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在小学阶段,社团活动的意义更为重大,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在实践中,学校的社团活动常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冗杂的组织形式和随意的活动内容也让许多社团活动发挥的效果非常有限。
为了引导小学社团活动的发展,需要将社团活动课程化,让社团活动成为一种具有明确目标、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其意义:1. 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科知识,还可以发展个性品质和身心健康。
通过课程化的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复杂的学业压力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将来的个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独立思考。
在社团活动课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积极参与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3. 培养创造力。
通过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尤其是一些艺术、体育和科技等方面的活动,更加需要学生反复尝试和产生创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提高综合素质。
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塑造,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要与许多不同的人、事、物打交道,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上述简要的描述,可以看出,以“课程”为核心的社团活动课程化,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独立思考、创造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推进实施。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1. 设计社团活动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第一步就是设计适宜的社团课程。
社团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学校教学大纲有关,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需求等综合因素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社团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目前许多小学的社团活动还停留在非常简单的水平,只有参与的学生才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并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
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传统的社团活动通常只是在放学后的一两个小时进行,学生的参与时间有限,而且很容易因为其他事情的干扰而中断学习的进程。
如果将社团活动纳入正式的课程安排,比如每周固定的数学课或英语课,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社团活动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传统的社团活动中,老师通常会担任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指导和安排。
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安排后,学生将会担任更多的组织和领导角色,比如制定活动计划、组织活动筹备工作、带领其他学生参与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出自信、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在传统的社团活动中,学生通常只能依靠自己或少数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实践。
而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后,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比如相关的教材、专业的指导老师、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等。
这些资源和机会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使得社团活动更具有教育意义。
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在传统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指导和安排,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而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后,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出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果,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动力。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社团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析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接受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而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社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其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通过参与不同的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如参加音乐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表演能力;参加绘画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这些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社团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团队合作,与社会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积累社会经验。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了解了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实施小学社团活动的课程化。
要明确社团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社团活动课程化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明确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
要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社团活动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方案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方案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方案近年来,因我校招收学生文化课分数较低,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严重,为提升学生自信,达到“控辍保学”目的,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爱学校、爱研究,故从本学期对基础年级学生尝试立体化培养,探索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活动。
为有效实施学生社团活动,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秉承学校“文化引领,多元成长,特色发展”的工作方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自信,发展特长,培养人才,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学生阳光生活、主动发展的环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走进以“体验.自信.成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来。
课程目标:(1)适应新课标要求,扩大学生的研究领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课堂研究的实效性。
(2)通过社团活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为学生成长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
(3)通过社团活动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为学生成长创建展示自我的空间。
(4)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塑造合格的公民。
(5)建设健康、活波、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并能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我校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校奠定基础。
二、学生社团定位社团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亲近自然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主管理,开展活动和实践教育的群众组织。
学生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提升自信、审美能力,学有所乐、所获、所用,为未来发展奠基,符合素质教育、德育先导的理念,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社团特点1.自主性:依据个性特长自主选择,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行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主动发展。
学生依据自身乐趣和特长,经过申请、审批等步伐,自愿构成社团。
内部管理,活动设计、发展方向和评判总结,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实行社长负责制。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指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正式课程体系,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与指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教育改革探索。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也逐渐向多元、综合、实践性发展,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背景在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的缺乏联系,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培养。
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学校课程中给予更好的支持和促进,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更好地规范和管理这些活动,提高活动的组织性和质量。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结合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定义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定义是指将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赋予更加系统化、有组织化的课程化形式,通过明确的课程设计、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发展。
这一概念不仅强调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素养的提升。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艺,更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领导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实践机会。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活动也开始向着课程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中,使社团活动更贴近学生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提高社团活动的教育效果和实践价值。
1.发挥活动教育的育人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活动教育的育人作用。
2.促进实践教育的深入发展。
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实践教育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可以促进实践教育的深入发展。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自发性的社交活动,在课程化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参与规划、组织、推动社团活动,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4.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价值引导和实践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维素质和社交能力等核心素养。
1.社团活动统筹规划。
学院要制定全面的学生社团发展规划,明确社团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社团活动的课程化提供有力保障。
2.开设社团活动课程。
学院可以开设相关的社团活动课程,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集中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的规划、组织、推进和总结等方面。
3.设置学分制度。
学院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活动类型和难度,制定不同的学分制度,通过考核和评估社团干部和社员的社团活动成果,获得相应的学分,增强社团活动的教育效果。
4.建立社团活动档案。
学院可以建立社团活动档案,记录社团活动的发展历程、成果和贡献,为社团活动的管理和学生成长提供参考。
1.定期评估和总结。
学院要定期评估和总结社团活动的成果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社团活动的任务和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社团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不少学校开始探索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路径。
本文将围绕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展开阐述,就我国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从实践层面提出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一、我国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现状我国学生社团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目前我国学生社团活动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 活动投入不足:一些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投入和支持,导致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3. 活动评价不科学:目前学生社团活动的评价主要以参与人数和活动的数量为主,缺乏对学生社团活动实际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科学评价,导致学生社团活动的效果不够明显。
以上问题说明了当前我国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而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则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改革路径。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将其纳入学生日常学习的范畴,进行系统的设计、组织和管理。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规范性和活动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作用: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设计和组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3.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品位。
4.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推进,可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品牌形象和教育吸引力。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1. 引言1.1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的重要性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过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校的社团活动,确保活动内容和形式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化能够提高社团活动的组织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社团活动课程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整个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提升。
通过对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小学社团活动的定义小学社团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的各类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社团活动可以包括各种类型,如音乐社团、美术社团、体育社团、科技社团等,每个社团都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
通过参与小学社团活动,学生可以结识新朋友,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技能,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 正文2.1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性和有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社团活动,使得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计划地学习和成长。
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化管理,可以提高社团活动的组织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目的更加清晰明确。
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团活动课程化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未来栋梁。
2.2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方式确定关键人员。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团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社团活动纳入到课程化管理体系中。
将社团活动课程化,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探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和可行性,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意味着将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课程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这些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他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化管理,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有助于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课程化管理,学校可以规范和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明确活动目标和任务,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这能够促使学生社团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化管理。
某大学在课程体系中设立了“社团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必修一门社团实践课程。
该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社团活动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获取到相应的学分,并获得学校的认可和支持。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一直以来,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时间进行,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团活动资源的独立性较高,导致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使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能够获得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教育培养。
本文将围绕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
一、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意味着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从而实现课堂教育和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
这种方式的实施,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教育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社团活动通常是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如果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社团活动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在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中,通常会出现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团活动资源相分离的情况,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而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则可以使学校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与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教育培养。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度。
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社团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活动是学校正式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样一来,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社团活动的教育功能。
要实现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教师和社团活动组织者的共同努力。
下面将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探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小学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已成为教育热点话题。
那么,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什么,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何益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析一下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社团活动的课程化,是指将社团活动与学校课程教学相结合,将社团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一套系统的活动方案和教学计划。
在小学阶段,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社团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也能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步骤1.明确目标:确定课程化社团活动的目标,包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2.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学生的社团活动课程,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3.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确保社团活动课程的质量。
4.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5.评价反馈:对社团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等,及时调整和改进社团活动课程。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增强学习动力:将社团活动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发挥社团的作用:社团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化,可以更好地发挥社团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4.提高教学质量: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社团活动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兴趣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学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小学社团活动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课程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将小学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规划和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升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对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社团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方式、困难与挑战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小学社团活动在许多学校中都是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领导才能和社交能力。
目前许多小学社团活动还处于非常零散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活动效果不够明显。
如何将小学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小学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的社团活动仍然停留在兴趣爱好集中管理的水平,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对小学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科知识相匹配,使社团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课程化的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课程化的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小学社团活动的概念小学社团活动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越来越多元化,社团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社团活动仍然停留在单纯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性质上,缺少实质性的课程化设计。
为此,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化,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社团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应该注重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
然后,针对这些目标,设计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活动。
比如,针对领导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领导力培训课程和领导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领导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领导力。
其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还应该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计时融入一些新颖有趣的元素,如创新比赛、游戏体验、实践训练等。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也可以激发学生发掘创新性和多元性的潜能,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
最后,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也需要注重评估反馈和持续改进。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计阶段设置一些明确的评估标准,比如对学生表现的认真度、积极度、参与度进行评估。
并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分析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升级。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和实践能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加丰富深刻的体验。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化社团活动,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和反馈,推动社团内部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概念、必要性、实施方式、效果评估以及挑战与对策。
通过引入课程化的理念,可以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文也总结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社团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通过对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学生社团活动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社团活动的全面提升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索,实践,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必要性,实施方式,效果评估,挑战,对策,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生社团活动一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社团活动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内容单一、参与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途径,以期提升活动质量和效果。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即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进行规划和指导,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教育专家的重视和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就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定义、必要性、实施方式、效果评估及挑战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化进程,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部分到此完毕。
1.2 研究意义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教育质量: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目的地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将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探讨了其概念、理论基础与框架,分析了实践案例,并深入讨论了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
通过总结成果,展望未来发展,从中提出结论与建议,旨在推动学生社团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这一研究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元、更具实效的发展路径,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提供新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索、实践、重要性、研究背景、意义、概念、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影响因素、实施策略、成果总结、展望未来发展、结论与建议。
1. 引言1.1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性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只有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有必要对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更加有效的实践路径。
作为重要的教育领域之一,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设立各类社团活动,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
然而,社团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一定的课程化思路,让活动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一、社团活动与课程化的定义社团活动是指小学为了满足学生课余生活需求而设立的各种活动形式,如音乐社、舞蹈社、美术社等。
而课程化则是指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适应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群体的选择性教学过程。
将社团活动与课程化相结合,既能保证社团活动的活跃度,又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二、社团活动的特点和意义1、兴趣导向性强社团活动是基于学生兴趣的方向上开展的,旨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针对性强由于活动的性质特殊,它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需求进行有计划的活动安排。
而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多样,便于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
3、交流互动性强社团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满了互动交流的元素,这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可以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1、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活动任务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育目的本身。
因此,在开展社团活动时,需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目标和小学课程标准,对社团活动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多方位地发展自己。
2、制定课程大纲和教材社团活动具有教育性,需要制定课程大纲和教材。
比如,音乐社要制定教材,例如基本的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发声训练和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等。
而绘画社则要制定教材,学习绘画基础知识、色彩运用、题材创作和画工技巧等。
3、策划社团活动的实施方案社团活动需要经过详细的策划。
策划要考虑到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时间安排、任务分解、师生分配、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
策划应重点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一、背景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是引导全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联合组织,其宗旨是“打造阳光校园,使六中学生身上都能体现出三自教育——自由、自主、自信”。
二、组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均衡发展,辅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并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服务能力,培养领导能力。
同时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广大同学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社团性质: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充实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同学们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同时也将锻炼他们的组织领导才能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和构建优质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目前组建学生社团有十个,按其性质可分为:学术研究类学生社团、实践类学生社团、综艺类学生社团。
具体社团按性质排列如下:学术研究类学生社团:文学社等实践类学生社团:东唐话剧社等综艺类学生社团:凌羽羽毛球社等随着我校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实施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质量会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四、发展目标(四个一)1、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系。
2、创建一批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社团和品牌活动。
3、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性社团。
4、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社团骨干。
五、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1、是学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成功结合学校人才的培养,在于两个课堂的结合,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和相互补充。
学校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第二课堂则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弥补了第一课堂理论性强,实践能力弱的缺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之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之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团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社交经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将社团活动课程化,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建立社团活动课程体系。
通过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班次、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将社团活动纳入正式的学习课程之中。
这样一来,社团活动不再是一项额外的课外活动,而是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门课程。
为了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探索性,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比如体育健身、音乐舞蹈、科技创新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优化社团活动的指导与管理机制。
通过配备专职指导员,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指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社团选择和培训方向。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业学科的教师担任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专业性。
学校还可以设立社团活动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社团成果,增加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加强社团活动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社团活动可以成为学生培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机社团中,学生可以学习编程和网页设计等技能;在美术社团中,学生可以学习绘画和创意设计等技能。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一些职业技能,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社团活动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加强社团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如校园宣传栏、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等,向学生介绍社团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展示社团活动的成果和特色。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展示和交流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观和评议,提高社团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许多学生社团活动仍停留在业余爱好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探索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成为一种新的方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课程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手段。
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深度参与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学校和社团搭建一个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发展平台。
1.2 研究意义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当前教育系统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化的框架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
课程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社团中的学习和成长,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学校和社团组织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和参考,进一步促进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与提升。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2. 正文2.1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概念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概念是指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这种做法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表中,更重要的是在活动内容、形式和目标上进行深度设计和规划。
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学生社团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内容单一、活动组织不规范等,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途径。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通过顶层设计来规划和组织活动。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团活动课程,通过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并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社团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学校可以建立社团活动课程的教师团队,负责指导学生社团的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内容。
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大多局限于一些兴趣爱好的团队,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等。
而通过课程化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与课堂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特长,更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开展科技实验社团,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通过开展阅读分享社团,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等。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提供系统化的评价与奖励机制。
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往往缺乏评价与奖励机制,导致活动缺乏激励和参与度低。
通过课程化的设计,学校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社团的活动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成果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增加学生的活动经历和成果对学业的加分权重,让学生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部分。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还需要重视师生的共同参与。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只有师生齐心协力,才能够使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得以有效进行。
学校应重视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培养,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也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提升高校社团发展质量的新途径——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
高校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对社团发展以及社团作用的新探索。
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第三学期社团开课实践为例,分析了社团课程化意义,指出了社团课程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社团;课程化;意义;问题;对策一、背景(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三学期制简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实施的三学期1是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学校根据“创新型、实践性、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原则,在小学期开设了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进一步拓展同学视野,为同学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们能更多接触学术前沿,感受多种教学风格。
从山大威海分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实践来看,它能够较大地凸显出制度变革的灵活性,规避两学期制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我校学生社团建设情况概述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它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广大同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1987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以下简称我校)第一个学生社团成立以来,随着我校的发展,学生社团的质量和数量业已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团数量步步攀升,1987年我校第一个社团成立以来,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如今我校学生社团数量已达117个;第二,社团种类逐步齐全,由单一的社团种类,现在发展成社会公益类等八大种类;第三,主旨结构日益完善,由最初校学生会社团部的管辖到现在社团联合会,组织结构日程完备;第四,活动丰富,影响面广,每学年举办社团活动500余次,吸引20000余人次参与。
学生社团已经俨然成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活的主要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自2008年7月实行三学期制改革,通过压缩第二学期课时,开办第三学期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资源来我校讲学,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力量。
(三)三学期制下的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在推进育人工作、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抓手,为了继续发挥学生社团在锻炼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我校团委根据“创新型、实践性、高水平和有特色’原则,创新性的社团活动与教学课程的成功结合,实现了社团活动的课程化设置,为广大社团会员及普通同学提供了一个更加符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平台,为我校社团建设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了引导学生社团走上特色化的高品位发展之路,在三学期新的形式下,二、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一)是学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成功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在于两个课堂的结合,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和相互补充。
学校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第二课堂则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弥补了第一课堂理论性强,实践能力弱的缺点。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则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在以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实践与锻炼。
(二)转变思想,实行“引进来”的策略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去”,让学生投身到社会中去锻炼,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走出去。
本着育人的目标,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学生社团开课可以邀请校内外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事实上,学生迫切希望校外老师授课,在调查中发现,82%的被访者希望授课老师是校外成功的社会人士。
(三)有利于社团功能的拓展,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1.社团的课程化设置丰富了社团的自身功能,扩大了社团的影响面。
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建设,不仅给予了会员参与社团活动,关心社团发展的动力,更加拓展了社团的影响面,让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一方面满足自己的求知锻炼需要,另一方面使社团真正成为了学生发展的良好载体,拓展了社团的教育功能。
2.社团活动课程化解决了社团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社团活动课程化,学校会为为其安排教室,为每次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除此之外,在经费、政策等方方面面,学校更易给予直接支持。
社团课程化的设置也会大大增加社团的积极影响力,对社团精神的传承,组织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社团良性发展铺就了道路。
(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1. 以平等、自愿参加、实践性与互动性强为特征的社团课程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一般的班级课程。
社团所开设的课程形式新颖、堂课互动性与社会实践性强,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促使其成才。
2. 学生社团体现的“学习自由”精神为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开辟了道路。
与高校现有的几乎所有教育载体相比,社团课程更能体现对“学的自由”这种大学精神的回归:社团源于共同兴趣体现着学习内容选择的主体性; 课余时间开展活动体现着学习时间选择的主体性; 学习方式的民主体现着学习方式选择的主体性; 平等自愿的交往模式排除了思想被缚束的可能性。
这些优势使得社团课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社团活动课程化实现途径在三学期新的教学形式下,按照“创新性、实践性、有特色”的原则,社团第三学期开设课程经过步步论证,部分社团活动课程化得以实现。
(一)社团活动课程化前期调研1、问卷调查2008年3月,社团联合会针对演讲与口才协会等17个实践性较强的社团就小学期开设选修课展开调研,迈开了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第一步。
调研显示,71%的社团有很强的意愿在小学期开设相关课程,82%的社团自认为有能力开设课程,并有信心应对小学期开设课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2、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调研结果,教务处、校团委、社团联合会代表、学生社团等有关人员就小学期开设社团课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讨论,为报名、开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预报名数据分析经过严格的论证,共确定五个学生社团在2009第三学期中开设了实践性、讲座类课程,如表一所示:表一社团2009第三学期开课表社团名称课程名称演讲与口才协会演讲与口才九月文学社文学名著赏析主持人俱乐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摄影爱好者协会摄影基础书画协会中国画鉴赏与实践根据学校教务处有关安排,在通选课预报名阶段,这五门课程报名情况如表二所示:表二社团2009第三学期课程预报名人数社团名称课程名称课容量课余量已选人数多余率演讲与口才协会演讲与口才60 170 230 283.3% 九月文学社文学名著赏析30 62 92 207.7% 主持人俱乐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45 134 179 297.8% 摄影爱好者协会摄影基础60 130 190 216.7% 书画协会中国画鉴赏与实践60 42 102 70%如表二所示,社团所开设的五门课程在预报名阶段的选课人数,远远超过了课容量的人数,其中四门课程的多余率均超过了200%多余率。
由此可见,社团开设的课程非常受我校同学的欢迎,也进一步反映出社团活动课程化是社团建设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
(三)社团课程满意度反馈经过第三学期一个月的课程,社团开设的五门课程均顺利结课。
从开课直到课程结束,社团联合会均有专人到课堂进行调研,了解出勤率、授课方式及同学的欢迎程度等,为以后社团开课积累经验。
调研显示,五门课程的出勤率不等,但整体较高;大部分选课的同学对课程给予了满意的评价,如表三、表四所示:表三社团2009第三学期课程预出勤率社团名称课程名称出勤率演讲与口才协会演讲与口才77.78%-83.73%九月文学社文学名著赏析50%—60%主持人俱乐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70%以上摄影爱好者协会摄影基础73%—89% 书画协会中国画鉴赏与实践98%表四社团2009第三学期课程满意度反馈社团名称课程名称满意度演讲与口才协会演讲与口才95% 九月文学社文学名著赏析60%主持人俱乐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87.5%摄影爱好者协会摄影基础85% 书画协会中国画鉴赏与实践96.6%由表三可知,五门课堂出勤率除了九月文学社开设的《文学名著欣赏》的出勤率较低之外,其它均在70%以上,五门课程的平均出勤率大约为80%。
有得课程出勤率较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部分同学由于专业课的要求外出实习,有的同学与双学位课程冲突。
由表四可知,除了九月文学社开设的《文学名著欣赏》满意度在60%之外,其它四门课程均在85%以上,平均满意度大约为85%。
不论哪一门课程,在开课之后,选课的同学对其都较为满意。
(四)社团课程化的途径根据我校社团活动走向课程化的路径,社团开课的一般路径,如图一所示:图一社团课程化的一般途径我校社团开课是在我校实施“三学期”制度下,按照“创新性、实践性、高水平、有特色”的原则下,开创性的提出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我校社团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
经过前期调研和相关部门的座谈会,对开课及拟开课的社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开课的社团;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对课堂进行及时跟踪,对课堂质量进行适时监督;最后在课程结束后,以选课学生为样本,调查对所开设的课程的满意度,并进行最终的总结。
四、社团活动课程化经验及展望(一)社团活动课程化经验1、课程人数容量应有一定限制。
为了切实达到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对于选课人数的限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原则上每门课的选课人数不应超过40人。
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每门课划分AB班的形式来解决。
2、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授课人员。
原因如下:第一,相关的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使相关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要,更加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第二,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具有灵活,保证同学们的参与度;第三,可以通过这些授课人员,拉近同学们和相关社会单位的联系,促进教学的社会实践。
3、前期充分调研。
实践证明,不论在选择的社团上,还是拟开设的课程上,只有充分调研、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取得所预期的效果。
4、课程的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实践证明,受欢迎的社团课程,在内容能满足学生预期需求,且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变,很受学生欢迎。
(二)社团活动课程化中存在的不足实践表明,社团的课程化建设有着诸多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安排出现冲突。
某些课程出勤率不高,客观原因在于选课的部分同学外出实习,或者与双学位的课程存在冲突。
2、相关部门之间需进一步沟通。
在会员内选课时期,由于与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沟通,因此在会员选课上,造成了一定的重叠现象。
3、上课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某些课程由于专业的限制,上课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较为死板,使得部分同学对此不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