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1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1](https://img.taocdn.com/s3/m/0c39e104fad6195f312ba6ed.png)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王庆华任课老师姓名:王庆华第-----1--课时.总-2------节课题第1课vb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熟悉vb开发环境●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Visual basic6.0中文版”命令1.2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二、认识vb工作环境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一、启动与退出vb二、认识vb工作环境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板书设计第一课vb开发环境简介一、认识vb二、演示示例程序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任课老师姓名:王庆华第-----2--课时.总-2------节课题第1课vb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熟悉vb开发环境●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1c0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2.png)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信息与信息技术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熟悉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2.1 操作系统简介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启动2.2 文件管理学习创建、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掌握文件的打开、保存和关闭方法2.3 系统设置与维护学习调整系统设置,如显示、声音、网络等了解计算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简介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安装和启动3.2 文档的基本操作学习创建、编辑、保存文档熟悉字体、段落格式设置方法3.3 图文混排学习插入图片、艺术字、形状等元素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4.1 电子表格软件简介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安装和启动4.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学习创建、编辑、保存工作表熟悉单元格格式设置方法4.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录入、排序、筛选方法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技巧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5.1 演示文稿软件简介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演示文稿软件的安装和启动5.2 演示文稿的制作学习创建、编辑、保存演示文稿熟悉幻灯片布局、设计、切换方法5.3 动画和多媒体效果学习添加动画、声音、视频等元素掌握动画和多媒体效果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第六章:网络的基本应用6.1 互联网概述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学习上网浏览、搜索信息和方法6.2 电子邮件的使用学习申请电子、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熟悉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和接收方法6.3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学习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掌握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七章:信息安全和道德法规7.1 信息安全了解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的概念和危害学习防范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7.2 网络道德法规学习网络礼仪、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了解网络犯罪现象及预防措施7.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学习病毒查杀、预防病毒的方法掌握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第八章:数字媒体及其应用8.1 数字媒体概述了解数字媒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学习数字媒体处理的基本方法8.2 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学习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掌握图片的基本处理技巧和美化方法8.3 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学习使用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如Audacity、会声会影等掌握音频和视频的剪辑、编辑、合并等方法第九章:编程基础9.1 编程概述了解编程的概念、作用和发展趋势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9.2 Python编程基础学习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语句掌握函数、模块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9.3 算法与算法分析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学习常见算法及其分析方法第十章:信息素养与创新实践10.1 信息素养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和培养方法学习信息检索、评估和应用的能力10.2 创新实践学习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3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科普宣传等总结活动经验,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信息的定义和特性、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重点解析:信息的概念和特性是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需要学生掌握信息的来源、表现形式、传递方式等基本知识。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a0c34cdd88d0d232d46a21.png)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为最高指导原则,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课程改 革的目标。
2、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兼收并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精髓, 结合我区的实际需要,大胆拓展和创新。
3、教材结构要新颖,内容要有先进性,教学案例要贴近生活,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要符合小学生的 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价。
2、单元结构
每单元一般由下面二部分组成:
⑴单元导学----引出故事,明确学习任务。
⑵课----每单最后还安排一个展示评估课,作为本单元综合应用和
单元导学
知识评估、归纳之用。
三、教材特点
㈠教材结构 1、教材的总体结构 本教材教材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⑴“我的成长记录袋”----用于记录学生每课学习评价情况,以便一目了 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⑵教材主干----这部分是教材的主干内容,由若干单元和若干课构成,以 新知识学习为主。
我的成长记录袋 教材主干
⑶“我的作品记录袋”----方便记录学生创作的作品,以便于实施过程评
教材综述
为了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符合我区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促进我区信息技术教育再登 新台阶,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在省市有关教育部门、专家和 广大学校教师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本次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将按年级分册,以方便各年级的教学。现已完成七年级和八年级两分册 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信息技术教材在继承学科基本内容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最 新成果,并突出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数字化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等方面的核心价 值。基于此,20xx 年我们在充分倾听广大教师宝贵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课改精神、信息技术 课程指导纲要和我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从兼顾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考虑, 重新修订了本套教材。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890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0.png)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3.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4. 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5. 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以及信息安全防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践操作等手段。
五、教学课时与安排1. 课时:共15课时。
2. 教学安排:每课时45分钟,按照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掌握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自我评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材。
2. 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指导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在线教程、信息安全资讯等。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信息技术企业,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5课使用选项按钮控件教案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5课使用选项按钮控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dcf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a.png)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5课 使用选项按钮控件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第5课《使用选项按钮控件》。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选项按钮控件的概念、功能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选项按钮控件的基本用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保护信息技术资源,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一些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等。他们已经了解了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思维。此外,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基本控件的使用,如按钮、文本框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5. 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编程论坛、在线教程、开源项目等。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高编程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这些资源,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6. 教学软件:准备一些教学软件,如教学演示软件、在线测试系统等。教学演示软件可以用于展示选项按钮控件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线测试系统可以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他们对选项按钮控件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cd4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f.png)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理解网络地址和IP地址的转换。
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网络地址和IP地址的转换。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网络协议的应用。
教师演示IP地址的转换过程。
1.4 作业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探究网络协议的实际应用场景。
第二章:网络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应用的分类和常用网络应用。
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和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
2.2 教学内容网络应用的分类和常用网络应用。
浏览器的使用和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网络应用的分类和常用网络应用。
学生实际操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掌握搜索技巧。
教师示范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4 作业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探究其他网络应用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安全3.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学会使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3.2 教学内容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使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教师示范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3.4 作业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机安全的其他方面。
第四章:信息处理与演示4.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技巧。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表格处理软件。
4.2 教学内容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技巧。
文字处理软件和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学生实际操作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e87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9.png)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掌握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信息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硬件组件理解硬件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2.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应用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第三章:网络基础与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文件等3.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隐私、不发布不良信息等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2 制作与编辑文档学习制作与编辑文档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文字、设置字体、段落格式等4.3 文档的打印与输出掌握文档的打印设置与输出方法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5.2 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学习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等5.3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掌握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功能,如排序、筛选、公式计算等学习电子表格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如图表制作等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6.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6.2 制作与编辑演示文稿学习制作与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如添加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图片等6.3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播放掌握演示文稿的展示设置与播放方法第七章:数据库基础7.1 数据库的概述了解数据库的定义、功能与发展历程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7.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数据库、添加数据、查询数据等7.3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学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第八章:编程基础8.1 编程语言的概述了解编程语言的定义、分类与发展趋势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与使用方法8.2 简单的编程实例学习并实践简单的编程实例,如计算器、文本排序等8.3 编程思维与算法了解编程思维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学习基本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第九章:信息素养与伦理9.1 信息素养的概述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掌握信息检索、评估与利用的基本方法9.2 网络伦理与法律学习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著作权法等9.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学习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掌握个人隐私保护的方法与技巧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项目设计与实施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实践一个小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校园网站、小游戏等10.2 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了解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10.3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第十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1.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11.2 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学习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11.3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与流程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了解CAD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12.2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学习CAM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CAM软件和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2.3 3D打印技术简介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种类和发展前景学习3D打印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第十三章:计算机与13.1 的基本概念理解的定义、目标和研究领域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3.2 的应用案例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等13.3 的发展趋势与伦理问题了解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第十四章:信息技术的职业规划14.1 信息技术行业的职业分类与发展前景了解信息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分类掌握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14.2 职业技能与素养的要求学习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掌握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14.3 职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学习职业规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实践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进行实施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要求15.2 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影响学习如何在信息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3 信息技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应用实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的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6bbd9d5bbfd0a795673cf.png)
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课使用搜索引擎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使用分类目录搜索网站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使用关键词搜索网站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交叉使用分类目录和关键词搜索网站的方法。
4.使学生了解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网站的重要性。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在网上查询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以及探究解决问题最佳途径的意识。
2.教育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二、教学重点使用关键词搜索网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交叉使用分类目标和关键词搜索网站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0.5~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八、板书第九课使用搜索引擎一、搜索引擎简介1.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中,有些网站专门帮助我们查找信息,称为搜索器,也称搜索引擎。
2.常用的搜索引擎雅虎http://雅虎中国http://搜狐http://3.常用搜索引擎的查询方法(1)使用分类目录:按照树形结构从顶层依次查找。
(2)使用关键词:输入关键词→搜索。
(3)交叉使用:对于网站的目录分类和关键词不明确时使用。
二、使用分类目录搜索信息三、使用关键词查找网站四、交叉使用分类目录和关键词搜索信息第三课下载文件(二)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NetAnts软件的下载、安装、设置和使用。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断点续传、多任务等概念及操作。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下载、安装、设置软件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下载工具NetAnts下载文件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在使用软件前对软件进行必要设置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使用NetAnts下载软件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NetAnts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实践法。
3.谈话法。
4.发现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青岛版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青岛版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8d8e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a.png)
青岛版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备课本青岛版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青岛版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1单元感测技术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2、了解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4、了解感测技术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5、了解感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身边的感测技术;2、能够了解几种传感器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感测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2、培养对感测技术的兴趣;3、初步建立在生活中应用感测技术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单元教学构想1、感测技术作为同学们身边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可行。
2、注重应用,开动学生大脑,开发信息技术的源头。
第1课感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了解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识别身边的感测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感测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对于感测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常见的自动门导入二、新课讲解(一)什么是感测技术1、感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主要研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见电量的测量方法和常见非电量的电测法。
2、检测技术既包括定量的测量,也包括定性的试验。
就被测对象而言,工业上需要测试或检测的量有电量和非电量两大类,非电量种类比电量的种类多得多。
非电量电测法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怎样用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二是怎样对电量进行测量。
因此非电量电测法同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1、测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发展和突破是以测试技术的水平为基础的。
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三大支柱:一是信息的采集技术(感测技术),二是信息的传输技术(通信技术),三是信息的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初三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初三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1bcd90b4c2e3f562763a8.png)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初三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1、信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旌旗灯号中所包罗的内容。
2、信息的寄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3、信息的表显露原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抒发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熟悉信息的。
四、信息加工:对信息举行采集、存储、加工,最后获患上有用的信息并发布出去的过程。
5、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例如: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这是信息;它的寄义是报道的事件;它的表显露原形式是文字;它的载体是报纸。
六、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就是研究如何获取、处理(存储、阐发、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IT业第一定律是墨尔定律。
7、信息处理技术包罗通讯技术、收集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收集技术。
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是从事科学研究。
能够直接被计算机吸收、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旌旗灯号是数码旌旗灯号。
8、人类社会形态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是信息、材料、能源。
9、PC是指Personal computer。
”电脑之父”是指冯·诺依曼。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他提出“存储程序和采用二进制系统”设计思想。
10、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照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来划分的。
第一代,电子管时代;第二代,晶体管时代;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目前,制造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进入了收集时代。
11、计算机的发展趋向:巨型化、微型化、收集化、智能化。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表征的,PC机的更新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十二、1946年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a9b3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1.png)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操作系统等。
2. 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包括浏览网页、搜索信息、使用电子邮件等。
3.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意识,防止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欺诈。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
2. 互联网的基本操作:浏览网页、搜索信息、使用电子邮件。
3.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安全知识: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如何避免网络欺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安全知识。
2.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电子邮件的设置和发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安装有操作系统和互联网连接设备。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
3. 准备实际操作案例,包括计算机病毒防治案例、网络欺诈案例等。
4. 准备电子邮件账号,用于学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并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操作系统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互联网操作讲解:教师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包括浏览网页、搜索信息、使用电子邮件等。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7.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优秀学生。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be061588bd63186bcebbcc6.png)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王庆华任课老师姓名:王庆华第-----1--课时、总-2------节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熟悉vb开发环境●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导入新课软件开发就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二、认识vb工作环境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一、启动与退出vb二、认识vb工作环境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一、认识vb二、演示示例程序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任课老师姓名:王庆华第-----2--课时、总-2------节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熟悉vb开发环境●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上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上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4b8e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f.png)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信息的特征与类型”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信息的特征与类型”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网络应用概述
3.2 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3.3 网络道德与信息安全
第4章 程序设计基础
4.1 程序设计概述
4.2 程序设计语言
4.3 算法与数据结构
第5章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5.1 计算机硬件系统
5.2 计算机软件系统
5.3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安全
第6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6.1 数字化学习概述
6.2 数字化学习资源
3.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编程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5.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新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4602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a.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技能。
-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工作。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和创造新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内容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
2. 办公软件应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
3. 网络应用与安全:包括网络概念、互联网的使用与安全、常用网络服务等。
4. 多媒体技术应用: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的处理和编辑、多媒体制作等。
5. 程序设计基础:包括编程思想、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等。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
2.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合作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进步。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项目设计和实践中鼓励学生提出和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作业:通过课堂练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 项目设计与实践:通过学生完成的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考试:定期组织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希望通过本教材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87d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8.png)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数据、信息素养等。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互联网、多媒体、编程等。
3. 网络资源的使用:搜索引擎、在线学习、社交软件等。
4. 信息技术的安全与道德: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网络资源的使用。
2. 难点:信息技术的安全与道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安全与道德。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安全与道德。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5.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安全与道德。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实践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检查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
3. 实践材料:学生分组讨论的案例、实践作业等。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3d6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1.png)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是九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信息处理等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技巧。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2)学会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4)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5)学会制作演示文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2)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2)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4)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5)演示文稿的制作。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2)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3)电子表格的公式与函数;(4)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设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3)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ee377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e.png)
28. 请描述计算思维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
29. 请解释数字化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中的作用。
30. 请描述信息社会责任在提高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当堂检测,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3)句式结构
①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智能手机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联系,智能家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在线教育为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电子商务使购物更加方便。
②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是开始和结束工作的基本操作,使用鼠标和键盘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工具,安装和卸载软件是管理软件的基本方法,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管理文件的重要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1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为教材,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根据新教程的要求,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并听取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案全一册九年级第一单元手机——我们的生活助理第一课电话与移动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电话通话的基本原理。
2.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各代的主要性能特征,理解为什么移动通信网络又叫蜂窝网络。
3.了解网络电话可以虚拟来电号码,由此树立防范意识。
重点难点:如何防范来自虚拟主叫号码的电脑诈骗。
教学建议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话和手机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为用好智能手机打下基础。
本课建议安排1课时,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有几点需要说明:1.电话通话的原理应该结合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
听筒的原理与电动机相同。
在磁场中磁力的作用下,变化的电流带动听筒的纸盆振动,这种振动产生了声音。
话筒的原理与发电机相同。
说话的声音引起话筒纸盆的振动,纸盆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个大小、方向变化的电流通过输电线传到远方的听筒,再还原为声音。
2.移动通信从1G到4G,手机也从单纯的语音通话发展成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综合信息交流工具,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在讲完某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性能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该时代的人们信息交流的状态,以及手机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从1G到4G,很多人不知道这个“G”是什么意思,有的人甚至把它和信息流量的单位“G”混淆,因此要说明这是英文缩写:1G 1st Generation;2G 2nd Generation;3G 3rd Generation;4G 4th Generation3.为什么移动通信网络又叫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
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是呈圆形的,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逐渐衰弱,所以为了让信号能够覆盖足够广的范围,需要设立很多个基站。
而能够密铺覆盖广泛区域的几何形状有: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形状。
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中,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
因此,基站的分布呈蜂窝的形状,基站就设在每个正六边形的中心。
4.电话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诈骗分子经常利用电话来行骗。
首先让学生观看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1.1谨防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V oIP电话行骗”,然后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提醒学生树立风险意识、谨防电话诈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话诈骗手段:(1)很多人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说你中了奖或者你有麻烦了,然后用各种借口来欺骗或敲诈钱财。
可是你回拨过去一般都是空号,其实这是用虚拟主叫号码打来的诈骗电话,从技术上来讲,网络电话可以随意模拟电话号码,甚至是110这样的特殊号码,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如果麻痹大意就会上当受骗。
(2)利用“伪基站”欺诈。
“伪基站”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伪基站设备运行时,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手机用户一般会暂时脱网8~12 秒后恢复正常。
犯罪嫌疑人通常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缓慢行驶或将车停在特定区域,进行短信诈骗或广告推销。
短信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嫌疑人在银行、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各种汇款名义向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发送诈骗短信;二是嫌疑人筛选出“尾数较好”的手机号,以这个号码的名义发送短信,在其亲朋好友、同事等熟人中实施定向诈骗。
伪基站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随意更改发送的号码,例如冒充10086或95588等号码,使手机用户误以为真的是移动公司或工商银行发送的短信。
(3)利用虚拟来电号码实施诈骗的案例。
【案例1】模拟电信客服电话实施诈骗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来电显示是10000,接起一听却差点踏入一个陷阱——原来,这是骗子用网络电话软件模拟10000客服免费电话热线设下的局。
一天,读者邱女士致电报社,提醒市民注意防范诈骗电话,“哪怕来电显示是10000,现在也要多长一个心眼。
”邱女士说,那天上午她正在开会,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10000。
接起后,对方一张口就准确报出她的全名,并客气地表示自己是电信工作人员:“现在电信正在搞活动回馈客户多年来的支持,只要预存180元,就可以在家乐福等超市消费250元。
”邱女士一看是10000号,不疑有诈。
随后,对方向她解释了活动细则,表示稍后会给她发条短信,告知汇款账号,汇款后即可享受优惠活动。
挂上电话,邱女士总觉得不太对劲,“可转念想想,电信打来的电话总不会是假的吧”。
纠结之下,她主动拨打电话10000,客服却表示电信并未开展过这个活动,她接到的可能是诈骗电话。
提示接到陌生电话时,首先一定得弄清对方打电话的目的,有可能的话必须通过有效途径验证对方的真实性。
现在电话诈骗方式多种多样,必须擦亮眼睛,防止受骗!【案例2】模拟熟人的电话号码诈骗有一起奇怪的案子:报警人是义乌一个村的村支书。
他说,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号码显示的是镇里领导的。
这个镇领导一共打来两个电话。
第一个电话,对方告诉村支书,现在他在市政府开会,过会儿联系他。
第二个电话,是过了一段时间打过来的。
电话里说,他是镇领导的秘书,镇领导有点儿急事,需要一万元,让村支书赶紧汇到一个建行的账户上。
这个村支书觉得奇怪,就用手机回打过去。
镇领导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分析犯罪分子用的是一种网络电话软件,可以模拟任何电话号码,他们先把来电号码设置为镇领导,再打给那些村主任或支书,村主任或支书的手机上就显示是镇领导的电话。
提示要钱的电话一定要回拨确认。
如果查询情况,应该直接拨打114查询到的相关电话,向警察、银行客服等人员直接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电话、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
通过以上举例,让学生明白来电显示的号码可能是模拟的,当对来电或信息内容表示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查实,避免上当受骗。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鼓励学生回家后告诉家人来电显示的电话号码可以被伪装,遇到让转钱之类的电话要主动打电话确认真伪。
教学参考资源1.Skype网络电话软件(网上下载)。
2.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1.1谨防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V oIP电话行骗”。
第二课智能手机学习目标:1.了解“智能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放入口袋里的个人电脑,有着独立的操作系统,并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类软件。
2.了解目前智能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有哪些。
3.了解如何查找、下载、安装APP。
4.了解安装APP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作为集通讯、支付、社交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工具,里面可能承载一个现代人大部分的隐私与账户信息,因此,许多不法分子会以APP(应用程序)为入口、通过诱导安装等手段,“黑”进一部手机从而获取隐私信息甚至个人财产。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安装APP 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如何防范风险。
教学建议:本课的内容是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建议安排1课时。
“一、智能手机的兴起”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APP对于智能手机的重要性,Simon 和iPhone都是全触屏式智能手机,但是当时Simon只有一款名为“DispatchIt”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功能有限,没有流行起来。
而iPhone推出后,苹果公司为它推出了大量的专用APP,因此iPhone很快就流行起来了。
目前智能手机以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为最多,因此手机操作系统主要介绍iOS和Android就可以了。
iOS只能在苹果的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TV 等产品上使用。
而Android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机品牌和平板电脑使用的都是Android操作系统。
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和删除APP的操作是非常简单的,可以简单带过。
如何防范安装APP所带来的风险就比较复杂,但又非常重要,因此本课的重点是如何防范安装APP的风险。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1.从信誉好的APP应用商店下载软件应用商店的APP一般都要经过检测,相对比较安全。
下载软件要尽量从信誉较好的应用商店下载。
为了防范不安全的APP,苹果手机对安装APP有诸多限制,有的果粉不愿意被封闭的iOS束缚,想随心所欲地在苹果手机上安装APP,因此就将自己的手机越狱。
其实这是种很危险的行为,越狱后不但手机失去保修,还可能会因为安装一些非正规渠道的APP,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
所以苹果手机iOS越狱要慎重。
2.Android系统权限管理要小心Android的生态系统很自由,但这种自由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用户在安装APP的时候,能够看到APP声明的行为和需要获取的权限,用户可以随时允许或拒绝其申请的权限,在安装APP时,要仔细想想该APP申请的权限是否合理。
例如,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移动APP都需要获取当前位置以便精准定位、需要连接网络与服务端通信、需要使用摄像头完成扫码等操作,但如果仅仅是一个游戏类APP,却需要获取“拨打电话、读取联系人、发送短信、录音”等功能,那就要千万小心了。
从安卓4.3开始,Google为安卓加入了权限管理系统,对于一些不法APP 违规使用不该使用的权限,可以手动禁止。
此外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到正规应用市场或者官网下载软件,以免APP被植入恶意应用。
3.忽略弹出广告及不明二维码使用各种应用过程中,不要随意点击APP的弹出广告。
广告链接中,可能隐含不安全因素,轻则消耗手机流量、加速耗电,还有可能导致手机中毒,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同时也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者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4.安装防护软件,并定期安检给手机安装移动安全防护类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给手机做体检,可以提升安全性。
手机防护软件有“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
教学参考资源为了达到好的手机操作演示效果,应该将手机屏幕投射到投影上。
方法如下:一、如何将安卓手机屏幕进行投影?1.打开安卓手机的开发者选项中的“USB调试”,勾选起来。
“USB调试”打开安卓手机的开发者选项,勾选。
2.在电脑中,安装腾讯公司的“应用宝”,将手机与电脑通过USB线连接起来。
连接成功之后,在应用宝首页就能看到自己手机的屏幕了。
3.点击应用宝中手机屏幕上的全屏按钮,此时,手机的屏幕就以全屏的方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然后再将电脑连接到投影设备就行了。
第三课导航APP学习目标:1.了解导航APP的作用。
2.了解导航APP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导航APP的作用,难点是了解导航APP的工作原理。
教学建议:本课可以从一个导航任务引入新课(资源目录中有视频可供参考:“1-3.1 晚间雾太大市民靠手机导航回家”、“ 1-3.2 手机导航演示”)。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老师还可以用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演示(很多手机导航软件有模拟导航功能,例如腾讯地图、百度地图等)。
手机导航APP能够根据实时的路况信息规划路线,避免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