描绘,反应了美好的梦想和黑暗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希望和失望的矛盾之中,作者想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

全文情景交融,在“美丽的梦境”与“昏暗的夜”,虚幻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中,去感悟作者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去领略诗性的想象和升华,在文字中去感悟作者深沉的期盼和美好的理想,从而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要着眼于“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借助查阅字典、词典、古典文集、关注课文注释对一些含义深刻、意思难懂的词句加以理解,还要通过网络、图书读物、文献等资料对《野草》这本散文诗集进行大致的了解。

同时,要关注散文诗在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篇章结构上,课文采用“横式结构”,把一些没有必然联系的生活场景并列起来安排,在“形散而神不散”中于细微处展现作品的主题;语言表达上,采用诗化的语言,如“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瘦削的一丈红”“缕缕的胭脂水”“虹霓色的碎影”“澄碧的小河”“闪烁的月光”等等,色彩艳丽意境优美,诗化的语言让人感受到诗歌的美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composition in unit 8 of C hinese in Volume 1 of grade 6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2、篇章2: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章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我的舞台我做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题为“我的舞台”。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欢迎大家阅读!篇章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果有人问我,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目标是什么?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对他说: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舞台,创造我的奇迹,是因为一直让我从艰苦中一直得到的自信,从黑暗见到光明的父母一直都是我的支柱,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我能生存在这个地球上,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来夺得最优秀的光荣,那是因为我的父母把我生下来,让我能够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创造属于我的舞台。

孩子气的我,从来都不向困难低头,我的舞台我来创造,那样才是真正的属于我,属于一个侨声人,一个怀有一颗对祖国的忠心。

一颗对同学朋友的关心,一颗对父母的孝心。

还有一颗我从来都不输给别人的信心~我要做个合格的侨声人,我爱侨声,我尊敬侨声中的每一个人。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交流二:关键句可以帮助了解主要内容,如总起句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宇宙生命之谜》
交流三: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有时通过题目很难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交流四: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美丽但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词句段运用
(一)给文章拟题目
1.学习拟题目,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发现:
级别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组文章中主要事件
第三组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第四组吸引读者
3.小结:拟定题目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可以根据文章中主要事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事物,还可以根据吸引读者等方法等列题目……
4.回忆自己写作文都拟个什么题目呢?
示例:《“小书虫”李子安》《我的小闹钟》《奶奶家的桂花树》《有趣的拔根儿大赛》《沙漠探险之旅》《纸条背后的大秘密》
5.假如刚参加完学校的合唱比赛,你会拟个什么的题目呢?
示例:《难忘的合唱比赛》《丁香树下的歌唱》《在歌声里绽放》。

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

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

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

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 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写了地球的美 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别的星球、 我们应该保护地球这几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 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球非常美丽壮 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 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佳作引路
有你,真好
正因为有了你,我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朋友,有你陪伴的日子,
真好。
还记得那次体育考试吗?你擅长体育,体育期末考试自然不在话下,
“优秀”都是轻而易举。而我,在学习上可以,而在体育,完全是个低
能儿,连及格都困难……
“嘿,又在忧虑啦!别那么在意,不就是三圈吗?有你姐我在,绝
对让你勇创佳绩!”你那明亮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的阳光,包围着我,
第二组是用事件作题目,用这种方法 拟题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三组是用文中的主要事物作题目的, 这些事 物贯穿文章始终,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第四组题目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使得题目非常生动、鲜活,能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 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这几句都是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名言,从不同角 度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想一想,这些话鲁迅 先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东阿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习作八 有你,真好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

东阿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习作八 有你,真好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

习作:有你,真好【教学目标】1.以“有你,真好”为话题,真实地、不拘形式地写一件或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2.能精选典型事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真情实感,培养学生选材及作文立意的能力。

3.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并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以“有你,真好”为话题,真实地、不拘形式地写一件或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2.如何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组交流同学们,看到“有你,真好"这几个字,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大家能不能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展开交流呢?先小组内展开交流,然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师:刚才几个同学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温馨的写作环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的思想境界。

下面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

二、交流讨论,选取素材1. 师:同学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鲜事。

请大家说说最近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

(学生自由说一说)示例:快乐自豪的事、家庭和睦的事、奋力拼搏的事、让人感动的事……教师总结:选择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认真选材,要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素材。

3.师:围绕“有你,真好”这个话题,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比较好?(学生自由交流)1.审题。

(1)审清题材:本次习作要求通过来写这个“你”对自己成长所起的积极影响;(2)审清重点:本次习作重点是要把事情写,并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

(3)审清内容:本次习作要写一件或几件别人让你感觉到温暖、感触很深的事,写清楚事情的和当时的。

以下为成果交流展示:(1)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来写。

(2)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来写。

(3)选择最有细节的材料来写。

(4)选择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5)选择最能体现“以小见大"的材料来写。

(6)选择最具震撼力的材料来写.师:选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训练环节。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艺术的魅力”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纯真高尚的友情。

本文构思精巧,层次清晰:按照“相知—相绝”的顺序,先概括、后具体地写伯牙、子期“成知音”,最后写“绝弦谢知音”,感情强烈鲜明;语言凝练,言简意丰,极富音韵美;巧借人物语言表现联想的情景,充分表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月光曲》主要讲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贝多芬伟大、高尚的情怀。

课文在表达上独具特色: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为主线,融故事情节、贝多芬内心情感和《月光曲》旋律的变化于一体,三线交织,意美情真;联想穿插于叙事中,虚实辉映,突显音乐的旋律之美和音乐家的情感之变化;多处景物描写细致独到,描绘了美丽的图景,意境深邃;在人物塑造方面,主要通过语言、形象、行为凸显人格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细致介绍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品的永恒之美和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力。

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可用12~14课时,精读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4~5课时略读课文《蒙娜丽莎》、《我的舞台》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故乡》是XXX的小说,其中的节选是关于少年XXX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13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以及通过XXX的描写了解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同时体会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对XXX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看过他的作品。

然后,老师可以介绍XXX的背景和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并抄写出认为最难的字词,交流哪些地方难以理解,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重点介绍一些不常见的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最想解决的问题,例如课文中写了哪些稀奇事,XXX是怎样的少年,课文是怎样写XXX的,如何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以及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生字和词语,同时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XXX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

因此,同学们需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

3.划分课文层次: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我”记忆中的XXX,勇敢而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XXX是主仆关系,他来“我”家帮忙,因此“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描述“我”第一次跟XXX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描述XXX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描述XXX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研究关于XXX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出示:【课件8】“啊!XXX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指的是哪些?XXX的什么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研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本书阅读《阿Q正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本书阅读《阿Q正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本书阅读《阿Q正传》整本书阅读课——《阿Q正传》一、教学目标1.能科学合理地制订阅读计划,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2.做到读思结合,记录阅读小卡片,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积极与他人分享。

3.学习改编故事,将它演出来。

二、教学过程(一)科学制订阅读计划1.由《优胜记略》开始,推荐阅读《阿 Q 正传》。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

我们读过的《优胜记略》中就刻画了阿Q这一人物形象,你认为阿 Q 是个怎样的人?)2.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3.讨论自己制订的阅读计划,提出希望:按照计划,及时完成阅读任务,并作好评价。

(二)阅读分享,读思结合1.记录“阅读积累卡”。

要求:每读一个章节,做一张“阅读积累卡”,对主要人物阿Q进行分析,讲出自己对他的认识,并阐明理由。

2.结合《优胜记略》,指导“阅读积累卡”的写法。

例:我认为阿 Q 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

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当别人揭他的伤痛、戳他的短处时,他很恼怒。

这时候,他会估量对手,也就是判断对方的实力,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当打不过别人时,吃了亏他就怒目而视。

这不就是欺软怕硬的典型表现吗?3.阅读范例,讨论:如果是你,你还可以结合《优胜记略》写阿Q 的什么特点?你的理由是什么?4.指导学生结合某一个章节写自己的“阅读积累卡”。

5.小组内分享,推选出一人进行班级汇报。

6.提出要求:请大家每读完一个章节,写一张“阅读积累卡”,等读完全书以后,我们再进行交流。

(三)改编故事,尝试表演1.了解表演的五个“W”,学习改编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创编剧本。

指导:设想场景是什么样的;将故事转换成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小组讨论,修改剧本,根据剧本排练。

4.班级展演,提出修改建议。

5.讨论:看了同学的表演,你对阿Q 这个人物有了怎样的新认识?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人?为什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说课稿

主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以《庄子》为阅读材料,通过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本单元还涉及了《前清诗选》中的诗歌鉴赏,让学生在诗歌赏析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庄子》和《前清诗选》中的诗歌,使学生了解庄子哲学思想及相关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文字抒发情感、激发联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诗歌和哲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进行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探讨;诗歌鉴赏,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诗歌之美。

2. 难点:使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领悟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图片展示,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庄子和诗歌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课文阅读(20分钟)讲解《庄子》主要内容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3. 诗歌鉴赏(20分钟)选择一首《前清诗选》中的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培养其审美情趣。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课文相关的阅读题和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和指导,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展示、练习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文本展示等。

六、教学评价方法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课文理解和应用能力;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3. 综合考查学生对庄子哲学思想和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 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 好的故事【教案】

26 好的故事【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1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1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1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教师导入:我们听过很多故事,故事一般都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它没有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揭示课题《好的故事》,板书课题:好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课前解析】关注“交流平台”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关注“语句段运用”通过对比,想象画面,学会表达;欣赏各类题目,领悟题目的妙处;学以致用,修改自己的习作。

关注“书写提示”“书写提示”中的《玄秘塔碑》(局部)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对其书法的欣赏有利于学生积累书写楷书的方法,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关注“日积月累”“日积月累”节选了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体会名言的深刻含义,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日积月累”中还有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日积月累1.交流正音,正确朗读(出示课件4、5)(1)教师出示鲁迅的四句名言,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认识的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教师组织学生相互答疑,学生都不知道的,教师予以解答。

(3)学生齐读四条名言。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全部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全部教案及反思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

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

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

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好的故事》授课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好的故事》授课课件

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 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 二 部 分 ( 3~9 自 然 段 ) 写 “ 我 ” 在 梦 境 中 看 到 “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 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写“我”从梦中惊醒, 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①( 澄碧 ) ②( 瞬间 ) ③( 萍 ) ④( 荡漾 ) ⑤( 瘦削 ) ⑥( 错综 )
点拨: 本题考查字形。注意:“瞬”左边是“目”,不要写成
“日”;“萍”“荡”都是上下结构;“漾”右下方是 “永”,不是“水”。
2. 语段中“shòu xuē”的“xuē”字另一个读音是 ____x_i_ā_o___,可组词为__示__例__:__削__皮___。
03 这些景物为什么都是水中的倒影呢?
水中的倒影都是虚幻的,人们常说水中花 镜中月,这些都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它们只 能是出现在梦里的虚幻的东西。
梦境中的这些东西是作者执着追求 的,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好的故事”, 把它们描绘得美丽、幽雅、有趣。
再美好的梦也有醒来的时候。当 作者从梦中醒来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他会怎么做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 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 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 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 女中……
01 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都是哪里 的景物?作者为什么会在梦中
品 读 语 句 , 梦到它们? 思考问题。
3. 《好的故事》创作于中国现代文学早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过
渡的时期,我们可以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单元第八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以人物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透过鲁迅的笔触和别人眼中的鲁迅,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鲁迅这位“文学巨匠”“民族旗帜”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

让我们透过本单元的课文,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3.展开想象,感受文字带来的联想;积累名言警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展开想象,感受文字带来的联想;积累名言警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突破措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时划分24少年闰土 2课时25好的故事 2课时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课时27有的人 1课时习作八 2课时园地八 2课时课题24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祭器、伶俐、潮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课程整合点与主题丛书第七本整合。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

在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一位朋友——闰土。

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清平乐村居》,是谁的作品,还记得吗?2.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课题)4. 讨论题意。

(1)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 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诗文了解1.先翻开书本自由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这首词连课题在内共有59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正确、流畅。

愿意试一试吗?(生读课文2分钟,然后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听课件范读--全班跟读。

)2.通过读,也许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感悟。

别急,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品味,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诗文赏析,再次在读中感悟课文。

再读课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发现?或从中又感悟到了什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详见课堂实录。

)四、诗文拓展,布置作业:1、在这之前我们还曾学过和这首诗有相似意境的诗吗?课后对山水田园诗做一点研究,开个山水田园诗鉴赏会,看谁知道得多。

2、你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这首词与我们今天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录(片段):生:我知道了这首次的词义,大概是这样的: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课本上的第28课《月光曲》。
3.板书课题。学习课文就可以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1)字音方面:茵读“yīn”,没有后鼻音。霎读“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写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无、没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没有目就是瞎子、盲人,这正是“盲”的意思。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的相关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课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2.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
二、朗读课文,感悟知音
1.全班齐读课文。
2.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找出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教学准备及手段
1.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归纳: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是从哪里知道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
引导学生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怎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指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质疑:“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绝弦,作为音乐家,琴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而伯牙却把它摔碎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课文会给大家解开疑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伯牙正在鼓琴,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有感情地朗读2-4句。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呢?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表达了什么?
教学课题
26、月光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别人对他的赞美都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只有钟子期。
即兴提问:若你是伯牙,听到子期的赞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一旦听不到这种赞美,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5.默读课文,感受知音的含义。
四、课文小结,援引质疑
教学课题
25、伯牙绝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2)结合注释想象伯牙当时的心情,朗读这句话。
5.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个同样动听的乐曲,就是前面我们听的《高山流水》。
三、回味诵读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搜集体现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
2.背诵课文。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及手段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我们听一听,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听出了什么?相传这首曲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所弹的一首曲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