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合集下载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较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小,毒性小,容易制备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很多体外及动物体内实验,但由于其转染效率低,靶向性低等缺点使其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回顾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得出结论为目前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在于提高脂质体的转染效率,在靶细胞和靶器官达到治疗浓度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脂质体;基因;转染;靶细胞;靶器官;治疗浓度引言: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到靶细胞或靶器官。

而基因一旦进入体内,就有可能被体循环以及胞浆中的核酸酶降解,失效。

为了使目的基因在起效前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需利用基因载体对其进行保护。

因此,基因载体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对基因治疗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基因载体应具备可保护基因,使其不被体内核酸酶降解,本身以及降解产物无毒性,无免疫原性,能高效的特异性的传递基因,在体内外均稳定,易大规模生产等条件。

目前基因治疗的载体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1]。

病毒载体因其存在免疫原性、细胞毒性、潜在致瘤性等安全问题,且其容纳的目的基因较小、制作成本高,因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非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毒性低,可携带的较大目的基因,制备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以脂质体的发展和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将就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脂质体的定义以及分类脂质体是磷脂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多表现为多层囊泡结构,每一层都为类脂双分子层,层间以及脂质体的内核为水相,而双分子膜为油相。

磷脂结构上包括极性部分(称极性头部)和非极性部分(非极性尾部)。

在水相中,非极性疏水尾部因疏水作用力相互聚集在一起,并同时将极性的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稳定的结构[2]。

脂质体药品发展现状

脂质体药品发展现状

脂质体药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脂质体药品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和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一种人工制备的纳米级药物递送系统。

它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靶向递送和控释释放,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问题,脂质体可以通过包封药物分子,防止其在体内的早期代谢和降解,从而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例如,脂质体包封的抗癌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给药途径达到与静脉注射相当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副作用和治疗费用。

其次,脂质体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实现药物的缓释和延时作用。

脂质体内的药物可以缓慢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剂量和给药次数,提高药物的疗效和依从性。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通过调节药物的分布和靶向递送,实现对疾病灶的精确治疗。

通过调整脂质体的表面性质和组分,可以将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目标组织和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影响。

已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的抗癌药物可以更好地靶向肿瘤组织,提高药物抗肿瘤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脂质体
药物递送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固体脂质体(SLN)和纳米脂质体(NLC)等新型载体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负荷量。

综上所述,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递送策略,已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对纳米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脂质体药物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脂质体是由类脂质和多面体水包被形成的微囊,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血浆半衰期、改善药物的组织分布和增加药效等。

脂质体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尤其在注射剂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1. 介绍脂质体和注射剂脂质体是一种微细颗粒,由一个或多个脂质组成的核心被一个或多个脂质层包围而成。

注射剂是将药物注射到人体内部的药物给药途径之一。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和活性。

2.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制备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膜溶解法、乳化法、薄膜法、超声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脂质体的性质和药物释放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优化脂质体的性能至关重要。

3.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药物输送机制脂质体在注射剂中被用作药物的载体,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等方式提高药物的体内利用率。

脂质体可以通过被吸收后在淋巴系统中释放、通过细胞内吞噬进行靶向传递等方式实现药物的输送。

4. 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和毒性。

脂质体注射剂已经被用于抗癌药物、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5. 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脂质体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药物的选择和适应症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结合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多种手段,优化脂质体的性质和药物的输送方式,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7. 结论脂质体在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合作,脂质体注射剂将会成为未来药物输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研究进展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属携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

它作为药物的人工膜和赋形剂,可将治疗药剂准确地命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

脂质体包裹药物可用于肿瘤、免疫等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携有双层包膜的磷脂质小囊,可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它可使所包裹的药物具有打靶作用,准确地击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1 脂质体的主用途主用途有:作为疫苗的包膜;作为NDA片段的输送赋形剂以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含脂质体的药物治疗哮喘所致支气管缩窄;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用于缓解或预防手术后伤口粘连;这类药用化合物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此类药物在用于基因治疗时免用病毒载体;作为化妆品软膏可促进皮肤神经酰胺生长等。

脂质体抗肿瘤药可准确击中靶器官胰腺[1],亦可用来治疗头颈部鳞癌[2]。

脂质体药物具有对体内硬肿瘤打靶的功能[3],用于治疗胃或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4,5]。

脂质体及其包裹的药物可在体内外渗,进入硬瘤组织[6]。

投给脂质体进行体内动力疗法时,可观察到大鼠RR1022肿瘤模型的荧光变化[7]。

这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8]。

脂质体能促进药物输入人白血病细胞[9]。

脂质体复合物可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转移和介导DNA接种[10,11]。

它还被用于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药物打靶和白喉毒素A基因的介导[12,13]。

有关脂质体药物使激活的单核细胞凋亡的问题曾展开过争论[14,15]。

据报道,以脂质体包裹HBsAg经淋巴结传送可获致免疫性[16]。

此外,脂质体还可用作加速伤口愈合药物的包膜及基因疗法的佐料。

2 所使用的药物和脂质体类型2.1抗肿瘤药剂2.1.1各类脂质体包裹阿霉素(ADR)Sadzuka等报道了聚乙烯甘醇阿霉素脂质体(PEC-LADR)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1]。

脂质体组合可使ADR活性增强。

脂质体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脂质体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脂质体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脂质体是一种由不同的脂类和蛋白质所构成的微小粒子,具有包裹药物以及能被生物体所利用的优越性质。

这种微粒子可以做成各种形式,许多已经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的类型和结构脂质体的类型和结构多种多样。

它们可以根据其大小、形态、成分和制备方法的不同而被分类。

磷脂体和胆固醇是脂质体中最常见的成分。

磷脂体的两个疏水烃基团,一个定向向所定义的“内”区,另一定向向“外”区。

这种结构使脂质体的“头部”易溶于水,而“尾部”则很难,因此形成了一层双分子层结构。

脂质体的应用脂质体可以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应用,其中医学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脂质体具有包裹和传递不同的化合物的能力,包括药物、DNA、siRNA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等。

在药物传递方面,脂质体具有很高的价值。

由于药物可以在脂质体中稳定存放,因此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对人体的有害效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的脂质体应用,已被运用到抗癌化疗、疫苗的传递、基因疗法、药物输送以及口服药剂等方面,极大地扩展了药物的运用范围,并提高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抗癌化疗头痛领域,由于有很多药物对人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传统的化疗剂量低,有时甚至无法达到有效治疗的程度。

脂质体的应用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中,从而减轻毒性,促进有效药物的浓度,提高治疗的质量。

疫苗传递方面,脂质体将疫苗包裹在内,可以有效提高抗体反应和免疫应答,增强疫苗在人体内的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次数。

脂质体在基因疗法方面应用广泛。

基因疗法是一种新的疗法,其中基因被用作治疗手段。

脂质体将带有基因药物的DNA包裹在内,将其输送到疾病区域,从而使其能够进入受损的细胞,并激活萎缩的基因。

这种方法对于目前无药可治的某些疾病来说,具有无法估值的潜力和热望。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薄膜辅助嵌入法和沉淀法。

通过薄膜辅助嵌入法可以制备多种类型的脂质体,该法的整体流程较为简单,主要由磷脂体和胆固醇组成。

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已经开始重视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脂质体。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等成分组成的微粒,其粒径在20-500纳米之间。

它能够在体内稳定传递包括多肽类、核酸类、多种非水溶性药物及药物类固醇等在内的各种治疗剂。

本文就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出阐述。

一、脂质体的构成脂质体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及表面活性剂等成分构成,而表面活性剂又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三种。

脂质体的内核是由水性环境包围着的非水溶性药物。

脂质体的组成决定了它的药效学特性及应用价值。

二、脂质体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脂质体载药系统具有多个独特的优点:1. 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传统药物治疗通常会出现毒副作用,而脂质体可减少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分布,从而减少药物与正常组织的接触,降低其毒副作用。

2.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脂质体的保护下,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通过生物膜,使药物在体内吸收率更高,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半衰期。

3. 可以调控药物释放速率脂质体可实现以时间或环境刺激为输入变量的药物释放。

例如,当脂质体进入肿瘤细胞时,由于其较高的代谢活性,可以导致脂质体的磷脂组分极易丧失,从而使药物被释放出来。

4. 靶向性强通过在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或加入配体,使其具有针对性靶向,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三、脂质体的应用随着药物输送技术的不断进步,脂质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

1. 解决药物难以溶解的问题脂质体能够增加药物在水相介质中的可溶性,使药物更容易分散在人体内,从而更容易被利用。

2. 肿瘤治疗脂质体可以被定向输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含量,降低药物在正常细胞中的含量。

3. 脑部疾病治疗脂质体能够通过脑血管中的小孔径使药物输送到脑部,使得治疗目标更为明确且疗效更强。

4. 透皮吸收脂质体内的药物可以被输送至皮肤下层,更好地发挥其外用治疗效果。

四、脂质体的未来脂质体的综合使用必将带来预期的效果。

脂质体化学与物理性质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化学与物理性质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化学与物理性质的研究与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脂质体是一种常用的载体。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等成分构成的微囊,这些成分通常可在生物体内被找到。

通过改变这些脂质结构和化学组成,可调控脂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制备出粒径、稳定性、负电荷密度等不同特性的脂质体,开发出多种用于制药和疗法的应用。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更快的释放速度是常见的研究目标之一。

通过制备各种特性的脂质体,可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THC与酸的添加可以改善脂质体的负电荷密度,高负荷药物的载体特性提高,能够提高微粒的负电荷密度,从而提高货物的载体特性、改善分散性改善药物的释放速度。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硬脂酸和Cl的脂质体分子,可用于高负载的药物制备。

脂质体的大小及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生物体内,药物通常会被消耗,但它们也容易被肝脏代谢降解。

因此,制备出直径小于200nm的脂质体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摄取,这些微粒的稳定性更高,也更有希望被运输到特定的肿胀组织或部位。

此外,通过控制脂质体成分中的表面疏水基和覆盖层的含量,还可以达到更高的稳定性。

例如,進行溶解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可以制备出不同的疏水基含量、覆盖层较少的脂质体,尽可能获得微粒的高稳定性。

除了医疗用途,脂质体在生物物理学、表面科学和功能材料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制备具有高表面积和大孔隙的脂质体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气体储存材料等实验研究。

此外,它们也可以高度负电,因此可以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并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而运用不同的胶体化学方法,将利用嵌段共聚物改善脂质体的机械稳定性、光学性能或电学性质。

例如,在制备脂质体的过程中,添加巯基的链延长物和胆固醇的链可以有效地提高脂质体的力度和稳定性,而在固定它们时,还可以将这些分子化合物作为交联剂使用。

总之,控制脂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有助于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也有助于生物物理学、表面科学和功能材料科学领域的实验研究。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脂质体是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有关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脂质体的分类、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主动载药;被动载药;药物载体;前体脂质体;靶向给药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

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

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

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

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

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被动载药法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

陈建明等[1]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 )薄膜分散法此法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

2)超声分散法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即得脂质体。

食品工程中的脂质体应用研究

食品工程中的脂质体应用研究

食品工程中的脂质体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日渐增加,食品工程领域正逐渐将目光转向脂质体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微小颗粒,可以通过改善食品的质地和稳定性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和增加营养价值。

在食品工业中,脂质体可以用来改善乳制品的口感和质地。

研究表明,添加脂质体可以改善乳制品的流动性和均匀性,使其更易于消费者使用。

另外,脂质体还可以增加乳制品的稳定性,减少脱脂和分层现象的产生。

这使得乳制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除了乳制品,脂质体还可以应用于面包和糕点等烘焙食品的改良。

在烘焙过程中,脂质体可以起到润滑作用,使面团更加柔软易于操作。

此外,脂质体还能够改善面包和糕点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加柔软和多汁。

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

脂质体在调味品方面的应用也值得关注。

调味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而脂质体的应用可以改善调味品的质地和溶解性。

研究人员发现,添加脂质体可以使调味品更加均匀地溶解在食物中,提高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同时,脂质体还可以增加调味品的稳定性,减少色素和香味的丧失,从而保持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另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是将脂质体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中。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用于改善食品质量和保鲜效果的化学物质,而脂质体的应用可以使这些添加剂更加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提高其效果。

同时,脂质体还可以用作营养补充剂的载体,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增加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在食品工程领域,脂质体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脂质体在不同食品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脂质体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稳定性,脂质体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和增加营养价值。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一、脂质体简介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胆固醇和其他生物学活性分子组成的微小球体结构。

其重量和大小可以根据所需作用来调整。

脂质体的结构保护了负责运输药物分子的内部成分,可以使药物保持其有效性和工效学。

因此,脂质体可以应用于药物递送和化妆品递送等方面。

在医药领域,脂质体已被证明对药物递送和控制释放至关重要。

尽管传统的药物递送方式取决于磷脂双层,在临床应用中极少实现。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脂质体的可调节特性作为一种新的递送系统来递送药物。

二、脂质体的药物传递机制脂质体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生物膜的渗透作用来传递药物。

这种机制基本上是由膜的的性质和药物的物化特性决定的。

药物对于生物膜的渗透作用受到分子量、亲疏水性、电荷、形状和荷电性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在传递药物时,脂质体的负责药物递送的部分类似于细胞膜结构。

脂质体可以合并、分裂和融合,使其能够有效传递药物。

脂质体的渗透性和膜结构不断得以改进,以便药物的传递效率更高。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还可以通过避免脱离细胞,从而增强药物的传递效果。

三、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领域脂质体是临床药物递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应用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治疗:脂质体已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其主要是在缓慢释放药物的过程中完成的。

2. 具体靶向输送:脂质体可以让药物更加专注于靶向性输送,从而减少副作用。

3. 改善生物利用度和经口给药:口服药物经过消化酸的处理,很容易就会分解。

而脂质体可以在生物体内保护药物分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口服药物的传递中。

4. 降低药物剂量: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降低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5. 提高生物分子稳定性和传递:脂质体可以使生物学上不稳定的分子保持稳定,从而有效地传递生物分子。

四、脂质体递送系统主要优势适用性强:脂质体可以递送不同药物,也可以按照药物需要调整体系特性。

副作用小:脂质体对药物进行保护,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

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

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

2024年脂质体给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脂质体给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脂质体给药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脂质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的纳米级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控制释放速度和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近年来,脂质体给药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脂质体给药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2. 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等成分组成的微囊,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生物相容性:脂质体与人体细胞膜相似,能够有效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载药能力强:脂质体可稳定地包裹多种药物,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控制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结构和成分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提高药效:脂质体可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减少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3. 脂质体给药市场规模3.1 市场现状脂质体给药市场目前较为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脂质体给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脂质体给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脂质体给药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

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分析,亚太地区是脂质体给药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医疗改革的推动。

在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分析中,肿瘤治疗领域占据了脂质体给药市场的很大份额。

此外,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和炎症领域也是脂质体给药市场的重要应用领域。

4. 发展趋势分析4.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脂质体给药技术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对脂质体进行改造,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药物释放效果。

4.2 新药研发以癌症治疗为例,脂质体给药可以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运送到肿瘤组织,增加其治疗效果。

因此,新药的研发和推广将会进一步推动脂质体给药市场的发展。

4.3 合作与并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实力,各大医药企业之间积极进行合作与并购。

这将进一步推动脂质体给药市场的发展,加速新产品的上市和推广。

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纳米载体系统,因其结构和性质类似于细胞膜,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体内成像和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

本文综述了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方法、药物包封性能、体内外性质评价和应用前景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体胶囊制剂具有优异的药物包封率、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此外,脂质体胶囊还可以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提高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技术,并深入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脂质体;胶囊制剂;药物传递;溶解度;吸收性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载体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平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脂质体是一类由磷脂构成的纳米粒子,其尺寸在100 nm以下。

脂质体的磷脂双层结构类似于细胞膜,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脂质体可以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并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

因此,脂质体在药物传递、基因治疗、体内成像和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脂质体主要以注射剂形式应用于临床,然而注射剂在使用上存在一些限制,如疼痛和易滥用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将脂质体应用于口服制剂中,其中胶囊制剂是一种常见的口服给药形式。

脂质体胶囊具有药物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和生物相容性强的优点,并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本文将对脂质体胶囊制剂在药物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二、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方法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脂质体制备和胶囊制剂制备两个步骤。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膜溶解法、溶剂分散法和水滴挤压法等。

膜溶解法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用蒸发法将有机溶剂去除,得到脂质体溶液。

溶剂分散法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将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最后通过旋转蒸发或冻干法去除有机溶剂,得到脂质体胶囊。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在现代社会,化妆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对于化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化妆品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而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系统,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着重探讨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一、脂质体的概述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层组成的微型球状结构体,其外层由疏水性脂质形成,内层则由水性载体组成。

脂质体能够稳定地包裹水溶性和油溶性活性成分,并帮助这些成分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提高化妆品的功效。

此外,脂质体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对皮肤和环境的安全性更高。

二、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优势1. 提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脂质体能够包裹药物或活性成分,防止其在化妆品中的降解和过早释放,从而提高了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增强皮肤渗透性:脂质体作为载体,能够促进活性成分的渗透到皮肤深层,增加其在皮肤中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使化妆品的效果更加显著。

3. 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脂质体还可以用于改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减轻对皮肤的负担,并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和延展性。

4. 增加产品的质感和触感:脂质体在应用中能够提供独特的质感和触感,使化妆品更加丝滑柔软,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三、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具体应用1. 脂质体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护肤品是化妆品中最常见的一类产品,脂质体在其中的应用广泛。

以乳液为例,脂质体可以被添加到乳液中,增加其质感,并提高活性成分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制备各类面膜,如片状面膜、水凝胶面膜等,以增强面膜的效果和舒适感。

2. 脂质体在彩妆品中的应用彩妆品是化妆品中的另一重要类别,其中的脂质体应用也愈发广泛。

例如,口红、眼影等产品中的脂质体能够改善化妆品的质感和延展性,使妆容更持久。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提供唇膏、眼影等产品的丰满感和保湿效果。

3. 脂质体在防晒品中的应用防晒品是日常护肤的重要环节,而脂质体在其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liposome)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封闭囊泡。

Bangham等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磷脂分子分散在水相中能形成封闭的囊泡,囊泡的内相与外相均为水溶液,在双分子膜之间有一个疏水区,这种囊泡状结构就被称为脂质体。

脂质体可依其所包含的脂质双分子层的的层数,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含有单一双分子层的囊泡称为单室脂质体,粒径在0.02~0.08μm为小单室脂质体,粒径在0.1~1.0μm者为大单室脂质体。

含有多层双分子层的囊泡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在1~5um。

最初,脂质体由于它的磷脂双分子膜与细胞膜结构类似,使其具有某些与生物体相似的性质,从而作为细胞模型,用于生物膜及膜蛋白的研究。

在70年代有人根据脂质体的主要原料磷脂是细胞的固有组分,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特点,将脂质体用作药物的载体。

随后人们对脂质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组成、特点、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作一介绍。

1.脂质体的组成多种脂质和脂质混合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最常用的是磷脂。

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等,主要成分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酸等。

其结构由一个离子型基团(或是强极性)的“极性端”和两条疏水性高级脂肪烃长链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条件下,其极性端部分与另分子的极性端相结合,非极性端与非极性端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

构成中脂质的另一种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调节磷脂双分子膜“流动性”的作用。

当低于相变温度(脂质双分子层中脂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时的温度)时,胆固醇可使膜减少有序排列,增加流动性;高于相变温度时,胆固醇可增加膜的有序排列而减少膜的流动性。

2 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脂质体有包封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的特性,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在体内呈现出与药物本身不同的特点。

2.1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后,集中于肝、脾、骨髓等内皮网状系统丰富的组织,呈现被动靶向性;当脂质体经肌肉、皮下或腹腔注射后,首先进入局部淋巴结中,表现出淋巴的定向性。

2024年脂质体给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脂质体给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脂质体给药市场分析现状概述脂质体是一种常用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副作用和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这使得脂质体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脂质体给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据分析,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

市场驱动因素脂质体给药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 药物递送系统的需求增加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药物递送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受到了制药公司的广泛关注。

2. 高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稳定性的需求脂质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保护药物,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3. 药物副作用降低的需求脂质体给药系统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这使得脂质体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市场前景脂质体给药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

以下是市场前景的一些关键因素:1. 制药行业的投资增加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制药公司对脂质体的投资和研发活动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

2. 高疾病负担的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各种慢性疾病的负担不断增加。

脂质体给药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便利性,有助于应对高疾病负担。

3. 政府政策的支持许多政府和机构对研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给予支持,以促进医药创新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这种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脂质体给药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市场竞争格局脂质体给药市场竞争激烈,存在许多国内外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

一些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赫茨制药有限公司•阿姆斯特丹药物有限公司•麦迪兰药业有限公司•李尔药片有限公司这些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进展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微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高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领域。

在药物输送方面,脂质体被用作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策略,其在药物输送方面的优越性已经被广泛地证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脂质体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一、脂质体的基本结构与形态脂质体的基本结构由多种脂质类分子构成,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胆固醇。

磷脂能够在水相中形成双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胆固醇可以作为一种带正电荷的脂类分子,参与到膜的稳定性中。

脂质体的形态呈现为球形、椭圆形、棒状、管状等多种形态。

</p>二、脂质体的应用领域脂质体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肿瘤治疗、抗病毒疗法、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在药物传递方面,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可用性、减少副作用和毒性等问题。

在基因治疗方面,脂质体的疗效也获得了许多支持。

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薄膜溶液法、超声波方法、撞击法、蒸汽扩散法等。

其中,薄膜溶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薄膜溶液法是将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药物,利用旋转蒸发法将溶液薄膜拍在玻璃杯表面,再通过超声波或机械分散器分散成脂质体。

四、脂质体的应用前景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体系在药物传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将瞄准更加精细的定向药物输送,以及更好地控制药物输送的速度和地点。

另外,由于受到生物环境的限制,未来的研究也将瞄准更稳定和耐受的脂质体配方的制备。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体系,脂质体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未来的研究将朝着更加精细、稳定和方便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药物输送问题。

脂质体的研究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及应用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组成的纳米级仿真的细胞膜结构。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以及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目标的药物传递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脂质体的研究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质体的构造和形成机制上。

随着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在细胞内部局部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脂质体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传递系统。

首先,脂质体可以包含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其次,脂质体与细胞膜相似,能够与细胞融合,从而实现药物的局部释放。

此外,脂质体表面可以修饰,使其具有特异性,从而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脂质体的应用广泛涉及医药、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脂质体被用作传递和传递药物的载体。

通过调整脂质体的成分和结构,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靶向输送。

脂质体还可以用于传递基因、蛋白质和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实现基因治疗和蛋白质疗法。

此外,脂质体还被用作疫苗运送系统,通过将抗原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生物学研究中,脂质体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膜研究、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作用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

通过制备具有不同脂质组分的脂质体,可以模拟细胞膜的特性,并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改变脂质组分,可以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信号传导,通过包裹信号分子,可以模拟细胞内信号的传递路径和机制。

在材料科学领域,脂质体被用作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反应器等纳米材料的载体。

脂质体可以用来封装纳米材料,使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得到改善,并实现纳米材料的靶向输送。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制备人工细胞,通过将脂质体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可以模拟细胞的组织和功能。

总结起来,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生物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在基因传递和基因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脂质体在基因传递和基因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脂质体在基因传递和基因药物研究中的应用1. 介绍脂质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脂质体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由磷脂、胆固醇和脂肪酸等组成。

其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特点,便于在水相和脂相中富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传递和药物研究领域。

脂质体的结构包含外层磷脂膜和内部水相中单分子层,内部可包含荧光物质和咖啡因等生物活性成分。

2. 脂质体在基因传递中的应用基因传递是基因疗法中的一个核心技术,主要是通过载体将基因转运到治疗对象体内。

脂质体作为一种常用的基因转运载体,其在基因传递中的优点有多个方面。

首先,脂质体能够转运各种类型的核酸,如DNA、RNA等。

其次,由于脂质体在细胞膜与核膜之间的选择性通道可促进基因的迅速输送,因此使得基因输送效率大大提升。

此外,脂质体对真核细胞膜有亲和性,能够有效地将DNA整合进入靶细胞的染色体内部,从而促进遗传物质的表达。

3. 脂质体在基因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基因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被研发出来。

然而,由于此类药物的生理化学特性复杂、分子量大,很难通过传统的靶向控制技术直接传递到体内。

因此,脂质体作为其中一种最重要的载体,在基因药物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能够有效地迅速传送基因药物外,脂质体还能够提高基因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

4. 脂质体的有关研究进展目前,脂质体在基因传递和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例如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改造脂质体的某些关键性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因输送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脂质体的形态构成,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最近研究中,一些新型脂质体药物还被广泛关注,并被认为可望成为下一代的基因药物疗法候选措施。

5. 结论总的来说,脂质体的应用对于基因传递和基因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种脂质体的变异和改造形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脂质体的应用效果,并推广他们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

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

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

在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外形除了常见的球形、橄榄形外,还有长管状结构,直径可以从几百A到零点几毫米(mm),而且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结构可以共存。

1.2 性质1.2.1 相变温度T c在加热情况下,脂质体的磷脂分子两条碳氢链从有序的凝胶排列变为无序的类流动状态,对于生物膜模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低于T c时,磷脂的碳氢链主要处于全反式构象,为“固体的”。

高于T c时,碳氢链的链运动和交叉构象增加,为“流动的”。

1.2.2 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指磷脂的水解,不饱和脂肪酸和使用的胆甾醇被氧化;大小的恒定性,由于聚集和融合使脂质体的大小发生变化;囊泡结构的保持;被包容物质的保存;生物体液对脂质体的完整性和渗透性的影响。

1.2.3 渗透性脂质体的渗透性是指它对水、离子、非电解质等的渗透能力,取决于脂质体的化学组成,T c和渗透物质的种类。

脂质体的渗透性对于作药品携带剂和靶向给药很重要。

1.3 分类1.3.1 脂质体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单室脂质体(球径≤25 µm)、多室脂质体(球径≤100 µm)、大孔径脂质体(球径约为0.13±0.06 µm,单层状)。

1.3.2 脂质体按性能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微波敏脂质体、声振波敏脂质体、光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隐形脂质体、目标导向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等制剂。

1.4 作用机制(1)吸附是脂质体作用的开始,有温度、电荷依赖性,使脂质体吸附在培养细胞表面。

脂交换过程为脂质体与细胞先是吸附,然后在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介导下,特异交换脂类的极性顶部基团或非特异性的交换酰基链进入细胞;(2)内吞是脂质体主要作用机制,是非渗透载体穿过细胞最普遍形式;(3)融合脂质体膜和细胞膜成分相似可通过融合作用载药入细胞内。

2 脂质体的制备很多年前,人们在研究各种生物膜的过程中就发现,膜脂类的两亲分子都能在人为条件下形成球形的脂泡,即脂质体,如将磷脂酰胆碱悬浮于水介质中,通过声波作用即可得到大小均匀的闭合泡分散体系,这就是早起获得的脂质体。

到目前为止,在脂质体制备方面已研究出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逆向蒸发法、类脂薄膜水化法、冻融法、冻干再水化法、钙诱导融合法、乙醇注入法、超声波法和表面活性剂增溶法等。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三大类:(1)物理分散法;(2)两相分散法;(3)表面活性剂增溶法。

2.1 物理分散法物理分散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类脂材料干燥成薄膜,然后加入水溶性介质分散、膨胀、水合(即以手摇法为基础),然后再进一步处理。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工艺不复杂,但包覆率都较低。

2.1.1 薄膜法类脂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在旋转蒸发仪上真空蒸除溶剂,加入缓冲液,再加些小玻璃球以帮助分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乳白色的分散液。

2.1.2 非手摇法在类脂膜形成后,首先将湿的氮气流通过薄膜15分钟,然后再加水膨胀、水合并慢慢搅拌形成脂质体。

此法可提高其包覆率。

2.1.3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可分为两种:水浴超声波和探针超声波。

探针超声波一般是将探针进入到分散液中,它只花几分钟就能完成。

现在更常用的是水浴超声波,它的优点是免除了可能的金属污染,重复性较好,但较为费时,均匀性也不是很好。

2.1.4 法兰白加压法此法是用非常高的压力将大的类脂球通过一个膜,将MLV经过1400大气压的法兰西压力筒一次,约60%左右的颗粒直径达25~50 nm,而通过四次后,约94%的脂质体直径达到了31.5~52.5 nm。

2.1.5 微乳化法利用高压留经过精确规限的细微通道,流体立即被加速至极高速度,并在特定的专利反应室内产生强大的剪切。

冲击及空化作用,形成预期的精细密集、极为均一的脂质体。

此法重复性好,能大规模生产;颗粒均匀,稳定性好;包覆率高。

2.1.6 预脂质体法此法是通过减少水的量增加干燥类脂的表面积而发展起来的。

将类脂干燥到一个多孔的支持体上,然后在搅拌下加入少量水以润湿被粉末包覆的干燥类脂,当支持体溶解后,就形成了一个MLV悬浮液。

一般这个过程是一点一点加水,带水蒸发后再加剩余的水,最后形成一个干燥的类脂(预脂质体)。

此法很有商业价值,因为在做成后,可将其密封起来,以避免氧化后变质,在用之前再加水溶解或加载活性成分。

2.2 两相分散法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类脂溶于无机溶剂中,然后这个油相与水相接触,同时胶黏剂蒸发,以变成脂质体。

2.2.1 乙醇注入法将类脂的乙醇溶液通过一个细的针头迅速注入到水溶性介质中,形成脂质体,它的直径约25 nm。

其主要缺点是包覆率低,溶剂乙醇很难除去。

2.2.2 乙醚注入法将类脂的乙醚溶液通过一个细的针头慢慢注入到升温的水溶性介质中,形成脂质体。

此法的优点是方法较温和、包覆率高且被氧化的可能性小,但是速度慢,不适合大量制备。

2.2.3 逆向蒸发法此法是先将类脂溶于乙醚中,然后加水溶性介质以形成油包水乳液,真空下蒸发溶剂,得到了脂质体胶。

该法包覆率高,一般在40%左右可形成大的单层球,颗粒也较均匀、稳定。

2.3 表面活性剂增溶法为防止表面活性剂、类脂和蛋白质混合胶束的形成,直到膜悬浮液澄清时表面活性剂才可加入。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后,原来的类脂和蛋白质就形成了空心球的结构。

2.3.1 熔融-匀质法这是目前制备SLN最经典的方法,将熔融的三月硅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Poloxamer 188在高于70 ℃下高压匀质,冷却后得到。

2.3.2 冷却-匀质法将药物与脂质混合熔融,冷却后与液氮或干冰一起研磨至50pm以下,然后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低于脂质熔点5~10 ℃下高压匀质。

2.3.3 微乳法此法不适用有机溶剂,在熔融的硬脂酸、二十二烷酸、硬脂酸枸橼酸甘油酯中分别加入磷脂、辅助乳化剂(去氧牛黄胆酸)和热水,得到澄清的微乳。

再将热微乳倒入25倍体积的冰水中迅速冷却,最后超过滤出去辅助乳化剂,可以得到小于90 nm的超细硬脂酸甘油酯(SLN)。

在通常情况下,粒径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降低。

3 脂质体的检测3.1 颗粒度分布的测定取少量脂质体,用去离子水稀释200倍,以动态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度及其分布,每个样品重复运行5次取其平均值。

3.2 脂质体的显微形态结构鉴定3.2.1 负染法取脂质体液少许以1%磷钨酸染色后,涂碳的铜网在蜡片上制样,用电子显微镜以2万倍观察并拍片。

3.2.2 冰冻蚀刻法取脂质体少许,在-150 ℃冷冻后转入-120 ℃冷冻台上,抽真空,用冷刀断裂,再将其转入-100 ℃真空度为1.333×10-6 KPa的柱中刻蚀,以碳—铂复型,清洗后捞至铜网上,以2万倍电镜拍片,均为脂双层的冻裂光滑之表面蚀刻迹象。

3.3 包封率的测定用超速离心法将脂质体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测定离心上清液和沉淀的紫外吸收,各以空白脂质体作为对照,按下式计算包封率:包封率(%)=离心沉淀的A265/(离心沉淀A265+离心上清A265)×100%4 脂质体的医药应用4.1 药物载体由于脂质体形成时,各片层之间含有水相,水溶性药物可包裹在水相内,脂溶性药物则嵌合于脂质双分子层中。

根据脂质体的这一结构特点,将一些毒副作用大,稳定性差的药物制成脂质体,可达到降低毒性,增加药效的作用。

脂质体在水相和脂相均能适应,与细胞亲和力强,可增加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可改变药物的动力学性质和组织分布。

脂质体种类繁多,组成和大小不同,表面电荷也不同,对分子又有渗透性,靶向给药就是将药品通过鞋带系统理想的绕过身体正常部位,靶向体内需要治疗的患病区。

如果将药物分子包结在脂质体中,外面再接上免疫蛋白等抗体,就有可能导向抗原实现靶向给药。

4.1.1 抗肿瘤药物的载体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增加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克服耐药性、增加药物被癌细胞的摄入量、降低药物剂量、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

有与肿瘤细胞中含有比正常细胞较高浓度的磷酸酶及酰胺酶,因此如将抗药物包制成脂质体,不仅由于酶解使药物容易释出,而且亦可促使药物在肿瘤细胞部位特异的蓄积。

由于脂质体或已吞噬载有脂质体药物的巨噬细胞不断释放药物,从而延长了药物在血液中保持有效治疗作用浓度的时间。

4.1.2 抗寄生虫药物的载体由于脂质体的天然靶向性,静脉注射后,可迅速被网状内皮细胞所摄食,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用含药物脂质体治疗内皮系统疾病如利什曼病和疟疾等疾病。

4.1.3 抗菌药物的载体利用脂质体与生物细胞膜亲和力强的特性,将抗生素包裹在脂质体内可提高抗菌效果。

结合是一种常见疾病,结核杆菌主要寄生在正常细胞中,有一定耐药性,若将抗结核药物包入脂质体中,脂质体可将药物带入细胞内,杀死结核菌疗效很好。

4.1.4 激素类药物的载体抗甾醇类激素包入脂质体后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浓集于炎症部位便于细胞吞噬,其次被包的离散药物与血浆蛋白作用,一旦到达炎症部位,就可以内吞融合释放药物在较低剂量下发挥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