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篇:D-二聚体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d816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c.png)
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释放出纤维蛋白FPA和FPB,然后构成纤维蛋自单体〔SFM〕,SFMY链之间构成ε〔—γ谷氨酰胺〕—赖氨酸交联,然后构成纤维蛋白。这种γ链之间的共价交联是构成DD的构造根底。交联纤维蛋白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X’、Y’、D’、E’等碎片,这些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的片段DD、DD/E、YD/YD、YY/DD等复合物。 DD分子量约62000D,在体内半衰期>3h,主要经肾脏排泄。
谢谢!
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进展性下降 血浆纤维蛋白原:< 1.5 g/L 或 > 4.0 g/L,或进展性下降 D-二聚体、FDP:进展性增高,3P实验阳性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伸 3 sec以上, 肝病超越 5 sec 纤溶酶原〔PLG〕:含量、活性降低 抗凝血酶〔AT〕:含量、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 FⅧ活性:<50%〔肝病必备〕
溶栓治疗的评价与检测
不同疾病的溶栓治疗,D-二聚体峰值变化的时间有所不同。 ▲ 在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1~6h D-二聚体到达峰值,24h降至溶栓治疗前程度; ▲ 在DVT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峰值常出如今24h或以后。 ▲ 慢性期DVT患者,溶栓前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而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不升高,或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阐明此时仅有少量新颖血栓构成,大部分为机化的陈旧血栓,溶栓常不能收到称心效果。
三、 D-二聚体的临床运用
临床运用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早期排除诊断〕 ★ 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溶栓治疗评价及血栓复发的监测 ★外科手术后的血栓监测 ★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 ★恶性肿瘤、白血病 早期识别、抗凝治疗 ★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 ★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术后〕 ★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价 ★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
D-二聚体检测的急诊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急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6a38a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e.png)
一、D-二聚体简介
D-二聚体(D-dimer)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反映 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一、D-二聚体简介
D-二聚体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 的意义。临床上多种疾病都会引起D-二聚体质量浓度增高(表1)。
二、D-二聚体检测在VTE的临床应用
(一)肺栓塞
二、D-二聚体检测在VTE的临床应用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由于发生在小腿及大腿的 深层静脉血栓,引起血管内的血流部分或完全阻塞。
1、流行病学调查 全球每年每10万人有70~113人患深静脉血栓症,美国每年约有20万人罹
二、D-二聚体检测在VTE的临床应用
(五)脑静脉窦血栓症(CVST)
脑内静脉(窦)血管系统是脑内许多大小静脉汇流之处,它接受了脑内回流 的静脉血,同时静脉窦也是脑脊髓液循环的必经孔道。若静脉窦发生栓 塞后,阻碍了静脉血的回流和脑脊髓液的循环,因此出现脑内静脉扩张 和颅内压升高。
与易栓症不同,CVST的主要原因是抗磷脂综合征。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溶血性贫血和服用避孕药等也是CVST的常见病因 之一。
2012年Lancet杂志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提出了临床 诊断思路流程供医师参考(图3)。
二、D-二聚体检测在VTE的临床应用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D-二聚体检测在VTE的临床应用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另外也推荐wells score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临床预测准则评分细项 与计分和分类方法。
偏瘫(40%)、意识改变(15% ~20%)和视乳头水肿(20% ~30%)。脑静脉血栓 所致头痛常为弥漫性且常呈数天至数周的进行性加重。少数患者可表现 为霹雳样头痛或偏头痛型头痛。
D-二聚体临床应用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临床应用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953b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0.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D-二聚体临床应用一、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
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二: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三、主要用于1.DIC1.休克、系统感染、外伤、先兆子痫、恶性疾病和烧伤等的并发症: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
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
微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而产生大量高于正常百倍的D-二聚体。
与其他诊断DIC的指标相比较,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诊断DIC的特异性也早于其他指标。
2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1.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
造影证实DVT者D-二聚体100%阳性,可做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
静脉栓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临床医生无法仅仅根据其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2.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栓塞的黄金标准,它是创伤性检查,费用高,而静脉造影本身具有引发深静脉栓塞或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性。
3.D-二聚体测试,配合临床评估,可以快速、安全的排除30%-50% 怀疑DVT/PE的病例,可节省医院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影象诊断及抗凝血治疗,减少病人留院的时间,改善病人的情况,减少入侵性诊断的危险,减少因不必要抗凝血治疗而引起的出血。
4.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
“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7f5731dd36a32d737581d4.png)
通信作者:宋振举,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急诊科
Email:zhenjusong@yahoo.com
准确度与第一代相同。因此,VIDAS D一二聚体检测法是现 阶段I临床上用于排除肺栓塞和深静脉栓塞等疾病的金标准 方法,适用于排除低度和中度疑似罹患静脉血栓栓塞症和
万方数据
・828・
1
1.1
1.2
D-二聚体检测方法
目前有多种D一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如定量乳胶凝集法
latex—derived
(quantitative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酶联荧光分
析法(enzyme
linked fluorescent
和纤维蛋白原结合后的相对分子质量,纤维蛋白原等价单 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0 000,D-二聚体单位的相对分子质
乳胶定量
Tinaquant
92(75—98)53(32—73)94(71—99)50《23—76) 94(83-98)46(28-64)96(80-99)43(20—68)
量是195
000,2
Projec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operative of Venous
和geneva score等临床预测准则并结合D一二聚体检测来进
行肺栓塞诊断的前瞻性研究作了荟萃分析,研究发现这几
种预测方法其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然而, 在特异性方面,wells score二分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即可排除更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提升整体医疗资源的效 率(表4)。在危险度分级方面wells score有两个分类方法: 三阶段分层(低、中、高)或两阶段分层(不大可能肺栓 塞和可能肺栓塞)。考虑到临床医师使用的方便性,目前临 床上常用两阶段的危险分层法,这种两阶段的分层法可以 快速排除很多疑似肺栓塞患者(wells score≤4分归入“不 太可能”肺栓塞危险分组),减少了使用昂贵的检查来排 除肺栓塞;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立即将“可能”疑似急性肺 栓塞患者(>4分归入“可能”肺栓塞人群)直接进行螺 旋CT或血管造影检查来明确诊断,争取治疗的黄金时间。 表4
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8f7a1433d4b14e852468cb.png)
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5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非夹层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及检查高分辨率动脉成像,比较两组患者间的D-二聚体水平。
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值(μg/L,log2)分别为:(12.37±1.34)和(9.39±1.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D-D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指标。
【关键词】D-二聚体;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1-0061-02D-dimer in emergency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aorticdissection Yang Jianhua,Wen Jing,Duan Yuzhu,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Yunnan650106, China【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D - dime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linical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in 50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as experimental group,choose the same period with acute chest pain as the chief complaint of patients,50 cases as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admittedto hospital blood test D-dimer and high-resolution artery imaging examin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dimerlevel.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D-dimer values (log2,mu g/L),respectively: (12.37±1.34) and (9.39±1.34),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D value leve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 D-dimer in emergency aortic dissection is of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of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Key words】D-dimer; Emergency aortic dissection; Early diagno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该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急症,其发病率为每年50~100人/10万人群[1]。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参考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015d5002020740be1e9b71.png)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参考理化特性D-二聚体(D-Dimers)是交联蛋白纤维(血栓)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之一。
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的交联蛋白纤维降解导致血中D-二聚体(D-Dimers)等血栓降解产物的浓度升高。
D-二聚体(D-Dimers)在诊断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只有50%,老年人、孕妇和外周血管疾病、肿瘤或感染性疾病患者均可增高。
因此常用于DVT和PE的排除,即当血浆中D-Dimer浓度低于某值(μg/ml)时,基本可以排除DVT和PE。
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
临床应用 1. DIC的早期诊断DIC 病人D-二聚体水平都明显升高。
这对于亚临床DIC诊断更有帮助。
2. 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D-二聚体灵敏度高,因此全血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
3. 肺栓塞病人的治疗效果监测D-二聚体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用组织纤溶酶及启动物(t-PA)治疗后,D-二聚体迅速升高,可了解病人的纤溶状态,对肝素治疗有指导作用。
4. 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全血D-二聚体升高。
未删减版:1、DVT和PE的排除D-二聚体检测最的临床价值在于排除DVT和PE。
循证医学证实其具有VTE和PE的排除性诊断价值。
目前临床结合大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 和PE。
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 μg/ml),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血管造影虽是诊断DVT和PE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侵入性损伤,同时还受到医院医疗水平的制约。
肺部扫描和超声也可选择,但也不便作为常规筛查。
D-二聚体测定简单便捷,价格低廉,特别适合对门诊病人的常规筛查。
国外研究表明,D-二聚体检测结合PTP可使30-35%怀疑有DVT/PE的病人免受进一步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2024(附图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2024(附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5fbeaf1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e.png)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的实用建议2024(附图表)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的重要标志物,在涉及凝血紊乱相关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诊疗中应如何合理应用D-二聚体检测呢?D-二聚体在VTE中的应用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01、D-二聚体用于下肢DVT的排除诊断发生下肢DVT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下肢DVT的可能性较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
根据临床DVT的可能性进行验前概率评分(多采用Wells评分),对于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的患者,先行D-二聚体检测,阴性(低于cut-off值)则排除DVT,阳性者进一步行血管超声检查;Wells评分中度、高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首选血管超声检查。
推荐意见:对于无明显血栓发生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低度临床可能的患者,高敏感度D-二聚体定量检测阴性的结果可排除DVT,阳性者推荐进一步行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Wells评分为中、高度可能的患者,首选血管超声检查(强推荐)。
02、D-二聚体用于PE的排除诊断D-二聚体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疑似PE患者的诊断非常关键。
首先应用Wells评分(原始版或简化版)或校正的Geneva评分(修订版或简化版)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进行PE的临床可能性评估。
基于PE验前概率评分,推荐中、低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进行高敏感度D-二聚体检测,阴性(低于cut-off值)者可排除PE,阳性者进一步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明确PE的诊断。
对临床可能(两分类法)或高度可能(三分类法)疑似PE的患者,推荐直接行CTPA检查,以明确PE的诊断。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20af0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5.png)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营家共识》重点内容D-二聚体(D-dimer)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广泛应用。
为规范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制定了《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下面总结共识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D-二聚体简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形成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 ,FM ) , FM以半交错、重叠的方式自发地聚合,形成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在FX I∏a催化下共价交联,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不可溶的纤维蛋白。
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在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大量复杂的长片段X-寡聚体(X-oligomer),这些长片段继续分解生成含有由两个共价结合的D-结构域(D = D ,相当于D-二聚体)的大小不一的片段组合,其最终末产物为D = D∕E o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或者未交联的纤维蛋白不会产生D-二聚体, 所以无交联纤维蛋白形成情况下发生的原发性纤溶亢进也不会产生D-二聚体。
由于D-二聚体只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时产生,因此D-Z 聚体可作为机体凝血活化和继发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D-二聚体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8 h ,主要通过肾脏和网状内皮系统从循环中清除。
一、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检测受众多因素影响,遇到可疑或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的结果时,应综合考虑检验前、中、后的潜在影响因素。
01样本采集:可使用血浆或全血样本进行D-二聚体检测。
目前CLSI和WHO推荐采用含3.2% (105~109 mmol/L )柠檬酸钠的抗凝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测,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 1o采样量偏低可能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低,样本中有血凝块则可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高。
实验室在分析前及审核显著异常结果时应检查样本质量,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dimer浓度与年龄的关系
老年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由于生理现象血浆D-二聚体 实质浓度随着年纪增加而上升,当年纪超过80岁时 体内D-二聚体实质浓度小于500 ng/ml的比率只占 老年人5%(Vidas D-dimer试验结论)
D-dimer 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老调重弹?
或 超乎想象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际发表D-dimer相关论文数量趋势
D-dimer 急诊专家共识
急诊科医生全面认识和灵活运用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数据分析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专家共识
提纲
D-二聚体的生成 D-二聚体的检测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
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 老年人与孕妇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 脑静脉窦血栓症(CVST)
D-二聚体在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 Stroke, CVA)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 脓毒症(Sepsis)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AECOPD
12年间、全国60家三级医院
VTE中国发病率趋势
中国肺栓塞年住院发生率:>0.1% ,推估每年有26万人罹患肺栓塞 (Vs.美国肺栓塞年住院发生率0.3-0.4%)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年龄越大其肺栓塞发生率也呈倍数上升。 肺栓塞发生率和死亡率与地域分布有关,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 但死亡率低于南方
理论上讲,所有能够启动凝血系统的疾病均会 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
某些生理状态下也会引起D-二聚体升高,如: 长时间坐姿、剧烈运动、高龄和妊娠
引起D-dimer升高的疾病
静脉血栓形成(VTE/PTE) 动脉血栓形成 (ACS/AAD/Stroke) 微循环血栓形成 (Sepsis/DIC) 肿瘤,肝硬化,外伤,……..
D-dimer生成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FDP
凝血酶原
凝血酶 FXIII
纤维蛋白单体 FXIIIa
交联纤维蛋白
X,Y,D,E 碎片 X’,Y’,D’,E’碎片
DD,DXD,DD/E, YXD等复合物
D-dimer升高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a 交 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过纤溶酶水解所产生 的特异性的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 继发性的纤溶亢进
D-dimer 检测历史演进
1972年,Gaffney首先提出D-二聚体的检测,作为监测 凝血性疾病的“有用的工具”
1983年,Rylatt等首先报道了用单克隆单体检测(乳胶 凝集法),当时被誉为作“金标准”
90年代,ELISA分析法和乳胶增强免疫分析法 目前有30多种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检测技术
高敏感度D-二聚体分析方法(High Sensitivity D-dimer Assay)
2010 J Throm Thrombolysis
临床预测准则评分
Well Scores 危险分级(Risk Category):三级分类3-Level(低-中-高三群)与两级
分类 2-Level (可能-不可能两群)
提纲
D-二聚体的历史演进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
肺栓塞PE/深层静脉栓塞DVT 老年人与孕妇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 脑静脉窦血栓症(CVST)
D-二聚体在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 Stroke, CVA)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 Sepsis ACS AECOPD
D-二聚体在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 Stroke, CVA)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 Sepsis ACS AECOPD
D-dimer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肺栓塞、深静脉栓塞
VTE中国发病率趋势
中国PTE-DVT防治协作组 (NCPPT,1997-2008)
和方法不同,不同方法和试剂间差异很大 低敏的方法导致许多病理状态无法正常、及时的反应
D-dimer 检测历史演进
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推动高敏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 其中,酶联荧光分析法如VIDAS D-二聚体检测法具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优异的阴性预测值
该产品已经进展到第二代,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快速 检测,其准确度与第一代相同
因此,VIDAS D-二聚体检测法是现阶段临床上用来 排除肺栓塞和深静脉栓塞等疾病的金标准方法
D-dimer检测历史演进
提纲
D-二聚体的生成和历史演进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
肺栓塞PE/深层静脉栓塞DVT 老年人与孕妇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 脑静脉窦血栓症(CVST)
VTE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
VTE的临床的诊断
临床预测准则(Clinical Precision Rule)
临床预测评分系统: Clinical Probability score) 危险度分级(Risk Category):
三级分类3-Level(低-中-高三群) 两级分类 2-Level(可能-不可能两群)
VTE的临床预测-D-dimer检测
D-二聚体检测方法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
2007 J Thromb Haemost
Vidas D-dimer检测适合低/中度风险人群
2008 Chest 2008 Eur Heart J
D-dimer 血栓相关疾病临床应用
筛查和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最佳选择:
Wells Score -2 level+ VIDAS D-二聚体检测
提纲
D-二聚体的生成 D-二聚体的检测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
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 老年人与孕妇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 脑静脉窦血栓症(CVST)
D-二聚体在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 Stroke, CVA)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 脓毒症(Sepsis)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