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阅读与欣赏(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6题。
(16分)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
部编版八下语文文言文、古诗默写(含答案)
《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树根跟,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绘了延安新貌。
《桃花源记》陶渊明(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或桃花源中人们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作者描写桃花源内自然景象(或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花源内生活情景(社会风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写出描写桃花源人们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语句:自然景象加生活情景(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的第一反应是见渔人,乃大惊。
说明桃花渔人与世隔绝已久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5)课文第二段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人们进行描写的① (心情角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穿着角度)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③(活动角度)其中往来种作(6)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挑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7)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是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们不愿离开的原因有:① 桃花源中生活安宁② 能安居乐业③ 和睦相处。
(10)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什么:说了秦末以来的历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怒.而飞()(2)志.怪者也()(3)去.以六月息者也()(4)亦若是.则已矣()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D.亦若是.则已矣(这样)4.以下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恃”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其翼若垂天之云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C.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题目及答案【中考必备】
5.【2017年•湖北宜宾】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小石潭记》(附答案)
2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北冥有鱼》(附答案)
4 北冥有鱼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亦若是.则已矣(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D.亦若是.则已矣(这样)4.以下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恃”的一项是(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其翼若垂天之云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C.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最新部编版八下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汇总(含答案)
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言文专项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柳宗元钴铒潭在西山②西。
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
因潭形如熨斗,故名。
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
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
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
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
⑥轮:喻水的漩涡。
⑦亟:屡次,时常。
⑧款:敲打。
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
⑩芟:除草。
⑪贸财:换取钱财。
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
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有删改)【注】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闭。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二)第10课《小石潭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 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的意义:表达诗 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 的和谐生活环境。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 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 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 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 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2)悉如外人 ( 全,都 ) (3)便扶向路 ( 沿着、顺着 )
(4)未果,寻病终( 不久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 可以听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1. 解释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2分) (1)缘溪行 ( 沿着,顺着 ) (2)处处志之( 做记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 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骈死..于槽枥之间()(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一.试题(共27小题)1.【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
②安事:何用。
③捐:花费。
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策:②其真无马邪其:③臣闻古之君人闻: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而望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
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
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 í:急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亟以身蔽母蔽:遮蔽,遮挡B.不知所之之:去、往C.或语之曰或:有人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完成(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其父被掳去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_________(《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___(《狼》)D.其真不知马也___(《马说》)(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___(《曹刿论战》)B.环滁皆山也___ (《醉翁亭记》)C.贤能为之用___ (《隆中对》)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练桃花源记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未果:问津: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幻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联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如何一个人?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妙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忱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触感染的成语:。
1(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能够用来形容秋色精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述?由此段描述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现代哪两句诗?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碰到花瓣走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口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不用说,更不用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根究指小孩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练习(3)班级:姓名:学号:《庄子》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chóu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chóu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9、对《送友人》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颈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B、是鱼之乐也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C、是故谋闭而不兴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故人不独亲其亲()(4)男有分,女有归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请循其本(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3、[甲]文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14、[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3分)二、文言文阅读(16分)【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①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 ②慢: 通“墁”,玷污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3分)(1)请循其本(2)非梧桐不止(3)匠石运斤成风15、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6、请根据语境完成对话。
(4分)【小樱】:感觉庄子和惠子关系挺好的呀,为什么惠子会担心庄子来拜访他呢?好朋友聚会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小华】: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虽是好朋友,也会观点不同,理想不同呀。
例如,他们一起在濠梁之上游玩,看鱼的心态不一样,庄子是,而惠子客观理性。
庄子把梁国宰相看作“”(原文),由此看出庄子是一个的人。
而且惠子死后,庄子感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还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的人。
17、【材料链接】材料一:《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朝三暮四”材料二:《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东施效颦”材料三:《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我们发现《庄子》里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成语,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三个吗?(3分)三、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
【A段】主要写的是 ;【8段】主要写的是。
2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乐”?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①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1.(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或谓惠子曰()②非梧桐不止()③是商贾之人也()④递辞平原君而去()(2)下列句中的“而”与“遂辞平原君而去”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潭西南而望C.乃记之而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鵷鵮发于南海3.翻译下面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4.【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六、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甲】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略)【丙】钓鱼记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①意:意愿,愿望。
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是鱼之乐也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安得广厦千万间C.①神变则鱼逝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②目似瞑,意暇甚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3.(4分)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_______(2)(2分)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译文:_______14.(5分)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回答问题。
(1)(2分)这首词表现了梅花在____ 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___ 的品质。
(2)(3分)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意在言外。
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15.(5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选填5处,多填按前5处评分)撩开青青苇,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学聆听:“见贤思齐焉,③。
”“岁寒,④。
”烽火连天,听诗圣嘨吟:“国破山河在,⑤。
感时花溅泪,⑥。
”月色入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⑦,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⑧。
”……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
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练习(3)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9、C【解析】“挥手自兹去”虽体现出作者的豪迈,同时也有一种朋友离别的淡淡哀伤。
10、D【解析】A第一个为“游玩”,第二个为“游动”B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音节助词,可不译。
C第一个为表示承接的连词,第二个为转折连词。
D都是介词“在、到”的意思。
11、(1)怎么(2)完全、肯定(3)以···为亲(4)职分、职守12、(1)请(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3、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