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要求
标准 编制说明
![标准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3c35c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e.png)
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
编制标准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工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指导文档创作者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文档编制,以提高文档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二、编制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文档创作者,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文档、操作手册、用户指南等各类文档的编制。
三、编制原则。
1. 准确性,文档内容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避免错误和误导。
2. 规范性,文档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统一格式和风格。
3. 完整性,文档内容应完整,不遗漏重要信息。
4. 可读性,文档应易于理解和使用,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
5. 更新性,文档应及时更新,保持与实际操作流程的一致性。
四、编制步骤。
1.明确编制目的和对象,在开始编制文档之前,需要明确文档的编制目的和对象群体,以便确定文档内容和风格。
2.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文档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产品说明等。
3.组织文档结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合理组织文档结构,包括目录、标题、正文、附录等部分。
4.撰写文档内容,根据已确定的文档结构,开始撰写文档内容,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简洁。
5.校对和修改,完成文档撰写后,进行严格的校对和修改,确保文档内容无误。
6.定稿和发布,经过校对修改后,文档创作者应对文档进行定稿,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发布。
五、编制要求。
1.格式规范,文档应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字体、字号、段落间距、页眉页脚等。
2.语言规范,文档应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避免使用口头语和方言,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3.图表规范,文档中的图表应清晰、准确,标注完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术语规范,文档中的专业术语应准确使用,避免混淆和误解。
5.排版规范,文档的排版应整齐美观,版面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六、编制检查。
文档创作者在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自查和互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七、总结。
编制标准是文档创作者必须遵守的规范,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可以提高文档的质量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e117e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5.png)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引言。
企业产品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依据,是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流程,确保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编制范围。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技术规范、性能参数、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三、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产品标准应基于科学的技术依据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合理性原则,产品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兼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实用性原则,产品标准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能够指导生产实践,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编制程序。
1.确定编制任务,由企业相关部门确定需要编制的产品标准,明确编制的目的和范围。
2.收集资料,收集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资料、市场调研数据等,为产品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3.制定草案,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产品标准的初步草案,包括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4.征求意见,将初步草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5.修订完善,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初步草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审定发布,由企业相关部门审定最终版本的产品标准,并进行内部公示和发布,确保全员知晓。
五、编制要求。
1.技术要求,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使用范围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测试方法,产品标准应明确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确保产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质量控制要求,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标准修订,产品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产品标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六、总结。
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标准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团体标准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如下](https://img.taocdn.com/s3/m/e7a2aeecf5335a8103d22012.png)
团体标准《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系统》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WHO《饮用水水质准则》明确指出,微生物安全性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中国国家标准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进行了要求,新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 中微生物指标要求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微生物指标要求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
大肠菌群是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这类饮用水中的最重要常规菌指标,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这类饮用水中的最重要致病菌指标。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中,极易对饮用水产生污染,感染人体后极易引起伤口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也可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严重感染可致人死亡。
目前国内关于大肠菌群检测已有的标准方法较成熟如常规的平皿培养法、多管发酵法、快速检验制片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标准方法较少,主要是以常规的膜过滤平皿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而这些已有的标准方法操作繁琐、收尾工作繁重、需大量人力物力,不便于在基层检测单位开展。
为了提高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能力,推广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检测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和鉴定方法标准,提高检测效率,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实施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国内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食品安全快检专业委员会提出,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归口,标准的牵头单位是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简要起草过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于2017年9月22日召开食品安全快检行业团体标准研讨会,对制定《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系统》团体标准的工作进行初步摸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介绍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细则》(试行),牵头单位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系统》团标立项建议进行了介绍。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内容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16d3ca271fe910ef12df823.png)
《电磁屏蔽吸波片通用规范》标准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2013年7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3]56号),第537项《电磁屏蔽吸波片通用规范》作为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批准立项(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项目计划编号,20130635-T-604,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
1.2 协作单位主要协作单位有:东南大学、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航天二院203所、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方高科电磁安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3M (中国)有限公司、江苏万华拓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富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
1.3 主要工作过程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根据国内吸波材料生产和应用企业的需求,向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3)(以下简称“电磁屏蔽标委会”提出《电磁屏蔽材料:吸波片通用规范》标准制定申请,同年5月,电磁屏蔽标委会召开顾问会议,建议将名称更改为《电磁屏蔽吸波片通用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并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标准制定项目。
2013年7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和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
任务下达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成立编写小组,对电磁屏蔽用吸波片的国内外研制情况、主要技术要求及指标、分类方法、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调研,初步完成了标准草案的编制,提交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
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向标委会成员单位下发通知,并在网站公示,邀请全国从事吸波片研究、测试及应用的相关单位报名参加工作组,2013年10月9日在济南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并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初步形成本标准框架,明确标准编写工作组分工,并对测试方法进一步研究确认。
《标准编制说明》的基本内容
![《标准编制说明》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c414565f5335a8102d22074.png)
《标准编制说明》的基本内容
一、任务来源(本条应表明标准任务的出处、来源)
1)制修订标准依据的文件、项目序号、标准项目名称;
2)主要起草及参加起草的单位。
二、制修订要求及过程(本条应表明标准制修订程序符合规定和有效性)
1)简要介绍制修订要达到的目地和要求;
2)介绍标准起草过程中,标准调研(面)和标准征求意见(广)的情况(同类产品生产状况、征求范围、征求次数、发函数/回函数、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等);
三、标准/产品的国内外性能对比与分析(本条要直观反映出标准/产品的现状)
1)表列标准之间(本标准/原标准/国际标准)或同类产品之间(国外产品/国内产品/本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
2)简要分析本标准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等效、等同情况或国内外同类产品与本标准对比的情况。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本条要说清制修订中主要问题的确定、协调、处理情况)
1)关键参数、指标、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确定的说明,修订标准条款的依据;
2)对标准中有争议问题的协调和取得共识的说明;
3)对尚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或意见及处理办法。
五、标准参考的文献资料(列与确定制修订内容相关的主要引证资料)
注明文献资料名称、出版单位、参考或引用的章节、出版年代等。
六、标准水平分析(用理由表明标准水平情况)
本标准中的规定相对国外或国内同类产品或标准所处的水平。
七、标准实施日期的建议
考虑标准宣贯、实施的因素,提出实施日期的建议。
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bba77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b.png)
产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
产品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
编制产品企业标准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管理、规范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档旨在指导企业如何编制产品企业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2.合理性原则,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公正性原则,编制标准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公众利益。
4.适用性原则,标准的制定要贴近实际生产,符合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编制步骤。
1.确定编制范围,首先要确定产品企业标准的编制范围,包括标准的名称、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等内容。
2.收集资料,收集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企业标准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制定计划,制定产品企业标准的编制计划,确定编制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工作任务等。
4.制定初稿,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际情况,编制产品企业标准的初稿,包括标准的名称、主要内容、技术要求等。
5.征求意见,将初稿向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征求意见,听取各方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6.审定定稿,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产品企业标准定稿,经企业领导审定。
7.发布实施,将定稿的产品企业标准进行公告发布,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严格执行。
四、编制要求。
1.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准确、完整,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2.标准的格式要求统一规范,包括标准的结构、文字表述、术语定义等内容。
3.标准的修订要求及时、合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及时修订标准,确保标准的有效性。
4.标准的实施要求全面、严格,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标准执行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a0c18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b.png)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企业标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保障。
企业标准编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企业标准编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一、企业标准编制的目的。
企业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可以统一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标准编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企业标准编制应当以科学技术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准要求。
2.权威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编制,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3.适用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
4.稳定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宜频繁修改,以确保生产活动的稳定进行。
三、企业标准编制的程序。
1.确定编制需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编制的标准内容和范围。
2.组织编制工作,企业应当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编制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并制定编制计划。
3.调研和分析,对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编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制定标准草案,根据调研结果,编制标准草案,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准适用范围等内容。
5.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将标准草案进行内部征求意见和外部专家评审,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6.正式发布,经过专家评审和内部审批后,将标准正式发布,并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标准。
四、企业标准编制的注意事项。
1.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企业标准应当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4a79cbb31b765ce0408147d.png)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一、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一)工作简况(必要项)(拟制成编制说明时,此标准编号“(一)”调整为“一、”,以下类推。
此为一级标题,格式固定,不需另行更改。
)1.任务来源××××年××月××日,由××××××(起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年度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没有就删除)起草单位:(名称需与印章相同)协作单位:(没有就不写)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要项、需充分说明)(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
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五)主要条款的说明(重要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必要项)需说明征求多少家单位的意见,这些单位的类型为(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行业主管、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选填项,无此项,删除。
)(八)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必填项)(推荐性标准不写理由,只提建议。
)例: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行业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模板
![行业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ae424d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5.png)
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一、标准编制说明的构成《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应明确标准列入自然资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情况)、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应明确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几个阶段;工作时间从项目起始时间至提交时间,不可间断)、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7、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9、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二、标准编制说明的编排1.标准编制说明的封面(见附件1)(1)名称编制说明名称应在封面靠上居中位置,写法是在标准名称后加“编制说明”。
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二号。
(2)标准文稿版次标准编制说明应注明标准文稿版次,在标准编制说明的名称后加括号写出。
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二号。
(3)编制说明的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应在封面靠下居中位置写出。
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三号。
(4)编制说明的编制日期编制说明的编制日期以数字格式书写,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三号。
如:“2020年3月30日”。
2.标准编制说明的目次(见附件二)标准编制说明应有目次,列出编制说明的二级标题,目次标题为黑体三号字。
3.标准编制说明的正文(见附件三)(1)编制说明正文要有名称,和封面名称一致。
正文中名称用黑体小二号字。
(2)正文中一级标题用黑体三号字,二级标题用仿宋小三号字,加黑。
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
![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d1f67024b35eefdc8d333f3.png)
编制说明的内容
编制说明的内容包括:
1.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中国铸造
协会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2. 确定中国铸造协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
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3. 调研综述报告,数据收集及分析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
济效果;
4.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专题试验,试生产验证报告;
5. 与国内外标准水平对比分析报告;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
准的程度简要说明;修订中国铸造协会标准时,应增加新、老中国铸造协会标准水平的对比;
6. 对该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标准水平建议(提交查新报告或证明材料);
7. 采用专利情况和申明;
8.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 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10.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
法等内容根据国家经济、技术政策需要和该标准涉及的产品的技术改造难度等因素提出标准的实施日期的建议
11.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2. 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的内容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029999d6529647d2728523c.png)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的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解决的主要问题。
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水平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四)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
(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度办法、实施日期等);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哪些内容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81d7c0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b.png)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哪些内容国家标准《⽵席》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起草⼈及其所做(承担)的⼯作、主要⼯作过程)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5年林业⾏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件,《⽵席》(项⽬编号:20153839-T-432)列为国家标准制定计划。
本标准由全国⽵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归⼝。
2、标准制修订的意义⽵席是我国主要的传统⽵制品之⼀,也是居民度夏之必备产品。
我国的⽵席产品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产业规模约100亿。
其中浙江省是⽵席⽣产和消费⼤省,产销量约占国内的65%以上,产值达50亿元以上。
为促进⽵席⾏业整体质量和安全⽔平的提升,正确引导百姓消费,需要对⽵席产品的现⾏标准进⾏全⾯的整合梳理,制订适⽤于⾏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标准。
⽬前针对⽵席的标准有LY/T 1843-2009《⽵席》,该标准经多年执⾏以来,也存在不⾜或问题,主要是:⽵条韧性、含⽔率指标不能满⾜现有⽵席⽣产⼯艺的要求;胶合强度的检测⽅法、甲醛释放量的指标以及检测⽅法、染⾊牢度问题等均亟需完善。
⽽GB/T 23114-2008《⽵编制品》与实际⽵席产品的⽣产⼯艺存在⼀定的脱节,特别是甲醛的检测⽅法极不合理,其参照纺织品检测甲醛含量具有⼀定的不确定性,难以科学评价⽵席的安全性能。
因此,制订适⽤现阶段⽵席产品的质量标准,有利于统⼀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明确检验规则和判定原则,为进⼀步提升和规范⽵席产品的⽣产质量控制,统⼀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据、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
3、起草⼩组(协作单位)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杭州)、浙江省⽵产业协会、安吉县⽵产业协会等。
起草⼩组成员由⽅崇荣、翁甫⾦、徐漫平、杨伟明、张宏亮、张建、董敦义。
标准起草分⼯: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负责标准的起草、整体协调和组织⼯作过程的研讨,对⽵席的样品进⾏试验和相关验证,负责收集整理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法合理性、关键指标科学性的确认⼯作;浙江省⽵产业协会、安吉县⽵产业协会、有限公司等负责提供验证的⽵席样品及⽣产⼯艺与达到指标数据的可⾏性分析;安吉县⽵产业协会负责协调、收集安吉县内主要⽵席⽣产产品质量指标和胶黏剂改性对⽵席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实验研究,负责提供⽵席的样品及⽣产⼯艺与指标数据的可⾏性分析;安吉县产品质量检测中⼼协助负责抽取样品、检测分析及验证对⽐等,评估设定指标与企业⽣产⼯艺及产品质量的合理性。
标准制定的一般方法程序和要求
![标准制定的一般方法程序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33220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c.png)
二、条款的编写
条款的定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达方式,一般采 取要求、推荐或陈述等形式。可见条款的形式有三 种。
条款的形式与助动词有关。 条款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涉及标准化对象(物)的能力和可能性的; ——涉及标准实施者(人)的行为或行动步骤的。
是标准使用时需要寻找标准的清单。
清单上的标准注或不注日期应该根据条款中的 规定,由条款确定,不是由别人确定。
1993年的套话的引出的年号问题
93年: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 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 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但 是在2000年中红字一句没有了。
(一)组成起草标准工作组 由制定标准的负责起草单位物色对此标准内容比
较熟识的、有代表性的、有权威的单位组成起草标 准工作组。工作组的人员多少、人员比例,依标准 内容确定。
(二)起草标准工作组商定工作计划
起草标准工作组成立后,先就制定标准的目的、要求、涉及的标准内容、 统一认识,然后拟定起草标准的工作计划。主要的工作项目有:
在提出标准意见稿时,还应提出标准编制说明及 有关附件。
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说明完成后,应送请 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发出征求意见。
(四)发往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发往征求意见的单位应是对本标准有密切关系或 比较熟悉的有代表性的生产、使用、科研、大专院 校、监督检验单位。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为两个月。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 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 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 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 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定标准 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制定标准的对象和内容。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e744f12e518964bcf847cf0.png)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XXX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XX年X月。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2、标准编制过程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
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 年X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
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
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XXX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标准编制说明》撰写要求
![《标准编制说明》撰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eb883a119e8b8f67c1cb98d.png)
《标准编制说明》撰写要求一、编制说明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任务来源,标准编制的意义、作用;2、工作简况:包括主要工作过程,历次会议情况,征求意见稿发送单位和上网情况,以及返回、处理情况。
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3、标准编制的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和依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指标、水平的对比;4、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5、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包括采用对象的选取、采标一致性程度的确定、与采标对象的差异及原因,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的对比情况;6、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8、标准性质(强制性、推荐性)的建议;9、强制性标准需进行的说明:1)标准需要强制的理由,能否改成推荐性标准或条款强制的强制性标准?标准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2)标准水平分析:采标程度;具体比较每一个强制性指标,说明是比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高还是低,给出理由,并给出一个总体水平评价。
3)贸易影响分析:分析该强制性标准草案所涉及产品的当前国际贸易情况,即:该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如:进出口量或价值;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的比例;或检测到的进口产品的比例和水平等)。
进口产品来自哪些国家,具体比较分析这些国家的相关标准指标与该强制性标准草案的指标值。
评价该强制性标准实施后对该类产品的进口影响情况。
10、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11、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12、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13、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标准主要起草人联系方式(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信息。
二、说明:第1、2、3、5、13项内容每项标准必写,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应写明第4项(也可编制单独的试验报告)内容,其余内容根据不同标准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范本模板】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dbc6ae7ba1aa8114531d950.png)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为了方便企业更好地制定企业标准,根据GB/T1。
1、GB/T1.2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标准模板"。
企业可以按照此模板的格式编制企业标准。
在模板使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不能改变章节名称、顺序、字体和字号。
以下为“企业标准模板”的具体使用说明。
1、封面左上角三位“XXX”为标准文献分类号,由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组成,如“A56”。
2、文本正文全部用5号宋体,大标题及一级标题用黑体,从前言开始到正文结束每页右上角用5号黑体写出标准号,涉及到表格的,表格题目用5号黑体位于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容用小5宋体,表格宽度与版面同宽,如下表.3、第一章“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应完整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阐明标准的适用性,或适用的领域、界限.4、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最新标准,标准号与名称一致(不写标准的年代号),可以通过。
cn网站进行查询。
另外,凡是第二章中引用的标准,后面的正文里必须要涉及,后面引用到的标准必须要列入第二章,一一对应。
排序规则如下:a。
“标准”在前,“法规”在后.b.国家标准在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后c。
国内标准在前,国际标准在后d.行标按A → Z顺序排列。
e.所有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大排列.5、第四章“要求”中要注意:a。
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b. 产品标准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提“要求”时不涉及其他中间生产环节的要求。
c。
执行“可检验性原则”,即提出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方法标准。
d。
指标应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e.食品类标准必须写出原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检验规则参照“QS”《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制定。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cb702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9.png)
XXX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 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XX年X月;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2、标准编制过程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年X 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XXX 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初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初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完成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阶段:20XX年X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1将标准征求意见稿上传至互联网,通过行业协会网站向广大会员单位和燃气表行业的其他单位征求意见;2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向起草各单位或专家发出征求意见;截止到X月底,共收到相关建议和意见X条;审查阶段:起草工作组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处理,采纳X 条,部分采纳X条,不采纳X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初稿,将于20XX年X月X日~X日召开送审稿研讨会,对送审稿初稿进行研讨,会后根据会议研讨意见对标准进行完善,于20XX年X月X日前形成送审稿,报XXX审查;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GB/T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主要修改采用XXX,并借鉴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艺指标并把相关要求纳入了本标准中;使标准内容及指标更加符合实际运用;2、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膜式燃气表用膜片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膜片附加检验要求;3、主要内容的解释和说明1标准名称:标准名称为“XXX”;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膜式燃气表膜片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膜式燃气表膜片的检验;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和参考了最新版的国内和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以充分保证本标准条款的可依性和可行性;4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分为术语和定义两大类,统一规范XXX定义内容;5分类: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方法及形式;6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技术要求;7实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相关实验方法;8检验规则:本条款包括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对标志进行了规范,保证包装、运输与贮存中的防护;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按照本标准条款要求,组织实施了相关重要的试验项目进行验证,实施的试验项目有:XXX;经过以上试验全面验证标准编写条款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验证结果来看,满足标准编写要求;编写标准的重要意义;本标准的制定,充分反映了国内外行业的水平;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标准;本标准主要参考了XXX;本标准在制定时对国外原材料进行了测试;本标准的总体技术水平属于国内领先水平;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团体标准XXX作为推荐性标准颁布实施;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在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本标准发布后,应向XXX生产单位进行宣传、贯彻,向所有从事燃气表工作的相关人员推荐执行本标准;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XXX标准起草工作组20XX年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要求
D.1 项目背景
D.1.1 任务来源
(1)项目列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年度及下达计划的文件号。
(2)标准制修订项目的承担单位、参加单位的全称。
D.1.2 工作过程
任务下达后标准编制组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简要说明)。
D.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D.2.1 被测对象(目标化合物)的环境危害
(1)目标化合物的基本理化性质。
(2)目标化合物的环境危害等。
D.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1)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对目标化合物监测要求(污染物浓度限值、抗干扰能力等)。
(2)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涉及的目标化合物监测要求。
D.2.3 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适用于修订标准的情况。
)
D.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D.3.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1)说明国外相关污染物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
(2)说明国外相关污染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3)说明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包括: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3)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4)日本标准化组织,JIS
5)欧盟
6)其他国家或地区
D.3.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1)说明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
(2)国内环境监测工作应用拟采用的分析测试技术方案前景分析,包括目前国内环境监测系统相关仪器设备的装备情况等。
(3)说明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等。
D.3.3 文献资料研究
(1)说明文献资料中对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情况。
(2)说明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等。
D.4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D.4.1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1)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范围满足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要求。
(2)方法准确可靠,满足各项方法特性指标的要求。
(3)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易于推广使用。
D.4.2 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
(1)介绍标准拟采用的分析测试技术方案的理由,含各种技术方案的优劣和适用性比较(适用于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
(2)绘制详细的技术路线图等。
D.5 方法研究报告
(若为修订标准时,应说明增删条款及增删内容原因。
)
D.5.1 方法研究的目标
(1)说明方法标准适用的环境要素、被测目标化合物。
(2)说明确定目标化合物种类的依据和理由。
(3)说明方法标准拟达到的特性指标要求,包括:方法的检出限、测定范围、精密度(如相对标准偏差)、正确度(如加标回收率)等。
测定多个目标化合物的应列表分别说明。
D.5.2 方法原理
(1)说明方法的基本原理。
(2)必要时,写出化学方程式,尽可能用离子反应式表示。
如果反应不能一步完成,
应详尽地给出每一步的反应方程式。
D.5.3 试剂和材料
(1)分别说明采用某种试剂和材料的理由。
(2)分别说明试剂和材料的特殊要求,如制备方法、制备操作步骤等。
D.5.4 仪器和设备
(1)分别说明选用某种仪器和设备的理由。
(2)分别说明仪器和设备的特殊要求,如灵敏度、规格等。
(3)如需安装某种仪器,说明安装的步骤及需要的环境条件等。
D.5.5 样品
(1)说明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方法,包括采样的特殊要求、样品量、制备方法、贮存条件等。
(2)说明确定实验室样品和试样准备方法的理由,如为什么要有采样的特殊要求,为什么要采用特定的制备方法,为什么要采取一定的贮存措施等。
(实验数据、权威的引用文献)。
(3)必要时,开展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条件选择试验。
D.5.6 分析步骤
(1)说明确定分析步骤的主要过程,包括所进行的预测性试验,记录的每次试验的试验数据,及根据试验数据进行的分析和对试验方案进行的调整等过程。
(操作条件的选择理由,实验数据,权威的引用文献)
(2)说明进行方法选择性试验的过程,包括各步骤试验数据、分析结论等。
(3)说明进行方法稳健性试验的过程,包括各步骤试验数据、分析结论等。
(4)说明最后确定的方法分析步骤及环境条件。
(5)说明方法检出限、测定范围的确定过程,包括记录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公式等内容。
D.5.7 结果计算
说明结果计算的方法公式。
D.6 方法比对
D.6.1 方法比对方案
(1)选取的比对方法情况。
(2)说明开展方法比对的实际样品基本情况。
D.6.2 方法比对过程
(1)汇总统计方法比对试验数据。
(2)说明方法比对结论。
(3)对方法比对结论进行原因分析,对标准实施提出建议。
D.7 方法验证
D.7.1 方法验证方案
(1)参与方法验证的实验室、验证人员的基本情况。
(2)说明方法验证的方案。
D.7.2 方法验证过程
(1)说明方法验证的主要工作过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2)方法精密度、正确度统计分析结论,及评估结论(是否满足方法特性指标要求)。
(3)《方法验证报告》作为编制说明附件。
D.8 与开题报告的差异说明
说明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与开题报告中的计划之间的差异,并说明差异原因。
D.9 标准征求意见稿审查情况
(1)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审查工作的情况,审查会纪要。
(2)标准征求意见稿审查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
D.10 标准实施建议
对标准实施提出建议和意见。
D.11 标准征求意见情况(送审稿增加内容)
(1)本标准征求意见情况及对主要意见的处理情况,并且说明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内各有关业务司局、法规司内各处的回函情况、主要意见及处理情况。
(2)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情况汇总处理表》。
D.12 标准技术审查情况(报批稿增加内容)
(1)本标准技术审查(审议会)工作的情况,审议会纪要。
(2)标准技术审查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
D.13 标准行政审查情况(发布稿增加内容)
(1)本标准征求相关业务司意见的情况,主要意见和协调处理情况。
(2)标准司务会审查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
D.14 参考文献
列出查阅的有关标准、文献、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