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归纳共35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历史观(共3个哲学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又要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二)价值观、人生观(2条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关于人生价值问题(1)人生价值的内容?(是什么)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奉献)。

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1、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认为,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的矛盾观点、矛盾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共32张PPT)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共32张PPT)

地位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原理运用: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 2.运用群众观的有关知识,分析 (1)原理+方法论 (2)物质财富+分析 (3)精神财富+分析 (4)社会变革+分析 (5)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2)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分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分析 (5)改革是.....强大动力。+分析 (6)群众观 +分析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 3.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 4.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分析.... 同上
3.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 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分析 (2)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分析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析
(二) 社会基本矛盾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判断: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的;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历史唯物主义是高中政治哲学的难点内容,那么具体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同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备相对的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备反作用:一流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至积极主动的促进促进作用;滞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至制约促进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原理内容〗:(1)生产力同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备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环境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可以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宜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必须认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环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控】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极力反对脱离群众的女性主义和作风)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一、价值观的导向促进作用原理【重点掌控】1、〖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由人类自身的努力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人类自身的劳动创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例如,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只能依靠自然界的资源来生存,生产力非常低下。

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工具,发明了农具和磨坊等,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些发明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例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生产关系是由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所决定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逐渐被封建制度所代替。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生产关系是由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所决定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是由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所决定的。

最终,人类社会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归全体人民所有,生产关系将变为无阶级的社会关系。

人们将不再受到剥削和压迫,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目标。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人类社会将不断前进,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2017《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与方法论.doc

2017《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与方法论.doc

《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与方法论★★(历史)唯物论★★★主要原理与方法论★一、价值观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存在是多方面的,社会意识也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社会存在的不同内容。

不仅如此,社会意识就其性质来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社会意识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

不同阶级的意识,是该阶级对自身所处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社会意识不一定社会存在同时、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的变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原创]

政治必修四--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原创]

※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及原理【含义】:A.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辩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地位及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方法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方法论意义】:a.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b.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本规律】: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原理】:A.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B.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二、价值观1、价值观及导向作用原理【含义】: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用】:A.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篇1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总结

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总结

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总结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理论等。

历史发展有特定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资料拓展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历史观(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人生观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注意:1、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3、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群众观点4、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一、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详细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要求我们要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精华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主要应用:分析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及方法论详细版:(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所以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精华版:(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历史唯物主义是高中政治哲学的难点内容,那么具体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五讲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讲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地理环境作用的有限性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 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 产方式才能对于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制约。
2)人口因素
➢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 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人口因素的作用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 生产的必要前提。
▪ 马克思:“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 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 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 第二,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 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 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的 情况下,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 展就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
从发展规律
的表现形式 看
自然规律多为动力 学规律
历史规律多为统计 学规律
从发展规律
起作用的方 式来看
自然规律是通过自 然界各要素的盲目
作用而实现的
离开人的实践,历史 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 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 的场所
(二)社会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
▪ 人类的劳动作为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 过程,它以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自然力的存 在为其自然前提。同时,劳动又有其具体的 社会形式,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环 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 本的物质要素——社会存在,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恩格斯自然运动是自然界各种因素自发盲目的交互作用的结社会历史运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因素盲目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历史规律在根本上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物质和观念交换的过程从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来看自然规律多为动力学规律历史规律多为统计学规律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看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各要素的盲目作用而实现的离开人的实践历史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的场所从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来人类的劳动作为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以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自然力的存在为其自然前提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注〗此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分析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和走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第二部分: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人的价值原理〖原理内容〗:1。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需要。

2。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分原理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