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精神与高迈境界苏轼《定风波》的审美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词史上,上述二类题材及其精神境界,除范仲淹 《渔家傲》等极个别作品外,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 它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主要就是从这样一个高度,文学史家说这些作品雄 视百代,影响深远,是词史上的一座丰碑。
胡寅《题酒边词》中说:“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 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 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时期。 黄州四年之中,他写出了不少著名的作品, 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 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 本所选的《定风波》和《临江仙》也都是 其黄州时期创作的名篇。
对这首词的解读,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苏轼的诗性精神与苏词的境界创造 二、通达超旷之美:对《定风波》的文本细读 三、乌台诗案与黄州谪居:苏轼诗性人格的锤炼
海德格尔说:“在这纯属辛劳的境地中,人 被允许抽身而出,透过艰辛,仰望神 明。……” (同上,第94)。
人一定要培养出一种从世俗的、辛劳的生活中“抽 身而出”的精神品质,惟其如此,才能达到真正意 义上的“诗意安居”。
关于“诗性智慧”: 诗性智慧应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情感智商的内骨。 情感智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是人格心理中的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词到了苏轼,才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可谓目光如炬!
苏词之境界创新中交融着苏子的诗性精神:
所谓“诗性”即指人的诗意情怀。 杜勃罗留波夫说过,“每一个人灵魂里都会有诗的
感情” (参见《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1卷第428 页) 。这种诗意情怀是人之性灵中最柔软、温馨、 纯真、美好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当由高贵的 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构成。前者主要包含良 善、纯真、坚毅、乐观、自由和美;后者则含蕴着 优雅的趣味、宁静的心态、浪漫的情怀以及好奇心、 想象力等元素。
这种诗性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诗意安居的精神品质; 其二是闪烁着诗性光辉的生命智慧,亦即诗性智慧。
关于“诗意安居”:
“诗意安居”的精神追求能够为人的现实生存 提供超越意义。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转引自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 第93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人生是忙碌的、辛劳的,甚至是充满坎坷与困苦的, 但比这忙碌、辛劳、坎坷与困苦本身更可怕的是没 有诗性之光的照耀。人只要在内心培养起良善、纯 真、坚毅、乐观等等这些美的品性,也就具有了 “诗”之情性。人秉持这种“诗性”,就会拥有直 面现实、超越苦难的精神力量。
与养成
一、苏轼的诗性精神与苏词的境界创造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词自所以独绝者 在此。”
苏词境界之高,向为词家钦服。
最能反映苏轼在词境开拓方面的主要有二类:一类 是写自己的抱负理想,并创造出以慷慨豪迈为精神 底蕴的艺术境界,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另一 类是写自己在风雨人生中的带有哲理性的生命感受, 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气韵, 如《水调歌头·丙 辰中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诗性精神与高迈境界
——苏轼《定风波》的审美解读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即宋神 宗元丰五年(1082年)。
13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我们认为,正是因为这种诗性精神的滋养,苏轼拥有了在 北宋诗人中最为丰满的文化心灵。这种诗性智慧,可以说 是在黄州时期成熟起来的,而后照亮了苏轼整个的后半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之谪后,还有惠 州和儋州之贬,而且一次比一次偏远,但他都能打而不倒, 都能从困苦中坚强地走出来,靠的就是这样一种诗性精神 的烛照与支撑。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 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 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 的精神、富有同情心,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等等。 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高的人具有如下特点:社交 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 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 富,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 得。
实际上,诗意安居的精神品质与诗性智慧两者之间并不是 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
有没有诗性精神,这是衡量一个真伪诗人的最为重要的标 尺。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苏东坡应是最富有诗性情怀的杰 出人物之一。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他“智能优异”, “活得很快慰”,是个“乐天才子”。他特别善于“淡化 苦痛调整心态节制情感,常常能化躁为静,化忧为乐,化 郁闷为安畅,化处逆为安顺,获得心理的自由与灵魂的轻 松”(参见张惠民《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P136—
二、通达超旷之美:《定风波》的文本细读
苏子之诗性精神在《定风波》表现得特别突出,我 们有理由认为,这首《定风波》在苏轼的生命成长 与人格圆融的过程中,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首记事抒情之作。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二 一:“元丰五年壬戌,三月七日,公以相田至沙湖, 道中遇雨作。”词前有小序。这一小序语言洗练, 而又意味深长。它具体交待了该词写作的时间、地 点与因由,为我们走进词境,提供了一条通道。据 《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師(虫傍)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痊愈, 与之同游清泉寺。”苏轼还写了一首《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以记其事。
这是从世俗社会中超越而出的诗性生活的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现。
荷尔德林: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 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 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 性/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 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 上。我真想证明,/就连灿烂的星空也不比人 纯洁,/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