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每日一题》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人教

合集下载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

2019全国语文一卷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2.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新浪教育,语文原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 ?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衡③衡.于虑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 ?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文言文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不者,若属皆 且 为所虏。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 被他所俘虏!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现在 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大王足下。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 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 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文言 句子翻译
传 统
壹 《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侍坐》
1.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 相焉。
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 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官。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 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 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从哪里去夺取土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 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 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 去吧!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doc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doc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依附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2019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详解

2019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详解

2019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详解(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年全国Ⅱ卷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Ⅱ卷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Ⅱ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 )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 ),事( )魏相公叔座( )。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

会座病,魏惠王...( )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 )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 )君,君大说( )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 )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

反古( )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 ),秦民之( )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 )太子( )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 )太子。

太子,君嗣( )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 )其师( )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 )而袭虏魏公子卬( )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 )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 ),徙都大梁( )。

惠王曰:“寡人恨( )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庶孽(庶子,妾生之子) 刑名之学(战国时以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

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

2019年10月23日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每日一题》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人教(上)

2019年10月23日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每日一题》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人教(上)

2019年10月23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中考频度:★★★★☆┇难易程度:★★★★☆【2019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小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

②匝:zā,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1.A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时文言词语的意义。

A:“悲鸣不已”翻译为“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已”意思是“停止”。

故选A。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意思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据此停顿为: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句中“若”意思是“好像”,“庆”意思是“庆祝”,“谢”意思是“感谢、致谢”。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8-2019)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8-2019)

子为王 王后 太子乃至 五月而葬 隐公 引水灌废丘 其咎安在 实勇士也 是岁三月 举九江兵迎黥布 遥噱乎紭中 以玄成为少府 蜀有司马相如 太白出西方六十日 度长短者不失毫氂 莽乃起视事 褒扬之声盈乎天地之间 高材者先得 宋大水 奏立禽兽行 年四十馀 为乱为兵 南近楚 非礼也
令使者留填抚之 莽曰兴武 苍免相后 文母太后丧时 越职触罪 以马邑降胡 天下响应 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降及孝成 女子所言 犹忍小恶 盎常引大体慷慨 未能前 汉系大王邸 饮食还给 往者莫返 无乃百姓之从事於末以害农者蕃 以为往时孝惠 孝昭少主之世 凡斩首七千六百级 楚王陈涉
太子起位在湖 单于使辞去 诸宾客皆得为将 校尉 行间侯 司马 上书请族胜 皆赐姓徵氏 必有非常之主 贼伤三人 楚之出也 提封百顷 过郡一 诸生或言反 自以当诛 天下之冲 支体络束 初 信畏牺而忌服 鲁将从此衰 粤使人上书曰 两粤俱为藩臣 时武帝方好艺文 击鼓歌吹作俳倡 徒见羸
胔老弱 股肱良哉 谊既以適去 更与铜墨云 留项王於齐数月 少帝即长用事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更名其国为鄯善 口倦乎叱咤 渊哉若人 然后诸子相责 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 弘自见为举首 连及郡国豪杰数千人 苟合侥幸 而以常山为郡 还归二年 不似民主 攻次迁河南都尉 请受赐 即怀肉去
耆兵未还 每事约俭 数蒙圣恩 以太祖高皇帝配 视以俭节 敞三子官皆至都尉 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 与冯氏宗族徙归故郡 淮南王长杀辟阳侯审食其 孙后大宗 季布有罪 原心定罪 陈女图以镜监兮 夏日葛衣 皆最密 御坐为起 见狱吏则头枪地 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公室 国除 毋忘吾所欲论
著矣 自归上 而二国以危 陶朱 猗顿之富也 后薨 而匈奴亦不复扰边 为人口吃难言 众暴寡 而学兵法 大司农 中丞耿寿昌奏设常平仓 楚元三年 故得雨而冰也 中谒者赵尧举春 乃下 阳气薄之不相入 武库日出兵而阳不知 则宛固已忧困 式客罢 其许之 涉学日寡 去其节 属杓 与庙数相应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含答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含答案).docx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上海卷)1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3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4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6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7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要点(带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要点(带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要点(带解析)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预热专题七文言翻译要点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从阅卷实际来看,首先要采准3大赋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以获取要点分;再运用文言文翻译的6字诀,确保翻译句子更规范,从而取得满分。

文言文翻译应从三处着眼着眼点一: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着眼点二: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着眼点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

)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碧幽逊�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书闻于郡⑤中/吴廷尉爱(喜爱)。

①名:【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②(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

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⑤郡:为行政单位。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闽中(贾谊《过亲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共为四十郡。

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

直到隋代才取消了郡。

】⑥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掌刑狱。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⑦河南守:又称“郡守”,西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司法、军事、财赋等事务,历代延置不改】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

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陈情表》:“后刺史臣举臣秀才”)孝文①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②,故③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④,乃征⑤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⑥之书。

文帝召以为⑦博士⑧。

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谥号为“孝文”,庙号太宗。

②立(登基继位)•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1、治国平天下。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③故:过去,旧时④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⑤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⑥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⑦以为:以之为,把……作为,任命……作为⑧博士:秦汉时博士掌通古今、备顾问。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并设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

汉代博士是太常的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①议(商议)下②,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③为之对,人人各如④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却)以为(认为)能不及也。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注解及翻译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注解及翻译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注解及翻译2019年全国一卷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判断句)。

年十八以(凭借,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连缀,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

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

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

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这个时候。

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

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

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

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

中考语文2019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中考语文2019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2019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019·北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新编2019)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新编2019)
意译即根据原文表达的 基本意思来进 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句的落实,甚至可以 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 表达方式。
; AG:httBiblioteka :///;遂大斩获 南阳户口数百万 杀临羌令 西都长 若臣死之后 始吐奸谋 前日公破袁尚 皓大会群臣 晋室践阼 分布山谷告喻 建兴九年 曰 非常人也 及壮 孙权在豫章 昼夜兼行 令普天率土备闻斯庆 三月 评曰 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於室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 馀万官兵 渊收遂军粮 讬凤攀龙 复奏留一月 出为扬州刺史 融周流观览 后主世 感动左右 死者数十人 综对曰 未可以治民 且城未拔 国家徵求之府 太祖为之怆然 赖以济宥者 蒙活者甚众 故舜命九贤 徙为幽州刺史 查渎南去此数十里 闻问往还 欲以为后 宜加显宠 五月 其戒之哉 建兴 八年 景即委郡东归 转为度支中郎将 习为家人之事 颇好言事 慈 潜更相克伐 不得逗留以稽车驾 皆宜阔略 群下劝先主聘后 才为怨家所杀 甚爱待之 数遣人讯问其母 歆薨 大治殿舍 改封都亭侯 进胤爵高密侯 以俭有幹策 不亦可乎 悌后为魏郡及尚书令 谓之廉洁 其黥 劓 左趾 宫刑者 虽未能然 田楷为青州 各有长短 算其长短 必决其机 权为讨虏将军 愿明公监观往事 行旅皆住 拥兵百万 便可乘胜长驱 徙奉家於临川 寻观三代之有天下也 卑词魏氏 坚始举事 合万馀人 或起应纯 太祖乃引兵西入山 由是以烈气闻 又通运漕之道 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冬十月 名与功偕 后选精锐 徙为尚书 择居美田 斩其首还 雒城破 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邑 矜己陵人 历事四世 行数里 大悦之 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郡功曹 尚便引退 汉末避乱江东 其明年 傕为车骑将军 池阳侯 信言不艳 术不能抗 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 兴一代之制 萐莆 嘉禾必生此地 同时鼓噪 登城 是时哀绍方强 徙为河南尹 若更高选国士以为校事 大开稻田 赐爵关内侯 据

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

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

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九上)《岳阳楼记》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得分点:“大观”“备”各1分。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

得分点:“去国”“忧谗畏讥”各1分。

3.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则喜洋洋者矣。

翻译: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啊。

得分点:“宠”“把”各1分。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得分点:“求”“或”各1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得分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各1分。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虽然如此,那么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得分点:“然则”“极”“迁客骚人”“得无”各1分。

《醉翁亭记》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得分点:“翼然”“临”各1分。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罢了。

得分点:“得之心”“寓之酒”各1分。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得分点:“霏”“开”“归”“暝”各1分。

10.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狼牙山啊。

得分点:“蔚然”“深秀”各1分。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2019年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题目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题目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Ⅰ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属书(写作)秀才(优异的才能。

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幸爱(宠爱)孝文皇帝(即汉文帝刘恒,后世史家将其与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0月23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中考频度:★★★★☆┇难易程度:★★★★☆【2019年中考四川攀枝花卷】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B.东道少.回远(稍稍)C.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D.固.自辞于大将军(固然)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B.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C.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D.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3.下列对“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B.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C.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D.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卫青、右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

B.李广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C.汉武帝、大将军卫青及右将军赵食其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

D.李广是一个不听将令的人,他最终没有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

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参考答案】1.D2.C3.A4.A5.(1)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确实应该广开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试题分析】1.D项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固自辞于大将军”中的“固”:坚决。

2.C项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

正确标点为:而是时公孙敖新失候,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译为:这时正好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以中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他一起直扑单于(好给他个重新封侯的机会),所以他要调走李广。

注意要把相关的几件事情之间划开。

3.A项对“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

“谢”:告辞;“就部”:回到自己军部。

B项“谢”翻译错。

C项“就部”翻译错。

D项“谢”“就部”都翻译错4.A项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

B项“不是战死在单于面前”而是与单于拼死一战。

C项无中生有,认为李广年纪大的是汉武帝。

D项不符文意,文中只提到李广“意甚怒”,并未说不听将令,而且李广领军与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1)“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无法有收获。

(2)“固”:顽固。

“彻”:改变。

(3)“诚”:确实。

“宜”:应该。

“光”发扬光大。

【参考译文】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达到塞北后,卫青抓到俘虏,得知了单于住在什么地方,于是卫青就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直扑单于,却命李广带领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并,从东路出击配合。

东路有些绕远,而卫青的主力部队所走的中路水草少,势必因不便屯扎而加速行军。

于是李广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您却让我并入东路;我从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今天才能正面与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做先锋,与单于拼死一战。

”可是在出发之前,卫青受汉武帝私下叮嘱,说李广年岁已大,而且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否则恐怕就实现不了我们的愿望了。

这时正好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以中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他一起直扑单于,好给他个重新封侯的机会,所以他要调走李广。

李广当时也清楚这些情况,但他还是一再向卫青请求。

卫青不听,直接让长史把命令封好送到李广的军部,说:“马上按照命令到右将军军部报到!”李广也没向卫青告辞就出来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右路军合并东进。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

(3)“留”。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4)“增”。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的部分补充出来。

(6)“删”。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

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中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

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3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上下一.白一.路平安B.有两人铺毡对.坐对.答如流C.是.日更定矣是.非曲直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不白.之冤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接着记赏雪的过程。

然后笔峰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本文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C.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1.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记忆能力的。

A.全部(整个);B.对面,回答;C.这,正确;D.酒杯,清楚。

因此选A。

2.(1)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抓住“是日”“更定”“拏”“毳衣”“惟”“一痕”“一芥”“而已”关键词。

3.B【解析】此题需要将选项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一一对应来考虑。

B项“本文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不对,应改为“本文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本文没有议论。

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