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珠江三角洲2教案
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参考教案
![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0959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9.png)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参考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会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运用图文资料简要评价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说出香港、澳门的产业结构特点,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复习目标】
•运用地图认知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找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能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组成,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重、难点)。
【复习模式】自学反馈一一点拨解难一一有效训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导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3e3f2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png)
7.3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及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
4.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及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难点: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及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港珠澳大桥片段。
这项伟大的工程对当地的经济又会产生深远影响。
早在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指明了经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新课讲授: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地理位置出示中国地图,描述出珠江三角洲的大致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北回归线以南。
活动:1.找出北回归线、珠江、南海及珠江三角洲,说说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展示学习:小组随机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向浩瀚的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祖国的“南大门”。
活动:2.在图中找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展示学习:小组随机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广州位于珠江口的位置,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北与深圳相邻;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侧,北与珠海相邻。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珠江三角洲区域就占了两个(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
1985年整个珠三角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自然因素: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良港众多;紧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旅游地理教案:探寻这个充满风情的旅游胜地
![珠江三角洲旅游地理教案:探寻这个充满风情的旅游胜地](https://img.taocdn.com/s3/m/f1f12b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a.png)
珠江三角洲旅游地理教案:探寻这个充满风情的旅游胜地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南部最繁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除了经济之外,珠江三角洲在旅游方面也是一个充满风情的非常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情况以及珠江三角洲旅游的相关事宜。
地理情况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包括广东省的珠海、汕头、深圳、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和江门,以及福建省的福州和厦门。
广东省是中国最南部的省份之一,其位于中国南海岸线附近。
长达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使这个省成为了海上运输和贸易的关键。
广东省的大部分面积是山区地带,中部是以大亚湾、香港、深圳、珠海和澳门等为重心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南部则是海岛地带。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特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靠外贸和内部加工贸易、房地产、旅游等四大支柱而获得了高速增长。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
福建省与台湾相邻,三面临海,其“三山两水一分田”的地理特色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
福建省境内有福州、厦门两个省会城市,还有闽南、闽中、闽北三个大旅游区。
珠江三角洲旅游珠江三角洲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自然风光,这就为旅游业带来了很多机会,也为旅游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下面将会为大家介绍一些珠江三角洲比较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广州塔广州塔是一个名为“超时空之塔”的电视塔,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是广州最具现代感、最富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这座电视塔位于广州新电视文化城区内,塔高61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之一。
从广州塔上可以欣赏到广州市区的美景,还可以在旋转餐厅享受美食,是广州旅游的必备景点之一。
深圳华侨城深圳华侨城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公园,包括了7个不同主题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
华侨城内有游乐设施、水上乐园、动物园、酒店、商场等设施。
这里也是年轻人和家庭出游的好去处之一。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是一个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是中国最先进的海洋主题公园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https://img.taocdn.com/s3/m/5f0e7a4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4.png)
《珠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
3. 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交通网络。
4.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导学内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1.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人口数量浩繁,人口密度高。
3. 主要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1.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2. 主要产业包括电子、服装、玩具、家具等,出口量大,对外贸易发达。
3.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浩繁跨国公司和著名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1.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2. 产业结构多样化,涵盖了制造业、效劳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为主,农产品供应充足。
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交通网络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规划科学。
2. 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建设摩登化,建筑风格多样,环境漂亮。
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1.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2. 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名胜事迹、风景名胜、民俗文化等,吸引了浩繁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以粤菜和潮汕菜为主,口味鲜美。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情况,并展示讨论结果。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6.3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课件
![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6.3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bdbda2b0717fd5360cdc42.png)
地势低平,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4
二、农业与外向型经济
发展条件:
气候湿热 地势低平,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人口稠密, 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
基塘农业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5
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杂基鱼塘 杂基鱼塘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6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第六章 认识区域特征
——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1
1.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1.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存在着哪些不足? 存在着哪些不足? 2.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工业为主, 2.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工业为主,发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工业为主 ________经济 经济。 展________经济。
7
珠江三角洲的物产
• 热带水果、各种蔬菜、塘鱼、生猪、家禽、 热带水果、各种蔬菜、塘鱼、生猪、家禽、 花卉等等 • 这些物产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这些物产大量出口到东南亚 日本等地 东南亚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 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8
京 广 线 广州 广 深 线 珠海 香港 澳门 深圳 线 九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19
四、课堂演练
• 5、读图回答 F E C D A
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20
(1 ) A 是
G
澳门 B是 香 港 C是 深圳 D是 珠海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广州 市 (2)E是广东的省会 (3)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两条铁路干线是: 两条铁路干线是: F是京广 线,G是京九 线
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b85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3.png)
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重要的经济产业。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重要的经济产业。
三、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四、教学内容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区交界处,地处华南丘陵、岭南平原、南岭、大别山、云贵高原等自然区域的交接部分。
三角洲北部和北侧疏水河网纵横,南部和南侧出海口,形成了开放自由的水陆交通,在中国的开放中成为了“南大门”。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重要的经济产业194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才开始快速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地位,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经济发展快速,重要的经济产业有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物流、旅游业。
3. 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由于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污染和治理成为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首要任务。
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保护湿地和生态,治理污染和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设立了自由贸易区、开发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发展区。
借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殊贸易区域等优势,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PPT、实物等教具进行讲解和展示。
2.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发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六、教学过程1. 环节一:导入(10分钟)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f0c1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d.png)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吗?(2)学生回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2.知识讲解(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讲解其范围。
(2)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讲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3.案例分析(1)讲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例,展示其经济发展成果。
(2)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积极影响?(2)学生回答: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等。
(1)讲解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四、作业布置1.复习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举措?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2.课堂讨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紧凑,课堂讨论环节略有拖延。
2.部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了解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自主学习。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a94c2e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e.png)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一、引言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它以其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本文将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带您领略这一地区的独特之处。
二、自然环境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主要河流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周围还有众多支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提供了灌溉农田、供应城市用水以及发展水上交通的优越条件。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势平坦。
这种地势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稻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这里都能得到良好的生长。
此外,珠江三角洲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
塘林、红树林等沿海湿地植被是该地区独特的景观,为众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鹭鸟、海豚等野生动植物景区也成为当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者。
三、人文景观除了自然环境的魅力,珠江三角洲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香港、澳门和广州是这一地区最著名的城市。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澳门以其独特的葡萄牙文化和赌场文化而闻名,每年吸引了大量的赌客。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
例如,位于广州的陈家祠是一座保存完好、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而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是该地区的著名地标之一,代表了澳门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各具特色,形成了地区内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传统的龙舟赛、花灯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四、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互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首先,珠江水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自然特征,也是人们生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11e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6.png)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几个城市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连接起来将构成怎样的几何图形?你了解这个地方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
学生听、回答二、提出问题学生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它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
学生小组探究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f5ea4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3.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习,深入理解其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特点和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特点和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特点。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内的座位排列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3ab61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b.png)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退旋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2)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2)](https://img.taocdn.com/s3/m/c269b6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a.png)
地理教案:《探索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一、珠江三角洲地理概况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它由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等多个城市组成,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性商贸与交通枢纽区,被誉为中国的“世界工厂”。
二、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珠江三角洲位于南中国海沿岸的一个海湾,三面环水,西北部与大陆相连。
三角洲地形由珠江及其支流塘沙江、北江等冲积河在近海部位形成的沉积平原组成。
该地区地形平坦低洼,河流纵横交错,多湖泊沼泽。
2.气候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全年降水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尤其适宜稻米、茶叶等农作物的种植。
三、人文景观1.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广州市、深圳市等城市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绿色的城市公园构成了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
2.历史文化遗迹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广州市的陈家祠是一座古老的宗祠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而深圳市的世界之窗是一个大型的主题公园,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建筑风格,成为游客们常去的旅游景点之一。
3.民间艺术与音乐文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样,如粤剧、木偶戏等。
广州曲艺和客家山歌也是该地区的特色文化。
此外,广东音乐,尤其是粤语流行歌曲,享有盛誉,其流行音乐产业也繁荣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1.资源开发与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限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为了保护环境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加大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力度。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发展。
2.水环境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渔业区域。
珠江三角洲人文地理教案:了解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人文地理教案:了解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群](https://img.taocdn.com/s3/m/9969f6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4.png)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
其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该区域的人口数量较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交通网络发达,这些因素都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南中国海,南依广东粤西山区,西近珠江西江,北隔花都和东莞与韶关连接。
本区域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珠海、中山、江门、佛山、广州、惠州和肇庆市等地组成,面积达55416.16平方公里,人口逾5千万。
该地区因波澜壮阔的珠江和环境秀美而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二、珠江三角洲的人文景观珠江三角洲是融合古今文明的现代城市区域之一。
该区域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包括如下文化景点:1.国际影城国际影城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座五星级影院,座落在城市中心,集观影、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是该区域著名的商业娱乐场所。
2.珠江三角洲科技馆珠江三角洲科技馆是一座科技文化馆,展出了许多有关科技、环保等方面的机器模型和实物。
这座科技馆受到了许多孩子和游客的喜爱。
3.岭南印象园岭南印象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湾欢乐世界旁。
这座公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展示了珠江三角洲的传统文化,并融合了现代文化与艺术。
4.小蚝村小蚝村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山市,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
这座小镇有着独特的水上生活风情,游客可以欣赏到典型的岭南建筑和民俗文化。
5.明清古城明清古城是位于江门市的一座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是一座从陆地到海洋的重要商业口岸。
这座城市有着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和文化,因此也受到了许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三、珠江三角洲的资源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
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和自然资源,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和经济中心,制造业对该地区GDP的贡献率接近七成。
1.珠江三角洲港口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沿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a385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f.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这一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经济、产业等现实问题较为关注,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为案例,分析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产业特点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珠江三角洲的自然风光、产业特点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让学生对这一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产业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二)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二)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f98e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0.png)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经济发展等情况,掌握三地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模式。
3.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内地联系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的发展模式,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地观念。
5.价值观:通过了解珠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发展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地区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发展案例分析等。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7.7 珠江三角洲地区1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7.7 珠江三角洲地区1](https://img.taocdn.com/s3/m/f1a6b4e33968011ca200916c.png)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港珠澳大桥基本情况,知道粤港澳之间的区域内联系。
(2)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特征。
(3)能够通过“珠三角”的位置特征能认识到其位置优越性。
(4)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资料分析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体会到这一区域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华侨资料,培养对华侨、华人的敬佩之情;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体会到每个地区发展经济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培养辩证看待区域发展的态度。
【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概况以及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每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不足,辩证看待区域的发展。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入话题珠江三角洲2018年底,我们珠江三角洲迎来了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大桥,她联通了哪些地方,施工难度大在于哪里?我们来观看一下视频吧!播放视频:《港珠澳大桥》环节二:问题引领,学习新知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港、澳和珠三角,中央在2月份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里从提及了行政规划上珠三角的范围以及主要城市担当的职责和功能,我们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在行政上规定了珠三角,主要包括哪九个城市?我们在地图上找出来。
(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自然地理上的珠江三角洲是指什么呢?(珠江三角洲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一一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讲授新课]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
(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投影1: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
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勺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 “外向型经济一例”(图)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
(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 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
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
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 “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 :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
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
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
这些现象毫不奇怪。
因为投资者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什么地区获得经济效益大,就投资什么地区。
什么地区投资环境好,就投资什么地区。
这是商人的经营之道。
投资要考虑各种因素,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分组探讨3: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条件,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
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试比较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
投影4: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和“辽中南地区图”,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两地区产业分布图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比较两地区主要产业部门和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的差异。
H Htl曲楫械工业轴石让工业由』*按电站珠江三角洲工业区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板书:城镇的发展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后的录像。
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明确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后者却是城镇密集。
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师问: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投影5:《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川流不息的民工潮》(图)阅读材料:弓I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启发思考:同学们,画中的城镇幢幢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居住、建工厂、办学校、办医院等)城镇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口急剧膨胀。
教师:及时鼓励)讨论表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序号将它们排列起来,并派小组代表加上适当的动词,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②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③城镇的发展④大量就业机会⑤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生:①②④⑤⑥③)评价点拨:学生讨论、排序、口头表述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
正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小结: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才使本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形成条件是: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前:以农业用地为主;后: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形成条件:(1)外向型经济繁荣;(2)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后,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变化?学生: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现实!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结合图和前面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促使各种服务业迅速崛起,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过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A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
但是, 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角色扮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分别充当普通工人、工厂厂长、深圳市市长、广东省省角色建议设想普通工人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居住环境城镇应适度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居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工厂厂长要尽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厂要大力兴办环保型企业深圳市长做好环保宣传工作。
城建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环保把城市建成花园式城市广东省长城镇发展要注意节约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要努力实现广东省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城镇人口评价点拨: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议和设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强。
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决办法。
知识要点与检测[反馈练习]1. 填空(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 世纪________________ 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 ”,便于吸引大量、先进和经验及最新的工商信息。
(2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地区扮演“店”的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扮演“厂”的角色, _________________ 在前,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