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d87937147c1cfad6185fa771.png)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比例下降或上升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如下图所示:r①a调整席投邂日披投资方序费产价值乂原持股比例②1①V②调整-投资及韶存收益(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②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③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
注会《会计》高频考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注会《会计》高频考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20cf3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6.png)
注会《会计》高频考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注会《会计》高频考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这个知识点是注会《会计》考试中的重点之一。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注会《会计》高频考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内容导航】1.个别报表2.合并报表【所属章节】本知识点属于《会计》科目第八章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的内容【高频考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个别财务报表关键点: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视同取得投资时点即采用权益法核算,即对剩余持股比例投资追溯调整,将其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1)处置部分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差额)(2)剩余部分追溯调整①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②投资后的追溯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提示】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时,应自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中扣除已发放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份额。
2.合并财务报表母公司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ca122226fff705cd170ade.png)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如:10%(原持股比例)+15%(新增股份)=25%即:当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转为→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时:(1)原持股比例部分第一:对在原投资时点账面价值的调整-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第二:原投资时点至新增投资时点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录同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按15%的比例计算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调整分录可能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营业外收入(可能要冲减原投资部分商誉后的差额)或者:将原投资比例部分调整的留存收益冲回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注意: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也就是10%和15%两次确认时产生的商誉、调整的留存收益及产生的营业外收入要综合考虑,可分以下情况:情形10%比例(原投资)15%(新增投资)处理情形一账面余额>公允价值=商誉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商誉不需作特殊考虑,对新增投资部分的差额无影响,均不做会计分录。
第34讲_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2
![第34讲_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2](https://img.taocdn.com/s3/m/d97acf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9.png)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例如:60%-40%=20%)【教材例7—17】20X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投资当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商誉100万元。
20X7年1月1日至20X8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75万元,其中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50万元,持有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
20X9年1月8日,甲公司转让乙公司60%的股权,收取现金480万元存入银行,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的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
20X9年1月8日,即甲公司丧失对乙公司的控制权日,乙公司剩余4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万元。
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机假定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并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在其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分别如下:(1)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①确认部分股权处置收益借:银行存款48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6000000X60%)3600000投资收益1200000②对剩余股权改按权益法核算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损益调整200000——其他综合收益100000贷:盈余公积20000(500000×40%×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0000(500000X40%X90%)其他综合收益100000(250000X40%)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投资成本24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2400000经上述调整后,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600×40%+30)<.【归纳】“控制”-“处置投资”=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个别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资单位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假定增加)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2.合并财务报表(1)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详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8e23d44693daef5ef73d49.png)
2000年1月5日,"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2000年1月5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35%,因此,应将原持股比例10%部分确认的"损益调整"明细账和"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的金额转入"投资成本"明细账。
[例题7]:A企业于2001年4月1日以4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1年5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10万元。2000年12月31日B公司净资产为4000万元,B公司2001年5月1日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1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除上述事项外,B公司2001年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动。2002年1月1日A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股票200万股,实际支付价款850万元(含支付的相关费用1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提取盈余公积30万元。2002年B公司接受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10万元。2003年B公司发生亏损50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A企业对B公司无额外责任。
张志凤讲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P88 例18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
【会计知识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会计知识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399c3ddaef5ef7bb0d3c7c.png)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例题】成本法转权益法(2)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合并财务报表应确认投资收益=(480+320)-[(500+75)+100]+25=150(万元)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如下调整:①对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320贷:长期股权投资270投资收益50②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损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借:投资收益45贷:盈余公积3[50×(1-40%)×10%]未分配利润27[50×(1-40%)×90%]其他综合收益 15[25×(1-40%)]【解释1】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损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20×7年至20×8年20×9年1月8日个别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30贷:盈余公积2(50×40%×10%)利润分配 18(50×40%×90%)其他综合收益10(25×40%)借:银行存款480贷:长期股权投资360(600×60%)投资收益120合并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75贷:盈余公积 5(50×100%×10%)未分配利润45(50×100%×90%)其他综合收益25(25×100%)借:银行存款480贷:长期股权投资405[(600+75)×60%]投资收益75③转出与原股权投资有关的其他综合收益25万元:借:其他综合收益25贷:盈余公积 2.5未分配利润22.5【例题•单选题】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20×6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8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
20×6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期间,乙公司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50万元(未分配现金股利),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资产(债务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上升20万元,除上述外,乙公司无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d1255d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d.png)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摘要:一、引言二、合并报表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三、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调整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调整3.其他综合收益的调整4.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调整5.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调整四、案例分析1.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2.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常见的核算方法。
当企业需要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分录。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
二、合并报表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1.成本法:是指投资单位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支付的对价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进行投资收益的确认。
2.权益法:是指投资单位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变动和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调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收益。
三、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调整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根据权益法的核算要求,需要将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账面价值调整至初始投资成本。
调整的金额为初始投资成本减去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
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调整按照权益法,投资单位需要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调整的金额为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3.其他综合收益的调整在权益法下,投资单位需要将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按照投资比例调整至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调整的金额为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乘以投资比例。
4.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调整根据权益法,投资单位需要将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照投资比例调整至投资单位的净利润。
调整的金额为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乘以投资比例。
5.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调整在权益法下,投资单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8dda98e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9.png)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实用版】目录1.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概述2.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原因3.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具体操作步骤4.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实例5.总结正文一、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概述在企业进行合并报表时,通常会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需要将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分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二、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原因企业可能会出于以下原因需要将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成本法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成本法主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支出,而忽略了企业的收益情况。
因此,在实际经营中,成本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2.权益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权益法主要关注企业的净资产变动,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
因此,在实际经营中,权益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认转换原因。
企业需要确认是否需要将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2.计算调整金额。
企业需要计算转换为权益法所需要调整的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
企业需要根据调整金额编制调整分录。
4.调整财务报表。
企业需要根据调整分录调整财务报表。
四、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实例以下是一个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实例:借:投资收益 1000 元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 元五、总结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是一种常见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转换,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成本法转换权益法
![成本法转换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0f1f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f.png)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化
如果被投资单位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筹集资金,转换后企 业需要按照持股比例确认相应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可能 导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加或减少。
06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案例解析
案例背景介绍
转换的影响
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增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 益等方面的变动。这些影响需要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充分披露和解释。
建议与展望
逐步推进转换工作
考虑到转换工作的复杂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建 议企业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转换工作,确保转 换过程的平稳过渡。
关注监管政策变化
特点
成本法核算简便,但无法反映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所有 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权益法定义及特点
定义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计价的 方法。该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 变动而调整。
特点
权益法能够反映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但核算 相对复杂。
80%
财务指标变化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不同 ,因此转换后企业的财务指标, 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可能 发生变化。
对企业经营成果影响
利润变化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后,企业 需要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 利润或净亏损中归属于本企业 的部分,可能导致利润的增加 或减少。
投资收益变化
转换后,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 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成果直接 相关,因此投资收益的金额和 波动性可能发生变化。
案例公司
本案例涉及的公司为A公司和B公司。
会计经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会计经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a8060231126edb6f1a10d5.png)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1)计算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假定再次投资交易日和原投资交易日不属于一个会计年度,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①若综合结果为正商誉,则无需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②若两次交易分别为正商誉和负商誉,但综合结果为负商誉
③若两次投资均为负商誉
(2)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
关键点:为使全部投资按再次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则应将原投资持股比例部分调整到再次投资交易日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x原持股比例)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被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cd7cbf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b.png)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
成本法是会计核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投资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而不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然而,当持有的股份足以影响被投资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时,投资者需要使用权益法来处理这些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将其成本法投资转换为权益法投资,以反映其对被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
这种转换需要调整会计记录中的一些分录,以确保正确地反映权益法投资的价值。
2. 转换成本法为权益法的分录
当投资者将成本法投资转换为权益法投资时,需要进行以下分录:(1)取消资产账户
在成本法中,投资作为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需要取消该账户。
分录如下:
资产账户借股票投资 100,000
股票投资成本贷资产账户 100,000
(2)增加权益账户
在权益法中,投资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因此需要增加该账户。
分录如下:
所有者权益借股票投资 100,000
股票投资成本贷所有者权益 100,000
(3)调整投资收益
在成本法中,投资者只记录其所持股份的价值增长或减少。
而在权益法中,投资者需要记录其所持股份所产生的利润和亏损。
因此需
要进行以下分录:
投资收益借股票投资 20,000
股票投资成本贷投资收益 20,000
以上就是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分录的详细内容。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这些分录的调整,以确保正确记录投资的价值和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1152ce9ec3d5bbfd0a7418.png)
1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 对原成本法下的
核算的初始投 资成本 。 对新增投资按照所付对
个梳 理.
企业的影响加强或者减弱, 从而核算方法从权 投资, 按照其确定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益法
益法转为成本法或者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
关键词: 权益法; 成本法; 转换 中图分类号:2 文献标识码: F3 A
嬲 | f 盱● 麟
种情况处理:
1000 1%= 500 3000x2 1600元 ( 0 2 8年 度 为 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 00 0 0 50 00元 ( 公允价值
税筹划 , 轻税 负, 减 提高个人 劳务收入 。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 尽的义务, 而
的行为。
[】 5 王婷婷, 何丽梅 . 年终 奖发放 纳税筹 划
会 2 0. . ( 作者单位 : 南通紫琅职 业技术学院) 分析 … . 计 师 ,0 7 1
四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年 1 01 0月号下( 总第 4 7期) 2
被投 资企业 同甘共苦的原则 , 需要对初始 资单位权益 的变动进行确认 ;4 调整确认 公允价值的变 动相对 于原持股 比例部分 。 不仅 ()对 分两
定 月 工 薪 收入 的发 放 区 间和 对 应 的税 率 : 合 理 合 法 的 纳 税 筹 划 也 是 每 一 个 公 民的 主要参考文献 :
范围和核算思路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
1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两种情况。() 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 、 1
成本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 由于投资企业追加投资使得持股比例上升可 净资产公允价值,前者大于后者的不作调整; 制或者 不具有控 制 、 同控制 、 共 重大影 响两 种 能导致对被投资企业原来 不具有控 制、 同控 前 者小于后者, 共 根据其差额分别调增长 期股权 极端情况 ; 法适用 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 制、 权益 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两种中间情况。 变为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2 由 () 对新取得投资, 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取得 无论哪种方法, 整个核算过程中都需先确 于投资企业处置投资持股 比例下降可能导致 该部分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 定其成本再进行后续计量。 同的是成本法在 对被投资企业原来具有控制的投资变为具有 公允价值, 不 前者大于后者不作调整; 前者小于 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以后, 遵循保守确定收益原 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投资 后者, 根据其差额分别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 则, 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2核算的基本原则。 、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面价值和当期损益。 才按照持股 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后续计量与被 属于会计政策的变化,按照追溯法进行调整: 3 将原成本法下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权 ,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无关, 处理过程简 () 1重新确认初始投资成本;2对初始投资成 益的变动进行确认 。 ( )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追加 单; 权益法在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以后, 体现与 本进行调整 ;3 ()将原成本法下未确认的被投 投资 的交 易 日之 间被投 资单位可辨 认净 资产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a86b99efe009581b6bd9eb37.png)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在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情况。
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器厂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的影响。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
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重大影响通常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或是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等。
【会计知识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会计知识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b8c5a20242a8956bece4f4.png)
未分配利润(250 000×90%)225 000从以上①②③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投资收益120+①50-②45+③0=125(万元)。
【解题技巧】设第二笔分录“投资收益”科目的调整数为X,则:20×9年个别财务报表投资收益120万元+合并报表调整数(50万元+X+0)=合并财务报表投资收益125万元,计算出X=-45万元借:投资收益 450 000贷:盈余公积[(500 000×60% )×10%]30 000未分配利润 [(500 000×60% )×90%]270 000其他综合收益(250 000×60% )150 000【补充】【教材例7-17】若修改为:持有的债务工具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
其他条件不变。
则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如下: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80+320)-可辨认净资产(500+75)×100%-归属于甲公司的商誉100+25=150(万元)。
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如下调整:①对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 3 2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6 750 000×40%)2 700 000投资收益 500 000②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借:投资收益450 000(750 000×60%)贷:盈余公积30 000(500 000×60%×10%)未分配利润 270 000(500 000×60%×90%)其他综合收益150 000(250 000×60%)③由于与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为其持有的其他债权投资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在子公司终止确认时该其他综合收益应转入当期损益:借:其他综合收益 250 000贷:投资收益 250 000从以上①②③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投资收益120万元+①50-②45+③25=150(万元)。
成本法转权益法分红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分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343d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a.png)
成本法转权益法分红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分红的会计处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考虑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成本法是在投资时按投资成本计价,除非有追加或收回投资,否则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而权益法则是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然而,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追溯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这通常涉及到对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转换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并根据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其次,我们需要调整留存收益。
这涉及到将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转换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中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转入“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最后,我们需要调整投资收益。
这涉及到将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转换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中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进行比较,以确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总的来说,成本法转权益法分红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对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转换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并根据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同时,还需要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等相关科目。
这一过程需要仔细核算和精确计算,以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5f34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d.png)
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处理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们在合并报表中的应用会有一些不同。
首先,成本法是一种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适用于当一个公司拥有另一个公司少于50%的股权时。
在成本法下,母公司按照投资成本记录对子公司的投资,而不考虑子公司的净资产变动。
在合并报表中,母公司将其投资成本与子公司的净资产合并,形成合并报表。
然而,成本法下的合并报表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子公司的净资产变动对母公司的影响。
相比之下,权益法适用于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超过50%的股权的情况。
在权益法下,母公司按照持有的股权比例记录对子公司的投资,并将子公司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比例纳入合并报表中。
这种方法更好地反映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影响,因为母公司实际上可以对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一个公司在不同时间采用了成本法和权益法对同一家子公司进行投资,那么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成本法下记录的投资转换为权益法下的投
资,以确保合并报表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影响。
总的来说,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不同的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们在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以确保合并报表能够准确地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9d71c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6.png)
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
当公司进行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时,首先要明确转换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根据相关财务报表转换的折旧法和收益法的条件来确定成本法的估值水平。
然后,在转换前后的账务凭证项目之间发起额外的账务凭证,将转换后的估值水平计入账务凭证中,以体现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这些账务凭证可能包括:债权减值准备金、股权减值准备金、资产减值准备金及其他减值准备金;重组准备金等。
最后,根据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财务会计规则,在财务报表中将此类变动显示出来,其中可能包括资产、减值准备金及对应的负债项目的变动、现金流量表的变动等,完成会计处理。
【会计知识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会计知识点】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0084b70975f46527d3e1f4.png)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例如:60%-40%=20%)(一)因处置投资导致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对合营企业投资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下降,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是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对合营企业投资)的,投资企业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1.个别财务报表(1)处置部分的会计处理在投资企业的个别财务报表中,首先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2)剩余部分的会计处理①在终止确认处置部分的基础上,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例题】2×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48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 000万元。
2×18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期间,乙公司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5 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400万元,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上升2 000万元。
2×20年1月1日至2×20年3月31日期间,乙公司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1 000万元。
除上述外,乙公司无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
2×20年4月1日,甲公司转让所持有乙公司40%的股权,取得转让款项40 000万元;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剩余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
转让后,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
【板书】【例题分析】甲公司转让所持有乙公司40%的股权借:银行存款4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48 000×40%/60%)32 000投资收益 8 000剩余部分的会计处理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6 000万元(48 000×20%/60%)>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2 000万元(60 000×20%),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1)计算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假定再次投资交易日和原投资交易日不属于一个会计年度,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①若综合结果为正商誉,则无需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②若两次交易分别为正商誉和负商誉,但综合结果为负商誉
③若两次投资均为负商誉
(2)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
关键点:为使全部投资按再次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则应将原投资持股比例部分调整到再次投资交易日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原持股比例)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的变动×原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原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个别财务报表
关键点: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从取得投资时点采用权益法核算,即对剩余持股比例投资追溯调整,将其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①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②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1>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
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2>投资后的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的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提示】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份额。
(2)合并财务报表
关键点:因控制权发生改变(由原控制转为不再控制),在合并报表中剩余投资要重新计量,即将投资全部出售(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再将剩余部分投资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虽然丧失控制权的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投资企业有其他子公司,则仍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丧失控制权的被投资单位的会计处理与其个别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不同,在合并财务报表
中需作出调整。
①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公允价值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②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1)将剩余股权投资由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调整到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其调整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投资收益”,或做相反分录。
2)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其调整分录为:借“投资收益”,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或做相反分录。
3)将原投资有关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其调整分录为:借记“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或做相反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