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
《旅游地生命周期》课件

总结词
维护品质、稳定市场
详细描述
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稳定阶段,应对策略主要是维护产品和服务品质,保持现有市场份 额。这一阶段,旅游目的地已经相对成熟,吸引了稳定的游客群体,需要注重维护和提 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持游客满意度。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份额,防止竞争
对手的侵蚀。
停滞阶段的应对策略
总结词
案例三:丽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
01
丽江经历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
阶段。
影响因素
02
丽江旅游地生命周期受到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政
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发展策略
03
丽江应加强文化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以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
THANKS
02
有利于预测旅游地的未来发展趋 势,为旅游投资和经营提供决策
支持。
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 略,提高旅游地的竞争力和吸引 力。
03
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02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探索阶段
总结词:旅游地处于起步 期,知名度低,游客数量 少。
旅游地开始受到外界关注 ,有少数游客前来探访。
04
当地旅游业发展面临瓶颈, 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创 新点。
01 03
详细描述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地的 吸引力逐渐下降,游客数量 增长缓慢或停滞。
衰退阶段
总结词:旅游地进入衰退 期,游客数量减少,旅游 业萎缩。
详细描述
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 害、社会动荡或竞争激烈 等,旅游地的吸引力逐渐 下降。
03 第三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

第三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第一节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 1963)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C, 1978)在研究美国大西洋城旅游发展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 Butler, 1980)提出的。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如图6.1所示。
1.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2.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
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一些本地居民为适应旅游季节调整生活方式,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
4.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游客增长率将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
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
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会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因为这一切会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
旅游地在这一阶段有了界线分明的娱乐、商业区,以前的设施有可能成为二级设施而满足不了需要。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

11级旅游管理二班王莉莉在国际上,最权威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六个周期: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本文将以北京欢乐谷为例,阐述巴特勒模型。
北京欢乐谷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方向上的一座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首都的有利地形资源和游客资源以及强大的辐射力招揽客源。
一.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在2006年的时候,北方地区的人们对于主题公园的遐想依旧只停留在对美国迪士尼的企盼上,鲜少能有一些游乐园具有大型刺激的游乐设施。
而在此时开幕的欢乐谷一期则在整个北方地区独树一帜,除去所宣传的硬件设施先进、完善外,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也极其用心。
诚然,此时的欢乐谷有其独到之出,但高昂的门票使周边游客开始观望。
而北京游乐园和周边城市如天津乐园以其低廉的价格依旧掌握着绝大部分客流。
二.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情况。
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北京游乐园与天津乐园不得不关闭运营。
整个华北地区很难再找出能够同北京欢乐谷“势均力敌”的游乐场。
于是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欢乐谷的短途线路,吸引河北、天津、辽宁、山东、山西等北京周边省市的大批游客。
三.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机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在北京欢乐谷开始吸引大批客源后,2011年6月开始陆续开放第二期第三期设施,其中大部分设施是周边酒店和影院等服务资源。
由于酒店的开放方便了游客的住宿和餐饮,对游客的吸引力更是上一层楼。
四.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
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
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此时虽然北京欢乐谷还在不断开放三期工程,但游乐设施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且由于吸引的游客大部分属于周边地区,重复前来的游客已属少数。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目的地研究,能够为城市旅游的长期繁荣提供宏观指引,有助于旅游地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有助于旅游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将是旅游理论应用于产业实践的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
立足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就是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及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
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1、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2、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
4、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
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
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5、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
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6、衰落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PPT课件

Hovinen(2002)进 一步指出,
Lancaster显示出一 个成熟旅游地的特征, 它同时具备巩固、停 滞、衰落和复兴四个
阶段的特征。
争议
Agarwal认为。旅 游地的不同组成部 分(如宾馆、主题 公园等)都有各自
的生命周期。
Priestly提出“后停 滞阶段“,认为许 多具有竞争力的旅 游地在经历了增长 过程达到发展巅峰 后并没有马上衰落, 而是进入一个相当 长的平稳法阵阶段。
资金供应
……
经营多种旅游产 品的旅游地域
在多种旅游产品的共 同作用下,形成了旅
游地的生命周期
旅游地域尺度 与旅游地域周
期
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里,旅游地的地域范围是较为模糊的。 其范围可小至一个风景区,大至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洲际地区。 最基本的旅游地域单元是一个空间范围较为完整的景区或景点。
10
陆林认为,黄山已经经 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 阶段与参与阶段,目前处于 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黄山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化方向。
8
【4.旅游地生命周期形成的机理】
旅游地域要素 的周期现象与 旅游地域周期
旅游地域产品 周期与旅游地
域周期
旅游资源
劳动力供给
经营一种旅游产 品的旅游地域
旅游地生命周期可 以等同于主要旅游 产品的生命周期
6 衰落或复苏 阶段
衰落期,旅游者被新目的地吸引,旅游设 施被其他设施取代。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 程度恢复增长。复苏期,新的人造景观, 开发未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等。
5
【 2.各阶段特征】
A 深度开发,并卓有成效,可使游客 增加,市场扩大
B 小规模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 引力保护,游客量较小服毒地增长
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09旅管马慧 0946070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一、1、探查阶段: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游客多油冒险精神;没有特别的设施;自然、社会环境、经济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2、参与阶段:旅游者的人数增多;旅游逐渐有季节性;当地政府开始投资旅游设施建设(基础、服务和游览设施);当地居民开始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和投资;开始出现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市场开始形成。
3、发展阶段:旅游接待量迅速增长;外来旅游者大大超过当地旅游者;出现大量的旅游宣传广告;形成了明确的客源市场;大量外来投资融入,并取代政府投资占据主要地位;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各种矛盾迅速增加。
4、巩固阶段:游客数量增速明显减缓;旅游者数量超过当地居民;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增加;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
5、停滞阶段:旅游地容量达到最大甚至出现过饱和的状况;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回头客;接待设施过剩;旅游资源中的人造景观增多甚至取代原有自然文化景观。
6、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地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旅游设施大量闲置并逐渐被其他设施取代;房地产转卖率高,宾馆可能变成公寓、疗养院和退休住宅。
二、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能适合地解释旅游发展模式;2、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该理论能提供给管理者长远的思想及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3、作为预测工具:该理论没有得到多少发展而且可能难以得到发展;对中国而言,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
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

旅游地生命周期引言旅游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理论,了解旅游地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业的运行方式,并为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指导。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由Butler于1980年提出,其基本观点是每个旅游目的地都会经历从初始阶段到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最终可能会进入衰退阶段的过程。
1. 初始阶段在初始阶段,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相对比较无名的,旅游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游客数量有限。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但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
此时,旅游目的地需要进行宣传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2. 发展阶段随着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逐渐增强,旅游业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旅游业开始对当地经济做出贡献。
同时,旅游业开始引入更多的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中的最高峰阶段。
此时,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游客数量达到最高峰。
然而,由于长期的发展和过度开发,旅游地可能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文化融合、社会问题等。
4. 衰退阶段在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游客数量开始下降,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减少。
此时,旅游地面临调整和重新定位的挑战。
一些旅游地可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来重新吸引游客,而其他一些旅游地则可能无法摆脱衰退的困境最终面临衰落。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启示通过了解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于旅游业规划和管理的启示。
首先,早期的宣传和推广对于旅游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初始阶段的旅游地需要积极推广自己,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B
C
D
E
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 生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再恢复到 原有水平极其困难
【3.争议】
Hovinen(1982) 认为,Lancaster 旅游地生命周期可 分为五个阶段:探 索、参与、发展、 成熟、衰落。
Hovinen(2002)进 一步指出, Lancaster显示出一 个成熟旅游地的特征, 它同时具备巩固、停 滞、衰落和复兴四个 阶段的特征。
旅游地如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兴衰的过程。这 一过程称之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之前这一理论曾被 称为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经过近代旅游业发展的变迁,认为旅游地是一个 拥有能够吸引旅游者的自然资源或人造吸引物的地区, 从供需双方的角度考察, 认为旅游地是具有不同生命 周期的各种旅游产品的综合, 是具有独特的自然、历 史和人种特征(意即民俗风情) 的地区。它能够发展一 种或多种不同旅游(阳光和海滩、文化旅游、乡村旅 游、宗教旅游等) , 能够吸引本地居民以外的人。即旅 游地是一种旅游产品的综合。 这一称谓之争最终确定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4.旅游地生命周期形成的机理】
旅游地域尺度 与旅游地域周 期
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里,旅游地的地域范围是较为模糊的。 其范围可小至一个风景区,大至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洲际地区。 最基本的旅游地域单元是一个空间范围较为完整的景区或景点。
THA N K The End
Yo u
2
参与阶段
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吸引当地居民开 始专为旅游都提供一些简易设施,旅 游季节逐渐形成,广告开始出现,旅 游市场范围已界定。
3
发展阶段
宠大的旅游市场形成,吸引大量外来 投资。旅游者人数持续上升,交通、 住宿等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大规模, 现代化设施已改变了旅游地形象,应 防止对设施的过分滥用。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1963年 在他的文章《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 乐地》(Some considera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 The peripheral Region—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creation Areas)中提出的,他观察到旅游地都经历一个相对一致的演进过程: 发现(discovery)、成长(growth)、衰落(decline)三个阶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使用的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 W Butler)于1980年提出的,他在《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Canadian Geographer,Vol. 24,1980 , P5-12)提出了六境问题 政府参与
宣传; 基础设 施建设; 功能分区。 研究者认为,黄山1993年时还处于发展阶段。
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
三、案例-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遍在性旅游资源 1、溶洞的特点 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2、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 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然后维持一 个规模或者停止营业关门。
广东
贵州
二、Butler R. W.(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六个阶段-S形曲线
(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市场的旅游地
如颐和园、黄山这样具有广域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成熟期(稳固 +停滞)将会维持很长时间。 1985年以后,颐和园就处于成熟阶段。除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经 济动荡,否则是不会衰落的。 成熟期 颐和园游客年变化曲线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巩固阶段
总结词
旅游地发展趋于稳定,游客数量和收入保持 稳定。
详细描述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旅游地逐渐进入稳定 期,游客数量和收入保持稳定,旅游地资源、 设施和服务得到充分开发。
停滞阶段
总结词
旅游地发展出现瓶颈,游客数量和收入增长缓慢。
详细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地资源、设施和服务逐渐老化,游客数量和收入增长缓慢,旅游 地发展出现瓶颈。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目 录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 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分析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未来研究展望
0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一个旅游目 的地从被发现、开发、发展、成熟、 衰退,到最后复兴或消亡的过程。
基础设施
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基础设施完备的旅游地更具有吸引 力,生命周期更长。
管理能力
旅游地的管理能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程度。管理能力强的旅游地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 化和游客需求,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外在因素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消费 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地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市 场需求,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02 03
技术创新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旅游地生命周期产生影响。例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旅游信息的传播方式,提高了游 客的旅游决策效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旅游服务 质量,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环境可持续性
环境可持续性是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旅 游地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必须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旅游生命周期

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及延长生命周期的对策(一)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六个阶段:1、探索阶段: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地区处于这一阶段。
2、参与阶段:当地投资于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旅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旅游客源地形成;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
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一些较小的、次发达的岛屿正处于这一阶段。
3、发展阶段:明确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来投资并占据控制地位;人造景观出现并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
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北非和西非海岸属于这一阶段。
4、巩固阶段: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性和开发新市场,本地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
大部分加勒比海和北地中海地区属于这一阶段。
5、停滞阶段: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再时兴;严重依赖回头客;所有权经常变换;向外围地区发展。
6、衰落和复兴阶段。
前者客源市场在时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代之以其它用途。
后者:或者以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者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
英国和北欧的许多旅游目的地属于此类。
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五种情况:①尝试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再增加和市场扩大。
②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
③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④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会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⑤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使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自该理论出世以来,受到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应用、验证和讨论的文章层出不穷,尽管有不少批评,但接受这个理论的趋势更强。
[旅游地,理论研究,周期]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
![[旅游地,理论研究,周期]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c1391b050876323012124e.png)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分析旅游地的影响因素、指导旅游地规划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与旅游地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本文梳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评价研究、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控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上述五方面的未来研究趋势提出个人意见,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巴特勒(Butler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Tourismarealifecycle)是旅游业内最具影响力、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也是被学术界广为接受的理论。
该理论将旅游地分为“探索”(exploration)、“参与”(involvement)、“发展”(development)、“巩固”(consolidation)、“停滞”(stagnation)和“衰退或复苏”(declineorrejuvenation)六个阶段。
该理论自1980年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对其进行验证、辨析、讨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本文拟对该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研究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持肯定态度。
Meyer-Arendt研究了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湾沿岸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格兰德岛(TheGrandIsle)的生命周期,该地近几十年经历了海岸线的侵蚀和吸引力的下降,导致游客数量减少,并进入了停滞阶段,他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CooperandJackson对马恩岛的研究,Tooman对大烟山的研究,及DiBenedettoandBojanic的研究,都支持了该理论。
国内学者从理论、实证两方面验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
张立生综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显著研究进展,肯定了该理论的理论解释、定性预测和实践指导价值。
董成森等的研究表明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发展过程符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由来
时间/代表人物
1939年基尔伯特(E·Gilbert) 1963年由克里斯特勒(W·Christaller) 1973年帕洛格(Plog)
1978年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作品/内容
《英格兰岛屿与海滨疗养胜地的成长》
《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 村—娱乐地》
护所作出的努力
地竞争游客的能力,新旅游开
发商的出现,旅游替代品环境
Getz认为 有 有 意 识 的 保护主义的异议,交通商旅行
规划和管理
社旅游业投资者的作用,游客
求、观念、期待和对价格的敏
感性,政府机构、立法机构的
影响等。
3.4 规律解释
外因作用说
认为其主要由外部市场因素导致,如有研究者认 为是客源市场或者与竞争有关的因素同作用导致 的
科学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数学模型首先应该建立在七解 释变量———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弄清楚后, 再研究清楚这些自变量如何相互作用及其如何作用于 因变量
3.7 理论价值
无用说
肯定说
杨森林认为其在理论上不能自 持该观点的研 究 者 占 绝 大
圆其说,且缺乏有力的事实证 多 数,如 肯 定 该 理 论 的
对巴巴多斯岛的旅游研究中得出结论: 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 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于分析旅游地的发 展是很重要的
实证研究
时间尺度
1 很多学者以年度时间尺 度进行案例研究[1这些研 究一般都是采取了30- 50 年的数据 2 一般适用于年度游客量 或者年度床位使用率的统 计 这个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 忽视了年内其他重要因素 的波动,比如季节的变化 差异。
文献学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景区生命周期-文档资料

图4-3 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
Hale Waihona Puke •21、探索阶段 特点是:只有有限的探险型游客,分布零散,游客与当地居 民接触频繁,旅行活动对当地居民有一定依赖性。 2、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逐渐增多,出现一些简单设施,旅游活动依赖当 地居民。旅游季节逐渐形成,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基本 可以界定。公共设施和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3、发展阶段 完善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是旅游 产品被市场迅速接受和利润大量增加的时期,生产和销售费用下 降;旅游者人数继续上涨;交通条件和公共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广告促销力度增强,外来公司提供的大规模、现代化设施已经改 变了旅游区形象;旅游业发展迅速。
1 一、Butler的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
一般地,规模较大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呈现S形,而较小的 出现不规则变化。目前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 Bulter.R.W 提出的。他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突出旅游地的演变 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 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见图4-3) 。
景区发展稳定期,防止衰落期的到来,或者在衰落期到来之前就开发 好换代新产品。
产品的开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一代、预留一代、研发一 代,形成产品阶梯,使产品的更替顺利进行,延长景区生命。
探索阶段:探险型游客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尚未进入旅游市场, 还不存在开发创新问题。这一阶段企业要密切注意游客的需求,为产 品的开发做准备。
•3
4、巩固阶段 旅游区的经济发展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游客增长率已经下降,但总 量将继续增加,产品的销售成本增加,促销活动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开展。 当地居民对游客的到来已经产生反感,吸引力下降。 5、停滞阶段 在这个阶段,旅游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最大限度,旅游的社会 影响、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显著。产品已被大多数的潜在购买者接受, 市场需求量逐渐饱和,销售增长趋缓、甚至停滞。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自然或文化吸引物被人造景观所取代, 接待地设施出现过剩。 6、衰落或复苏阶段 游客被新的旅游区所吸引,大批设施被其他设施所取代,房地产转 卖程度相当高。原来的旅游区或者成为所谓的"旅游贫民窟",或者完全 与旅游脱节。另一种可能是旅游区在停滞阶段后,通过创造新的人造景 观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而进入复苏期。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

旅游⽬的地⽣命周期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
旅游⽬的地⽣命周期理论概述
⼈的⽣命存在⽣命周期,产品存在⽣命周期,企业也存在⽣命周期,旅游⽬的地做为各种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同样具有⽣命周期。
旅游⽬的地⽣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巴特勒借⽤产品⽣命周期理论重新进⾏了系统阐述,将旅游地⽣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
威海刘公岛风景区做为旅游⽬的地⽣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开始于1895年,刘公岛由原来的封闭军事区域对外开放做为旅游景区,刘公岛做为甲午中⽇海战发⽣地,具有历史意义,留有当时北洋海军相关遗址,但是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通过吸引了爱国⼈⼠、⽼兵前来游览。
随着景区游览⼈员增多,政府加⼤投资,修复和修建了多出历史场所,景区的可进⼊性也加强,园区的基本设施完备,历史宣传增多,1993年景区接待⼈次可达100万⼈次,景区就进⼊参与阶段。
2001年,刘公岛被批准为⾸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举⾏两岸互赠⼤熊猫、珙桐树还有长鬃⼭⽺与梅花⿅,其中长鬃⼭⽺与梅花⿅就安家在刘公岛,刘公岛对外知名度不断加⼤,刘公岛的宣传⼒度也不断加⼤,此时刘公岛进⼊了发展阶段,
刘公岛⽬前处于巩固阶段,第⼀次来威旅游游客,80%会选择刘公岛做为旅
游⽬的地,已经具有成熟的客源市场,旅游收⼊也成为刘公岛的主要收⼊组成,景区旺季基本集中在5⽉-10⽉,景区通过其他⽉份进⾏相关优惠以此来演唱旅游季节,增加景区收⼊。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广东
贵州
2、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提出 该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1963年 在他的文章《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 乐地》(Some considera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 The peripheral Region—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creation Areas)中提出的,他观察到旅游地都经历一个相对一致的演进过程: 发现(discovery)、成长(growth)、衰落(decline)三个阶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使用的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 W Butler)于1980年提出的,他在《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Canadian Geographer,Vol. 24,1980 , P5-12)提出了六阶段论。
黄山游客年变化曲线
人数猛增,出 现环境问题 政府参与
宣传; 基础设 施建设; 功能分区。 研究者认为,黄山1993年时还处于发展阶段。
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
三、案例-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遍在性旅游资源 1、溶洞的特点 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2、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 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然后维持一 个规模或者停止营业关门。
二、Butler R. W.(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六个阶段-S形曲线源自(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市场的旅游地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5城规1班葛小蒙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国外学者最早注意并研究这一现象,总结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
但是,这一理论似乎也暗示:一个旅游地的必然归宿是走向衰落,进而在无形中误导旅游管理者在旅游地发展中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
衰落是旅游地发展的必然归宿吗?下文拟从巴特勒(Butler,1980)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探讨。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上世纪后半叶,国外不少学者注意到了旅游地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周期),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断的思索与总结,进而逐步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1,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2,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着。
4,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5力划?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其基本特点是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与具有巨大的和特殊的以生命周期理论来考察颐和园,由于其皇家园林的特殊性,她没有探索阶段和参与阶段,从开放之日起,就开始了一个相对长的发展阶段。
可以认为,1949-1985年是颐和园的发展阶段,1985年之后,颐和园进入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但由于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除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经济动荡,颐和园这样的旅游地不会进入衰落阶段,她的演化可以脱离巴特勒理论的后续阶段,进入维持时间较为长久的成熟稳定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级旅游管理二班
王莉莉
在国际上,最权威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六个周期: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本文将以北京欢乐谷为例,阐述巴特勒模型。
北京欢乐谷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方向上的一座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首都的有利地形资源和游客资源以及强大的辐射力招揽客源。
一.探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在2006年的时候,北方地区的人们对于主题公园的遐想依旧只停留在对美国迪士尼的企盼上,鲜少能有一些游乐园具有大型刺激的游乐设施。
而在此时开幕的欢乐谷一期则在整个北方地区独树一帜,除去所宣传的硬件设施先进、完善外,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也极其用心。
诚然,此时的欢乐谷有其独到之出,但高昂的门票使周边游客开始观望。
而北京游乐园和周边城市如天津乐园以其低廉的价格依旧掌握着绝大部分客流。
二.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情况。
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北京游乐园与天津乐园不得不关闭运营。
整个华北地区很难再找出能够同北京欢乐谷“势均力敌”的游乐场。
于是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欢乐谷的短途线路,吸引河北、天津、辽宁、山东、山西等北京周边省市的大批游客。
三.发展阶段
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机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在北京欢乐谷开始吸引大批客源后,2011年6月开始陆续开放第二期第三期设施,其中大部分设施是周边酒店和影院等服务资源。
由于酒店的开放方便了游客的住宿和餐饮,对游客的吸引力更是上一层楼。
四.巩固阶段
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
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
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此时虽然北京欢乐谷还在不断开放三期工程,但游乐设施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且由于吸引的游客大部分属于周边地区,重复前来的游客已属少数。
五.停滞阶段
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
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自2013年开始,华北地区开设多家大型现代化游乐主题公园大大削减了北京欢乐谷在北方地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且由于长期营业疏于对游乐设施的保养而导致的设备突发故障的问题日益严重以及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六.衰落或复苏阶段
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专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现今北京欢乐谷为了不成为下一个逝去北京游乐园,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挽回
颓势。
如自今年下半年开始承办一些比赛和展览等。
但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例如迪士尼乐园等,必须突出游乐园的主题,通过主题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