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成像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心脏大血管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心脏大血管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心脏大血管是人体重要的血液运输通道,它们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诊断心脏大血管的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以下对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检查心脏壁运动、心室大小和瓣膜功能等情况。

超声心动图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不同方向的X射线扫描来获取心脏和大血管的立体图像。

CT可以准确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瘤等病变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内腔的情况,有助于评估血管狭窄和阻塞的程度。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信号,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MRI可以清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对心脏肌肉和心包等软组织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MRI在心室肥厚、心肌炎症、心包疾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上是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帮助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临床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更好地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继续介绍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详细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浅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浅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正 常
MRA对缺血性血管病变 的诊断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创性检出动脉瘤
脑外伤后3天,头 颅MR平扫描,并 行头颅MRA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分析TOF图像注意事项: 1.MRA显示血管光滑,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2.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 血管狭窄的假象(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 来看,TOF法MRA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 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3.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 脉瘤。 4.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进一步的安排: 1.完善技术学习,我科技术员经过2轮系统的操作培 训,完全可以完成MRA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 2.我科加强相关检查前准备、完成病人的筛选,检查 技术总结与规范,加强报告诊断的规范。 3.加大向临床宣传MRA的优越性,特别是其操作简单、 无辐射、无创等优点;当然也应该向临床介绍其局限 性,协助临床合理的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是利用MR成像技术 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的方法。 一般分为: 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y TOF);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 对比增强MRA(CE-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由于以下几点的发展,使得非对比增强磁共 振血管成像技术重新焕发青春。 1.文献报道使用钆对比剂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即肾 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特别是对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 2.磁共振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如并行采集技术,它可以显 著减低采集时间; 3.昂贵的对比剂,直接导致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 术的迅猛发展。

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

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

RESEARCH WORK引言大脑深部静脉具有复杂的先天变异和不对称解剖等特点[1-2],其位置较深,血管管径纤细,走形蜿蜒迂曲。

加之常见栓塞、血管破裂出血[3-6],同时也是手术入路,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受损。

为此,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其解剖结构,进而了解血管的数目、管径大小及走行方向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用于评估大脑深静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脑CT静脉成像技术(CT Venography,CTV)、脑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 Venography,MRV)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

但DSA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有一定的要求,存在手术并发症,且检查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7]。

而多层螺旋CT,乃至双源CT技术仍无法避免X线带来的辐射损伤以及碘对比剂所致的过敏风险[7]。

而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无辐射、无创性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2D时间飞越磁共振静脉成像(2D-time of flight-MR venography,2D-TOF-MRV)、3D相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刘小艳1,王骏2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通 2260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 要] 目的 评估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技术对大脑深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对比、分析不同大脑深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差异。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损害着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然而,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一、成像方法为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技术提供了多种成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 X射线成像:X射线是最早被使用于成像技术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人体进行X射线透视或摄影,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和血管的形态,并发现异常变化。

2.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且低风险的成像方法,适用于对心脏功能和血流进行评估。

通过超声波探头产生高频声波并接收反射信号,医生可以获取心脏和血管的实时图像。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心脏肌肉、血管和周围组织进行详细评估。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使用X射线源和旋转探测器,可以快速获取横截面图像。

它在心血管影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等情况。

二、心血管疾病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为心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以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1.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通过将显影剂注入冠脉来观察冠脉情况的方法。

X射线透视下,医生可以检查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堵塞或狭窄等异常情况。

2.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心血管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充盈情况和运动能力等指标,以帮助诊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梗死等。

3. 功能性核医学检查:功能性核医学检查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可以评估心肌灌注、代谢和神经调节等功能。

4. 血管成像技术: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直接观察到血管内腔的情况,评估血管壁的异常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窄以及迂曲多变的血管
3D TOF的缺点:
血流不够快时,可在流出层块远端之前产生饱 和,因此不适合慢血流成像,也不适于大范围血管成 像
3D TOF
TONE技术:
TONE(Tilted optimized nonselective excitation)技术也称“ramp pulse’技术,在血 流穿过成像容积过程中逐渐增大序列的翻转角
SLINKY
SLINKY的特点:
因此穿过整个层块的层面之间的血流依赖性信号强 度均一化了,就去除了血管内的信号强度波动
最终解决了MOTSA的SBA伪影和血管截断问题 SLINKY图像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力和对比噪声
MOTSA
MOTSA的缺点
MOTSA的层块相接处有一条穿过血管的暗线,即层 块边缘伪影(SBA)
层块需要重叠,以减少SBA,因此成像时间较长 MOTSA采用TONE射频激励以补偿层块边缘处的流动
信号饱和,但是仅能部分校正层块边缘伪影
MOTSA
SLINKY
SLINKY的采集方式: SLINKY是在MOTS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使用多个薄
TOF
影响TOF血管对比的成像参数:
–重复时间TR –翻转角FA –回波时间TE –成像容积大小 –像素大小 –层面方向 (当血流垂直于层面时,血流与静态组
织之间的对比最大)
TOF
TOF血管成像的方法:
–三维单层块采集(3D TOF)
–二维单层面采集(2D TOF )
–多个重叠薄层块采集(multiple verlapped thin
TOF
TOF血管成像的机理:采用“流动相关增 强”
( enhancement) 机制
flow-related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二、成像参数对MR 图像质量的影响
(一)组织固有参数 被检区域内组织的固有参数会影响信号强度,从而影响MR 图 像质量。组织质子密度高,产生的信号强,SNR 高,如脑组织、 软组织等;组织质子密度低,产生的信号弱,SNR 低,如致密骨、 肺等组织。具有短T1 的组织和长T2 的组织,因其在不同的加权像 上信号强度较高,而所获得的SNR也较高。
层面越厚,产生的信号越多,SNR 越高。但 三)TR、TE、翻转角
1.TR TR 是一个决定信号强度的因素。
2.TE TE 决定着读出信号前横向磁化的衰减量。
3.翻转角 翻转角控制着M0 转换为MXY 的量, 并在接收线圈内感应出信号。
FOV:为成像平面覆盖的几何尺寸,像素矩阵决定了所 选FOV 内分割成的像素的数目。FOV 一定时,像素矩阵 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矩阵一定时,FOV 越小,空间 分辨率越高。层面厚度越薄,空间分辨率越高;层面越厚, 空间分辨率越低。
(四)均匀度
均匀度:是指图像上均匀物质信号强度偏差。 偏差越大,则均匀度越低。
(四)信号激发次数
信号激励次数(NEX)也称平均次数(NSA)。 SNR 与NEX1/2成正比,增加NEX 可以降低噪声 对图像的影响,提高图像的SNR。
(五)接收带宽
接收带宽(bandwidth):是指读出梯度采集频率 的范围。窄的带宽可使接收到的噪声量相对减少, SNR 提高。
(六)线圈类型
射频线圈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对SNR 也会有影响。 射频线圈的功能之一是采集信号,信号受噪声干 扰的程度与线圈包含的组织容积有关,而线圈的 敏感容积取决于线圈的大小和形状。
第七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具有无创伤性、操作 简便、成像时间短、无需对比剂等特点。 MRA 可同时显示动脉与静脉,也可分期显 示各期血管像。

各种血管造影成像区别

各种血管造影成像区别

三种常用血管影像学检查的简介1、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MR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与CT及常规放射学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它不需要使用对比剂,流体的流动即是MRI成像固有的是生理对比剂。

流体在MRI影像上的表现取决于其组织的特征,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方向、流动方式及所使用的序列参数。

常用的MRA方法有时间飞越(time of flight,TOF)法和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法。

三维TOF法主要优点是信号丢失少,空间分辨率高,采集时间短暂,它善于查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二维TOF法可用于大容积的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漫流血管;三维PC法可用于分析可疑病变的细节,检查流量与方向;二维PC法可用于显示需极短时间成像的病变,如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

2、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像重组技术,可立体地显示血管造影。

主要用于:头颈血管、肾动脉、肺动脉、肢体血管等。

对中小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均可显示。

CTA所得信息丰富,无需插管,无创伤,只需静脉注射对比剂即可检查;因此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检查方法。

CTA 应用容积再现技术可获得血管与邻近组织的同时立体显影。

仿真血管内镜可以清楚显示血管腔,可用于主动脉夹层和肾动脉狭窄等。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得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根据将对比剂注入动脉或者静脉而分成动脉DSA(intra-arterial DSA,IADSA)和静脉DSA(intravenous DSA,IVDSA)。

由于IADSA 血管成像比较清楚,对比剂用量较少,是目前主要选用的办法。

DSA适用于心脏大血管的检查。

对心内解剖结果异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和分支狭窄以及主动脉发育异常等显示清楚。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3D-TOF MRA是针对整个容积进行激发和采集,一般 也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优势: 高的空间分辨率,原始图像可以厚度小于1mm,高的信噪 比; 体素较小,流动失相位较轻; 对快速和相对中等的血流速度敏感; 多块的重叠扫描可以扩大扫描范围。 缺点: 容积内血流饱和较明显,不利于慢血流的显示;多层薄快 较单层厚块效果好;对显示静脉没有可靠性; 抑制背景组织的效果较差; 扫描时间长。
.
22
造影剂增强MRA(CE-MRA)
原理: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血液T1值以形成血液 与邻近组织之间明显的对比度进而使血管结构得以清 晰显示;
与非造影剂增强MRA相比,CE-MRA可以更清晰地 反映血管腔的真实的解剖形态而较少受血流状态的影 响;
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血管影像勘与DSA相媲美,但 CE-MRA相对无创、可同时显示更多的血管结构;
.
11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TOF MRA常规用于头、颈部及下肢。 2D-TOF的应用范围:
示范颈动脉分叉; 评估颅底动脉底闭塞情况; 盆腔和四肢血管的成像; 皮层静脉的分布; 评估颅内静脉的血栓情况。 3D TOF的应用范围: 评估颈动脉的闭塞性疾病; 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显示颅内的动脉瘤; 腹部血管畸形显像。
临床应用最多的是TOF技术及CE-MRA技术,结合我科实际, 也是我科重点推广的检查技术。
.
3
1、Phase Contrast
MRA成像原理
PC是GRE序列,利用血流速度不同引起的相位改变来区分流动和静 止的质子。
0
•PC利用双极梯度采集图像 0
0
0
0
0
+++++

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优势比较

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优势比较

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优势比较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准确的诊断方法。

本文对比了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两种影像学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优势。

CT血管造影能够提供立体的血管图像,适用于急性血管病变的诊断;磁共振血管成像无辐射,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能力,适用于慢性血管病变的评估。

通过比较,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心脑血管疾病一、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和方法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它们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CT血管造影基于X射线的成像原理,通过快速而连续的螺旋扫描,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立体血管图像。

在扫描前,对于心率较高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片可以用于控制心率,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有效管电流、层厚准直和螺距等。

增强扫描时使用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通过注射速度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血管对比效果。

以使用Siemens 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为例,扫描范围通常从气管分叉下1cm到心脏隔面下1cm。

最后,利用图像重建和后处理技术,如曲面重组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再现法,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利用磁共振的原理进行成像,不涉及辐射。

它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能力,适用于慢性血管病变的评估。

扫描时使用强磁场和脉冲序列,通过控制磁场和脉冲参数,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结构的信号。

与CT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如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特征。

综上所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两种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技术。

CT血管造影适用于急性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和立体图像的优势;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适用于慢性血管病变的评估,具有无辐射和对软组织的良好分辨能力等优势。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性和图像的直观清晰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近年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发展迅速,可供选择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有多种,充分理解MRA技术的原理及其特性,有利于日常工作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技术。

目前比较常用的普通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方法有时间飞跃法(time-of-flight,TOF)、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以及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法(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 MRA)。

在MRA 中起重要作用的流动效应有二种: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二者均可区分流动血液和静止组织。

CE-MRA则是利用了对比剂作用,改变血液的弛豫时间下面就几种技术作一简单的分析和比较,希望对我们临床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方法有帮助。

一、时间飞越法(TOF)MRA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采用"流动相关增强"机制,是最广泛采用的MRA方法。

TOF血管成像使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度回波序列。

由于TR 短,静态组织没有充分弛豫就接受下一个脉冲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开始没有接受脉冲激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内时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

TOF MRA的对比极大地依赖于血管进入的角度,所以在用TOF法进行血管成像时扫描层面一般要垂直于血管走行。

另外,在TOF血管成像中,通过在成像区域远端或近端放置预饱和带,去除来自某一个方向的血流信号,因而可以选择性地对动脉或静脉成像。

目前已有效地应用于身体各部位的TOF技术有多种,并且各具特色。

1. 三维(3D)单容积采集TOF法MRA3D TOF同时激励一个容积,这种容积通常3~8cm厚,含有几十个薄层面。

3D TOF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采集薄层,可薄于1mm,最终产生很高分辨率的投影。

股骨头微血管影像观察方法

股骨头微血管影像观察方法

股骨头微血管影像观察是一种用于评估股骨头血供情况的方法,常用于骨科医学和研
究领域。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股骨头微血管影像观察方法:
1.X线血管造影:这是一种传统的观察股骨头血管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入一种特殊的造影剂,并使用X射线来观察该造影剂在股骨头微血管中的
流动情况。

这可以提供有关血管的结构和血流状态的信息。

2.CT血管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用于观察股
骨头血管。

它通过连续的X射线切片图像来生成三维血管图像,帮助医生评估血管造型、血流和血管病变情况。

3.MRI血管成像:磁共振成像(MRI)血管成像也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用于观察股骨头血管。

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图像。

对于股骨头微血管的
观察,动态增强MRI技术常被用于评估血流和血管解剖。

4.骨密度检测:虽然骨密度检测主要用于评估骨量和骨质疏松症,但也可以提供有关股骨头微血管供血情况的间接信息。

低骨密度可能与血供不足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股骨头微血管影像观察方法的选择与具体情况和医疗设备可用性有关。

具体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决定。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MOTSA
SLINKY
SLINKY的采集方式: SLINKY是在MOTS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使用多
个薄层块3D采集 S位LI方NK向Y沿以Z-间轴以隔连的续部kz的分方的式采kY集方,式但采在层集面,内相在
Nz×Ny/n×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一个层厚的空间 步幅移动采集 M中O在TNSzA×是N以y×连T续R的kz时和间连间续隔ky的,方沿式Z-采轴集以,大层约块一采个集层 块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slab acquisition, MOTSA) – 滑动间隔ky采集(sliding interleaved ky,SLINKY)
3D TOF
3D TOF的采集方式:同时采集1个层块(slab) 或1个容积(volume)
3D TOF
3D TOF的优点:
- 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较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 TE值较短,可减少失相位,能较准确地评价血管狭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 倪红艳 祁 吉
Outline
目前常用的几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时间飞越法(Time of Flight, TOF)MRA • 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 PC)MRA • 对比剂增强法(Contrast Enhanced MRA,
CE-MRA)
- MOTSA层块很薄,血液穿过它时很少饱和 - 可在大的血管成像范围内提供高对比和高分辨率
MOTSA
MOTSA的缺点
MOTSA的层块相接处有一条穿过血管的暗线,即 层块边缘伪影(SBA)
层块需要重叠,以减少SBA,因此成像时间较长 MOTSA采用TONE射频激励以补偿层块边缘处的
流动信号饱和,但是仅能部分校正层块边缘伪影

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成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血管成像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获取关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二、血管成像的原理血管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观察和记录。

常见的血管成像技术包括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超声血管成像以及光学显微镜成像等。

1. 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采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生成具有空间解剖信息的血管图像。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血管内的血液更加可见。

CT血管造影可以检测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疾病。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血管图像。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且无需使用放射线。

MRA可以检测血栓、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并可以评估血管的供血情况。

3. 超声血管成像超声血管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来观察血管内部的情况。

它可以实时观察血管的血流情况,检测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等病变。

超声血管成像无放射线,安全性较高。

4. 光学显微镜成像光学显微镜成像利用光的特性来观察血管。

它可以观察微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研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等。

光学显微镜成像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三、血管成像的应用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血管成像可以帮助检测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通过观察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堵塞、动脉瘤等异常,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血管畸形评估:血管成像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畸形的情况,如血管扩张、畸形血管网络等,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和治疗的可行性。

3.动脉硬化筛查:血管成像可以帮助筛查动脉硬化等疾病,通过观察动脉壁的厚度、斑块的形态等指标,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和风险。

4.血流动力学研究:血管成像可以用于研究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管壁的应力分布等,有助于了解血管功能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FFR与冠脉CT血管成像的比较分析研究

FFR与冠脉CT血管成像的比较分析研究

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要点一
技术挑战
FFR和冠脉CT血管成像技术在实际应 用中仍存在一定技术挑战,如误差、 假阳性率等。解决方案包括不断改进 算法、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质量控制 等。
要点二
临床应用挑战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FFR和冠脉CT血 管成像技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患者配合度、图像质量等。解决方 案包括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图像采集 和处理质量、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等 。
FFR(分数流储备)和冠脉CT血管成像是两种常用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但它们在准 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比较分析FFR与冠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劣,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优化 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假设
01
研究目的
02
研究假设
比较FFR与冠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经济 性。
安全性评估比较
FFR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需要插入导 管并注射造影剂,存在一定风险,如导 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
冠脉CT血管成像属于无创性检查,无需插入 导管,仅需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CT扫 描,安全性相对较高。
在安全性方面,冠脉CT血管成像具 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高风险患 者或无法接受有创检查的患者。
要点三
经济和政策挑战
FFR和冠脉CT血管成像技术的推广和 应用可能受到经济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推动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加强国 际合作和交流等。
THANK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冠脉CT的优缺点
• 多角度观察:冠脉CT可以提供多角度、多 平面的血管图像,有助于全面评估血管病 变。
冠脉CT的优缺点
辐射暴露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之相位对比成像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之相位对比成像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双极梯度 双极梯度 对流动编码
PC MRA
One 采集两组或几组不同相位的运动质子群的影像 数据; 数据; Two 选取一种适宜的演算方法对采集的相位进行减 静态组织减影后相位为零, 影,静态组织减影后相位为零,流动组织根据不 同速度具有不同的相位差值; 同速度具有不同的相位差值; Three 将相位差转变成像素强度显示在影像上。 将相位差转变成像素强度显示在影像上。
潍坊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23班 基础医学院 班 吕龙龙
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血管成像(PCA)
相位对比血管成像(phase 相位对比血管成像 contrast angiography,PCA) 是用磁化矢量的相位 相位 相位或相位 相位 差异作为信号强度以抑制 抑制背 差异 抑制 景信号、突出 突出血管的信号。 突出
A.双极梯度脉冲 B.静止自旋相位 C.稳定速度自旋相位
在双极梯度场方向自旋运动的质子将获得的相 位移位与相位角决定的自旋质子速度成比例。所 以,相位移位可用相位角ϕ表示
层面选择
相位编码: 相位编码:在激励脉冲结束后,在沿层面的Y轴方向加 一短时间的梯度磁场GY,由于不同Y坐标的自旋磁矩的 进动频率不一样,从而在磁场GY撤除后,磁矩的位相不 一样。依据位相的不同可以区分Y坐标。这称为相位编 码。
双极梯度
双极梯度脉冲是由大小和持续时间相等、 方向相反的两个叶组成,当应用双极梯度 第一叶时,静止和运动组织的质子群开始 累计相位。随即应用双极梯度第二叶,静 止组织自旋质子回旋并失去相位。然而, 运动组织自旋质子将移动某一距离而处在 不同位置。
A、应用双极流动编码 、 梯度 B、双极梯度场阳极应用时, 、双极梯度场阳极应用时, 静止自旋质子获得相位。 静止自旋质子获得相位。 双极梯度场阴极应用后, 双极梯度场阴极应用后, 静止自旋质子旋进并失去 获得的相位, 获得的相位,结果没有净 相位移位 C、双极梯度场阳极应用时, 、双极梯度场阳极应用时, 稳定速度自旋质子将获得 相位移位。 相位移位。双极梯度场阴 极应用后, 极应用后,尽管与一些自 旋质子回到最初相位关系, 旋质子回到最初相位关系, 但将发生净相位移位。 但将发生净相位移位。

第五节 MR血管成像技术

第五节  MR血管成像技术

第五节MR血管成像技术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已经成为MRI检查的常规技术之一,与DSA 相比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一般无需对比剂等优点。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成像方法包括时间飞跃(time of fly,TOF)法、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法和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ment MRA,CE-MRA)等三种,其中前二种方法不用对比剂而借助于血液流动特性来制造对比。

一、TOF法MRATOF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MRA技术,该技术基于血流的流入增强效应(详见第一章第十一节)。

临床上可采用二维或三维技术进行采集,下面以1.5 T扫描机为例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常用参数和应用。

(一)二维TOF MRA二维TOF MRA是指利用TOF技术进行连续的薄层采集(层厚一般为2~3 mm),然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

二维TOF MRA一般采用扰相GRE T1WI序列,在1.5 T的扫描机中,TR一般为20~30ms,选择最短的TE以减少流动失相位,选择角度较大的射频脉冲(一般为60︒左右)以增加背景组织的饱和,矩阵一般为256×160 ~ 256×192。

二维TOF MRA 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较短的TR和较大的反转角,因此背景组织信号抑制较好;(2)由于是单层采集,层面内血流的饱和现象较轻,有利于静脉慢血流的显示;(3)扫描速度较快,单层图像TA一般为3~5s。

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1)由于空间分辨力相对较低,体素较大,流动失相位较明显,特别是受湍流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相应的假象;(2)后处理重建的效果不如三维成像。

(二)三维TOF MRA与二维TOF MRA不同,三维TOF MRA不是针对单个层面进行射频激发和信号采集,而是针对整个容积进行激发和采集。

三维TOF MRA一般也采用扰相GRE序列,在1.5 T 的扫描机中,TR一般为25~35ms,TE一般选择为6.9ms(相当于反相位图像,以尽量减少脂肪的信号),激发角度一般为25~35︒。

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啊!你想想,就好像有一双特别的眼睛,能把我们身体里血管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呢!咱平常说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 MRA,它就像是一个血管的“摄影师”。

它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这些神奇的力量,不用打针不用开刀,就能拍出血管的照片来。

这多厉害呀!就好比我们走路,我们可以选择走大道,也可以选择走小路。

MRA 也有不同的方法呢!有一种叫时间飞跃法,就好像我们快速地跑过一段路,能一下子抓住那些流动的血液的样子。

还有一种相位对比法,就像是我们能很细腻地分辨出每一滴血液的不同。

做 MRA 检查的时候,可别紧张哦!你就躺在那个机器里,安安静静的,让它给你的血管好好拍个照。

它又不会咬你,对吧?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厉害的医生,在很认真地给你检查身体呢。

你说血管那么复杂,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我们全身,要是没有 MRA 这样的好东西,医生得多难搞清楚我们身体里的情况呀!它能让医生看到血管有没有变窄呀,有没有堵塞呀,有没有长奇怪的东西呀。

这可太重要了,就好像我们出门要看天气预报一样,得知道前面的路好不好走。

而且 MRA 还有个好处,就是对我们身体没有什么伤害。

不像有些检查,又是打针又是辐射的,让人心里怕怕的。

MRA 就很温柔,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一样。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MRA 呀?也不是啦!如果你身体里有金属的东西,比如说起搏器呀,钢板呀,那可能就不太适合了。

就像你去游泳,如果身上带着铁疙瘩,那不就沉下去啦!所以在做之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你的情况哦。

哎呀呀,磁共振血管成像真的是太神奇了!它能帮医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能让我们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问题。

这难道不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吗?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那些发明这些技术的科学家们,让我们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

所以呀,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磁共振血管成像哦,它可是我们健康的好帮手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3D- TOF- MRA 与 3D-CE-MRA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3D- TOF- MRA 与 3D-CE-MRA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3D- TOF- MRA 与 3D-CE-MRA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研究背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精准的成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脑血管成像分为多种方法,其中磁共振成像(MRI)既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又无需注入造影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成像。

对于MRI,3D- TOF- MRA(三维时间飞行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3D-CE-MRA(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3D- TOF-MRA3D- TOF- MRA采用短TR(时间复关不饱和)序列,利用血流的不同速度差异,通过自旋共振相位效应,实现了对血管的成像。

优点是无需注射对比剂,不具有肾脏损伤、过敏反应等常见的副作用。

缺点是可变的脑室血流速率会导致一些残留问题;对于狭窄血管的成像表现不佳,而在广泛血管成像中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其中一种变异方法是2D-TOF。

3D-CE-MRA3D-CE-MRA在MRI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得血管成像更加明显,其优点是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缺点是造影剂的注射需要一定的时间,注射后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如过敏、肾损害等。

对比分析三维时间飞行法(3D- TOF- MRA)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3D-CE-MRA)是脑血管成像中常见的方法,两者均可以产生清晰的三维血管影像,具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

相比之下,两种方法的成像表现存在一些差异:灵敏度和特异性TOF-MRA是一种灵敏的脑血管成像方法,可以显示广泛的血管结构,但其特异性相对较低,容易受到脑室腔大小、脑室出口狭窄等因素的影响,局限于显示较大的血管和流动量较大的部分,而对于小的支持血管和缩小的嘴巴经常错过,而CE-MRA对这种情况下显示更明显。

显影时间CE-MRA需要把造影剂交由静脉注射,随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样血管才会更加明显。

而TOF-MRA则无需这样的处理,只需要等待信号的建立就可以了。

这也意味着TOF-MRA成像时间更加短暂,并且更加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成像方法比较血管病变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升高在逐年增加,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手段也日趋多样化。

以头颈部为例,主要检查手段就有tcd、cta、 dsa、 mra以及ce-mra等方法。

血管病变选择什么样的检查方法,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今天就在这里和大家就这几种方法做一个客观的比较:b型超声:简单、方便、快速、无创,能准确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对高度狭窄的判断与dsa一致性较好,再加上价格方面也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一般都作为颈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但准确性较差,显示病变也不直观,且对轻度狭窄具有夸大病变程度的可能。

dsa:空间分辨率高,目前仍是血管性病变的金标准,对显示血管的状态最好。

但操作技术复杂、有创,只能单血管显影,行全脑血管造影必须通过至少4次以上造影才能完成,造影过程中可能造成或加重脑血管痉挛,影响病变显示。

同时,其通常选择的正、侧、斜位造影摄片较局限,难以清晰显示病变结构,尤其是动脉瘤瘤颈的解剖。

所以, dsa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而则是作为最后诊断并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法。

mra: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入对比剂即可进行血管成像。

mra可以只显示动脉像,或同时显示静脉像,也不受骨骼因素的影响。

但是 mra也有不足,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易受血流状态影响:当血流状态改变,如血管转弯、血管分叉及血管走形和扫描平面平行以及出现湍流时,易出现血管伪象。

如果有血管狭窄,因易出现湍流,可出现夸大狭窄程度的现象。

如下图:第二个方面是mra后处理效果不好;第三个方面是易因原始图像变形引起的层间配准错误出现血管影扭曲;第四个方面是血流饱和较明显,不利于慢血流显示;因此,mra并不易区别狭窄与闭塞;不能显示血管壁的钙化;而且mra扫描时间长、噪音大病人不易制动,图像易受运动伪影的影响;慢性、亚急性血肿在mra原始图像表现为高信号,常常掩盖病变区的脑血管影像。

体内埋有电子装置或颅内有金属异物的病人等则是mra的绝对禁忌症。

和cta一样,由于ce-mra也是通过在血管充盈对比剂后与其他组织的信号产生差异而成像,所以消除了因受血流状态的影响,但由于受采集时间的限制仍然存在矩阵较小(115*256)、数据量采集不足致空间分辨率不高,所以显示图像的细节或显示小血管的精细度差;而且ce-mra使用的钆制剂已经证明可以导致肾小球纤维化,以致带来肾脏功能障碍甚至肾功能不全。

cta在血管成像方面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至少512*512矩阵),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三期以上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如从动脉弓至脑部在7~12秒钟内一次连续扫完,不需要像 mra那样分段拼接。

病人易制动,不宜出现图像伪影,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

cta的不足之处是具有辐射,需要使用碘对比剂,可能出现碘过敏。

cta可以通过将动脉,静脉及avm病灶设定为不同的颜色,因此比mra更容易分辨病灶、供应的动脉及引流的静脉。

螺旋ct血管造影能显示更多的静脉,avm病灶大小在所有的螺旋ct血管造影上都能测量,在mra上由于正铁血红蛋白的干扰及相位伪影有些就无法测量。

下图分别是一个上肢动静脉畸形患者的vr和mip图像:从动脉弓顶部到整个颅脑的大范围血管成像。

图像反映的结构极其丰富,有颈内动脉等大的血管,也有脑内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血管分支显影。

扫描时间不足12秒.我们再看一例下肢病变患者,从骨盆入口到踝一次性扫描完成,时间是12秒左右。

后处理方面, 64排ct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病变相结合的软件,可以根据观察图像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重见图像:1、多平面重组技术(mpr) 将直接扫描图像叠加,沿一定方向重新组合得到任意方向的二维断层图像,能反映相应原始像素的x线衰减值。

如矢状、冠状以及某个斜面的重建就属于这一范畴。

在工作站放电影式连续观察,可获得三维印象。

容积扫描基础上的mpr或各向同性mpr图像质量与原始图像相仿,可作为诊断依据。

不足是直线的mpr难以显示血管的长轴。

2、曲面重组(cpr) 可将扭曲、缩短和重叠的血管伸展拉直展示在一个平面上,克服了mpr不能反映血管长轴的问题。

缺点是在设定轨迹时存在人为误差,空间分辨力不恒定,一幅图像仅能显示血管的一个断面。

多层ct后处理软件可自动沿血管中轴线剖开血管,所得cpr去除了人为影响,还能沿中轴线连续旋转180°,得到具有多个断面的动态cpr图像。

cpr对纡曲血管和血管内支架术后评价有一定价值,对腹腔动脉的复杂分支cpr无明显优势。

3、最大密度投影(mip) 反映像素的x线衰减值,较小的密度变化能在mip图像上显示出来,能区分血管壁上的钙化与血管腔内的对比剂,也能很好地显示血管的狭窄、扩张、充盈缺损,可对直径>2-3 mm血管清楚成像,能提供较dsa更多的信息,对寻找血管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反映图像的纵深不够,立体感较差。

但图像可以绕轴旋转多角度观察或放电影式观察,这也能反映血管结构的深度关系。

4、表面遮盖显示(ssd) 能用多个ct阈值进行重建,并以不同色彩显示。

利用脏器或组织间不同ct值的差别,分别用不同色彩标记,可更清楚显示不同组织或病变的病理改变。

可以多角度观察,空间立体感强,解剖结构显示清楚,有利于对病变定位。

但由于丢失了大量与x线衰减有关的信息,钙化斑和增强的血管腔密度都高于所选的阈值时被显示为同一种结构,而阈值以下的小血管不能被显示或导致血管失真(如过度狭窄等)。

所以主要用来显示血管之间、血管与邻近其他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

5、容积再现(vr) 能使表面与深部结构同时立体地显示。

vr能检出由于狭窄的动脉与扫描层面平行而在轴位ct图像上未清楚显示的动脉狭窄。

我们的这台ct的vr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还可测量非圆形血管(如管壁上有软斑块)的截面积,评价狭窄程度更准确。

与其他三维重建方法比较,vr既能显示血管之间、血管与邻近组织器官的三维立体关系,又有一定的透明度,更适合用于观察血管。

6、ct仿真内镜(ctve) 可显示血管内表面的情况,如管腔内的粥样斑块,管壁的钙化、溃疡,动脉分支与动脉瘤的关系,动脉瘤的血栓形成及破裂口等。

缺点是不能像纤维内镜那样进行活检,阈值的选择可影响病变的几何外形,可产生穿透伪影或漂浮伪影。

重建方法的比较与选择1、测量血管直径和长度时,首选mpr和/或mip;2、判定血管是否闭塞和血管的狭窄程度时,可选mpr、mip或vr;3、观察血管之间、血管与邻近其他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时,首选vr。

4、vr和ssd的立体感强,而且vr血管细腻,所显示细小分支更多,操作更简便。

不过,我们的ct设备没有配置去骨软件,所以我们是通过设定阈值的方法进行去骨处理来显示血管,上面的图像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去骨处理的。

下面是通过去骨软件处理的mip图像:有时,为了以颅骨等进行定位标记,以便立体直观地分析血管-肿瘤的相互关系。

我们常常要保留这些毗邻的结构(如颅底骨或颈椎等),以下cta图像是通过mip曲面重建而成,很直观的显示了血管和周围骨质的相互关系:cta还可以在工作站上做成电影片段以任意角度进行观察,以颅骨作为参照物对距离、角度、体积等所需数据进行精确的测量,并可以模拟手术入路和肿瘤切除过程,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准确,更有预见性的信息,制定更详尽的手术计划。

cta也可以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无论是软斑块,还是硬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成像上;我们利用的是0.5mm层厚的原始图像,它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ct值分为,富脂软斑块(ct值<50hu)、纤维化斑块(ct值50~120hu)和钙化(ct值>120hu)。

以下显示的是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硬化斑块:上边展示了cta显示血管的硬化斑块的病例,cta也可以显示软斑块。

下图就是cta显示软斑块的病例。

颈部cta横断面示左侧颈动脉低密度软斑块影(箭),管腔狭窄约30%,斑块处增强前、后血管壁的变化情况。

左侧颈动脉管壁混合型斑块(箭),斑块处增强前、后管壁明显强化。

无论用哪种方法重建的图像,最基本的还是横断图像,所以当影像表现和临床症状不相吻合的时候,要在横断图像上仔细观察。

我们遇到这样一个病例,临床考虑动脉瘤,要求作脑部cta,结果,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到横断图像上观察,发现左侧颞部磨玻璃样出血,看下边这幅图像:像上边这种情况,其实如果平扫,完全可以发现这个病变,而且会显示地更加清楚,直接增强反而因脑组织强化掩盖了病变的显示。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先进行平扫,然后根据情况再进行增强扫描。

以下是另一例病变,在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细小的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但在vr图像上显示并不太清楚:用cta显示颈部血管事实证明是临床检查比较好的方法,无论是由于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还是显示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方面。

以下是患有颈椎肿瘤的患者进行的颈部血管成像,这在mra成像上就有一定困难,颈椎肿瘤的mri信号复杂,经常干扰椎动脉成像,并且mri对骨组织成像效果较差。

但在cta由于是通过造影剂血管壁的密度差别对比成像,不存在这个问题:下边是一例左侧桡动脉无脉症患者,女性,35岁。

cta显示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阙如,代之以细小多个毛细血管分支将远端椎动脉和左侧颈内动脉桥接。

以下病例是左侧椎动脉阙如,代之以迂曲、纤细的血管吻合在左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起始部之间:以下是一例右侧颈内动脉病变患者,临床发现右侧颈部搏动性肿块,考虑动脉瘤,cta显示右侧境内动脉起始部异常迂曲,以下再看该病变的mip图像:以下显示是又一例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或者是阙如,远段纤细,近端隐约可见有断续的血管和左锁骨下动脉桥接:下边是cta显示的动脉瘤病例:第一幅图: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vr图像;第二幅图: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vr图像;第三幅图:动脉瘤解剖位置的图像;第四幅图: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cpr图像。

另一例:第一幅图像:后交通动脉瘤的vr图像;第二幅图像:左侧椎动脉动脉瘤的vr图像;第三幅图像:椎动脉动脉瘤的瘤体及瘤内血栓的mpr图像第四幅图像:多发动脉瘤,包括基底动脉瘤(弯箭头)、大脑后动脉瘤(粗箭头)及椎动脉瘤(细箭头)的vr图像(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