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绝密★考试结束前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答案】B【解析】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要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因为自人类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
因此,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们遇到的首要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恩格斯也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答案】D【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是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全国2012年月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12课程代码:100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先进性C.科学性D.实践性4.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6.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二元论7.“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我们观察到桃子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桃子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实践和理论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自然科学、哲学、艺术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3.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分)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 剩余价值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C 科学社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答案:B4、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学说D 劳动价值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实现共产主义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毫不妥协地批判旧世界,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的解放而斗争。
再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内在统一的。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理论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马列文论资料围绕【《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系陆贵山、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整理历年考题(汇编)最新模拟考题(汇编)课本重点资料(建议:论述试题,可尝试记主干,然后根据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联系电话:15087电话004348、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一、单选(四号字体)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作者是(马克思)2、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文章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3、“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引用的那一位法国作家的话(布封)4、<<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发表于(1843年)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为(巴黎手稿)7、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已经同那一个政治团体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9、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完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法年鉴)1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1、从理念世界中寻找美的哲学是(黑格尔)1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实践)14、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是(阐明了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5、马克思把于人的联系和被改造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16、马克思在美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劳动创造了美)18、马克思提出人类劳动能够按照什么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19、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使什么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力量)20、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马克思)2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见于与马克思的那一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2、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23、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4、提出“艺术表现感性事物的真理”的是(黑格尔)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几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3个)26、<<神圣家族>>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27、<<神圣家族>>发表于(1845年2月)28、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是下列那一位作家的著作(欧仁.苏)29、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主人公是(鲁道夫)30、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开始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之后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论战性著作是(<<神圣家族>>)自考《文艺心理学》、《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马列文论》《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等资料可参阅:(若点击不能连接,可复制后在网页粘贴打开电话联系李老师15087联系004348.《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在百度或“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或输入“自考通关王”找到一些资料,很不错自考过关必备资料自考通关星更新资料如下:中国古代文论(包括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5年1月答案选择题部分1-5 B D B A D6-10 A A B C A11-15 C A A C B16-20 C A A A B名词解释21题: 247页 22题: 24页 23题: 161页第四段判断题24 对 25 错, 214页 26 对简答题27题:158页 28题:384页29题:201页 30题:323页31题:385页 32题:194页33题:28页2014年10月答案选择题答案1-5: D B B B D6-10: D A C B D11-15: C B D A B16-20: C B B B A多项选择题21、 BE 22、 AC 23、 ABDE 24、 ABCE 25、 ABE名词解释26、 P24 27、 P338 28、 P197 29、 P213判断分析题31 对 32 对 33 错 P360简单题34、 P384 35、 P23 36、 P21737、 P312 38 、 P388 39、 P231选择题1-5 : D B B B A6-10 : B A C B D11-15: C B D A A16-20: C B B D A多项选择题21、 AD 22、 AB 23、 AD 24、 ABCE 25、 BE名词解释26、 P24 27、 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判断分析题31 对 32 错 33 错 P360简答题34、 P384 35、 P23 36、 P217 37、 P312 论述题38、 P385 39、 P2312013年10月答案单向选择题1-5 : C D A C D6-10 : C A B D B11-15: B D C C D16-20: B C B C B多项选择题略名词解释题26、 P24 27、 P197 28、 P195 29、 P338 30、 P413判断分析题31、错 P214 32、对 33、错 P427简答题34、 P23 35、 P165 36、 P360 37、 P389论述题38、 P15939、无单项选择题1-5 : C D D B D6-10 : A C B A C11-15: B B D C B16-20: A B C B D多项选择题略名词解释题26、 P24 27、 P338 28、 P196 29、 P165 30、 P213判断分析题31、错 P214 32、错 P25 33、 P对简答题34、 P29 35、 P200 36、 P67 37、 P161论述题38、 P43039、略2012年7月答案单项选择题1-5 : A B D D D6-10 : D D B C D11-15: C D C D B16-20: A A A B B多项选择题略名词解释26、 P385 27、 P431 28、 P165 29、 P135 30、 P24判断分析题31、对 32、错 P214 33、错 P28简单题34、 P195 35、 P158 36、 P217论述题38、 P2239、 P231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周涛 2015-9-7。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课程代码 5182)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见于 [ ]A.《<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神圣家族》D.《德意志意识形态》2.关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B.动物按照种的尺度来生产,因此,动物的生产符合美的规律C.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世界D.动物的产品直接同肉体相联系,人能够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着重论述的是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B.社会实践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C.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D.创作思想和作品倾向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 [ ]A.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B.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东西C.处在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状态的人D.从事实际活动的人5.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的是 [ ]A.歌德有时居然是个庸人B.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C.歌德是“人的诗人”,是“完美的人性”的体现D.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6.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基础变更以后,上层建筑也会发生变革,其速度 [ ]A.比较缓慢B.十分缓慢C.十分迅速D.或慢或快7.马克思分析社会结构的构成及关系的文献是A.《<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B.《<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神圣家族》D.《共产党宣言》8.马克思,恩格斯评论过的剧本《济金根》从类型上说属于 [ ]A.喜剧B.悲剧C.悲喜剧D.正剧9.恩格斯称赞敏·考茨基“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的手法给刻画出来了”,这里的“两种环境”指 [ ]A.南欧和东欧B.维也纳和柏林C.盐场和维也纳社交界D.法国文学史10.恩格斯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文中的“这里”指[ ]A.《莎士比亚全集》B.中篇小说《城市姑娘》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D.法国文学史11、恩格斯在研究北欧妇女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是 [ ]A.把妇女问题仅看作性别问题B.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方法C.把对德国小市民的看法强加于挪威小市民D.忽视了挪威所取得的文学成就12、《关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文写作于1905年的“十月革命”之后B.文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写作事业和整个革命事业的关系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写作是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的D.倡导非阶级的“自由的写作”13、列宁为纪念托尔斯泰80寿辰而作的文章是 [ ]A.《列·尼·托尔斯泰》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C.《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D.《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4、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称为“19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杰作”的是[ ]A.网察洛夫B.屠格涅夫C.福楼拜D. 高尔基15、“民族文化”口号的欺骗性和反动性主要表现在 [ ]A.用“同样的民族文化”掩盖其“地主、神父、资产阶级文化的实质B.用民族文化来割裂民族与世界的联系C.否认文化的整体性D.否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16、列宁建议高尔基多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要特备关注[ ]A.城市B.战争前线C.彼得格勒D.下面1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写作于[ ]A.1941B.1942C.1943D.195818、毛泽东对“鲁迅笔法”的看法是[ ]A.在杂文的创作中可以通过,是杂文创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B.这种笔法的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所以应该否定C.这种笔法在鲁迅的时代环境下是完全正确的,但革命文艺家在使用时要分清对象D.这种笔法太浅显简单了19、文学的民族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族的风俗习惯B.民族的思想感情C.民族的人物性格D.民族语言的运用20、集中体现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文献是[ ]A.《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C.《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D.《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doc

(课程代码051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D.社会实践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 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C.从自我意识出发 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A.物质生活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结果8 . 恩格斯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出色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 ]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D.《叶莲娜》10.“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11.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 ]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C.同恩格斯辨明是非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12.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A.政治B.组织C.艺术D.写作13.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A.列文B.玛斯洛娃C.安娜D.聂赫留朵夫14.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烈变化的时间是[ ]A.19世纪60年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15.列宁指出“两种民族文化”的出现取决于A.思想家的有意区分B.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C.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D.历史传统的继承16.列宁“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的思想,后来在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中得到发展,这篇文章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7.最早提出“大众化”的口号是在[ ]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二十年代革命文学论争时期 D.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18.下列关于文艺批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B.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浇花除草、繁荣创作C.文艺批评可以无标准D.文艺批评是一种细致讲理的方法19.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关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B.提出了“人民需要艺术。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评分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理论品质C.理论核心正确答案:A(1分)注解: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1分)注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C.物是感觉的集合正确答案:D(1分)注解: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那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片精神(“理念气“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邻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概念C.相对主义的观点正确谜底:A(1分)注解:XXX: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的观点看问题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正确答案:C(1分)注解:粮食同稻谷、小炭、大豆、高粱之间的关系如同水果和苹果、梨、桃等的关系,是一种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基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正确谜底:D(1分)注解: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裕体目前“度”中,因此,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规模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011年马克思试题(2)及参考答案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2000年4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卷(北京)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____________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______________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2.你的最大缺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_______________,而且表现在他________________。
4.您的小说,除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外,最使我注意的是它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决不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来责备他。
6.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这就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全人类的文化。
7.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的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同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所谓普及,出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其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真正艺术家的勇气2.文艺的真实性3.文学党性原则4.推陈出新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现实主义的胜利"的含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句话的含义?3.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托尔斯泰的学说和作品存在着什么矛盾?5.革命文艺为什么要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产生这种不平衡关系的原因是什么?"创作自由"的口号是虚伪的?。
马列文论选读习题测验及答案

马列文论选读习题测验及答案《马列文论选读》习题测验及答案一、填空题1、《马列文论选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批判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和____________,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文学艺术的一些根本问题所作的____________论述。
答案: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系统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____________为基础,深刻地揭示了文艺发展的____________,阐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文艺政策。
答案:唯物史观、客观规律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五四运动和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二、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其揭示的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A. 文艺发展的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文艺发展的根本在于艺术创作的进步 C. 文艺发展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D. 文艺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现实的变革答案: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列文论选读》对于文学艺术根本问题的系统论述的是()。
A. 文学艺术的本质 B. 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 C. 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 D. 文学艺术的鉴赏标准答案:D三、分析题阅读《马列文论选读》中关于“艺术生产”的相关论述,分析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并阐述艺术生产理论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答案: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物质生产是以生产物质产品为目的,而艺术生产是以审美为目的,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此外,艺术生产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如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艺术作品的形态和表现方式等,都与物质生产不同。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又具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艺术生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如生产材料、生产技术和物质载体等。
其次,艺术作品的生产和传播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和媒介,如印刷、摄影、录音录像等。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1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简答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作用。
答.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我国现阶段**内容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都属于群众的范围。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人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而都属于**范畴。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答.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
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其他许多现象,如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本特征所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考试资料(自考本科)

简答题(共115个)第一讲l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简述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
第二讲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
4.为什么说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5.马克思如何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6.为什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7.简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8.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你如何理解这段话?9.中国当代美学界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尺度”?10.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
11.简述审美主体的特点。
1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
13.一般地讲,对艺术家来说存在着哪三个世界?14.文艺创作中有哪两个方面的错误倾向?15.应如何理解生活、世界观和文艺创作的关系?16.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认识文艺创作个性问题的?第三讲17.怎样看待宗教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18.马克思是怎样揭示和披露鲁道夫道德改造穷人和恶人的?并以改造“刺客”为例加以说明。
19.从文艺理沦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从艺术构思角度对作品《巴黎的秘密》和其评论者鲍威尔、施里加等的思辨哲学进行揭露和批判的?20.从文艺理论角度看,作品《巴黎的秘密》及青年黑格尔派对其的评沦是如何在塑造人物时表现其思辨哲学的?21.从安排情节看,思辨哲学在《巴黎的秘密》中是如何体现的?第四讲22.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3.怎样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科学论断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24.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归结的“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第五讲25.“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思想倾向主要有哪些?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11年4月自考马原考试试题答案(上海)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试卷答案(课程代码803709)(上海卷)一、单项选择题(本丈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2、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 C )A、物质性问题B、可知性问题C、统一性问题D、客观性问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A、农民科学种田,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食品B、医生医治人们的疾病c、教师向青少年传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D、科学家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上“过”与“不及”,其关键在于( C )A、确定事物的质B、认识事物的量C、把握事物的度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A、猿脑变为人脑B、语言的产生C、社会交往的产生D、社会性劳动7、只有通过实践,客观事物才会成为认识的对象,才会有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表明( 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8、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是( C )A、社会历史性B、客观实在性C、能动性D、自然性9、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夸大个别、局部的经验作用,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 )A、经验论的错误B、唯理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绝对主义的错误10、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的是( C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1、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 C )A、运输设备、经济管理、预测决策B、仓储设备、科学技术、灌溉设备C、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D、劳动者、科学技术、生产工具12、建国初期,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12年试题

1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12年试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了两个尺度,除“种的尺度”外,另一是【】A.内在的尺度 B.外在的尺度 C.人的尺度 D.类的尺度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A.“劳动创造了美” B.“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C.“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D.“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3.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科学论断,首见于【】A.《神圣家族》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致裴迪南·拉萨尔》4.《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的作者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歌德 D.席勒5.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被恩格斯称为“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的论断是【】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B.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C.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D.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A.文艺的本质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C.典型 D.现实主义7.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A.为什么做 B.怎样做 C.说什么 D.怎样说8.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的形象化表述是【】A.巴尔扎克化 B.狄更斯化 C.莎士比亚化 D.席勒化9.恩格斯称赞敏·考茨基“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的手法给刻画出来了”,这里的“两种环境”指【】A.南欧和东欧 B.维也纳和柏林 C.盐场和维也纳社交界 D.盐场和农村10.被恩格斯誉为取得了“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的作家是【】A.左拉 B.巴尔扎克 C.席勒 D.莎士比亚11.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评论了女作家的小说【】A.《失业者》 B.《洛布队长》 C.《曼彻斯特的衬衣工人》 D.《城市姑娘》12.《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作者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13.列宁认为“自由的写作”的服务对象是【】A.上层分子 B.贵夫人 C.工农兵 D.劳动人民14.列宁为回击“崩得”分子李普曼对《自由派和民主派对语言问题的态度》一文的攻击而撰写的文章是【】A.《共青团的任务》 B.《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C.《关于无产阶级文化》 D.《怎么办》15.列宁认为高尔基在十月革命之后产生不健康情绪的原因是【】A.家庭的不幸 B.对革命的不理解 C.脱离工农兵的革命斗争生活 D.创作的不顺利16.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演讲时【】A.《共青团的任务》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文化》 C.《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D.《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外形势》17.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其中的“不懂”是指【】A.文艺工作者不懂斗争形势 B.文艺工作者不懂人民群众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C.文艺工作者不懂创作技巧 D.文艺工作者不懂创作所必需的文艺理论知识18.毛泽东说,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A.文艺批评 B.文艺创作 C.文艺鉴赏 D.文艺评奖19.毛泽东说:“‘放’还是‘收?这是个方针问题”,其中的“收”是指【】A.一种有利于我们国家文化发展的方针 B.一种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有效方法C.收回各种约束,让人们敢于说话 D.不许发表错误意见20.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邓小平的看法是【】A.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应继续传下去 B.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C.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从未起过积极的作用 D.文艺可以脱离政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研究生《马列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研究生《马列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仅供参考1、试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理论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很多的争议,但不论两者的关系怎样,都不可以忽略双方各自的存在,都必须含有双方的互构与解析,从顺序看,《手稿》异化劳动理论在前,唯物史观在后。
由此一点,个人认为:(1)《手稿》异化劳动理论与唯物史观存在非零关系;(这个我不知道怎么答)(2)《手稿》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对于其后唯物史观的创立肯定发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时基于现实中的特别是工人的劳动而展开的,这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强调的前提是一致的。
即把人看成是历史存在的前提,个人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时历史活动的起点。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而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比较两者只是一步之遥。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是人发展的否定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应该向着自由劳动阶段复归。
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扬弃异化劳动才能实现人的解放,这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成熟的标志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1、马克思在<手稿>中给我们提供了正确处理以往思想遗产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首先对它们的基本概念实行改造的方法.马克思在《手稿》中改造了:如对费尔巴哈、黑格尔的以及国民经济学的“人的本质”概念的改造。
2、《手稿》给我们提出了全面理解以往思想资料和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法,也就是理论和本时代的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批判继承方法。
马克思1843年到巴黎后,热情投身于工人阶级的理论活动,不仅专研法国各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的著作,而且重视非知识分子(如魏特林)在社会批判和社会理想方面对本时代的理论概括,从他那得到许多生动具体知识。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含部分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 )第 1 页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代码051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D.社会实践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 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C.从自我意识出发 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A.物质生活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结果8 . 恩格斯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出色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 ]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D.《叶莲娜》10.“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11.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 ]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C.同恩格斯辨明是非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12.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A.政治B.组织C.艺术D.写作13.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A.列文B.玛斯洛娃C.安娜D.聂赫留朵夫14.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烈变化的时间是[ ]A.19世纪60年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15.列宁指出“两种民族文化”的出现取决于A.思想家的有意区分B.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C.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D.历史传统的继承16.列宁“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的思想,后来在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中得到发展,这篇文章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7.最早提出“大众化”的口号是在[ ]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二十年代革命文学论争时期 D.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18.下列关于文艺批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B.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浇花除草、繁荣创作C.文艺批评可以无标准D.文艺批评是一种细致讲理的方法19.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关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B.提出了“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的命题C.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D.坚持了双百方针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选错、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关于审美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的审美感觉力是与生俱来的B.人类由思维和审美的感觉力走向需要的感觉力C.审美感觉是社会人的感觉D.审美感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E.审美感觉是一种实际需要的感觉22.意识形态的发展既具复杂性又有规律性,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受统治阶级支配的B.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不一定同时支配精神生产的资料C.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D.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E.某些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有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23.马克思认为艺术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 ]A.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B.同政治的一般发展成比例C.同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D.同人的一般发展成比例E.同上层建筑的一般发展成比例24.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违反了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这表现在[ ]A.他对贵族寄予了全部同情B.他看到了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C.他嘲笑和讽刺了贵族的男女D.他看到了未来真正的人E.他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观点25.恩格斯在致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列述的意识形态形式包括[ ]A.法 B.哲学C.宗教 D.文学 E.艺术26.在列宁看来,自由的报刊应该摆脱种种羁绊,这些羁绊包括[ ]A.政府的管理 B.警察的压迫C.资本 D.名位主义 E.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27.列宁在《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中谈论托尔斯泰主义的特点时列举的作品有[ ]A.《安娜*卡列尼娜》 B.《卢塞恩》C.《当代的奴隶制》 D.《培养与教育》E.《克莱采奏鸣曲》2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部分提到的当时文艺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有[ ]A.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B.文艺工作者的态度问题C.工作对象的问题D.工作问题E.学习问题29.在毛泽东看来,应该容许各色政治态度的文艺作品存在,但对表达了某些错误观点的作品,则要进行批判和驳斥。
这些观点包括[ ]A.反民族 B.反科学C.反艺术 D.反大众 E.反共30.邓小平在论述“艺术更需要人民”时,认为艺术应该从人民中汲取的东西包括[ ]A.题材 B.主题C.情节 D.语言 E.诗情和画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3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被称为()手稿。
32.《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如何评价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同当时“青年黑格尔”派进行辩证的论战性著作。
3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出发来解释观念。
34.任何神化都是用()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35.马克思认为拉萨尔最大特点就是()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36.恩格斯在《致敏娜*考茨基》中称赞某个城市容许对整个周围世界保持中立,说“这对于科学的甚至艺术的公正态度是必要的”,这个城市是()。
37.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指出“并非只有()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38.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对待生活和创作的积极态度称之为最清醒的()。
39.毛泽东指出: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是(),而是流。
40.毛泽东提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判断正误1分,说明理由3分。
41.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的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
[ ]理由:42.恩斯特在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挪威社会于文学问题时,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 ]理由:43.坚持文学的党性原则是列宁对所有作家提出的要求。
[ ]理由:44.社会生活较之文学艺术有不可比拟的生动性,丰富性,但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
[ ]理由: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5.“劳动创造了美“对理解美感有哪些启示?46.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47.列宁是怎样肯定托尔斯泰的艺术贡献的?48.毛泽东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辨别香花和毒草的标准有哪些?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9.试述“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0.谈谈创建物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2.A3.B4.C5.D6.D7.C8.C9.B 10.D 11.D 12.D 13.A 14.B 15.B 16.A 17.D 18.C 19.D2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BCD 22.ACDE 23.AC 24.BCD 25.ABCDE 26.BCDE 27.ANCDE 28.ABCDE 29.ABDE 30.ABCDE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巴黎 32.巴黎的秘密 33.物质实践 34.想象 35.席勒 36.伦敦37.经济状况 38.现实主义 39.源40.艺术标准四、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41.√(1分)理由:希腊神话和史诗是所属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产生于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心里和愿望。
(3分)42. √(1分)理由:恩斯特研究挪威问题时,不是从挪威文学及其社会历史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科学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而是用对德国小市民的看法代替对挪威小市民的具体分析,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3分)43.×(1分)理由:列宁提出文学党性原则主要是对从事文艺工作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来说的,而非泛指一切作家。
(3分)44.√(1分)理由:以in为两者虽然都是美,但文艺作品中反应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