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作者介绍
1、幻灯片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 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初读诗篇,整体感知。
1、老师先泛读一遍,然后出示幻灯片,认读生词
溅()抵()搔()浑()胜()簪()
2、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
3、齐读
三、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简单讲一下律诗,律诗是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出示幻灯片,逐句翻译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城:国都指长安
破——形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深——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对比——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杀、逃难)指导学生朗读: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提问: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感叹
溅泪:落泪
恨:悲伤
惊心:心惊、害怕
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讨论解疑:关键在于两个词
时——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
提问: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
连:连续
三——复数,几个月
抵:值,相当
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质疑:薄薄的家书怎值万两黄金呢
答: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提问: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白头发, 搔:抓短:稀疏浑:简直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shēng)
簪: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明确: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杜甫年纪45岁,同学们认为杜甫年纪大吗没错,不大,45岁正直壮年,可是诗人已经满头白发,这是为什么啊没错,因为杜甫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忧国忧民,为祖国,为百姓白了头发,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杜甫是怎样一位人呢总结:爱国,眷恋亲人。
同学们知道了杜甫是怎样的诗人,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回顾全诗,带着杜甫对国家的热爱与
担忧之情有感情重读此时,配乐朗诵(男齐读——女齐读——一起读)
四、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是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等)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找相应的字词来说明。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五、主题探讨
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
七、合作探究——本诗修辞手法
1、反衬手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用反衬的手法突出战乱给祖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
八、迁移拓展:
杜甫《春望》与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比较练习。(学生讨论)(课件显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