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下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案例一】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案例二】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
见什么怕什么。
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
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
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参考答案:(1)分析原因:孩子胆小是常见的,并非天生的,也容易改正,关键是搞清楚孩子胆小的原因。
如父母溺爱,过度保护;父母斥责,过度刺激;孩子身体虚弱,缺乏信心;个性内向等。
(2)措施:父母溺爱,过度保护而胆小的孩子,就需彻底消除对他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因自卑而胆小怕事的孩子,应多加鼓励、耐心帮助,避免斥责、嘲笑等消极刺激;因体弱多病而缺乏信心的孩子应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交往,从而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环境,勇敢起来;培养良好的个性,多参加同伴活动。
【案例三】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
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
幼儿心理学案例第一篇:幼儿心理学案例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
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1.夜惊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
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
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
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
这一点和梦魇不同。
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
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
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2.病因: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
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
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
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
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
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
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 (3)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案例三十】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答: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1.转移法。
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2.冷却法。
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
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
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案例三十一】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往往陶醉于开汽车这个过程,他实际上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请你用幼儿行动的目的与动机之间的关系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1)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是一致的。
尤其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
2)在开汽车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动机是为了游戏,他要以他就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了。
【案例三十二】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参考答案】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供参考。
一、选择题1. 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A. 0-2岁B. 2-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个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A. 语言能力迅速发展B. 逻辑思维能力成熟C. 抽象思维能力发展D. 道德观念完全形成答案:A二、填空题1.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情感、社会性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主要处于________阶段。
答案:前运算三、简答题1. 简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案: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通常从自我中心逐渐过渡到他人中心,开始时幼儿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形成更复杂的社会认知。
2. 幼儿期情绪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幼儿期情绪调节的特点包括情绪表达的直接性、情绪反应的强烈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逐渐成熟。
幼儿在情绪表达上往往直接且强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学习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最近他开始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因为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老师发现小明在争执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哭泣或生气。
问题: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明的行为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小明的行为可能的原因包括:- 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分享和理解他人的需求。
- 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可能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育建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的方式,帮助小明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和他人的感受。
- 教授小明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计数等,帮助他在情绪激动时能够自我安抚。
- 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来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能够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2.父母过于强调干净整洁和研究,忽略了儿童的游戏需求,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受到限制。
3.因此,父母应该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研究和游戏并不矛盾,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研究,让孩子在快乐中研究。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游戏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受到限制,无法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游戏成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式。
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和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从而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记住游戏规则,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还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游戏有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同时,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游戏,而不是把他们的时间都安排在研究上。
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本文介绍了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原理,其中涉及到了自言自语的概念。
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具有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特性,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种形式。
成人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自言自语,帮助和引导其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
另外,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是幼儿想象的表现,不应该被误认为是说谎。
幼儿的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与他们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
因为幼儿的感知分化不足,他们往往无法意识到事物的异同,也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
此外,幼儿的认识水平不高,有时会混淆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导致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幼儿心理问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
小明是一名3岁的男孩,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分离焦虑的表现。
每当父母要离开时,他会大哭大闹,拼命拉扯父母不让他们走。
幼儿园老师反映,小明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分析,小明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分离行为产生焦虑和恐惧。
这可能是由于小明的安全感不足,对于分离的恐惧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小明克服分离焦虑,比如逐渐延长离开的时间,给予小明安全感的肯定和支持等。
案例二,小花的攻击行为。
小花是一名4岁的女孩,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频繁的攻击行为,经常打骂其他小朋友。
幼儿园老师反映,小花在幼儿园的攻击行为已经多次受到了警告和批评,但依然无法改变她的行为。
分析,小花的攻击行为可能是由于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小花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引导她学会用言语表达情绪,培养她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案例三,小明的社交障碍。
小明是一名5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经常选择独自玩耍,对于集体活动缺乏兴趣。
分析,小明的社交障碍可能是由于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逐渐克服社交障碍。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试分析(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
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例如,在外面玩久了。
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
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
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
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
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
第三次哭,在绘画活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
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
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
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
【对策】1、冷处理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
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
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
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
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
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
【案例二】朵朵是个性情孤僻、不大合群的小女孩。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如, 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 不知什么叫危险, 什么叫不行。
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 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 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 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注意教育技巧, 防止形成对立。
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 无独立愿望的人格。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发展其独立性, 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 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 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
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 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 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
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 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 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 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 问题就能够解决。
(P26)第三章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 老师如何组织教学。
(教材P68)1.无意注意为主: 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 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
幼儿心理学绪论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绪论案例分析及答案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幼儿园,即精神紧张、不安。
周一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幼儿园。
可一到园就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
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
这种情况应采用哪种行为疗法给予矫正()。
A.系统脱敏法B.惩罚法C.消退法D.催眠术案例分析:(1)该儿童患了“幼儿园恐惧症”。
(2)可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
a、在该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b、分成五个等级按步骤矫治:第一步:获取儿童的信任,带孩子在学校附近散步数次;第二步:带孩子进入学校进行娱乐活动,注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活动;第三步:带孩子进入教室进行娱乐活动;第四步:到校上课,参与学习活动,但不布置任务(如作业等),教师不给予批评、惩罚;第五步:到校上课,参加学习及其他活动,布置较少的学习任务,并渐次增加,直至不再惧怕学校。
c、以上各步骤中,只要该儿童未出现不良情绪,即给予表扬、鼓励,待情绪稳定不再惧怕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1.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则不予理睬。
醒后完全遗忘。
试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3)应怎样预防?正确答案:1.(1)该儿童的睡眠障碍是夜惊。
(2分)(2)原因:①由心理因素所致,如父母离异、亲人伤亡、受到严厉的惩罚,使儿童受惊和紧张不安。
(1分)②睡前精神紧张,如看惊险电影、听情节紧张的故事,或被家长威吓后入睡。
(1分)③不良环境引起,如卧室空气污浊、室温过高、盖被过厚、手压迫前胸、晚餐过饱等均可引起发作。
(1分)④鼻咽部疾病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等也可导致夜惊。
(1分)(3)预防:对于夜惊儿童,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从解除产生夜惊的心理诱因(1分)和改变不良环境因素入手(1分)。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试分析(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
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例如,在外面玩久了。
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
”另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爸说蜜蜂还蜇人呢!”于是小朋友都说起蜜蜂来了。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适合打印)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
”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案例一:红红3岁,喜欢的小鸭子玩具碎了,她就伤心地哭起来,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她就又笑了;看见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起来。
根据情绪发展的趋势原理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首先,引起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食物、玩具等往往是引起早期儿童情绪的动因,所以,玩具碎了红红就会哭,得到巧克力就会笑。
其次,儿童情绪逐渐丰富和深刻化。
早期儿童的情绪指向和体验比较表浅,因此,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转化。
最后,儿童情绪逐渐受到自我意识的支配,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感染性等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
案例二:强强是4岁幼儿,他喜欢自言自语。
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你不要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里涉及到了很重要的概念——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
1.自言自语的特征自言自语既有外部语言的特征(出声),又有内部语言的特性(不是用来交流,只说给自己听,进行自我调节)。
2.自言自语的形式(1)游戏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例如,一个小班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
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音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案例十三】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
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其其还爱逞能。
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
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
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教育措施。
参考答案:1.他偏于胆汁质。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
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案例十四】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
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
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个人注意到这个差异、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
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收到表扬时,也没什么表示。
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
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
如果椅子稍微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
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型气质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1.他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
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2个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收藏
42个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分享【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
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李晓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
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
他只排在第21名。
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国开作业《儿童心理学》教学案例分享参考(含答案)86
国开作业《儿童心理学》教学案例分享参考(含答案)86国开作业《儿童心理学》教学案例分享参考(含答案)86教学案例1. 引言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活动、发展和教育的学科,应用广泛。
本文将分享一份儿童心理学教学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案例背景此案例的主角是小明,一个7岁的男孩。
小明在学校表现出一些社交问题,他不喜欢与同学交流,经常独自待在角落里,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老师发现他在班级中呈现出内向、恐惧的特点,并向心理学老师寻求帮助。
3. 目标设定在分析小明的问题后,心理学老师制定了两个目标: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4. 解决方案4.1 理解问题:首先,心理学老师与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试图了解小明的内心感受。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老师发现小明感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4.2 激励鼓励:老师决定通过激励和鼓励来提高小明的自信心。
在班级活动中,老师刻意给予小明额外的关注和表扬,让小明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4.3 角色扮演:为了帮助小明提高社交能力,心理学老师组织了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将小明扮演成感到自信的角色,例如一个演讲家或领导者。
这样可以帮助小明逐渐克服内向和恐惧。
4.4 集体活动:心理学老师鼓励小明积极参与班级和社区的集体活动。
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温暖、支持和包容的环境,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友谊。
5. 教学效果评估在实施解决方案后,心理学老师对小明的表现进行了评估。
通过观察小明在班级和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老师发现小明的社交能力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主动与同学交流,不再躲避集体活动,并且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 总结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在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通过理解问题、激励鼓励、角色扮演和集体活动等策略,心理学教师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答案部分:1. 分析小明的问题,小明感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幼儿学习教育心理学经典实用案例分析题下
事例五: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有人说,遗传了这么好的素质,此后必定特别优异;也有人说仍是要看教育。
爸爸妈妈说环境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大概一半一半吧。
请简要评析。
【参照答案】遗传是影响小孩心剪发展的生物要素,环境是影响小孩心剪发展的社会要素。
遗传对小孩发展的作用表此刻:(1)遗传供给人类心剪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2)确立小孩心剪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先前提。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小孩发展的作用表此刻:(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供给的心剪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限制着小孩心剪发展的水平易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孩心剪发展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限制影响小孩的心剪发展,详细表此刻:(1) 环境影响遗传物质要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母亲缺少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辐射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进而影响此后辈智力的发展。
小孩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以后,营养不良或一些不测的要素( 如产伤、疾病、事故等)也可能影响小孩的生理,既而影响此后的发育。
(2) 遗传素质及此后的生剪发展限制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环境对遗传起必定的影响作用,但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遗传要素及小孩的生理成熟过程。
反过来,遗传的特点对小孩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限制作用,最常有的是小孩的性别、最先的神经活动种类的特点、某些特别才能的发展等。
这些遗传特点使小孩从出生时起,就对外界刺激发生不同偏向的选择性反响,进而影响到外界环境刺激起作用的程度。
(3)对影响小孩心剪发展的客观要素应作详细、综合的剖析所谓详细剖析,是指在少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样的。
如在体格发育上,遗传要素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影响。
在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则是环境要素的影响要大于遗传要素的影响。
综合地看遗传和所谓综合剖析,是指要防止片面地把遗传或环境的某种影响孤立起来,环境对少儿心理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下案例五: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有人说,遗传了这么好的素质,以后一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还是要看教育。
爸爸妈妈说环境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大约一半一半吧。
请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遗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遗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前提。
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在: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母亲缺乏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辐射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从而影响其后代智力的发展。
儿童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之后,营养不良或一些意外的因素(如产伤、疾病、事故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理,继而影响后来的发育。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环境对遗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
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神经活动类型的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
这些遗传特征使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对外界刺激发生不同倾向的选择性反应,从而影响到外界环境刺激起作用的程度。
(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
所谓具体分析,是指在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如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影响。
在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
则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遗传因素的影响。
所谓综合分析,是指要避免片面地把遗传或环境的某种影响孤立起来,综合地看遗传和环境对幼儿心理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案例六: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
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
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
另一方面,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
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