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成长博客

合集下载

3奠基时代——夏商西周的经济文化

3奠基时代——夏商西周的经济文化

3奠基时代——夏商西周的经济文化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被称为“三奠基时代”,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特点和贡献。

一、夏商西周的经济特点1. 农业经济的发展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经济成为社会的基础和主要生产方式。

在夏代,人们开始使用石器、陶器,并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种植了粮食作物如小麦、大米等,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商代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特点,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农业生产力。

商代人们开始使用农具如铲耒、犁等,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商代的衰落,西周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新造农具的使用如铸铁犁,农业科技的进步如用肥料施田、旱田水稻的种植等,都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提高。

农田的扩大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贸易的繁荣夏商西周时期,贸易活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代时期,商人的地位逐渐抬高,商贾阶层的兴起导致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

商代商人经营范围广泛,走出国境开展海外贸易,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和经济的繁荣。

西周时期,贸易活动进一步发展。

周王朝与周边诸侯国建立了严密的宗法体系和周权的统治,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钱币的出现使贸易更加便利,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3. 社会分工的细化夏商西周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

在夏代,人们开始出现不同的职业,如工匠、商人等,推动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商代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重要地位,农业以外的产业开始兴起。

铜器的制造、丝绸的织造、陶瓷的制作等手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深入。

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制度的健全,为社会分工的细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各种手工业和商业活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特点1. 礼乐文化的培养夏商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得到了充分培养和发展。

夏_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_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_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夏商西周农业工具:耒耜、石刀、石镰原始灌溉技术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作物:“五谷”,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施肥畜牧业发达。

种类:猪、牛、羊、马、狗等。

种桑养蚕,酿酒实行井田制作物:“五谷”,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施肥手工业有铜器(未用于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玉器加工、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原始瓷器;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号“百工”,青铜铸造业发达,产品生活化;玉器加工、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原始瓷器;漆器制造已达较高水平,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和装饰商业交通运输具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

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善经商以贝作为货币,商都是繁荣的商业都市交通比商朝发达,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道路沿途设有旅舍。

教学建议教学设计思路复习本课内容时,先让学生对三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一个整体把握。

之后,让学生归纳出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各自特点。

使学生对三代的经济发展,不仅有纵向的认识,而且,也有横向的把握。

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①生产力的变化。

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

②经济活动状况。

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

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武器,但后来也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

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

商、周的青铜制造业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

夏朝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到西周时期,产品向生活化发展。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商卜辞记载,观黍、祈年、求晴 雨等都是商王必须亲自参加的经常性活动。 材料二 《诗经》有关西周农作物的记载 (见课本第7页) 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夏、商、西周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有哪 些?
(1)材料一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农业在当时 的地位,是夏、商、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的 例证;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粮食作物品种 多;西周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西周农业生 产从作物生长规律的掌握,到收获物的贮存 都达到较高水平。
玉龙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龙形玦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玉梳 河 南安阳妇好 墓出土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 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 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 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 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注:“齐”即“剂”,比例 的意思)
2、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农业是三代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品种增加,耕作 技术提高,懂得施肥,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青铜冶炼技术高超,艺 术精湛,玉器加工、纺织、陶瓷、漆器制造也有不 同程度的发展,手工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商业活动较频繁、重视交通和城市的建设,使三代 成为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奴隶制大国;三代经济有明 显的继承关系,这种没有中断的发展是世界其他文 明古国所不能比的。
课堂 小结
夏、商、 西周的社 会经济
农业的发展 农业
农业发展的原因
畜牧业
青铜制造
手工业
玉器加工
纺织业 陶瓷业
漆的使用
商业、交通、和城市
请思考并回答
1、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之间的相互关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 异:商朝的商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的 商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a
10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交通:
❖ ①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
❖ ②商族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且善于经商。因此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为货币; 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 ③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 的大道,且路面平坦。
a
14
二.手工业 1.发达的青铜铸造业 2.玉器加工业和纺织业 3.陶瓷业的发展 4.漆器的出现
a
夏的玉璋
15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交通工具出现 2.商业的发展
3.交通运输业
a
16
5.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是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 ❖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重视交通和城市的发展,以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使三代成为古 代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奴隶制大国。 ❖三代经济发展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 种没有中断的发展是世界其他文明古 国所不能比的。
a
17
四、小结
❖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在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 中也是如此。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 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东方 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我国 “青铜文明”的物质基础。
始的水利灌溉技术;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农具农业;西周已经懂 得田间管理,不仅要中耕除草,而且懂得变杂草为肥料,已经 掌握了一些治理病虫害的方法。 ❖ C.作物产量增加。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 ❖ 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a
3
一、农业、畜牧业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集体耕种 1、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使用的农具 懂得施肥 农作物品种增多(“五谷”都已种植)
(1)表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提高 农田水利改善(井田沟洫纵横) 1]统治者重视农业; 2]集体耕作方式 (2)原因: 3]生产工具的改进; 4]奴隶的辛勤劳动等 占重要地位,家畜很多, 2、商朝的畜牧业:
农业
夏 、 商 、 西 表现 周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原因 展
农作物品种多 耕作技术改进 农田水利改善
“五谷”开始种植 集体耕种 使用农具 懂得施肥
畜牧业
数量多、用途广
青铜业 夏朝发现尚少 玉器加工 商朝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 手工业 纺织业 陶瓷业 制漆业 商业 “商人”,以贝作为货币 交通运输业 城市的出现----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
食用、拉车、祭祀
石 斧
石 镰
石 耜
蚌 镰


二、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发达的青铜铸造业
(1)三代青铜器发展概况: 思考:为何称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代? 三代青铜器生产的主要情况和特点是什么? 夏:目前发现尚少; 商: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 王和贵族使用; 西周: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 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2)三代青铜器生产特点: 1]生产规模大; 2]技术精湛; 3]数量多品种齐; 4]质量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C
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 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
D
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产品主要是为了: A.农业生产的需要 B.国王和贵族生活的需要 C.奴隶劳动的需要 D.对外交流和发展的需要

高二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文化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文化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情况2. 难点:夏、商、西周的文化情况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

人类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

(一)农业、畜牧业1. 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原因:第一,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这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说明农业生产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

第二,农业生产主要采取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

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已有“五谷”之说。

在甲骨文和《诗经》中有所记载。

第二,耕作技术的提高。

工具主要使用情况和肥料使用情况。

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总而言之,农业是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2. 商朝的畜牧业。

商朝的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

有些牲畜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1. 青铜制造业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商朝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西周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表现为: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商代青铜器仅殷墟一地出土的就已达数千件。

西周时期的数量比商代更多。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礼器中包括酒器、蒸煮器、盛食器、洗濯器等等。

3奠基时代——夏商西周的经济文化

3奠基时代——夏商西周的经济文化

3奠基时代——夏商西周的经济文化当我们回溯历史的长河,夏商西周时期宛如一座巍峨的基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世的繁荣昌盛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先说经济方面,农业毫无疑问是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

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使用耒耜等较为原始的农具进行耕种,并且逐渐掌握了灌溉和施肥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的开垦范围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有所增加。

在夏朝,农业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到了商朝和西周,农业技术更是不断改进。

在商代,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井田制。

将土地划分为规整的方块,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农民们需要先耕种公田,然后才能耕种私田。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和管理,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除了农业,手工业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青铜铸造业堪称是当时手工业的代表。

商代的青铜器制作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造型精美、工艺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从巨大的青铜鼎到精美的酒器,无不展现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继续发展,同时,陶瓷业和纺织业也逐渐兴起。

陶瓷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出现了更多种类和样式的陶器。

纺织业方面,人们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织布机织出各种布料。

商业在夏商西周时期虽然不如农业和手工业那么发达,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萌芽。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人们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商品交换。

当时的货币主要是贝币,商业活动也多在城邑中的固定场所进行。

在文化领域,夏商西周时期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文字的出现是这个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西周时期,文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金文,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字体更加规整、优美,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中国来自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一)农业 1.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已有记载。 2.奴隶集体劳动,使用农具骨木石蚌,少量青铜农具。 3.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二)畜牧业:商饲养数量多。食用、拉车、祭祀。 二、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一)青铜铸造业 1.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是繁荣时期。 2.概况:(1)夏发现较少。(2)商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3)西周 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动物造型生动。 (二)玉器加工和纺织业的发展 1.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 2.西周有斜纹织花织物,出现刺绣。 (三)商周陶瓷业和漆器制造 1.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出现原始瓷器,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制漆业(世界最早):河姆渡――红漆碗;商――浮雕是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周――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赋税。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夏的交通工具:车、船、撬等。 2.商:商人。贝币,朋为单位。商都繁荣的商业城市。 3.西周交通比商进步。 4.三代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青铜器的用途
礼器 司母戊鼎、青铜虎、商代人面纹方鼎 饮食器 甗 利簋 饮酒器 象尊 乐器 杂器 编钟 青铜镜
还包括一些兵器和农具
青铜时代的到来 夏、商、西周青铜器的特征
夏:最早、较少 商:繁盛时期,生产规模大 西周:进一步发展,生活化,日用器具 数量增多,动物形器皿栩栩如生。 除了以上内容,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一 些三代青铜器的特点来?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二、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 利,都有较大的发展。 畜牧业:商朝的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饲养的家畜很多。有些牲畜除食用外, 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西周耕作方式 除了业已有的木、石、和骨、蚌所制的 农具外,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锐利的农具,当时 一些有关农事的诗篇,都是说用比较锋利的耜 在“南亩”中开展耕作。这些专用农具都是比 较锋利的,当是金属制造的。 西周时期,盛行耦耕,即二人为一组,合 力而耕。这样,既较省力,动作又快,当是耕 作方法的一个进步。 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 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千耦其耘"的诗句,反 映了成千上万的人大规模耦耕的景象。
象尊, 商代青 铜酒器
西周乐器,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钟是西周出现的打击乐器, 多是双音钟,分正鼓音与侧鼓音,凡敲击钟的鼓部(钟体下部), 其中央部位与侧部能发出不同的两种音。钟常常数件组成一套, 形状相同,大小相次,称为编钟。
197米, 铜镜一般 作圆形, 照面的一 面磨光发 亮,背面 铸以花纹。
河南省安阳市 武官村出土,高 133厘米、口 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 浑厚,是中国 目前已发现的 最重的青铜器, 其腹部铸有 “司母戊”3 字;是商王祖 庚或祖甲为祭 祀其母所铸。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成长博客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成长博客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夏、商、西周的农业;商朝的畜牧业;商和西周的青铜制造业;商、西周的玉器加工业、纺织业、陶瓷业,漆的使用;夏、商、西周的商业、交通;夏、商、西周的都城。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专题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

农业已成为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

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

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2.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二、教学难点: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学法指导:1、本节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①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②青铜铸造业的发展上。

需要解决的难点:①对青铜时代的理解;②三代农业、畜牧和青铜铸造业发展的原因;③农业、手工业与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三代农业时,除了要掌握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外,还要注意:①三代生产工具依然十分简陋、仍然以木、石骨蚌为主,青铜农具很少。

②三代农业在国家的地位,农业是经济中的主要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3、关于青铜器的学习要注意:①理解夏、商、西周三代为何称为“青铜时代”。

②结合本章第4节《甲骨文和全文一目和第7节艺术子目下的内容归纳商、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③分析商、西周时期大量生产青铜器的原因。

④以司母戊鼎和三星堆青铜人像为例,鉴赏我国青铜铸造和造型艺术的魅力。

4、青铜铸造业以外的手工业和最后目的的学习,只要把书上的有关要点记住就可以了。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目录
• 农业经济 • 商业与贸易 • 手工业与制造业 • 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 •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 • 经济思想与政策
01
农业经济
农业技术的发展
01
02
03
耕作技术
夏商西周时期,人们开始 使用青铜农具进行耕作,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 作物的产量。
灌溉技术
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人 们开始使用沟洫灌溉农田, 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城乡人口流动
城市人口主要由贵族、官吏、商人等组成,乡村 人口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城乡之间存在一定 的人口流动。
商品交换与贸易
城市与乡村之间通过商品交换和贸易联系起来, 城市成为手工业产品和外来商品的集散地。
3
社会分层与阶级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和阶级关系逐渐 形成,城乡之间在社会地位、财富等方面存在差 异。
商人通过陆路和水路,将商品 运往各地进行交换,贸易路线 覆盖了当时已知的广大地域。
贸易路线的拓展不仅促进了商 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还加强了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 互影响。
货币与市场的发展
随着商业活动的兴起和贸易路线 的拓展,货币与市场也得到了相
应的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多种货币形 式,如贝币、布币、刀币等,这 些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交换和
商业活动的兴起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分工和 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和经济的繁荣。
商人阶层开始形成,他们通过长途贩 运和贸易活动,将各地的特产和资源 进行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的 发展。
贸易路线的拓展
在夏商西周时期,随着商业活 动的兴起,贸易路线也开始逐 渐拓展。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践

最新 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精品

最新 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精品

总课时数:课型: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夏、商、西周三代以青铜铸造为代表,以玉器加工、纺织、陶瓷、漆器制作使用为重要表现的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手工业全面发展的原因及重要影响;夏、商、西周商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情况及相互关系。

二、思想教育目标1.农业是夏、商、西周三代的主要经济部分,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带动了商业、交通、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高峰。

2.夏、商、西周三代奴隶制经济繁荣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奴隶的辛勤耕耘劳作是最重要的原因,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夏、商、西周三代各个经济部分发展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并简明扼要地归纳、概括、梳理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特点及作用,从而强化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的各种变化,渗透政治课中有关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有关原理,通过三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渗透有关地理知识,加强跨学科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夏、商、西周的农业;2.商、周的青铜铸造业。

难点: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教学思路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X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居一隅而知苍穹,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夏商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周的社会经济

• 1 商朝的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里进行集体耕作,其 根本原因是 A.奴隶的地位低下 B.奴隶主极其残忍 C.当时的牲畜较少 D.当时工具和技术落后
D
2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 3\“鼎”是代表权力和地位的礼器,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尧舜禹时期 B .商周时期 C.春பைடு நூலகம்时期 D.战国时期
• 4.(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二质检)著名史学 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 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 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 物还有稷、大豆等 •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 大量稻谷的遗存
•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 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 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 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 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 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 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 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 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 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 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 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 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 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 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 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 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夏朝的社会经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社会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经济的发展夏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当时各种生产活动的基础。

夏朝的农业以粮食的种植为主,种植的作物有谷物、麦类等。

夏朝人民善于灌溉,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提高稻谷等农作物的产量。

2. 物质生产的逐渐发展夏朝的手工业和工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如制陶、制作青铜器等手工业;商业活动主要是以交换为主,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经济。

3. 社会分工的明显存在夏朝时期,社会分工已经分得相对明确,有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不同的社会职业。

在城市里还出现了官署、祭祀、匠人等专门的职业。

二、商朝的社会经济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和王朝,其社会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农业经济为主商朝的社会经济也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仍然是经济的基础。

商朝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对水利的建设更加重视,灌溉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 手工业和商业更加繁荣商朝的手工业和工商业发展更加繁荣,铜器制作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商朝的青铜器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商朝还有一定的商业贸易活动,商人起到了连接各地的纽带作用。

3. 社会阶级的出现商朝时期,社会阶级的出现日益明显。

商朝贵族地主占据社会的高层,有农奴和庶民两个阶层,贵族富豪掌握着大部分的资源和财富,农奴和庶民则劳作于贵族的土地上,为贵族创造财富。

三、西周的社会经济西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时期,其社会经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的繁荣西周的农业生产更加繁荣,扩大了农田面积,开展了更加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西周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作物种植,如蚕桑等。

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者在陶器、纺织品等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商业交流也更加频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经济。

3. 社会阶级的进一步分化在西周时期,社会阶级的进一步分化表现得更为明显。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学习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青铜铸造业、商业和交通发展的表现。

疑难解析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原因①统治者重视农业。

②井田制采取奴隶集体劳动的耕作方式,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耕作技术的提高和农田水利的发展。

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井田制中的沟洫系统,便利了排水和引水。

④奴隶和平民的辛勤劳动。

2.商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①生产规模大,技术精湛先进。

②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商朝时青铜器以礼器为主,还有大量兵器和一些生产工具。

西周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增加了手工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等。

这些青铜器造型美观,纹饰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得到较大发展。

回答1~3题。

1.《诗经》中有关西周农业发展状况的记载:“七月亨(同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最能反映当时()A.农作物品种增多B.奴隶劳动积极性高C.统治者重视农业D.耕作技术提高2.西周农业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耕作技术的提高B.农作物品种的增多C.井田制的施行D.青铜农具的使用3.夏、商、西周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的表现有()①农作物品种增多②耕作技术提高③农田水利发展④饲养很多牲畜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三代的手工业发展明显。

回答4~7题。

4.夏、商、西周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青铜时代”,其原因主要是()A.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精美B.青铜器被普遍用于农业生产C.青铜器普遍用于人们生活D.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5.西周青铜铸造业与商朝相比,其特点是()A.生产规模大B.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C.产品供国王、贵族使用D.艺术价值高。

6.下列关于商周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玉器雕刻精美,典型代表有妇好墓出土的玉器B.丝织品中出现了刺绣C.开始出现了红漆碗D.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7.我国最早的瓷器出现在()A.河姆渡文化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夏、商、西周时商业和交通发展突出。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古 丝 绸 痕 迹
(1)河姆渡遗址出土过红漆碗。 (2)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商朝
商人、贝作货币、商都成为商业都市。 2、交通
(1)夏朝:交通工具有车、船、橇等。 (2)西周: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的 大道。
( 3 )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 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3、城市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交 通中心。
洛邑图
; / 雅思代考 母亲表示“娉娉啊,有些事你就得过且过吧,他们家本来就他一个儿子,从小都是父母给惯坏了,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不是,不就脾气坏 了点嘛,但是,你们的日子不也过的很好了么,又不愁吃不愁穿的,啥都是你公公婆婆都给准备齐全的,又不需要你去挣钱,你就别计较那么 多了啊,等小木来接你的时候也别给人摆脸色,这夫妻过日子总是长路,也别为这一点小事破坏了你们之间的感情!” 付娉听得很是心惊,打从一开始父母就是这样打算的么“只要衣食无忧,其他的方面就可以得过且过么?” 等到婆婆给母亲打来电话的时候,母亲便笑呵呵的表示“小孩子嘛,总是不懂事的多,咋们做大人的就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闹闹小脾气,这 日子总归还是要过的。” 然后就看到母亲一边笑着点头一边回应着“是、是、是” 丈夫没过多久便驾车来接她回“家”了,父母都是笑着表示“小木啊,以后有什么事,你就能多包涵就多包涵些”丝毫不见父母脸上有一丝一 毫、因为自己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而作难丈夫的脸色,她知道父母是为大局着想,可是心里却无端的感到有点堵得慌,似乎她已经不再是父母 的孩子一般,她突然发现自己在任何的一种立场上都是孤立无依的! 那之后,付娉终于成功地怀了,全家人都很高兴,除了她自己会因为怀而有些吐的不适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不好的地方。不过她的那一丁点 不好的反应,在婆婆看来却很高兴“容易吐就表示怀的是个男孩子,这很好”,付娉听完却想笑,这又是什么逻辑? 付娉的娘家还有婆家因为她的怀,不知不觉中关系都变亲近了不少,许是母亲因为她怀的关系常来看她,有了走动便有了情感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夏、商、西周的农业;商朝的畜牧业;商和西周的青铜制造业;商、西周的玉器加工业、纺织业、陶瓷业,漆的使用;夏、商、西周的商业、交通;夏、商、西周的都城。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专题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

农业已成为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

商、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

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2.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二、教学难点: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学法指导:1、本节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①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②青铜铸造业的发展上。

需要解决的难点:①对青铜时代的理解;②三代农业、畜牧和青铜铸造业发展的原因;③农业、手工业与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三代农业时,除了要掌握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外,还要注意:①三代生产工具依然十分简陋、仍然以木、石骨蚌为主,青铜农具很少。

②三代农业在国家的地位,农业是经济中的主要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3、关于青铜器的学习要注意:①理解夏、商、西周三代为何称为“青铜时代”。

②结合本章第4节《甲骨文和全文一目和第7节艺术子目下的内容归纳商、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③分析商、西周时期大量生产青铜器的原因。

④以司母戊鼎和三星堆青铜人像为例,鉴赏我国青铜铸造和造型艺术的魅力。

4、青铜铸造业以外的手工业和最后目的的学习,只要把书上的有关要点记住就可以了。

重要知识点有周人掌握了提花技术和刺绣技术;商、西周时出现了瓷器;漆历史可追溯到河姆渡氏族时代;夏朝交通为“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商朝人善于经商,使用贝币,都市繁荣,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商周时代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5、注意归纳三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点请参着[难点解析]部分。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农业是基础;农业的发展既解决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又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

农业手工业又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先说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

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

本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的一部分,要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来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

讲授新课:一、农业、畜牧业(1)将三代农业与原始农业作比较,如农作物品种从稻粟到“五谷”的变化;耕作方式从刀耕大种抛荒休耕到集体耕耘、轮流休耕施用肥料的变化,在比较中看变化,在变化看发展。

(2)适当补充一些可读性的原始材料,如《诗经〃风〃七月》,使学生对当时的“三农(农村、农业、奴隶)”情况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3)借助教材内容,归纳推动三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如下归纳:a、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

因为农业是政治统治、国家稳定、君王享乐的物质保障;b、主要表现为殷墟甲骨文中有关问询农业生产的卜辞达千条以上。

根据卜辞的记载,观黍、祈年、求晴雨等,都成为商王必须经常亲自举行的活动。

b、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C、奴隶们的辛勤耕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①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A.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B.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②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A.农作物品种增多。

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都有了。

B.耕作技术的提高。

夏代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农具农业;西周已经懂得田间管理,不仅要中耕除草,而且懂得变杂草为肥料,已经掌握了一些治理病虫害的方法。

C.作物产量增加。

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

③农业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夏、商、西周三代农业发展的原因】首先是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既提高耕作的数量和质量,又保养了地力。

其次是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农业。

商代甲骨文中有关问询农业生产的卜辞达千条以上;观黍、祈雨、求晴雨等,都成为商王必须经常亲自举行的活动。

第三是奴隶们的辛勤耕作。

2.商朝的畜牧业。

商朝的畜牧业占有主要地位。

饲养的牲畜家禽很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杀牲祭祀祖先。

除此以外,商朝人还饲养象。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青铜时代,青铜文化的含义】: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

狭义地说,则青铜工艺和青铜制品所涉及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

我国的夏、商、西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

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就是青铜铸造,故把夏、商、西周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1.青铜制造业①认识: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飞跃。

夏代的青铜制造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②青铜制造业繁盛的表现:A.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B.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三代大量生产青铜器的原因】:据《左传》讲,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商周社会最重要的两件大事,青铜铸造主要为此服务,因此,三代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和兵器。

礼器名称有鼎、鬲、簋、彝、卣、尊、瓿、觯、觥、觚、爵、角、盘、盂等。

兵器有戈、矛、戚、钺、刀、箭镞等。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0件。

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说明当时纺织业的进步。

3.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的使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

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交通:①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

②商族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且善于经商。

因此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③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的大道,且路面平坦。

④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而且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

⑤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

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和反映了奴隶制王权的加强,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2.夏、商、西周的都城:教师强调: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

3.社会生活:(学生阅读)学生自己阅读饮食、服饰、家居生活等内容,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夏商西周社会生活的进步。

四、小结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在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

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东方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我国“青铜文明”的物质基础。

【补充资料】周代的“五谷”黍:俗称大黄米。

《诗经》讲谷物种类常以黍为首,可见其地位重要。

《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可见黍为待客细粮。

稷:周人称始祖为后稷,又以社稷为国家的代称,可见稷在周人心目中有很高地位。

稷是黍的一个变种,一般常指秆上无毛,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

有时作为粟的别称。

麦:在周代已是主要食粮之一。

周代粮食品种已有大麦、小麦之分,主要供蒸煮后粒食。

麻:麻是古代庶民布衣的主要原料,麻秆可以为薪烛。

除此以外,麻子也是粮食的一种,周人将麻与禾、麦并称,说明麻很受重视。

稻:周代时南方、北方都有大量种植。

其他如糜、芑和粱都属于粟米。

古代货币——贝币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

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

称为“朋”。

甲骨文有“易多女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

商王把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

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

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

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效果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

现已发现的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

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

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铜造货币。

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他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朴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商人”的由来“商人”这个词,就是从“商国之人”这个词组演变而来的。

“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个朝代,后来被周武王所推翻。

周朝建立之初,商朝的遗民地位十分低下。

他们既没有政治权利,又没有可耕种的土地,生活非常艰难。

而这个时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产品交换的要求与日俱增。

但是,作买卖当时是被人看不起的,周朝的贵族,当然不屑于干这个事。

这样,商朝的遗民为了生计,就东奔西跑地作起买卖来,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由于当时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是商朝的遗民,所以周人称他们为“商人”。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尽管这些人当中,有许多并不是商朝的遗民,但是人们还是称他们为“商人”,而且这个词一直被沿用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