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结构简图教案
新《文化生活》1-10课框架图
新《文化生活》1--10课框架图福安高级中学阮幼芳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体味文化文化的形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第二课框架图第三课框架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是什么?透视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态度原则怎么样?为什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双重性)注意二者区别有利于维护前提新版《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结构图从国家角度看(管理引导.弘扬主旋律.健康文化.文化强国角度)从文化生产者角度(企业责任角度) 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公民修养.公民实践)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原因:(形成.意义.发展.重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99重点)为什么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P100,拓展要求相关链接2点)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3点P100-10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4全面重点)( 1)文化自信的作用和意义(3点P102) 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来源和表现P102(重点)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和意义P102第三段重点) (3)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点P103-104重点) 1原因(意识形态的重要性):P104第一段 2 要求P104-105(重点)1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P10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P107(重点)11. 理想信念对国家民族的作用和意义P1092. 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的关系P1093. 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P110 (重点) 1. 思想道德建设地位:国无德不立。
人无德不兴P11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111--113(重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体国家)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文化现状(喜.忧原因和表现) (2)不同性质的文化(先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含义原因)2.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体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工程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07-109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选择新版《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框架简图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文化现状(喜.忧原因和表现)(2)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含义及存在原因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怎么办?)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原因.表现.来源)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为什么?怎么办?)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体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践行?)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教育原因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路径主体国家 历史的选择发展 要求推动 目标 着眼点措施之一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培养?文化现状 要求 (1)从国家角度(管理引导.弘扬主旋律.健康文化.文化强国角度)(2) 从文化生产者角度(企业责任角度) (3) 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公民修养.公民实践)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正确选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因和要求基本方略。
思维导图教案:《文化生活》全册单元复习提纲辅助你拓展思维
思维导图教案:《文化生活》全册单元复习提纲辅助你拓展思维作为当代人,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与知识的洪流,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很难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应对日常的生活。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其中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
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文化生活》全册为例,为大家展示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和复习。
一、前言思维导图,是灵感于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项思维工具。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思维导图就是在理解、记忆和表达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大脑的整体思维能力,通过图像和文字的交叉使用,以图为基础、以字为辅助,呈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在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联想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小学《文化生活》全册是典型的综合性教材,包含了通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和艺术等多元化的知识点。
其中涉及到一系列文化常识,如习俗、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历史、地理、科技等等。
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想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就需要一种适合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方法。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暴露出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快速和准确地制作思维导图。
2.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全面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四、教学步骤1.熟悉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定义、意义和制作过程。
然后要让学生观看思维导图相关的视频,了解思维导图的构成和规律,同时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思维导图,从而掌握如何快速和准确地制作思维导图。
2.制定复习提纲制定复习提纲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前提和基础。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文 化 与 文化 社 的作用 会
对人
文化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隐性 逻辑
是什么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
为什么
文化与民族精神
怎么看
发展先进文化
第四单元
是教材的逻辑归宿和落脚点。揭示 了发展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明确先进文化建设和 怎么办 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
单元知识网络
第 一 单 元
文化 是什么
对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影响的载体、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全面发展
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和逻辑顺序
单元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从而 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性认识。是教材 的绪论和总论。 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分析文化本 体的运作机制,揭示文化的横向传 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是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重点阐 释了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以及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图课件
概念澄清
文化发展
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传播: 横向积累的过程
文化继承: 纵向积累的过程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础 (源泉、动力、目的、标准)
交流、借鉴和交融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变革: 形态、内容和形式
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
第四单元的内容结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文化建设
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
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如何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怎样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6
1
怎么办
怎么看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 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为什么
是什么
教材的层次结构
单元 课题
框题
目题
2
第一课结构图
感受文化的丰富性
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作用方式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
第二课结构图
文化影响人的方面:交往 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
态度: 作文化交流的使者
5
6
文化的继承
第四课结构图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态度:取其精化 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定义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符号说明:A--记忆;B--理解;C--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二单元)
符号说明:A--记忆;B--理解;C--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三单元)
符号说明:A--记忆;B--理解;C--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四单元)
符号说明:A--记忆;B--理解;C--运用。
7 、有些人在激烈竞争的汹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迎着风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坚持。风口3 、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19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4 、男人最大的武器是眼神,女人最大的武器是眼泪。 10 、藐视困难、坚持不懈努力、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干事业、干一切工作所需要的。 4 、面对困难,许多人带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20 、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痴心妄想,去勉强强求一个善果。 6 、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理解人生的真谛。 18 、每当我们在做人与处世中有了疏忽和遗漏时,请不要灰心和失望,关键是要记住:走错一步不算什么,路还很长呢,别忘了,还有下一步呢! 5 、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欢愉;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 6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18 、成功的目标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要被面前的雾迷住了眼睛,即使出现了再大的困难,那也是暂时的障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成功就在雾的后面。 13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8 、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17 、当你周围都是米的时候,你很安逸;当有一天米缸见底,才发现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有一种陷阱,名叫安逸!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自己不上进,危机无处不 在吞噬你的理想和灵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 7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9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若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6 、经过奋斗,终于拨开了云雾,见到了日出,走上了阳光大道。面对取得的成绩,不要骄傲,再接再励,继续向前行。 2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走下去,只要坚持,就会取得成功。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精编版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 进文化的进步 (2)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 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 的先导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独特作用。
表现①②③
第5课整合
源泉——
动力——
1是什么 目的——
文
主体——
化 发 展 的 实
文
化
①不断推动
创 2为什么 作用
新
②不断促进
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 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人民群众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 造者应自觉投身于群众实践——
◇关注群众根本利益◇理解群众文化需求 ◇虚心向群众学习 ◇从群众中汲取营养
第5课2框
1、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为什么? 社会实践是源泉
第8课知识整合
发 色彩 展 斑斓 大 众 文 化
学会 选择
色彩斑斓文化生活 原因
文化社会的喜与忧
喜(原因、表现) 忧(原因、表现) 怎么办(国家、企业、个人)
发展人民大众文化 选择原因:①②
原因 是什么? 怎么发展?
比较落后、腐朽文化的异同
怎样选择:①②③
8-1
色 色彩斑斓 直接原因:A、B、C
彩 的原因 根本原因:
斑
斓 的 文 化 生 活
喜与忧
喜 原因: 表现:ABCD 要
忧 原因:
求
表现:ABCD
国家—— 企业—— 个人——
发展人民 大众文化
原因——P88 含义——P89
怎样发展?
是什么 阳光 阴影
阳光下有阴影
为什么社会
主义国家仍然 存在落后文化 和腐朽文化: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课件
1
促进
2
促进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怎样追求 1 更高的思 2 德目标? 3
ko
26
传 统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特点 相对稳定性
文
鲜明的民族性
第4课1框
(是什么)
化
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积极作用
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意义 民族国家和社会:兴旺发达 (为什么)
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ko
(怎么办7 )
第4课2框
文
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
化
在
继
承
中 2.影响文
是什么?
为什么?
第一专题 文化与生活
第二专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
整体结构
第四专题 发展先进文化
第三专题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怎么办?
ko
怎么看?
1
第一单元(1-2课)
含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 化
特点 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
与
形式:P8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社 会
实质
社会
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
民族之骄傲 文化的关系及意义?
化
原因: 包容性(是什么?意义?)
作用
P70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的精神动ko 力,是激励……的不竭力量之源。13
第7-1框知识整合
地位
中
集中 表现
中 华
华民
文族
化 植根于精
神
为什么 作用 意义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结构图
2021/8/6
5
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 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 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4分) 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 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 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2)重要性: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
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要求 :①变内容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
辱观;
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③必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2021必/8/6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3
总结与迁移
(2014四川14)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 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 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 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 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 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 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 续多年 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 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课时结构图
�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意 义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 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 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丰富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根 本 任 务 标 目 本 根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强 建 优 国 设 先 人 发 力 展 资 教 源 育 ,
第 一 课 文 化 与 社 会
了解文化 内涵 的内涵与 形式 形式
含义
特点:创造,与人,与自然, 特点:创造,与人,与自然,与社会 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
相互 理解文化 影响 不同的文化, 影响 不同的文化,影响是不同的 与经济, 与经济, 政治的关 科技的作用 系 与经济 教育事业的意义 相互 文化产业的崛起 交融 民主法治的现代政治 与政治 理解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 越来越突出
特定的文化环境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取决于价值观念,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 取决于价值观念,风 俗习惯, 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交往方式 文化环境,知识素养,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文化环境,知识素养, 价值观念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一般不是有形的, 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文化活动 强制的 但也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 "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三观"影响人的终身发展 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文 化 生 色 彩 斑 斓 文 化 生 活 活 的 "喜 " 与 "忧 " 发 乐 见 的 文 化 展 人 民 大 众 喜 闻
, 的 文化 人 的 , 人 的社会 人 益 文化 人 的文化生活 , 化, 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 ,推动生产 的发展 有些部门和单位不顾社会 效益,其文化产品品位低 , 低 ,不 ,
《文化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 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 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1)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 之路。(原因4点)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 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调动人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身体力行,做新时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①主要表现 ②特点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正确态度、原则与要求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①表现 ②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①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因素
①重要途径 ②传媒 ③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影 响人 ①表现 ②特点:潜移默 化、深远持久
2014年《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最新版)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 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的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精神现象 → 非物质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非自然现象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 非天生具有 ④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 非独立存在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济文化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日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政治文化化: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文化政治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综合国力 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的 重要力量 。
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 ,也在 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
如何应对: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知识图表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二、文化形式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②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①人类特有的现象三、文化特点②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四、文化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个人(优秀文化):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作用(优秀文化):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的内在要求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前提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大众传媒(标志、作用)(横向)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对世界)48页、51页表现:①传统习俗②传统建筑③传统文艺④传统思想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文化继承②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纵向)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起消极作用。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②科学技术:③思想运动;④教育为什么①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重要性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三、文化创新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文化);(实质)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外来文化)③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喜与忧)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文化生活考纲要求及知识结构简图教学讲义
对知识结构简图教学的展望
01
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知识结构简图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趋势。
通过知识结构简图,可以清晰地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
整的知识体系。
02
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结构简图将更加智能化、动态化。利用信息
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关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在于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掌握文化传 承与创新的途径;难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
文化生活考纲的知识结构包括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的作 用与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等。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和理解能力。
03
实践应用
知识结构简图教学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确定主题和目标
在制作知识结构简图之前,需要 明确主题和目标,确定需要梳理
和呈现的知识点范围和重点。
搜集资料
搜集相关的教材、笔记、课件 等资料,整理出需要呈现的知 识点。
绘制简图
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层次 关系,使用图形、符号、文字 等元素绘制知识结构简图。
完善和优化
在初步绘制完成后,需要对简 图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简图
详细描述
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 传递给后人,文化的创新则是在传承的 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知识点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简图教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简图
一、文化概述:
文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具有普遍性: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继承性或传承性(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
先进的健康的____
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落后的腐朽的____
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P9页)__________
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P10页)____ 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P11
页)____________
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P12页)______
文化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武器(P22页)____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___________
二、中华文化:
发展历程:见课本63页
见证:史书典籍——重要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标识:汉字——重要标识
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意义(65页)
基本特征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重要标志之一
博大精深区域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文化(中国内部各民族)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文化的多样性含义:世界遗产的分类世界自然遗产
表现:课本31页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正确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课本32页
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课本31页
与文化传播含义:课本34页
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各种政治经济
文化动
文化传播发展历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传媒
大众传媒的含义、特点、功能、作用课本36、37
态度: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四、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
传统文化的含义:课本39页
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重要标识
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艺——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课本42页两个如果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课本43页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本44页
社会制度更替
文化文化的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进步
思想文化运动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课本46页
源泉:社会实践
动力:社会实践
来源:社会实践
意义:课本49、50页
文化的创新主体:人民群众
成果:服务于社会实践
检验标准:社会实践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课本52、53、54页
途径: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_____、_____、 _____ 、______的错误倾向
五、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课本71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课本72、73页
爱国主义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二是具体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课本75页
中华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本78、79页
怎么样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本80、81页
六、文化生活:
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课本87页
文化生活的“喜”:原因、表现、态度课本87、88页
文化生活的“忧”原因、表现、态度课本87、88页
大众文化的含义:课本89页
为什么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一个原则:课本89页
一个方向:
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一个方针:
三个贴近:
文化生活三个创新:
四个一切:
落后文化:含义、表现、态度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
存在原因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腐朽文化:含义、表现、态度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
当前,各种思想呈什么态势课本93页
地位:主导地位(主旋律文化)
奏响主旋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课本94页
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课本94页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课本97页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课本97页
关键是什么
先进文化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为什么课本97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文化的多样性是否矛盾为什么
永不退色的旗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课本101页
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课本101页
①指导思想:坚持以__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
②根本目标:坚持以__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目标
精神文明③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怎么办④中心环节: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
⑤立足于社会实践,积极参加亿万人民的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⑥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八、思想道德建设:
地位:课本10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课本10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课本10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课本10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法治联系
怎么办与法律规范相协调关系
德治区别
与传统美德向承接
思想道德建设
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知识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永无止境
②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是一个改造主观
世界的长期过程
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③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要不尚空谈、重
在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
现在做起。